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8、7口算练习(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4:2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几减9、8、7口算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几减9、8、7口算练习》。

第一篇:十几减9、8、7口算练习

20以内口算练习

姓名

周五读()

周六读()周日读()

11+3= 10-7= 16-3= 18-7= 13-8=18-6=15+2= 11-8=8+5= 12-5=12-8= 6+9= 4+9= 8+7= 18-4=19-9=12-6=11-8=15-9=8+7= 7+5= 17-8= 18-4= 19-9= 3+8= 11-7= 16-4= 17-2= 12-8= 17-9= 16-7= 18-9= 18-7= 15-9=

17-9= 16-8= 17-9= 18-9= 14-7= 11-8= 6+6= 11-8= 11-2= 5+7= 16-9= 13-9= 11-9= 13-4= 17-8=

12+8= 4+13= 4+9= 15-2= 12-4= 7+4= 10-9= 13-9= 12-3= 12-6= 11-8= 13-7= 13-5= 16-8= 17-8=

12-5= 16-9= 14-7= 15-7= 12-8= 12-7= 15-6= 14-9= 14-6=13-6= 14-6= 14-9= 17-9= 15-8= 16-3= 15-6= 18-4= 19-6= 14-9= 11-8= 13-7= 11-7= 12-6= 11-8= 16-4= 13-4=12-8= 10-5= 12-8= 11-9= 15-6= 13-7= 11-7= 16-7= 12-9= 17-8= 11-8= 16-7=

13-8= 18-6= 16-3= 17-8= 15-2= 14-9= 15-8= 15-7= 11-8= 15-7= 13-7= 12-6= 12-9= 13-6= 12-3= 15-6= 14-9= 17-7= 15-5=

17-9= 16-8= 10-7= 16-8= 16-7= 15-6= 11-7= 13-8= 17-9= 12-6= 14-8= 18-9= 17-9= 12-9= 11-7= 14-5=12-3= 16-9= 14-6=

第二篇:十几减9、8、7、6说课稿

“十几减8、7、6”说课设计稿

一、背景分析:

“十几减9、8、7、6”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11至20各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为学生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深刻的借鉴。十几减9、8、7、6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今后学习百以内数和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20以内退位减法在学生计算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关于教材: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先安排了十几减9,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接着安排了十几减8,学生根据十几减9的学习思路解决十几减8的问题。教材最后安排了十几减7、6,学生根据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尝试计算。教材在安排上层次清楚,体现了动手操作、探究算法,知识迁移、巩固算法,继续尝试、加深算法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迁移过程。

关于学生:

在学习十几减8、7、6之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计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和正确率,经历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法的探究过程,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算法的探究思路,能够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退位减法,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应该能够利用学具、笔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探究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二、关于教法:

本课属于计算教学,在注重算理和算法的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的互动参与,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

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关于学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所以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与喜悦。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8、7、6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8、7、6。

2、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6,并有一定的速度。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对比归纳能力等。

情感与态度: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抽象与概括等小组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10格方格纸、20个花生或相同数量的其他物品。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9--4= 4+5= 3+4= 8--2= 2+7= 12—2= 10+7= 10—6= 14—4= 10+5= 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现。

2、凑数游戏:把下面个数凑成10。8 9 6 7 5

3、拆数游戏:把下面个数拆成10和几。14 15 12 17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元旦联欢会要开始了,两个同学正在布置会场。课件演示:明明手里拿着13个气球,丽丽跑过来要用9个气球布置房间。

提问: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并列式,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这一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10的分与合,11至20各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部分知识点,为学习新课做

好知识准备。这部分的情境设计,尊重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动手操作,探究13—9:

1、明确要探究的问题:13—9=

2、引导学生选择手中的学具小棒或者方格纸,同桌的两人或三人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研究算法。

3、学生反馈:

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一:一个一个的减,即从13中数出9 个,还剩下4个,所以13—9=4。

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二:破十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三:先减3,再减6.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四:想加算减的方法,4+9=13,所以13—9=4。

学生可能出现的结果五:13—10=3,所以13—4=9.4、一一肯定学生的方法,并给与适当的评价,板书在黑板上。

5、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 说一说。

(本部分以13-9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十几减9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通过与同伴讨论交流的方法探索出十几减9的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交

流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计算13-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以充分展现,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再次尝试,研究15—8

1、情境介绍:联欢会上一共准备了15个节目,其中8个是高年级学生准备的,其余的是低中年级学生准备的。低中年级准备了多少个节目?

2、寻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15—8=。

3、启发引导:13—9我们总结了那么多的方法,那么15—8我们可以怎样算呢?

4、根据以上的学习经验,运用你的或其他同学的方法,仍然可以利用学具小组试着解决15—8=

5、反馈:说说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把计算过程说一说教师板书。

6、比较方法,再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

7、小结:

(这部分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13—9的基础上,根据13—9的研究经验,利用13—9的研究方法,解决15—8的问题。本部分仍以具体的情境引入要研究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迁移,尝试计算

1、独立完成解决13—7= 11—6=,有困难的同学仍可以用

学具摆一摆。

2、个别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算法。(本部分大胆放手,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

(三)课堂小结,加深印象。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课题:十几减9、8、7、6。

提问: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十几减9、8、7、6的算法,同学们能够运用学具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最后研究出了“以加算减”、“破十法”、“先减零头”、“利用熟悉的算式进行计算”等方法,同学们不仅会研究而且会运用,为今后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内容,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理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趣味练习,巩固算法。

情境介绍:联欢会结束了,游艺活动开始了,你们愿意参加吗?

1、圈一圈,算一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圈一圈,算一算,把得数写在方格里。(本练习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圈、动脑想、动嘴说的过程,巩固学生对减法的算法的理解和运用掌握。)

2、数学接力算。

14—8= 12—9= 11—7= 13—6= 16—7= 15—8= 17—9= 16—8=(此练习可以指名做、也可以按行做,每生一道,以接力的形式,说说计算过程,使学生对算法的掌握达到熟练程度,同时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趣味性。)

3、算一算,找规律。

11分别减9、8、7、6,12分别减6、7、8、9。

(此次练习,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当减数从大到小变化时,差会从小到大变化的规律,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

4、插蜡烛,点灯笼。

(整个练习设计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观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篇:十几减8、7教学反思

十几减8、7教学反思(7篇)

十几减8、7教学反思1

1、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相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2、过分强调“相加算减”,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多数用的都是“想加算减”的方法。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虽然多处提到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单元的结束,在潜移默化中要求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把握住这个度?

(2)当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其他的方法是否要传授个孩子?采用何种方式?

(3)“想加算减”的方法真的是最优吗?

十几减8、7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7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7,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8、7,理解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时从复习8加几的口算入手,通过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开火车口算十几减9,并选取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学例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十几减8、7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巩固十几减8、7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在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口算,主要是十几减9、8、7的减法,要求孩子不仅要正确口算,还比赛口算的速度,并结合其中的两三道题让孩子说说是怎样想的。大部分孩子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方法,也有个别孩子喜欢用分成的方式计算。我也不做强行的规定,只要孩子能正确口算几行。在练习中,重点指导孩子们的解题方法。

十几减8、7教学反思4

1.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流程。

教材设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巩固强化算法。教材设定的算法往往是教材编者(成人)认为比较简单的、好的算法,而且通常只有一种算法。教师主要负责讲解、示范算法,然后安排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算法。显然,这样的计算教学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没有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算法的建构,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尽管我们不提倡教学程序化,但独立思考→交流反馈→自主选择算法→迁移运用算法是算法多样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案例中的7、8种算法,虽然有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做法没有问题时,则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植根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十几减8、7教学反思5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十几减9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受旧知正迁移影响,学生对于“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错,比上节课更能表达清楚。但在练习中却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当慢,不如十几减9的计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两个原因:

一、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十几减8、7、6,教学内容相对前面更复杂,不像前面学习十几减9那样内容专项单一,所以效果不怎么好;

二、有些学生对于10的组成及有关8、7、6的进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导致计算慢及正确率低。对此,接下来,我打算首先加强10的'组成及8、7、6的进位加法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同时先进行十几减8、减7、减6的专项练习,让学生找规律,然后进行十几减9、8、7、6的计算混合练习,希望这样能使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几减8、7教学反思6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十几减8、7》。由于有了前一课的基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学得较好,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因此学习十几减8,7比较轻松。本课练习中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在本节课的算法交流中,大多数人能用2种以上的方法来完成十几减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学对不同的题目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根据题目来选择相对简单的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当被减数小于15时,大多数学生用想加算减,因为他们对加法比较熟悉,而被减数大于15时,选择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学“试一试”15-7,13-7时,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几减8、7教学反思7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是在交流算法的时候却没有这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学生还不知该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时,由于对8,7加几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看来我高估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破十法”,我们不能只教给学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么破”,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几减9”,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虽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们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想到的'。至于为什么要“破十”也就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们却不明白,更别说还没想到的学生了。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或者是有过这种经历却不曾思考过“为什么要这做”,也就是对“破十法”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带着它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课堂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加法还是不算熟练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第四篇:《十几减8、7》教学设计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抽象出数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可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8个? 2.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不能一下想出来的话,可以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不同的算法。5.讨论:可以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试一试。

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想加算减)为什么呢?

书上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道题,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提示:从图上看,可以想8和几合成13,□里就填几。11-7=□也可以这样计算。

(3)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4)全班交流算法。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游戏“采蘑菇”:如果你们能把这些题都做对的话,蘑菇就是你们的了。小组合作学习。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夺冠军”: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快快长”: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一道题,喇叭花就长高一节。看哪组的喇叭花长得最高。(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每横行和每竖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做“想想做做”第6题。

游戏“摘苹果”:请同学们把得数大于5的苹果涂上红色,得数小于的涂上绿色。如果涂对了这些苹果就送给你了。学生开火车口算。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第五篇:青岛新版《十几减8、7》设计

《十几减8、7》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理解并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让学生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十几减【教学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投影。【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伴逛公园解决了十几减

(课件出示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图意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教师相应进行板贴信息。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

生1:还剩几只船?生2:还剩几瓶矿泉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要想解决还剩几只船?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还剩几瓶矿泉水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学生回答,教师边说边用手势动作表示:对,知道了总和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揭题:这样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呢【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依托教材情境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15-8=?”这一问题的需要,学生带着需要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更好地激发8 ,教师适时评价。15-

8、16-7,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8、7的计算方法。9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湖

(板书课题:十几减8、7)、7,理解十几减边看看好吗?

(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呢?用减法计算。产生解决“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欲望和兴趣。手势动作的加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

减法的意义。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

(1)选择方法,自主探究。

提问:“15-8=”你想怎样计算?如果计算有困难,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出算法。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谈话:你能将自己的计算过程说给同桌听听吗?同桌交流。(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预设:(课件相应演示学生的回答生1:8可以分成5和3,先减生2:先从10里面减8,得到的数再加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用教师引导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 生3:用想加法的办法算减法,先想 教师评价: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想到了用上节课探究十几减同学们真是爱脑筋的好孩子!

(4)试一试,深化算法。

谈话: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几道新题目课件出示:①争当口算小达人:

②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索,自由发表意见和表述自己的思想,从而想出了多种算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既能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又有可能学习别人的算法,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思维能力、辨析比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知识迁移,教学“试一试”(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提问:16-7等于多少呢?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桌。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再减3,15-5=105,10-8=210减8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8和几合成,会算吗?

14-8=

,10-3=7,所以15-8=7。,2+5=7,所以15-8=7。

,也就是 8+(7)=15,所以15-8=7。9的算法,很快算出15-8=7。

12-8= 先让学生自主探 5呢?1511-8=

17-8= ?。

谈话: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同桌交流。(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谈话:谁愿意将你的计算过程和大家说说。预设:

生1:先从10里减7再加6,10-7=3,3+6=9;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先用10减7呢?

教师引导提升: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生2:想加法算减法,生3:分两次减7,先减(4)试一试,深化算法:课件出示:①争当口算小达人:

②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联系前面9”、“十几减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谈话:刚才我们在解决教师引导学生质疑:你们用这种方法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再次迁移。谈话: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计算?预设:

生1:用想加算减比较好想。教师质疑:你是怎样想加算减的?生2:用破十法计算起来比较快。追问:你是怎样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几的?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划船游玩的过程中,一起学习了十几减【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教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在表述、整理各自算 7+(9)=16,16-7=9。

6,再减1,16-6=10

12-7= 14-7= ?

”的经验主动地思考“十几减

16-7时,同学们采用的方法和十几减

10-1=9,所以15-7= 13-7= 7”的计算方法。本环节的教学重心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8的方法都是一样的,8、7的计算方法,同,16-7=9

【设计意图】的“十几减8教师放在学生迁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用破十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质疑互动,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想一想它们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 学们在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比较简便的或自己用起来得心应手的办法。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思路,选择算法,既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又实现了对算法的有效构建。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算一算

8+4=

8+6=

7+4=

7+6= 12-8=

14-8=

11-7=

13-7=(1)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这些题。(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3)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重点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对比练习:填一填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退位减

3.综合练习:看图列式计算 1)认真看图,明确题意独立计算。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根据箱子外面珠子排列的规律,你能知道箱子里面有几颗红珠子、几颗白珠子吗教师启发学生用摆学具、画图或推想等办法解决问题。

4.发展练习:算一算,说一说

?

法。

((((1)独立思考,快速口算点亮蜡烛。

(2)口算点亮蜡烛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减法的计算中,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变化,结果也发生变化”。【设计意图】适当的练习是促进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必要保证。同时在练习中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应算式间的联系,又更好地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了计算技能,感悟了渗透的数学思想。练习题采用富有情趣的课件,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境地中学习,计算准确性和速度上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下载十几减9、8、7口算练习(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几减9、8、7口算练习(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几减8和7》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数学信息的搜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全过......

    第5课时 十几减9、8练习课

    第5课时 十几减9、8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十几减9、十几减8,找出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初步学会解答用图画形式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应......

    教学反思 十几减8、7的 练习课

    《十几减8、7的 练习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巩固十几减8、7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在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口算,主要是十几减9、8、7的减法,要求孩子不仅要正......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推荐]

    十几减8、7、6教学设计 东辛庄小学齐悦 教学内容:十几减8、7、6 教学目标: 1、以“风车”“金鱼”为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

    十几减9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十几减9教案 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林丰珍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教材分析: 《......

    《十几减9》教案

    《十几减9》教案 课题:十几减9 设计者:荆凯艳 主题:介绍 “破十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 课标要求:经历从日常生活中......

    《十几减9》参考教案

    《十几减9》参考答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第10页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几减9”是小学一......

    十几减9说课稿

    十几减9说课稿 王晓云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