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4:0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

第一篇: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濮院小学翔云校区 胡利民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不仅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还应使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得到一定发展。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化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和阐述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概念与意义,提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和抓住生活问题进行体验式教学两大策略来进行生活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体验、生活体验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数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仅只是认知方面的,还应包括态度和情感的丰富与提升,我们知道体验正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学习者设身处地去感受客观事物,它可以使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因此,“生活化”和体验已成为现今教学最提倡的两种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也相应产生,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概念,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误解。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对生活化的误解

数学标准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而非从“生活情境”出发,但在现实教学中,生活经验常常是被具体的生活情境取代。例如:在分数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会在课上安排一次切割活动,比如让学生分月饼、吃月饼或分水果、吃水果,这样的教学非但没有体现生活化,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月饼、水果等色香味引起的其他想象里力,把“平均”之类的数学思考抛在一边。

(二)对体验的误解

然而很多老师以为体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动动手,做一些活动游戏之类的。因此,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被融入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也显得异常的热闹、活跃,但一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一无所获。

从操作角度说,体验首先是对隐含着新知的信息同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相耦合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旧知向新知的迁移,由此可见,学生学习体验的起点是由他们熟悉的生活 1 情景所显示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体验与生活化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那如何把两者的联系发挥出来,使两者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在教学中。

二、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概念与意义

所谓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即指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情景反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与提升,成为系统的数学知识,并继续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教学的意义主要在于: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最感兴趣。

(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如:学了“利息的知识”后,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拿到多少本息,这种模拟情境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还能使他们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年月日》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月有几天吗?

师: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全中国人都在期盼着2008年的到来,你能把2008年的年历卡设计出来吗?想想看,应注意些什么?(老师提供出2008年的元月1日是星期几的数据。)

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起来,在创设性的设计活动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还能更有效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

学生是作为一个个具有独立完整的精神个体展示在教师面前,每个学生因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对生活的理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是截然不同的。课堂之所以 是充满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所以在课堂上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为前提的。

1、激活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进行体验学习

教学论指出,当间接经验(科学艺术的文化知识)脱离儿童的直接经验(生活经验)仅处于辅助地位的时候,那么这种间接经验非但不会促进发展反而很可能抑制发展。所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基础之一。激活生活经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接用语言,也可以用一些实验操作或某些图片去激活。按照皮亚杰概念发展阶段性理论,高年级的学生已进入形成运思阶段,即虽然推理仍然依赖于实物和经验,但已经能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可以直接采取用语言的方式激活生活经验,而把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的一些干扰因素自觉地排除在外。例如,前面讲到的分数初步认识的课堂教学,教师可在课始提问:你能拿出或说出“半个”物品吗?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了,并由学生自己呈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初步体验了“平均分割”的含义。

对于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思阶段”的初级期,其认识需要依赖于实物环境和经验直觉,因此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需要运用一些实验操作或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生:我拿的是正方体。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生:我感觉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如果不小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朋友通过摸一摸,发现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 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2、允许质疑问难,张扬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以下是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的一个片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你觉得有什么地方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呢??

生1犹豫了一下:“老师,我觉得进位的1应该写在”35”的3下面。” 师:“为什么呢?”

生1:“我爸爸是这么教我的”

师:“这就像一个公式,通常都写在现在的这个位置,你爸爸教你时可能写偏了。” 出乎意料的事情又发生了

生2:“老师,我妈妈教我时这个“1”是写在“36”这个3的上面。”

生3:“我以前总是写在“35”和“36”的中间的,为什么规定要写在下面一点呢?” 生4:“为什么要写在哪个位置呢,我觉得写在“35”的“3”前面方便。” 生5:“我同意××的意见。” „„

师:“那你们觉得这个1写在什么地方最合理呢?”

生1:“那个1不能写在36的上面,因为我知道在做退位减法时向十位借的10时要在上面标一点,如果进1也这样写,两个很容易弄错的。”

有人嘀咕道:“我们还没学过退位减法的。”

师:“这位同学连我们还没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了,真了不起!” 生2低着头说:老师,我是把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弄混了。师:那我们现在都明白这个“1”不能写在36的3上面 师:“还有其他的意见吗?”

生2:“我觉得写在35的前面不合适,因为这个1是从后面进上来的。

生3:对啊,老师说过计算是从左往右的,进1时写在35和36的中间很方便,但写在35的前面就很不自然。

师:刚才的两位小朋友能从计算顺序和进1的意义考虑问题,真不错。

生4:我觉得写在35的5下面也不好,这个1代表10是进到前面去的,写在35的5下 面很容易把它当1加在5上面。„„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人必然存在着先天的差异,会有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些差异会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会在我们的教学中反映出来。课标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案例中,学生思维、解决问题方式的差异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使提出问题的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需要,而在就是建立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互动,发挥个体差异的价值,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二)抓住生活问题,进行体验式教学

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并最终走向社会,所以课程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将学生校内外的生活体验与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来源与依据。

有一个孩子在家里玩橡皮泥,他只需要手头一大块橡皮泥3/4中的1/4。于是,他先将橡皮泥推成一块平整的长方体,将其平均切成四块以后取了其中三块,并将它们揉成一个正方体,再分成四等份后,从中取走了其中的一份。注1上例是许多学生都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情景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原理,而对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教学情境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也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进行体验教学

如果学习内容是以生活情景和实验情景呈现的,并包含有一系列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生活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不断建构知识的意义,而能使思维不断扩展,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并产生进一步研究的动力。

例如:“圆的性质”一课的内容生成力体现

师: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能不能做成三角形?四边形? 学生被逗乐了:“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老师又说:“那么就做成椭圆形吧!”

学生大笑:“这样一来,车子滚动时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 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

通过讨论,学生悟出了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圆形的车轮上所有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 相等的”,并由此而建构形成了对圆的性质的意义理解。

我们也能以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贯通,使学习、掌握、应用相统一,让学生始终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统计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1)播放录像:食堂负责人为搞好学生营养配餐,向同学们了解对菜肴的口味喜好情况。

(2)(3)提供材料:本校小学生营养午餐一周菜单。

分组调查:以6~8人为一组(或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按上述菜单调查本组每位同学最爱吃的菜肴,按荤菜类、蔬菜类、汤类分别记录,并将三类菜肴的调查记录张贴在各自的指定位置。

(4)资料统计:以两人为一组,任选一类菜肴为调查对象,根据各大组的调查记录进行统计,并绘制出统计图表。①根据选择的菜肴类别,绘制统计表。②将统计表转换成条形统计图。

(5)合理建议:在调查统计基础上,结合对营养健康的认识进行讨论,向食堂提出学生营养配餐的合理建议。

(6)(7)(8)学习小结

交流课外搜集的各种统计资料。

思考:在各种统计资料中,能分别得到什么信息?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贯通教学过程,使学习、掌握、应用相统一,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由个别问题转向一般问题的过程,深化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2、加强拓展性训练操作,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会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再创造”活动中深刻体验数学。

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树高。如何测量?有的学生提出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人提议拿绳子,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子。这可是个好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师适时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插在操场上。这时正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启 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长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学生想去:树高也是它的影长的2倍。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很快从测量树影的长,算出了树高。接着,教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了一个求树高公式吗?”于是得出:树高: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或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整个过程,并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案例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1)》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同学们,教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搞一个庆祝活动。同学们为了布置教室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他们挂拉花的时候,发现少了一截,怎么办呢?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

师:还要做多长呢?老师量得这一截拉花的长和你们的桌面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作为标准,估计出桌面的长度。生1:这张桌子有6把尺那么长。生2:这张桌子有4个铅笔盒长。生3:这张桌子有5支铅笔长。

2、测量验证。

请学生用自己所想的实物具体测量一下桌子的长度,检验自己是否估计正确。师:同样长的桌面量出来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生1:因为我们所选的实物不同 生2:我们用的测量标准不一样

结论:测量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同一物品的长度不一样。„„

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认识1厘米(1)观察直尺(2)认识1厘米 出示1厘米有多长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长的。(3)感受1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在尺子上有这么长。请同学们找找我们的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学生汇报

生1: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生2:橡皮的厚大约是1厘米。生3:我的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师:你们能一下子找到这么多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真不错。那你会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汇报。教师示范。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介绍其他的长度单位

师:除了厘米,同学们还知道量度长度的其他单位吗?请说一说。生:还有尺、寸。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说的。生2:还有米、公里。师:你见过吗? 生1:在报纸上见过。生2:在公路的路牌上见过。„„

师:量度长度的单位还有很多,不过,尺、寸是中国以前用的长度单位,现在按国家规定,要用国际统一的单位,我们以后再慢慢学。

应用本案例开展生活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活事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实践形式,直观感受1厘米的长 度,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认识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不仅丰富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使学生不是为厘米而学,而是为丰富知识,提高素养而学。

注释

①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参考文献:

1.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3.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4.陈玫宏.“数学与生活”,孰轻孰重?.中小学数学.北京: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5年第6期.17~18 9

第二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有效利用教材,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依据。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呢?

1.尊重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紧扣教材。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和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3、延伸教材。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做到对知识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我们的教学就真正达到了有效。

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我们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二 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1)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5)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教学《铅笔有多长》,让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问: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你的腰围是多少?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老师一愣,显然这问题不是预设的,虽然这只是一名学生的要求,但问题一经提出,便众望所归。于是教师“将计就计”,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生2:“可以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当卷尺来量”,自己制作软尺,想得真绝。

生3:“干脆拿一根绳子围老师的腰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生4:“借老师的裤子量”,真大胆的办法。生5:“借老师的皮带量”。

这似乎是老师最倾心的方法了,刚想刹住,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一拃有10厘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究竟什么办法最好?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四通八达的运行路径。“老师的腰围有多少”,这问题蕴涵着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挑战性。从老师愣住的表情,可以知道这决不是我预期的认知目标,但我捕捉住这意外生成的问题变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殊途同归,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性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学生想出的各种测量方法,教师不以成人的眼光简单评判,“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当让孩子们用想出的办法在我身上折腾后,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测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依附之中形成和发展了。尽管耗去了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价值,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要改革教学评价,保证数学教学方法有改进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

四、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望子成龙家长的企盼。小学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因其学科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抽象,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这对小学数学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任何时候,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最基本形式,教学的目标规定的重点、难点都必须在课堂中突破。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框定的范围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渴求。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痛苦无措,不知所云。学生慢慢的对数学学习失去热情,并且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只有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得到得到自己需求的东西,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学生才会热爱数学,乐学、好学数学,才能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自己品牌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尊重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1)了解学生个性。小学生大多渴望老师的表扬,老师的激励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他们会因为老师经常性的小小表扬而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个学科。所以说,数学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孩子在你的课堂上都如花儿一样,因你的赞赏,开的更绚烂夺目。数学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比赛,图形拼接艺术画大赛等等,这些比赛具有层次性,给每个层次的孩子参与的机会,教师对此还得努力,不要吝啬表扬,这不仅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也可能成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力量。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课堂教学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障碍,使学生很快融入新知识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创设有关数学知识的有效情境,理论连接生活,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摇篮,生活处处皆数学,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运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讲“圆形”时,教师可以这样问:“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正方形的不行吗?”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探究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条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常常看到学生发言很热闹的情景,但其他学生却不知道在听什么,精神开了小差,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只有用心倾听,才能理解发言的内容,和发言的人产生共鸣,进而产生情感的交流。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学生,即使学生没有说话,但通过学生的神情,教师也能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教师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这也是作为教师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最好表现。这样的相互倾听,是互相信任的表现,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和谐相处,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激发。

3、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首先,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既不能简单到轻而易举,失去挑战,体会不到努力就有收获的幸福,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就会降低;也不能太高,任凭你怎么使力,也达不到终点,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很难再有探究知识的勇气。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数学教师要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这样学生打好基础,未来的继续学习才有可能。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实施。

4、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恰如其分的导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要学知识的质疑,为后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的伊始,讲有关的数学故事,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等,也可以凭借教师自身独特的语言艺术,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导入新课。这样,就能让学生融入教师制定的情景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展示提纲,自主学习。教师课前做好课件,多媒体展示,明确本节的自学提纲,并要求自学的时间,指出要检测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就会格外用心。教师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对在自学中发现好问题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能力,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技能,合作共赢,不仅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合作中,更能锻炼沟通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的交流。还能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5、良好的自学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由此知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师必须有改变教学方法的观念,才能在改革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为学生打造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中领悟知识的真谛,然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自己去完善数学知识,让只是在脑海里立体完美起来。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数学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要不断地将学习数学方法化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6、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符合孩子的天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发呆发愣,尽管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达不到满意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提供学生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动画,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视听感受,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生临其境之感,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拥有独特的魅力,有很强的存取功能,给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其他多媒体无法比拟的。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电子白板锦上添花。电子白板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论,更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特别是对数学图形的教学,更是神奇,长方形也可以立体起来,还可以立体的菱形,可以翻转过来变换不同的图形,学生在新奇之余,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现在有的教师还下载手机app,随时记录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保存在计算机,应用时方便快捷。信息技术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联系,通过网上平台和家长沟通,发布检测成绩,留一些课外作业,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动态,这样沟通交流,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知识的疏漏,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调整,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7、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保障。小学时代,是学生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习惯的培养,应抓住小孩具有极强的上进心里,对于好的方面,要多加鼓励,小孩就会继续,这样,常抓不懈,潜移默化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慢慢形成。在培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反复。我们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如此,学生焉能不上进,学生如何不进步,数学课堂如何不高效。

总之,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的教学素质,学生学习品质,都很重要,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共同进步。只有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完美实现数学教师的高效课堂,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四篇:小学数学大班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大班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活”起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得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得到提高。并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上好数学课,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教学课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喜爱数学学科

1.无限爱心唤醒学生。在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崇高而神圣。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与孩子们相处时,需要用爱心承担起这份崇高与神圣,要将全部爱心倾注学生,满腔热情对待学生,爱护关心学生,信任尊重学生。特别是针对学习成绩较差、出现问题较多的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爱心。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找机会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活动,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让学生体验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从而喜爱小学数学教师,进而喜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

2.满腔热情感染学生。教师的热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满腔热情,从而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做到“目以传情,情以感人”。通过目光这一无声语言来传递爱的信息,表达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比如对于课堂上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可以用温柔的目光表示激励,对于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学生,可以用善意的目光表示提醒,对于回答问题犹豫不决的学生,可以用自信的目光认可鼓励,对于回答问题正确、平时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用赞许的目光表扬称赞等等。此外,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要尊重、爱护和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知心朋友,要让学生获得上进心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高尚人格吸引学生。教师为人师表的意义重大,小学生心里教师就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因此教师的人格势必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品格修养、仪表风度、知识才华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信息的普及,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仪容整齐、端庄大方,更要拥有健康的品质、丰富的知识、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等等,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增强个人魅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交流思想,吸引学生学好知识。

二、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接触到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在此情况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它的内容应设计科学。必须能引发学生进行层层深入,津津有味的认真思考,能促进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起广泛的联想,从而得出规律性认识。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几年的教学中,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顺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到底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小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使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吗?利用多媒体把数学知识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发挥现实生活中可触可见、真实、形象的优势,化解抽象概念。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逐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逐步吸取新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在各个学校得到推广,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推崇,本文将就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深入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情境;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26-01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推行新课程理念需要相关教师改进原来的教学手段,在原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革新,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有着极大的帮助。在当前教学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老师也应该主动行动起来,该变自己及以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同时也要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的气氛,特是能够让学生有一种体验到其中的氛围,从而推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成果的不断提高。

1.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情感调动

在课堂上,如果要充分发挥出体验式教学的优点与作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能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学习本门课程所带来的兴趣。在学生的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重点就是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起到一种启蒙教育的作用,不仅要使学生对于基本的美术知识,比如色彩、构图以及景点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还要培养起学生对待事物的一种基本的审美观。在这期间的美术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对所学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增强对事物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不能仅仅只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要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增加教学方式,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培养审美能力。

要使课堂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灵活,教师就要主动强化学生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评价颜色、构图,从而有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比方说,在教授色彩知识时,红、蓝、黄是所有颜色的三原色,是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也是整个美术学习的重点。针对该部分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颜色有个初步的认识,并可以在众多颜色中找出来,家这三种颜色进行随机的混合,从而学会了自由调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三原色进行不同程度的搭配,可以产生出多种不同的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认识橙、绿、紫三间色,最后对所学到的知识做较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另外,教师也应该指引学生自我发挥,大胆地使用各种调料进行调色,并且学会针对不同的作品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创作,将学生带入一个缤纷多彩的美术世界,让他们感知美术为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美术课,让美术课堂更加有气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得非常灵活,也可以充分体现出美术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项目,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美术课程的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实践中加强对三原色与三间色的理解。

2.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组织

不仅在美术课程上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在其他各种教学活动同样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到其中,对其他教学内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懂事,普遍存在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无法在一个安静固定的环境中长时间学习新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一切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都应该以服务课堂为主,为课堂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被广大学生接受,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进去,加深对相关知识理论的掌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老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目前小学生对动画片有着一种天然的爱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这点出发,利用学生的业余爱好引导他们将业余爱好运用到学习中去,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式教学感受。教师在课余时间应该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动画片,在上课期间将这些动画片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并以此来作为对美术教学活动的补充和辅助,这些做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能够为课堂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给学生看,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参照动画里的剧情自编自导,并一起将其表演出来,这些措施都可以引导学生对喜羊羊、灰太狼等经典心像的思考,思考它们的动物习性,并且能够对这些动物形象进行简单的美术绘画创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根据自己对动画人物以及剧情的了解,创作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形象。这一教学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获得成就。

3.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实践的强化

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以利用,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加强运用。随着现在小学美术课程的逐步推广覆盖,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美术素养,这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全面发展与构建是有极大帮助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生活,接近实物,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要求他们自己选题进行主题创作,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加体验。老师应该启发学生去思考,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与审美观。

举个例子,教师在教学生画苹果时,要求学生用手接触苹果,感知苹果的外观特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苹果,形成不同的感受,然后再让进行绘画,提高对其的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也可以多开展一些竞赛,用奖励的方式去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待不同的事物要考虑用不同的颜色去表达出自己对它的印象。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改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要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发展。

4.结语

综合以上描述,在新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该将体验式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上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美术素养,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认知水平。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应用到体验式教学,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美术素养方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53-54

[2]徐江红.协同教学:谈小学美术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关于小学美术协同教学的探究[J].黄河之声,2015,(9):113-113

[3]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2013,(4):87-88

下载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胡利民](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呢?我觉得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阅读。所谓体验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精选五篇)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杨家坊中心小学 高永国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字体:大 中 小] [日期:2011-12-14] 来源:阳羡小学 作者:邵网萍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暴露出一些诸如形式化和低效化等问题。数学课......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杨春燕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

    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课堂的实践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再遵循过往的那种“传道式”教学了。在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代教育......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接近学生的现实,使学生容易写,愿意表达。但教学的组成主要是对命题的组成,老,老,虚,战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建......

    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式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式教学策略 摘要: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却忽视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意愿。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