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查漏补缺
1. 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2.人的神经系统包括、、。3.人的大脑分成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掌管人的不同活动,通常大脑分成、、、等区域。
4.血液把 和 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 等废物运走,交给、,排出体外。
5.呼吸是人体吸取、呼出 的过程。
6.将正在燃烧的火柴放进盛有呼出的气体的瓶子中,发现火柴,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多。
7.血管分为、、。
8、人的口腔内有,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
二、明辨是非
1.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有规律的。()2.锻炼身体时,心跳次数会增加,对身体有一定的害处。()3.加了唾液的淀粉液滴入碘酒就会变成兰黑色。()4.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5.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6.心脏的四个腔是相通的,血液在心脏中是可以随便流动的。()
三、珠海拾贝
1.对消化吸收不正确的说法是()。① 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胃里完成
②食物的消化吸收要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 ③食物在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的作用下被消化吸收 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2.身体分布最广的血管是()。①、动脉
②、静脉
③、毛细血管 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增加。
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气 ③ 氮气 4.血液循环的作用是()。
①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兵
②血液把肠吸收的养料和肺吸收的氧气带给人体的各部分,同时又把 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③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④以上说法都正确
四、生活中的科学
1.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一样的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2.馒头在嘴里嚼的时间久了,感觉有甜味,这是怎么回事?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一、查漏补缺
1.脑 2.脑 脊髓 神经 3.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等
4.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 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 二氧化碳 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5.氧气 二氧化碳 6.熄灭 二氧化碳 7.动脉血管 静脉血管 毛细血管
8、唾液腺 麦芽糖
二、明辨是非
1.√2.×3.×4.√5.√6.×
三、珠海拾贝
1.① 2.①②③④ 3.① 4.④
四、我的实验:
1、我的猜想: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一样。我的方案:
1、用打气筒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直接用嘴通过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充气,观察现象。
2.答:猜想:可能是因为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里含有促进食物消化的酶,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缘故。我的方案:
1、分别向两只试管倒入少量淀粉液,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2、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向两只试管中滴入二至三滴的碘酒,观察现象。
第二篇: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检测试题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班级
姓名
等级
6、吹气时,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蜡烛容易灭。()
7、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一、填空。
1、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起点。
2、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 和方向。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
4、描述玩具时,可以从、、、等方面进行描述。
5、科学家为了明白一个事物的真象和原理,就要不断地,直到弄清楚为止。
二、判断。
1、玩具是学生童年的伙伴。()
2、汽车做成流线形是为了好看。()
3、为了研究玩具的秘密,有时要把玩具拆开进行研究。()
4、冬青的叶子是圆形的。()
5、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该同学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
8、一棵树上的叶子虽然很多,仔细观察却没有一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三、选择。
1、在阳光下,我们发现肥皂泡是 色的。A、没有颜色 B、五颜六色 C、不确定
2、冬天不落叶的植物是。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3、下面 的做法好。
A、从树上采一些叶子观察 B、捡几片叶子观察 C、把花从盆中拔出来观察
4、下面对人们有害的动物是()。A、蚜虫 B、七星瓢虫 C、燕子
5、有了,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们的生活才会不断改善。A、科学研究 B、大胆的猜测 C、科学幻想
四、我的科学实验。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文具盒、砖块等。
用两根吸管一根在瓶内,一根在瓶外能吸到饮料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
1、隔着瓶子、木板、硬纸板、文具盒等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吹灭。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吹灭。我的方案:
隔着瓶子、木板、硬纸板、文具盒等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观察现象。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实验时要注意(1)物体要和蜡烛保持相等的距离;(2)要正对着物体吹,吹的力气一样大。)我的发现:
(1)隔着、能吹灭蜡烛,隔着 吹不灭蜡烛。这是因为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能吹灭蜡烛。
五、实验探究题。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我的猜想:隔着瓶子、木板、硬纸板、文具盒等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不能吹灭。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不能吹灭。
一、1、解决问题 走向创新
2、猜测 目标
3、过程
4、大小 形状 颜色 性能
5、做实验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三、选择
1、B
2、C
3、B
4、A
5、B
四、我的科学实验。、×
8、我的发现:
(1)(1)隔着瓶子、漏斗能吹灭蜡烛,隔着木板、硬纸板、文具盒 吹不灭蜡烛。
这是因为隔着瓶子吹起时,因为空气流动越快,气压越低。空气沿着瓶子四周流动形成低压区,外部气体迅速流入低压区,正是这种空气流动吹吹灭了蜡烛。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不 能吹灭蜡烛。
这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
五、实验探究题。
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我的猜想:可能吸不到。
我的方案: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饮料的杯子里,另一根漏在杯子外面,观察能否吸到饮料。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人体的支架叫 骨骼,它由 206 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
2、骨骼具有 支撑 运动 保护 的作用。
3、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 骨髓,它能制造 血细胞。
4、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 关节。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 收缩和舒张 带动 骨 和 关节 而实现的。
6、人不运动时,负责 呼吸、心跳 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二、判断
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指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关节没有好处。(×)
4、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
5、提脚跟时,“小腿肚子”会收缩。(√)
6、肌肉占身体重量的40%。(√)
三、选择
1、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C)作用和缓冲作用。A、支撑 B、保护 C、运动
2、曲臂时,胳膊前部的肌肉(A);伸臂时,胳膊后部的肌肉(A)。A、收缩 B、放松
3、收缩后的肌肉会(A)。A、变短变硬 B、变长变软
4、常吃(B)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A、蛋白质和脂肪B、蛋白质和钙
四、问答
1、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答:颅骨保护脑髓和感觉器官;胸骨和肋骨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器官;盆骨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器官。
2、经常运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答: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韧性。
经常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经常运动的人肌肉发达且收缩力强,体力充沛。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答:
1、穿戴适当的防护型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4、有的青少年弯腰驼背,你认为是怎么回事?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儿童的骨比较柔软,如果长期弯着腰读书、写字,脊柱就容易变形,形成驼背。
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小明说:人体的运动不是由肌肉来完成的,而是由骨骼、关节、肌肉共同完成的。肌肉收缩时,可以产生力量,牵动骨运动。也就是说,肌肉只不过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罢了。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小明说得对吗?为什么?
答:小明说得对。因为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运动而实现的。
科学实验
1、一般说,锻炼之后,哪个部位的肌肉感到特别疲劳,甚至有些酸疼,哪个部位的肌肉就得到了锻炼。与同学试一试,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哪些部位的肌肉?
答:经常跑步可以锻炼大腿、小腿、胸部、腹部、手臂等部位的肌肉。
2、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我们身上哪个关节最灵活?
答: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肩关节最灵活。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1、能够帮助人们()或()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
2、机械可以分成()和()两类。
机械的两个特点是()和()。
3、复杂机械是由()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
4、简单机械有()、()、()、()。
5、()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它是一种()机械,利用杠杆可以()。
6、杠杆的三个点是()、()、()。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有()的作用。
10、斜面坡度(),所需的拉力()。即坡度越()越()。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的变形。
13、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上的机械叫()。
14、轮轴有()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等。
17、()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19、定滑轮();动滑轮()。
20、国旗是利用()升上去的。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等。
21、能把()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
22、传动装置可分为()和()和()等。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不同点:()。
5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1、物体大多数是由()、()、()、()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或(),可以提高材料的()。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不同,其()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构成,()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的方式增加其(),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都运用了()的原理。
8、搭建高塔时,()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分类的。
10、()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有关。()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造房子;现在用()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
5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1、植物会结出(),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有:(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和()。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海马——();皱唇鲨——();鸭嘴兽——()、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
9、人类是通过()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等情形。
13、刚出生时()。
14、孕妇临产前,()的总重量约为()。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5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四单元
1、岩石的用途有()、()、()、()等。
2、()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用滴盐酸观察岩石()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把岩石分成()、()、()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
7、()里常有()、()、()、()。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
9、煤是埋在地下的(),在()下经历()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1、可以从()、()、()、()、()、()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
13、()是由一种或几种()组成的。
14、在()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的。把()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
16、()是制造()的主要原料。
17、()和()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
19、()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是()的矿物。纯净的滑石是生产()的好原料。
21、()是自然界中()的矿物。金刚石是制作()的材料
22、()是制造()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可做各种首饰。
23、()又称(),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的,正在日益减少。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和()。
26、()是可再生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
(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
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不到()。
5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五单元
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
2、脑的质量约()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
4、大脑的表面像(),有()和(),可增加大脑皮层的()。
5、大脑的软硬像();颜色是()的。
6、大脑有管理人的()、()、()、()、()、()、()等功能,所以被称为()。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的关系。即()支配()身体的运动,()支配()身体的运动。
8、人的大脑中,()偏重于管理()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偏重于管理()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9、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10、人睡眠不足时,会有()、()、()、()等症状。
11、()和()合称为()。
1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是(),可完成简单的()活动,如膝跳反应。
13、()分布于(),有()的作用。
14、从脑发出的(),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从脊髓发出的(),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15、传入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
17、()、()、()、()、()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
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神经)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人就有了各种()。
18、()是()的感觉器官。(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19、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来自()。
20、大脑在处理()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
21、()是()的感觉器官。()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
22、()是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冷热、疼痛和压力的感觉。
23、()和()密切相关,嗅觉能增强味觉的感受。
24、人体的各种感觉是()。
5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1、()是通过()和()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
3、其它的交流形式还有()、()、()、()、()等。
4、科学注重()与(),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5、质疑就是有()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提出疑问。
6、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
(答:①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②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③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④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第五篇: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空气
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看一看,找一找,空气特点我知道。找空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教学过程:
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
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什么呀?
生:空气。
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
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二:做实验证明被杯子里面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幼儿猜想,教师最后
总结原因。
(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三:学生自己找空气。
(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
(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
(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拓展活动:
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认识空气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
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
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师小结:
1、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 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2、空气和水有什么区别?
纸风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
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教学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
2.大风车片头曲音乐。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风车。
二、探索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
1.自主探索。
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
学生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2.共同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学生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
3.整体示范。
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
4、让你自己制作的风车转起来吧。拓展活动
1.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2.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了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