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

时间:2019-05-13 04:4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

第一篇: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

招银发〔2014〕248号

招商银行关于

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

各分行,总行各部门,信用卡中心:

现印发《招商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禁令》(以下简称《禁令》),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施行。2007年3月30日印发的《招商银行经营机构负责人合规承诺书》《招商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招商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招银发〔2007〕146号文附件

2、-1- 附件

3、附件4)同时废止。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行结合近几年新颁布的监管规章以及业务经营管理变化情况,对《招商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招商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招银发〔2007〕146号文附件

3、附件4)进行了修订,整合制定了《禁令》。

二、《禁令》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总则,介绍了《禁令》的目的及要倡导的合规文化与职业操守;第二章为基本禁令十条,适用于全行干部员工;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为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十条、客户经理(含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审贷官)行为禁令十条,适用于对应岗位干部员工,其他岗位干部员工涉及到相关行为时也应适用;第五章为附则。后续总行将根据组织架构调整情况适时对《禁令》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各行(部)要做好《禁令》的学习宣传,确保每一名干部员工熟知《禁令》,充分发挥《禁令》的指引评价作用,避免干部员工触碰管理“高压线”,切实遏制违规事件和案件风险的发生。

-2-

招商银行 2014年10月27日

-3-

招商银行从业人员行为禁令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行干部员工行为,防范信用、市场、操作、合规等各类风险,提升全行内控合规管理水平,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规章以及我行制度,制定本行为禁令。

第二条

全行干部员工应积极培育守法合规、爱岗敬业、诚信尽职的合规文化与职业操守,严格禁止违反禁令的行为。

第二章

基本禁令

第三条

严禁越权、逆程序或在未落实审批条件的情况下办理业务。

第四条

严禁违反岗位制约原则混岗兼职,或指使他人、听从他人指使违规办理业务。

第五条

严禁出借员工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类业务、利用客户账户办理员工业务。

-4- 第六条

严禁伪造、变造、擅自修改、违规查询客户和业务资料信息,或对外提供虚假单据、文件。

第七条

严禁代客户保管现金、证件、印章等重要物品,或私刻、盗用银行或客户印章。

第八条

严禁窃取、泄漏、非法使用客户资料、我行内部信息及工作中获悉的国家秘密。

第九条

严禁知情不报或掩盖重大业务差错、责任事故和重大风险。

第十条

严禁向与本行有业务往来或寻求业务机会的单位及个人索要或接受其任何形式的利益。

第十一条

严禁参与或协助他人进行洗钱、非法集资、民间融资及黄、赌、毒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二条

严禁经商办企业、未经批准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或上班时间炒股炒汇及从事其他谋取个人私利的活动。

第三章

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

第十三条

禁止违规处理现金业务,虚假平账、白条抵库,擅自处理长短款、以长补短。

-5- 第十四条

禁止虚假“作废”“遗失”重要凭证和单据,或预先在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上加盖业务印章、公章。

第十五条

禁止擅自保管和使用其他员工的印章、现金、操作号、密钥、票据、数字证书及重要空白凭证等重要物品。

第十六条

禁止使用伪造、变造的虚假证明资料或违规使用传真件、复印件等办理开立账户、变更账户重要信息、更换预留印鉴等各类账户业务。

第十七条

禁止未审核客户预留银行开户印鉴或与预留印鉴不符即办理业务。

第十八条

禁止未经过信贷放款确认即对外交付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

第十九条

禁止未办理客户还款及资金备付手续,先使用内部账户为其兑付票据、信用证等。

第二十条

禁止未审验商业汇票原件即办理票据贴现、质押,或未收妥票据先行划付贴现资金等。

第二十一条

禁止未经审批随意开立、使用内部账户,未核验预留印鉴办理内部户对外付款。

第二十二条

禁止员工以工作人员身份办理本人业务。

-6-

第四章

客户经理(含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审贷官)

行为禁令

第二十三条

禁止在业务活动中提供或协助客户提供虚假信息、虚假材料或故意隐瞒不利于业务审批的情况,误导各级审批决策。

第二十四条

禁止违规单人调查、单人核保、单人面签作业,及在违规单人调查形成的调查结论基础上作出业务决策。

第二十五条

禁止协助或暗示客户虚构融资用途和贸易背景,套取信贷资金或使得融资用途失控。

第二十六条

禁止越权审批或出具保函、承诺性流动支持函、远期受让承诺等致使我行承担兜底责任,或免除交易对手责任的法律性文件。

第二十七条

禁止私自释放抵质押品、解除担保人担保责任等违反业务制度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禁止对授信客户、保证人和抵质押品的重大风险或突发风险事件隐瞒不报,及违规申办、审批重组贷款,掩饰不良资产。

-7- 第二十九条

禁止篡改客户风险评价的重要数据或信息,违规调优客户评级结果或故意调整行业与投向属性。

第三十条

禁止向客户私售非本行代销/推介的第三方理财产品或利用银行员工身份私自代客投资理财。

第三十一条

禁止向客户披露的产品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或存在明显误导倾向。

第三十二条

禁止以我行、我行员工名义或其他任何形式承诺我行非保本理财产品或代销产品资金不受损失或最低收益。

第五章

第三十三条

《禁令》第二章“基本禁令”适用于全行干部员工;《禁令》第三章“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与第四章“客户经理(含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审贷官)行为禁令”除适用于对应岗位干部员工外,其他岗位干部员工涉及到相关行为时也应适用。

第三十四条

干部员工若违反《禁令》,将按照《招商银行员工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境外分行应当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8- 和监管规章参照执行《禁令》。

第三十六条

《禁令》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7年3月30日印发的《招商银行经营机构负责人合规承诺书》《招商银行客户经理行为禁令》《招商银行柜面业务人员行为禁令》(招银发〔2007〕146号文附件

2、附件

3、附件4)同时废止。-9-

(共印78份)

联系人:张

联系电话:83077280

校对:张

宇 招商银行办公室 -10-

2014年10月30日印发

第二篇: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

引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8〕9号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指引。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人员,银行业金融机构董(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聘用或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协议从事辅助性金融服务的其他人员。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承担主体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行为的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原则,严格执行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第二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覆盖全面、授权明晰、相互制衡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并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在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中的职责分工。第六条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对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承担最终责任,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培育依法合规、诚实守信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文化;

(二)审批本机构制定的行为守则及其细则;

(三)监督高级管理层实施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董事会可授权下设相关委员会履行其部分职责。第七条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第八条高级管理层承担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实施责任,执行董事会决议,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覆盖全面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行为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二)制定行为守则及其细则,并确保实施;

(三)每年将从业人员行为评估结果向董事会报告;

(四)建立全机构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第九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牵头部门,负责全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除牵头部门外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和监察部门等行为管理相关部门应根据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职责分工,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测、识别、记录、处理和报告。第十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该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品行端正、业务熟练,并具有与履职相匹配的经验和适当的职级,其联系方式应在全机构公开并可查询。第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与本机构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从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收集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行为评价、处罚等相关信息,支持对从业人员行为开展动态监测。第三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制度建设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应以风险为本,重点防范从业人员不当行为引发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与自身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行为守则供全体从业人员遵循。行为守则应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行为守则应包括但不限于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禁止性行为及其问责处罚机制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行为守则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覆盖各业务条线的行为细则,各业务条线的行为细则应符合不同业务条线的特点,突出各业务条线中关键岗位的行为要求,并重点关注该业务条线中的不当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行为细则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经营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的行为守则及其细则应要求全体从业人员遵守法律法规、恪守工作纪律,包括但不限于:自觉抵制并严禁参与非法集资、地下钱庄、洗钱、商业贿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不得在任何场所开展未经批准的金融业务,不得销售或推介未经审批的产品,不得代销未持有金融牌照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得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谋取非法利益,未经监管部门允许不得向社会或其他单位和个人泄露监管工作秘密信息等。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向全体从业人员清楚传达行为守则及其细则的相关要求,并视情况开展必要的警示谈话和通报教育。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管理牵头部门应每年制定从业人员行为的评估规划,定期评估全体从业人员行为,并将评估结果向高级管理层报告。针对评估中发现的从业人员不当行为及其风险隐患,应予以记录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针对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应提出有效的整改计划,并持续对行为守则及其细则进行完善。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为管理牵头部门应完善从业人员行为的长期监测机制,并建立针对重点问题、关键岗位的不定期排查机制。针对监测和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予以记录并及时提出处理建议。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从业人员招聘和任职程序中评估其与业务相关的行为,重点考察是否有不当行为记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利益相关人员,不得降低招聘录用标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落实任职回避和业务回避制度,应从职责安排上形成有效制衡,避免从业人员滥用职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招录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时,应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申请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系统中查询有关行政处罚信息。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将从业人员行为评估结果作为薪酬发放和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制定与其行为挂钩的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明确晋升的基本条件,未达到相关行为要求的从业人员不得晋升。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举报制度,鼓励从业人员积极抵制、堵截和检举各类违法违规违纪和危害所在机构声誉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职能部门接到举报后,应迅速处理,并视其严重程度向高级管理层汇报,高级管理层应视其严重程度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他相关监管机构或执法部门报告。第二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对违反行为守则及其细则的从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责任追究,并视情况追究负有管理职责的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与本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离职或退休人员,如被发现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期间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仍应追究其责任。第四章 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监管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制定的从业人员行为守则及其细则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并每年至少报送一次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评估报告,报告应至少包括本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制度建设、从业人员不当行为等内容。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进行评估和监督管理,并在监管评级中考虑上述评估结果。对于不能满足本指引及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相关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要求其制定整改方案,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第二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本机构从业人员受刑事处罚、行政处罚、纪律处分、职位处分和经济处理等惩戒措施情况,根据属地监管原则分别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报送相关信息。第二十六条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核准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任职资格时,应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系统中查询从业人员处罚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依照有关规定决定是否予以核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及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违反规定泄露从业人员处罚信息。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七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八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

苏建规字〔2010〕4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建设局(委)、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我省工程造价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发展,我厅制定了《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并向社会公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四日

抄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市工程造价管理处

附件:

江苏省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工程造价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工程造价行业健康发展,根据《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0号)、《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是指依法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或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并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人员(以下简称“造价从业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用管理是指对造价从业人员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记录、公布、评价等相关活动。

本办法所称信用信息包括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

(一)基本情况是指造价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格类别、工作业绩、继续教育及从业单位变更历史等;

(二)良好行为是指造价从业人员在工程造价活动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执业,受到相关部门奖励或表彰等行为;

(三)不良行为是指造价从业人员在工程造价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经相关部门认定并处理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条 造价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具体工作可委托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负责。

省造价管理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信用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省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全省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平台,发布全省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

市、县(市、区)造价管理机构负责采集、记录本行政区域内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根据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状况实行差别化管理。

第六条 工程造价行业协会应协助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做好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工作。

第七条 良好行为的认定依据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造价管理机构或行业协会的表彰决定、文件或证书、奖状等。

第八条 不良行为依据下列文书认定:

(一)已生效的判决书或仲裁裁决书;

(二)已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执法部门签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通报等;

(四)经有关职能部门或机构查证并做出处理决定的文书。

第九条 造价从业人员信用信息通过以下途径采集、记录:

(一)基本情况由造价从业人员通过工程造价监管系统录入并及时更新,其中学历、职称等变更的,应携相关书面证明报所属市、县(市、区)造价管理机构确认;

(二)良好行为由造价从业人员通过工程造价监管系统报所属市、县(市、区)造价管理机构,由市、县(市、区)造价管理机构采集,报省辖市造价管理机构审核、记录;

(三)不良行为由不良行为发生地造价管理机构负责采集,报省造价管理机构确认后记录。

第十条 全省造价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由省造价管理机构通过“江苏工程造价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统一对外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江苏工程造价信息网”查询。

第十一条 造价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公布期限根据不同的信息类别设定:

(一)基本情况不设定公布期限;

(二)良好行为公布期限为3年,自第七条所规定的良好行为认定作出之日起计算,具体见附件1;

(三)不良行为认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应予公布,公布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2年,自第八条规定的不良行为认定作出之日起计算,具体见附件2。

第十二条 要求限期整改的不良行为,公布期内整改到位的,可向作出不良行为记录的部门或机构申请缩短公布期限,经审查合格并报省造价管理机构批准后可缩短公布期限,但最短不得少于2个月;公布期内未整改到位的,公布期限自动延长直至其整改到位。

第十三条 造价从业人员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是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的主要依据。

第十四条 造价从业人员发生不良行为的,根据不良行为的情节和性质采取下列措施实行差别化监督管理:

(一)实施重点监管,增加检查频率;

(二)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

(三)其他。

第十五条 在信用管理工作中应当建立责任奖罚机制,对在诚信行为信息的采集、记录、发布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相关人员和单位,应当给予奖励;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不报或徇私舞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 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订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的具体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印发《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和《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和《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的通知

2009-04-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09〕24号

各保监局,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现将《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和《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贯彻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保监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

为规范监管人员行为,确保依法高效履行监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条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国家工作人员义务。

第三条 依法、科学、有效监管。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 钻研监管业务,把握市场动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第五条 认真履行职责,遵守程序,提高效率,接受监督。

第六条 文明、公正执法。统一执法尺度,严格依法办事,公平对待保险市场主体。

第七条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公道正派,诚实守信。

第八条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遵守廉洁自律制度规定。

第九条 监管事项涉及本人利害关系、夫妻关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应按有关规定申请回避。

第十条 不得违反监管工作纪律。不得公开发表与监管政策相悖的言论。

第十一条 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保险机构的商业秘密。

第十二条 不得利用职务便利及影响为本人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把遵守本准则情况纳入保险监管人员业绩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应予表彰;对违反本准则的,应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为规范保险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监会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章 保险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条 应依法合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遵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规则,执行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 应诚实守信,不隐瞒、不说谎、不作假,不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

第三条 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条 应专业胜任,热爱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第五条 应保守秘密,不泄露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料。

第六条 应公平竞争,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

第七条 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 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创新进取,努力提高所在机构的发展质量、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

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行使权力,遵守决策程序,尊重员工民主管理权利。

第十条 应稳健经营,加强内控,提高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风险。

第十一条 应以人民群众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制止销售误导,确保公正、及时理赔。

第十二条 应恪尽职守,勤勉高效,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

第三章 保险销售、理赔和客户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第十三条 应根据客户需求、经济承受能力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

第十四条 应以客户易懂的方式提供保险产品的信息,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误导。

第十五条 应主动提示保险产品可能涉及的风险,不得有意规避。

第十六条 应确保所有文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得代签名、代体检、伪造客户回访记录。

第十七条 应客观、公正、及时理赔,不得拖赔、惜赔。

第十八条 应迅速回应客户咨询,及时提供服务,不得推诿懈怠。

保险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准则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对遵守本准则表现突出的人员,应予表彰;对违反本准则的,应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依据本准则制定实施细则,对保险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指导和监督保险机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贯彻本准则。

本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五篇: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的通知(推荐)

各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部)属医疗机构:

现将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通知》(卫办发〔2012〕45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整合、细化了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中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规定,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对于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从业行为、推进卫生行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二、组织学习,全员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组织全员学习《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结合“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开展,针对管理人员、医师、护士、药学技术人员、医技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等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切实做到人人参加学习、人人知晓内容、人人执行规范,确保覆盖面达到100%。

三、抓好贯彻,强化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将落实情况与医疗机构的校验管理、等级评审和医务人员的考核、医德考评、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各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抓好学习贯彻《行为规范》的同时,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医务人员,各医疗机构要按照《行为规范》视情节轻重对其作出严肃处理;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办理。

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

下载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招商银行关于印发从业人员行为禁令的通知招银发[2014]24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