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
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
摘要: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是医学教育工作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的开展解剖学教学改革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的具体措施,对于促进解剖学教学改革有一定指导意义。关键词:能力培养;解剖学;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解剖学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在医学专业中,解剖学课程通常设置在学生大一的上学期进行教学。由于大一新生对大学学习的新环境还比较陌生,所以对于一些课程的学习还不够适应,并且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仍然还会按照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对解剖学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分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不清内容的主次,只是简单的进行内容的记忆而缺乏一定理解,容易导致对解剖学课程投入很大精力和时间,但是其学习效果却并不明显。受此影响,一些学生就会对解剖学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失去了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过于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于学生的实践技巧不够重视,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解剖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课程学时安排少但内容多
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医学基础专业课程,不仅所涉及到医学知识和内容繁多,而且其中还包括许多医学知识专业术语和名词,所以医学专业类学生要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为了保证课时进度安排,往往会减少解剖学的课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加之课程内容较多,又会对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比如一些学校将解剖学理论课的时间缩减为每两个学时八十分钟,由于时间有限,但是课程内容一定,所以为了保证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变,自然就会加大每节课中所要学习的内容量。对于如此多的教学内容,难以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做到融会贯通。加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领下,对于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过于被动而学习兴趣低下,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对于解剖学的学习效果。
(三)解剖学内容枯燥且实习环境差 在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解剖学的理论内容,而且也要学习解剖学的实习技术,例如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些结构的毗邻关系就极为抽象,仅通过理论课的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所以必须对解剖学的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解剖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一定难度。由于当前医学解剖中所使用的标本大多是使用福尔马林等进行保存,其中甲醛是福尔马林的主要成分,不但容易挥发、气味难闻,而且还具有一定危害性,同时一些解剖实验室的设施不齐全,导致其通风条件较差,让一些学生不愿去上解剖实习课,进而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改善解剖学实习课条件是提高解剖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强化教学重视
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强化对解剖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对解剖学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所坚持的教学观念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加强解剖学教学观念转变,尤其要注意让学生在掌握人体结构的同时,学会合理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手段,进而对所学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转变解剖学教学观念,需要教师加强自身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反思,并且要结合解剖学教学的开展情况,按照科学合理的规律,有序开展解剖学改革。
(二)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当前不断重视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改革,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方法来辅助解剖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解剖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表达出来,进行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在实践课程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交流沟通,可以充分运用思维技术帮助学生形象真实的观察人体组织结构和组织器官位置分布,推进解剖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水平。
(三)完善解剖学教学考核体系 在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观念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同等重要,所以解剖学的能力培养教学改革需要形成多元化、科学化、动态化的评价考核体系,并且这一评价考核体系要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完善解剖学教学考核体系要改变传统的模式,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考核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要不断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对具体内容要做到多元化和科学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解剖学课程学习中的各项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医学专业中,解剖学课程是需要重点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体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所以开展解剖学课程教学有助于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随着医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需要不断加强对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才能不断适应当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参考文献
[1]姚立杰,姜杨,刘富,高音,李涛.基于能力培养的解剖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14(21).[2]马腾,刘学政,王小飞.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设想[J].解剖学杂志,2007(03).[3]杨慧科,马晶,张雅芳.五(制本科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02).
第二篇:《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案,突出专业重点,开放实训室等教改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基础应用护理知识的课程,内容包含内、外、妇、儿、护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解剖知识在临床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现对实施教改的情况加以总结分析。
一、教改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教学需要 传统教学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听讲、练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来熟练课本的知识,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同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现代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教育中更是强调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促进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2.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由于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上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增大,贵州省各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数都处于聚增状态,我院虽然逐年加大对护理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和并在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150万护理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的支持,但仍然比不上就读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因此,要培养出达到护理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的护理人才,必须进行教改,让教学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3.学时少,教学内容多,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人体解剖学课程共78学时,其中理论43学时,实训35学时,这点学时显然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必备的理论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互相重叠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心备课,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使教学效果达到人体解剖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4.学生文化基础较差,主动性不高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知识较差,生源素质比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比较难适应以自学为主的高校学习方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不理解的问题很少向老师请教,只是被动地学习,这些都不利于人体解剖学的开展。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成为真正的教学活动的主体,也需要我们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改方法
1.更新教学理念 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主线,以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毕业后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教学中心,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在思想认识到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对象是医院、妇保院等卫生机构,工作性质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为主,从事护理教育、科研机会较少,所以教学内容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让职业技能大赛和学生毕业后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所有的教学内容要满足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因材施教,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 每个学生均有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针对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特点,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授课内容要适应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要,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后积极参与学生制订学习方案、练习、讨论等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应用解剖知识与其他临床学科横向联系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突出人体解剖学教学重点,分折判断和护理要点。
3.改革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首先对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都能熟练进行解剖技能的操作。但是只掌握单项技能操作,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解剖意识、解剖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人体解剖学技能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模拟实训教学,也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解剖技能后,教师及时设计出各种临床病例,让学生分组做解决实施方案,这样就把所有的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在操作中训练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大量的情景模拟实训教学,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弥补了传统演示性实训教学的不足。
4.打破时间、空间界限,解决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 将教学进度表、授课内容、课件、习题、操作评分标准、电教资料、学生录像等挂在校园网或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便于学生了解、预习和复习学习内容,继续学习和寻找不足之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放人体解剖学实训室,在教师对实训方案指导下、实训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们自己准备和管理实训物品,组织操作实训。通过这些方法,打破了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界限,解决了教学资源、学时相对不足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配合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5.改革考核方案,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科学的、多维度的考核方法。在对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综合考核时,考核内容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改变已往笔试作为学科成绩的考核方法。在考核中,学生通过抽题,拿到各自的考核题目,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所给的内容。学生不但要将学习到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其它护理技能综合展现出来,还要回答所抽到题目的相关知识,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要考核的是什么题目,就会对所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学习、训练,这样就改变了已往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体现出高职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特点。
三、教改后的效果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施教学改革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学习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所抽题目考核初次通过率基本保持在98%以上,剩余学生经过再次基础知识综合训练后也都通过考核。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调查和行业(医院)专家座谈会了解到,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医院临床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有的已经成长为相关科室的培训老师。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将不断深入,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护理人才培养要求和行业(医院)需求的教学创新之路,是摆在护理教学工作者面前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基础实用性人才。
作者简介:
李兵,男,汉族,1970.4-,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实验室主任,外科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外科、急救、解剖教学和实训
第三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分析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环节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探讨了分析实验综合性改革必要性,以实现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分析化学是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也是非化学类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程在分析化学教学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的一部分[1],实验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环节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科学素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1]。
1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创新性人才培养是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纵观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2]: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为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很少甚至没有,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缺乏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实验原理讲授及学生围观式的实验演示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束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差,学生也容易产生懒惰和依赖情绪;在实验成绩评定考核方面,往往过于偏重实验结果,片面地根据平时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时的结果进行评分,而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核重视不够,也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考核,因此不能真实有效地反应学生的水平。此外,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学时的被缩减也给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能够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着力点。如果实验课程的教学时间过于仓促,往往导致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抱着为完成任务而实验的心态去做实验,因而实验的效果不佳,也达不到实验教学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随着学校新开设部分理工科专业,导致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生人数激增,这也给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师的教学负担重,还严重地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鉴于上述问题,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是当前本科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
2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探索性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性改革。
2.1整合与更新实验内容
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相应地调整实验内容。如,针对非化学类专业,可以把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针对化学类专业,不但要囊括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还要积极推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学校的特点,适当地运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满足了学生随时进行学习的需求,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验课程的相关要求和实验室的相关仪器设备制作微课、小视频等,利用现代媒体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3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新的实验考核体系,将改变以往以最终实验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一刀切式的评定标准,而通过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验课程中的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验的态度,结合最终实验考试成绩,综合判定学生成绩。新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培养科学的素养,为以后的学习过程提供一定的基础。
2.4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经典的验证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根据书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做下来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缺乏设计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强调和突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通过适当地增加实验的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前期试剂仪器的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数据记录及分析过程、实验报告等实验流程。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生的科研能力,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3-4]。此外,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给学生多进入实验室,通过在课余时间延迟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一方面可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开展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的要求。学校也应当适当出台政策和经费扶持,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小组(3~5人),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并支持在校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竞赛。团队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并配备指导老师,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为基础,以查阅文献、实验探索、讨论答辩等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预约实验室,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得出和验证实验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微课程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18年提出的理念,他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5]。微课程就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相当于一堂课的一个切片,通过这个切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体现教师的助学智慧。微课程于2018年引入我国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6]。当前,微课程正在迅速兴起,它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当今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给分析化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微课程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将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基本的实验操作精心地录制成系列微视频;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体现量特征的每个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基本操作制作成集声音、文字、图像和微视频为一体的系列微课程,此微课程能够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由于量(即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高度要求而使实验显得非常繁琐(即知识点较琐碎)的关键问题有趣化、清晰化和放大化利用网络技术将自制的系列微课程上传至网络,让学生们在实验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反复有效地学习。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在人性化的微课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定量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操作规范的目的。
3结语
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内容是上好实验课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实验教学是顺利完成实验课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增设设计型实验和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独立思考、科学创新以及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平台。本研究既在理论上要探讨分析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考核上为什么要改及如何改的问题,也要形成一整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1]童叶翔,施开良.本科化学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6):17-20.[2]高盘良,姚天扬.当前化学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J].大学化学,2000(2):26-27.[3]王焕英.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8,13(1):79-80.[4]李满秀,赵二劳,张海容,等.仪器分析研究型开放实验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6):28-30.[5]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7):14.[6]张叶臻,孙瑞雪.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广州化工,2018,43(12):198-199.作者:张莉 何春萍 向德轩 单位:怀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第四篇: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近些年来,CAD智能绘图软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开始应用,由于其具备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势,这也使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有效满足了相关人员的操作要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捷。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CAD智能绘图软件已经成为这些技术人员的基础技能之一,各个高等院校也将CAD纳入到课程当中进行教学,不过,从现阶段的教学成果来看,在CAD教学中的教学成效仍旧较低,这也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CAD进行深化教学改革,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便对CAD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CAD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AD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一、CAD的教学特点分析
CAD软件作为一款最为常用的智能化绘图软件,人们对CAD软件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对该软件进行熟练应用。不过目前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在CAD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只涉及到基础性内容的讲解,而对于深层次的应用内容及实践操作涉及的却不够深入,而这就造成学生只能对CAD软件进行简单应用,但却难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应用与创造,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CAD软件的功能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对CAD软件教学时很难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而学生在学习CAD课程时,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CAD的绘图经验进行积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CAD软件与其他软件或学科进行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CAD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可以说,CAD的诞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所以学生必须要对CAD软件进行综合学习。
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学习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强烈、模仿现象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传统的CAD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的,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挥,而要想使学生参与到CAD学习当中,就必须对这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其转变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去,使学生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其二,教师应也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与共享,通?^整个班级的力量来获取新的经验与新的应用知识,并共同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师在对CAD软件进行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中的任何机会,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想。同时,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将CAD课程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对图形进行绘制。在进行CAD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在自身难以有效解决后,应向教师提出该问题,由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由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共同讨论来予以解决,以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CAD教学课程的学习当中,还能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讨论运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事先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开始授课时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使学生能够对CAD课程有一个正确直观的了解,此外,在进行CAD课程教师时,还要对CAD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步骤的讲解,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大量实践的知识点更要进行重点解析,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对各个解析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解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的运用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CAD教学改革措施
从实质上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在以往的CAD教学当中,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匮乏,难以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这种状况,对CAD教学的改进必须要重视学生自身独立个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应用启发式教学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同时,在CAD教学改革当中,还要通过合作式学习的引入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CAD教学能够通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来营造一个具备开放性特点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单数著增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常来讲,在CAD教学中应以项目作为导向,在教学中应对学生主体进行若干小组的划分,通过小组式学习来改变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地位,使其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并在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掌握,然后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讨论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教师应以任务式的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并通过线上授课+线下操作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线下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与操作,这样不仅能够避免CAD教学与操作相脱节问题的发生,还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祝加雄.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00-101.[2]黄宗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服装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02):148-151.作者简介:唐之浪(1969.03-),女,汉族,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单位:常德财经学校,一线教师,班主任,研究方向:CAD、Pro/E、CAXA、UG、Geomagic Studio等。
第五篇:基于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
基于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
摘 要 基于数字虚拟人体平台的解剖学教学改革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客观评价学生素质,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关键词 解剖学;数字人体;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6-0014-02
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实践往往以继承和传授知识为主体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当前的教育要求不相适应,不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1]。人体解剖学专业名词多、内容繁杂,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影响了教学效果。可视化数字人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数字人体是20世纪末兴起的由信息科学技术与人体解剖学相结合而成的新技术[2]。它应用数字图像、图形以及计算机技术,采用影像学方法来获取人体解剖三维结构,并在计算机上建立全数字化的人体模型 [3-4]。201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引进美国三维虚拟数字化人体软件,建立数字化人体实验平台,直接推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基于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学校在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着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教育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素质进行转变;树立本科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的观念,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工作者。新课程改革的措施
成立课程改革小组,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任命有丰富教学经验、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教师担任教学改革工作。抽取2014级本科各专业1个班作为改革与实践的试点班级,平行班作为对照组,利用可视化人体平台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引进先进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校引进的美国三维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为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数字化人体解剖模型。该教学平台人体结构逼真,操作简便,不但能使学生更直观、立体地观察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还能使学生对先进的科学技术充满好奇,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对尸体标本的畏惧心理,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积极性。学生利用计算机操作可以对虚拟人进行自主控制、旋转体位、局部拆分,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对虚拟人进行任意操作,甚至模拟临床手术[5]。在操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层面认识人体。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基础医学教育的素质化和现代化。
改革教学模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采用启发式和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模式”,建立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理论课教师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标本、模型等教学素材的基础上,应用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使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验课让学生动手操作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使学生从不同层面观察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还可以将感兴趣的器官、结构放大、旋转和平移。课外时间,学生可以利用电脑通过局域网观看可视化人体标本,疑难问题在网上留言,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予解答。这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应用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开展理论课、实验课和网络教学,教学灵活多样。理论课教学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针对不同内容适当开展小组讨论,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师先给学生预留问题,让学生利用电脑观察数字化可视人体,自己寻找答案,课上带着问题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通过数字化虚拟人体模型的操作,人机交互,对人体模型进行反复观察练习,学习效果大大改善。
改革考核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素质 基于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对解剖学教学的改革,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将考核方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建立适用于此种新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在考核过程中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每次实验课的分组讨论、辨认标本、寻找典型结构,教师都充分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学生不断修正和改进。期末考试题型多样,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性题目,增加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综合性题目。实验考核让学生动手操作可视化人体平台,标记典型结构,从多个层面给予学生综合客观的评价。新课程改革的评价
通过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的学习,学生能更直观、轻松地学习人体器官的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经过近两年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在新的学习和考核体系下学习成绩有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基于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进行解剖学教学改革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既可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推动和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6]。
当然,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长时间观察会产生视觉疲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劳逸结合,增强学习效果。可视化数字人体平台虽然结构逼真,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人体标本,在解剖学教学中,该平台与传统尸体标本教学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5,7]。
参考文献
[1]李辉,邹昌旭,李云庆.解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53-354.[2]王怡栋,宋海江,陈宇扬,等.数字人体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拓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25-26.[3]白娟,邵水金,刘红菊.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3-5.[4]杨景武.基于平面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PixMaker)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5):59-61.[5]程昊,周波,李宏伟,等.计算机三维数字人体模型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2009,25(22):3519.[6]胡亨伍,张俊兰,李敏.解剖学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探索[J].电脑与信息技,2012,20(3):66-68.[7]张少杰,高尚,王星,等.数字三维可视化人体解剖软件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8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