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时间:2019-05-13 04:0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复核汇报材料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新时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评价体系建设;是保证实现学校办学规范,督促学校聚焦教学工作,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

2017年,学校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和《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陕教职办〔2016〕16号)等教学工作诊改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对现状充分盘点的基础上调整和修订近期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坚持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原则,构建“一体两翼”诊改组织结构,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规范工作实施流程为纽带、以绩效考核为杠杆形成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现将我校自我诊改工作报告如下:

一、完善诊改工作组织机构建设

(一)构建“一体两翼”诊改工作委员会

2017年学校构建“一体两翼”诊改组织:“一体”是诊改领导小组--质量工作组--职能部门—教职工--学生,“两翼”:一是考核,二是监督。质量工作组负责质量分析、政策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的设计,由校长直接领导。学前教育部、电气和汽车专业部、计算机部、服装部四个教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教学单位,与教务处、德育处组成质量生成核心。总务处、实训处、招就处、安保处等部门提供相应服务,党支部、工会负责诊改工作的检查督导,办公室负责诊改考核,定期向诊改领导小组汇报。

(二)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

从学校、专业部两个层级成立由管理中层及教研组长、部级主任组成的专业质量与机制建设工作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聚焦学校管理与制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控制与成效等要素,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现状,研讨学校及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审核专业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师资标准、学生标准。逐步实现问题型诊改向发展性诊改推进,逐步形成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我校诊改工作各阶段进展情况

(一)诊改启动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8月)学校领导先后参加了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培训会、全国诊改委举办的第四期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培训班和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诊改培训会,学校组织人员完成了《教学诊断与改进文件汇编》,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学诊改”宣传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诊改相关文件精神,分层开展系统培训工作,引导教职工变被动评估为自我诊改,让诊改融入常规管理,成为自觉行为,形成常态。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西安市教育局对中职学校建设的相应文件要求,对照6个诊改项目、16个诊改要素和100个诊断点,理清标准,找准差距。在此基础上,对照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校需求,逐一对照,找出 “短板”及其具体的差距,找到诊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我校于2017年9月10日完成《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实行)。诊改工作启动初期,学校进一步完善章程、再次修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完成《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质量报告》的编写及发布。

(二)诊改规划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该阶段,学校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各部门盘点现状,找出突出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各部分制定工作计划。学校编制了《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诊改制度任务表》、《诊改工作推进表》,召开了学校教学诊改工作推进会,部署工作任务,明细工作职责,全面推进教学诊改工作。

(三)制度建设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

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2017年9月开始,学校组织各工作小组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审议修订各项子规划;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质量诊改制度体系建设,从学校相关制度的梳理、缺补、修订着手,从决策指挥制度、质量生成制度、资源建设制度、支持服务制度、监督控制制度5个方面梳理完善学校一系列诊改制度,并要求学校各责任部门从保证质量到提升质量上找问题,拟措施,制定部门工作方案。在此阶段,学校开始完善内控机制,启动运行质量制度体系,组织专业教学部负责人、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着手修订原有专业人次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方案、教师标准、学生成才标准、岗位工作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工作也开始启动,学校于2017年12月完成了《灞桥区职业教育中心2017年教育质量报告》的编写及发布。

三、目前诊改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在全面部署诊改运行过程的同时,学校正对照主要诊断点进行持续诊改,本着边运行、边完善、边修改的思路踏实开展相关工作:

(一)完成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汇编》、建立数据平台,完成了部分数据采集。

(二)修订和完善了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项子规划以及学校各项诊改制度。

(三)正在补充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相关标准;

(四)完成了学校2016、2017、2018年教育质量年报。

(五)总结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持续推进诊改工作,完善内控机制。

四、存在问题

(一)资金问题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诊改制度与机制建设运行工作,将教学诊改工作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拟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各类人员的培训交流、组织复核,并用于改进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以确保教学诊改工作的顺利实施,但由于财务政策原因,目前仍存在资金缺口。

(二)、学校管理人员紧缺,教学诊改工作经常受到其他业务工作影响,很难长期持续开展,学校管理人员中只有部分领导参加了有限的专业培训,其他工作人员和教师仅靠学校自己培训,工作经验欠缺,各教学诊改工作小组工作不协调,整体工作进度缓慢。

(三)监督机制还需更加完善

学校目前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的检查督促和过程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学校将组织由校党支部、工会实施教学诊改工作“周通报、月总结”制度,将常规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建立任务实施进度和工作成效公示制度,奖惩结合,督促各有关方面履行诊改责任,确保规划目标和各项指标得以具体落实。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学校将在省、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和要求下,克服各种困难,加强对诊改工作人员的培训,发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主体作用,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8年11月8日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改进计划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中国制造2025、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机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形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和帮助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建立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具体任务是:

(一)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主管(办)部门协同改进的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

(二)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提供数据服务,为利益相关方参与诊改提供数据参考,为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报告提供数据基础。

(三)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坚守底线。本方案依据2009年以来教育部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规范性文件要求,结合当前实际制定,是最低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结合区域特点,以不低于本方案要求为原则制定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

(二)学校自主。中等职业学校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主体,须按照要求对本校教学工作进行常态化周期性的自主诊断和改进;按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接受抽样复核。学校也可主动申请复核。

(三)协同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协调学校的办学者、管理者、用人单位和独立第三方专家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的教学诊断工作;视需要协调办学者和管理者帮助学校落实改进方案。教育部组建全国诊改专委会指导各地诊改工作。

四、职责与条件

(一)中等职业学校均应以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为基础建立本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将自我诊改情况纳入质量报告。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明确学校诊改工作的最低周期要求;负责组织对教育部门主管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诊改工作(或委托组织)抽样复核(复核工作应安排在学校自主改进措施已经实施之后进行)。原则上,一个工作周期内累计抽样比例不少于开展诊改工作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且覆盖所有地(市)。发生重大教学事故的学校,须在事故处理后的两年内至少完成一次诊改并接受复核。已被列入未来3至5年内“关、停、并、转”的学校,不列入抽样范围。

(三)抽样复核的学校,须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的要求。

(四)属于开展诊改工作范围,但暂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学校,须自省级诊改执行方案发布之日起3年内达标。对于边远贫困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上述条件做出调整,并在省级诊改工作方案中说明。

(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学校可参照执行。

五、诊断项目

本方案包含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见附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坚守底线”原则,结合实际调整和注解“诊断点提示”内容、增加诊断点,并在省级诊改工作方案中予以说明。

六、复核结论

复核结论依据学校自主诊改结果与复核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

有效——本方案16个诊断要素中,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12个;改进措施针对性强,改进工作切实有效。

异常——本方案16个诊断要素中,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10个;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改进成效不明显。

待改进——以上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

复核结论及未达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名单,按照省级诊改工作方案规定的程序每年向社会公布一次。

对于复核结论为“异常”的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须设定期限,采取切实措施,督促其改进。

属于诊改实施范围,但3年内仍达不到抽样复核条件的学校,应停止其招生资格。

七、组织实施

(一)组织分工

1.教育部组建全国诊改专委会,负责诊改工作指导方案的研制与修订、政策咨询、专家培训和业务指导。设立工作网页,集中发布诊改工作相关政策和工作进展。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省(区、市)诊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执行方案和实施规划(建议抽样复核每5年一个周期、学校自主诊改周期不超过3年),报教育部备案后执行。

3.诊改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也可在统一的省级执行方案基础上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遴选熟悉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管理经验、具有公信力的中高职教育专家、教育教学研究专家以及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省级诊改专家委员会,负责本省诊改工作的方案研制与修订、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

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发挥本省诊改专家委员会作用,开展省内诊断专家培训、建立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专家库。参加复核工作的专家原则上须接受过相关诊改工作培训。

5.全国诊改专委会指导省级诊改专委会工作。

(二)基本程序

1.自主诊改

学校根据省级执行方案,建立常态化周期性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工作机制,定期进行自我诊改。

2.抽样复核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诊改工作执行方案、实施规划和实际需要,抽样确定复核学校。被确定的学校在自我诊改基础上提交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质量报告(可选)等材料。自我诊改报告可以表格形式(见附2),对照诊断要素逐项写实性表述自我诊断的主要形式和依据,目标达成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成因分析、改进对策与实施等基本内容,无需等级性结论。自我诊改报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问题导向、重在改进提高。

(2)现场复核。现场复核专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有关组织)确定。现场复核包括:专家组通过状态数据独立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状态,对照学校自我诊改报告等材料确定现场复核重点;专家团队现场复核;撰写现场复核报告。专家组现场复核结束后,专家个人意见和专家组意见(不含结论建议)可口头反馈学校。省级诊改专家委员会审议专家组复核报告和结论,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3)落实改进。学校根据认定的复核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三)纪律与监督

各地要加强诊改工作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建立诊改工作信息公告制度。诊改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方案、标准、程序以及结论等均应在适当范围公开,接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监督。

1.有序推进。各地要按照报备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实施过程中如有调整,需及时说明。

2.规范工作。现场复核不得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得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六项禁令”。

3.信息公开。各地须指定网站,及时公布教学工作诊改相关政策文件、复核专家组成员名单、学校自我诊改报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以及复核结论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被复核的学校也应在学校网站公布相关信息。

4.加强监管。专家组成员一经明确,不得接受邀请参加有关学校的辅导、讲座等活动。对于违反工作纪律或社会反响差的专家,应及时调整直至从专家库中除名,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第三篇:安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安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17〕49号)要求,引导和促进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制度,完善常态化的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安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细则(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指南,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为宗旨,按照“需求导向、自主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和帮助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本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2009年以来教育部和省、市颁发的有关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和应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形成基于数据综合系统的学校自主诊改和抽样复核相结合的诊断与改进制度和工作机制,最终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推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具体任务

(一)建立工作制度。围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学校自主诊改、市教体局全面复核、省教育厅抽样复核的常态化周期性工作制度和机制。

(二)明确责任主体。中职学校是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工作的责任主体,各校应按照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深入细致的开展自主诊断改进工作,探索形成学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市教体局作为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者,负责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复核工作。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指导辖区各中职学校按照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索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水平提升,改进为教育管理提供参考。

(四)构建质量保证体系。紧密结合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实施,引导中职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制度体系。

四、诊改对象

本市辖区所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省属中专学校)。

五、诊断项目

本方案包含6个诊断项目,16个诊断要素,99个诊断点(见附件1-1)。各学校可结合办学实际和特色,自主增加诊断点,并在自主诊断报告中予以说明。

六、复核条件

(一)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学校。

(二)未被列入未来3至5年内“关、停、并、转”的学校。

(三)“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的要求。

七、结论及应用

复核结论依据学校自主诊改结果与复核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

有效——本方案16个诊断要素中,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12个;改进措施针对性强,改进工作切实有效。

异常——本方案16个诊断要素中,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10个;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改进成效不明显。

待改进——以上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

复核结论及未达到复核条件的学校名单,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网络等媒体适时向社会公布。

4诊断的主要形式和依据、目标达成度、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改进对策与实施等基本内容,无需等级性结论。

(2)现场诊断。现场诊断专家由市级专委会确定。现场诊断包括:

①专家组遴选诊断对象。通过状态数据独立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状态,对照学校自我诊改报告等材料确定现场诊断重点;

②专家团队现场诊断。市教体局组织专家团队前往诊断重点学校进行现场诊断,现场诊断结束后,撰写现场诊断报告。专家个人和专家组意见(不含结论建议)口头反馈学校,市级专委会审议专家组现场诊断报告和结论,报市教体局认定。

(3)落实改进。学校根据认定的诊断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3.报请省级督查

市级诊断完成后,根据诊断情况,形成市级诊断报告,报请省厅。省教育厅按照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和实际需要,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工作进行抽查。抽查可以采取材料审查或现场走访的方式进行,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学校诊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省级抽查结论及意见以适当形式公布。

(四)阶段安排

1.学习准备阶段(2017年9月至12月)。市教体局组织试点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诊改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诊改工作文件,结合学校特点,制定诊改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12月30日前将学校诊改工作方案报市教体局。各学校按照市教体局要求完成2017诊改数据平台采集填报,完成学校质量报告。

2.试点推进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市教体局组织专家,指导学校构建诊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诊改工作实施方案。2018年5月选取1所学校召开诊改工作现场会,为全市职业学校诊改工作提供参考,指导学校进一步优化学校诊改工作方案。

3.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按照工作部署,结合学校诊改工作方案,启动试点学校诊改复核。结合诊改工作实际,每年发布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4.总结部署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全面开展诊改工作,总结全市试点学校诊改工作实施过程,完善诊改工作体制机制,谋划部署新一轮诊改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落实诊改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诊改工作机制,制定支持政策,从经费、人员、条件等方面对诊改工作给予保障。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诊改工作,把它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诊改工作是学校一把手工程,各学校要落实教学诊改工作部门,成立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坚持标准、体现特色。各学校要依据市教体局诊改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基本要求。工作方案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办学特色。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实践思考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教育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开展教育诊改的原因、内容和流程设计。中等职业学校要做好教学诊改工作,必须在认真学习、深刻认知的基础上围绕“三个基本”,做好三项准备;从问题入手,做好重点诊改工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03-05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为“诊改”)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改工作。这标志着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要尽快提高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主体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作为办学质量决定性因素的教学工作无疑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亟须强化和提高。因为教学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教学工作诊改无疑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诊断本是医学术语,最早将诊断原理运用于社会科学作为内部管理重要手段的是企业,并形成了企业诊断理论。本世纪前后诊断作为一个重要理念,逐渐引入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教育技术,在引领学校建构反思意识、强化发展动力、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一)教学工作诊改有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关注、支持、强化教学工作

从理论上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而展开。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成为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个人工作,成为学校少数人的事件,成为学校校长都可以不关注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训条件十分薄弱,学校处于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之中,校长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经费的争取上,放在项目的游说上,实在难以顾及教学工作,导致教学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制约、师资水平与人才培养要求的不匹配,导致学校招生困难,而招生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资源、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弱化了教学工作。三是教学工作是常规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高低相对来说是隐性的,对短时间内提高学校知名度、影响力作用不大,为改变学校处境、扩大生源、争取经费,学校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面子工程上,带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诊断,激励学校关注教学工作,必将稳定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二)教学工作诊改有助于建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

一般来说,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大都通过学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显示。虽然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因其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并不能充分证明学校教学质量,就业在事实上成为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显示器。由于中国产业结构长期在低端运作,对员工的素质、技术要求并没有很高,加之就业门槛较低,对新进员工的受教育年限并没有强制要求,人才质量高低并没有成为就业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带来教学质量被淡化甚至被忽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无从谈起。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办学质量自我提升的内生机制。教学诊改作为一项制度性工作,必然能促进学校主动建构诊改的工作流程,形成学校发展的内生机制。

(三)教学工作诊改有益于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奠定中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基础

合格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者。由于长期以来教学工作事实上的被忽视,导致不少地区、不少学校并没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不少地区将中等职业学校视为政府机关,遵循所谓不扩大编制原则,严加限制中等职业学校人事工作,导致师资短缺,编制不足,生师比居高不下。不仅如此,不少地区人事部门按普教的要求配置职教师资,过分强调学历,而对有无技能或技能高低不加考虑,导致技能教学与现有师资不匹配,这也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开展教学工作诊改,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必将进一步突破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种种障碍,促进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

改进工作的主要内容

《通知》从战略高度阐述了职业院校教学诊改的原因、内容和流程设计,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对象是“三个基本”。其中,“基本办学方向”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根本,也是学校自我诊断必须高度关注、认真反思的核心问题。“基本办学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开展教学工作诊断的重要事项。“基本管理规范”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保障,也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依据“三个基本”,《通知》明确了教学诊改工作的十项内容。一是办学方向――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二是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南;三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的依据;四是专业设置与条件――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五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的条件;六是课程体系与改革――人才培养工作的抓手;七是课堂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八是学校管理与制度――人才培养工作的保证;九是校企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十是质量监控与成效――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常态化周期性诊改中等职业学校此十项内容,必将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依据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内容,《通知》明确了教学诊改工作将要完成的五项任务:(1)理顺工作机制。《通知》要求依据一个方针,建构包括三项具体内容的工作机制。一个方针就是“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三项内容就是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学校自主诊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抽样复核;工作机制就是职业院校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2)落实主体责任。《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二是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改工作;三是构建校内“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制度体系。(3)分类指导推进。《通知》从提高诊改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出发,明确了职业院校各自的诊断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点是保证“三个基本”。(4)构建数据系统。《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二是及时掌握和分析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三是依法依规发布社会关注的人才培养核心数据。(5)试行专业诊改。由于专业教学诊改涉及面比较广,且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特质要求,故《通知》提出试行要求。

为保证教学工作诊改取得应有成效,《通知》提出了三项要求:(1)完善组织保证。为将教学诊改工作落到实处,《通知》要求建构部、省两级教学工作诊改专家委员会。部级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方案研制、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工作;省级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本省相关业务工作。(2)加强省级统筹。《通知》明确提出教学工作诊改的主体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其工作职责一是制定本省教学诊改工作方案;二是根据教育部指导方案制定本省(区、市)工作方案、细则和实施规划;三是组织实施本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四是组织专家抽样复核本省职业院校的诊改工作;五是组织和检查本省区域内职业院校诊断后的改进情况。另外,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数量众多,办学情况比较复杂,《通知》提出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3)确保公开透明。为保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取得实效,在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知》一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要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点

开展教学诊改既是新形势下提高办学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学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机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深刻认知基础上,依据“三个基本”和“十项内容”,做实“三项建设”工作;从问题入手,围绕“六大重点”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剖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的准备工作

第一,做好内部质量保证制度的建设工作。学校要依据《通知》精神,建立校本化的教学诊改制度,并将其列入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之中。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自我诊改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将其作为常态化周期性的工作。同时通过制度建设,明确教学诊断的具体内容,定期从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自我诊断,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并改进。

第二,做好教学工作诊改工作机制的建设工作。机制是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教学诊改落到实处的保证。没有机制或机制不健全,即使建构了相应制度也不能将其落实到位。建设教学工作诊改工作机制,就是依据校本化的制度,将诊改的目标、原则、时间、路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工作流程落到实处。

第三,做好教学诊改的队伍建设工作。队伍是教学诊断的前提,也是教学诊断能够取得成效的保证。依据《通知》精神,必须建设好三支队伍。首先,建设好平台数据采集和管理队伍。教学诊断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分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为保证客观、公正、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填报到平台上,需要培养一支熟练掌握数据平台准则和技术的专业队伍。其次,要建设好校本诊断专家队伍。教学诊改是集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其诊断者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如督导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等;二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学思维能力;三要掌握相关的诊断方法,如问卷调查法、考察法、访谈法、分析法等。再次,要建设好能依据诊断结论进行改进的教学管理队伍。改进是诊断的目的,依据诊断结论改进是开展教学诊断的宗旨,必须依据改进的需要提升原有的教学管理队伍质量。必须看到,传统的管理大都限于控制和协调,在开发和创新上相对不足,而基于诊改的管理队伍需具备开发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需通过培训,建立一支拥有自我诊断意识、掌握诊断知识技术、富有开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改的重点工作

第一,做好办学思路与组织的诊断工作。学校的办学思路集中体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了解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要做好四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办学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及学校实际的吻合程度。二是诊断学校依据区域需要、学校优势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势定位状况。三是诊断学校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诊断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人文修养与用人单位要求的吻合状况。

学校组织情况集中反映在学校治理结构上。治理结构是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握学校治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状况及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限。二是诊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学理念、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状况。

第二,做好资源条件的诊断工作。资源条件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的资源条件突出表现在办学经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和信息化条件与资源等四方面。办学经费是教学工作的经济基础。把握办学经费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经费收入情况:经费渠道是否稳定,来源是否可靠,特别是实验实训及设备经费、教师培训经费等是否有保证。二是诊断经费支出情况: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依据预算支出,日常教学经费占比是否合理。三是诊断生均经费情况:“教育法”规定的生均经费是否到位,能否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师资队伍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学工作得以运行的前提。准确把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师资数量与结构:专任教师的配备及学历达标状况,专业带头人、企业兼职教师、“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二是诊断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研究能力,专业课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是诊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与成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状况,学校专业标准执行、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以及教师培训状况等。实践教学条件是职业教育特质的显现,也是决定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内实训条件:实训基地专业覆盖状况,设备设施的完好情况,利用率状况,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应用状况等。二是诊断校外实训基地情况:基地能否适应专业教学要求,能否满足学生实习和实训需要。信息化条件与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把握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校园网状况:校园网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网页内容更新、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状况等,以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举措。二是诊断教学用计算机现状,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三是诊断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料状况:数字化教学资料和图书资料的建设状况等。

第三,做好专业与课程的诊断工作。专业与课程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建设状况可通过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诊断得以把握。专业规划与建设集中反映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程度,把握其建设情况,要做好三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诊断专业规划的制定、执行与调整状况。二是诊断专业建设举措与成效的情况。三是诊断校企合作的实践状况。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与课程建设的依据,也是建设的目标。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合理,方案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及时调整,能否搭上“立交桥”。二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执行与调整情况的诊断,了解课程体系建构的科学依据,反映人才培养时代要求的程度,专业技能课程比重是否合理。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评价课程建设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诊断,了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教学过程是否对接生产过程,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状况、考核评价状况。二是通过对课程建设计划、措施和成效的诊断,了解课程内容是否对接职业标准,能否及时更新,以及精品课程、主干课程建设状况。三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诊断,了解教材选用和网络教学资源使用状况。

第四,做好过程管理的诊断工作。过程管理是学校常规性重点工作,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过程管理的质量可通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和安全管理等四方面的诊断得以把握。教学管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决定性意义。把握教学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及教学秩序运转状况。二是通过对教学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教学组织管理系统建设状况,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状况。三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管理与实习管理的诊断,了解管理制度建设、执行和管理状况,国家相关规定的落实状况。学生管理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评价学生管理质量,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学生管理制度、执行与成效的诊断,了解制度完善、执行状况,重大事项管理到位状况,学生素质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通过对学生管理队伍的诊断,了解队伍结构、素质、工作状况。三是通过对学生奖惩管理情况的诊断,了解相关政策执行状况,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情况。质量监控是教学工作顺利运转的保证。评价质量监控状况,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制度设计的诊断,了解教学工作制度和质量保证机制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运行状态的诊断,了解制度执行状况,多元参与教学评价状况,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建设和使用状况。三是通过对监控效果的诊断,了解自我诊断后的工作改进状况。安全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把握安全管理状况,要做好两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应急预案的诊断,了解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校园安全状况的诊断,了解学校安全运转、规范办学状况。

第五,做好素质教育的诊断工作。素质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素质教育状况可通过德育工作、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校园文化等三方面的诊断予以把握。把握德育工作状况,要做好五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德育课程教学的诊断,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落实情况,德育课程开设状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如何,其他课程是否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以及德育师资建设状况。二是通过对德育实践的诊断,了解学校按照“三贴近”原则,从知行统一、教管结合出发,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状况。三是通过对心理辅导的诊断,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建设、教育内容等状况。四是通过对职业指导的诊断,了解学校职业指导的水平和质量。五是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的诊断,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正常,管理是否规范,机制是否形成。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质量可通过两方面状况的诊断予以确认。一是诊断总体设计,了解素质教育课程开设状况。二是诊断实施效果,了解学生的人文修养、审美情趣和学生健康状况。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育人基础。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可通过两方面诊断予以把握。一是通过对校园环境的诊断,了解学校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公共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状况。二是通过对特色营造状况的诊断,了解校园文化、主题教育校本特色状况,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状况。

第六,做好教学质量的诊断工作。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在现有条件下评价教学质量可通过社会评价、技能评价的诊断得出初步结论。考察社会评价要做好三方面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招生数、巩固率的诊断,了解学校招生举措和规范化招生状况,特别是学生巩固率状况,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真实的教学质量。二是通过对就业率、就业质量的诊断,了解学校就业推进举措,学生就业面向和起薪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吻合状况。三是通过对社会认可度的诊断,了解毕业生社会满意度,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特质,技能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质量。考察技能评价要做好两方面的诊断工作。一是通过对双证书获取率的诊断,了解学生技能学习状况。二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竞赛情况的诊断,了解各种技能大赛师生参与和获奖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做好上述三方面的准备工作,把握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好自我诊断,才能真正发挥教学诊改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方健华)

第五篇:广东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

广东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要求,全面推进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日前,广东教育厅在广州组织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

培训邀请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亲自授课,来自全省各地市教育局分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省、市专家代表和试点学校30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任占营副处长出席培训活动,并对参培人员做了专题宣讲。任占营副处长从怎样看待职业教育质量、谁来保证职业教育质量、怎么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怎么认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四个方面展开,对职业院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理念、意义和思路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职诊改方案研制组组长周俊以《质量为本 制度为先 诊断改进 持续发展》为题,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认识、制度设计、行动依据和注意要点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委员几位委员分别就扎实推进市级诊改工作、中等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建设、数据平台应用与分析、专家复核工作组织等做了专题辅导。

此次培训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改进制度建设的内涵与要求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使我省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和学校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落实了要求,为今年我省全面启动和顺利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队伍基础。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Document.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计划(推荐)

    教学诊断与改进计划 张元教职工教学诊断与改进计划(全体教职工) 我是一名中职美术专业教师,职责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加以分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树生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教师也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在分......

    201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电器上的制造和维修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中职院校都将电子电器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专......

    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创星争优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凝心聚力谋求事业跨越发展 ——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在这姹紫嫣红,麦香籽实的初夏时节,我们迎来了江苏省三......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汇报材料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汇报 我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使校务公开经常化、规范化、工作决策科学化,增强各项事务的透明度,确保人民......

    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大全)

    《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总结 2018年新来之际在黄爱明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全校的60多名老师参加这次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实际、专家和讲师各......

    教学业务水平自我诊断与改进

    教学业务水平自我诊断与改进嘉禾中心小学阿得从教以来我曾听过有些老教师说过:教一辈子书不一定能成为专家,若能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学专家。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