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心得——祁晓敏
读《24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城关小学 祁晓敏
我通过学习,总的感觉是:太谷县的课堂教学改革站得高,看的远,想得多,效果好。
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以及“五式教研”——备课集智式、讲课互动式、听课分角色、评课问题式、说课感悟式,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24字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我深受启发。
一、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整个课堂使用的是学案导学(全体教师主编),学案共有五个环节——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我检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温故互查”就是二人小组合作,相互检查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设问导读”就是教师将要学的新知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感悟。“自我检测”就是教师有意设计几道容易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训练”是由四人中组通过讨论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编排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由十二人大组合作交流,是知识得以升华,学以致用。每个环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校对答案,有的交流方法,有的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二、教师定位准确,不会越俎代庖,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紧跟学案导学,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态之中,教师巡查指导、讲解。并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多次感悟,且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引领课堂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说、勇于说、乐于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采用了一种高效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适时给予评价,评价语言很朴实、无华,对就对,错就错,让课堂回归常态,让课堂流露真情。他们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真正做到了“师生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之后,我总结了两点:首先,教师的课改理念必须到位,不可重形式,缺实质。课堂上要确保学生的参与度,绝对不能填鸭式、满堂灌,那种穿着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势在必行,不改不行!只有改革,教育才会前行!其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素质:管理能力、人格魅力、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课堂。新型的课堂模式,不是老师没事干,而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我们的老师成为智慧型的老师,也就是成为爱学习、爱思考、爱创新、会管理的老师。
第二篇:张晓敏读书心得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中一班:张晓敏
在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专著《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我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幼儿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教学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幼儿的教育、家长的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园长的表扬吗;为奖金吗;为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幼儿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幼儿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幼儿的评价.教师因幼儿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幼儿而存在.培养幼儿从小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
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筑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幼儿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幼儿的成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作为幼儿教师,在我的学生面前,我们要保持着一份童心,去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里面去,让孩子们感受你的爱,并和你做朋友。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内心,忽略了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李老师能够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他真诚的尊重学生,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李老师说得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应该充满人情味......李老师的话说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学生——“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学生时“向学生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学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班主任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学生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教成“小大人”式的学生,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对还是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一帮小鬼时,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最好的老师,至少我要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但是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的心去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应尽到的一切义务与责任。
李老师认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
义者。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是充满人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喜爱的老师,一定是最富有人情味的,我立志要做一名最好的幼儿教师。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
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路第一幼儿园
二○一四年六月一日
第三篇:《爱的教育》心得祁世敏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心得
祁世敏
《爱的教育》,可以说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书中从头至尾都透露着一个“爱”字,这不正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需要的吗?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我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当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慢慢思考些什么,这些思考使我们能够深刻体会一下爱的教育。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教师作为师生关系的主导者,需要“有意”地发现、寻找、创设“有情”情境,运用超乎于父母兄弟的爱、富有更多理性的爱,去感染和培养学生的心灵,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教育学生的情感魅力,是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
受学生喜爱的教师,没有一位不是以他们的顽强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没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有永不言败的信心,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要想转化好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我们常常热情地与学生长谈一次,而更多的时间对他们不闻不问;我们总是希望学生成绩优异、不断进步,而对他们的心理、他们的痛痒一无所知。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关系,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恒”的爱的教育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径。
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了,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城乡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个性也越来越强,这些“天之骄子”们,决不能用过去的威严、体罚可以收拢他们的心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老师只会起一时的作用,绝不可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敬佩你的人格。有的学生家长经常把孩子领到老师面前说:“他要是不好好学习,你就狠狠打他,我们家长决不姑息”,这是家长的心强处,是不懂教育方法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绝不能这么做。学生有接受知识的快慢和觉悟认识的高低,可以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但绝不能以“打”来解决问题。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这就是《爱的教育》给我的启示。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最不能缺少的。
第四篇:读书心得黄晓磊
读书伴我成长
黄晓磊
读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学期,我读过了《小学语文教师》、《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两本书里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并且明白了许多以前
一直都一知半解的道理。在学生的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从心理上也能获得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要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我们在工作过
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给学生一定的约束,让学生正确对待是与非,学会做人的一些基本的道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如今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感悟之一:“微笑是一种艺术。”
给学生以微笑,可以消除师生间的紧张关系,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心中的奇妙想法,让他们不用被动的去接受老师的智慧,也是教师博大“胸怀”的体现。当学生上讲台紧张时,给他一个微笑,孩子会受到鼓舞而发挥自如;当学生在课堂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给他一个微笑;当有学生向你问好的一刹那,给他一个微笑,如果课堂上教师多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点鼓励和表扬的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课堂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发言,争抢回答的局面;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就会活
跃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课堂呈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课堂提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课堂提问便是一种引领,课堂中提问的意义是要激发求知欲,提问点应该恰当到位,应该是铺垫学生获取知识的台阶,好的提问就像节奏明快的韵律操,流畅优美。想想自己的课堂上真正有效的问题有多少呢?想来觉得如芒在背!
感悟之四: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勤于反思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每呈现一种新的知识或材料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与此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进行阅读,以使他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疑问,从而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求知愿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感受性”,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反观我们平常教学,不顾知识积累和学习体验过程,只顾死记硬背结论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摧残。
教育是一门艺术。读过这两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第五篇:张晓敏个人自传
个人自传
张晓敏,女,1993年3月19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经济开发区一个普通的家庭。系辽宁省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学生,曾担任系团总支志愿部部长。我的母亲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父亲是一名农民,我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亲谦虚严谨,母亲温柔体贴,他们细致谨慎的工作作风从小就深深地感染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家庭,我健康、幸福地成长。特别的成长环境使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由浅至深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
二零零二年九月我开始在庙上小学就读一年级, 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在那里老师不但讲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谆谆教导我从小立志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长大为国效力。我记忆最深的是我的一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师,她是一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她总是教导我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受人爱戴,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她使我知道了任何事情都是由点滴的小事构成的。那时候看到比自己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从我身旁走过去,我就特别的羡慕,因为母亲也曾经教导我,红领巾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染成的,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早日成为一名少年先锋队员是我那个时候最大的心愿。所以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严格要求自己;在劳动中,处处抢先,不怕脏,不怕累;在思想上,积极向上,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儿女;在父母眼中我是一名好孩子, 在老师心中我是一名好学生,在同学中我是一名好伙伴。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小学一年级, 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当戴上那鲜艳的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是那么的高兴,那么的自豪。在小学阶段,我一直任生活委员,而且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及“优秀班干部”。之后的生活中,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二零零六年九月我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大连市经济开发区第十三中学。升入初中以后,随着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刚开始我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认为她只是比少先队更高一级的组织,但是通过老师和团委书记为我们的耐心讲解,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优秀青年的群众组织。那时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知道她是中国人民的坚强后盾,是她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我要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就要首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所以我在初中时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任何事
情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也成为了我为人处事的一个准则。在2007年9月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那里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从那时起,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为考上理想的高中而奋斗。
二零零九年九月我升入大连市经济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在高中学习期间,我也很注重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我自己的不足之处,每日早起晚睡,奋发图强,使自己的学习在学校中名列前茅,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校学生会担任生活部部长,辅助老师做好全校的日常生活的检查。十七岁的我是一个充满 青春朝气、奋发向上的我;是一个对事物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我;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事事争先的我;是一个对未来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希望。在稳定成绩的同时我参加义工组织,利用周末时间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参加义工宣传活动。跟随老师到孤寡老人家慰问,陪他们聊天,送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是在高中期间做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二零一二年九月,我参加了高考。在高考这杆独木桥上,虽然考的不是很理想,但我还是成功了。我考上了抚顺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这是我人生又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翻开了我人生征程崭新的一页,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角色,我对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奋斗和跋涉。随后而来的就是学生会和社团招新这些让我们大一新生眼花缭乱的东西。我刚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对这里的环境和饮食不是很适应。但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我很快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并且我通过努力竞选为组织委员,并参加了校学生会学习部。在大学开始快两年的时间中,我参加过很多活动,包括团会、寝室文化节等活动。在大学的这段日子里,从行动上,我做好自己的本职,好好学习,努力读书,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使自己具备将来能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生活中关心爱护周围的人,与大家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这两年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曾获得“中国梦”全国青少年征文比赛一等奖、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各一次等。在余下的大学生活中会更加努力,丰富我的大学生活。
通过学院党课培训班及党务知识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党员是怎样一种人,它更让我感觉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每一个华夏子民血
脉相融;它让我洞悉到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蕴藏在我们民族背后,正孕育着无穷能量。党课中的每一个话题都让我兴致勃勃,甚至热血沸腾,仿佛在思辨中撞击,在顿悟中成长。经过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我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入党已经成为我的需要,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共产主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我的全部,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崇高的无产阶级事业。我还经常作自我批评,并深知按党的要求,自己的差距还很大,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如处理问题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等。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以使我更快进步。我将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和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争取早日在思想上,进而在组织上入党。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理想是远大的,但还要从实处入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缩小与党员标准之间的差距,如果我被党组织吸收,我会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章程。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接受党的教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从党课结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后我又参加了党校的学习,由于我学习刻苦,被学院分党校评为优秀学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申请期间,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会紧跟党组织,继续锻炼自己,约束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日成长!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自传人:张晓敏
12级 人文系 文秘班201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