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题组法
例 说“ 组 题 教 学 模 式 ”
题组法,就是是围绕某一课时或某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去精选设计几组问题、例题、习题,并按教学顺序分成若干组,知识、方法与技能则穿插融化其中。在具体教学时,以题组中的题目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把基础知识教懂,把基本方法教会,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我对题组法略有了认识,并也尝试地用题组形式组织数学教学,效果还非常明显。发现用题组形式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别于它的教法与课时教案设计形式,本文就我的一篇案例设计——《指数函数性质的运用》浅谈我对“题组法”的认识。
一、我的案例设计——《指数函数性质的运用》
在本课例设计过程中所选例题,保持了一定梯度与联系,以本节课知识点为核心,以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为目的。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指数形式的复合函数;
2、指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3、指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
2、掌握指数形式的函数,求定义域、值域;
3、掌握指数形式的函数的单调性判定方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
2、会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教学重难点] 求指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教学过程]
(一)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y0.3
2、y0.3
3、y35x1
4、y3x1 x1x1[分析说明]此例题为“引进题组(由生产、生活实际或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而编制之题组)”。此题要利用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注意向学生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并要求学生通过此例认识“指数形式的复合函数,为下类例题做好准备。
(二)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求函数y0.512xx的定义域、值域;
2、判断函数yax23的图像是否恒过一定点?如果是,求出定点坐标,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
3、讨论函数f(x)=3
x22x2的单调性,并求其值域。[分析说明] 此例题为“新题题组(为教学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而编制之题组)”。通过例题讨论过程,让学生掌握对于形如yaf(x)(a0,a1)一类的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的基本求法。
(三)课堂练习
11
1、求函数y=1的值域
421
2、对于函数y=2x26x17xx
(1)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分析说明] 此例题为“巩固题组(为深化、巩固已学得的新知识、新方法而编制之题组)”。先由学生(允许相互讨论)完成,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或提问了解学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组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
(四)扩展练习
1、已知对任意的xR,不等式m的取值范围。
10x10x2、已知f(x)x,x101012xx2122x2mxm4恒成立,求实数(1)证明f(x)是定义域内的增函数;(2)求函数的值域。
[分析说明] 此例题为“练习题组(为供学生课外练习之用而编制之题组)”。通过这类题目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所学习的知识要点,且本身此类题组在深度或广度上有所提高。
(五)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指数形式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的求法,提高应用函数知识的能力。
二、我对“组题教学模式”的认识
“组题教学模式”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加实践能力为主宗旨,以提供问题式学习材料为前提,以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为主线的一种“实践式”课堂教学模式。它自始至终贯穿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贯彻了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将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主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该模式教学之中,更显现出它的生机与活力。
题组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一题一例或一课几例的教学模式,在主要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具有系列化、程序化、有利于学生自学的题组。如检查复习时的铺垫性题组,巩固练习时的坡度性题组,揭示规律时的对比性题组,发展能力时的扩展性题组,联结网络时的沟通性题组等。利用题组为学生创立最佳的学习情境,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形成技能之目的。
三、“组题教学模式”的作用
1、教师在编选题组时,对教材上与课外资料中的各种题目作了 筛选、调整、充实,使之形成一个更有利于讲清基本概念、教会基本方法的整体。如前所述,题组的焦点是对题目的处理,它反对胡乱拼凑一些题目,随心所欲地补充题目,而主张出现在学生面前的题组是题型,不起伏跳跃,内容与形式上层层推进。爬山登峰,要循着石级,乘风破浪,要借助桨帆,题组正是数学教学中的“石级”,是“桨帆”。因此,采用题组法,由于要对教材重新处理,要按照题组层次编拟教案,设计教学程序,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搜集各种题型题目分门别类整理,到时按需所用。
2、每一组题一般也集中体现了某些解题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在各题组中重复出现。由于例子充分,因而对规律也刻划得更全面透彻,更系统,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律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能灵活运用的进程。
3、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技能技巧的学习,一般地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总之,题目先于知识与方法,这就让学生首先看到了教育学上称之为“近景目标”的事物,从而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其积极性自觉性均得到充分调动,高级神经处于交替持续的兴奋状态。
4、“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也是考验人类思维的有效途径。马克思曾将演算数学习题当成他检查自己的推理、思路的一种方法。一个学生逻辑思维水平和智力水平之高低,往往能从提问题、编题目,解题目这三者支衡量。题组法正是在着重认定题目在数学教学中的重 要地位后,自觉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安排不同的题目出现,而且要有足够的数量,较之前述通常的方法,课堂中解题、练题的密度显著地有增加。因此,题组法的一个明显结果是题目的复盖面真正扩大了,学生对各种题型、题目见多识广,自然在应用时能驾轻就熟。当然,题目是不可穷尽的,题组法的目标也决不是无端地扩大题目复盖面。
5、课堂上题目做得多,课外题目则相对做得少,这是题组法的又一特点。因为课内已经大体上能做10道题(如前述),基本达到教学目的,那么,又何必再多布置课外作业呢?这就让学生能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该纠正或该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也不留“隔夜饭”。
这样一来,教师批改课外作业量自然减少,能把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下一堂的备课上。这也就为数学教师“批改作业苦”提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组题教学模式”的构成
(一)就新授课而言,题组法的模式由四套题组构成:
1、引进题组(由生产、生活实际或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而编制之题组);
2、新题题组(为教学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而编制之题组);
3、巩固题组(为深化、巩固已学得的新知识、新方法而编制之题组);
4、练习题组(为供学生课内与课外练习之用而编制之题组)。其中前三组题组有时也因教学目的需要而有所交错或重复出现,排列在后面的题组较前面的题组在内容上是平行结构,深广度与形式上是梯次结构,不机械重复,每组题量一般是2—3题。
(二)就习题课而言,题组法的模式由两套题组构成:
1、教练题组(即由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学生共同分析得解的题组,题目有5—10题不等。题型较之于新授课上出现的要新颖深入,并尽可能带出一些新的思想方法);
2、练习题组(供学生消化、自练或思考、探讨之题组,题量5题)。
(三)就单元复习课而言,题组法的模式由三套题组构成:
1、问题题组(即把某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要点整理成一组问题的形式,其出现的方式可灵活,或由教师逐一点出;或由学生提问,不断补充完善后得出。两种方式,教师都要做到事前心中有数。题量不限,直到把要点整理完毕);
2、教练题组(把某一单元中出现的题型、概念、思想方法乃至技巧加以揉合而组建之题组)。题量5—10题不等。必须由师生共同完成。
3、练习题组(供学生作复习某一单元知识内容、技能方法的课外练习题,题量10题左右。
题组教学以设置的问题为导线,在师生共同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中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而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增强了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形成乐观进取的良 好个性。利用题组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促进知识的迁移;利用题组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技能发展;利用题组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
第二篇:法宣组职责
法宣组:王志彪
职责:
(一)负责组织安排僧尼日常的政治学习和培训工作。
(二)负责开展好寺庙爱国主义教育和寺庙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教育工作,提高僧人的思想觉悟和爱国爱教意识。
(三)负责制定和完善僧尼日常学习制度。
(四)负责对本辖区内广大信教群众的有关教育和引导工作。
(五)负责完成寺管会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6页
第三篇:诺贝尔奖相关组题
诺贝尔奖相关组题
(诺贝尔奖常成为每年高考及高考复习中命题的素材,笔者收集了33道有关诺贝尔奖的习题,并按诺贝尔奖获得时间进行了排序。望能有助于大家高考复习!)
1.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193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长翅(V)和残翅(v),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Vv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摩尔根等研究时发现:
(1)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而被进行基因测序的一种动物。科学家常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举出两点即可)。
(2)以上表格中的两对相对性状中,如果进行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F2结果不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情况下,用一对相对性状的真核生物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结果一致,可说明控制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基因。
(3)实验一:现有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请你设计实验探究灰身、黑身和长翅、残翅蝇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第一步:取纯种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得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必一)第三步:统计后表现型的比例。
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必一)。(4)实验二: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A、白眼a),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的类型。若一次交配实验即可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_ ______ 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的问题。
1(1)孟德尔在总结了前人失败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经八年观察研究,成功地总结出豌豆的性状遗传规律,从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请回答:
①孟德尔选用豌豆为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各品种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植物,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研究性状遗传时,由简到繁,先从_________对相对性状着手,然后再研究_________相对性状,以减少干扰。在处理观察到的数据时,应用_________方法,得到前人未注意到的子代比例关系。他根据试验中得到的材料提出了假设,并对此作了验证实验,从而发现了遗传规律。②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是DNA结构发现50周年。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请回答: ①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结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有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有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获得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中能供给能量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B.直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是ATP C.很多生物既可在无氧条件下也可在有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产生能量 D.所有生物都能在有氧条件下独立的通过酶的作用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
4.2001年9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发现了亚洲首例“疯牛病”。世界上首例疯牛病是1996年在英国发现的并由此蔓延,研究表明人类的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与疯牛病一样,病原体(朊病毒)是一个能致病的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午诺贝尔医学生理奖。朊病毒有两种构象:正常型和致病型:致病型可胁迫正常型转化为致病型,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下列有关疯牛病及朊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如骨粉等)用作动物饲料,可有救预防“疯牛病”传播 B.朊病毒的发现从理论上讲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C.朊病毒是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来繁殖的
D.要杀灭医疗器械上的朊病毒,可用NaOH溶液浸泡
5.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经过十年研究而发现毒蛋白的普鲁西纳。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酶的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他们研究了三种磷酸腺苷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由氨基酸这一基本单位组成 B.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遇重金属盐都能反应改变性质 D.前者能水解,后者不能水解
6.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研究发现了调节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其中美国的利兰·哈特韦尔发现了对各个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起调节作用的“START”基因,请在图中指出“START”基因起作用的时期
A.ab B.fg C.de D.gh
7.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获得了2001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们在“细胞周期”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发现了与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有关的几种物质。他们的研究如图所示。如将其原理用于癌症治疗。最佳方法应使哪一种物质的含量降低()
A.①
B.②
C.③
D.①③
8.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等因发现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而被授予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才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调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的阶段,总体来说细胞诞生的多,死亡的少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细胞恶性增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人体就会出现衰老
D.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两种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9.200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nuc-1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被称为细胞“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B.如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则可特异性杀死癌细胞 C.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具体表现 D.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具体表现
10.细胞到了一定时期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但是这种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
的“自觉自杀行为”,而非病理性死亡,所以叫细胞的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正是因为发现了细胞凋亡的规律,2002 年,英国的西德尼·布伦纳(Sydney Brenner)、美国的 H ·罗伯特·霍维茨(H · Robert Horvitz)和英国的约翰· E ·苏尔斯顿(John.E.Sulston)三位科学家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工作对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请回答:
(1)正常的生理活动都需以_________的方式产生新细胞,同时也有细胞的死亡,从而维持机体细胞数目的动态平衡。
(2)癌细胞是一类恶性增殖细偶然性,癌症就是应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而造成的。对于癌症目前医学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再“化疗”。“化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药剂作用于细胞周期的间期,即抑制_________,达到终止___________的目的,从而控制病人病情的恶化,未来可采用诱导细胞凋亡治疗癌症。
11.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这项工作对人类战胜疾病将发挥重大作用。下图示癌细胞内的相关变化和及某种药物治疗导致癌细胞死亡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观象。下列属于衰老红细胞特征的是()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2)人的受精卵开始分裂,逐渐形成大量功能不同的细胞,从分子水平看,这是 的结果。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失去尾,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
(4)后来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控制细胞死亡;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的正常死亡。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不该死亡的细胞大批死亡,就会患病,如癌症、艾滋病等。请你运用这个理论对癌症、艾滋病的治疗进行大胆的设想。
12.200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英国科学家布雷尔、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共享。他们利用线虫作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样受基因调控的。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的过程,而不同于外界刺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死亡。现在我们还知道,有关调控线虫细胞死亡的绝大多数基因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细胞具有相关基因
B.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内因是致癌因子激活了相关基因 C.细胞发生程序死亡是发育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D.细胞程序死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你认为人的表皮细胞中具有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吗?为什么?
(3)科学家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人类有何意义?谈谈你的想法。
13.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格雷和麦金农两位美国医生,表彰阿格雷在发现细胞膜水通道、麦金农在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的研究中,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们获奖的共同原因是()
A、他们的研究跟化学物质有关
B、他们的研究有利于研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C、他们的研究深入到细胞的层面 D、他们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原子的层面
14.2003年诺贝尔生物学奖授予美国的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水通道和离子通道)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彻底揭开水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机理以及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物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可见水通道和离子通道实际是由细胞膜上的 形成的。
(2)物质进入细胞都要通过细胞膜,在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后,脂肪酸、Na+进入细胞速度会明显减慢的是。(3)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钟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和绿色均匀分布。①有人认为该实验不够严密,其原因是缺少。②本实验可以通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的情况判断实验结果,还可以通过。③该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15.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以表彰他们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阿格雷得奖是由于发现了细胞膜水通道,而麦金农的贡献主要是在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结构和机理研究方面。他们的发现阐明了盐分和水如何进出活细胞。比如,肾脏怎么从原尿中重新吸收水分,以及电信号怎么在细胞中产生并传递等等,这对人类探索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诸多疾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分析回答。
(1)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2)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表面,发现水分子和离子均不能通过细胞膜了,说明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和离子通道都是。
(3)如果在细胞内注入呼吸作用抑制剂,将会强烈抑制细胞膜上 通道的作用。(4)神经元在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是,由题干中信息可知这种电位变化可能和 有密切关系。
(5)有人在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和各种条件的关系时,绘出了如下曲线:
如果表示的是K,正确的曲线是。
16.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泛素是由76个基本单位组成的多肽。下列有关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泛素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B、泛素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
C、控制泛素合成的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61种 D、泛素经高温处理后仍一定有活性
17.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罗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人体细胞控制和调节某种人体蛋白质数量多少的方法。三人荣膺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最初的一些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不过,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们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它根据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1).人体细胞能够给无用蛋白质“贴上标签”,然后进行“废物处理”,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在这一过程中不涉及()A.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 B.蛋白质的水解 C.能量的利用 D.细胞的裂解(2).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细胞学研究,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如果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下列哪项不可能被标记()
A.糖被 B.离子通道 C.载体 D.磷脂双分子层(3).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有哪些?
(4).请举例说出人体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并指出其发生的场所及所需的降解酶。(5).通常新合成的蛋白质约30%被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可能的原因 是。
18.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问幽门螺杆菌与硝化细菌的共同特点是()A.异养型
B.基因编码区由外显子和内含子组成 C.厌氧型
D.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
19.(2008年青岛模拟)澳洲的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两位科学家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C.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D.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蛋白质成分
20.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20年前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一成果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不能用抗生素治疗胃病的医学教条。图示为幽门螺杆菌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细胞由于具有结构[3],因此称为 细胞。
(2)幽门螺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共同的结构有。(3)幽门螺杆菌细胞壁[1]的主要成分与真核细胞的不同,高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细胞器[5]的功能是。
(4)若要探究幽门螺杆菌的结构[3]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如何操作,请写出简要操作思路。
21.获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RNA作用不可小视,它可以使特定基因开启、关闭、更活跃或更不活跃,从而影响生物的体型和发育等。双链RNA在生物体内是存在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酶切后会形成很多小片段,这些小片段一旦与mRNA中的同源染色体互补结合,形成双链RNA,导致mRNA失去功能,即不能翻译产生蛋白质,也就是使基因“沉默”了。已知控制矮牵牛紫色花的基因„„TGGGAACTTA„„(模版链片段)。若将产生紫色素的基因„„ACCCTTGAAT„„模板链片段转入紫色花的矮牵牛花中,则矮牵牛花的花色最可能为
A.深紫色 B.浅紫色 C.紫色(不变)D.白色
22.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
B.RNA聚合酶与基因的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
C.信使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D.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不完全相同
23.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i),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的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l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 过程受阻。
(3)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siRNA上。(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5)研究发现,某基因上碱基的改变也有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若有一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其子代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请作出1种合理的解释:。
24.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卡佩奇和史密斯以及英国的埃文斯等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因靶向”技术上的贡献。“基因靶向”又称“基因敲除”或“基因打靶”,是指定向替换生物某一基因的技术。它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DNA复制
25.基因敲除是利用基因同源重组(gen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又称基因打靶的原理,用外源片断整合到活体细胞DNA的同源序列中,使某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由于同源重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方向性,外源片断也具有可操作性,故该技术可使细胞的基因定点和定量改变。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人马丁·埃文斯 因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尤其是“基因靶向”敲除技术的发明方面所作的贡献而荣获2007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推测下列哪项与生物学事实不相符()A.基因敲除技术是在DNA水平对细胞遗传信息进行改造的技术 B.基因敲除技术可使细胞的基因定点改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外源片断与活体细胞DNA的同源序列的碱基对越相似;基因敲除的成功率就越高 D.基因敲除技术将来有可能用到癌症的治疗
26. 2007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将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进行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导致了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基因打靶”的强大技术的诞生。在医学上千细胞的研究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癌症、癫痫、糖尿病的根治带来了希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医学上能利用肌细胞代替干细胞,因为肌细胞虽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脱分化,实现细胞的全能性
B.脐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利用自身脐血移植属自体移植,几乎没有排斥反应
C.胚胎干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获取 D.“基因打靶”技术也叫“基因敲除”技术,其中涉及到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27.2007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马里奥•卡佩基等三位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的方式:用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最可能错误的是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等
C.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
28.(2009高考重庆卷)小鼠基因敲除技术获得2007年诺贝尔奖,该技术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杂交等手段使小鼠体内的某一基因失去功能,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个体发育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现有基因型为BB的小鼠,要敲除基因B,可先用体外合成的突变基因b取代正常基因B,使BB细胞改变为Bb细胞,最终培育成为基因敲除小鼠。(1)基因敲除过程中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利用重组质粒上的 检测。如果被敲除的是小鼠抑癌基因,则可能导致细胞内的 被激活,使小鼠细胞发生癌变。
(2)通过基因敲除,得到一只AABb小鼠。假设棕毛基因A、白毛基因a、褐齿基因B和黄齿基因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用来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让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子代中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
(3)在上述F1代中只考虑齿色这对性状,假设这对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表现黄齿个体的性别是,这一代中具有这种性别的个体基因是。
29.德国科学家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遗传物质是RNA的艾滋病病毒(HIV)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RNA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者是RNA B.RN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遗传功能、催化功能等 C.HIV是通过自身RNA的自我复制在体外完成增殖 D.RNA分子中含有核糖,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30.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31.(2009高考安徽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32.2009年10月5日,三位科学家因发现“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获得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端粒被一部分科学家们视为“生命时钟”,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构造,它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癌细胞中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酶,正常人的生殖细胞中也有。据此你认为正常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A.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 D.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3人因
33.“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共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小球状,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B.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它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C.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在其中形成了肽键 D.核糖体与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答案与解析
1、⑴ 相对性状明显、繁殖速度快、易于饲养、雌雄易辨、染色体数目较少等 ⑵ 红眼和白眼(R、r)常染色体上的核基因(答核基因不给分)⑶ 第二步:让F1与黑身残翅果蝇测杂或让F1雌、雄个体之间互交(杂交)
结果预测: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灰身长翅、黑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残翅且数量比接1:1:1:1或9:3:3:1 ⑷ 白眼雌果蝇 ╳ 红眼雄果蝇
①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个体数量比接近1:1,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这是一道遗传实验探究题;可从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来判断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反之则不符合。
2、(1)①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二 二对以上 统计②基因的分离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2)①双螺旋结构②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解析: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选用豌豆作遗传材料,优点是:豌豆能严格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例如高茎和矮茎。孟德尔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二是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针对二对以上相对性状进行研究,三是采用统计学的方法。
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模型,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开始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组成DNA的脱氧核糖核酸共有四种:腺嘌呤脱氧核糖核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酸、啶脱氧核糖核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
3、D 解析:厌氧型生物不能在有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分解营养物质,释放能量。
4、C 解析: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没有细胞结构,不会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
5、D 解析:毒蛋白,磷酸腺苷酶都是蛋白质,都符合蛋白质性质。
6、C 解析:细胞周期中的间期可分为G1、S、G2三阶段,G1期为DNA复制做准备,S期进行DNA复制,G2为分裂期做最后准备。Ab段与ef段进行DNA复制,在这两个时期之前还有G1期,是细胞周期的最初阶段,是 “START”基因起作用的阶段。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联系有关细胞周期的知识,可知选项为A。
8、C 解析:在人体中,如果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就可能导致人体器官的异常,如有尾;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过多地死亡,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9、A 解析: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和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同时完成细胞分化,因此产生的细胞数目应多于死亡的数目;若能特异性激活癌细胞的死亡
基因,可促进癌细胞死亡;蝌蚪尾的消失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衰老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基因表达出现停止的现象,导致细胞死亡。
10、(1)细胞分裂(2)DNA 复制 肿瘤细胞增殖
解析: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核细胞之间的联系减少。细胞呈球形,可以到处游动。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在这些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细胞内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在不同的细胞中,都有抑制原癌基因表达的抑制基因。目前,的方法使用化疗,但是这种方法不但杀死癌细胞,还会大量的杀死正常的细胞。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已初见成效。
11、(1)C;(2)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组成尾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了程序性死亡;(4)首先找到与癌症、艾滋病相关的所有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然后,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自杀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同时,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以达到根治爱滋病的目的。解析: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如何延缓细胞的衰老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题围绕细胞的衰老、死亡及基因调控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解释有关现象及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1)衰老的细胞一般具有以下5项特征:Ⅰ.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Ⅱ.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Ⅲ.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Ⅳ.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颜色加深;V.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根据上述特征可判断①②③⑤⑥⑦⑧都符合衰老细胞的特征,由于衰老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不含有色素,因此,还应除去⑤⑦,故选C。
(2)人的受精卵分裂,逐步形成大量的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些功能不同的细胞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而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基因也相同,因此从分子水平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3)人的胚胎在发育初期是有尾的,但在胚胎发育成熟时失去尾,尾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那么尾哪里去了呢?从细胞水平看,这是由于组成尾的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了程序性死亡。
(4)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我们知道人类的癌症、艾滋病等就是由于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而不该死亡的细胞大批死亡所形成的病患。根据“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理论,我们对癌症、艾滋病的治疗可进行下列设想:首先找到与癌症、艾滋病相关的所有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然后,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就可以让癌细胞加速自杀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同时,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以达到根治爱滋病的目的。
12、(1)C(2)有。表皮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分化而产生的,含有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3)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对于人类早日控制、治疗癌症有很大意义。如根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原理,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死亡,来治疗老年痴呆症。解析:细胞凋亡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的,是生物体的正常生命现象。在人的所有体细胞中都有调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对于人类早日控制、治疗癌症有很大意义。
13、D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得出答案。
+
14、(1)蛋白质(2)Na(3)①对照实验 ②红色和绿色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时需要时间的长短来判断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从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审题。
15、(1)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主动运输(2)蛋白质(3)离子
(4)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离子通道(5)AB(2分)
解析:(1)水分子都是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离子都是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2)根据题意可分析作答。
(3)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呼吸作用抑制剂将会影响细胞内能量供应,进而影响主动运输运输离子。
(4)识记兴奋时膜电位变化;另一空据题意可分析作答。
16、C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道泛素是多肽,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而不是核苷酸,经高温独步一时后会会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推动活性,鉴定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而不是二苯胺。控制合成蛋白质的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61种。
17、(1)D(1分)(2)D(1分)(3)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其变化情况有四种:①直接被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②有些细胞用来合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质(酶、激素等);③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④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其中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为糖类和脂肪。(4)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是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其发生的场所是胃和小肠,所需的降解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肽酶。(5)这些新合成的蛋白质为不合格的蛋白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记忆的形成、蛋白质的代谢、细胞的物质识别、细胞膜结构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进行综合考查。(1)给无用蛋白质“贴标签”涉及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废物处理”涉及蛋白质的水解,题干中说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蛋白质的“废物处理”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不涉及细胞的裂解。24)免疫化学标记的物质是蛋白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双分子层不属于蛋白质。(3)正确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变化去向是解答这道小题的关键。(4)消化酶对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在细胞外进行,不需要能量。注意题干中“细胞外”“不消耗能量”。(5)被“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的蛋白质必然是对人体无用的“废物蛋白质”,新合成的蛋白质被“报废”,只能是不合格的蛋白质。
18、D 解析: 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化能自养需氧型,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幽门螺杆菌生活在消化道内,为原核生物,异养厌氧型,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
19、C 解析: 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其主要特点有: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细胞质中仅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拟核中的DNA分子是裸露的,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或染色质。
20、(1)拟核 原核(2)[1]细胞壁、[2]细胞膜、[4]细胞质、[5]核糖体
13(3)纤维素和果胶 合成蛋白质(4)将结构[3]分离出来,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发生
解析:图中[1]为细胞壁,[2]为细胞膜,[3]为拟核,[4]为细胞质,[5]为核糖体。欲验证是否存在蛋白质,应选用双缩脲试剂。
21、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RNA和蛋白质之间的联系,属于考纲获取信息层次。控制矮牵牛紫色花的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和产生紫色素的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形成双链RNA导致不能产生紫色蛋白质因而是白色。
22、C 解析:本题以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背景,考查考生对RNA的理解。每年的诺贝尔奖是高考命题的良好素材,体现了高考关注科技发展的理念。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机制)和化学奖(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均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在2007年高考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应引起特别关注。
有些RNA是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信使RNA上最多有64种密码子,但转运RNA只有61种,因为还有三个终止密码子。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三种碱基是RNA和DNA共有的碱基。
23、(1)核糖核苷酸(2)翻译(3)有与mRNA互补配对的碱基(或核苷酸)序列(4)Dicer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2分)
(5)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②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它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③若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④若该亲代DNA上某个喊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⑤根据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⑥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解析:R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mRNA是翻译的模板,从题干可见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实质是使翻译过程受阻,基因突变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有时却不会发生原因主要有①DNA上改变的碱基对不一定位于基因的外显子部位;如位于内含子或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就不会引起改变;②根据密码子的兼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③ DNA上发生改变的碱基对若为父方细胞质内,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④改变的基因如发生在体细胞,则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⑤若该亲代DNA上某个喊基对发生改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⑥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24、B 解析:定向替换生物某一基因,相当于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5、B 解析:基因敲除技术用到的是基因重组原理。
26、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干细胞培养、器官移植,属于考纲分析推断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只具有核发育的全能性。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能脱分化,没有细胞全能性,只有细胞核全能性。个别同学认为“基因打靶”技术属于基因突变,而得出错误答案“D ”。
27、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应用。属于课表要求的理解层次。通过通过“基因敲除”方式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28、解析:(1)作为质粒的一个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标记基因,以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癌变的产生就是原癌基因由抑制态变激活态。(2)根据题意AABb基因敲除小鼠的表现型是棕毛褐齿,现要得到白毛黄齿新类型小鼠(aabb),应选取用与AABb小鼠杂交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用图解表示:
则此亲本必含有a基因,而又是纯合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而aabb是要培育的新品种不可能有,所以只用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F1代中双杂合基因型AaBb的雌雄小鼠相互交配即自交,由于是常染色体遗传,即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4BB、2/4Bb、1/4bb,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3/4,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1/4。(只考虑B和b这一对基因的计算,用基因分离定律)
也可两对同时计算用自由组合定律,AaBb自交得1/4AAX1/4BB、1/4AAX2/4Bb、1/4AAX1/4bb、2/4AaX1/4BB、2/4AaX2/4Bb、24AaX1/4bb、1/4aaX1/4BB、1/4aaX2/4Bb、1/4aaX1/4bb、可得带有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12/16,不带B基因个体的概率是4/16。
BbB(3)假设齿色性状的遗传属X染色体伴性遗传,则亲本都为褐齿,基因型为XX 和 XBbBBBbbY,则F1代的基因型为XX、XX、XY、XY,其中XY为黄齿是雄性个体,雄性个体B基因还有XY。
此题考查学生对两大遗传定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及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
29、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RNA的功能特点,属于考纲分析判断层次。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主要是所有的有细胞的生物和一些病毒。只有少部分病毒遗传物质是RNA,但是一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不是DNA就是RNA。RNA的功能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少部分酶是RNA具有催化功能。病毒的RNA复制和增殖只能在宿主细胞内(T细胞)。RNA名称为核糖核酸所以含有核糖,DNA名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所以含有脱氧核糖。
30、C 解析: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31、C 解析: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带有绿色荧光,从而可以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故C正确。
32、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癌变与染色体之间的联系,属于考纲获取信息层次。不能选A得原因是氨基酸是合成身体内所有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和合成其它蛋白质的氨基酸一样,如缺少其它蛋白质也同样合成不了,导致细胞不能生存。不能选B的原因是题目中给的信息是生殖细胞中有端粒酶,而端粒酶是有相应的基因控制合成的。不能选C的原因是如果基因突变正常细胞就已经不是正常细胞了。选D的原因是体细胞存在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为什么没有无限分裂?因为没有酶,也就是基因没有表达,基因存在的原因以为生殖细胞中有,生殖细胞来自体细胞减数分裂。
33、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核糖体相关知识。A项,核糖体一些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一些附着在内质网等膜上;B项,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C项,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也即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场所;D项,转录是发生在细胞核中的,只有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中。
第四篇:婚姻家庭法题
一、单项选择题
l.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哪个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手续?(B)A.户籍机关
B.民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2.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撤销的法定原因是(B)A.因受欺诈而结婚
B.因受胁迫而结婚
C.因出于真意保留而结婚
D.因出于重大误解而结婚
3.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禁止结婚的疾病做了下列哪种表述?(D)A.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 B.患麻风病性病未经治愈的.禁止结婚 C.患性病或精神病未经治愈的,禁止结婚
D.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 4.按照我国古代的亲属分类,妻子和丈夫是(A)A.宗亲
B.妻亲
C.外亲
D.姻亲
5.公民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能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父母的弃婴和儿童?(B)A.已有亲生子女
B.未满三十周岁
C.已收养了一名孤儿
D.已收养了一名由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 6.中国古代依”六礼"程序成立的婚姻,被称为(D)A.法律婚
B.宗教婚
C.事实婚
D.聘娶婚
7.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D)
A.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B.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C.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D.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8.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离婚,适用(D)
A.婚姻缔结地法律
B.当事人本国法律
C.当事人住所地法律
D.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施行日期是(C)
A.1951年1月1日 B.1950年4月13日
C.1950年5月1日 D.1950年3月8日 10.下列行为中哪一种属于遗弃行为(D)
A.经常打骂妻子 B.限制子女人身自由
C.不送适龄子女上学接受义务教育 D.夫或妻不履行扶养对方的义务 11.夫妻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所有形式的,应该采取(A)形式。
A.书面
B.口头
C.书面或者口头
D.法律没有规定 12.父母对子女的生活照顾和教育保护等,法律术语称为(A)。
A.抚养
B.扶养
C.赡养
D.教养 13.(B)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A.二代
B.三代
C.四代
D.五代 14.现实生活中的婚外包养情人现象是违反(C)原则的行为。
A.计划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15.要求结婚的男女,应当(A)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A.双方
B.男方
C.女方
D.户口在登记机关的一方 16.子女对父母的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等,法律术语称为(C)。
A.抚养
B.扶养
C.赡养
D.教养
第1页(共7页)
17.买卖婚姻是违反(D)原则的行为之一。
A.计划生育
B.男女平等
C.一夫一妻
D.婚姻自由
18.下列各项财产中,哪项财产在夫妻共同生活较长时间后仍是个人财产?(A)
A.复员军人在复员时所得的医疗费
B.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无法查清
C.复员军人所的复员费
D.婚前的个人财产,由双方长期共同经营的
19.王家有三兄弟甲、乙、丙,丙幼年时送给胡某作养子,丙结婚时,胡某为其盖了新房,后因
失火致使该房屋被烧毁。丙的生母就将自己的住房腾出1间来,让丙夫妇及胡某居住,不久丙的生母病故。甲与乙要收回房子,丙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母亲遗产,拒不搬出,依照法律规定,死者的遗产由谁继承?(A)
A.甲和乙
B.甲、乙和丙
C.甲、乙、丙和胡某
D.甲、乙丙及胡某 20.某甲与某乙已登记结婚,但未同居,也未举行婚礼。之后某甲后悔与某乙结婚,进行下列哪种行为后,婚姻关系才能解除?(C)
A.调解
B.宣布婚姻无效
C.离婚
D.撤销结婚登记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BCD)
A.家庭是一个亲属团体
B.家庭须有共同经济
C.亲属未必是家庭成员
D.家庭成员间互享法定权利、互负法定义务 2.我国的婚姻自由包括(CD)
A.恋爱自由
B.订婚自由
C.结婚自由
D.离婚自由
3.按照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重婚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
A.重婚是结婚的禁止条件
B.重婚的婚姻关系无效
C.不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也可构成重婚罪
D.重婚是破坏一夫一妻制的违法行为
4.下列各组亲属称谓中,全部属于姻亲的有(AC)
A.伯母、婶母、女婿和表妹夫
B.舅父、岳父母、儿媳和嫂
C.公婆、姑父、姐夫和舅母
D.外孙女、弟媳、叔公和堂侄女
5.申请婚姻登记的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作出以下处理(C)
A.对当事人处以600元罚款
B.通知法院判决结婚或复婚的当事人离婚
C.撤销婚姻登记
D.对离婚的当事人责令其补办复婚手续
6.2000年12月,甲从国外写信表示赠与其侄女乙美金5000元,乙表示同意。2001年5月,乙与丙登记结婚。同年6月,乙收到叔叔电汇美金5000元。依照法律规定,该美金(B)
A.属于乙的婚前财产
B.系婚后取得,但属于乙的个人财产
C.属于乙与丙的夫妻共同财产
D.由法院确定其归属
7.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有:(ABD)A.婚姻家庭制度产生并决定于一定的经济基础
第2页(共7页)
B.婚姻家庭制度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C.婚姻家庭制度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不同类型的社会,各有与其相适应的婚姻家庭制度 8.亲属关系在婚姻法上的效力有:(ABCD)A.表兄弟姊妹间禁止结婚
B.夫妻之间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C.兄弟姊妹间在一定条件下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D.祖父母与孙子女间在一定条件下有抚养和赡养的义务 9.在我国,进行结婚登记是婚姻成立的(AB)A.必须法定程序
B.唯一法定程序
C.法定程序之一
D.法定程序的补充 10.我国现行婚姻法明文规定的夫妻人身方面的权利有:(AB)A.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B.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社会活动的自由
C.夫妻双方都有决定住所的权利
D.夫妻双方在日常家务活动方面都有相互代理的权利
三、填空题
1.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低级形态,亚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高级形态。
2.为保障婚姻法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从另一个角度对有关原则作必要补充,我国婚姻法2001年修改后新增加的两个禁止性规定是: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3.以亲属关系的发生原因为标准,可将亲属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这是亲属的基本分类。4.中国奴隶社会的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由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 礼,以及为统治阶级所认可的习惯 来调整的。
5.我国婚姻法调整的对象,从范围上看既包括 婚姻 关系,又包括 家庭 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
6.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 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四、名词解释
1.直系血亲:彼此之间有直接的血缘联系,包括己身所出的直系长辈血亲和从己身所出的直系晚辈血亲,即生育自己的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
2.法定婚龄:又称适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即在此年龄以上始得结婚,在此年龄以下不许结婚。
3.男女平等:作为一般的法律原则,指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作为我国婚姻法的原则之一,专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平等。
4.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依法结合为配偶的行为。它是夫妻关系借以发生的法律事实。
五、简答题
1.依照我国《收养法》的有关规定,继父或者继母经继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养继子女,并且不受该法那些规定的限制? 答:收养继子女可不受以下限制:(1)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2)收养人无子女;
(3)收养人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4)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5)收养人须年满30周岁;
第3页(共7页)
(6)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以及收养一名。
2.简述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约定财产制效力的规定。
答:我国婚姻法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效力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两个方面。从对内效力看,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从对外效力看,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3.简述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答:结婚的实质性条件为:
1)结婚的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
2)结婚的禁止条件:禁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婚;患一定疾病的人禁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疾病的禁婚。
4.简述收养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答:收养是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的子女,使本无亲子关系的当事人间发生法律拟制的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收养的法律特征是:
1)收养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2)收养是一种身份法是行为,且只能发生在非直系血亲的自然人之间。
3)收养是一种变更亲属关系及其权利义务的行为,具有法定的拟制效力和解销效力。
4)收养行为所创设的是拟制血亲的亲子关系,因而是可以依法解除的。
六、论述题
1.试论我国婚姻法的男女平等原则。
答: 1)男女平等原则是我国婚姻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区别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与私有制婚姻家庭制度的标志。这一原则要求男女两性在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禁止对女性的任何形式的歧视、虐待和压迫。
2)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首先取决于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地位。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制度是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根源。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妇女一直处于同男子不平等的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有了显著的改善,资产阶级也把男女平等标榜为法律原则。但是,资产阶级的男女平等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局限性。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继续存在,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妇女解放开辟广阔的道路。广大的妇女同男子一样,平等地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彻底摒弃了一切压迫、歧视和束缚妇女的旧法律,在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劳动、教育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法令中,都贯彻着男女平等的原则。
4)仅就婚姻法而言,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这一原则在各种制度和有关规定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表现:首先,在结婚和离婚方面,男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其次,在家庭关系中,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5)男女平等的真正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男女法律上的平等到实际生活中的完全平等的过程,就是妇女走向彻底解放的过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男女平等的进一步实现的必要条件。目前要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贯彻执行婚姻法中有关男女平等的各项规定,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权益,以利于妇女的解放与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试论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保护和教育的权利义务。
答: 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1)基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质,对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和教育,既是父母的权利,又是父母的义务。在这个问题上,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的。
2)保护是指为了未成年子女的安全和利益,防止和排除来自外来的各种侵害。所以,父
第4页(共7页)
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当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财产权受到侵害时,父母得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提出诉讼。当不满14周岁的子女被人拐骗,脱离家庭或监护人时,父母有权要求司法机关追究拐骗者的刑事责任,归还子女。
3)教育是指父母在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对子女的全面培养。未成年子女在法律上 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处理能力,法律责成父母 对未成年子女负教育责任,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子女的安全和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未 成年子女损害他人的或社会的利益。为了教育好未成年子女,父母在思想上要重视,并要讲 究方式、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4)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不仅可以保护受害一方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加强父母教育未成年子女的责任感。
七.案例分析题
1.甲(男,现年58岁,农民)婚后共生育了子女7人,即丙
一、丙
二、丙
三、丙
四、丙
五、丙
六、丙七共7人。1994年,甲与妻子外出时遭遇车祸,妻子不幸去世,甲也落下残疾,只能勉强生活自理。2001年初,甲又因患病在医院住院治疗,需交住院押金1万元,而7个子女不予分担,且没有安排好如何照料甲的生活,使甲的生活没有着落,身体状况一直恶化。2001年5月,甲起诉至法院,要求子女解决医药费问题,并照料自己的生活
现经法院查明:
1)丙一,男,现年35岁,农民;丙二,女,现年33岁,无业,其爱人虽月收入有650元,但患有脑血栓病,且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有大量外债;丙三,男,现年30岁,工人,离父亲家较远;丙四,女,现年27岁,农民;丙五,男,现年24岁,干部,离父亲家较远;丙六,女,现年20岁,无业;丙七,男,17周岁,在外打工,月收入800元。
2)甲曾经主持为子女分家,几个女儿都没有份额。
3)父亲曾经与他人有通奸行为,致使子女们对他加以鄙视,从而拒绝赡养。
根据案情回答下列案情并说明理由。
1)对甲的诉讼要求,法院是否应予以支持?
2)7个子女中谁是甲的赡养扶助义务人?
3)义务人是否可以因为分家时没有自己的份额,或者因甲曾经有通奸行为而拒绝对甲的赡养扶助?
4)法院处理此案时应注意考虑哪些方面? 答:
1.对甲的诉讼请求,法院应予以支持,首先,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里,赡养即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亲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扶助即子女对父母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帮助和照料。其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和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再次,因追索抚养费发生的纠纷,可由有关部门调解,也可由经人民法院经诉讼程序处理。从本案情况看,甲年龄较大,身体残疾,现又生病住院,显然生活困难,而几个子女拒绝缴纳住院押金,且未安排好甲生活上的照料问题,故对甲的诉讼请求,法院应予以支持。
2.丙
一、丙
二、丙
三、丙
四、丙
五、丙六是甲的赡养义务人。因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专指成年子女而言。至于未成年子女并非赡养义务人,某些有收入的未成年子女出于自愿对父母进行赡养,应该予以肯定,但这并非其法定义务。
3.义务人无权拒绝对甲的赡养。因为,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义务是法定的,除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外,在其他任何情况下,这种赡养扶助义务都是不能免除的。因此,不能因为父亲曾经有通奸行为,或者分家时没有自己的份额就拒绝履行赡养扶助义务。
4.法院处理此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赡养扶助的方式,可以是和老人共同生活直接履行抚养义务,也可以是提供老人的生活费用;第二,子女不止一人时,应根据条件好的多负担,条件差的少负担的原则,共同履行义务;第三,在确定赡养费数额时,应考虑父母的实际需要和子女的经济负担能力。
2.甲(男)乙(女)于1994年登记结婚,婚后初期感情尚好,1995年7月生育一子丙。1996年
第5页(共7页)
11月甲自费到某国学习,1998年初起,在美国某公司任职,每月有较高的固定收入。自甲出国后,丙均由乙照料。甲出国后,曾数次回国探亲,乙也曾于1998年底带丙前往甲处探亲。探亲期间,甲称因公事出差,于1999年2月回国,为儿子办妥出国手续,将以乙的名义所存的存款取走,把家中电器搬至其父母处,并将家中电话机报停。同年3月,乙和丙从国外回来,家中只剩下一张结婚时的木床及娘家陪嫁时的箱子。同年4月,甲以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双方无法共同生活为由,向乙住所地所在区法院起诉离婚。乙不同意离婚。在人民法院审理此案过程中,乙发现自己怀孕。甲否认乙在国外探亲期间与其共同生活,并称系乙在国外与他人乱搞两性关系所致。为此,乙提出将孩子生下后做亲子鉴定。后经有关部门做思想工作,甲承认在乙探亲期间与其有过夫妻性生活。此后,甲按照计划生育的有关要求做了中止妊娠手术。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2001年5月,甲再次向原法院起诉离婚,要求乙搬出现住房,并要求抚养孩子。乙坚决不同意,并要求甲将非法搬走的财产送回原处,如数归还取走的存款。此案虽经法院多次调解,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审理中法院查明:甲乙婚后住房系甲婚前购置的,乙在本市无其他住房。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1)甲于1999年4月提出离婚之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是否合理? 2)对于甲的第二次离婚诉讼请求,法院是否应判决甲乙夫妻双方离婚? 3)如果双方离婚,法院如何判决丙的抚养问题?抚育费应如何负担? 4)甲擅自搬走的夫妻共同财产及擅自取走的乙名下的存款,应如何处理? 5)乙的住房问题应如何处理? 答:1)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是正确的。因为,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请求的,不在此限。本案系男方提出离婚,且不存在确有必要的受理男方请求的情况。
2)对于甲的第二次离婚诉讼请求,法院应判决甲乙夫妻双方离婚。因为,甲乙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二年,应视为感情确已破裂,经法院多次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3)子女归乙抚养为宜。因为子女随乙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其次,从本案中甲的所作所为来看,甲的个人品质不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甲方因每月有较高的固定收入,抚育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的比例给付。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18周岁为止。但如果存在法定的特殊情形,给付期限可适当缩短,或至子女独立生活时为止。
4)甲擅自搬走的家中电器及取走乙名下的存款,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在分割时,应归乙所有。因为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婚后所得财产,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分割财产时,各自分别管理、使用的财产归各自所有。且甲离婚时,存在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5)住房应归甲所有。因为,住房是甲婚前购置的,为甲的婚前个人财产。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而甲乙的婚姻关系不满8年,未发生财产性质的转化,故住房仍应归甲方所有。但由于乙在本市无其他住房,如乙要求暂住,法院可判决乙方暂住,但一般不超过两年。如乙方租房居住经济上确有困难的,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可给予一次性经济帮助。
第6页(共7页)
第五篇:图表题答法
图表题答法
一、图表题的特点
图表题是用图和数据表格作为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其中以主观性试题为主,较多考查经济常识。以图表为载体,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的图表题,已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常用形式。与非图表题相比,图表题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1.文字阅读量小,信息量大,直观明了,便于考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问题。
2.图表之间联系紧密,可比性强。图表式论述题通常由2~3个图表组成,有的还加注解。表格之间有联系,图表与材料有联系,图表与注释有联系。分析图表需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此类题的必要条件。
3.图表形式灵活多样。图表题可分图式和表格式两种,图式有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等;表格式的又有横向排列和纵向排列之别。
4.贴近实际,突出热点。图表题把时政热点和教材观点有机结合起来,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当年国内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试题与党和国家当年的政策重点相一致,强烈反映国家的意志,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5.连环设问,注重能力考查。图表题往往是一题多问,步步深入,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整合处理信息,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问的方法新颖、灵活,具有隐蔽性,问题全部从材料本身引出,设问之间形成锁链式,环环相扣,一环比一环要求高,其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高考试题的区分度。
二、解答思路和方法
1.读懂材料,找准信息
(1)审清设问,明确题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是先审设问,带着设问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也能节约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图表题的设问一般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①“是什么”,通常要求考生回答所列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侧重考查考生把数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②“为什么”,要求考生回答怎样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或者回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要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揭示原因,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③“怎么办”,一般要求考生回答怎样解决图表中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侧重考查考生迁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考生主体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
(2)☆ 审图表
▲标题:(表格名称)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对表格内容一定要进行横比(说明两者的差距)、纵比(说明变化:增长或者减少)、不同表格之间的比较。通过图表内容的比较来说明一些经济道理,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差距。
图表中的数据拐点、异点及有些年份(有特殊意义),要准确理解。如以下时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唱着《东方红》”,在政治上站起来了。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唱着《春天的故事》”,在经济上逐步富起来了。
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形成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国人民在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唱着《走进新时代》”,在国际地位上强起来了。1992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召开,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1999年——提出国企改革三年脱困。
2002年——十六大召开,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修改宪法。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进入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为核心(胡锦涛同志开始集党、国、军大权于一身)的执政时代。2000年:我国进入总体小康。2020年:我国进入全面小康。
☆ 读表注
(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的表达,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的来源之一。
答题时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忌照抄图表中的数据。
(3)审联系。图表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要根据设问、结合各图表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把握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材料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并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所蕴含的道理。综观近年高考政治图表题,依据其联系的性质,大体能把图表间的联系分为四种情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前后相继的关系、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2.规范答题
所谓规范答题,主要是指答题步骤化和答案语言的规范性,它包括:按设问的先后顺序作答;理论与事实相结合,不能脱离图表,空发议论,堆砌教材原理观点,也不能照抄照搬图表的数据或材料而无理论分析,务必运用教材观点作答,不可像写作文那样随意发挥;要注意辨证分析,有些图表题所列项目,往往是成绩与问题同在,考生作答时必须一分为二;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注意综合概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知识的贯通性,学会综合运用几种原理或几本书的知识,如果不能灵活调遣知识、整合信息、综合运用知识,就不可能得到优异的成绩。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许多考生解答政治图表题,往往多现象性描述,就“表”论“表”,缺少理论的分析。造成这种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高考政治图表题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当前经济生活或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要求考生从图表的数字变化中找出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目的是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解答时,必须做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深化定量分析,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4.不同事物比什么?比出异、同,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同一事物比什么?比出变化与趋势。
通过以上比较所得的结论都是“现象”答案不能到此为止,必须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得出书本术语或者是时政术语!!
(三)、试题例析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注:1978年我国年产汽车14.9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达934.25万辆,居世界第二。
材料: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提出:降低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购买微型客车给予财政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自主品牌,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产。
概括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图表和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1)图1和图2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实践跨越式发展,产量高速增长,占全球比例不断提高,成为汽车大国。但我国自主品牌与欧、日系车相比市场份额比重少,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还不是汽车强国
(2)制定减税和发放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促进汽车生产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技术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自主品牌开发;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推进汽车产品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