第一篇: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活动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活动策略
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孩子的喜爱。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幼儿阶段的孩子阅读。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想象空间,还能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因而,“幼儿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如何更加高效、生动地开展绘本教学,使幼儿真正受益于绘本教学呢?下面就结合我们的实践研究,谈谈在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教学的活动策略:
一、创设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环境是绘本阅读的最好向导。生活环境中的书香氛围犹如肥沃的土壤,想要让孩子喜欢看书,必须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活动室中,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阅读吧”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创设了温馨、舒适的家庭式阅读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柔和、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其次,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我们为幼儿精心挑选了《幸福的种子》绘本系列。当然,我们也鼓励孩子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儿童读物和伙伴们分享阅读。于是,“阅读吧”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图文精美的图画书,让孩子如同走进了一个多彩的“绘本世界”。我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阅读吧”的活动规则,共同设计制作了“安静阅读”、“爱惜图书”等标识,使幼儿自觉地养成珍爱图书、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于“阅读吧”就设在孩子身边,孩子们可以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时随时翻阅。久而久之,阅读活动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就像他们需要水和食物那样自然。
二、品读绘本――组织绘本教学,指导阅读方法
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朱静怡老师说:“我认为阅读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儿童图画书作为教材,对幼儿施予教学,让他获得与文本相关的自然知识、人文经验,更重要的是得到自主阅读的机会和能力,让‘教’与‘学’共赢。”幼儿的学习与其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幼儿阅读从观察、理解画面入手,以口语表述为主要形式。因而,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我们主张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获取阅读方法为主,幼儿认读文字和感悟文字意义为辅。尊重孩子对绘本的不同感受,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
1.挖掘教育元素,激发阅读兴趣
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粮”。每一个孩子都是读绘本的天才,他们不仅能发现书中隐藏的“神秘”,还能读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因此,除正文以外,我们还可以挖掘封面、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猜测情节、推理结局,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逐渐使幼儿建立起故事的结构,做好阅读前准备。
封面是孩子对绘本最直觉的理解,也是一部作品的主要角色、情节、主旨的集中体现。以著名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书的封面画着一只捂着嘴的鳄鱼和一个手持钻头的牙医。牙医深红的脸庞、靛蓝色的外衣以及张着深棕色大嘴巴的鳄鱼的夸张形象,特别吸引孩子的眼球。整个画面运用强烈的对比色效果冲击幼儿的感官,而牙医和鳄鱼夸张生动的紧张表情又使孩子们不自觉地对绘本中的故事情节产生探求欲和好奇心。教师依据以上两个兴趣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封面中牙医和鳄鱼的表情、动作特点,感受色彩所表达的故事情绪,猜测绘本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哦,原来故事是在鳄鱼和牙医之间发生的。鳄鱼为什么会那么害怕?牙医又究竟在紧张什么?带着这些猜想,为幼儿深入阅读绘本,解读阅读的真正寓意,做好铺垫。
其次,精装的绘本都有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是白纸或是色纸,还有很多是美丽的图案。这些绝对不是多余的,它们的颜色和画面往往与讲述的故事内容十分吻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因此,教师和孩子千万不要错过。同样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这本幽默的绘本描述了:鳄鱼不想看牙医,它害怕,但它牙疼得非看不可;牙医也害怕鳄鱼,但他不给鳄鱼看牙也不行。整个故事都贯穿着牙医和鳄鱼相互紧张、相互恐惧的情绪。因此,环衬的颜色是暗暗的绿色,使人感到压抑、神秘、紧张,形象地表达了故事整体的情绪风格。教师引导幼儿描述环衬的观感体验,对幼儿体会角色形象、情绪,以及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会很有帮助。同时,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
2.精读文本画面,拓展想象空间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即使幼儿一个字也不认识,也能通过画面的连续观看知道绘本的大致意思。而绘本生动的画面,能引发幼儿主动地观察,激发幼儿推测和想象故事情节。
绘本里的一幅幅图,展现的一幕幕场景,幼儿可以从连续的画页中找到故事角色的变化,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画面中的情节线索。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狐狸家墙上的照片说明狐狸是一个健美家、一个美食家等,而这些不细心观察就不易发现的小细节,则是和故事的结局相呼应的:小猪抓住狐狸追求完美的心理,劝狐狸不要心急,将自己烹制成精致美食再享用;狐狸则在小猪一步步的诱惑下,给小猪又洗澡又按摩,到嘴的美食顾不上吃就累得睡着了。多么具有讽刺和喜剧效果!如果孩子无法发现这其中的细节,就无法真切体会作品的幽默感和发人深省的戏剧魅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先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感知、了解画意,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画,联想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幼儿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真正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并根据画面所提供的情节线索,合理展开想象,推测故事情节,预想故事结局,使幼儿清晰地掌握故事的脉络,为他们深入地体会作品主题,乃至成功地讲述和仿编,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3.创设游戏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当阅读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常常会以角色扮演和身体动作等方式对绘本作出回应。幼儿的角色往往会从一个听众变成一个游戏者。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不是孤立存在的,有了伙伴的互动,大家可以共享对故事的不同见解,这样的游戏方式能促进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内涵。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会预设一些游戏的情节或是以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探究。在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们设计了老师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的情节,教师和幼儿用动作比较谁的爱更多,有撑开手臂比谁宽,有举高手比谁高,有跳着比谁远,有跑着比谁快,有踢腿比谁高……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会更透彻和深入。如果设置了游戏的场景,并给孩子提供相应的道具,再配上幼儿的语言、表情、感情、动作,幼儿可以对感兴趣的情节部分加以表现,直到兴趣得以满足,充分感受绘本带来的快乐。
三、亲子共读――分享教育资源,提升阅读品质
我们坚持开展亲子共读,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阅读、一起思考、一起表演。例如在绘本《我爱我的爸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回家看看、想想、问问怎么样才能当好爸爸,并且邀请爸爸和自己一起来上这节课。课堂上,幼儿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爸爸要细心地照顾孩子!”“爸爸要力气大,能保护我!”“爸爸就是在电脑前炒股的!”“爸爸要陪宝宝看书,教宝宝学滑板!”……幼儿个个积极地发言,同时孩子也在评价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什么样的爸爸不好。爸爸们听了孩子的评价后也是大吃一惊,没想到一本小小的绘本能让孩子感受那么多!
亲子共读,实际上也是一种家教的指导模式。教师应从教育孩子这一共同目的出发,宣传绘本教学,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他们知道不光要给孩子买书,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看书。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园地、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让他们主动关心幼儿园工作,为绘本教学的有效实施,奉献出其独特的力量和资源。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即使是生活经验有限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在图画书的画面中获得更多的生活认知,带给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第二篇:绘本教学导入策略
浅谈绘本教学导入的策略
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容易理解,小故事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利用绘本进行教学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更能促进幼儿与绘本的心灵对话和交流,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绘本教学导入呢?
下面,我将以在实际教学中涉及到的比较典型的绘本教学导入为例进行分析。
1.封面解读法。封面解读法绘本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画面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幼儿对绘本主题的把握。但并不是所有的绘本都适于采用封面解读法,教师可根据绘本封面的特点和表现来选择运用。例如,我在大班上的一节绘本课《我的幸运一天》,封面是一只小猪和一只狐狸,它们做着同样的幸运动作,相互开心地对视着,这样的封面能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认为小猪碰到狐狸时应是害怕逃避的,而封面上的小猪却是满脸的喜悦,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种反差一下就激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达到了导入环节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此类含有丰富、可观察的内容,并能引发幼儿强烈认知冲突的封面的绘本,封面解读法导入是较为适宜的。
2.游戏导入法。利用游戏导入,不但可以给幼儿真实的体验还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例如绘本《捉迷藏》就非常适合使用游戏导入法,在活动的开始,教师就借助一些道具和幼儿一起现场玩起了捉迷藏,接着就顺其自然地引导绘本中去。对于这类适合游戏导入的绘本,还是是最喜欢不过了。
3.情境导入法。情境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直观的,当把这些具体化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能够让幼儿顺利地进入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基于情境导入的这个优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利用道具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创设情境,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升华,产生一种急切想要阅读绘本的兴趣。例如,在讲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教师首先头戴毛毛虫头饰,告诉幼儿说毛毛虫很饿,可是为什么饿呢?慢慢的把幼儿带入到该情景中,激发阅读兴趣。
4.儿歌导入法。儿歌旋律优美,节奏和谐,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绘本密切相关的儿歌,在绘本活动前和幼儿一起歌唱,创设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娱乐中快乐自然地过渡到新绘本内容的探索学习中,从而为绘本教学铺路架桥。例如绘本《蚂蚁和西瓜》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借用蚂蚁搬豆时“呼朋唤友”“齐心协力”的已有经验,猜测“当小小蚂蚁遇到大大的西瓜”时的有趣场景,然后自然进入阅读:“是这样吗?蚂蚁们还会想什么办法呢?我们一起来看绘本《蚂蚁和西瓜》。”
以上就是绘本教学导入的比较实用的策略方法,然而,绘本的种类、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每一本绘本想要表达的意义也不近相同,所以,绘本教学导入中的策略不该是固定的,我们应该分析绘本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目标创设导入的技巧,设计出更具特色,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导入策略。
第三篇: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摘要】
讲述了目前绘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师经常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包括巧设问题情景,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
Abstract: reading picture books about the current ability of most towns in the nursery not attract much attention.Teachers often tell stories over and over again, to mention a few minor issues, know the words, and ign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own picture books.Outstanding issues for the existing proposed shift picture books teaching Kindergarten questions Strategy, including the clever design problem scenarios, guess-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say, open-ended questions allow children say, progressive-type questions for children like that.Keywords: Picture Book;problems;Questioning Strategies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绘本教学;存在问题;提问策略...............................................................................1
正文...........................................................................................................................................1
引
言...............................................................................................................................2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2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2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3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4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4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5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6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6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6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7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7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7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8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8
【总结】..........................................................................................................................................11 【参考文献】............................................................................................................................11
正文 引
言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 值.绘本教学的定义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什么是绘本呢?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图画的重要性还比文字要来得高。绘本的主要特色就是提供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在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而绘本的内容常具有简单的故事大纲,有时候也会集中呈现某种简单的意义和结构。就英语文童书绘本来说,押韵或是反覆句型的形式是最常出现在其中的。这两种行文方式也最能让年轻的读者察觉和掌握英语文字与其声音的特性。
教师可以透过许多技巧的运用,通过对绘本的形象讲解,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听故事和说故事。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说故事」活动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透过感受教师在说故事时候的投入与专注态度,幼儿会了解到说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很有趣,很有价值的活动。如此一来,幼儿也会变得愿意与人分享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和融入在故
事当中的真实生活经验。
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一.绘本教学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幼儿园关于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大家纷纷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教学探索,绘本阅读也由此成为幼儿园阅读关注的热点,早期阅读是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它属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教学类。所以我们认为绘本教学与常规的看图讲故事教学相通而不相同。关键就在于它的自身特点是图文并茂,情节发展有序的书本式的表达。所以,我们要给予儿童自主阅读的机会,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
我们知道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我们就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这时幼儿的思维马上被调动起来,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寻求最佳答案。这能使幼儿积极动脑,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大家体会到了绘本教学的价值。
但在目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多数乡镇幼儿园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使在进行时绘本教学时,他们也是常常拿着几张图片,翻来覆去讲故事,提几个小问题,识几个字,而忽略绘本本身的意义,有时甚至把变变绘本教学成对故事内容的死记硬背,限制了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这一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以往的绘本教学中,幼儿看完绘本后,老师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叫什么名字?有几个什么角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的、回忆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四).的绘本教学的基本策略
根据姐妹园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积累,要把这一对我们来说还完全陌生的工作做好,下列几点至关重要:
认识绘本教学的重要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在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发现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教育意义是:提升幼儿早期阅读的意识和对书本的一种感悟能力;培养儿童观察图示和以图示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好问的学习行为;得到相关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经验;培养幼儿的图画和文学的审美情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和爱书的习惯。
选择合适的绘本
选材的时候要根据语言教学的发展目标(参照《纲要》和《幼儿园发展能力课程》中有关语言目标的表述—本文前一部分已阐述)和眼前幼儿的需要。
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儿童经验的关系,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内容借助于画面,画面所表达的风格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据我所知,大班儿童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儿童一起选购书本,这有利于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趋向和关注点,同时幼儿的兴趣爱好成为教师选材的“向导”。
教师要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因绘本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教师来说,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素。只有教师掌握了相关的教育元素,才能跟随幼儿自主阅读过程,给予合适的引导。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研究结果
策略一:巧设问题情景
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在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推滚着轮胎,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些幼儿总是重复着做滚动的动作,一些幼儿就将轮胎放在一边,表现出一副没有兴趣的样子,一些幼儿则用轮胎互相撞来撞去来玩。这时老师用语言就可以引导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我们一起去大海中“开船”吧,大海里各种各样的船,你们想想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怎么开的?于是有的幼儿趴在轮胎上不停用手脚交替地“划”;也有的幼儿个个合作地向前进,一会儿前面发现礁石,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进,过一阵台风来了,孩子们又开始玩的不亦乐乎……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用言语激发幼儿思维进行大胆地想象,使幼儿保持着新鲜感,从而不断激活他们如何用肢体动作表现开船及如何应对大海中的风险的思维。
策略二:适时调整材料
教师应在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的运动经验及活动意愿的前提下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运动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增加活动的兴趣,也提高了幼儿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过独木桥的活动对中班的大部分孩子已经很熟悉了,有的孩子走了一趟下来就玩别的去了,有的则随便走,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我拿来了我们做律动用的草垫,让幼儿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可以带着草垫过独木桥,“可以用头顶着!”“老师,我可以用手臂顶着的!”于是我鼓励幼儿自己尝试,幼儿马上来了兴趣,一个个小心翼翼地用身体的某个部分顶着草垫来过独木桥。“我用背顶着草垫过了桥!”“我们胜利了!”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及成功欢呼,幼儿从活动中也体验到了挑战的快乐。
提供并及时调整的运动活动场地及环境布置。提供的材料需要幼儿发挥自己的运动潜能和智慧,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运动能力,创设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适应变化的环境。在活动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并且做及时地调整。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尝试、掌握和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策略三:注重因材施教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的运动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运动实际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及时地创设多层次的、难易程度不一的活动环境,让班级多数幼儿体验到参与和成功的喜悦,基于本班幼儿对奥特曼的热爱,我组织幼儿进行“打怪兽”的游戏。他们五人一组,每组各打击一头怪兽。幼儿开始都很兴奋,投了一次又一次,可没有多长的时间,孩子们有些不耐烦了,特别是有几个女孩子坐到一边聊天去了。看到这个情形,我将男孩与女孩分开,创设了高低不一的投掷目标,并重新划上了远近不同的投掷线,根据孩子的能力划分不同的标准进行因材施教。让投掷水平不同的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满足感,获得自信与快乐。同时我组织他们进行“打怪兽”比赛,获胜者能得奥特曼图贴,幼儿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就更高了。
适时、适度、适宜地增加或降低运动活动的难度。教师为保持幼儿的兴趣,提供难度略高或略低于幼儿现有水平的任务,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并获得自信。
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实施教育。而提问设计正是反应教师教育的能力与艺术的一个方面,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下面我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提问的类型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一)首先教师的提问按语意可以分为:
1、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些残疾人参加运动会和我们健康人参加运动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
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谁的本领最大?”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辩别事物的能力。
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按提问后的产生的效果分
1、引发讨论的提问:
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以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如听到故事“狐狸和兔子”后让幼儿猜一猜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幼儿可根据故事的名称猜想出很多答案,这样既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又使幼儿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活动的进一步进行。再如“认识扇子”的活动,在幼儿直接感知扇子在夏天给人们带来凉风时,提出“如果夏天没有扇子会怎么样?”“夏天除了扇子能使人们凉快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凉快?”等问题,让幼儿去扩散、去讨论,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激发幼儿想象的提问:
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让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促进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如听了故事“七色花”后,老师问“假如你是小珍妮,你还想把花瓣寄给谁?让花瓣帮他做什么?”幼儿发言踊跃,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灾区的人们,帮助他们消除灾难。”有的说:“把花瓣寄给白血病患者,使他们有健康的血液。”还有的说:“把花瓣寄给老人,让他们年轻长寿。”等等,孩子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七色花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9
和美好。
3、便于换位思考的提问:
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真、善、美或假、恶、丑的形象,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有利于幼儿自主理解作品、掌握作品。如故事“狐狸和兔子”时,问幼儿“假如你是兔子,碰到这样的事怎么办?”这一问题使幼儿马上进入角色,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等狐狸睡着了,悄悄地从烟囱里爬进去,用电棒电死它”有的说:“请来好朋友,一起拿武器去对付狐狸。”等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
4、有助于探究的提问:
探究性提问是一种设置悬念,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或操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以寻求答案的一种提问,例如:在一次活动中,为什么同样有电池,电线,小灯泡,可是他的灯泡亮了,而这个却没亮?对此,引导幼儿:“看看它们放的位子一样吗?”当幼儿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原来三样东西都要联结住才行。接着又提出“那我放在一个方向也连着了,这样会亮吗?”的悬念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再次尝试寻找答案。
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问重点,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送货员的活动,老师出示送水的照片问:“照片上的是谁?他在干什么?你们请人送过水吗?除了送水还可以送什么?再例如:活动:轮胎上的花纹
问散发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同样以送货员活动为例,说到送货员叔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那么,你认为哪些人最需要送货员叔叔的帮助呢?
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幼儿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集体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递进式问句系列: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
2、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幼儿作为
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因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总结: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幼儿园运动指导的新思路、新策略。在与幼儿同生共长的过程中,在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中,我们的绘本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结合绘本教学的提问策略,巧妙的设置问题,丰富课堂教学,定能让幼儿变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好。
参考文献:1.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2.郄海霞:《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知识结构》,《湖南教育》2003年第20期。3.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4.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田燕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没有田燕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第四篇:绘本教学活动
绘本阅读,为儿童提供多元发展的大舞台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儿童进行阅读绘本、演绎绘本、创作绘本等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促进儿童多元发展。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促进儿童在绘本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开发 绘本课程 儿童 多元发展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绘本有着十分丰富的形式和内涵,可供教师开发和儿童阅读。从形式上而言,绘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story books”,直译为图画故事书,是指“一种专为儿童设计,依靠一连串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或者完全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讲故事的图书。”(佩里·诺德曼语)①因此,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图画成为绘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拥有着和文字相同甚至超越文字的叙述功能。而从内涵上而言,伴随着绘本出版的日益发展与进步,绘本的主题亦随之多样化。绘本“广泛涉及道德、认识、心理、情感、生活、社会、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体现和反应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儿童教育观。”②因此,绘本反映着社会特定时代的文学、美学和教育学的诸多观点,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绘者甚至是时代背景中的价值观和艺术个性。基于此,绘本更应该成为小学全学科教学实践中重要补充力量。
如果能够从绘本的特点出发,开发出一套系统完整、行之有效的绘本教学实践活动,那么,通过实施绘本教学实践,最终将会促进儿童在学习此课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从而培养和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
一、读绘本:教师讲读绘本,激发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兴趣,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绘本,以形象的画面、巧妙的情节和广阔的内涵深深吸引着儿童。由于绘本主要以图为主,儿童对于图画的叙述和表达拥有天然的、甚至有时比成人更为敏锐的发现和感悟能力,因此,儿童作为绘本的主要阅读群体,他们对于阅读绘本往往有着巨大的兴趣。日本绘本研究专家松居直就提出绘本的基本阅读原则是“由大人读给孩子听”,但同时,也需要“更珍惜儿童自己看绘本的时间”③因此,在绘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讲读绘本和儿童自主阅读绘本应该是两种相互配合、补充和支持的阅读方式。
作为教师,对儿童讲读绘本时,应该遵循绘本的特点,其讲读绘本的目的应该包含:
1、通过讲读,引导学生由图画、文本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在阅读中获得乐趣,明白阅读的意义;
2、通过讲读,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和绘者如何结合文本和图画,怎样用文本和图画产生新的意义;
3、通过讲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多元智能。
例如,获得1999年美国凯迪克银奖的《大卫,不可以》是大卫·香浓模仿自己五岁时候涂鸦而创作的一本绘本,这本绘本记录下一件件儿时母亲不允许他做的事情。它没有冗长的文字,就连图画都如同一个幼儿的随笔涂鸦,画中的主人公——大卫长着一个土豆脑袋,充满野性的眼睛,一嘴凶巴巴的尖牙,脸上挂着让成人十分不快的微笑„„大卫天真无邪,却在墙上乱涂乱画、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他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就是这样一个让大人们看了直皱眉头的人物,却深得儿童的喜爱。
因此,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而不是将讲读者的情绪带入其中,成为向儿童讲读这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读这本书时,笔者带着一年级的 儿童逐页翻看这本书,细心品味每页图画传递出来的信息,当笔者向儿童讲解了封面的内容后,儿童就可以自己说出每页图画中大卫又为所欲为做了什么,甚至儿童可以将自己的生活带入其中,演一演从未出现在画面中却又无处不在的妈妈的那声怒吼声:“大卫,不可以!”在读完这本书以后,笔者让儿童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如何管教自己,最后用五彩的画笔画下来。
这样的讲读,不仅促进了儿童的语言智能的发展,还融入了儿童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了儿童的多元发展。
当然,除了教师作为讲读者出现外,其实儿童也可以自主担当起绘本的讲读者。《大卫,不可以》和《大卫上学去》、《大卫惹麻烦》是一个系列的绘本,当教师作为讲读者向儿童讲述了《大卫,不可以》后,儿童便自觉自愿地向同伴、向他们自己甚至向成年人讲读绘本。除了教师讲读绘本、儿童讲读绘本之外,笔者通过发动家长采用亲子共读的方式来讲读绘本。
当然,除了讲读外,儿童自主阅读绘本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是必须要得到保留的。“一边看书,一边沉浸在幻想中,是幼小的孩子和图画书的世界成为一体的真正的读书的时刻。”(松居直语)
首先,从绘本资源的来源上,笔者发动儿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互之间借阅等方式来保证充足的绘本资源,其次,为了留给儿童充足的时间、过程和空间来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每周挤出晨读、班会、队会的时间保证每个儿童拥有一定的时间来自主阅读,还联系家长在每天的晚上留给儿童固定的时间来阅读绘本。
长此以往,看惯了绘本的儿童,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绘本那一页页断开的图画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多 种智能,促进儿童的多元发展。
二、演绘本:利用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儿童演绎自身的阅读体验,对绘本进行再建构。
随着儿童阅读绘本兴趣的加深,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阅读绘本了。这时候,绘本教学课程就可以进入到演绎绘本的阶段。
事实上,绘本具有非常独特的表征:绘本主要用“画面来说话,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它通常被规定在32页或40页之内,这几十页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④(彭懿语)同时,很多的绘本都是描绘一个单一结构、一气呵成的故事,但是,也有一类绘本,它会暗藏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构,如果找出它的规律,把一幅幅画面按照小组进行排列,那么,儿童将会看到一种如音乐节拍一般的节奏。
由于绘本这些独特的表征,使得绘本易于朗诵,易于唱歌,更易于表演,儿童更加乐于去演绎这些精彩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儿童最终发展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等多种智能,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
例如,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取材于一首流传久远的犹太民谣《我有一件外套》。歌中这样唱道:“一个裁缝的外套破了,他把它改成了背心„„”而加拿大绘本作家菲比·吉尔曼将他改编成了轻松有趣、充满了人情味的《爷爷一定有办法》。在这本绘本中,描绘了一位犹太老裁缝帮自己的孙子将毯子先后改成了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钮扣。
在讲读绘本时,由于绘本的语言充满了节奏感,随着绘本中的爷爷每次将料子“翻过来,又翻过去”,“这块料子还够做„„”,儿童会情不自禁 地跟着故事语言的发展欢快地唱着“咯吱咯吱”来模仿爷爷剪子的声音,而当毯子编成的钮扣最终“没有了,不在了,消失了”的时候,那欢快的声音就变成了喃喃的细语。儿童边读边唱边演,随着绘本不断重复、暗含规律的结构和画面心情跌宕,将这本绘本阅读、表演得有滋有味。
后来,笔者结合学校里的活动“课本剧大赛”,和儿童一起将这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改编成了课本剧《老鼠妈妈有办法》,搬上了课本剧大赛的舞台。原来,这本绘本的画面上存在故事的另外一条线索:即生活在主人公地板之下的老鼠一家不断运用爷爷废弃布料、装扮生活的故事,包括那粒让小主人公遍寻不见的钮扣最后也变成了老鼠的椅垫。儿童从画面中读出了老鼠一家的故事,相比较于《爷爷一定有办法》,儿童更倾向于表现这个隐藏在画面中的故事,这是他们独特的阅读体验,儿童通过自己的课本剧重新演绎了这个故事,对绘本进行了建构。
再例如,《子儿,吐吐》这本绘本是台湾作家李瑾伦的作品,他借小猪“胖脸儿”吃瓜不吐子儿这样无伤大雅、违背生活常识的行为打开了一个奇妙有趣的空间。其实,这样的经历每个儿童在童年时都曾经经历过,而“子儿会在肚子里长出一棵什么样的苗儿”也是每个儿童都曾经有过的焦虑心情。在阅读过这本富有张力的绘本后,笔者和儿童曾经在班级中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走秀”,以“你希望头顶长出一棵什么样的树”为主题,儿童饶有兴趣地在家长的帮助下找来一张张大型的硬纸板,并在纸板上作画,画出五彩斑斓、奇妙有趣的幻想,最后儿童顶着这一棵棵包含创意的“树”,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走秀”活动。
重新演绎绘本故事,利用种种朗诵、表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在对绘本的再建构中发展自己的创意能力,使儿童更加多元化发展。
三、画绘本:教师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关注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促进儿童多元发展。
儿童有着不逊于成人的创作能力。绘本不仅仅是成人创作给儿童阅读的文学,绘本还可以是儿童自己创作出来的文学故事。在中年级阶段,笔者开始指导儿童合作创作绘本。对儿童而言,随着儿童年龄的发展,当进入到中年段以后,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朋友的友情,因此,笔者选择了“友情”作为创作的主题。
笔者将两个儿童分为一组,一个儿童创作有趣的小故事,另一个儿童创作精美的画面。在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对儿童创作的小故事进行了精心的指导、并让儿童进行再次修改,最终作者写成了一个个颇富情趣的小故事。接着,画者开始进行创作。绘本有很多的表现技法,除了传统的铅笔画、蘸水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力克颜料画之外,还有照片、拼贴和电脑制作等等。因此,在画者的创作过程中,儿童采用了不同的媒材来创作画面。
而儿童的手绘水彩绘本《小蝴蝶找朋友》和利用电脑创作出的电子绘本《萤火虫找朋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除此之外,儿童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绘本作品。在创作绘本的过程,儿童的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创作能力让笔者为之震撼。他们的语言智能、空间职能等多种智能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儿童的成长也更为多元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通过研究,将人类的智能最终划分为八个种类: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解析智 能和自然探索智能。儿童的能力,应该多元发展,才能使之适应新的时代。
而绘本,作为一种拥有丰富载体、广阔内涵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绘本教学活动进行了比较有效的开发,并希望藉此促进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也使儿童的成长更加多元化,为儿童发展自身创意潜能、个性化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书目:
①【加】佩里·诺德曼(Perry Nodelman)《关于图画的话: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Words about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1988年出版。
②陈晖著《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教师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③【日】松居直著《我的图画书论》,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署。1997年出版。
④彭懿著《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第五篇:绘本提问策略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绘本阅读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个别阅读和集体阅读,集体阅读是适用于幼儿园绘本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绘本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式,通过合理的设疑提问引发阅读的兴趣,将绘本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孩子们,让幼儿能一次又一次地主动阅读绘本,喜爱绘本。那么,什么是“提问”呢?所谓提问,一般是指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孩子去思考。把未知抛给孩子,让他们去猜想,去交流、去验证、去实践,通过积极的思考设想各种可能的答案,激起孩子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我们要依据孩子的认知规律,选择最恰当的引导方式,步步设疑,循序渐进地诱发孩子的问题意识,使其思考向前推进。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提问多。许多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很多,认为提问越多,就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知识,是机械教学。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剥夺了幼儿观察画面,展开联想的时间,如果那样,就不是绘本教学了。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
填空式提问占据的比例很大。我们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的。所以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儿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应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功效,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二、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我觉得在阅读活动中,理解书本内容是首要目标,提问应紧紧围绕图画书内容进行。教师的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抓住绘本特质进行引导。提问要预先设计,预先设计的提问能关注到图书中的主要情节,并让师幼讨论一直围绕主线进行。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
1.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绘本,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幸运的一天》中猜猜看狐狸、小猪谁会是幸运的一天呢?《狐狸爸爸鸭儿子》中“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的猜测。
2.当出现故事发展的**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幸运一天》中“假如你是小猪,你会想什么办法?”引导幼儿想象。
3.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如“小猪是靠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三)教师的应答
在这个问题中,教师会出现的情况就是按部就班,教案怎样备的,我就怎样说,甚至在背教案。根本无法倾听幼儿的回答,仿佛幼儿和老师在走平行线,没有交集,没有互动,这样的课堂无法精彩。对幼儿的每一个回答都能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应答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一种处理。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幼儿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应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指标之一。我们教师常犯的错误是习惯性重复问题和问题的回答。如,当老师问:“西瓜和蚂蚁谁大谁小?”幼儿回答:“西瓜大,蚂蚁小。”教师又重复幼儿的回答:“恩,西瓜很大很大,蚂蚁很小很小。”这种回应就是无效的,还浪费时间。如何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教师如何根据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经验?我认为:
(1)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进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小熊的帽子》中“小熊会不会要回自己的帽子呢?为什么?”引起幼儿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
(2)教师还可以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概括、汇总,使幼儿获得的已有经验得到整理、提升和系统化。例如:教师引导《狐狸爸爸鸭儿子》中,师问:“你爸爸平时为你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煮饭”师接着说:“真是勤劳的爸爸!”概括幼儿的经验。
教师要给予幼儿的回答及时的评价,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适宜的语言来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一带而过。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三、提问的类型。
(一)猜想式提问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经典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情节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我的幸运一天》中,绘本的封面就已经很吸引幼儿了,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提出了问题:“你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幸运一天?”问题一出,幼儿的兴趣马上被激发了,有人说是狐狸,有人说是小猪,带着这个疑问,幼儿会紧跟着老师的思路顺利地进入后面的活动中。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限制了幼儿的思维。讲故事前,幼儿看一下图书的封面,了解故事的题目后提问:“这个故事里会有谁呢?他们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幼儿会从了解到的故事题目进行猜想,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扩展,答案肯定非常丰富。猜想式提问引发幼儿大胆展开想象,让他们敢说、想说、愿意说,而且是兴致勃勃地说。《狐狸爸爸鸭儿子》中教师运用了许多猜想式提问,如“狐狸会不会吃掉这个鸭蛋呢?”“这时候,狐狸还会吃小鸭子吗?”这样的猜想式提问也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开放性特点,一个提问指向多个方向,充分打开孩子表达的思维与方向,所以猜想式提问也是教师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二)开放式提问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 本次活动开放式提问很多(根据提问水平检测表做一下统计),幼儿在这样的提问下会积极想象故事情节,绘本故事的童趣深深吸引了幼儿,幼儿一直处于期待正确答案的状态中,想验证故事接下来的情景,从而对绘本阅读更感兴趣。在阅读中,教师提出的一个个带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是带孩子深入阅读的钥匙。
(三)递进式提问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我的幸运一天》中教师引导幼儿逐层说出小猪的想法。还有“小猪怎么来到狐狸家里?“它怎么啦?”“它会怎么反应?”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四)追问式提问
绘本阅读中最难把握的是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绘本中心内容的理解,使他们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教师在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有效追问,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如:《小熊的帽子》里“小松鼠手里拿着什么?为什么拿着伞?”;《我的幸运一天》“狐狸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修指甲?”及“狐狸的表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等等。
(五)操作性互动提问
如《我的幸运一天》中幼儿可通过操作小猪和狼的表情变化图,给予幼儿一个暗示性的提问方式,并让幼儿在表情的观察整理中获得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