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共5则)

时间:2019-05-13 04:0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第一篇: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摘要]:学生对历史课兴趣如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是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再次语言魅力,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四是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五是课外活动指导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再加上多变的授课形式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导言

语言魅力

课堂情境

课外活动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这也就是说明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好坏既取决于其自我意识,也受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学生所以对某一学科深感兴趣,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情况下是受老师的感染,启发,鼓励而促成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肯定学习态度的产生,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热爱、关心、信任,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每堂课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仅用寥寥数语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比如:在教学《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采用了歌曲导入的方式,先播放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然后让学生去想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它是为哪一战争而创作的?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或新颖别致,或幽默谐趣,或富有哲理,或富于思辩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全神贯注于这堂课之中,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相反,平淡无趣的导言则无疑是告诉学生这节课没意义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语言魅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夸美纽斯在《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同带进去。” 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只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学,爱学。《百家讲坛》栏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专家们知识渊博,而他们的语言艺术也令人为之赞叹,总结起来,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通俗易懂,准确性强。历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具体明确的,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准确性,少用模糊语言,如“从前”、“大概”、“或许”、等,语言要深

入浅出的阐述深刻道理,比较生僻晦涩的语句,应尽量口语化。第二,形象性、幽默性。形象性比如: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幽默可展现教师智慧,提高学生的兴趣,它就像“味精”,可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在讲述二战前期的“绥靖”政策时,对“绥靖”一词的理解是为了让狗不咬人,就要给它扔好吃的,轻轻的抚摸它的毛,逗它开心,这样,学生自然就容易理解“绥情“的含义了。第三,以身示范。在讲授中,我们的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比如,描述林则徐指挥销烟时的神姿,邓世昌的就义情节,罗斯福的演讲,黄继光的英勇就义等等,如能运用的话,所讲述的内容会更加形像、生动,提高了学习的欲望。可见,教师的语言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和善用历史地图和图片,发挥它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的生动感和良好的效应。课文中地图和图画的大量使用,目的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中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多运用历史地图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并且增强了趣味性,像真回到战场一样。例如,讲淮海战役时,可以利用《三大战役作战示意图》来生动展示战役的概况,此时边讲边指导看图,并用红色箭头显示进军路线。这样,历史地图全面展示了战役形势,给学生以客观的认识。历史地图的演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在历史情景创设方面,历史影视、音乐、课件等因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场面,学生的情绪高昂,一种愤怒的情绪产生了,激发了;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播放了一段上甘岭战役的记录片,学生为最终创造当时世界史上的又一次战役奇迹战胜美帝国主义而鼓掌欢呼,课堂中的沉默被打破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很多,如果加以利用,课堂会增添更多的精彩。音乐是激发人情感的催化剂,革命歌曲《长征组歌》、《南泥湾》、《地道战》、《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等,会把学生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可以利用革命歌曲来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比如,在一次庆功会上,八路战士们要求彭德怀唱一首歌,他不可能唱的歌是():A、十送红军B、义勇军进行曲C、松花江上D、解放区的天;在今天,一些革命老歌仍然被人们所传唱,大家想想《黄河大合唱》是反应我党革命历史中的哪一时期的革命歌曲呢?():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类似的题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回顾了经久不衰革命歌曲,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温习了学习的知识,一举两得。

3、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历史小活动,既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走进历史,领悟历史和人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发展。具体方法:演讲、辩论会、历史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讲故事、角色扮演等。

五、课外活动指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在学生中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这也是我们可以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机会。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试着让他们去探寻这段历史,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让他们爱上历史吗?如:有的学生爱好集邮,其中有很多邮票是纪念历史事件的,像朝鲜于1998年发行的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

念邮票,很珍贵的历史邮票,而这小小的邮票却又反应了一段段历史故事。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学生中间还有很多的活动,不同的活动也都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使他们也会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历史。

除此之外,组织教学时,还应多注重课型的变换,比如:今天用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型,下一节课用以自主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然后再用以探究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等。多课型的变换使用,也可以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总之,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获取知识,必须激发其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的途径与方法很多,需要广大同仁们不断探索和总结,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

中学历史教学 2009.1

历史教学应尽可能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证据, 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人物等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知道一切凭证据说话,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然而,当前历史教学中教师信口开河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2007年长春历史教学评优的评委老任观摩比赛后大声疾呼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笔者试图通过剖析自身教学中想当然的典型案例,找出根源,为根治“想当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近日我在一堂家常课中讲述张衡和地动仪时,突然有学生A问道:“老师,地动仪还在么?”我顿时一怔,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暗自思量,地动仪应该还在吧,否则书上怎么会有插图。于是我十分肯定地说:“当然有了。”这时有学生B插话:“怎么问出这么没质量的问题?地动仪当然有,我想肯定在博物馆里。”紧接着,又有学生问道:“老师,地动仪能测汶川大地震么?”我又是一怔,既然教材说地动仪能准确测地震,那么测汶川地震也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告诉这个学生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可以测5·12汶川地震的。

课后,我并没有想许多,我觉得自己的推断是准确的。然而,几天之后观摩了 纪连海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感触颇深。纪老师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用史料阐述历史。为了说明《清明上河图》时至今日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他列举了以该图为背景的家具、火花、扑克。为了证明《清明上河图》是研究数学史的重要史料,他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赵太丞家药铺柜台上的一把十五档的穿档算盘。为了证明宋代造船技术的高超,他列举了《清明上河图》中船的钉接榫合结构,并且将其与同时代的欧洲造船术进行比较。在这堂课中,几乎所有的历史都有史料为证,有图片史料,有文献史料。纪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孤证不立的意识。例如,在讲述北宋废除晨钟暮鼓制度,建立夜市时,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证据,还呈现了两段文献史料加以证明。最令我感慨的是纪老师与一名学生的对话。纪老师问:“你怎么知道这家店是卖药的?”学生说老师先前说过。纪老师追问道:“哦,刚才我是说过,那你自己观察图片,判断该店是否就是卖药的?”我觉得纪老师的追问太精彩了,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教师不是权威,教师说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历史,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史料才是了解史实的依据。总而言之,纪老师这堂课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用“证据”说话,养成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意识和学史方法。

纪老师言必有据的严谨教学令我十分愧疚。我开始怀疑自己先前那堂课回答学生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我大吃一惊,原来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损毁,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是后人制作的复原模型,因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已不复存在,也不可能如学生B猜想大概是在博物馆,也更没有测汶川地震的可能。由于我本人的想当然,在没有考证的情况下随意回答学生,造成了一错再错。

历史教学的想当然不仅违背史学基本理念,也背离了“二期课改”注重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就是要求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不能在史实方面出现解释性错误,不能出现错误性的理解。山昌岭老师在《处理好史证、史实、史论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证”是客观史实的呈现或对客观史实的描述,是认知的基础。离开了“证”,一切的“史”和“论”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所以,教师想当然的表述不仅容易造成史实错误,也必然导致历史结论的错误。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开始想当然,从而逐渐养成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思维方式。学生B的插话就是明显的例证。

教学想当然,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教师怕丢面子的掩饰。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师自身史学素养不高,证据意识淡薄,在日常教学中自然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反思自己以往的备课和教学,我往往只是告诉学生历史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却几乎从不告诉学生是怎么知道这些历史的,还有什么未知。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助于教师自身养成言之有据,言必依据的思维品质,更不可能具备史料(证据)教学的能力。所以,当遇到知识盲点的时候,教师自然就会想当然。久而久之,想当然就成为一种习惯。

根治教学中的想当然,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对什么是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本身,教师才能准确阐述历史,解读历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业理论学习,提高史学基本素养。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认识历史是一种解释,不是一种叙述,因为历史来自于证据,证据来自于史料。历史既然是由证据而来,同样也可由证据而被修改,所以,历史不是封闭的、不容置辩的定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可供讨论的、可以不断更新延展的领域。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现,只要从新的视角观察,历史就会有与已往不同的解释。其次,教师还要加强知识储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才能在面对学生的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不至于捉襟见肘。如果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故意绕弯子,为保持颜面而不懂装懂。如果坦诚地把自己的不足显示出来,然后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史学思维。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证据意识,而且可以逐渐剔除教师自身想当然的习惯思维。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各类史料中提取信息,甄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资料作者由于处境、感受、动机会影响他的思想与表达,从而造成史料的失真。最后,教师还须加强经常性的反思,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做到上述几点,教学想当然就将不复存在,求真求实的教学风格也将逐步形成。

教师纠正自身教学错误是勇敢的,是负责任的,也是严谨教学的开始。不久之后,我就此前所犯错误向学生致歉,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关于地动仪是否测出汶川大地震还在查证过程中。

第三篇: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赫志锋

工作单位:云南省凤庆县诗礼中学

邮编:675915

【摘 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的效果。由于历史课讲授的内容又都是过去了的事物,是不能再现与重演的,也就不能像物理、化学课等学科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所以学生心理上对历史就有一种陌生感,认为是“陈年老账”,与现实无关,与自己无关。所以,初中历史教学首先要打破这一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方法

历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要即时吸取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加以拓展延伸,形成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历史课很难上,学生在课堂上眼神迷茫,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大多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反正在学业水平检测中分值比例也小,学历史也没什么意思,而且以后也用不着这些 1 知识等。

这些尴尬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以前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不会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可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就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魅力四射的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新颖、别致的导言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

导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一般说来,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评论式导语、热门话题式导语等。

二、开展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 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再现历史情境。如在讲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时,我向学生提出假想:根据当时北伐三个对象的情况,如果你是总指挥,你是否有办法来赢得这场战争?你的作战方针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想出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设想。最后教师点评讲解。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不仅增加了印象,活跃了思维,而且锻炼了表达与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驾驭教材,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其三、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其四、注重结合生活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目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多数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就为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将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历史教学相结合,说明历史作品和历史史实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辩证看待影视剧,又利用影视剧了解当时的历史。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讲到“巴黎和会”时,给学生介绍并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既能使学生生动的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史实,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鉴古知今、挖掘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热点问题和历史相关,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题材。如在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说到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从而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等。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把历史教学和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历史情境,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产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怀岸:《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孔锴:《 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版.[3] 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版.

第四篇: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湘东云程实验学校 阳合文 电话: *** [摘要]

“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会套公式会计算,稀里糊涂求答案。”这是许多学生和教师对于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当然,物理难教难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掌握其形成规律,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信心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力求认识或趋近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成才的先导,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渴求心理,对未来科学成果产生强烈求知欲,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才能不知疲倦地探索;知识。但兴趣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激发出来的。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生动灵活,又扎实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恰当导课,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开头是创设课堂优良教学环境的前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使他们思有方向,求有目标,学有收益。生活中许多有趣的东西,都与物理有密切的关系,如: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为什么人要起跳前先蹲一下,足球场上,香蕉球是什么回事,篮球手投篮时球要旋转,还有一些魔术之类„„。这类生活中的问题对那些对物理理论不感兴趣,但热爱体育,贪玩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兴趣,可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在上初二物理第一节引言课时,首先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太阳会发光?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死海不死?阿基米德的魔镜是怎么回事?设置悬念后,我告诉学生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学好物理知识,从而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直接兴趣。

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引入新课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浮力》一课,五岁曹冲怎样称大象有多重,为什么死海不死等?学生在思索中就可深入到内容的讲解。

二、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人们的认识过程而产生。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一旦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就会阻碍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首先要消除学生畏难、厌学情绪,排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要使学生有决心,教师必须首先要有信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有诚意教好我们,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学好物理。”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建议,和个别学生谈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心里所想,在课堂上,我讲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如焦耳用了40多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测定了热功当量。他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真是难能可贵;介绍本校物理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自己转化差生的经验及差 生学好物理的方法,让学生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英国心理教育家斯宾塞主张: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乐趣,富有情趣色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科学体系是由物理概念、规律组成的,这些概念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学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中学生比较好动,对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实验有浓厚兴趣。一方面因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亲自操或亲自设计小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在实验中验证了所学知识或发现了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从中也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在讲微小形变时,我用玻璃瓶盛上红墨水,用体温计的竖直玻管和胶塞制成一个微小形变演示仪,当用力压玻璃瓶时,红墨水明显沿玻璃管上升,松开手后,又下降。学生对压力作用下固体发生微小形变不仅认可,且印象也更加深刻了,对解决弹力的存在和方向问题也就比较容易了。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技术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给物理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比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还可以创设模拟各种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的把握教材内容,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交互式的课程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学生亲自操作,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发展学习内容,在主动参与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在物理训练中,多媒体能形成集训练、辅导、检测于一体的物理能力系列训练系统。所以物理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利用当代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在课程设置、教材的载体、编制方法和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使物理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要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当然,传统但较好的教学手段还是要使用、要重视。

3、创设讨论、争论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讨论、争论中,每个同学既要考虑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又要考虑他人的见解对不对,这是一种由论题和对同学发言的评价共同构成的问题情境,能形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只有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治理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

4、及时捕捉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初中生心理素质不稳定,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几句幽默的语言或笑话,就可调节学习兴趣。

5、及时评价,提高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成就、成果都有一个想得到证实和肯定的心理。老师适时适情地给予正确的科学的评价,肯定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应掌握好多鼓励少批评否定的原则。

四、加强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放在兴趣小组来完成。可成立摄影小组、电器维修小组、航模小组、天文气象观测小组。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心的实践中,尝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工厂、矿山、电站等。既扩大了知识视野,又增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组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有:开展小制作,如自制潜望镜、针孔照相机、土电话等,还可以定期的举办展览会,展出学生的小制作,让学生享受成功后的喜悦,促使学生兴趣不断的得到提高和

五、现身说法,以老师自身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遨游于物理殿堂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老师本身就是一个物理载体和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初始的物理学习对象就是老师,教师可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角色作用,现身说法,讲好物理学习开场白---第一课可以讲自己的个性爱好,可讲自己的经历轶事,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酸甜苦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目的、乐趣,可讲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和今后的打算,可展望物理学辉煌前景,等等,通过这样的畅谈,一定会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对物理学科心驰神往。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老师要有一颗赤诚之心,爱生赏生,爱岗敬业,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去热爱自己所教的物理课程,去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用自己心中酷爱物理的情感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年.2.《21世纪中学物理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

2007年10月

第五篇:浅议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刘海荣

摘要: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方法;途径

正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是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呢?以下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一些粗浅的经验:

一、新课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思维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现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画,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故事传说,热门话题,设置悬念,诗词歌曲等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讲“繁盛时的隋朝”时,可以首先找学生讲述隋场帝看琼花的故事传说,然后提出问题:“琼花真的通人性吗?隋场帝开通运河是为了看琼花吗?”这是我们本课要探讨的问题,带着悬念,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客观上并不是每位学生对每门学科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例如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为我们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三、设置问题,引发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而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然后激励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戊戍变法”这一课时,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会成功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即使没有袁世凯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其根本原囚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变法的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四、进行审美化教学,培养直接兴趣

新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目前有些教师出于应试的需要,完全放弃对形象性材料的处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几十遍的抄写人物名词,这样不仅会泯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关怀。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中外交往”这课时,本课涉及到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课堂上可加入“郑和下西洋”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录像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人数、到达的范围。通过录像,叫史书上的文字由死变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六、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是陈年旧事,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在初二复习课中,有很多联系实际的题目,如“2008年5月圣火抵达江苏苏州,你将以什么方式迎接它的到来?江苏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有关苏州的历史名人和事件?”本题既联系了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开拓学生视野,深化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己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历史学科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结合:例如某制度政策的演变轨迹,像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可让学生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可推荐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八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摘抄读书笔记;也可让学生自己出一期历史板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辩论,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如新教材上的三星堆文化,大汉口文化,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收集资料,这样既可以巩固强化课内知识,又叫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学习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就更能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更具有魅力的。

下载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谈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近年来,培智学校招收的新生都是中重度弱智生,其中多数学生没有进入幼儿园接受过教育。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孩子们有的哭、有的跑、有的课上睡大觉、有的不停......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小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托尔斯泰说......

    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最终5篇)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要培养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操作习惯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操作习惯 摘 要:要想学好飞速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及操作习惯,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习......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石鼓小学黄荣乾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效率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大悟县河口镇中学汪攀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它在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浓厚的......

    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家长学校教案)执笔: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王幼燕古往今来,天下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出类拔萃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最关键的。在对待......

    关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