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初中生音乐节奏能力的思考
关于提高初中生音乐节奏能力的思考
摘要:节奏是所有音乐和艺术形式的根本,也是所有音响的源泉,节奏在音乐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相对于其他音乐基本技能更具实施性和普及性。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节奏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是最好的一种音乐教学手段。节奏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永恒课题,也是多声部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初中音乐教材实例,对节奏训练的具体方法做了一些自观点的阐述。关键词:音乐教育;初中生:音乐节奏
一、相关概念
1、广义的节奏训练
广义的节奏训练其研究重点更倾向于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中的节奏训练,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提高大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在这些文献中,诞生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
(1)“节奏是所有音乐和音响的根本,同时也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基本要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让节奏更好的服务于音乐”。
(2)传统的音乐节奏学习模式都是教师打打节奏,学生模仿记写;或是根据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节奏的练习。“这类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主性,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然而学好节奏、培养节拍感、节奏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关键”。
(3)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输入和输出的辩证关系。“六步节奏练习法”就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注重输入和输出的训练,通过唱、背、默写、变换小节顺序背唱、加音高唱和自由创作六个练习环节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反馈出来,从而更好的达到训练的目的。
2、基础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
相对于广泛意义中的节奏训练研究,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实施节奏训练的研究则较为浅泛,目前的研究热点在于:
对中学音乐课教师的相关要求:新课改中一致要求“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综合的音乐学科专业修养和技能、与各门基础学科相结合的教学能力、教学实践和多种形式辅助能力,音乐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要求中学音乐教师接受再教育、继续学习,终生学习”。
二、节奏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参与性
目前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多数初中音乐教学都是以欣赏为主,学生虽然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聆听音乐、欣赏音乐,但是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弱。这种教学手段往往使学生只会唱歌听音乐却不了解音乐,这也导致了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完全达到技能教育的目的,但是节奏训练却在参与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与学生谈及音乐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很喜欢音乐,也很喜欢跟随音乐哼唱歌曲,但是就是不懂音乐。其实每个人都音乐比较感兴趣,但是在真正的音乐课堂中,面对课本上的歌曲或者乐曲时学生们都很难置身其中,因为这些音乐课本相对比较枯燥,也并非时下最流行的歌曲。而通过节奏训练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避免这一尴尬。简单的说话、行走、肢体动作等都有利于学生领悟和学习节奏,进而能很快的掌握音乐的韵律,这种简单的模仿和训练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增加自信。
2、趣味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音准不是很好,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五音不全”,自身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都不是很好。在课堂上往往是一些音乐感觉好,节奏感也比较强的学生都很强烈的想要表现自己,而这种先天音乐感不好、节奏感不强的学生就会想混水摸鱼的把音乐课糊弄过去。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羞于表现的学生能积极主动起来,而节奏训练恰好能做到这一点。
在具体的授课中,教师可以从各种材质不同、音响不同的打击乐器导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也可以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来启发学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不稳定的节奏和多样的乐器使节奏训练增添了很多趣味,学生的兴奋度也被提升,这样他们就会主动跟随教师的授课进度,从而真正的走进音乐。
3、便利性
教师教学时,不需要特别准备教具和打击乐器,随时拿起手边的物件打击出节奏来进行教学,这也体现了节奏训练的便利性,不用特别准备教具,身边的任何物体都是教具。例如:课本、水桶、黑板擦、杯子、课桌等等素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用手旁身边的物体来打击出节奏,并进行表演。
4、综合性
4.1节奏训练与舞蹈相结合
如果说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孪生姐妹,那么节奏与舞蹈更像是一对连体婴,分不开也离不了。舞蹈在音乐的衬托下才能有血有肉深入人心,而舞蹈者必须有强烈的音乐节奏感才可以把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展现给观众。音乐节奏能使舞蹈动作的强弱、速度、幅度等产生各种变化,也就是说音乐节奏是舞蹈情感力度的基础。通过对舞蹈者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其舞蹈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完全协调融合,增强舞蹈者的表现力和塑造力,使舞蹈作品更加的完美动人。
4.2节奏训练与其他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
节奏训练和打击乐器在合理的编排下可以以多种形式在音乐课堂上出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对音乐、对节奏的学习兴趣,也能使他们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发散性思维,从而发现节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学习节奏的同时也
培养了学生学习其他艺术形式的能力。4.3节奏训练与体育相结合
音乐,作为一种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和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在现代已经被很大一部分体育运动项目所采用(例如:花样游泳、艺术体操等)。音乐节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也有着很好的作用,在体育课中对学生进行节奏方面的培养,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记住动作、缩短训练周期;有利于激发学生机体的潜能、提高生理机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提高初中生节奏教学策略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主要元素由音符、节奏、旋律三大部分构成,而节奏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因素,视为音乐的生命。在音乐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人敏锐感觉的就是节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行为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对于一个刚刚系统接触音乐,并且有一定音乐基础的中学生来说,节奏训练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创造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节奏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懂得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感受节奏对旋律的影响,并懂得去配合音乐中的节奏是最重要的。因此,我认为针对歌曲难点设计节奏练习只是课堂节奏训练的模式之一,在音乐课堂上,还应有其他常规的、关系到学生日常演唱、演奏习惯和欣赏习惯的节奏训练方法,以下根据笔者的经验列举几点:、按节奏朗读歌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做一个良好的指导者。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合作,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应该持以平等和亲切的心态,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音乐课程的特
殊性,在教学中师生互动会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因此通过改进教学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互动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说话节奏或语速来控制教师和同学的活动动作,学生作为 指挥者,不断变换节奏的说出一句话,让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其说话节奏做出相应速度的动作。例如指挥者说:
||请—你—|慢———|慢———|的—走—||;
请—你—|快点儿跑 快点儿跑 |然—后—|慢———|慢———|的—走—||。学生听到指令后就根据其语速调整自己的动作,还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开展一些节奏训练的游戏,让学生指挥和主导教学互动,使其加深对节奏的理解,更快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节奏教学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为音乐伴奏
为音乐伴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节奏是音乐元素之一,存在于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当中,所以提高音乐节奏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就是应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适当的引入声势教学的方法。声势教学的理念源于卡尔 ·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法,它用身体作为乐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对于学生来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体,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入有规律的节奏,可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动作的协调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节奏方面的训练,在观摩老师讲课时发现,老师会让学生模仿:小猫叫是“miao—miao—”,小鸡叫是“jiji ji”,老虎叫是“a—u”,然后教师出示节奏型:小猫:X—︱X—,小鸡:XX X︱XX X ,老虎:X—X︱X—X,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准确的读出来,并且很好很快的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在学生入门之后,就让学生了解“拍”的概念,对于密集的节奏型,会让学生使用联想法,快速准确的理解节奏型的基本形态。例如:XXXX,就让学生联想秒表运行时的“哒哒哒哒”声,XX X︱XX X,就让学生联想“吃饭吧︱喝水吧”等等。在学习《清潾潾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一
课时,歌曲中有大量的密集的节奏型,通过联想的方法使学生熟知本课歌曲密集型的节奏型。虽然只是为了配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节奏训练开展的不是很系统很深入,但是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学习热情教学气氛也是十分的活泼。
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最易进行即兴创作活动,由于无技术负担,可以使学生腾出精力做即兴创作的其他发展,既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训练了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节奏练习,学生最终可以形成个人的多声部“立体节奏”技能,并可以进行个人独自演唱,独自用手和脚进行四个声部的节奏伴奏,真正形成口、手、脚多位一体的“多声部立体节奏”训练。
在欣赏《G 大调弦乐小夜曲》C 部分音乐主题时,我运用了舞蹈律动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比如在出现下面第一段音乐时,男生做绅士邀请女士的动作,之后出现第二段音乐时,女生做欣然接受邀请的动作,这样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来,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在学习C主题旋律时,教师可以先领着学生打节奏并模唱。在打击乐器不能达到人手一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用塑料杯、塑料小桶及橡皮筋等物品自制一个拨弦乐器。当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过程中出现下列旋律时,学生就模拟拨弦乐器在指定位置做伴奏,大大增添了欣赏音乐的趣味性。
3、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多声部节奏体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节拍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 3.1聆听并改编曲风
首先要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聆听,通过聆听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音乐节拍感。比如,在教授音乐作品《运动员进行曲》时,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具体节拍,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自主地去拍手,主动地寻找到该音乐的强弱变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寻找和体验重音位置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可以发现强烈的节拍感。在音乐课上教师还需要启发鼓励学生对节奏进行改编和再创造。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参考一些歌曲选秀节目的改编风格和表演模式,把经典的老歌、流行歌曲、学生熟识度较高的歌曲通过节奏的改编使其变成另外的曲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节奏特点。
鼓励学生能使节奏与其他学科、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唱脸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数悉歌曲节奏,能边话拍边念歌词,然后将学生分为三部分,一部份按照歌词内容和节奏特色自编舞蹈动作,一部分学生自行选择实物敲击出歌曲节奏,最后一部分手击节奏并演唱歌曲。
在学习《唱脸谱》一课中,选择京剧武场中的锣鼓经“冲头”作为多声部节奏练习的素材,进行多声部和声意识的培养。首先,我介绍了京剧锣鼓经的一些简单知识和记谱方法,同学们认识了京剧中的打击乐器和“冲头”的节奏型。
紧接着我把学生分成了三组,分别用手拍击大锣,小锣和铙钹的节奏型;先分开单独拍击各自声部,掌握后再和声练习。最后,选出掌握好的同学用实际的乐器进行演奏,加深理解。这样即丰富了音乐课堂,又增强音乐课的趣味,从而使音乐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反复进行聆听,不断地让学生对节拍和节奏的概念进行巩固和深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借助聆听子琴中伴奏音响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节拍的强弱变化规律,还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 3.2身体律动
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对于节拍的训练是基础和前提,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比较简单且规律性较强的节拍训练,掌握之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对节奏变化相对复杂的乐曲进行训练。在学生有了较为稳定的节拍感和节奏感之后,要求其将一些身体律动融入其中,比如拍手、跺脚、拍打身体、前进、打击乐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魅力。比如,在讲授《拉德斯基进行曲》时,这首乐曲是2/2拍,可以让学生边听乐曲,边做一些与乐曲相关的有节奏感的动作,此时大多数的学生们都会情绪较为热烈地选用拍手、前后左右地晃动手臂来表现音乐,为此,我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得节拍感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一个规律,即为2/2拍具有一种让人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并情绪热烈的作用。
通过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大大增加了学习音乐得趣味,最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节拍要素的节奏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也很容易掌握该类乐曲的音乐风格。
3.3发挥想象力
稳定的节拍感和节奏的律动主要还是服务于音乐,因此,都应将其代入美妙的乐曲中,增强感知力,并展开想象。在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原曲为三拍子,学生在听到之后,会不自主地随音乐晃动,在我发现之后,我会马上和学生排练一些与该乐曲相符合的动作,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音乐带来的节拍节奏感,让学生随之展开想象。我随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到3/4拍具有一种让人“摇”起来以及“飘”起来的作用。
3.4多声部体验
多声部的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 这种能力应该尽早培养。因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重要的 , 也是最容易被感知的。同时 , 多声部听觉和多声部的协调配合是音乐教学中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 , 既可以为多声部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将直接影响多声部和声意识的建立。
在欣赏《G 大调弦乐小夜曲》时,我运用了感知(对比)节拍与节奏的方法,先将男女生分为两大组,分别用 BENG 和LA 模唱下面两条旋律,在唱准确之后,两组跟随我的手势,按照节拍节奏同时演唱,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了,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多声部演唱的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使学生在音乐—大脑—身体之间建立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进行教学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音乐教学效果。
在《黄河大合唱》中学生按照背景音乐节奏有感情的朗诵旁白,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强调朗诵的节奏要与音乐节奏同步,声音的大小要与节奏的强弱呼应。
四、总结
音乐中的节奏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心中有音乐,眼中有学生,那么通过节奏的教学肯定能够激起学生想要探寻音乐的渴望,从而成为学生与音乐亲近的一条有效的通道,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扎西娜姆.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1(6).[2] 杨立梅.节奏能力的培养(上)——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讨之一
[J].中国音乐教育 ,2011(5).[3]曹小键.学科综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大众文艺,2011,13:25 [4]张媛.中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焦倩.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12-25
第二篇:浅谈训练初中生音乐节奏的方法
浅谈训练初中生音乐节奏的方法
【摘要】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学习音乐要从节奏训练入手。本文结合奥尔夫的教育思想和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五点训练初中音乐节奏的方法:诵读歌词、体感训练、感知节奏疏密、声势训练、伴奏创作。
【关键词】初中音乐 节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53-02
节奏是指把音的不同长短时值组织起来的富有表现力的运动形式,它最易唤起人们的感应,也最易被人们所接受,并最能唤起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生活中的行为动作往往是常用节奏的体现,因此教育家往往把常用节奏作为最初训练音乐能力的突破口。奥尔夫认为在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曲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也就是说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初中音乐教学中安排有节奏的朗诵、并配合动作、舞蹈以加强节奏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五点初中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供读者参考。
一、充分调动语言,加强朗诵体验
朗诵有两个要素:旋律性和节奏性。汉语四声较西方语言具有更强的旋律性,可直接用于音乐教学中,汉语也具有节奏性,其中的?词、童谣、绕口令等都可以配上旋律和节奏。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节奏朗诵歌词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通过简单的练习,使他们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难点乐句节奏的掌握,并且要调动学生思维,为其讲解关于节奏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理性认识。
二、注重体感训练,诱发体内节奏
奥尔夫强调体感,以人的自燃性为出发点,发掘人体内的音乐。如播放摇篮曲,并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学生各组内采用不同的姿势随音乐节奏而变化,组内可以有联系,各人又需具有各人的想法。
体感训练还要求形体动作自然、富有个性和变化,而不是机械做作的。此外,教师上课时还可以结合生活情景让学生们直观感知抽象的节奏。如把、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分别称作“走”、“跑”、“拖”。教师要启发学生用不同节奏的步伐表现生活内容。如疲倦不堪的缓慢步伐、急急忙忙的快速步伐、悠闲自在的自由步伐,并把不同步伐节奏写成各种音符。
三、创设生活情景,感知节奏疏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其中所可能涉及的节奏型。如: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安静等待发令枪,发令枪爆发的那一刻观众欢呼呐喊,运动员在比赛中途的坚强毅力,尽情欢呼第一名的诞生,等等。并启发学生调动肢,发挥想象力分别展示上述不同情节。把上述不同情节改写为不同的常用节奏型,指导学生用肢体反复操作,形成技能,加深对节奏型的把握程度。既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节奏疏密的变化,又能增强体验音乐意境的能力。
同一个作品也有节奏变化,如乐曲《花影层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节奏与节奏的疏密变化上。在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观察谱例,观察第一拍有几个音,第二拍又是几个音,并让学生拍掌拍出节奏,感知节奏疏密明显的变化。教师可以现场演奏乐曲,并做适当处理,使得节奏疏密变化更加明显,并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背后表现出的江水在晚风吹拂下微波粼粼、花影层叠的意境。同时,这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
四、小组声势训练,表演复式节奏
声势指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姿势带出声音就是声势。声势训练集动作、节奏、演奏于一体。身体是最好的器乐,捏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各种动作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色,也可以做出不同的节奏。最基础的训练方式是人体的各部位分别代表高、次高、中、低音声部,同时奏出不同飞节奏,构成多声部的音响。如在复式节奏训练时,可将学生分为四组,女高捏指,女低拍手,男高拍腿,男低跺脚,声势训练中要有这种音高意识。运用声势无需借助于复杂的逻辑思维、抽象的推理,学生之间可以毫无负担,当然这种训练方式就变得很有趣了。声势训练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着,要求学生们闭上眼睛,体会其中的感情和意义。《渔歌唱晚》是《春江花月夜》中的一个段落,在教学这个段落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声部表演,然后分别按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形式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双手分别演奏不同节奏,形成声势训练。还可以给各组发配任务,完成接龙表演,使课堂达到高潮,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节奏上来感知音乐塑造的形象,并与大家分享聆听思考后联想到的场景――渔民悠然自得的神情若隐若现。
五、多种形式伴奏,创作独特乐句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乐器很难做到人手一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运用简单的工具做简易乐器。用橡皮筋自制拨弦乐器,甚至一支笔都可以敲打出架子鼓的感觉,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生活中寻找“乐器”。《喜欢你》、《稻香》都是节奏感强烈的歌曲,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杯子敲打这两首歌的节奏,不同的动作对应着不同的节奏和音色,敲杯底、拍杯口、左右手转换等都可以发出不同音色,也可以按照不同的节奏转换敲杯子的频率,并且在网上就可以观看杯子歌教学视频,简单易懂,不仅提高了课堂的生动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热爱音乐的感情。
《青春舞曲》是新疆歌曲,其教学目标中包括:在歌曲表现及创作活动中,能够运用典型节奏为歌曲伴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欢乐跳跃、具有动感。教师在上这节课时可以结合典型新疆歌曲,让学生们讨论并总结新疆歌曲的特点:热情奔放、轻快柔情。用典型的节奏创作具有新疆民歌特点的乐句,渲染艺术感染力,安排学生歌唱、舞蹈、伴奏,师生同歌共舞,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创作和表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相互合作,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要结合先进的理论思想和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需求,通过节奏的教学激起学生想要探寻音乐的渴望,在节奏训练的同时,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技能也随之提高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
第三篇: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
摘要: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神奇的,一首动人心扉的音乐,能唤起人们甜蜜的回忆,能奇迹般地给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奋进的力量。而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也就是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本文对节奏与节拍、声音、感觉、律动、速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对一些谱例进行分析,强调了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及掌握好节奏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奏声音感觉律动速度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不无根据地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我觉得人们这样的比喻是恰好不过的。他们不把节奏和钟表的滴答声相比,而是和脉搏相比,是有理由的。在我们生命存在的每时每刻,我们的脉搏都在跳动,每个健康的人脉搏的跳动是很均匀的,在心绪稳定的情况下,基本上保持在七十次上下,当兴奋一些时,跳得便略快一些,安静时,则跳的慢一些,这些正常的伸缩都是合理的。如果基本次数是一分钟跳七十次,忽然在几秒种之内变成了九十次,一百次,忽然又掉到五十次,六十次,若出现这样的变化,那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了。音乐节奏不可能像机器一样地纹丝不变。一首奏鸣曲,一个乐章虽有一个基本速度,但在欢快时,也许稍稍加快了一点,抒情的地方
也许要稍稍放慢一些,但是基本速度不能改变,从整体感觉上,速度必须是统一的,这样,乐曲才能完整。节奏和节拍方面的若干普遍的缺点,使人们认为节奏节拍可分为较难的和较易的。在这里,首先明确是节奏与节拍是不同的。节拍包含在节奏的概念中。从人们把节奏的比喻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把节奏和摆钟的摆动,钟表的滴答声和节拍器的敲打声上比,其实这些都是节拍,并不是节奏。在音乐的领域里,节奏和节拍最为吻合的情况发生在进行曲中,因为士兵们的步伐最接近节拍的机械而准确的敲击,在音乐作品表演中,节奏应当更接近于节后,而不是接近于无节奏,应当更像健康人的脉搏。
关于一些基本常用的节拍,如四四,四三,八六,八三等。我们首先要养成数拍子,打拍子的习惯,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一下节拍器来帮助没有数拍子习惯的学生。节拍器的使用只是借助一下外力,从根本上来说,还要我们自己有拍子准确的概念和感觉。
一、拍子的错误,要从实际练习和弹奏中常常会影响拍子准确的情况:
1、乐曲中的一些的音。往往没弹够其时值,便匆匆接下去了,这样就会出现缺拍子的现象。
2、对休止符要重视。在有休止符的地方视而不见,一到休止符,就把拍子抢过去了,匆匆接着往下弹,这样节拍就错了。休止符都是占拍子的,还都要数拍子,这是从最基本的和基础的节拍角度来说的。休止符是音乐和节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止符的忽略必将歪曲音乐和节奏。
3、还有一种常见的弹的不准确的情况,其实它和节奏有间接关系。大家都知道,刚开始学琴的学生往往在加强音响时把速度也加快,减弱音响时速度也减慢,他们把渐强、渐快、渐弱和渐慢的概念等同起来。在音乐实践中的许许多多的“渐强但不渐快” 的情况,也同样有许多“渐强并且渐快”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作曲家明确地标出是否应当渐快,但有时他们并不标出,忽而这两种情况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应当特别小心,不要弄错。
4、延长记号也必须加以注意。在乐曲中,最容易确定的是渐慢之后的延长记号的时值。只要在思想上把延长记号的那几个长音继续弹渐慢即可。也就是说,用不着增加时值的倍数,这样,延长就成为在它之前的渐慢或更慢的合科逻辑的结束。这中是延长的一种类型。如果延长突然出现,没有先前的减慢或加速,那就应当按基本的,正常的速度来数拍子。只不过要视情况而把写在延长记号下的时值增加一倍,二倍,甚至三倍
二、节奏与声音: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
1、切分音中,如果把具有重大节奏意义的切分音弹的比它前面的,后面的,在另一声部中和它同时出现的切分的音还要轻的话,那它就不再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它既失去节奏特点,也失去了力度特点。
2、在散板中,声音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清楚。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句子的正确的强弱表现,就无法明确它的节奏究竟自由到什么程度。只有将两者合作了,才能解决演奏的问题。
三、节奏与感觉:
在数准节拍之后,我们就要去感觉节奏。有的学生并不去感觉节拍的分组,节奏的特性等等,而是机械地数着拍子,我们要把这种被动变为主动,进入内心的节奏感觉。要做到有内心的节奏感觉,首先要去感觉节奏。许多节奏方面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实际上由于弹奏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曲家家的精神和他的风格;作品的艺术形象。这就使永远变化无穷的多种多样的表演手法同作品、作品的意义、内容,首先是同它的形式结构,同作曲法本身,同组强起来的实际声音素材取得完全的协调,只有这样,表演才可能是好的,艺术的。
1、在技术性段落中,要划分清楚一些有规律的织体的节奏。
这首练习曲是四三拍子,节奏是全曲都由三连音构成。也就是说,每小节三拍,每拍三个音,每小节是九个音。其经常发生的节奏错误是有些同学不管它的三个音为一拍的划分,只是只管琶音的上行和下行,所以头四小节常常变成四个音一组再加上五个音一组,或者完全是无规律的乱弹。其实,学生在弹这首曲子时只要按一拍三个音的感觉,并在每小节音上适当加上节奏重音,就可以弹好了。
2、要对节奏有感觉,也就是说对每小节内强拍弱拍的区分有感觉。
举几个常用的节拍:四二拍是强、弱,四三拍是强弱、弱,四四拍是强、弱、次强、弱,八六拍依次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这首乐曲,左手表现的是船在水中摇荡的背景。船歌一般是用八六拍子写成的。左手部分以三个八分音符为一组,每小节分为两组,根据六拍的节奏特点,把船在水中左右摇摆着前进的感觉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在弹奏时,把第一拍,正好是根音沉下去,作为一个重音,二三拍轻轻地弹过去,第四拍作为次重音也要放下去一个小重量,然后五六拍再轻轻地弹。只要
四、节奏与律动:
节奏的律动感,是要通过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其要点是结合乐曲的情绪言,意境,选择好合适的节奏。这种律动感可说是一种韵律。真正以内心感觉到节奏活生生的脉搏。节奏的律动是节奏的生命。律动经常在较快速的段落和有规律的伴奏音型部分能更明确地得到体现。
这段的左手部分,在八六拍子中,每小节分成两组,每组六个十六分音符。在淡雅、宁馨的旋律之下,伴奏音型平稳而美好地缓缓向前流动着,每六个音为一个律动。这六个音中,第一个音稍重一些,作为律动的点和依靠,后五个音均匀柔和地贴近键盘弹过去。这时有一种对冬天里初雪到时所产生的赞叹和憧憬。在这种感觉中,逐步去体会出合适的律动速度和意境。节奏的律动感是一种活生生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就像脉搏对人的生命那样的富有活力。我们必须多听、多想、多体会,只有内有“有动于衷”了,才能把律动感表现好。
五、节奏与速度:
如果弹奏者没有把大型套曲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足够的思考并去感觉这个整体,就必然会出现速度上的和节奏上的错误。有的弹奏者在刚开始表演作品时难以确定作品的正确的基本速度。开始时采用的速度如果是不肯定的或是错误的。往往会对整个作品产生影响,有时即使作品的速度得到改进,但是表演的完整性却已遭到破坏。练琴时可以试用各种与原来速度略为有所不同的速度,借以确定以最慢到最快速度的幅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开始表演之前,最好在思想上把开始时的速度和作品以后发展中的某个地方作一比较。例如在开始指某一段气息宽广的柔板或广板之前,先用你认为最合适和正确的速度把这个开始部分在心里唱出来,为的是在表演开始前已经能使自己感觉到需要的节奏气氛。采用这种方法确定开始的速度时,就不大会出现“偶然”和“大致如此”的情况了。
在速度中,它有各种不同的变化,常见的有自由节奏(tempo rubato);渐慢(vit),加快(a tempo)等等。在节奏的变化和节奏自由等情况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基本速度不要忘记!每一首曲子都可以有很多渐慢、渐快的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候它总要回到它的原速,即基本速度上去。
我们拿自由节奏----rubato这一音乐术语来说,本意是有借有还,意思就是说你在某一个地方慢了一些,拖了一些拍子,下面适当的地方就需要稍快一点,紧凑一点。这在浪漫派的乐曲中是很多见的,至于
临时性加快和渐慢,在乐谱上都会标明,这种节奏上的变化,比自由节奏要规范的多。
这首曲子标明自由节奏,但在需要的地方是标明的,主要是渐快或加快,然后回到原速成。在这个谱例映入眼前的是速度是每拍等于120拍,说是说每分钟一百二十拍。乐曲开始,整个第一行速度极稳定。第二行第一小拍标上了加快,要求从这一小节第一拍起加快,一共两小节,这个加快,这两小节从原速开始,一拍比一拍更快,这是一个逐渐加快的过程。表现捉人者开始行动,被捉的则迅速四下逃窜,弹到这里时,弹奏者常常过急,一下子加速至最快,这就成了突快,而不是渐快了。这样却违背了作曲者本身的意愿。在加快之后,第二行的第三小节标着回原速,从这一拍起,马上要回到一分钟一百二十拍的基本速度上去,这个速度不能忘记。由此可见,这一段乐曲速度虽变化很大,但不时要回到基本速度上去。所以,在变化节奏中,变化的部分能否打得出渐慢或渐快的拍子,回到原速时,节奏是否清楚,稳定,这些方面同样是我们对节奏感的很好考验。
总之,大家是知道的,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又是千变万化的,其实每个曲子都会有一个基本的节奏,在弹奏过程中,弹奏者都是抓住了这点,对于弹好整个乐曲来说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探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海南省的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应试教育的长期存在,教学的主体教师、学生都忽视口语学习,导致“哑巴”英语,从而失去了推广英语学习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口语教学显得非常迫切。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强化学习;应用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套特殊的沟通以及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它是英语国家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智慧的结晶。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和使用英语,从容的利用英语言语,所谓言语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这里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英语的活动。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培养读和写能力,而听说能力往往被忽视,这与长期以来的考试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语言学习偏离了本来的应用初衷,致使教师、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从而忘记语言本来的沟通属性。令人鼓舞的近年来这种状况逐渐有所改善,海南省教育部门逐渐反思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时纠正这种“哑巴”英语教学模式。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教学的英语老师。多年来,我一直不断尝试在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英语交流、沟通能力,努力让英语教学恢复它原有的功能,逐渐告别“哑巴”英语模式。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几点学习英语口语的心得体会:
一、不断强化发音训练,让学生反复听说国际音标的标准发音。海南省自改革以来不断加强英语教学,教学成效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小学也逐步推进英语教学。经过小学三年的英语教学培养,大部分初中生都已经一定的英语基础。一般情况下,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学生应该可以利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沟通才能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可现实情况是那些刚踏入初中教室的学生们却表现无法让人满意。部分学生无法以口语的方式正确把握已经学过且比较简单的单词、句子和课本,发音经常出现较为明显的错误或者发音不到位或者发音混淆出现张冠李戴。比如“hello”这个单词,部分学生把[hɛ`lo, hə-]读作[haɪ`lo],“apple”['æpl]读作[' aɪpl];“e”音开口太大读成“æ”,单元音“æ”又发成双元音['aɪ],类似情况比比皆是。这一系列情况表明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发现采用不断强化的方法效果比较显著。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教学实践告诉我,这个理论在英语教学中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发音学习中效果非常明显。每天课前十分钟,我都播放正确的国际音标发音,让学生不断听,反复说,不断地强化。同时,我不断地巡查,不断地纠正学生的发音习惯。有时也让学生自己对着镜子检查或者同学们互查,发现错误,反复纠正,从而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日积月累,效果逐渐体现。
二、以教材为蓝本,让学生在朗诵和对话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语感。
音标发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犹如堆砌大厦的砖头。然后,仅有砖头是不可能有大厦的,需要一种规则把砖头堆砌起来才能出现大厦。能够的正确的发音就可以拼写单词,但仅仅停留在单词阶段却无法理解句子和课文。在做“是“speaking”作业时,老师们发现学生们有时虽能听明白每个单词的发音,但是无法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比如,“what’s your name?”这个简单的句子,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听明白并且理解其含义。但如果把难度加大点,比如遇到“how do you go to school?”这样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句子,学生们虽然也可以听明白并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但无法能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因此无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这种符号系统具有社会性和生成性特点,这是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言语的过程要包括言语感知、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听的过程也是言语感知和言语理解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言语表达。英语也具有它的社会性,有自己习惯用语,有自己的特殊用法。仅仅会发音,听明白语音是无法沟通的,必须要理解才能表达。因此,要学好英语口语需在学好音标的基础上,加强理解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英语教材每个“unit”中都有“reading”、“language”以及“speaking”、“using”部分。海南文昌使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它虽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但是其内容相当丰富。只要教师加以合理利用,促使学生初中三年不懈学习,将来一定可以利用英语非常流利的进行日常交流。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 1 My name’s Gina”,其中内容都是最基本、实用性相当强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先朗诵一篇或者播放磁带朗诵一篇,然后让学生跟着朗诵,接着让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朗诵对话,或者模拟角色朗诵对话,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课本内容,培养语感。使一些常用句型深入到学生潜意识中,遇到应用时能脱口而出。平时,多让学生对同一句型进行替换练习。如学生通过“unit 1”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what ‘s your name?”句型。如遇到“What’s his name?”或者其它物主代词来替代“your”时,学生们一般会灵活运用。但如果遇到复杂一点的情况,学生有时感到手足无措。例如,问某一只小狗或者其它动物的名字,许多学生就不会了。有些学生往往会说成,“what is it’s name?”,却不会说。“what is the dog’s name?”
三、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口语应用能力 初中生大约处于12岁到14岁这个年龄阶段之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相对于小学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得到较大提高。但由于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他们的身心发展出现一系列矛盾,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顺从教师的安排,也不像小学时代那样喜欢在课堂上积极举手表现自己。这一系列特点如不加以合理引导这些矛盾就会阻碍英语学习,如因势利导就会促进学习。那种简单繁复的学习方法有时会遇到学生的强烈抵触心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强化、模仿。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只要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感兴趣,他们就愿意学习,就会自己创造机会学习。首先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课文英语活动。例如,“English corner”,English Salon,“ English Speaking Competition”。英语角和英语沙龙是英语课堂化学习的有效补充和英语,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选择参与人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学生表达起来更加流利,从而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皮亚杰认为,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导致语言的产生。我觉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应该在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提高。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那些喜欢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和英语比赛的学生明显比其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
参考文献:
[1] 韩小也.谈谈语言学习[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6).[2] 兰小梅.浅谈影响外语学习效率的因素[J].,甘肃科技纵横: 2005(05).[3] 许文丽.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差异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 2010(03)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学英语的目的在于不同语族的人能运用它沟通,也可以说,英语是服务于交际.所以,英语书面表达再好,如果听说能力不佳,那么只好是“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所以,对于初中生,我们一定要从头抓起,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如何提高听说能力,我有以下体会:
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惧、紧张、羞涩等心理障碍。课上教师脸上的smile很重要,先让学生喜欢这位“引导者”。
(1)可以通过每天的daily English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问候。如:What’s the date today? How is your father? Are you happy today? Why?等等。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作为学生听说的“热身运动”还是不错的。
(2)让学生在课前主动选择他们想听,想说的话题和内容,并作好充分的准备,再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准备的发言,逐渐养成说英语的习惯。例如,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都是大孩子一个,平日里,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数还较多。该剧中,灰太狼的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是经典句,学生很感兴趣。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用英语阐明自己的观点。有了习惯就有信心,大胆用英语表达,说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3)帮助学生克服语言表达障碍。
①缓解学生的焦虑,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教师要善于引导,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容,一个信任与期待的眼神,一次真诚的表扬,都是降低焦虑的灵丹妙药。
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立即打断,进行立即纠正,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后怕心理。如:Do you know how many colours are there in the rainbow?学生在会话时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会话时不必在意学生的语法及结构错误,重点应是交谈的话题,提倡“重在参与”。当然,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补充:Now boys and girls,do you know how many coloursare there in the rainbow?划划线部分语速可以稍放慢些。相信这位学生能够领悟,又不失信心。教师应采用鼓励、间接、礼貌、幽默等策略,尽量让学生自行纠正错误,避免挫伤学生的热情和欲望。③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并非一直在同一个教室。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说的愿望和自信,从而敢于开口,乐于开口。结合课文中学习的情景,启发学生的说的动机,教师可以开辟英语角等活动。
④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是提高口语水平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教学,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4)角色扮演。
《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1 Speak up中西蒙正打电话给丹尼尔告诉他有关他的新家。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电话用语,又用英语谈论了新家。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情景对话。当然也可以在诊所,在车站,在邮局,在餐馆,在商店等。在生活中若有机会,学生就可以活学活用,大大地增加了自信心。表达有困难时,学会使用“肢体语言”。教师还可以提供英语短剧和动画片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也可以就听说材料进行改编表演。
(5)学好音标。
在平进的教单词时,让学生根据音标读单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习惯,因为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我们学母语需要拼音也是这个道理。学好音标首先可以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还可以离别先前以读、写为主的哑巴英语。规范了发音,把握了地道的口语,自信心自然提高,不必再担心说出来的英文会招人笑,口难开了。有部分学生给英文注上汉字来尽量做到发音准确,比如Goodbye用“古得拜”注音,这种学习很吃力。
2. 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和讲解
每一堂英语听说课都有语言教学重点,教师在每课的听说训练之前,应该详细的向学生讲解在不同场景下应该用什么句型和表达方式,向学生介绍类似的表达法,让学生尽量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1 Integrated skills中学生听好关键词“in the past”与“now”了解星光镇的变化与发展。运用句型There once was...;There was/were...in the past或There used to be...等常用句型描述过去有的事物。
3. 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教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这种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因为电脑可以说是现代中学生的业余最爱了。除了教材上的听说材料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里开展之外,主要利用计算机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将大量知识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给学生。直观,立体,动感的图文音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播放英文歌曲,观赏英文影片,听到英美人士地道的语言和纯正的语音语调,有助于学生听力、口语的锻炼和提高。
三、课后的延续
(1)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听说得到充分的练习,提高听说能力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练习。因此,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各种听说活动。比如上面提到的观赏英文电影,英文卡通片等,让学生复述所听内容的大意,主要情节和感受。不同形式的复述可就所听材料的难易程度决定,对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语调,根据情节做出手势和表情进行复述。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录自己最满意的英语。学生在完成老师的听说内容时,可以在家录自己最满意的英语,先听听自己的发音,判断出自己哪些音发音不够准确,然后一遍遍地去纠正。也可以请老师、同学当听众,自习课时可在班中播放,让大家点评一下,对自己的听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四、结语
英语是一门以声响为根底的语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规则。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语言能力强,文化积累丰富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