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李荣有
河南省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该注意四个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英语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明确提出: 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怎样把英语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及学科整合),怎样让英语课堂摆脱枯燥和乏味,教师满堂灌的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我自2001年开始接触多媒体,我认真学习课件制作,就不断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切切实实使学生感受到多媒体的趣味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深刻体会到它的重要作用: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有利于英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显地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会营造出一种相对轻松、愉快、适度紧张和活跃的课堂气氛,将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教学过程,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它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轻松地巩固自己已学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练习中设计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汉译英或者英译汉等题型,由课件内容来判断学生学习情况,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练习的密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面对枯燥单调的教学氛围,他们往往会兴趣不浓。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可以创造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环境,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形象地设计了一个《Animals》的课件,首先展示了各种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再添加上各种动物的叫声,以及这些动物生活的一些场景。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经过简单的练习,学生一听到鸭子的声音,便脱口而出“duck”;听到小鸡叫的声音便说“chick”;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 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成功地导入了新课,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ppt和 flash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信息资料丰富、变换速度快、形象真实、贴近教学内容、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使声音和图像、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境有效的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hear ?”这个句型时,在教学生学会了本节课的词汇之后就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些学生熟悉并喜欢的地点,如:park、zoo等图片。这样做的效果是句型操练变得灵活、生动、有趣,而且面对他们喜爱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就大胆积极地说出适宜的生活用语,他们想而学之,学而用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课堂变得不再机械呆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最终作用就是学生能用英语思维、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英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敢于说,乐于说,学生说得多了,就必然会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学“Can I help you?”这一语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组对话内容,让学生运用该语言自己去参与表演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的场景、餐厅接待的场景、书店买书的场景、图书馆借书的场景等等,当学生亲身体会时,顿感真实亲切,激情高涨,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几个学生都非常踊跃地举手想上来表演,使整个课堂真正成为他们的交际场所。
第五,信息技术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变化、颜色的变换等手段进行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对所学知识进行的消化吸收,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好,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教学内容。如:在教学《looking and seeing》这一单元的颜色时,我通过信息技术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嫩绿的小草、蔚蓝的大海、金色的果实、红色的夕阳、雪白的冰川、七色的彩虹传递给学生,色彩斑斓的图片,加上动听的音乐,一下子便将学生吸引。一番欣赏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被引进教师精心设计的颜色“陷阱”中,关注着有关颜色的信息。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颜色的单词,还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颜色,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育效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方式。总之,单调的文字说明比起鲜活的影音资料和图片来说,是显得苍白的。这样的实例在英语课堂上简直举不胜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得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抓主流,弃旁支,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讲究多多益善,或制作得华丽虚空。要利用多媒体的长处,多为学生留出实践的机会,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要做成铺天盖地的“知识海洋”。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要在“辅助”二字上下功夫,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甚至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只粉笔一张嘴”在英语教学中也有它的用武之地而不能被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适当采用,合理利用多媒体,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英语是语言实践的学习,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英语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张开嘴巴练习使用语言,而不是睁大眼睛、张开耳朵欣赏别人的表演。所以,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外部环境的不足,让多媒体为学生服务,而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占据英语课堂,不能让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旁观者。例如,教师与其把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作成幻灯片词汇表,不如利用多媒体图片,在引入新单词时减少母语的使用,通过为学生直接创造英语词汇和所指含义的联系,避免母语的干扰,尽快培养和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与其让学生花很多时间一遍遍观看课文录像,不如利用多媒体视频设置无声的场景,让学生练习情景对话。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ROLE PLAY 录制下来,让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程度。总之,课堂教学不能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当用则用,否则,宁可不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变被动地观看电脑为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尝试还电脑以本来面目—学习的辅助工具,而非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与其让学生们枯坐电脑前机械地听读英语,不如让他们就某一感兴趣的话题(TOPIC)组成小组,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利用POWERPOINT 等软件做出自己的幻灯,几个人一起进行一次精彩的“PRESENTATION”,既还英语以使用的本来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利用多媒体时,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的使用不要妨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为学生留出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再好的电脑也无法替代教师,因为教师有人格魅力的存在。教师优美的板书、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优雅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老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脸庞,由衷的赞扬,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希望我们教师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不要成为蜷缩在计算机之后,操作机器的“另一台机器”。
总之,通过近十年的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努力整合于英语教学中,一定会创高效英语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春洞[M]《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道义[M]《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参考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罗先达 尹世寅 周蓉[M]《英语教学实施指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第二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中学 周涛 441600 【摘要】: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要合理运用多媒体,就要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来灵活设计教学课件,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提高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 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物理课堂谈谈一些做法。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时,可以利用2012春晚刘谦的《魔镜》魔术视频引入,让学生带着疑问开始上课,兴趣浓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再加上物理概念的抽象和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具有的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的感知突破难点。信息技术具有的动态性,可以直观动态地展示复杂过程的变化,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过程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中,关于力臂概念,很多学生尽管能正确说出定义而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针对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力臂课件”动态演示:力的方向改变时,力臂的大小在变,但是力臂和力的作用线相互垂直的几何关系没有变,同时可以看出力臂应是支点O点到垂足C点的距离,而不是支点O点到作用点A点的距离。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对力臂概念的意义建构,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进而促进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以及对杠杆平衡条件规律的正确理解。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探究的过程。然而,由于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对于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现象,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验,微观世界的教学,是学生无法完成或根本不能做的,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教师无法用实验教学,更不能单凭挂图和讲授让学生掌握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只有把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实验,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降低教学难度,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动脑、动手、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用。例如:利用虚拟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利用实物投影仪观察乙醚液化现象、磁场中小磁针,利用“新课标实验室-初中电学”仿真模拟软件,从器材室里自选器材模拟连接电路,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及连接电路的实验技能。例如,在讲到原子结构时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然后制成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这样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就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掌握。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增大教学容量
由于多媒体技术有信息储存量大、省时省力、处理迅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物理课堂的容量,增大信息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中考物理系统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量的巩固训练。若在教学中使用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复习,一方面能增大物理课的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另一方面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提高了物理课的复习效率。在制作复习课件时,要注意复习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应是深层次的扩展,可以做成实验专题、分析专题、选择专题等课件,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组,用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领略较多的知识,这在传统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这样在整个复习课中学生始终带着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由动手动脑到产生兴趣,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记忆深刻,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多媒体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教学实践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使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利用现代技术教育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去体验,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让两者的优势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李炳亭著
2、《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物理)
2009年7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孙忠武著
3、《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
4、《人民教育》2011.6
邮箱:zhoutao-bk@163.com 电话***
第三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从学生的自身特征出发,以学生习惯和喜欢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公认,信息社会的教育需要信息技术。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形象逼真的动态效果将课本中的一些反应现象、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一些变化规律直接表示出来,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创建化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具有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很强的表现和再现功能,可以将教学内容十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能够使所表现的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真实,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化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使教学内容能够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建化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有机合成材料”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形象地表现出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和网状结构高分子材料结构上的不同,学生对于形象表现出来的知识兴趣很高,并且很容易理解,再让学生讨论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应如何封口?电木插座破裂后能否热修补?然后再通过展现有关合成材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影响以及治理情况的有关图片和录像,当学生在大屏幕上看到大量的塑料垃圾不断地被排到自然环境中,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源,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学生无不惋惜,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使学生深刻理解有关合成材料的有关知识。信息技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知识重新组合,组建化学专题复习课 信息技术扩大了课堂的容量,,这是传统的教学中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加大训练密度还能减轻师生抄题、擦题等无谓的负担,让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探究发现。无论是授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把大量信息短时间传递给学生,并使之容易接受,理解,记忆,就需要清晰的条理。这时候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组合有关复习内容,如何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造成一定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如在复习制取气体装置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几种制取气体的装置分门别类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使用注意点、从而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梳理知识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使学生弄懂了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把化学教材中,具有很强的联系性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用图片的形式突出出来,创建了化学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化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增强实验效果,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首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的化学实验因时间、空间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全过程演示,或者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来模拟,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例如:在研究铁生锈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动画选取不同角度间断录像,编辑放映,使学生在几分钟内见到铁制品生锈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铁的性质。其次,一些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对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模拟。如: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会引起爆炸;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试验中,必须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后才能加热氧化物,否则也会引起爆炸;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造成水倒流,大试管破裂等等,这些实验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直观认识其后果,更深刻体会到操作应遵循科学合理性,巩固操作规程。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在利用现代技术教育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去体验,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让两者的优势互相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实施。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改变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化学课堂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关键词 :
信息化
高效课堂
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这必能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多元呈现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 一定会改变我们化学学科教学与学习的方式,推进化学教学的信息化,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必将能够使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对我们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是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技术支撑。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如果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像原子的结构,分子的运动,化学变化的实质等这些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示的内容,如果借助于信息技术,以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就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生动的化学教学素材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一定会以更加逼真形象的方式呈现,这对培养学生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同时对我们打造高效化学课堂是有力的技术支撑。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呈现丰富对彩教学素材,势必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我们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我们无法显示的现象,无法描述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这一定会使化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信息来源更加多元,如果我们不能在化学课堂上很好的利用信息技术,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造成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被动的局面,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让化学课程资源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有必要掌握好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模式,把化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形势展示给学生,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激发他们关注化学、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化学课堂应当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如果还是依靠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无法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这一课改理念。运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可以把抽象的化学概念、微观粒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通过动画的形式,使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这样就会把难以理解想象的抽象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准、更深入地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对于分子和原子这些微观粒子,学生初次接触,无法想象和感知,只凭我们用语言描述,是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模型。但是,我在讲这一节课时,对于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的处理,采用课件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以及动态变化,提高形象直观的演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感到难以理解,很快接受了最为抽象的概念,极大的节省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个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实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恰当运用,会给枯燥的课堂带来生机,会把晦涩的理论化为浅显的道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接受新知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认同化学的理念、意识、思想,能够从化学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促进学生参与到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去。在次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在制作化学课件时,对重点的概念进行字体变形、变色,配置背景音乐、设置文字切换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来服务化学课堂教学,可节省老师板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化学课堂的知识信息,对提高课堂知识信息容量,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具有强有力的支撑。
在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挖掘化学课程的有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自身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新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索、尝试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出示自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爱护水资源这节课时,单纯从课本知识层面来讲,实在没有多少可讲的内容,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多大的兴趣。如果放弃这节课的学习,实在是一次拓展知识面机会的丧失。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准备课堂教学素材,拓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使这节大家认为没有精彩的课题上出出彩之处。我们从水资源的现状入手,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意识到水资源危机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多媒体展现的西南旱区艰难取水、大地干裂、污水横流的现象触目惊心,更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通过多媒体这些鲜活的镜像,丰富的内容使我们在这节课中有了更多的呈现方式,更有说服力,在学生心中深深埋下印象,从而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志向。所以我们充分的利用好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整合,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实现教育均衡性具有相当大的帮助。在现实条件下,完全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每一名现实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每一名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可以极大的节约教育的成本,实现教育的公平。由于受资金、师资、体制等条件限制,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很难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信息技术为农村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城乡信息化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在我们县,以县教研网为平台,把教师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公共资源库内,实现教师之间的共享和交流,同时建立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信息平台——学科教师QQ群,便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讨论。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城乡共享教学资源,减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农远工程,把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运用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零接触。还有,我们通过网络,在互联网上下载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对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溶液的形成》课题学习中,学生对溶解过程中微粒的变化情况难以理解,而自己技术有限,我利用网络下载了一个动画课件,清晰地展示出溶解过程是溶质分子扩散到溶剂分子中间的一个物理变化过程,这样将抽象的问题变成了形象的动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只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效课堂,就能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载体。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将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徐晓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1998.4
4、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教育技术培训教程,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浓厚兴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新奇到喜爱到主动学,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势,从而提高了化学学科教学效益。
关键词: 本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 骆驼论文信息技术;化学教学;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实验科学,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强调教学的直观性、高效性。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而要在课堂教学中使微观化教学更生动形象地进入学生的直观视觉,如果单纯靠现有的一些文字、挂图,甚至投影、幻灯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课件将化学微观世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中学化学的最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化学的爱好,激发其学习兴趣,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固定的,而要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创性来满足学生探索心理的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一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在化学方面的伟大成就,如青霉素的发现、古代的化工工艺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为今后更好的学习留下伏笔。像化学课程的发展史及综述类课,一般都是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粗略的介绍,这些内容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了解其大概,这样做不会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多角度的获得该门课程的直观信息,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新学科,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很多学生对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作为化学教师如果不能及时抓好“入门”教育,将这种兴趣及时加以深化和延伸,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以其直观形象、声形具备、表现形式多样,从而能极大地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突破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
化学中部分知识点抽象性很强,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教师讲解费力而且学生不易接受。如果运用多媒体将微观抽象的内容以及某些实验利用图像、动画进行模拟,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想像空间,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物质构成的奥秘》一节,物质的微观结构看不见也摸不着,化学实验学生所看到的是反应的宏观过程和结果,但对其反应机理难以理解。通过动画模拟,则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原理。在讲授原子核结构时,我们可以采用计算机制成的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绕原子核旋转情况,这样可轻松的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使其求知的欲望高涨。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学习的11%是通过听觉获得的,而83%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极高。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图形和画面虽不是语言,但却比语言更形象、直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抽象与具体、动态与静态、微观与宏观的交互,使教与学变的易于展开,再加上计算机模拟出的生动画面,可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化解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化学实验,弥补不足,提高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是很难做的,即使做了,过程也可能不甚理想,很多实验(如危险性大、设备要求高的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就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并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比如以下化学实验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示:一是模拟危险性实验。如浓硫酸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浓硫酸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飞溅的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二是模拟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大多数学校这个实验是不能完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动画模拟,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样的效果很不错。当然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有时需要模拟一些错误的操作,如果用真实材料去做,一方面可能存在着危险,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时计算机多媒体的作用就会充分展示出来,通过运用多媒体动画模拟错误操作,既能避免实际操作带来的危害,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弥补了实际操作带来的一些缺憾与不足。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和思维,灵活地加以组合,将指导思想与信息技术整合,将教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要素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是未知过程的设计者、指挥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感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对象;多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验、评价,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增强学生探究的新区,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知识面,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促进学生思考,改善学习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若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能不断地实践和总结,使之更有效的运用,一定能构建出高效快乐的化学课堂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摘要: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将难点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集于一体,为传统教学注入了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下面结合工作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前提条件。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新颖、独特 的情境激发的。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特别重视入门教育,主要做法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克服感性知识不足、视野不开阔的缺陷,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我们不仅做了教材中的实验,增加了“烧不着的手帕”等一些有趣实验,而且还下载了“化学工业的成就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国防科技 ”短片放映给学生看,使学生产生了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渴望。他们从图文并茂的现代教育技术中获得了“化学是实用的 ”、“化学是有趣的”观念,好奇心大增,课后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解答,同时也想主动地探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奥秘,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浓的兴趣。
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提倡减负,不能加重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然而,减负并不等于降低学习要求,这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必要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是老师讲,并利用表格,挂图,模型等等,课堂容量小、传递速度也慢。而多媒体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省时省力、处理问题迅速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复习课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例如,在讲授初三化学第一章《氧 氧化反应》的复习课时,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十分重要。把前面已经做过的实验重现并进行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把几个实验的主要现象部分从录像带中剪出来,制作到课件中去,因此,授课时可连续,对比地播放出来,看: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样我们不需花费大量时间重做实验学生也能得到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记忆。在这个课件中,各个知识点罗列清楚,教师上课时可以用鼠标”指哪打哪”,每点到哪个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就自动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其中一个优点是可反复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返回需要重复的内容。我们还可以把例题解析,堂上练习和答案编到课件里去,让学生趁热打铁,透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大大缩短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加快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直接性,准确性和深度,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生动情景,深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概念、规律的阐释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由
于时间、器材、观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在课堂上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强大的处理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瞬变为定格分析,变枯燥为生动。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但为什么质量会守恒呢?由于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微观粒子运动的理论去解释,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就会有困难了。因此,在课件中,利用Authorware的动画功能,模拟了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首先,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通电后,水分子逐渐化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一个氧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氢气,氧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氧气。这样,对于化学反应的实质这一抽象的微观理论,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观看重播,很容易发现,在整个电解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导出质量守恒的原因。抽象思维的障碍被排除,学习难度自然降低,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这样就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学生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四、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初中化学一进入微观物质的教学;学生的直观印象与抽象思维、直观感觉和逻辑思维便产生矛盾,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过渡与迁移,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严重的障碍,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如坠入五里云雾,摸不着边际。因此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初中化学原子这一节,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思想。这些内容很抽象,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吃力。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增设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感知水这种物质在电解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分解生成不同于水的两种新物质氧气和氢气,得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分的结论。这一结论是通过实验现象感知的,实验现象是宏观的,但其原理是微观的,从微观的原理过渡到宏观的现象是化学实验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怎样用微观的反应原理解释宏观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就难以解决了。由此,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电解水的反应,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用红色球体表示,氢原子用蓝色球体表示),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使学生看到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接收起来困难的微观物质教学变得活灵活现、趣味横生,学起来轻松自如。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老师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初中化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放大实演现象等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步进行,优化了化学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参考文献:
1.《多媒体与化学教学整合初探》 陈红梅 中学化学教与学 2006年第6期 2.《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CAI技术的应用》 王宽 中学化学2006年第7期 3.《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化学教育学现代化》 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九州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镇江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颜俊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倡导。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较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激活化学课堂,展示化学的魅力。其方法主要有: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节约时间;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如火如荼。新课改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主讲,学生负责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自主学习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以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
而作为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
进入新课改以来,初中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策略。如何巧用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亮”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利用多媒体,生动展示化学实验,放大实验效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借助于各种实验。许多化学课中教师对课堂思路的设计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来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说,演示不仅仅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直观材料,而且应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和思维的参与。传统的演示方法,对于仪器装置比较复杂的实验,如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合成氨以及一些带有燃烧、爆炸等明显现象的实验,往往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对于一些在试管中发生的细微变化,如产生少量的气体、产生极少的沉淀,或是体积有变化等,离讲台稍远的学生,可能就不容易观察得到。往常,我们都是举着试管,在教室中走一圈,让学生看到,但这样做很花费时间,势必会影响授课速度,课堂的节奏也容易被打乱。现在,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此类实验放大投影在屏幕上,这样,全班同学就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现象了。例如,通过投影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可以清楚观察到电极两端产生气泡,且可以完整得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的关系。再如,讲微粒之间存在空隙这一概念时,可以用投影演示两种液体互溶前后的体积变化情况,让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乙醇和水互溶后总体积变小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教师的演示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学生观察起来更方便,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2.利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现阶段,我国的化学教学仍然是以课堂正规学习为主。长期
以来,中学化学教师形成了传统的教法——“灌输法”。教师从课本上提炼出相关的知识点,再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弄懂、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课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死记硬背和反复做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上课老师讲得辛苦,课后学生背得枯燥,乏味。但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理想。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出各种较为直观的情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充满趣味,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为整节课构建一种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讲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必须要注意实验的操作顺序,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危险。以往的授课方法是,教师讲述,学生记忆。“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后,先通入氢气,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结束实验时,要先熄灭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停止通入氢气。”虽然通过解释原因,学生可以理解并记忆,但时间一长,单纯的语言性记忆就容易被遗忘或者混淆。而借助多媒体,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通过Flash视频,可以再现实验仪器的组装过程,并能完整呈现整个实验的步骤。更为重要的是,该视频还可以改变实验的先后顺序,并观察到由此所产生的后果,这是以往的演示实验所无法做到的。当学生看到开始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氢气时,随着一声巨响,试管炸裂了。而结束实验时,先停止通氢气,再停止加热时,红色的粉末又逐渐变黑以后,在声音以及画面的多重感官效果的刺激下,就会很容易记住有关于酒精灯点燃和熄灭的先后顺序问题。“眼看、耳听、心记”比单纯的机械性记忆所起的效果要好的多。而且,通过视频展示,也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述的时间。以往可能要反复强调好几遍的内容,现在只需要通过视频播放两遍,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课堂的氛围也更活跃了,学生会感觉到真正融入到了课堂之中,而不仅仅是做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课。3.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不少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通过多媒体展示,创设一定的情景,能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点燃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时,学生对“电子云”这一概念很难理解,借助动态视频,就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绕核高速转动的情况,好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通过直观展示,使形象更为生动,示意更加简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4.利用多媒体,化繁为简,节约时间
在初三化学的最后几章,例如食品中的有机物、化学与能源、材料及环境等,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比较零碎,有些内容在初中阶段只能做深入浅出和适可而止的讲解,具体内容要有待高中的进一步学习。这就给教师讲好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那整节课就会显得非常沉闷和枯燥,而且内容会非常庞杂。而利用多媒体,将授课内容设计、制作成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彩色幻灯片来放映,配合部分视频展示,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化庞杂为简明,节省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以使多媒体真正为课堂服务,而不是为了为了追求形式,盲目使用。(1)多媒体的内容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画面要鲜明、生动、扼要,但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观,有的课件为了看起来更吸引人,用了很多动画或者声音,但是过多的装饰,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注意授课内容,或者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起到反效果。
(2)多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度”的把握。多媒体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必须和板书、讲解、模型等各种手段相配合,恰当使用。例如对于一些需要推导过程的计算题,老师在黑板上一步步板书的效果就更好,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参与其中,将知识为自己所用。
(3)多媒体的内容要适量。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注意信息量的把握,切不可贪多求全,如果一节课展示的东西过多,信息量过大,必然会冲淡中心。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展示,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为了使用而使用。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合理使用,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活化学课堂,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用于开拓,不断探索电教媒体与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结合,使化学课堂更具有新时代的活力,充满亮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指导》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 2.《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基础》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高效英语课堂
创设机会,创造高效英语课堂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科学地处理好英课上的讲练关系,每节课用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组 织、指导学生实践、练习;用小组活动形式保证练习面遍及个人,对创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此外,刻意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学生投 身实践活动的热忱,也会带动高效课堂。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
1、身边的事最真。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大做英语“文章”,使学生更觉真切,学得快,用得好。例如:有一节课,学新句型 Do you like +食物?下课后刚好是午餐时候,我就自然用上这个句型,与学生现场开展英语会话。
2、模拟的景最活。我常常把模拟日常交际场面搬上课堂。如摆设文具摊档开展购买文具的英语对话;扮 演外国朋友到访的英语会话等。学生假戏真做,兴趣盎然。
3、课文的戏最灵。把每篇课文对话当作短剧排演,学生人人当演员。语音语调模仿得维妙维肖,不少角 色表演,令人拍案叫绝。
当学生体现出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便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 要条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我培养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创造出理想的高效课堂。
第五篇:高效英语课堂
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家校合作
—————
尹相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其它的一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双方优势相辅相成,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最大限度发展孩子潜力的必由之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便成自然。”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我个人一贯倡导:以文明习惯教育为突破口,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律习惯全面培养学生好习惯,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教育实践中,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有时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认识到:“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才能达到教育的高效与共赢。
好的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滴水石穿,铁杵磨针的过程,决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就需要在老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的配合,学校、家庭同时提供习惯教育的良好环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统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呢?
第一、提倡现代家校合作的新观念。
由于对家庭教育功能认识上的局限,在实际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往往知之甚少。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唯一途径,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经常性的合作关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正常联系不断减少。即使家长与学校联系,也流于表面化,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新的教育观念提倡的是全面性、经常性、双向的和伙伴性质的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互相需要对方协助,双方采取主动角色和共同努力,是教育上的伙伴关系。只有不断拓宽家校合作的途径和功能,从单一家庭、多个家庭以及全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教育网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影响力。第二、提高教师与家长合作的艺术。
一、因材施“教”。
教师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好不同层次家庭的关系。每个家庭都有其家庭背景,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为各个家庭量身定做,这样才能在家校合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换位思考。
绝大多数教师同时也是孩子的父母。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应换个角度去思考,体谅作为家长的一片苦心,尽量化解家长的抱怨与疑团。
三、善于沟通。
教师与家长要保持双向交流,互换观点,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适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教师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学生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从而,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更有效的与家长配合,真正意义上完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改变家长对教师和家校合作的观念。
一、改变对教师的看法。
传统社会的家长一向视教师为权威,现代教育需要家长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与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同时,家长在合作中应尊重教师,自觉维护教师良好的形象。
二、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
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要有宽容之心。家长的小题大做,会使家长和教师的感情破裂,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给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家长应积极与教师联系,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才是促进孩子发展的有效之策。
三、提高家教能力。
家长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应不断向教师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教育的能力。
第四、创新和发展现代家校合作的模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家校合作,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家长常说 “我们把孩子交给你们学校,交给你们老师了。你们打也好,骂也好我们都没有意见。” 现在要转换教育思想,教师和家长一起来交流,家校合作转为现在的双向,甚至是三向合作,即家庭、学校、社区的三向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各个要素有机联合。才符合现代多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完善学生发展。第五、倡导优化和多样化的现代家校合作方式。
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为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打下基础。家长理事会是当前不少学校正在探索的一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家长理事会的家长们经常与学校领导、教师、子女交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学校也及时把校务和学校大事向家长理事会报告,听取意见。家长理事也能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并就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综上所述,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只有实现功能互补,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作为现代家校合作的两个重要主体,只有精诚合作、凝心聚力,注重合作策略,落实合作措施,才能为构建和谐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