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竞争教学法”有感(合集)

时间:2019-05-13 04:0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竞争教学法”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竞争教学法”有感》。

第一篇:读“竞争教学法”有感

读“竞争教学法”有感

吴镇小学

徐常春

竞争教学法有那些独创性?这本来应该是专家们研究解答的问题,因为从2000年到现在,竞争教学虽不大名正言顺,毕竟也流传了那么多年。但在中国前乏专家,后多商者的情况下,我只能在这里来一番臭美。

一、竞争教学提升了层次教学

竞争教学传承了层次教学又高于层次教学。层次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其极端做法是分重点班普通班或快班慢班。其通常做法是在班级教学中,教师确立难易不同的教学目标或设计浅深两种题型,对差生讲浅一点,要求低一点;对优生讲深一点,要求高一点。层次间是孤立脱节的,类似复式班教学。教学中显得有些不平等,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很多教师对层次教学谈虎色变,但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却又是始终无法廻避的问题。竞争教学就是直面人生,为消除这种不平等而设计的一种立体教学模式。教师不设计问题,问题由学生提出,先从低层次开始再向高层次推进,把浅易问题让给低层次学生。弱势群体有优先发言权,低层次学生可以争夺高层次学生问题;高层次学生不能抢占低层次学生的问题。低层次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依次由中高层次学生参与解决。以低层推动高层,以高层带动低层,互制、互动、互进。层次间不再孤立脱节的,而是浑然一体。它改变了课堂教学中优生当主角,差生成点缀的现状,实现了优生与差生的真正平等。优生差生都最终走共同进步道路。

二、竞争教学推进了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源于西德。其做法通常是教师把学生分成五至六人一个小组。上课时,老师围绕所学课文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讨论结束后,推举出小组发言人在大班发言,进行更大范围的讨论。小组教学五至六人一个小组,分组固定死板,呈孤立状态,且易受班额大小所限。小组教学问题由老师提出,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竞争教学的小组组合或同质或异质,可分可合变化万端,永远赋有新意,符合学生的求新心理,可确保学生始终充满学习激情。上中下三层六个小组,组际间横向互动,纵向联动,浑然一体。小组间的上下互动与人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其间既有同一层次的知识横向流动过程,又有不同层次的知识纵向流动过程。在横向流动中,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在纵向流动中,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加深。竞争教学的小组是合作竞争,多方互动的。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最终的结局又是合作。各有所得,皆大欢喜。有编码轮序作保,不受班额大小所限。竞争教学问题由学生提出,让学生讨论解决,扩大了知识容量,加深了知识梯度。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竞争教学独创了编码教学

竞争教学独创了编码教学,这在国外教育发展史上是从没有过的,是真正的中国式的独创。在竞争教学出现之前,所有的所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除成为历史陈迹的皇上或个体私塾子弟能真正享受到之外,在现代班级教学中都只能是一种幻想或一句空谈。顶多只能算是关注学生的群体差异,进行群材施教。放眼此前的所有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多是只见知识不见人。竞争教学的编码,既注重知识体系,又把更多的目光关注投向人,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竞争教学的编码尤如电脑的编程,教学中按序码进行,具化到每一个学生,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都有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的机会。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的开始。因为有优先发言权和争夺优生问题权,差生不再是课堂的点缀,不再是令人讨厌的包袱。他们同样是课堂最活跃的主角,成为一支推动优生奋进,跟着优生不断进步的力量。这对巩固普九成果,减少差生流失,普及义务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把零散的竞争课堂组织形式转变成系统的竞争课堂教学模式

自1951年美国人明茨进行瓶子竞争实验开始到1966年布朗宁个人竞争、团体竞争研究。竞争一直以来只作为零散的课堂组织形式而无法转变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尽管人们都预感到竞争的威力和活力,美国、日本先后提出要把自己的国民培养成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也认为竞争可以“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以及费孝通《在二十一世纪婴幼儿教育与发展国际会议上的讲话》也认为“具有刺激作用的竞争、具有促进作用合作和具有联合作用的团结这三方面协调起来”,才能培养出“善于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里能和平共处、并肩前进二十一世纪的人。”但把竞争引入课堂,使之成为一种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只能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原因就是无法解决竞争中相互拥挤推拉被卡的颈瓶,无法处理好竞争合作的关系。

分层分组编码的组合出现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为竞争进入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竞争最终由零散的课堂组织形式转变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终结了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意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抢答的竟赛形式,或精心设计一个议题让双方争论的辩论形式。

分层分组编码的有机组合,犹如划了大大小小的高速车道,确保了众多的车辆即使擦边而过,也不彼此相撞,所有的车辆都各行其道,所有的车道都畅通无阻。零作业,向40分钟要质量不再是一种奢望。舍去40分钟的充分利用,所谓课堂的高效只能是蜗牛的高效。至于说教育是慢艺术,艺术可以!要是慢,除非回到大古,不溶入迅猛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竞争教学现代科学交媾古代易理,西方竞争融合东方谦让,把东方谦让之道寓于竞争技的操作,在技的操作中体现道,真正做到了技与道的完美统一。合作竞争,谦让有序。至于有人担心竞争会带来不和谐,那完全是杞人忧天。

竞争教学的课堂教学中,高层次同学遇低层次同学,高层次让道;高编码同学遇低编码同学,高编码让招。低层次低编码可以争夺高层次高编码的问题,弱势群体弱势学生有优先发言权;高层次高编码不能抢占低层次低编码的问题,低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依次由中高层参与解决,真正的高手最后出招。以低层推动高层,以高层带动低层,互制、互动、互进,走共同进步道路。

从1951年伊始到2000年,诸君或许能从中窥见教育科研发展的艰难历程。每一教学方法诞生,每一教学模式的出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冠以校名地名人名或专捡政治术语,今天一模式,明天一模式,反映了我们国人急于求成,想由工业加工大国一下跃为教育教学模式生产大国的虚荣心理。谁不知道这些在世界上当推中国为最。

五、重构师生文本关系,开始了学生自我主宰课堂的大革命

建国之初,前苏联凯洛夫教学模式的传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授,独霸课堂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外各种教学模式的传入,教师问,学生答,引导演练充斥了中国课堂,各种各类的名师也粉墨登场。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2000年,竞争教学法的出现,把中国教育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中国教育从此掀开了的崭新的篇章。竞争教学的出现宣告了学生自我主宰课堂时代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名师走江湖卖膏药时代的即将结束。

竞争教学课堂的基本模式:引入(5)+竞争(30)+终结(10)。其主要特点:高效、立体﹑超量、快速,纵横互动、无限制﹑无作业、全自主﹑全开放。

竞争教学课堂别于以往课堂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自我作主,自我展现,多方互动,全员参与。它延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知识容量,加快了教学节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成了教育教学的最高效。文本只是范本,问题或增或减,从何开始到何结束已不能按部就班。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30多分钟,课堂再也搬不动。想挟一技走江湖借别人的学生卖课已经不可能,因为它所要呈现的是自然。不过杜郎口和《教师报》的同仁挺聪明,成立培训基地来个四个月的临帖再破帖生成,以逸待劳。这就远比博白之问:如何搬动学生到别的地方去上课要有商业头脑得多。

竞争教学课堂全面开放,给学生自由展翅翱翔的空间。课外时间不留作业,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自己练笔。教学中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分层次分阶段推进的立体教学模式。不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用教师固定的设问限制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自然开放的教学体系,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不是讲给学生知,也不是带着学生走,而是看着学生走。学生迷惘时,抛砖引玉,偏离时,点拨调控。教师不当主角,也不当导演,只当总设计者。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创新、以达成不教自会的教学最高境界。

竞争教学法的出现,重构了师生文本关系,突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战场,拉开了课堂教学大革命的帷幕,开启了学生自我主宰课堂的新时代。

第二篇:读《有效教学法》有感

读《有效教学法》有感

杨 辉

“有效教学”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成长”,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从行动策略角度来看,有效备课是指“师生共备”;有效上课是指“师生共学”;有效拓展是指“师生共拓”;有效评课是指“师生和评”。

这种新视野下的新课程有效教学,主张“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思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课堂教学将是师生共同围绕研究主题或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成意义的共同体。新课程有效教学将呈现出问题性、和谐性、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情境化等特征。读了韩立福教学法,我受的启发很大,有些感想,非常深刻。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的四化:知识问题化、目标具体化、主体探究化和训练课堂化。他其实就是在诠释新课标里对于教师、学生、课本、课堂的要求:教学设计必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教学设计主体化;教师角色应由“控制者”向“引领者”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课程整合应由“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实现课程整合适用化;教学模式应由“传递中心教学”向“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型,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由“提示型教学方法”向“自主型教学方法”转变,实现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方式应由“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型,实现教学方式开放化;教学环境应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和谐”转变,实现教学环境和谐化.2、高质量的预习。韩教授提出了:现在的预习要由以前的“感知预习”转变为“理解预习”,他还提出了“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的预习法,说当学生预习就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我们就坚决不讲,多余的时间就练笔。(专指语文)与此相应的课型就由以前的“复习课”和“新授课”就转变成了“问题生成课”和“问题解决课”。此处对我们设计导学案大有启发。

3、课堂发展形态。韩教授把课堂的发展形态分为由低到高的六种:“教师搭台教师唱—教师搭台师生唱—教师搭台学生唱—师生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风趣幽默的表述把动态课堂阐述得很准确。也让我们每一位在听讲座的教师深深地思索:我的课堂在第几层次?我要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样达到我的目标?……

一起让我们的“绿色课堂”有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的孩子们学得更轻松高效。

第三篇: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读《中学>历史教学法》有感

高一历史组 史晓旭

工作一年有余,在这期间里我不断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只是单纯的书本知识?新课改下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应试教育如何结合?这个寒假我读了叶小兵教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一书。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师成长的专业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很多问题,感触颇深。

一、历史教学是什么

——是职业、是事业、是生命

历史教学是什么?职业乎?事业乎?生命乎?对于大多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教学首先是谋生的职业。作为一个社会人,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历史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但'教书绝不只为稻梁谋',在从事这个职业的过程中,我们会与很多专业问题碰撞。只有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潜心于深刻的阅读与思考,才会收获荣誉,收获地位,由此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神圣感,在这个基础上才会致力于历史教育事业。这个时候,我们对历史教学的认识已经从职业上升到事业阶段。这个阶段还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教学。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我们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当我们的教学技能非常精湛了以后,又该出现新的追求。将跳出传统的枷锁,在历史教学海洋中'苦修'、'遨游',深刻体味着经典之精髓和学术之精粹,才能做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对历史教学由平淡到热爱乃至珍爱,将自身自然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此时,又达到了人生的另一境界,即将历史教学视为自己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钱穆在《中国历史精神》中说:'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又说:'历史是一种经验,是一个生命。更透彻一点讲,历史就是我们的生命。'是的,历史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生命,只有把历史教学视作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才能真心去呵护它,珍惜它,发扬它,我们的历史教学才会时时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的色彩,理性的灵光。

二、历史教学为什么

——为书、为史、为学生

历史教学为什么?为书乎?为史乎?为学生乎?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在教学之初,一般都认为教材是开展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学生要掌握的一切都囊括在教材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以及历史学本身的发展变化,面对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挑战教材、挑战我们原有历史认识的题目,我们逐渐意识到教材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教材是静态的,而我们面对的是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不应囿于教材,'唯教材是上',教师要学会开发教材。如何开发教材?最关键的是要回到历史中去重新审视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阅读大量史学原著,并且带着如何理解教材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把历史教学的着眼点转向客观的历史本体,努力要教给学生真实客观的历史知识。翻开浩繁的历史画卷,崇高与卑劣共存,壮美与丑陋同生,中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尚不成熟,他们的人文素养还在形成时期,审美心理结构不太稳定,因而对同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看法、认识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观念和反应,有时甚至出现很大偏差。因此历史教学过程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思维的训练过程,即人文素养积淀的过程。历史教学应借助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人物、事件、图片等媒介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发他们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从而释放出感情的力量、智慧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释放出自我实现的力量,提升人文素养。

三、历史教学怎么教

——到位、到形、到神韵

历史教学怎么教?到位乎?到形乎?到神韵乎?刚开始执教时,我的课堂教学一般主要关注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分析教材,理清教材的思路,并正确区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熟悉地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教案和教学流程。在教学方法上自然以讲授为主,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来吸引学生。这一层次可谓基本到位。但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 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就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注意课堂中和学生的交往互动。正如书中所说:教师的任务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在日常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就会采用讨论、专题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这一层次可谓基本到形。在一次次'灵感'的冲击和一次次的'顿悟'后,在教学过程中会形成'一课一灵魂'的理念,即主张课堂教学要突出真正的历史'灵魂'.在此基础上提倡学生真正的'神动'而非缺失灵魂的'声动'、'形动'、'群动',如此才可谓是'多元互动'.可见,历史教师的教学艺术发展,犹如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经历'族庖、良庖、道庖',由技进乎道的三重境界。

以上只是我拜读本书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片段感悟,更多的是前辈们的经验总结。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历史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来说,远没有达到上述历史教学的多重境界。但是'我思故我在',在我的教学历程中,我会一直秉持这样的态度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历史教学更高的真谛!

第四篇: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读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尽力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并以令人注目的速度顺利的推进。音乐新课程理念不仅对传统音乐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加给学校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一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紧密围绕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和对音乐新课程实施的探索和总结,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音乐课程进行解读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阐述渗透遮阴历练的音乐教学方法。

这本书上讲到了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素分别是: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的;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的;因为行为必须是冕下全体的最低底线。

我认为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实现获得情感体验与切实的进步,而不是教师的主观的愿望。如果我在交给学生一首歌的时候,把目标设定成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歌曲中的人物,或者要演唱的水平提高多少都是不实际的。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有真正的熟悉、理解、研究学生,才能制定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在行为程度上若一味的看好尖子生而忽略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可取的。音乐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既能符合多数人的实际程度,又要给那些接受的快的学生拥有在的空间。确定合理有效的目标不仅能将音乐的个性体现出来,也会给学生最佳的效果。我作为一工作两个月的新教师来说,要设立好一个教学目标是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把教学目标设定的的千遍一律,要好好的思考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力求得到好的效果。我还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

书中还讲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理念与策略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我觉得要将这种审美核心体现出来音乐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审美原则,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的审美因素。从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等方面都可以体现音乐的审美核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我想艺术有着他自己的个性,它不能容忍说教和“填鸭式”的灌输。只有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中的快乐,想象生动的音乐形象才能将音乐的审美价值体现出来。但要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学,就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有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点燃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在教学策略上叫实验注重让学生体验,去创设情景。例如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不需要多花俏,简洁明了,能带动学生的兴趣,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自主的积极参与、用心思考体会,思维才更加敏捷、开阔。另外教师在课堂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语言的激励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课时,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让学生听课时情绪高涨、兴奋,反之学生可能就会害怕和紧张。尤其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他们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策略上的探究是长远的,比如在音源,光线等方面都可以探究,也是我要学习的东西。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感触的地方,发人深省的地方。是一本值得看的书本。

第五篇:我读声乐教学法有感

《我学声乐教学法有感》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字:声乐教学、发生技巧、歌唱呼吸、情感、声乐艺术。正文:这学期开设了《声乐教学法》这门课,我想这门课对于我们这些声乐主项的学生来说真是特别的有帮助。

同时也是特别的感谢这门课程的杨宇娟老师,用独特的思维和方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声乐教学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正确的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在意大利美声学派中就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歌唱呼吸又分三大类型:

胸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法主要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唱歌时胸部不抬起,只用凸肚子或者瘪肚子的方式呼吸,或者呼气时小腹不但不收缩,还向外凸出。

胸腹式呼吸:这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科学的呼吸方法要通过长期正确且严格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此外,在实际的的学习过程中,还不能片面地强调歌唱的呼吸,应该把呼吸和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呼吸,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唱出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在声乐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体验,再好的声音,如不能将歌曲情感表现出来,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感染人。

情感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处。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周围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歌唱就是努力去“感染”,一则感染自己、二则感染别人。所谓感染自己,就是要深入歌曲人物的心里去,从中就能得到强烈的“感染”。当歌唱者受到“感染”后,通过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会把自己所受到的感染传达给听众,因此听众也应受到音乐、情感等的“感染”。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学完声乐教学法之后,我想在我以后的声乐教授过程中一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既让我感觉到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又让我为以后的就业有了新的认识。

下载读“竞争教学法”有感(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竞争教学法”有感(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有感[范文]

    读《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有感 读《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有感 在暑假里拜读了我国着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着的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一书,感触颇多。该书是她在少儿美术......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范文

    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龙川县麻布岗镇中心小学学号:048 杨志宏 我参加第一次教师骨干培训回来特意找到《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说实在的,这本书是我们学校为......

    读邱学华《尝试教学法》有感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读书心得 陶发键 一、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读《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有感 目前,全球经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重创,曾经被称为“基业常青”的企业,也出乎意料地面临着战略紧缩,甚至有些企业变卖资产,选择了破产,这......

    读杨立岗声乐教学法有感

    学习《声乐教学法》有感 ——声乐教学新途径:声乐大课与声乐小组课参考书目:《声乐教学法》——杨立岗 学习了《声乐教学法》之后,我对声乐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概念,并且使我知......

    读《综合音乐感课程教学法》有感

    读《综合音乐感课程教学法》有感 通过阅读《总额音乐课程教学法》一文,了解了此教学法的来历。1957年,前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美国人查找......

    读《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有感5则范文

    读《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有感 读了《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一书,对第三章的教学方法特别关注。俞子夷对教学方法有他独到的见解。在他的书中提到: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原不过是个......

    五读教学法心得体会

    “五读”教学法心得体会 “五读”教学法是周汝云老师经十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以范读、引读、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