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时间:2019-05-13 04:2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第一篇:“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到非常大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微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超越了时空,而且表现出非常强的及时性与开放性。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载体与方法都受到非常大的挑战,对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必须顺应时尚潮流的发展,改革先有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式上加入时代发展元素,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微时代”的概述

“微时代”是以数字传媒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以微博、微信微视频以及各类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新型网络交互软件的兴起为发端,以相对于过去笔记本电脑而言,更加小型化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便携网络信息工具为载体,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以丰富多样迅速的信息传播为主要方式,进行“实时、高效、互动”的信息阅读、加工、发布和交流等社会活动,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以及特定的个人传递规范性或非规范性信息,使得获取的信息更加便捷性,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性,信息的交流更加及时性和互动性、操作上更加方便快捷。据相关调查,我国90.5%的大学生已经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他们的价值观、学习方式、就业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微时代”给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挑战

在“微时代”背景下,海量信息迅速传播,高职高专学生在键盘或手机上动动指尖,就能获取所需的不同种类的大量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下拥有并掌握海量信息资源的教师,靠资源优势来主宰课堂将一去不复返了。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即时性,对教师的知识权威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学生利用微媒体平台,获取信息,教师与学生将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在大量的信息冲击下,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教师不加强对信息的及时浏览,获得有关课程相进的信息,学生往往觉得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与时代感,提高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高职高专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很多学校依然采取应试教育的传授方式,而在“微时代”下,学生不在满足于被动地?讲,更愿意在教师上课中参与到课堂里面,虽然有的学校也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改变措施,如制作出精美的课件,精选了一些案例,以及有关的案例视频,但是依然提高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依然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因为学生的参与愿望无法得到满足,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

三、“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

1.利用好网络资源,加强网络教学。“微时代”下,互联网深入普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产品的便携化,功能化的增加,使得高职高专学生对网络越来越依赖。首先加强教师对网络交流平台的运用。各个学校在建立官方微薄、微信公众号,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和学生互动,对于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有要建立自己的QQ空间和微博、微信,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强化网络教学。网络作为一个强调的力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学院领导应正视网络教学的价值作用,加强资金投入、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激励教师网络课程教学,提高网络教育力量。可以开设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这样才会更好的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和说服力。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网络上传播的热点时事当做某课程的素材,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时事形成正确的判断,达到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是构建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和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打造出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大的网络教师,在校园网站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专栏。

2.加强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课内教学改革。“微时代”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他们愿意自己参与,不再接受严肃、古板、枯燥的课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利用形势和政策让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更加有前沿性、思想性和主导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民族自信。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学生为主,多种方式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们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者,而主动参与者。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是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可以采取以课堂教学重点,课外教育为次,课外教育可以开设慕课、网络授课等方式。把网络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性发挥到最大化,学生在上课之前或者上课之后可以随时随地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课学习,能够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进程,教师也可以在线上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与反馈,做出有效的教学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郭超.“微时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危”与“机”[J].理论与改革,2015(3):185-188.[2]杨晓东,陈君,高峻峡.“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96-97.作者简介

赵忠庆(1971.01―),男,云南省蒙自市人,副教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第二篇:“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

“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适应“微时代”传播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现课程教学中的“会讲”、“善讲”、“真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魅力。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课题来源】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届三中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网络舆情视域下广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高势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MSZ0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5-0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拓展,针对“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也不断出现,如专题授课、严肃游戏以及实践创新等,这些都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魅力和吸引力做出了贡献。

1.更新观念,适应“微时代”传播的新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因为有国家的强制要求就想当然的“养尊处优”,应该在坚持刚性要求的前提下,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微时代”传播载体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课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地位要确保,同时还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一门“全天候”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解决思想认识的课,同时也是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全方位”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课,同时也是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全员”的课程。认识到以上几点,结合“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的特点,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是、时、势”,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是:即规律性。“微时代”大学生有着独特的思想发展规律和知识接受规律,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也有着区别传统传播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创新求是,研究“微时代”学生所思、所想与所惑,通过发挥扣准学生脉搏和触动学生灵魂的隐性教育方法,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时:即时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念老经”,还要有“新唱”。“微时代”强调的就是信息的快捷性和新鲜度,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不能用自身理论阐释力去解释现实世界的是是非非,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有高度、有温度和新鲜度的知识,学生自然会欢迎,课程魅力会大为加强。

势:即气势性。在社会主义大学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也必须有其气势,要通过其强大气场整合资源,合力推进教育教学效果提升。“微时代”对主流价值的消解以及人们观念的多元都会产生影响,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迷茫和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自觉的理论担当和勇气,去主动答疑解惑,以确实如此的解答树立自身的势位。

2.共建课堂,焕发高校思政课课堂生机与活力

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不能以任何借口动摇课堂的主地位,也不能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由,撒手不管,任由课堂散起来,更不能让思政课课堂成了别人的责任田,以奇谈怪论冲淡思政课课堂的红色。

“微时代”重视课堂教学,并非还是照搬传统课堂教学的做法,而是以课堂为阵地,创新教学方法,以新颖、鲜活的教学设计激发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激发教师思想引导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会讲:过去思政课教师由于政策把握、自身水平等原因,对教学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的老一套,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有理有据,没有错误,但是离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却很遥远,于是学生似乎是在听天书。“微时代”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会讲故事,能用生活化的语言将宏大叙事讲精、讲细、讲生动。正如复旦大学思政课教学团队那样,经过深入调研和筛选,教学团队从教材的每一章中提炼若干大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和思想上存在的疑点等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讲问题,讲清楚现象背后的理论。这样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议题自然会受到学生追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令人欣慰。

善讲:“微时代”可利用的传播载体非常多,而且大多具有声影兼具、传播迅捷、在线互动等特点。那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多维度、重综合的进行授课,不能只是口对耳的语言传送,而是要实现思政课内容对学生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全方位的触动,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际上,思政课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很多,但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关切点,善于发现事件的关联,善于利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微信中一个传播的画面、微博中一段引人深思的话语、微电影中一段感人至深的情节等等,有了思政课教师巧妙的加工、串联与解读,就会扣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真讲:“微时代”人人持有麦克风,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微媒体记录着。思政课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自己内心产生认同,真正以三尺讲台铸魂学生一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会得到学生真正的热爱。这一方面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忠诚度,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度。就忠诚度而言,没有教师的忠诚,思政课的课堂将会充斥着假话、套话。就胜任度而言,思政课教师要强技增能,有了深度的知识储备和辩证的科学思维,思政课教师才会真正直面现实世界,触动学生灵魂,否则很多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就不敢去涉及。

作者简介:

严博文(1992-),男,山东泰安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研究生。

第三篇: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又有它存在的特有问题,只有理清实践教学的内涵,明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解决的方法,才能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实

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新方案,明确提出落实课程新方案要加强实践环节,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教社科[2008]5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强调:“要从本科思想政治

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

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

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执政党思想宣传的主渠道,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引导任务,在该课程中,实践环节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配套进行,具有直观性、可见性、有效性的特点,对于提升理论教学的实感体验具有较高的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是与“思政”课理论教学相区别的,在校内或校外,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分析的能力,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道德

体系。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与理论教学配套进行的,内容上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重在传授理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但因为理论性强,光是理论授课显得很空洞,没有实体体验,效果不佳,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政治敏感度不高,兴趣不大,接受理论还停留在背诵和记忆程度,根本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实践环节的辅助和加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理论,而在于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听、看、走、谈、讲、写等方式,成为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升华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思政”课的实践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又分为课堂上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及课外进行的校内实践活动。校内的实践活动组织的形式一般有课堂讨论、观看教育片或纪录片、主题演讲、社会调查、主题报告会、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各种校园活动等,校外实践主要以参观考察为主,以及学校其他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原因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各所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做出了多项改革,但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随意性大,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

根据要求,专科院校需设1个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怎么安排,安排什么内容,部分学校却是由老师自己说了算,随意性很大,出现了“有时间就搞,没有时间就算”的情况。除此以外,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实行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少则百人,多则几百人,很难做到全覆盖,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都不易开展,尤其是课堂上的实践环节,即使开展也因为人数和课时的限制草草了事,只有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其余学生因无法参与就抱着“看戏”的心态,缺少认知的提升。课后布置的社会调查、撰写心得体会,更是应付了事,到网络上搜索后直接下载修改,没有进行实践活动就提交了实践报告,教师也往往因为工作量大以及文章千篇一律简单批改,根本达不到实践的效果。校外实践也要受到时间、空间、经费、安全等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因素再加上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以及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放弃或减弱实践活动的开展。

2.教师各自为战,缺少统筹安排,合力缺失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涉及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还涉及学校其他部门的一些行政人员,而这两类人员隶属于两个系列,不能很好地结合,将实践教学割裂开。比如,学校的团委、学工处、宣传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慈善募捐、志愿者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是属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但是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思政”课的教师却不清楚、不了解,具体开展情况和结果反馈也搞不清,导致出现重复劳动,花了钱耗费了时间,因为缺少统筹安排,却没有收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开展中担任组织协调、理论指导的角色,且都是单兵作战,要使实践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这位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掌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灵活的方式方法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教师本身可能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就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老师也会因为顾虑而选择放弃或简化操作。

3.高职院校注重专业课实践,忽视“思政”课实践

高职院校“思政”课属于公共基础课,不是专业课,也没有专业培养的学生,在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观点,公共基础课不重要,可有可无,包括学生、家长在内很多人都认为“思政”课没有开设的必要,讲的都是大而空的道理,有些道理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没有必要在大学再教。有些专业教师也认为,“思政”课谁都可以来讲,不具有技术性。在课程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教师培训等等方面都会有倾斜,对于专业课程的实践安排、管理和考核都更加规范更加有保障,相比较“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比较逊色。

第四篇:“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

“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

【摘 要】阐述“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微时代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C-0053-02

随着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微媒体、微社区、微信息已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形态,构筑了网络生活的新空间。“微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微阅读”、“微消费”、“微创造”等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微时代”是记录和交流的时代、是关怀和理解的时代,“微时代”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并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信息沟通的交互性、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信息表达的迷你性等特征,这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育人、完善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微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应注重人文关怀。

一、“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需要。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使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只是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就会陷入空洞的说教之中。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于强调教育者主导性、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重视社会性、忽视个体性;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高职学生实际,出现了学生不愿听、听不懂,甚至有逆反心理等现实困境。这与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使教学失去了吸引力。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的教育活动,承载着传授知识、完善人格、创新文化和树立理想等多种诉求,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选择和思想观点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呼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尊重大学生话语权。同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要积极探索“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领域、新方法。通过微平台教育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渗透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关注大学生存在和发展,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吸引力。

(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它指的是人的活动、人的能力、社会关系、人的素质、自由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是高职学生个性、综合能力和价值观念的综合发展,其中价值观念的培养离不开充满人文情怀的情感教育。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迫切需要“微时代”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教育。

“微时代”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观念、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都产生了影响。微信、微博等新媒介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微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给大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学习交流的平台,但由于“微时代”信息五花八门,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造成冲击。“微时代”为大学生营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能够满足大学生人际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网络里可以突破陌生感和惧怕感带来的障碍,主动发展人际关系,弥补现实人际交往的不足。“微时代”大学生在各抒己见、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容易走向“微信控”、“微博控”、“机不离手”的极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微时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渗透人文关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育人全过程,使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时代课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以人为发展的根本,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美好憧憬和价值追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显了以人为发展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目标;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以人的完善为发展的旨趣,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客观上需要加强人文关怀,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微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开展心理引导、情感交流、知识问答、职业规划等活动,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为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

二、“微时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策略

(一)“微时代”下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现实的人、实践的人、追求自由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为了人、培养人,不仅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也是主体。“微时代”大学生的话语方式由“独奏”向“合唱”转变,他们喜欢在微空间里交流信息、共享时空,渴望被理解、被关注,主体意识空前增强。“微时代”必须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微时代”大学生容易产生微心理、实施微行为、追逐微潮流。他们追求个性释放、价值观念多元。教学必须紧跟“微时代”步伐,在教学设计的制定、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考核的方式等环节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主动选择和“微时代”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要树立微文化理念,加强心理疏导。开通微信、微博帮助大学生解答恋爱、学习等方面的疑难和困惑,帮助他们树立乐观、进取、自信、健康的心理品质。要树立民主开放理念,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微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有话语权,要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机会,开展师生对话交流,为他们的自主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二)“微时代”下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时代”大学生在微空间里获取信息多元多样,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甚至出现了信仰迷失、人文知识匮乏、漠视生命等问题。基于对大学生的现实关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使大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生活的智慧。要突出时代性。“微时代”信息海量传播、“内容为王”,大学生关注点不断增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考虑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心理,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在理论知识、教学素材、话题选择等方面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感染力。要丰富人文知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的便捷性,在朋友圈和公众平台潜移默化地向大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经典文学和历史事件等,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趣。要加强生命关怀。利用微平台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微平台发布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图片和案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帮助大学生珍爱和善待生命、主动思考生命的意义。

(三)“微时代”下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觉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既是“微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微时代”信息沟通交互性强、信息表达个性化鲜明,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参与和分享,唱独角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大学生多样化需求。要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要借助微视频、微故事、微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合理设计参与话题,鼓励大学生发表见解,以大学生中心,把教学的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归还给大学生。要采用情感教学法。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情感沟通的自由,情感是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催化剂,情感教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真挚的情感传授知识。同时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配以音乐、诗朗诵、纪录片等方式引发情感共鸣、增强理论自信。要搭建微平台。利用微信、微博等创新教学载体,以大学生喜欢的话语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改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严肃、呆板”印象,把微信、微博打造成大学生情感倾诉、思想交流的精神港湾,通过微平台实现课堂教学和课下交流的良性互动。

(四)“微时代”下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微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消解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主导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微时代”意识,凭借个人微信、微博、QQ群,主动营造主流文化的舆论场,努力成为微空间中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领军人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者。“微时代”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信仰、深厚专业素养、现代信息素养、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建设,“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率先垂范、立德树人。要提高现代信息素养。“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取鲜活教学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主动介入微空间、使用微语言、融入微生活,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开展教师人文素质培训。通过人文素质网络课堂、专家讲座、微视频、公需科目在线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并把其纳入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列宁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5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重点课题(2013MSZ024);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2013A016)

【作者简介】张 俊(1978-),男,安徽霍邱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

(责编 黎 原)

第五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

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学习同企业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而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的加快推进,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领域,都对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满足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工学结合”这一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突出“工”与“学”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间无缝对接,由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体系设计,指导学生通过提早熟悉实际工作技能,掌握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平,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工学结合”模式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随着“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推进实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采取由教师、课程为主的模式一直以来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出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力倡导实施专业职业教育,通过“工学相结合”这一模式,对以往的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为此,教育部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制定了有关具体标准,开启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逐步走出学校,通过校企对接,走进企业,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企业,既达到了校企资源的有机衔接,又能让学生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对企业需求的适应能力。

2.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偏重单方向、传授式,教学方法单调,加之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通常会觉得课程枯燥,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国家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要求高校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出实践环节。习近平主席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多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拓宽实践教学的广度及深度,指导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将课堂与企业结合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性不够。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涉及面广,内容烦琐复杂,需要高校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由于这方面工作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很多高校对待思政课都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各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比如,在经费上保障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都有专项经费,但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很少;在制度保障上欠缺,当前学生就业率是高校最关注的考核指标,高校很多精力均放于此,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纳入到具体考核中;在激励机制上还不健全,专职思政课教师通常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而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精力去重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问题,致使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思政课教学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同本科教育不一样,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内容单

一、针对性不强。很多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围绕学生就业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安排教学?热荩?而能够与企业实际岗位衔接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由于实践教学重复性较高,通常是社会调研以及参观考察等,这些教学内容相对被动,学生往往只是得到浅显的感性认识,没办法真正深入参与其中。并且,很多实践教学只注重活动自身,对于内容设计以及效果反馈往往没有考虑,致使实践活动同职业能力的培养分割开来。

3.实践教学创新性不够。因为保障不到位,许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法非常老套、陈旧。虽然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在努力探索新方法,但往往零散于教师的个人教学之中,没有统筹配合,更做不到融会贯通,难以发挥整合效应,收不到综合教育功能。并且,大部分实践活动以参观为主,致使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机会。

4.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偏弱,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力量单薄,还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别的教学任务上;思政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机会很少,对他们的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以及实践教学能力,很多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实施实践教学的能力极其薄弱。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1.强化保障机制。要确保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正常开展,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上保障、制度上保障、经费上保障。要求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予以更加重视,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此外,还要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完善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2.注重课程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高职学生能否顺利从学校走向社会。高职院校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设置,突出实效性。特别是,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不仅看重他们的知识技能,更注重其职业道德水准,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国家正在积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落实到思政课上,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增强学生就业技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企业需求。

3.创新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创新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时事新闻、身边故事,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参与度。在课外利用模拟创业、技能大赛等形式,使学生真实感受社会,进而深入了解社会。在网络时代,高职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切实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依托网络加强学校同企业的互动,将最鲜活、第一线的企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可以充分依托网络平台打造思想交流空间,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4.加强师资建设。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应不断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建立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努力成为“多面手”。要全方位、多领域地掌握社会需求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进而不断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授课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闵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2]包耀东.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模式创新[J].大学教育,2014.[3]汪小燕,万德年.基于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作者简介:阎露方(1982-),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时代”下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