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

时间:2019-05-13 04: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

第一篇: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

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

台营学区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名称: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七个班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

2.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是农村初中师生对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

3.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4.“策略”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形成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强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关于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与探索”是针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进行的研究。

三、理论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变革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倡导“以人为本”,提倡用“开放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写作“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提倡的“以人为本”的作文写作手法,实际上就是要求淡化“文体意识”,强调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于让他们鼓励学生采用自主表现手法,从而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作文评价的这四个标准,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要求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应从学生作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方面入手,避免评价过程的繁琐化,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三者的统一。

四、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长期的调研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作文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尽管每周都有作文练习,每篇作文教师都是按照“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的模式辛苦地进行教学,但是作文教学的收效却微乎其微: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单薄,缺乏真情实感,文中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学生对习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作文当作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老师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感到束手无策,指导乏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习作空间封闭;教学模式单一;训练方向的偏差;学生学习的被动;阅读范围狭窄;写作束缚太 多;命题随心所欲;评价千篇一律;文风华而不实等等。正确认识这些原因,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并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就能有效地改变初中作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帮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提高作文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

(二)国内研究现状

湖南省浏阳第一中学2003年张鹏举老师的“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教学机制、操作基本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苏州吴中区石公中学的2006年开始进行的“初中生专题探究式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目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能力,作文综合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等等。这些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但却各具特色,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但是,与阅读教学一样,作文教学并没有因此扭转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另外,从作文教学研究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作文教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层面,理论研究的队伍小,研究成果也缺乏深厚的理论内涵,有的论文仅是某一时期迎合某一热点话题的即兴之作。

而各种作文教学研究中一个突出的弱点是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居多,中学作文研究居少,尤其是“农村初中”这一范围的作文教学研究几乎涉及不多,有的也仅是作文教学方法等,对于相应的“有效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

六、研究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重点学习《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概述。

2、目前睢宁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对策。从近两年来的考场作文和日常习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入手,认真查摆,及时纠偏。

3、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点,5 改变以往的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

4、有效作文教学的课例研讨。以“一”举而反“三”,触“一类”而“旁通”,通过课例的引领,带动全县作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5、作文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指导。讲究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入学法,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法与学法的研讨,对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6、有效作文的实战训练。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教法学法的探讨,指导师生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是落实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方式。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县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明确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2、通过调研勘察,找出目前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导师生查漏补缺,纠偏补弊。

3、通过课例及全县大型研讨活动,引进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和新颖科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广大师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用名家理论引领教学,用课改新法指导实践。

4、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案例综述,探索提高学生写作情趣的途径,引领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通过作文实战演练,探索作文教学的先进的教法和学法,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入手,摒弃作文教学模式化现象,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七、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了解作文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出作文教学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

2、观察法。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的观察,分析形成作文低效的原因,从而更有效的对症下药,进行整改。

3、调查法。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有助于掌握一手材料,更有效地进行研究指导。

4、对比法。通过对比,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别就一目了然。

5、问卷法。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是一种更科学,更深入的调查方式。

6、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

7、训练指导法。通过对课堂教学和实战演练的指导,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研究周期: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

(二)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11年6月——7月):对该课题方案进行设计,初步确认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深入县城几所初级中学调研,并请有关语文教育同仁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听取意见,形成方案,报市教科所审批。

2、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2年月5月):(1)理论学习:通过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传达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组长回到各初级中学召开的语文教研组活动,把这些理论贯彻落实下去,敦促语文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作文新理念方面的论文,并把这些理论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

(2)行动研究:对全县初中学校作文教学状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包括:对教师作文教学方式和学生习作方式的调查;对教师作文教学重难点把握情况和学生作文兴趣方面的调查;对作文批改状况和评价方式的调查等。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再通过全县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活 8 动把初中作文教学现状通告语文教师,指出其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环节,并作进一步的研究要求。

(3)观察究因:通过对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状态的观察分析,找出作文低效的根源,帮助师生查漏补缺,进行有效整改。

(4)问卷调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把形成作文现状的几个关键环节设计成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归因。

(5)总结经验:通过行动研究、观察究因、问卷调查和对比研究形成一定的材料,把这些材料分类总结,整理成文,通过公开讲座和研讨会贯彻落实到教师学生中去。

(6)实战训练:通过大型的县级作文教学研讨课,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作文教学实践中,引领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教法,注重学法,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结题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整理课题的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七、研究措施及具体运作方式

1、加强理论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课题例会,定期进行集体理论学习。同时抓好个人学习,随时将学习心得体会、教学随笔记载下来。把握教改动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组织教师向书本学习。发动教师查阅、收集、印发各种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丰富作文教学的经验。

2、搜集作文素材。从学校到社会,从课内到课外,以学生的生活、思想、情感为出发点,选取作文素材。

3、请进来,交流信息。邀请专家、学者上门指导,并作专题报告。

4、走出去,吸收信息。每学期提供每位语文老师外出学习、听课、培训回校后汇报、交流。

5、鼓励教师上作文研讨课,对取得研究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6、重视课题过程资料的积累工作,包括实施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材料、阶段性情况汇报、研讨课教案、专题总结等内容,使课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资料。

八、预期成果

1、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第一阶段:调查阶段,了解学校学生作文的现状。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课堂实验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作文评改教学的常规模式。

第三阶段:形成阶段,理论支持与地域性实践经验结合,归纳写作文的常规模式——“听说读写并重,自主参与评改”

2、最终成果

“学生自主参与作文批改”模式:主要是通过“阅读筛选、解析指导”,“主动探究、讨论评价”,“巩固运用、自主评改”,“交流反馈、展示批改”四个环节完成整个作文评改。阅读筛选——导评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文题要求,自主写作,写完后上交,教师筛选,找出例文,有时要多次筛选,完全合乎写作要求的范文或者十分典型的不合要求的“问题文”。然后依据例文总结规律,写出本次及本类作文的写作指导;再据筛选情况写出批改分析和指导批改要求,最后把“例文”、“指导”及“要求”一同印发,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主动探究——议评阶段

一般以前后桌四人一组,由一名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主持进行讨论,找出例文好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不足之处,包括选材、布局、结构语言、行文书写等,讨论大约5—10分钟,由小组主持人或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情况,比如我们最喜欢的一篇作文及其好处,我们认为最不成功的一篇作文及原因等,大约也要用5—10分钟,在此期间,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或组织集体讨论。这实际上是对后面批改手中作文的一次演练,并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使学生改有依据,批有准绳。同学之间面对面讨论周围其他同学的习作的形式,也大大促进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巩固运用——自主评改阶段

用大约5—10分钟,结合刚才同学读的“讲义”和讨论的内 容对照手中的作文自主评改,依据评改十条要求,一一打分并逐个环节写出评语,并且对文章作局部修改或全面修改,如:调整结构、理清层次、修改病句、纠正错别字等。这一步骤看似难度很大,但因有前两个步骤的认知准备,学生总能批的中肯,评的到位,改的合理,顺利完成课时训练目标。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进行知识迁移训练的重要阶段,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而改的方式可据实际情况实行自改、同位交换改、分组改或班级调换改几种办法。

九、课题研究在本地区的作用

(一)提升教学理念,引领作文改革。

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作文能力,培养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形成有效的符合我县教学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为我县培养一支初中语文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对我县的初中语文教育发展起推动作用(这些教师,在参与一轮课题实验之后,应该能够独立把握作文教学、上示范课,能够指导学校备课组工作,参与当地的教师培训)。

(二)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全校作文教学行动的研究和考察,发动广大教师针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找出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纠偏补漏,有的放矢。

(三)问卷调查归因,纠偏补弊及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多次调查研究,针对作文教学低效现状,专门设计问卷,针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问卷见博客《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调查之后,根据问卷情况,写成了《初中学生作文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五)课堂改革实践,实现有效作文

积累比较丰富的初中作文课程资源,建立与现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配套的作文资源库,为一线语文教师服务。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并大面积辐射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提高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使作文课堂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如生活,以课堂作为生活情景的集散地,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情趣,从而激活写作教学的一种课堂模式。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生活化 观察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农村孩子的语文基础差,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世界,有城市没有的无穷无尽新鲜事。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作文内容生活化,写独特新鲜的事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作文内容生活化一方面指作文内容来自于生活,要反映生活,要围绕生活广开作文之‚源‛。我引导学生观察充满泥土气息的农村事物,搜集写作素材,然后选择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所见、所闻、所感。如:阳春三月,叫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秋收季节,让学生到麦田拾麦穗,地里挖萝卜;双休日,养家禽,种蔬菜;......为此,我经常在周五布置学生同家长到田间劳作,如种蔬菜,养鱼、养花等,并要求学生写劳动后的体会,种蔬菜、养鱼还要求对蔬菜、鱼的成长作记录,在班级里交流经验,然后再进行写作,每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生动形象。

二、作文活动生活化,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农村学生写作觉得无话可写,是因为缺乏鲜活生动的、刻骨铭心真实生活。他们往往提笔总是不知所云,经常‚啃笔头‛。唯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之中,切身感受生活五彩斑斓的一面,才会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爱心的人,才会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因此,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生活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只要孩子们有了爱,他们的情感一定更丰富,头脑中储存的东西也就更多了,写起作文必定是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在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动中,当我要求学生写妈妈的爱时,告诉孩子们,回家时,一定用心观察妈妈平时生活中是如何忙忙碌碌地度过每一天的?妈妈煮饭、炒菜时,是如何做的;洗衣服时如何挥动手臂;教你做作业时,是如何耐心教导。果然,一个星期后,由于孩子的认真观察,加上对妈妈充满深沉的爱,所以平时看起来普通得再普通的这些生活细节就给孩子们写活了。而在指导学生描写大课间时,由于他们对细节仔细观察,加上他们对大课间活动深深的喜爱,所以他们写起来就觉得是轻车熟路了。

这样在农村这乐趣无穷的‚天堂‛里,让学生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指导学生练笔,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三、作文意识生活化,对生活充满想象和激情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性反映。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教育学生时刻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话说出对世界的看法。但是仅靠自己的眼睛的观察还是不够的,学生收集作文素材,教师除了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外,更不可轻视想象的训练。为了指导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一般鼓励学生先说后写,然后采用从‚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在展示过程中,我总会不断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虚拟世界。

在一次作文活动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O‛,要学生仔细观察后,然后问他们想到了什么。结果,有的学生说它好像好吃的烧饼,有的学生说它像神奇的飞碟,有的学生说它像自行车的车轮……有的学生还从‚O‛中得到启发——‚我们做事都要从‘O’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甚至还有学生想到——‚‘O’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向前进。‛你真的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想不到这么一个‚O‛,居然让学生想到了这么多!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四、作文评改生活化,多种形式相结合

过去的作文评改,老师经常找出一大堆优点,指出一连串毛病,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满红红的一大版,这样改完一个班的作文,老师累得半死。然而,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中,学生打开作文本,看一眼分数,扫一眼评语,对于老师其它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这样评改作文,老师累得要死,学生得不到半点收获。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采取面对面的一一批改,批改以后,要求学生再写一遍,然后再批改,直到他写好为止。当然,老师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每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批改所有的文章,但是我们可以依照学生作文的写作层次分组,每次面对面地批改一个组的同学的作文,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简单评改等方式。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面对面的批改,不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硬要完成多少篇作文,只要他们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就行。

五、作文评价生活化,采用主体多样化

曾经看过生本教育的作文教学课,‚生本教育就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特别欣赏其中的点评手段,它主要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和社会评来进行。(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小组评。即选几篇较好的作文印给学生,做比较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标准的方法,还可以在评析中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优美语句,激励自己以他人为榜样同时提高自己批改作文的水平。

(4)教师评。很多人认为教师不应该作为学生作文的点评者,一怕挫伤了学生自尊,二怕打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就我看来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他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从生活中来,到写作的课堂。只是被动的感受。从课堂到生活中实践才是主动的体验。让体验深入生活。使学生真正将心灵放飞,真正将心门打开,融入生活并改变生活,写作就不只是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性的生活了。学生往往将某种感情挂在嘴上,缺乏真切的体验。未赋新辞强说愁,没有情感的体验何来情感的认知,只能闭门造车了。教师此时,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带着任务去。观山则情满于山,览物则情动于物。写孝心不妨让学生为父母洗脚,或做一顿饭。从中感受父子亲情。从实践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就使生活中的情味自然行之笔端、汨汨而出了。

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写作的规律。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是作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一定能写出语句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张微素.浅论作文教学生活化[EB/OL].

【4】衡南县咸塘中学.张煜恒——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EB/OL].【5】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8,119

第三篇: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系统地接触地理知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熟练且要正确地使用所学地理知识,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这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要将课堂生动富有形象化,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有关方面的分析,希望对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的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启发。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趣味化;教学实践

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到生活化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并且它是最终要服务于生活的,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从而进行分析。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

循规蹈矩地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将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实际生活,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感觉简单易懂。而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老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对生活化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并有能力去实施生活化教学。通过对抽象地理知识的整理与分析,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使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与他们的分析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与教的良好循环,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二、引入生活化地理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导初中地理时,要注重引入生活化教学。让教学生活化,需要有一个引入的过程。即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形象的话语,并列举学生身边的相关实例,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将学生引入生活化教学情境。举一个相关例子,例如,在教导学生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课程时,可以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一首歌,带着学生观看我国56个民族齐聚北京天安门广场的视频与图片,让我们学生对56个民族有一个最基础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这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同学们除了知道汉族以外,还知道哪些民族?”使课堂富有活力,教师还可以提问:“我们班上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能给大家伙儿说说你们民族的风情风貌吗?”通过这样与学生的互相交流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在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两方面:第一,要注意课堂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第二,要灵活使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使学生身临其境。

三、趣味化生活教学

教导学生初中地理生活化时,光导入生活是完全不够的,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紧密相连,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老师要灵活应用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文谚语故事,让课堂充满生动性活泼性。比如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讲述了一天的气温变化。这样生动形象的话语就使地理课堂妙趣横生,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将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进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了知识,使知识在快乐中得到了巩固,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具有非常正面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组织生活化的地理活动

教师在教授学生地理知识时,适当地组织一些生活化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理解更深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野外进行对大自然的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让学生去生活中体验,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阅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的魅力,在生活中获取地理的知识,在生活中将学习的知识一一应用。例如,在学习“水资源”这一课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去进行各自小区的用水调查,开展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明白水的珍贵性,做到节约用水,保护大自然,给予我们有限的资源。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长了学生的能力,还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地理知识,不光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更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完善课堂所学。地理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要想过得更加舒适美好,就要求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而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就要求教师能够更生活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完善自己,学无止境,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慧英.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J].都市家教,2012,12(21):40.[2]崔春.??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77.[3]施绍勇.浅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东西南北(教育),2016(21):221.编辑温雪莲

第四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

徐州市沛县沛城镇孔庄小学

汪颖

情况概述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二)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

二、研究的内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1、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研究。

在课题实践中,我深入挖掘教材,探索现有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促使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适当增加相关生活化课外阅读内容,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生活化教学对学生个性化以及社会化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最终让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2、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体验渠道,从单一体验走向复合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变单一的语言智能展示向多元智能展示;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目前单调的语文学习活动变得生动。

三、研究的目标:

1、旨在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此研究,达到解放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并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精品阅读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以达到活学乐学语文的目的。

2、通过课题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会读、会说、会写,让语文这一工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3、从生活中取材,结合思品学科进行学科间教材的整合。运用课堂这一载体进行操作,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现有课堂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课题研究读书内容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行动研究法

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开设语文生活化教学研讨课。

该课题研究其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我充分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借鉴同行和专家的观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对我所任的教一年级、二年级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读书学习:在研究过程中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陶行知文集》》、《名师魅力课堂经典解读》、《给教师的建议》等书,并结合自己教学写读书笔记。

研讨活动:2008年12月——2009年9月开展课题研讨活动课,撰写阶段性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经验总结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新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古今中外大教育家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论述,使我更加了解了“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生活”这一理论论断。源于此,我申报并研究了《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通过研读教育论著,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使我深刻明确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应该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我们知道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围绕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和“生活中孕育着语文教学”这一辨证的论题,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活动。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生活化。

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

[场景1]一年级下册《识字1》,其内容是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春天 春风 春雨 小草 柳树 嫩芽

燕子 蜜蜂 布谷

桃花 杏花 梨花”。在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四组词语,并知道词语所描绘的美景,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在野外观察春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前看到的春天美景,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找春天,观察校园里的柳树、桃花、小草。这样让学生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来读韵文自然而然的就能读出韵味了。练习中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再舞、灯火辉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就在课前准备了奥运时候及我们传统的过节时的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孩子们观看,这样一来词语的意思不用解释,孩子早已牢记于心。

[场景2]《村居》一诗的教学,在学生充分想像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和风拂面、草长莺飞的春景图以及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飞风筝的情景,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从学生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早已飞到春的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习的兴趣,加深理解、积累背诵的任务也就很容易完成了。

[场景3]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描写鲜花的数量多的句子时,我引导学生说自己认识哪些季节的哪些花儿,当时学生纷纷发言,说出很多花的名字,这时再来读句子自然读出花的多与美。这是一首诗歌,在学习时我认为不能仅仅是学诗歌,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文字创作的能力。当时是春天,校园里开满了虞美人花,我引导学生仿照课外观察说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一首小诗就诞生了:我最喜欢春天校园里满园的虞美人花,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然后我让孩子们一起来诵读他们的诗歌。这样孩子们创作的激情激发了,趁势我发给大家课前我画好的画:水里游动的鱼儿、天上飘飞的白云、秋天地上的落叶、空中飘落的雪花。(一组一张用水彩笔画的画。)让他们在组内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画面,合作作诗,然后全班交流,记得他们个个小脸通红,小手高举,争着要汇报呢。听了他们各组一起朗诵合作创作的诗歌,我激动万分。看到孩子们当时学习的热情,我倍受感动。是啊,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这样的学习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七、八岁时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记忆力特别强的时期,为大量识字提供了生理可能,为此,我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即课堂、社会即老师的理念,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识字,化被动为主动。于是我让孩子们在课外识字,比赛看谁识字多,一周比赛一次,这样一来,孩子们识字积极性大大增强,效率也提高很快。两周下来孩子们比课本上要求认识的字多了好多,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而且在每周的识字展示课上,孩子们不仅能说出自己识的字,还能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在哪认会的?有的还能说一段话呢。如,有学生说:“老师,我认识‘狮子’这两个字。”其他孩子问:“你说说你在哪认识的?”他说:“在动物园里认识的。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可高兴了。来到动物园,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动物呢,有老虎、大象、长颈鹿、猴子、斑马等,我最喜欢的是狮子,棕色的毛,样子很可爱,我还和狮子一起照相了嗯。动物园真好玩!”一年级的孩子啊,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树立“处处皆语文”的思想,使学生了解多种识字的途径,既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热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达到“识字开智”的目的,又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促进了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懂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如班干部的选举,我让学生可以自荐,并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是推荐别人也让他们说自己推荐的理由;每天请一名学生给大家讲故事,可以是听来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如果学生有在学校上课那天过生日的,就让学生一起给他说祝福语、编祝福歌;每周两次的课外活动课让学生一起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我还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参加文艺体育活动,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学科间内容整合的生活化。

更新教育观念,落实课改精神,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的改革。新课程明确提出,要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教学活动成果与本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在整合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工具性外还有人文性,还担负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既相互独立,又有交叉融合,它们可以说是两门有着“近亲”关系的学科。因此我采用生活丰富语文教学,采用开放的、灵活的、学科整合的方式方法,在听读说写的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健康的个性,完善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为能创造并享受文明生活的新生代。

[场景4]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识字1》采用词串的形式,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练习一的读读背背要求读背4个描写秋天景色的成语和一首短诗《秋天到》,课文《秋游》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练习二中的做做说说要求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秋景画下来或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二单元《走进秋天》,前三课有这样几个板块的内容:我眼中的秋色、小小气象员、栽种与收获、瓜果大聚会;叶片、种子的收集、种子拼画、秋游盘点;剪秋叶小制作,做小橘灯、秋色博览会。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正好是秋季,我认为把语文和品德与生活课设计成一个综合性的主题单元组织教学,既能避免由于内容的重复造成的浪费,又能打破学科壁垒,统一整合教学时间,使两科知识相互融合,内容有机渗透,互为补充,互为学习资源,使两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互为借鉴,从而扩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大的教学板块:走进生活,丰富体验;感悟文本,内化语言;实践运用,创意表达。布置学生课余时间继续在生活中寻找秋天、收集秋天;搜集与秋天有关的成语、诗歌等。有兴趣做“小小气象员”的学生,组建一个“气象发布站”,从各种途径了解天气变化情况,填写观察记录表,每天定时在班级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同学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在学习课文《秋天》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边读边交流,边读边回味,体会秋景的美丽,秋游的快乐。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他们感觉就像是在读自己,读自己的生活,读自己的内心感受,读自己的切身体验,一个个全身心投入,谈得动情,读得有味。我让学生分小组展示收集的瓜果、蔬菜、粮食等。介绍从家长处了解到的某一种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全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在生活中要节约,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进入秋季,孩子们就在开心地寻找着,惊奇地发现着,快乐地阅读着,幸福地生活着。学科整合给了学生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欢乐、无穷的创造。

此外我还在课堂上采用歌唱、朗诵、画流程图、小记者在行动、小老师登场等学习形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开放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维,萌发创造力、创新力和想象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大大增强,对知识的建构更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与欲望,热爱语文学科;使学生乐于阅读与表达,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有较丰富的想象力及一定的独立见解;培养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实践意识,能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以期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构建有自我特色的知识体系,培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努力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除了在课堂上去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外,更要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经历去学习语文。克服困难带领学生深入学校、社区,加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开拓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上下功夫。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把研究工作继续做下去,切实让语文教学扎根在生活这片沃土中。探索还需努力,研究还需在专家学者中的引领下向更深一步发展。

附件: 读书笔记:

1、读《陶行知教育文集》有感

2、要使知识“活起来”---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3、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有感

4、聆听课堂的阳光与花香

案例分析:

1、用“生活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写“原生态”的作文

2、快乐识字教案

3、加强学科整合,提高综合效益

—一次语文和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整合教学尝试

4、谈《乡下孩子》教学

以上八篇文章自己认为质量较好。

第五篇: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新一轮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实施以来,相关教育部门对初中德育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被更多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此外,初中是学生德育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为了防止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更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本文将通过对德育生活化学模式的实践探讨,提出加强初中生德育素质教育生活的建议策略。

一、前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学生道德养成环境受到的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波动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念。因此,本文对德育课堂生活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旨在为加强初中生德育素质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1.生活化教学概念

生活化教学模式具体是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熟悉的环境事物开展的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为目标,通过生活情境,将德育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紧密融合,加强学生对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2.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人生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的多彩与乐趣。其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变枯燥的传统教学,将实践内容转化为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理论,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教学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更多的发展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源泉。

三、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

1.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情趣性

初中教育素材以道德思想教育为主,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和价值观,但是教材内容中包含很多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单纯的理论说教下学生起来非常困难,通常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践才能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准确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情趣性,将课堂中抽象化的教学内容与趣味性实践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理解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德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国家文化差异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标志性文化和建筑,从而加强学生对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如讲解法国文化时,只要提到罗浮宫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文化气息,进而感受到不同民族文化价值的宝贵性。

2.重视生活化教学素材的乡土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更是一个人口大国,所以,各地区各民族的迁移现象较为常见。因此,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怀有特殊的情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c地理环境,来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文明教育。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在教学“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积极鼓励不同地区的学生来展现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从而得以继承和发扬,并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3.强化生活化教学事件的时效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复杂,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在德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社会现象扰乱学生价值观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所以,教师严防负面因素进入校园,同时积极引入社会正能量强化德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但是社会现象存在时效性影响,教师只有及时引入并引导学生进行剖析理解,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德育知识与社会因素的紧密联系。比如,在教学“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正面人物,让学生感受个体公民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反面教材的社会案例,告知学生丧失社会责任意识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警示作用。

4.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的政治性

初中德育教学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并与政治内容具有紧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以正面的价值理念面对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因此,生活化德育教学的实践必须要融入国计民生,培养学生的政治正确性。比如,在“政府职能管理和服务”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级政府在各项灾后重建工作表现,或政府在重大事故抢险中的感人事迹,促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国家政府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能表现,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正能量,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本文主要叙述的是,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确保祖国未来的希望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因此,学校与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并采取有效的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标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科学与生活的教学原则,针对初中生差异性的发展特点,实施有效的生活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以生活经验为依据,通过真实的生活化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德育教育教学的价值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素养。

责任编辑黄博彦

下载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_Microsoft_Word_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县城乡各学校,基础不同,层次不齐,能力有差异。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市城乡各学校,基础不同,层次不齐,能力有差异。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陶行知先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时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但就目......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摘要】随着我国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进步着。我国的教育发展为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用生活中的地理资源激活课堂 诸城第一初中 张生军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但真正的高效课堂却不常见,教与学......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初探 摘要: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地理课堂中有效的联系生活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背......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蕴藏于生活的角角落落。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将数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