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

时间:2019-05-13 04:3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

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实 践 名 称: 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 系 别: 文学与新闻系 专 业: 09对外汉语A班 学 号: 20091201121 姓 名: XXX

摘 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暑期我通过对家乡陕西省城固县几所不同层次小学的实地调查、对某些老师和家长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初步认为我县在近3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观,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调查走访;教育现状;进步飞速;城乡差异

目 录

一.绪论

(一)实践的缘起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方式

(四)实践步骤

二.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实践调查报告 三.结论 四.致谢 五.附录

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

一.绪论

(一)实践的缘起

教育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为了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农村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西部地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状况,暑假期间我针对家乡陕西省城固县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进行了实践研究。

(二)实践对象

我县3所不同层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某些老师、学校周边村庄学生家长

(三)实践方式

学校实地调查、对某些老师和家长的采访以及问卷调查

(四)实践步骤

实地考察之前自己查阅3所学校的校史、学校各项资源等情况 对学校进行实地调查实践并询问学校老师一些情况

对周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走访,了解他们对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的看法 请被走访的家长填写问卷,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 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二.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实践调查报告

(一)2011年7月22日,我来到了调查的第一站——位于县城东面的东郊小学。校内一名值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该校并向我们大致介绍了一些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在参观途中我注意到虽然距离学生放假时间并不长,但校园的各处都布满了一层又一层的灰尘,经老师介绍才得知由于毗邻化工厂,所以从建校以来校园环境一直备受困扰,这也对全校师生的日常教学学习和健康带来了巨大隐患。从教学楼出来后我们来到了实验楼,由于受管理规定我们只能透过玻璃大致看看里面的设备:2个不算很大的计算机室内大概有80台液晶电脑,据随行老师介绍这些电脑都是09年新配置的,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师生的教学、学习需要;计算机室的隔壁就是艺术教室,但老师却告诉我这个教室即使是在正常上课时期也很少-1

开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校方不重视,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基本都是由其它课程的老师兼任(在我县艺术课程在小学阶段不纳入统考范围)但最重要的还是学校经费不足,各种上课必须的用具如钢琴、电子琴、吉他、画板、颜料等无法正常供给;最后我们看了看学生们平时上自然科学课的实验室,教室内虽摆着几张实验桌,桌上还零零散散的摆放着一些做实验用的材料。可同样如艺术教室平时开放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基本每班学生一学期在此上课的次数也就一两次。

(二)2011年7月25日,我来到了调查的第二站——位于县城与郊区的交接地带的一所希望小学。带领我们参观本校的是一位后勤处老师。由于此校是由政府和某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且校址较靠近非工业区,所以我明显感到与上所学校的不同,不仅教学大楼看起来更为漂亮同时校园内供师生活动的场所以及环境质量明显更好。我们首先参观了学校的教学大楼,据老师讲解学校目前共有学生200多名,基本每个年级也就35—45个人,所以2层的教学大楼已经足够同学们上课使用。整洁的教室、干净的地面是我对整幢大楼的印象。随后我们又参观了运动场,虽然偌大的操场并没有塑胶跑道,没有豪华的设施器材,可一些基本上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羽毛球场等还是一应俱全的。由于此校校址较偏,所以我特意询问了随行老师一些关于此校师生的各方面情况,老师耐心的告诉我们近年来中央联合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西部一些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质量较低地区的各种经费支持,老师们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好,各种津贴也随之跟上其他的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各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为同学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同时本校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断与一些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在同学们方面,我省自2007年秋季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内教科书同时实现“一费制”的报名方式,这一措施就大大减轻了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本校学生多为郊区学生,学生家长基本无固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孩子的辍学率。另外,据这位老师介绍,由于此校的条件相对差于其他的农村小学,故按照我省“蛋奶工程”规定:

每位学生正常上课期间每日可免费享受一盒纯牛奶和一颗鸡蛋,这一措施是在其他条件稍好的小学中没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每位农村孩子的日常营养需求。

(三)2011年8月1日我又来到了调查的第三站——位于县城中心的重点小学考院实验小学。刚走进校园大门我就明显感到了与前两所学校的不同,我感到自己真正的来到了一个设施齐备、规划合理,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两幢相对而立的教学大楼清楚明了的告诉我:这所小学的学生数量一定远高于其他同类学校。果然不出所料,值班老师告诉我目前此校是整个县城内所有小学中学生人数最多、师资力量最充沛、硬软件设施最先进齐全的学校。因为学校创校年代久远,办学经验丰富、管理队伍思想先进、教师工作态度严谨、每年小学毕业生在全县甚至全市学生中成绩突出者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很多即使不属于本学区的孩子也会前来就学。在教学大楼内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方便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学校开设了不同类型的班级,如:急速班(快班)、加强班、常速班、慢班这4种班级,家长和学生有权自主选择班级程度,学校不做任何强制分配。非常荣幸地受这位老师邀请我也有幸参观了老师们的办公室,一间办公室共有10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老师告诉我:学校管理部门为了方便老师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一个年级的同一学科老师都在一个办公室内工作,桌上的电脑是学校配给每位老师的教学办公辅助设备,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从网上搜集一些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模仿,提高工作质量。有利必有弊,虽拥有了优于其他学校的条件但老师要周周接受学校领导对备课、作业批改等情况的检查,月月进行教学质量评比,随时接受来自家长或学校领导的批评等;同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各种紧张的刺激,如:月考的压力、排名的压力、作业的压力、各种业余拓展班的压力等;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有师生都承受着比其他学校师生更大的压力。

三.结论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走访,我对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认识。有了一个自我的结论:我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近3年内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观,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地方仍需引起所有人的注意,总体来说进步之处还是多于弊端的,具体如下:

(一)教育投资经费逐年增加,包括学校校舍、办公室、操场等在内的一些确保师生基本教学的硬件设施改善较大,学校内危房、破房等建筑物基本全部拆除,确保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各校切实将素质教育放在了日常教学大纲之内,不断加强和改善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注重教育效果,争取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农村孩子辍学率降至最低,特别是女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增长,家长也一改往日完全依赖学校、老师的心态,加大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

(四)农村老师素质大大提高,不合格教师不复存在。更多的年轻大学生投身农村教育,为农村义务阶段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开拓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领域;同时一些老教师也加强课后充电力度,积极正确的与他校教师沟通。

(五)社会各方都加大了对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使有限的经费真正用于学校建设、用于师生,使之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避免了以前个别学校个别领导以各种名义对教育经费的胡乱使用。

(六)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虽同在一个县城,但仅调查的这3所学校就存在着明显的设施差别,不难想象其他学校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此现象的改革力度,否则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将严重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前进脚步。

(七)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力度仍需加强。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小学建网比例和远程教育覆盖面,形成一个城乡立体统一的学校数字化教育体系,特别是在贫困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

(八)减轻所有学校所有师生的不必要的压力,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

义务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起始阶段,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乎着我国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而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的国家,农村的义务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希望未来几年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能够越办越好,真正的培养出一批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公民。

四.致谢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论文从开始选题、查找资料、实地调研到最后的分析各种数据、得出结论,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被调研的3所学校及其每一位为我悉心讲解各校情况的老师,你们不厌其烦的为我指点迷津,给我鼓励,细心指导我的实践,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在此,我要向你们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被采访的学生家长们,感谢你们抽出劳作时间回答我的种种问题、谈出自己对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的看法以及认真填写问卷调查。感谢你们的支持,谢谢你们帮助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疑惑。

此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们需要感谢,但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的真情实意。最后,再次向所有人说声谢谢。

五.附录

调 查 问 卷

1.请问您对政府近年来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满意吗? A.满意 60% B.还可以 37% C.不满意 3% 2.您家里目前有几个上学的孩子?是否感觉承担他们的上学费用比较重吗? A.一个 20% B.两个 79% C.两个以上 1% A.不是 6% B.可以承受 71% C.是 23% 3.免除学杂费后您觉得家庭经济状况有什么很大的改观吗? A.有 18% B.一般 77% C.没有 5% 4.目前,你对孩子的教育投入除过在校的正常费用之外,大概每月有多少? A.200元左右 45% B.200—300元左右 22% C.300元以上 8% D.无 25% 5.您对孩子读书的定位是什么?

A.识字、算账 37% B.有好的发展前途,远离贫穷 61% C.给国家做贡献 2% 6.如果孩子将来考大学会让其上免费师范生,但毕业之后须5年内服务于西部地区?

A.会 12% B.可以考虑 52% C.不会 36% 7.您认为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资源各方面情况与城区小学差距大吗? A.非常大 17% B.比较大 59% C.有点差距 22% D.没有差距 0% 8.您对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吗?(可多选)

A.加强上级部门对学校各项费用的监管力度,明确收费项目 10% B.减少学校另立名目的收费项目(如集体购买教学辅导书等)37% C.加强对学生的体美等方面的教育,不要只是为了考试、升学 12% D.调高教师教育和教学水平17% E.继续加强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和教育意识 24%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调查。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2010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XX年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2010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XX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XX年至XX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XX年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XX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赤城县文教局卜明方局长告诉记者,全县没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张家口读书。赤城县教育遭遇“双重边缘化”:教育被经济发展边缘化;农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在财政局当副局长九年之久的孟建军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谁都清楚,贫困地区发工资都困难,没钱,拿什么投入?”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能说空话。根治贫困,消除地区差异造成的落差,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危机促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教师出身的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在全县大会直言:“改变一个地方,使这个地方有所发展,领导干部应做到两条:一是深刻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二是要有强烈治理欲望。赤城发展要有后劲,就要很抓教育。否则,愧对人民!”

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决定出路,县政府痛下决心增加投入。孟建军对记者报出一组数字:XX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5772万元,XX年8398万元,去年达到10161万元。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不投入,没发展!财政倾斜教育源于切肤之痛。“穷啥不能穷教育”,口号转变成实际,必须用投入体现。

转变观念才能增加投入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地方经济好转,两个条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转教育被动落后的局面。XX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县长负责,各相关局长任委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宣传到位,国家家喻户晓;二是措施和配套资金到位。XX年,享受免杂费和书费的学生8392人。

XX年年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赤城县横下一条心:除了落实中央相关政策,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县级财政投入169万元,生均补助水平按最高标准执行。小学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别高出河北省定标准15元、25元。

与此同时,文教局和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学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农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学念生均300元。去年,全县财政投入生活补贴资金50万元,补助特困生239人次,贫困生1678人次。民生为本,雪中送炭,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贫困生千家万户。

XX年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就全县教育问题深入调查,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县一中校长秦占军告诉记者,“XX年,县里以优惠政策,为教师修建了住宿楼。XX年年,多年来拖欠教师的100多万元补贴和课时费一次性全部解决。”当年,县财政安排特别预算,在全县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录用70位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效缓解。XX年年,赤城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全县gdp增幅4.55个百分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家有三斗粮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贫困必然教育贫瘠,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拍摄地镇宁堡乡水泉村,摄制组为感谢当地村民支持,临别时捐资6万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一堵围墙,两间红砖瓦房,XX年以前,这是赤城县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学。1998年拍摄电影时,水泉村小学有28个学生,现在只剩6位。三年级以上学生被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

“财力充实固然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水到渠成。”孟建军告诉记者,县财政为此做了两件事:一是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资源布局。

XX年,县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整。简单地说,把偏远地区的孩子向中心城镇集中,实行寄宿制,县里按生员多少增大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泉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镇宁堡中心学校念书。

水泉希望小学校长李向平是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18岁高中毕业就在这里代课,至今已30年教龄,见证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历程。1978年李向平当代课老师时,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XX年转为公办老师,月收入600元。XX年涨到了1570元。

“过去的说法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农村教师没吃没喝收入低,我们学校5年换了6位老师。我如今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向平说,这份收入他做梦都没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羡慕!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让李向平唏嘘不已:“为了这6个孩儿,水泉学校没撤。政府重教,体惜贫困地区!”众所周知,集中办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师负担,专职教学,节省开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遥远,无法寄宿,水泉小学因此得以保留。这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

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43户,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来。这几年人减得厉害。没有副业,封山种草,不让养羊。就种一点土豆、玉米,没钱。”水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债有3万元,过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还?现在没有说法。提起教育欠债,文教局卜明方局长介绍说,“一个是‘普九’欠债;一个是学校教育欠债。当年县财政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全县共欠外债960万元,近几年财政多方争取资金,目前为止已偿还债务350万元。还剩600万。教师工资已纳入县财政统筹,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账户。XX年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去年开始,学生上学不交一分钱,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

脱贫从教育做起

XX年年,赤城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5亿元,增幅达65.5%,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极大提升了县城形象。农民进城购房和读书的孩子多了。孟建军介绍说,财政形势虽有所好转,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解决全县2.4万贫困人口温饱、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长王利民介绍说:“‘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环。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2010年,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全县小学调整为33所,初中调整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高调整为1所,职业高中1所。”

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财政如何切好这个蛋糕?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赤城县贫困山村的孩子是否“一个都没有少”?刚放暑假,我就奔赴该县就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七月酷暑,辗转跋涉于黄土沟壑,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带来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十分欣慰。

穷孩子圆了读书梦

雕鹗镇上虎村村长回忆道:“2008年大年初八,村里家家院落门口,到处撒着红红的炮屑。今年,孩儿们的炮放得热闹。为啥?上学不花钱!”2007年,共和国庄严承诺:农村孩子读书不再收学杂费、书本费,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贴。改革开放30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此落地生根,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读书不花钱,家庭困难有补贴!幸福从天而降,一位叫闫晓旭的15岁女孩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没补贴,我三年前就该辍学回家了!”她父亲阎万富原本开车往返于内蒙古、张家口贩羊,可四年前父亲不慎摔成瘫痪,治病花了4万多元,不仅负债累累,家里还断了生活来源。为筹集两个孩子的学费、书费,阎家甚至停用自来水,改喝井水,可钱还是不够。幸亏三年前县财政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对寄宿的贫困生每年予以1000元补助,这才保住了晓旭的学业。在村里人眼里,阎家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典范。哥哥前年考上河北工业大学。阎晓旭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在镇中心学校排全年级第三名。

月朗星稀,山路崎岖。我深一脚、浅一脚摸黑走进镇宁堡初一学生郭兴乐家。院里,木架上堆着玉米棒子;屋里,锅里煮着土豆——郭兴乐说,这是一家的口粮。父亲因腰椎病丧失劳动力,母亲是哑巴。这个家有多难?最值钱的家当是一头驴和50元买来的旧黑白电视。

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学校把郭兴乐列为特困生,每年补助1000元生活费,上小学三年级的妹妹郭兴妹每年补助300生活费。郭兴乐身体结实,憨厚腼腆,学习成绩中等,但体育很好。学校举办运动会,获3000米长跑第三名。提起2008年奥运会,郭兴乐说想到北京看奥运。长大后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他告诉记者,镇宁堡离北京120公里,高速公路牌子上写着。还没去过北京,以后肯定能去!郭兴乐父亲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村里没让一个孩子失学,感谢政府!孩儿,记住恩德,好好念书!”

2004年秋天,国家实行“两免一补”,中央财政划拨给赤城县26万元补贴资金,省补贴13.5万元,赤城县超出省定标准,配套27万元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形成制度并逐年提高。当时,全县经济经过五年停滞徘徊,因铁矿石开发稍有好转,财政收入出现攀升。治贫先治愚,赤城县教育拨款开始随着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加逐年增长。2004年至2006年,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扩建学校项目46个。2007年教育投入高达3000多万元。新建和维修学校项目21个,总投资1036万元。从发放公教人员工资都困难,到稍有余钱大力增加教育投入,变化从何而来?改革,源于一场危机„„

用行动诠释“再穷不能穷教育”

赤城县28万人,是张家口市面积最大的县,也是着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的中共北平市委就是从这里的大海陀山走进北京。如今,这里依旧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30元。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作为标语,此话已写遍贫困地区的墙头。做起来有多难?赤城县财政局长孟建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04年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警报频传,长期拖欠工资迫使教师大量出走。以全县最好的县一中为例,优秀骨干老师纷纷去了北京,当年秋季开学,教师一次就走了30多位。因为当地教师每月收入只有800-900元,北京开出的工资是3000多元,外加解决全家北京户口。

赤城县文教局卜明方局长告诉记者,全县没一个学生考上重点大学,领导和机关干部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张家口读书。赤城县教育遭遇“双重边缘化”:教育被经济发展边缘化;农

村教育又被城市教育严重地边缘化。在财政局当副局长九年之久的孟建军说了一句肺腑之言:“教育重要谁都清楚,贫困地区发工资都困难,没钱,拿什么投入?”

解决城乡教育差距不能说空话。根治贫困,消除地区差异造成的落差,财政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教育。危机促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农村教育。教师出身的赤城县委书记赵占华在全县大会直言:“改变一个地方,使这个地方有所发展,领导干部应做到两条:一是深刻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二是要有强烈治理欲望。赤城发展要有后劲,就要很抓教育。否则,愧对人民!”这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路决定出路,县政府痛下决心增加投入。孟建军对记者报出一组数字:2005年,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5772万元,2006年8398万元,去年达到10161万元。小投入、小发展;大投入,大发展;不投入,没发展!财政倾斜教育源于切肤之痛。“穷啥不能穷教育”,口号转变成实际,必须用投入体现。

转变观念才能增加投入

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和地方经济好转,两个条件促使赤城迅速扭转教育被动落后的局面。2004年县里专门成立了县长负责,各相关局长任委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一是宣传到位,国家家喻户晓;二是措施和配套资金到位。2004年,享受免杂费和书费的学生8392人。2007年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赤城县横下一条心:除了落实中央相关政策,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县级财政投入169万元,生均补助水平按最高标准执行。小学生每人每年75元;初中生115元,分别高出河北省定标准15元、25元。

与此同时,文教局和财政局共同制定了特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初中生年均1000元,小学生800元,并免收住宿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农村初中年生均500元,小学念生均300元。去年,全县财政投入生活补贴资金50万元,补助特困生239人次,贫困生1678人次。民生为本,雪中送炭,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贫困生千家万户。

2007年10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就全县教育问题深入,规模和力度前所未有。县一中校长秦占军告诉记者,“2004年,县里以优惠政策,为教师修建了住宿楼。2007年,多年来拖欠教师的100多万元补贴和课时费一次性全部解决。”当年,县财政安排特别预算,在全县公开、公正、公平招考录用70位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有效缓解。2007年,赤城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全县GDP增幅4.55个百分点,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家有三斗粮如今愿做“孩子王”

生活贫困必然教育贫瘠,打破这个规则很难。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拍摄地镇宁堡乡水泉村,摄制组为感谢当地村民支持,临别时捐资6万元修建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一堵围墙,两间红砖瓦房,2004年以前,这是赤城县校舍最好的山村小学。1998年拍摄电影时,水泉村小学有28个学生,现在只剩6位。三年级以上学生被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寄宿。

“财力充实固然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两者合二为一,才能水到渠成。”孟建军告诉记者,县财政为此做了两件事:一是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总投入;二是狠抓整合教育资源布局。2004年,县里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调整。简单地说,把偏远地区的孩子向中心城镇集中,实行寄宿制,县里按生员多少增大对学校和贫困学生的补贴。水泉村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被集中到30里外的镇宁堡中心学校念书。

水泉希望小学校长李向平是学校现在唯一的老师,18岁高中毕业就在这里代课,至今已30年教龄,见证了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历程。1978年李向平当代课老师时,每月收入5元;1983年土地承包后每月30元;1994年增加到100元;2000年转为公办老师,月收入600元。2006年涨到了1570元。

“过去的说法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当农村教师没吃没喝收入低,我们学校5年换了6位老师。我如今算是赶上了好时候。”李向平说,这份收入他做梦都没想到。如今,他在本村收入最高,受人尊敬羡慕!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让李向平唏嘘不已:“为了这6个孩儿,水泉学校没撤。政府重教,体惜贫困地区!”众所周知,集中办学有利于合理分配教师负担,专职教学,节省开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孩子太小、路途遥远,无法寄宿,水泉小学因此得以保留。这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学校。

村长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有43户,85口人。一些出去打工不回来。这几年人减得厉害。没有副业,封山种草,不让养羊。就种一点土豆、玉米,没钱。”水泉村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20元,村债有3万元,过去“普九”教育欠下。如何还?现在没有说法。提起教育欠债,文教局卜明方局长介绍说,“一个是‘普九’欠债;一个是学校教育欠债。当年县财政处于极其困难时期,全县共欠外债960万元,近几年财政多方争取资金,目前为止已偿还债务350万元。还剩600万。教师工资已纳入县财政统筹,工资直接发放到教师账户。2004年以来从未发生拖欠。去年开始,学生上学不交一分钱,乱收费现象彻底杜绝。

脱贫从教育做起

2007年,赤城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25亿元,增幅达65.5,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发展加速全县城镇化进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汤泉河综合治理等重点城建工程相继竣工,极大提升了县城形象。农民进城购房和读书的孩子多了。孟建军介绍说,财政形势虽有所好转,仍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解决全县2.4万贫困人口温饱、2.9万低收入人口脱贫任务艰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小康,教育扶贫是关键。县长王利民介绍说:“‘教促富’、‘富促教’,由此才能良性循环。县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育创新,促进方案,范文库欢迎您采8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到2010年,包括民办学校在内,全县小学调整为33所,初中调整为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高调整为1所,职业高中1所。”

和谐社会,民生为本。财政如何切好这个蛋糕?孟建军直言:“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去年,财政累计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及教育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免收杂费以后的正常运行。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县学校危房基本消除。通过布局调整,教学点正在向规模办学集中,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没有一个教师外流。

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赤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经历的磨难坎坷,似乎应证了这条规律。当今世界,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教育发展趋势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即先教育,后经济。教育水平的差距,决定经济差距。解决农村贫困必须依托教育,同时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主要战略目标。令人欣慰的是,赤城县已经在这两个关键点上起步。2007年开始,国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公共财政倾情民生,天时、地利、人和皆备。脱贫攻坚,希望已从农村义务教育升起!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

调查对象: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2010年1月至2月份,我们围绕“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这个课题在潮阳区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进行了调查。

铜盂镇胜前新村渡仙里,一个大约有八百多人的小村,村里的人思想较为传统,多子多福,生个男孩好传代的思想比较多,在几年前大多以打渔为生,随着轻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多向工厂(如制衣厂)发展。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农村义务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这次调查中,接受调查的有80%是90后的村民,但却有39%的人对国家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

程度仅在于听说过,17%的调查者不清楚,说明义务教育的观念与相关法律法规还没得到足够的落实,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多加强义务教育的宣传力度,加深其在农村居民心中的印象,使义务教育的观念与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普及。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

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在这个小村里失学的状况还是严重的,有很多适学青少年被迫辍学,而根

据调查了解,辍学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支付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这种情况在农村更明显,农村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家庭经济都有一定的困难,倘若一些家长有不太明智,他们的孩子往往只有无奈的离开学校。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悲观态度,认为自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大学出来后还得自己找工作,还不如现在就找,于是就早早的离开了学校,另谋生路去了。或者是被他们的父母带回家当劳动了去了。3,因在学校严重违纪而被学校开除的及其它原因离开学校的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为了避免辍学现象的发生,除了第一点所说的加强法律宣传力度,国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且投入过程要透明,宣传力度要到位,使村民们知道可以通过政府的资助来解决辍学孩儿的上学问题。

三、在调查中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并没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有60%的被调查者反映这一政

策减轻了一定的家庭负担;有15%的被调查者认为免除学杂费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减免学杂费这一项政策在总体上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减免学杂费对农村的普及义务教育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还应该帮助乡村提高经济发展,这才是从根本上减轻村民家庭经济负担,解决孩童辍学的措施。

四、根据调查,在减免学杂费后,有8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存在着变相收取费用的现象;而只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没有存在变相收取费用。而在这一政策是否落实选项中有5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并起到一定的作用;有30%和1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一政策落实得不是很到位和不到位,且有待提高;这说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和交流还不够,也同时说明学校的财务状况还不够公开,家长未能及时掌握学校的一些最基本的财务状况。也说明了国家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与监督还不够到位。

五、这次调查也发现了关于教师的系列问题:在调查者中有65%觉得教师质量一般,还有一些调查者认为

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不多,老师有好有坏,不能一概而论。在农村学校师资总体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而且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导致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些教师的素质不高,不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专业系统的教学方式······还有,教学设施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从60%的调查者认为教室、教具等教学硬件有待改进和提高看出,虽然近几年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伴随着大量财政的投入,大部分地区的基础教学设施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当对于那些相对于落后偏远的乡村,教学设施还是比较落后教学环境还是比较艰苦的,国家政府还需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类落后的教育设施,为义务教育在硬件上做好保障。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在此次活动发现的问题在很多乡村是比较普遍的,也发现大多数村民对国家义务教育政策是支持且抱很大希望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在国家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努力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使更多的孩童能够如愿得到好的教育!

第五篇:新义务教育论文

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心得体会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规范》;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我通读了新《义务教育法》后,体会颇多,在这谈些自己的体会与感想。首先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

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法律还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和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教育均衡的理念,通篇贯穿着以学生为本,促进教育公平的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

新修订的法律体现了国家和时代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吸纳了近年来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若干新政策,对整个义务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操作的层面明确地解决了近年来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是指导今后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法律。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做到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当然,法律的实效更多地取决于执行的过程。这种实效不仅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社会实践—农村义务教育新状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70.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驻马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

    兴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兴县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贺慧英1998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使河北省赤城县扬名全国。一位叫魏敏芝的小学代课教师找回失学孩子的故事,令千万人潸然泪下。十年弹指一挥间......

    农村义务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农民工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实践报告09级服装设计义务教育团队转眼间,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就要过去了。蓦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阴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无奈。当准备收拾心情,重整出发时......

    农村义务教育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农民工子女辍学外出打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湖北省洪湖市黄家口镇万岭村 调查时间:2010年8月1日——7日 调查数据 概况: 万岭村共有260户约1000口人,住房占地约200亩,耕地......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建设社会主......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论文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初稿 题目农村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报告 姓 名 任得朋教育层次 专科学 号***25 省级电大_山东广播电视大学__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论文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论文 内容摘要:教育是立国的重要保障。知识改变命运。 随着党的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全社会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

    农村法制教育状况论文

    农村法制教育状况摘要:本文对于刘源村的法制教育状况的调查进行说明,分析了村民的普法现状,还有农村普法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想法建议。关键词:村民法制观念,现状,问题,建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