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本文源自[星论文网]http://www.starlunwen.net
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的点滴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因此,从单一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的新的“开放式”教学观,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新观念带来新视野和新思路的同时,又造成了语文学科特质的明显淡化。
“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这一定义准确道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语文课程本身而言,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提高。如果抛开这些本质问题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开放,就出现了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热闹得很。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好象离了课件教学就不开放了。
显而易见,这只是领略了开放式教学的“形”而淡漠了“神”,或是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语文有其独特的本质和教学任务。开放教学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人文性、知识性和教育性,它是“文”与“人”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就不能站立;又好比是音乐中的主旋律,没有它,音乐只能成为零散的音符。古人早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厚实与宽泛、灵动与开放,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意义上的教学目标。
为此,在语文开放式教学中切忌五点。一是切忌对课文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新课改的教学过程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就容易出现不管那类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文字障碍,串读一遍课文,就进入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其实,一堂课上好不好不是由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多少来决定的。单凭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课文,而忽略对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无疑违背了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性。二是切忌不论是非的满堂表扬。虽然语文属于社会科学,不存在绝对真理,师生自由空间较大。但课文的阅读与教学都是有边界的,是体现某种价值观的,我们不能弄假成真,以非为是。三是切忌忽略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提倡的拓展和开放是有一个核心的,我们应遵循课文真意,进入作者内心世界,有方向有层次地进行思维拓展和开放。只有把握“课文究竟说了什么,想要说什么,能够说什么,应该说什么”这四个问题,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才能真正实现开放意义上的教学。四是切忌教师课堂主导作用的弱化。现在新课程标准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纯属“放羊”,是开放式教学的误区,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背道而驰的。五是切忌教学评价的滞后。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对事物不同的体验,因此,开放式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课文展开对话。这就要求开放式教学应该构建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成绩说了算。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的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星论文网是一家专业从事论文发表,论文辅导的老牌机构!本文源自[星论文网]http://www.starlunwen.net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如何把握“开放式”教学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
一是语文教师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领略语文知识的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教育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把握课文精髓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拓展。
二是准确把握表扬的“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扬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必须牢记新课标规定的“语文学习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对学生评价激励的似是而非。
三是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课文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语文核心价值”可以从四个维度考虑:(1)具有语文特点。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2)具有明显的特征或代表性。这种特征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但是一旦被解读出来,往往能被公认为是该课文的主要特征。(3)具有统领性。从这一特点出发,便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走进作家的世界,建构起对文章丰富意义的认识。(4)便于上升为“类概念”。即可以迁移,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种语言现象。
四是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要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目前,这种评价观念尚未在广大语文教师中形成共识,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星论文网是一家专业从事论文发表,论文辅导的老牌机构!
第二篇: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
构建初中语文开放式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人为本,倡导开放性教学。经笔者调研与实践,认为应该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实现语文教学过程全方位的开放,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说明了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性教学尤其必要,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开放性教学的意义,挖掘开放性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1.扩展教学内容
由单一的课本知识延伸、扩展到课外阅读。据统计:在学生掌握知识总量中,课本知识约占35%,是知识的核心部分;课外知识占约65%,是知识的外围部分。前者求“精”,后者求“博”,“精”与“博”是知识大厦纵横两部分的构件,是知识的最佳结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出现“通才取胜”的局面。所谓“通才”,是具有一、二门专业知识,而又知识面广博、基础扎实的人。美国曾对1311位科学家的论文、成果、晋级等方面情况作了五年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是仅仅精通一门专业的“人才”,而多数是以博取胜的。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博士指出:知识面窄是我国青年的一大缺点。学生在多读多写和多向评价过程中,他们感到轻松、自然、有趣、和谐,精神压力消除了,心理状态改善了,就能变“苦”为“乐”,变“难”为“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语文积累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必然大幅度提高。大量阅读和写作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转化“差生”时曾经说过的:“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思维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个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写作范围。”
中学语文教材是语文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内容,它的综合性很强,不仅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也与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密切联系。尽管这几年教材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语文教材在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发展的空间。如此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应力戒照本宣科,注意活用教材,提高教材的开放性。我们知道,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的教学应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跳出教材,对教材做灵活变通、或重组或增加或删补,还可以选取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深厚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冰心、朱自清、老舍等著名学者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富于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的文章或文学作品,如韩寒、贾平凹、王安忆等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语文的教学面,开阔语文的教学视野,这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
2.更新教学观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这就需要教师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和实现新课程。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获取对知识本身和知识价值的真正理解。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其中课堂的开放性是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的一把尺子。教学理念新,教改意识强的教师,课堂上敢放能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去操作、去探究、去思考分析、去讨论、去判断、去验证结论。现在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说明,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自己敢于提出挑战性问题的习惯。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于质疑,有时间质疑。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地关注学生和接受学生,建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发展者,与学生一起成长。为此,我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课改模式,即“10+35”,也就是教师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的形式。这既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3.灵活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中学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跨越国度等原因,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单调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和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利弊,“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添翅插翼。其最便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利用电脑网络,开启课堂教学数字化。
4.把握好开放的度
在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开放的度。开放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语文问题进行怎样的开放教学,问题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教师只有充分把握教学的开放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地交流和探究,对学生那些不成熟的见解、想法进行及时点拨、反馈,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总之,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谈
【摘要】本文作者提出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代写论文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作文水平就会提高。就怎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笔者从用心去写评语;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办报刊交流成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评语 分数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虽然产生了许多模式,但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实践证明,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作文水平会提高的。成功是学习进步之本,成功的喜悦是学习进步的重要内驱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怎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呢?
一、用心去写评语
作文批语即是一种言语劝导方式,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有效途径,作文批语是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在篇间、篇旁、篇末所写的评注,它是师生就作文而进行的书面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但在现实作文中作文评语流于形式,含糊笼统,或重评价轻启发引导,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似乎教师不是写给学生看的,而是为了应付检查,写给学校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看的,徒增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情绪,至使一些学生拿到教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本只看分数,不看评语,随意放在一边,连错别字也不改正。有效的作文评语应饱含激情,增强学生的作文热情,保护其作文的积极性,并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作文走向成熟。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笔者积累了几点做法:
1.鼓励激发式的评语
老师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错字多,有的作文甚至在内容上不符合要求。这时,可以将学生找来,面批面改,指出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给予鼓励,讲清道理。也可以用委婉,富有感情的评语去感染他、激发他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2.商量讨论式的评语
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如用词不当,句子不通等,在评语中要以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如学生在写作文时,如果出现了用词不当或材料不恰切的现象,可以参考这样的评语“你看看如果换成这个词你觉得怎么样”“这个材料细细品味一下应该用在什么样的主题文章更好一些呢”„„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
3.谈心说话式的评语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兼容的工具学科,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对学生进行交流,继而走进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在作文中往往表现出一种闷闷不乐的抑郁情绪,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对待挫折。
二、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积累失败的写作经验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三、办报刊交流成果
成就,是每个人的终身追求,有了成就,无论大小,就等于有了人生的辉煌,成就越大,奋斗越甚,而奋斗愈甚,成就也就愈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
条基本法则。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而不断使其以小成就来成就大成就,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戴尔·卡耐基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经常在作文中赞赏学生,是对学生日常进步的肯定,能固化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者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中“开放式”教学问题的思考
随着2006年新学期的开学,高中阶段的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一夜之间,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以开放式教学法为代表的新教学法成为教学热点。固然,新的课程观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而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教学新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既有令人欣喜的教学思路不断拓展的一面,也有教学上矫枉过正,陷入新的谬误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那么语文教育又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怪圈:那就是忽视文本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对”语文”的否定。具体分析,其表现为:
开放式教学造成语文学科特质的明显淡化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过去对语文科性质无论怎么认识,都不能否定其基础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没有课件好象就上不了课了。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可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式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式教学的“形”而已,而不是开放式教学的神,离其“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实,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开放教学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好比是人的脊梁,没有它,人就不能站立:好比是音乐中的主旋律,没有它,音乐只能成为零散的音符。而只有充分发挥语文课的特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性,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古人就有“文灭质,博溺心”的警示。那种语文课不象语文课的开放.其实质是假开放而已。
开放式教学形式上的互动造成对文本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一个语文老师课上得好不好本并不应由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来决定的。但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却十分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管哪类的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语言障碍.串读一下课文。就进入了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实际
上.这种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只注重形式上的出新出彩,是对新课改实践层面的误读误解。它并没有顾及互动的内涵和效果.也没有顾及互动的内容能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吸收。其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文本,以探得文本的本真意义,而是粗略地浏览.随意地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文本,然后再把这种直观感受传达给学生。有的则在开放式教学中大搞全盘肯定,满堂表扬,结果弄假成真,以非为是。其实,文本的阅读与教学是有边界的,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哈姆莱特也还是哈姆莱特,而不是麦克白,也不是李尔王。语文教学应提倡拓展和开放,但是,这种拓展和开放应该是有一个核心的。这个核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开放、延伸。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
用心
爱心
专心
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挖掘。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文本真意,试图进入作者内心世界之后,有方向有类比地进行思维拓展和开放.而不是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意识的跑马场。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认知规律出发,从文本出发,在掌握“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这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对话的可能性,才能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才能达到开放式教学形式上互动的真正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弱化是开放式教学的误区 教 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 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 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 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过去,曾经批判过老 师上课“一言堂”,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毫无趣 味。其实,哪位老师不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呢?况 且.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谁都会 说,但一谈起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问题,大家就不那么 理直气壮了。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大家 也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性、综合性的学习。那么在这其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的 教师干什么?而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采用纯粹的放羊式 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的强。疑惑与不解。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文本的学习要求之外,甚至还有组织纪律性的散漫问题。特别是语文课文中的知识点是需要长期、有序、系统积累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和指导。此外,教材编排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也都需要老师加以整合和理顺。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的教学不该是放羊式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有人说: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因此,纵是要求语文教师从教知识教教材的落后模式中解脱出来,与学生一道进入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探讨,进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界面,最后进入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个性思想的觉悟层面,从而最终抵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也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
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开放式教学评价的明显滞后性 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界融合,呈现出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树。评价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考试考得好不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我们的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依旧没有改变只是应试教育这辆战车上的螺丝钉的地位。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广大教师头上挥
用心
爱心
专心
舞,再加上教育资源不平等配给,无疑,对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起不了促进的作用,更多的反而是雪上加霜。因此.在开放式的教学上,只要我们单一的结果性评价体制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也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也是最具生机活力的一门学科。开放性语文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但同时也给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只要我们能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围绕语文科的特质,充分挖掘开发性课堂教学的内涵,并发挥其紧密联系社会步伐的优势,相信。新课改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点滴认识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点滴认识
卢龙县印庄乡印庄中学
许春花
【摘要】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课堂上老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辛苦。但最终学生成绩并不理想,教学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基本是低效教学。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语文教师长期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做到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点滴认识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确实,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课堂上老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辛苦。收到高效也行啊,可结果却恰恰相反。学生成绩不高,更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乐学,丰富知识、提高成绩,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我有了点儿肤浅的理解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课标,从而做到减负增效呢?
首先,课堂教学中要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去说,做课堂的主人。学生去说,并不是漫漫而谈,不着边际,而是要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切入点。学生在道出自己经历的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更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要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把握时机,“抓好新课的导入、抓好恰当的提问、抓好教学演示”,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再次,还要积极开展兴趣活动,让学生愿学。如果学生对一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有一股动力驱使他去参与,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成语游戏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教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好学。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赞许,他们的心里就会像喝了蜜一样兴趣高昂。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尽可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他们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
二、定好教学目标,认真备课。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
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因此,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新课标侧重的是过程与方法,我们在备好教材的同时,更要利用好教材,“用教材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保证教学的知识含量,教学密度要大些,做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层而有效。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还要重视和发挥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既要学生学语文,又要学生学做人,更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三、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
班内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布置作业,那么对于优等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教学中要实施差异教学,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可以分一些层次,如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等。这样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同时,课后作业还要做到有的放矢,难易结合。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无效教学,用我们的耐心,责任心和时间不断的去认识去探索,我相信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更好的完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