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教学反思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4: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氨气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氨气教学反思》。

第一篇:氨气教学反思

《氨 硝酸 硫酸》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教是为教师的学服务的,我校实行的“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高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本次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自主学习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

在课的导入部分,以科学实话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再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思考闻氨气的正确方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演示,同时播放氨气泄露的相关新闻报道,根据报道设计相关问题,培养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氨气的化学性质借助喷泉实验,推测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时展示生活中的喷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理解了相关原理后,鼓励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借助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之一与水反应,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是本节的难点,再结合“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氨气制氮肥,从而解决人类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与引课相呼应。结合氨气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氨气的用途,水到渠成。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两先两后”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整堂课中学生都踊跃发言,表现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实物、新闻报道、实验、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轻松地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从分体现。

本节课需要改善的地方,①不够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彻底解决共同目标和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②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不多,可设计相关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③总结多以口头总结,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可适当增加练习巩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要更加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的引导和点评要抓住时机,把握好程度,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占有大量详实的资料,灵活掌控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

第二篇:氨气教学反思

《氨 硝酸 硫酸》教学反思

化学组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最难最漫长的。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校的“541”教学模式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感谢同事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新课程改革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必修内容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生活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高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所以在本次教学中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氨气物理性质的教学以史料和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首先展示一瓶氨气,让学生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氨气飘进来。感受氨气的刺激性气味。印象深刻,终生难忘。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以致用,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安排了氨气泄漏新闻报道和相关图片,设计了与氨气物理性质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应用化学知识,学会逃生和自救。

氨气化学性质的教学借助于用水来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推测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时展示生活中的喷泉和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多层次、多角度的训练学生眼脑手等的配合,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潜能,避免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和权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能够获得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博采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获得更丰富全面的知识体验。借助溶液变红说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之一与水反应,过渡到化学

性质的学习。这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再结合“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联系实际氨气制氮肥,从而解决人类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与引课相呼应。结合氨气的性质由学生自己总结氨气的用途,水到渠成。

总的来说,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体现了“541”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整堂课中学生都踊跃发言,表现对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实物、新闻报道、实验、类比推理方法的运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轻松地学习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从分体现。

整节课存在一些遗憾与不足,例如,①提高每一位学生能力方面。我非常关注每一位学生,也有意给予机会,但由于基础、能力的差异,还不能针对性的提高,还放得不够开,不能彻底解决共同目标和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②及时、适时把握机会赞赏学生的力度不够。应用赏识教育,这也是我有待提高的地方。③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在喷泉实验相关问题的讨论上是学生思维碰撞的亮点,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要更加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师的引导和点评要抓住时机,把握好程度,恰到好处。什么时候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对于每一节课的不同知识点和情境来说都不一样,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占有大量详实的资料,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负面的生成要正确引导,正面的生成要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这方面有待于完善,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氨气》教学案例

《氨气》教学案例

一:背景与主题

背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课堂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感到: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主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力争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二;问题情境描述

如何根据氨气的化学式NH3,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呢?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呢?

三、案例分析

案例

(一):物理性质: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提出NH3物理性质的假设:(1)、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的同学,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

教师辅助: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瓶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

(2)、一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提出: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3)、有些同学可能提出:是碳铵分解为NH3了。

(4)、有些同学可能提出: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案例

(二):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

学生依据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等理论,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并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

(1)、有同学依据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能学以致用,很好。

(2)、有同学从化学键的知识推出NH3的电子式。教师讲述:NH3的结构:

设问:那请推测NH3可能为极性还是非极性分子呢?(3)、根据前面已学知识,学生很容易推出为极性分子。教师设疑:既然NH3为极性分子,那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4)、学生马上想到,NH3易溶于水。教师设疑: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

(5)、学生回答: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

教师演示: “喷泉实验”。

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这样从NH3的结构推到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层层递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案例

(三):化学性质:

2、氨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氨气的化学性质。

(1)、从NH3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推知NH3有还原性,可与O2、F2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过渡: NH3还有哪些性质呢? 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

案例

(四):化学性质:

3、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学生依据配位键理论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教师演示实验:一瓶浓盐酸,一瓶浓流酸,一瓶浓氨水,和红色石蕊试纸。先让学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观察变蓝的现象。再分别将蘸有浓盐酸、浓流酸的玻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观察现象,从而领会挥发性的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才产生白烟。最后学生总结氨气如何检验。这样从结构推出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学生好理解,印象深刻。

四、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氨气的结构推出它的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性质。这样层层推进,学生便于理解和接收。另外,我想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同学们觉得较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且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效果较好。我想:如果我每节课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讨论学习,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补充,从长久来看,学生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氨气》教 学 案 例

2008

任 建 卫

闻喜二中、职中化学教师年6月

第四篇:氨气的还原性教学反思

关于《氨气的还原性》一课的反思

杜浪涛

这周关于《氨气的还原性》一课完成得不错,氨气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相当熟悉了,这部分引导学生学习起来很顺畅。这里值得值得说起的问题是氨气的还原性。

氨气具有还原性,从氮元素的价态上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仔细看氨气的一些反应会发现,它的还原性体现得并不是那么明显。最典型的例子是氨气遇到一些强氧化性酸时,会生成对应的铵盐。研究氨气的还原性时,我首先让学生归纳总结他们学过的所有体现氨气还原性的反应并一一书写在黑板上。在其中我们着重研究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氨气还原氧化铜、氨气与氯气的反应、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反应。这些内容是高考常考点,相关考题特别多。关于前两个问题我将典型考题打在课件上让学生讨论完成,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提出其中新的问题,讨论比较深刻。后两个问题的典例印在导学案上,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其中安排四位同学将答案书写在黑板上。然后交流讨论相互对照找出问题。此时我一边讲解一边对四位同学的答案给予评价,有针对性的指出他们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解决有关氨气还原性实验题的基本讲题策略。

本节课针对性强,课堂容量大,教学设计符合学校要求的三一六教学模式,是一堂实效性很强的课。其中,关于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也想动手做一做,试试效果如何,并进一步说明“氯化铵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的化学原理。

第五篇:氨气教案

一、主题与背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很想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情境描述

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气的化学式NH3,你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提示他们可从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方面入手探究,并尽可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对于一些浅显的性质同学们比较容易推出来,如

有同学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这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一些农村的学生兴奋地说,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有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是碳铵分解为NH3了。这时气氛很活跃,有同学想知道碳铵是什么,有同学说谁想打磕睡就给他闻氨气,等等。

(2)

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3)

有同学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能学以致用,很好。

有同学从化学键的知识推出NH3的电子式为

,但分子结构不会分析。我提示N原子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那三个N—H键会不会分布成正三角形,完全对称呢?学生答不会?那请推测NH3可能为极性还是非极性分子呢?我在前面已讲过这个知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推出为极性分子。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NH3为极性分子,那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学生马上想到,NH3易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有同学说,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这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书上的“喷泉实验”。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为了加深学生对“NH3+H2O ≒ NH3.H2O≒NH4+ +OH-的理解,我给每个小组发一瓶氨水,让他们打开瓶塞,闻到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认识NH3.H2O的不稳定性,理解第一个“≒”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提出在实验室如何用浓氨水来制取氨气。学生很容易想到将浓氨水加热即可。有个别同学提出在浓氨水中加入固体NaOH,虽然不能从平衡移动的知识来解释,但他知道固体NaOH,溶于水要放热。我再让学生从OH-的浓度增大来理解第二个“≒”的含义。这样从NH3的结构推到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层层递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NH3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推知NH3有还原性,可与O2、F2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前面的几个性质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下能一步步的理解和接受,但NH3还有哪些性质呢?我提示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我准备了一瓶浓盐酸,一瓶浓流酸,一瓶浓氨水,和红色石蕊试纸。先让学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观察变蓝的现象。再分别将蘸有浓盐酸、浓流酸的玻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观察现象,从而领会挥发性的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才产

生白烟。最后学生总结氨气如何检验。这样从结构推出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学生好理解,印象深刻。

(7)学生没有学过氢键,我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及原子半径大小补充了NH3与NH3、NH3与H2O之间有氢键的形成,理解NH3易液化,易溶于水。这样让学生对NH3有全面的了解。

三;问题讨论

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氨气的结构推出它的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性质,最后由性质联系它的用途。这样层层推进,学生便于理解和接收。另外,我想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同学们觉得较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且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效果较好。但我觉得最大的几个问题是:

时间不够。大纲要求的一节课内容,至少要2节课才能完成。若再将喷泉实验引申和归纳,则需3节课。

对于优生源的班级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对于基础较差、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的学生开展起来很困难。

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会因为某个问题一直深入讨论,或扯到其它不相干的问题上,难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上来。从而浪费课堂时间,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我在设想,如果我每节课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讨论学习,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补充,从长久来看,学生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由于时间限制,做题少了,训练少了,复习少了,讲评少了,短期的教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而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唯分数为高,教师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其美的度?

四、教育反思

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众多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真的应该摈弃?它确实有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缓解化学课时紧张的特点。教学时间与山区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长远培养人的目标与短期的教学成绩的冲突如何解决?学生的良好的能力素质不是在短期能体现出来的,该如何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呢?我很想知道在今天的高考制度下,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愿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下载氨气教学反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氨气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氨气处理决定

    关于恒福源公司氨气泄漏事件 奖罚处理决定 集团公司各部、各分公司、车间: 恒福源公司2012年10月28日,因氨泵产品质量问题导致液氨泄漏,因处理及时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

    氨气泄漏应急预案

    氨气泄漏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氨制冷部门突发氨气泄露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高中化学达标课 氨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 2013年12月24日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氨 硝酸硫酸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

    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氨气)

    氢气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 分子式: NH3 化学品英文名称: Ammonia 分子量: 17.03 企业名称: 集远(厦门)气体有限公司 地 址: 厦门市海......

    猪场对氨气的防治措施

    猪场对氨气的防治措施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 猪场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地形开阔、排水方便、通风良好,周围无居民区、无化工厂、屠宰场和矿区的等污染较多地方......

    氨气泄漏应急预案演练方案(2013)(合集5篇)

    液氨泄漏应急演练方案 2013年6月27日 批 准 生产审核 人力审核 安监审核 编 制 一、总则 本方案为检验液氨泄漏应急响应、应急处置进行编制,按照《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

    自制“氨气的音乐喷泉”实验教具

    自制“氨气的音乐喷泉”实验教具 摘要:介绍了一套以双口内胆烧瓶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具。应用该教具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能融合探究“氨气的制备、氨气的性质(密度、水溶性)和......

    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冷库氨气管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04年5月15日,一家私营企业冷库在对氨气管道进行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一起死亡1人、重伤3人,冷库及附属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重大伤亡和严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