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5篇

时间:2019-05-13 04: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共青中学 张家华

[内容摘要] 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可是在作为基础教育主要阵地的农村,美术教育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农村的孩子在艺术教育方面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这影响了农村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如何解决当前在农村存在普及美术教育难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重大问题。分析影响美术教育普及的制约因素,当前亟待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师资问题、教学资源问题和新课改落实问题。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农村 制约因素 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对美术课程认识的深入,中小学美术教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新《美术课程标准》在把美术课程定性为艺术课的同时,又强调了中小学美术课的素质教育特征,强化其育人功能。由此可见,美术课对于普及艺术教育,提高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有多么重要。然而,在农村,当前的美术教育仍是一种缺失,许多学校对它还不够重视,依然把它当作“副科”;甚至有些学校开设的美术课只是体现在课程表上,实际上都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美术教育在许多地方仍是个“盲区”。难道农村的孩子天生就是下里巴人,没有艺术细胞,缺乏审美情趣?事实恰恰相反,农村的孩子并不是不喜欢美术课,从每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农村的孩子同样有发展美的睿智、有欣赏美的情趣、有创造美的本领,他们也能用五彩的画笔描绘缤纷的世界,用灵巧的双手美化多彩的生活。由此可见,在农村,美术的教育功能给扼杀了。而农村又是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有1.5亿在农村,据安徽省04年统计,全省农村小学生有510多万,占总数的77%,初中生有236万,占总数的64%,近两年,虽然有部分学生转入城市,但农村中小学生比例仍占很大份额。因此,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目前农村美术教学现状,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公平地接受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根据农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观念、解决认识问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 程,通过对它的学习,能有效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陶冶学生的情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则》、《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然而,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认识不足,把它同专业美术教育混淆,认为它只是一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它的育人功能,美术教育在许多地方都没有得到普及。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他们依然关注的是应试科目,与考试无关的艺术学科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美术课成了“副课”。上级教育部分一再强调必须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但部分学校在落实时,往往倾向于升学科目,少开甚至不开设美术课;即使开设美术课的学校,对艺术类课程也不能同等对待,学科歧视在许多学校存在,部分学校不仅对美术课投资较少,而且在核算教师工作量时,打折计算,一节所谓主科1分(甚至更多),而一节音乐、美术课才0.75分,这些都挫伤了专任教师的积极性,当其他学科因急于应付考试来借课时,他们也乐享其闲,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见,观念的滞后,是制约了农村美术教育的主要因素,如果要想改变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必须先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否则很难改变目前的这种教育现状。

其实,解决“认识”问题,是普及艺术教育的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人们才能去重视。现在有许多人在谈到我国民众素质时,往往爱和西方人作比较,总有些人认为我们的民众在文化涵养和艺术素质方面欠缺。西方人也不是天生就懂艺术的,只所以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素养,是与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程度有关。他们对待艺术教育态度也经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德国人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去普及艺术教育,终于获得巨大收益,不仅国民的素质提高了,而且涌现了一批艺术大师。所以,要改变目前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就必须先解决认识问题。现在,我们要加强对普及艺术教育的宣传,改变人们陈旧的观念,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功能和重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艺术教育的普及。

二、扶植弱势、解决师资问题

农村美术师资缺乏是影响美术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农村,美术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美术教师兼职者居多。笔者曾对附近几个乡镇的农村美术教师作过调查,真正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是兼职教师,有的学过一点美术知识,有的是美术爱好者,有的甚至是“门外汉”,是学校临时抓差拉来的。农村美术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给美术教学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可以说,农村美术教学质量未能得到提高,是许多兼职教师不专业造成的。由于对美术方面的知识欠缺,许多教师在讲授美术知识往往不到位,有的只能照本宣科,甚至个别教师一节课只让学生画个简笔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要改变农村美术教学现状,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扶植这些弱势学科,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让农村的教师经过培训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兼职美术教师也应当 干一行爱一行,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有能驾驭教学的本领。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导之有方,引之有据,避免出现因教师不懂而误人子弟的现象。

三、广开渠道、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观念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美术课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在很多地方,教师只有一教学参考用书,学校根本没有美术方面的教学用具,学生上美术课也只是准备一教材、一本图画本、一只笔。教学资源短缺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共同存在的问题。同时,教材的编写的局限性对农村教学也极为不利,有些内容不适合农村,有许多内容在农村见都见不到,让师生怎么去准备。因此,要提高农村美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广开渠道,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开发课程资源。现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农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学习《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了多幅风格不同的世界名画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给学生提供更多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学生踊跃发言,能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

其次是因地制宜,开发本地教学资源。《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怎么开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如在我们阜阳,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蔚盛:在文化方面,这里是书画之乡,是管仲故里、甘罗的家乡;在自然风光方面,这里有湖天一色水上公园八里河、有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颍州西湖;在民间艺术方面,这里有享誉中外的“东方芭蕾”花鼓灯艺术,剪纸也是全国闻名;在自然资源方面,这里的农村四季如歌,鸟语花香,处处孕育着原生态艺术。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发校本教研课程的好素材。例如,我在教学时,就曾用泥土上过雕塑课;用树叶上过装饰课;用麦秸上过编织课。学生在利用这些资源学习时,因内容贴近生活,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去关注,同时也解决农村学生购买美术材料的困难的问题。

四、积极探索、落实新课改精神

新课改已经实施几年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它改变了以往重技术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美术课毕竟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为了形式而哗众取宠,为了体现新意而舍本逐末。那么怎么在农村的美术课堂上落实新课改精神呢?那就是教学要回归课堂,课堂要还给学生。现在人们已能理性地看待新课改了,在无锡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优质课现场评选活动中,专家认可的不是那些形式上的花哨,而是那些较平实的课。因此,探索适合农村美术课堂改革的教学形式,落实新课改精神,是我们每个农村美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村中小学,我们可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科特点,结合美术课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形 式,营造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如在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我让学生对农村进行一次综合实践调查,并发挥想象画出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新农村蓝图。学生在对农村居住条件、生活水平、道路设施、交通工具、通讯信息、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调查后,充分发挥了想象,描绘了一幅幅“新农村”景象。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意识,培养了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

总之,解决当前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普及美术教育,是促进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没有现代化未来。”因此,我们要重视起来,尽快解决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农村美术教育走向正规。

参考书目:

①《美术课程标准》

②《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③ 李永正主编,《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④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

新理念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6年4月版。⑤ 张行涛、周卫勇主编,《美术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4年6月版。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教学方法是我们正确实施教育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我们的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学校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

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总之,无论是传统的讲授法、分组讨论法、互评法、情境法,还是和新课程标准紧密联系的示范法、观察参观法、课件展示法,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都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对审美形象的感知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清州实验中学 张国云

【摘要】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如何走进美术新课程,如何在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和教学法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走符合新课程特点的美术教学模式,是中学美术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将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实施教学策略,增强美术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正文 :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审美能力作为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美育的地位也随之上升,美术教学愈来愈被重视。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几乎成为至理名言,而人们却把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

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也不给予支持,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较大,将来即使考上美术院校,相对较高的学费也令农村家长望“美”兴叹,有些学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看不到出路,只能“忍痛割爱”。其次,学校与教师方面:有些学校由于没有及时摆正美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升学率”决定一切的风气下,只抓主科教学,而把美术教学放到了次之又次的地位。对美术特长生不能与学习优胜者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方面,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严重不足,美术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期间,没正经上过一次美术课,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在初中,有的教师教法陈旧,一味地死搬书本,照葫芦画瓢,使原本生动有趣、极富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教条,学生感受不到创造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因此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再次,学生自身的个别差异:不可否认,热爱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尤其如此,但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美术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就较差,管不住自

己,如果上课的内容、方式千篇一律,教师在课堂上又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等,总之,教学方法比较传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 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 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5)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

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美)wjames popham著/译丛主编/董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年版

[2]《对美术教学的意见》/(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3]《教育评价与测量》/金娣王刚/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甘旗卡第三小学李耀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1 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2 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1.3 媒体语言形象具体。

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1.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

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 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2.1 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

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

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2 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3 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地、因时制宜、走出课堂、描绘自然、体验生活、开阔视野。

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地大物博,学生外出比较安全,在学习风景写生、泥塑课时,可结合时间、气候、环境,有组织、有纪律地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大自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画画、塑造。对周围的形、色进行辨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纯高心灵。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和热情对待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尝试都怀着浓厚的兴趣和真诚的关注,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表现积极性,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2008年9月

第五篇:中学写作教学突破性改革亟待解决问题

[作者]王嘉民

[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语文教学与研究逐渐摆脱了“左”的桎梏,踏上了尊重并研究自身规律的正轨。在中学写作教学领域,于漪、陆继春、蔡澄清、常青等一批同志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中学写作教学仍然陷在沼泽泥潭之中,无法大步前进。教师费了不少心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仍然很差,“很多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中学写作教学怎样才能跳出沼泽泥潭?笔者以为,首先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编好教材

解放以来,从全国范围讲,可以说没有过真正的写作教材。近些年逐渐重视了写作规律、写作方法的教学与研究,但还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形成科学体系。写作知识和练习还统在阅读教材之中,散见于每单元的最后或课后的个别练习中。这些知识和练习东一láng@①头,西一棒子;或重复,或遗漏;无论从量还是从系统性、科学性,即使从形式上说,都无法称其为“写作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没有教材,教学没有明确目标。虽说“教学大纲”里也有“记事写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一类文字,但对于写作教学来说,过于简约笼统。教师教学充满了盲目性。没有教材,教学没有科学序列。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基本上还是按体裁分单元的文章选读,对写作,虽说编者也有整体想法,但还是缺乏写作本身的科学序列。这种写作教学,既谈不上在哪一点上与小学接轨,也说不上为中学生的深造或就业作了怎样的准备。没有教材,教学没有可靠依据。教师们认为,教完课本上的课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至于作文,一学期九篇多了,八篇可以,七篇、六篇也够了。上写作课,没有“写作备课本”,没有“作文批阅记录”,没有“作文讲评提纲”,也不讲写作知识。好些的,出个题目,说上几句;差些的,干脆挪作讲读课。写作教学充满了随意性。没有教材,质量无法准确检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作文阅卷人尚且抱怨没有一把比较客观的尺子,以致同一篇作文见仁见智,中间相差十几、二十分;高中会考是素质考试,要判断学生作文是否合格,没有个明确恰当的标准,怎么评分?学生期末考试作文,教师主要根据自己好恶打分,分数又怎能公正地评价学生写作水平?似这样无目标、无序列、无计划地教学,无标准地检测,中学写作教学怎能不陷入沼泽泥潭之中?

中学写作教学为什么无教材?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对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二,没有跳出“多读就能写”这个认识的怪圈。几千年来人们表面地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片面化,至今还有不少人认为:“指导和要求学生阅读、领悟、熟记课文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准十分有效的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把阅读的作用扩大化、绝对化,以读代写,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只有“文选”,而没有写作教材的根本原因。其三,无论哪门学科,都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许多知识点和特殊的规律。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写作的研究很不深入,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认识尚处在朦胧状态,比如:中学写作教学一共有多少个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怎样排列构成写作的哪种能力?按照写作规律,这些能力应该怎样排列?……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无法构成写作的科学序列,所以也无法编写中学写作教材。

叶圣陶先生晚年曾多次说,要把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找出来,排个合理的顺序,使语文教学科学化。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庄文中先生也说:“本世纪初以来,语文学科没有建立一个得到基本共识的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这是语文学科的主要问题。”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中学写作课的当务之急是:“抛开邪说杂念,迅速组织一批专家,会同部分既有研究能力又有中学写作教学经验的教师,深入研究写作规律,编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学写作教材。”有了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材,中学写作教学就会彻底摆脱盲目性、随意性,跳出沼泽泥潭,踏上迅速辉煌的金光大道!

那么,中学写作教材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换句话说,依据教材,教师主要应该教些什么?

二、教给方法

吴疆先生在《善学,师逸而功倍》中介绍了一位教育家曾作的比较:同是画苹果,在美国是由老师拎来一筐鲜果,由学生任意拿一只便去作画;在中国则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只标准苹果,规定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什么地方涂上什么色彩……然后叫学生照着黑板上的苹果作画。结果,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如南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像苹果。从表面看,“中国”老师的错误在于只把结果告诉学生,越俎代庖,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美国”的教师则过于撒手,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造成了教育的“少慢差费”——学生把苹果画成了南瓜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假如教师拿一筐苹果分给每人一只,然后给他们指点:怎样多角度地观察;怎样寻找并概括苹果的外形特点,形成心像;又怎样把心里的苹果画在纸上,再作一番示范。我想,效果是会不言而喻的。可见,无论是“中国”教师还是“美国”教师,实质上犯了同一个错误:没有教给学生“方法”。

“方法”是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进而改造事物的窍门、秩序,是由已知或条件通向未知与成功的桥梁。掌握了它,就会省时省力,事半而功倍。对于教师教学,早在十八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就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把“教方法”提到教学的核心的高度。他认为,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课本只不过是个例子”,用这个例子教什么?教阅读方法,教写作方法。

我们很多教师不明白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教方法”,教阅读,把段落大意、主题思想这些结果抄给学生,像上述的“中国”教师;教写作,却像“美国”教师,什么也不讲,硬要学生去作。试问: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到选材炼意、谋篇布局,最后起草行文、修改定稿,哪位教师拿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一时间系统地讲过写作规律、写作方法?而对学生的作文却次次要求: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紧凑,语言生动流畅……这样的写作教学,学生把苹果画成了南瓜,该打谁的手心?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话讲得何等好哇!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几千年来,特别是解放四十多年来,人们认为作文无“法”,致使中学与作课堂不讲“法”,写作训练不练“法”。文章写作有没有“法”?议论文结构的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法”;散文的“彩线串珠”就是“法”,小说的“抑扬”、“跌宕”、“杂取”、“细节”就是“法”……可以说,整个写作过程从蓄势、激发到运思、行文以至成篇,“法”贯串始终。只不过到现在,我们没有很好研究罢了。

语文学习的本质就是“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能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模式进行熟练的操作”,即“对语文实践活动模式的操作达到一种无意识控制状态”。如果你能考察作家成功的道路,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原因:读书多——连高玉宝、高尔基一类作家也概没能外。为什么要多读书?就是想在多读中搜寻写“法”,掌握写“法”,以达到不想“法”而能用“法”的程度。因此,著名作家管桦说:“语文教师必须给学生讲解文章的‘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法”,融会贯通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迅速地大面积地提高。

教给写作方法,是中学写作教学能否跳出沼泽泥潭的关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写作方法?

三、抓住模仿

学写作,必须从模仿开始。

从写作的思维过程看,模仿是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途径。作者偶然看到某种事物引起兴趣,便会再次有意识地仔细观察,心理活动进入“浅度心理场”。经过多角度仔细观察之后,加进自我意识,心理活动进入“深度心理场”。在这个心理场中,思维首先对事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进行模仿,然后与别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或用别的事物去干扰撞击,探求其内在实质,接着对其实质进行模仿。经过这样多次模仿,人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就进入了完整深刻的阶段,最后才能通过语言系统,使事物变成写作的题材。

从写作能力的形成过程看,模仿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和十分有用的方法。写作能力不是一种知性活动,它既不是人类生理上固有的,也不构建在简单认知的层面,而要经过细致的有序的训练。这种训练分三个阶段:模仿→反复迁延→内化完成。学生读了某段文章,在老师的点拨下,对某种写作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运用程序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了一定映像(以上属于认知范畴),再在老师的指导下,依照映像进行模仿训练,使映像由感性逐步向理性过渡,并把这种映像的理性思考内贮在头脑中,外化为一种技能。在以后的训练中,教师再指导学生把这种技能反复迁延,加深拓宽,使这种技能深深铭刻在头脑中,达到操作程序自动化,写作的这种能力就形成了。

从以上简单分析可以看出,模仿是写作训练的初级阶段,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当然培养不出写作能力,但模仿却是培养能力这个训练链条上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开始训练的最好方法。令人忧虑的是,至今还有许多同志对模仿的意义、作用认识不足,盲目地反对模仿,错误地跳越模仿,一开始就让学生写“主题鲜明、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的文章,这种缺乏梯度的训练,怎么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呢?

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文章是写作的结果,“法”隐藏在文字中,又和一些非“法”的东西相错杂,学生的悟性相对低一点,学习方法又不尽合理,要从文中剔出“法”来加以有意识的认知、模仿、迁延以至熟练运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千百年来大部分读书人常常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跳不出书来而“淹死”在书中。改革开放需要迅速培养大批人才,仅靠学生自己“多读多写”绝对满足不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如果说,封建社会把“多读多写”奉为金科玉律不必过多指责的话,在语文教改已取得不少成绩的今天,为什么不应该尽快实行一套更科学的方法?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郎中学写作教学突破性改革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学写作教学突破性改革亟待解决问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下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新探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新探 【摘要】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还有的地区......

    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亟待改进

    中小学教师理论学习亟待改进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12-03 彭慧■山东省莱芜市教科所在新课改背景下,理论学习是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基......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推荐五篇)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蒲峪九年制学校王华峰浅谈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商州区蒲峪九年制学校王华峰中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

    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首先, 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美术教育? 很多农村家长及学校的领导、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参加绘画......

    中小学美术教学管理制度

    一、美术课是进行美育的重要组织情势,美术教师应力求进步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美术教学的特点,有效地组织美术教学。二、备课1.学年初,要学习美术教学大纲,通阅各年级......

    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

    美术新课程改变了视美术学习为技能训练的教学观念,提出了美术是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人文性因此成为中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标志。抓住《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表述进行......

    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中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特针对美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学常规。 一、美术教学的准备工作 (一)教学计划 1.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现况和学......

    中小学美术教学模式

    重庆市万州区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教学模式 一、教学理论 《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