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动物王国 (3000字)
第四单元 动物王国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重点是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通过比较不仅复习巩固了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三、单元重点难点:
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四、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4课时完成。
15、蚂蚁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
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
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
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 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四、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
师: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16、它们都是鸟
教学目标: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究.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学生观察鸟: 教师: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布置探究任务: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进行交流:
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学生进行比较归纳.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
5、学生交流:
6、总结:象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活动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鸟
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交流.3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自由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爱鸟护鸟活动.、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展示作品.拓展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
17、猫和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
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
学生准备: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
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学习新课
1.观察猫的外形
(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讨论观察方法:
①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
②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
(5)教师小结:
(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
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
(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
①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
②小组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结果。
④教师小结:
(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
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
(1)观察猫的行走
①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④教师小结:
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
(2)观察猫的奔跑
①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猫是怎样奔跑的?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
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
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
(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
(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
(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
(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
(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
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兔的标本或挂图,也可以看课本第24页插图。)
(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
(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
(3)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
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
(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
(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
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
18、多样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记录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1一遍)。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3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的动物、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总结: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精选)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亲历养蚕的过程。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不同卵的异同点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鸡蛋放大镜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对比观察。学生交流反馈。师生对话。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中间部分的话。)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阅读了解。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⒈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⒉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⒊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建议)学生各抒己见。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交流方案。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学生设计记录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蚕的模型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学生发表想法。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记录表教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可爱的蚕宝宝(共二课时)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教学目标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⒋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
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⒈两个星期中,⒉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
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⒊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⒊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学生观看。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学生观察。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动手画一画。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
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
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学生观看。
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新世纪学校汤斌
教学目标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重点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教学准备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分钟).上节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蚕宝宝”知道蚕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当蚕宝宝住进自己的新房以后,.猜测一下蚕宝宝的形状仍是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既然大家的猜测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来看一看到底蚕宝宝变成什么样。.请大家用剪刀把蚕茧剪开进行观察。.蚕宝宝变样了没有.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名学生)(分钟).学生讨论回答(分钟).学生想办法。讨论并回答(分钟).学生用剪刀剪开蚕茧观察(分钟).学生回答(分钟)
二、观察蚕蛹(分钟)既然蚕宝宝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变成了蛹。那请大家想一想这一节课重点研究了什么?板书蚕茧请大家把自己的蚕蛹放在比较安全的位置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做好讨论记载准备发言。教师来回巡视做适当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预以评定。请大家想一想蚕蛹和宝宝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蚕变成蛹以后是否还会变成其他的形状呢?教师小结。(是否变成其他形状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请大家画一个蚕蛹。.生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记载。(分钟).学生汇报,并把蚕蛹放在实物投影上予以说明。(分钟).学生思考回答(分钟).学生观察回答(分钟).学生思考后回答(分钟)(分钟)
三、观察蚕茧(分钟).刚才我们对蚕蛹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蚕宝宝的房子我们还研究不.够,.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蚕宝宝的房子——蚕茧。(板书).请同.学们把一个完好的蚕茧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观察,并要求汇报。(教师适当点拨应用眼手耳对于蚕茧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蚕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选一个蚕茧试把蚕丝抽下来。大家想容易吗?.请大家想办法怎样使蚕茧变得容易抽丝?.指导学生抽丝。(点明蚕丝是极细的纤维容易断,请大家小心地绕在木板上。看谁的断头少。)..学生观察蚕茧。(注意应用各种器官)(分钟).学生交流回答(分钟).思考回答(分钟).生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指导。(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丝(分钟)
四、拓展延伸(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讨论蚕丝制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如有时间请学生回答,.如没有时间做为课外讨论)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课时蚕的生命周期
陶庄镇中心小学杨玲燕
一、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三、材料准备
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主题的探究
二、新授蚕茧发生的变化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小结蚕的一生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延伸课件(蚕茧、蛹)课件蚕蛾的放大投影蚕和蛹的放大投影课件课件:蝴蝶的生命周期青蛙的生命周期出示部分动物的生命周期图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重新描述一下蚕宝宝的新模样。变成蛹之后的蚕宝宝还会变模样么?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蛹到哪里去了?指导观察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想一想:蚕蛾的身体各部分是从蛹的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引导学生从卵的数量、颜色上进行观察比较巡回指导引导了解蚕一生所经历的变态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与蚕、蝴蝶、青蛙相同的经历呢?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并做好观察记录翻阅活动记录、描述交流活动记录、小组讨论描述总结归纳观察蚕蛾描述蚕蛾的身体、并画一只蚕蛾观察蚕蛾和蛹比较不同找蛹和蛾的相同点结合课件交流雌蛾产卵的观察结果四人小组讨论并整理记录研究蚕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适当注名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用文字或图表示交流(展示小组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表描述蚕一生经历的变化)讨论: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讨论: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记录好课外的观察研究任务并做好初步的计划和观察方案通过回忆翻阅活动记录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活动中去通过交流发现更多的问题通过画画对蚕蛾的形体特征有个更深刻的印象结合图表能直观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及蚕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让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三篇:2018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
动物与植物 第十课
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4.寻找出校园里的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今天的课开始之前,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根据老师所给的提示,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
(4个提示包括:1.文字描述 2.动物的声音 3.学生模仿动物动作的视频 4.动物的外形剪影)(谜底:大象)
师:除了大象以外,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动物,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大自然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师板书:形形色色的动物)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提问:刚刚同学们猜谜语的时候,老师给了你们4个提示,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是哪4个提示吗?(板书:外形
声音
动作
生活习性)
2.提问:你能用这些方法来介绍一下其他动物吗?(播放教材中动物的图片,教师示范从多个方面介绍动物)
3.师:看了大家对动物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个游戏。
师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有动物的图片和名称,小组内的成员仔细观察这种动物,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这种动物,但是不能直接说出这个动物的名称,通过自己的描述或者表演让其他小组来猜一猜你们组观察的是什么动物,活动期间内不能偷看别人的信息哦。
4.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5.活动:集体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合作完成表演,其他小组来猜一猜。6.小结:刚才大家对于动物的展示,都是从刚刚老师所说的外形、声音、动作和生活习性来描述的,由此可见,全方位地去观察一个物体才会比较真实。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动物,声音,皮毛,颜色,外形……)
7.刚才是同学给出提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动物的图片,不过动物的图片被4张小方块给遮住了,现在老师揭开小方块,你能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揭示图片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断出来的?)
三、巩固新知,延伸拓展 1.比较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别
提问: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位神秘嘉宾(出示玩具机器猫,遥控器控制动一动)它是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为什么不是呢?(出示真实的小猫喂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与非动物的本质区别)
那玩具熊猫是动物吗?
师小结: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50万种以上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各自的特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动物与我们人类组成地球这个大家园,所以平时同学们要注意爱护和保护好动物。(板书课题)
四、走出教室,综合应用
1.平常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什么动物吗?(播放视频,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记录下在校园中发现的动物的)
2.今天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小区到户外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那些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形形色色的动物
动作
声音
形态
花纹
颜色
第十一课
多姿多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2.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等用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3.通过讨论真花与假花的区别,意识到植物共有的特征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植物、任务表、假花、植物图片、植物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水彩笔、绳子、胶水、蜡笔、胶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绿头发,长又长,天天河边梳头忙。谁来梳,风来梳,小河当镜亮光光。梳好了,风走了,谢谢风儿来帮忙。它是谁呢?
“柳树”
出示柳树图片。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提问:除了柳树,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出示常见植物图片)
2.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过他们吗?你都是怎么观察的呢?
3.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观察植物的方法。
(1)同学们都看过大树,可我们如何将大树的皮画下来呢? 老师有种简单的方法:拓树皮。
将一张白纸放在树干上,扶住白纸;用手反复按压白纸;平捏蜡笔轻轻地均匀的涂抹。
这样树皮就被我们画下来了。(2)量树干的粗细。
我们要用到一根绳子,请同学们一手拿着绳子的头,另一手拿着绳子另外一头,围一圈,数一数有几个格子,然后记录在任务卡上。(结合图片,讲解方法)
(3)我们还可以捡叶子或者花瓣,把他们粘在纸上进行观察,也可以画叶子等。4.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线索去校园里寻找植物,老师还给同学们出了点小难题,每一位同学找到植物后都要完成一个小任务。每人拿一张任务卡,仔细阅读自己的任务卡。
5.师: 请同学们跟着线索的提示去校园里寻找植物吧!并且你要记住你找的这株植物在学校的哪个位置?
学生外出观察。
回到教室,学生汇报。
三、巩固新知,尝试应用
1.师:刚才是老师提供线索考验了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给其他小组同学出题。我们有五盆植物分别标上了1、2、3、4、5,请第一组同学观察1号植物,第二组同学观察2号植物,依次类推。在观察时,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如:它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使用刚才观察植物中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位同学拿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一个问题,完成后就将纸条贴在我们的任务单上。
学生按小组活动。
2.师:五个小组基本完成了,现在老师打乱顺序,把别的小组的任务单发给你们,请同学们猜一猜任务单上观察的是几号植物。
五、延伸拓展,总结全课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一些花,老师这里也有一盆花,它是植物吗?(教师出示一盆假花)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假花和假树,它跟真花和真树有什么区别?
2.提问:既然这样我们就把外面的花和树全都换成假花和假树,可不可以?(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植物的。)
3.师: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多姿多彩的植物,同学们课后多用你们的小眼睛去发现、去观察。
第十二课
动物
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游戏活动,能列举出人与动物的不同。
2.通过比较,能归纳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知道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看黑猩猩的生活视频,会区分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与不同,能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并会使用工具进行创造。
4.通过观看机器人的视频,能说出有生命物体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点:归纳出有生命物体的相同特征。教学难点:能发现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动物图片、黑猩猩生活视频、机器人活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胶水、水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引入新课
1.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越来越像一名小科学家了,今天我们尝试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挑战任务吧。出示猫、蜥蜴、鱼、鸟、男人、女人、儿童的图片,并提问,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
2.提问学生,什么是分类?提出分类要求,将以上事物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
3.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分类,将结果粘贴在黑板上。4.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板书课题动物 人。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原来人和动物大有不同,提问:人和动物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线索,用表演表现出这些人与动物相同的线索,请其他小组同学猜一猜,表示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科学家将这些称为有生命的物体。提问:人与动物同为有生命的物体,你觉得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学生讨论,认为人会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
5.活动:观看黑猩猩生活视频。提问:黑猩猩会使用工具吗?补充鱼类和鸟类会使用工具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不仅黑猩猩会使用工具,也有一定的智慧,甚至其他动物也会使用工具并有一定的智慧。6.播放一段人类改造扳手的视频,与学生讨论,通过这段视频,你发现人类使用工具与黑猩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再用工具创造其他事物,而黑猩猩和其他的动物是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做为工具,较为简单地利用这些工具解决一些问题。
三、总结回顾,拓展应用
1.活动: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提问,它们是人吗?它们有生命吗?
2.追问学生,机器人做的很多事和我们相同,为什么不是人类?
四、板书设计动物·人 相同
不同
人会创造工具 有生命的需要水
会生宝宝 ……
需要食物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六单元
冷水与热水
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2.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的冷热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热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冷热不同的水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四.小结教学媒体一壶热水,一壶冷水,几只杯子.小塑料袋,红墨水,冷水和热水教学媒体气球皮,试管,小秤,皮筋或线绳.教师行为.引入:今天感觉教室外边冷还是热?.准备.好热水与冷水.给热水分类4.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1.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教师行为研究吗?.提出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在这节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行为1.学生到教室外体验一下.2.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先猜后摸摸两种水.3.用一瓶热水和一壶冷水倒出版商杯冷热不同的水.描述和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课本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学生互相说说,.反馈.1.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学生行为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自己互相讨论,.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热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教学思路1.初步感受冷热的变化.2.强调冷热是用触觉感受..具体感受惹热水热的的程度和冷水冷的程度.4.应用到实际..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冷水与热水的其他不同.教学思路点.对水的体积的变化的观察,认识到热水上浮的原因。学生互相说说。
教学反思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热胀冷缩的现象。⒈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望。
⒉举证:试管装水用橡皮蒙紧,放入冷水或热水中。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看清了吗?能想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吗?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讨论思考如何改进实验。给学生空间,尝试进行探究思考、学习。
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加红水?想一想:用一根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⒉提供热水,进行水的热胀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热水。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提供冷水,进行水的冷缩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冷水。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说说装水的平底烧瓶放进冷热水中有什么不同的?填空:水有____的性质。什么条件下水体积膨胀?什么条件下水体积缩小?进行实验总结。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趣味问答:(有条件可以配图)⒈由于太忙,⒉老师做好实验,⒊平底烧瓶放在实验室讲台上好几天没动有位同⒋学天天来看发现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早晨下降,⒌中午又上
升了,⒍天天如此。这位同⒎学想了好久才明白。你知道吗?⒏二个好朋友相约一起放风筝,⒐各带了满满的一瓶开水,⒑口渴时打开一看,⒈一瓶是满满的,⒉一瓶少了很多,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⒋小明家来了很多客人,⒌可高兴了,⒍忙放了满满一壶自来水,⒎准备⒏烧水给客人泡茶,⒐可妈妈要小明倒掉一些水,、小明纳闷了,⒈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
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其它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提供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利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⒈水能热胀冷缩,⒉酒精、食油、醋、等液体,⒊也能热胀冷缩吗其它液体呢?⒋小组讨论,⒌你们准备⒍选择什么液体进行验证?⒎分领材料,⒏分组实验。学生讨论、猜想、实验验证。尽量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总结。说说你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固体、气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新课。出示空平底烧瓶等。上节课我们用它做了什么实验?知道了什么?复习回顾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以旧引新,为知识正向迁移准备,也为学生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方法上奠定基础。
现在空瓶里装着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能想个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回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方法,尝试改进实验。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做?需要解决几个新问题?空气会向四下里流动,流走怎么了办?无色无味看不见怎么办?
二、实验观察空气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滴瓶。(或平底烧瓶和小气球)进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用小气球封住平底烧瓶的中?
⒈你准备怎样让空气受热受冷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你现在能独立做实验,来观察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了?
⒊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⒉提供空气热胀冷缩的生活实例与应用。⒈夏天,停在太阳下的摩托车轮胎突然爆裂,这是为什么?⒉冬天,打足气的篮球,为什么第二天又瘪了?⒊乒乓球踩扁了,你有什么办法?认识思考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发展学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观察固体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趣味过度:(有条件可以配图)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甚至还会朝上拱起;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冻裂成几段。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猜想?根据相关信息思考猜想:钢轨会不什么热胀冷缩?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对周围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获取知识的意识。
你能证明吗?
用线胀仪演示,铜球会热胀冷缩。说说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进行固体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演示自制教具,说明要点与酒精灯的用法,分组实验。
想一想:水泥中面为什么要用切割机切成一段段的?为什么新拉的电线很松很松
五、总结,说说哪些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又有什么猜想?准备怎样去研究?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长为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把铜丝按玻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实验效果好。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卫东
××年月日
温度和温度计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同学的研讨发现温度计的构造,尝试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⒊通过比较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⒋在比较中发现正确读、写摄氏温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三、材料准备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红色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观察几种温度计。⒊了解温度计的原理。⒋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⒍课外延伸。实物实物投影片或课件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引出课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出示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分发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大家的观察结果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再一次仔细观察来解决你们的不同意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的个)”,提示学生:这个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分发几种不同的温度计,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出个题目考考你:“℃”,你会读吗?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摄氏度”怎么写?“零下摄氏度”怎么写?观察温度计上的液面,每人各自记下自己观察到的读数。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会不同呢?出示三种从不同角度看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认为正确的一种并说说理由。小组讨论概括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回家找个温度计,尝试测量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带来交流。猜测。思考,验证。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学生交流。通过再次观察解决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试读。学生回忆。写一写。读一读。学生观察,记录。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选择,说理由。学生讨论概括。学生课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活动。通过猜测冷热和验证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作一次强化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兴趣。重视学生对温度的读写感受。引发学生对不同认读结果的思考。及时给予必要的材料辅助。将活动引向课外,为下一次活动作准备。
测量物体的温度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测量液体(水)、气体(空气)、固体(沙子)的温度的过程。
⒉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⒊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分工和合作,尝试小组内相互评价。
⒋通过阅读引起学生对温度测量的深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测量空气时的耐心等待。开水的测量。
三、材料准备
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
小组用:温度计只、开水、热水、温水、冷水,各种装水的器皿。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测量水的温度。⒊测量空气的温度。⒋测量沙子的温度。⒌阅读材料,课外延伸。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温度计,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尝试测量了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说一说:你在测量时得到爸爸妈妈的哪些帮助?这节课我们继续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空气和沙子的温度。下面我们分别来测量四种温度不同的水。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测量的数据更准确一些呢?出示“测量水温的方法”提示学生,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哪些地方应该值得注意?要求学生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开始测量。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测量开水,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水的温度会测量了。空气的温度会不会测量呢?猜测一下:测量空气和测量水会有什么不同?我们每个小组要测量个地点的温度,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呢?讨论一下。分组测量,记录。交流数据:有什么发现?沙子与液体的水、气体的空气不同。我们怎样测量沙子的温度泥?可能会遇到哪些新情况?小组讨论一下。按讨论的方法尝试测量沙子的温度,记录下来。交流测量的结果,讨论: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改进测量的方法?再测量。再交流:什么地方改进了?和测量水、测量空气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用的温度数据”和“测量人体温度的体温记”,想一想:能像我们今天那样去测量这些温度吗?在测量这些温度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哪一项测量我可以课外去做来验证一下?课外查一查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及时了解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给予高度有关注,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学生回忆课前的测量活动情况。学生阅读并讨论注意的地方。学生测量,记录数据。学生猜测。学生讨论分工。学生测量,交流,讨论。学生讨论。学生尝试测量。记录。交流,讨论。再测量。再交流。学生猜测,讨论。查阅有关资料。课外开展活动。引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复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有危险的测量活动应事前考虑周到。尝试讨论分工,学习分式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引导学生对数据的关注和分析。教育学生尝试前作一些必要的估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即使错了,也可以通过改进再尝试,再改进,再,再尝试。重要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敢于通过细致的思考加以改进。学生课外不断地开展研究活动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了解空气
干窑镇中心小学戴文卫
教学目标:
⒈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着我们的周围空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
⒉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材料准备:
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
学生用(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谜语导入
二、感觉空气塑料袋、气球⒈我有一个谜语,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里不了。⒉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我们还有什么问题?⒊今天我们就用观察和做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关于空气的一些问题。⒈收集空气。我们怎么把空气摆放到课桌上来研究呢?大家想想办法。⒉感觉空气。⒊交流对空气的感觉。现在就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⒋概括学生感觉到的空气的性质猜谜语学生提出问题⒈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⒉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发现。激发兴趣导入通过运用感官充分感觉空气,使学生对空气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通过描述,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三、纸的奇遇
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
五、我们从哪里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⒍课外活动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⒈大家想变魔术?先认真读课文上“纸的奇遇”这段文字。师介绍魔术(实验)的注意点。魔术成功了吗?有什么发现?⒉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⒊这一部分让空气占着,所以水进不去。这叫空气占据空间。⒈再来做一个魔术。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指导学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活动。⒉是谁赶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在做魔术的过程中,我们都有些什么发现呢?⒊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着压到水底,观察杯子里的空气会怎么样?和第一个魔术里的结果一样,说明空气占据空间。这个魔术的秘密和第一个魔术的秘密是一样的。⒈刚开始我们用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占据了塑料袋里的空间。空杯子里有一满杯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还有什么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在哪里还能找到空气?学生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并讨论,揭示秘密。学生观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气是怎样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样跑出来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魔术,认识纸团不湿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引领学生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空气和它的流动,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去说,并引导他们去推想。拓展学生的思路。
第二课时
材料准备:
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两个可密封的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要洗净),一只两用打气筒,一架天平;气球两只;一根线;一根小木棒;每个学生一张科学文件夹。
教学步骤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⒈上节课我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地方还有空气,现在请同学们说说都在哪里找到了?⒉上节课的实验告诉我们,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的地方水就进不去了。那空气占据的地方还能不能再进去一些空气呢?学生思考。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瓶里的空气。透明玻璃瓶(如带胶塞的医用盐水瓶)、两用打气筒、橡胶管、水⒈往盛满空气的瓶里再打人一些空气。现在的玻璃瓶里盛满了空气,我们把它密封起来,用打气筒再打入一些空气,大家猜想一下,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大家来看瓶里的空气有什么变化?一满瓶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空气增多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⒉从充满空气的瓶里抽出一些空气。打入一些空气后还是一瓶,抽出一些空气后结果会怎样?猜猜看。结果怎么样?一满瓶空气,抽出一些空气后还是一满瓶空气,瓶里的空气减少了,它的体积变化了吗?⒊两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⒋如果往盛满水的瓶子里再打入一些水,结果会怎样?抽出一些水结果会怎样?说一说观察到的现象。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打入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空气、水同样都是一满瓶,分别抽出一些空气、水,结果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空气和水的形状
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实验。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尝试解释,不追求完全解决。引导学生结合过去的经验进行推测。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先猜想,再实验证明说明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它的形状和体积取决于盛装它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这个推测和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物体的一些性质:通过比较瓶中的空气和水,进一步认识空气(一定量的)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而水(一定量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却有一定的体积,它不能随时充满它所在的空间。
.称称空气透明玻璃瓶、天平、气球、线、小木棒⒈称空气。用空气做跷跷板的游戏。把两个盛满空气的玻璃瓶放到天平的两边,把天平调节平衡。这说明天平的两边怎样?往一边的玻璃瓶里打入一些空气,再称,结果怎样?打入空气的这边为什么变重了?这说明了什么?⒉用简单秤测量空气有没有质量。把两个吹了气的气球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平衡。如果一边变轻了,秤会怎么样?放掉一边气球里的空气再称,结果怎样?轻重怎样变化了?⒊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测并讨论。学生猜测并实验。结合经验,寻找结论。通过比较认识空气有质量。质量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主要还是渗透,仍需要使用重量、轻量的说法。
综合认识,整理资料,比较、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科学文件夹⒈根据过去的认识填写科学文件夹。我们对石头、水和空气都不陌生了,现在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来填写我们的科学文件夹。⒉科学文件夹里的资料都是我们自己的发现,我们来分析这些资料,大家比较一下,看又有什么新的发现?⒊说说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⒋认识固体、气体和液体。教师可在引导学生表达认识的基础上,概括说明石头、水、空气的不同特点,然后分别给出固体、液体、气体的概念(是名词,不是下定义)。学生填表,综合经验,整理资料。学生通过整理资料,对比分析,获得认识。主要是综合前面探究的收获,并进行整理,然后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总结出空气的特殊性质,进而初步建立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两层。
作业。课后踢踢足球或拍拍篮球,体会有什么感觉?足球、篮球里的气少了要怎样做?还有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做法?
附:科学文件夹
有一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能流动有一定的体积
石头
水
空气
被压缩的空气
惠民镇中心小学边疆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⒉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⒊运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⒋压缩空气有弹性,⒌会产生弹力。
⒍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材料准备:
按组准备小皮球、注射器、橡皮、空气枪、纸面巾、水;每人准备科学文件夹。
篮球两个(一个气不足,一个气足)、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二)用实验的方法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
(三)日常运用
(四)整理器材小皮球注射器篮球两个、一支充气针、一个打气筒。空气枪⒈(出示小皮球)你打算怎样来玩这个球?⒉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做好记录)⒊你们组有哪些发现?(板书)⒋对于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选定今天的研究课题)()为什么小皮球能被捏瘪?()手松开后为什么能弹回?()为什么有的小皮球弹的高,()有的弹不()高?⒌你们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板书)()空气可能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可能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⒈(出示注射器)谁有办法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做好记录)⒉谁有办法证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可能会越大?⒊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哪里利用到压缩空气?⒉怎样获得更多有关压缩空气的知识?⒈学生回答。⒉学生观察、记录。⒊学生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⒌生讨论,⒍汇报,⒎交流。⒈分组探究,⒉记录,⒊上台汇报、交流。⒋学生汇报、交流。一生上台实验。⒈学生汇报、交流。玩空气枪。⒉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课题:流动的空气
范泾小学陆海飞
一、教学目标:⒈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⒉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⒊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实物投影⒈出示谜语;⒉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讨论,猜谜;思考,回答。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活动⒈了解风⒈播放关于风的;⒉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观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风的知识。
⒉游戏⒈在教室门口打开花露水的瓶盖;⒉提问:谁把香味带到了你的鼻子里?闻到香味后举手,观察其他同学闻到香味的先后顺序;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线路图并作说明;回答问题。让学生用游戏的方式通过嗅觉来亲身感受风的存在。
⒊实验⑴烟的实验实物投影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⒉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制造风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用手头的工具制造出不同方向、不同大小风;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嘉善县下甸庙小学陆根生
一、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⒉通过经历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⒊使学生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观的教育。
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对压缩空气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技术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三、教学难点
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四、材料准备
⒈教师为学生每人印制一张心跳次数记录表,一张压缩空气调查记录表。
⒉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关于人、动物、植物和空气关系的资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
⒊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准备有关多种媒体资料(课件、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导入复习,前面我们研究了空气的哪些特点?师问:我们还会发现空气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密切关系?师述:课前我们进行了调查,收集了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我们发现空气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动物、植物也有密切关系。师:今天我们来讨论空气和我们的人类、动物、植物有哪些关系?学生回答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我们离不开空气每人一张呼吸记录和挂钟一只游戏:我们每分钟呼吸多少次?游戏:憋气比赛讨论:我们没有空气能活下去吗?推测: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要带上氧气瓶?学生完成游戏并做好记录。参与憋气比赛(不能超过一分钟)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回答通过游戏的实际感受,认识到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
三、收集资料,讨论动物、植物、人类和空气的关系出示:漫画出示:关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图片出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的图片出示:气垫船、高压充气钻等图片师问: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讨论:()在自然界里,我们和动物、植物是什么关系?()我们和动物、植物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生活得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讨论:人们在哪些方面利用压缩空气?学生回答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填好《我的调查记录表》采用收集资料和讨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向学生渗透珍惜生命,珍惜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
四、举办展览图片展览组织举办展览会学生收集有关图片、事例和实物进行展览通过举办展览,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中受到成功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你学了本单元后,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通过收集资料,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我们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欲望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