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整条理般教案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教案
实验室氨气的制备教案
杨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学习,获取氨气的制备原理及性质检验的机理,训练实验设计及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在知识的衔接和过渡中,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培养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b.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设计能力; c.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观。
教学重点:探究氨气的制备原理,还有氨气性质检验,喷泉原理。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氨气制备装置的搭建及气密性检验,氨气的制备。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铵盐及其性质,大家还记得铵盐有哪些通性吗? [生]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与碱共热放出氨气。
[师]那么实验室究竟用何种物质来制取氨气呢? 我们能否用加热铵盐与碱的方式制取氨气呢?
[师]好,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氨的实验室制法。请大家翻到课本93页,阅读氨的实验室制法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思考老师的几个问题:实验室制氨的原理(反应方程式),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收集装置(生成物的密度和溶解度),验满方法以及尾气处理。[板书]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活动]自行阅读约一分钟
[师]好了,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看完了,那大家能告诉老师,实验室制氨的实验原理是什么了吗?
[生]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板书]
△
(1)反应原理: 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2NH3↑
[提问] 嗯,很好!那老师在这里还有三个小问题,该反应能否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钙呢?能否用NH4HCO3来代替NH4Cl呢?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分钟。[生](讨论,各抒己见)
[师] 不能,因为是固体之间的反应,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极容易吸湿,不容易产生氨气,而且高温会腐蚀试管;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使制得的氨气不纯。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一下,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一般有几部分构成呢?
[师生互动]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提问]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一般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呢? [师生互动]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那么参照制备氨气的反应方程式,可知这是一个固固加热反应,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对于氨气这种易溶于水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我们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
[板书](2)发生装置
固体+固体=====气体(同制氧气)[板书](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再问]怎么才能知道收集的氨气已经满了呢? [生]回答
[板书](4)验满方法: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白烟)[多媒体展示]下图即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简易装置
[教师实验演示]下面老师就来带领大家制取一试管氨气
[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反馈,抓住教学和实验中的时机及时提问,如: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会污染环境,怎么处理?该实验操作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说你认为在操作中有失误的地方呢? [讲解]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a.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组装仪器 b.组装好后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c.固体药品要混合均匀,平铺试管底部; d.试管口(盛固体药品的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e.导出氨气的导管要短,收集氨气的导管要长,伸入试管底部; f.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汽进入收集氨气的试管,在试管口轻轻塞一团棉花 g.加热时先预热再使用外焰加热
[实验完毕]思考,讨论
[设疑]实验到此就结束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该反应生产的氨气纯不纯呢?如果不纯净,要如何除去杂质呢? [生1]不纯,含有水蒸气。
[生2]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就要除去水蒸气,可以用碱石灰。[追问]能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呢? [生]不能,因为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
[师]因此,我们为了使氨气更加纯净,可以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加一个净化装置,使用碱石灰来除去水蒸气。
[板书](4)净化装置:碱石灰(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物)[师]氨气收集满了,多余的氨气能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里呢? [生]不能,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多余的氨气排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追问]那该如何处理呢?
[生]根据氨气的性质,可以用水或者酸液来吸收 [板书](7)尾气处理:用水或者酸液吸收 [多媒体展示]演示装置图
A.用于加热反应物 B.用于收集氨气 C.用于检满 D.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 E.用于防止倒吸
a.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 b.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教学小结:
本实验是高中实验中现象最为明显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氨气的印象,以及进一步学习氮族元素。实验的重点是讲解氨气制备原理及性质检验,实验的难点是氨气的制备,制备条件要求特殊:玻璃仪器及导气管要干燥!
第二篇:氨气教案
一、主题与背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很想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二、情境描述
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气的化学式NH3,你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提示他们可从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方面入手探究,并尽可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对于一些浅显的性质同学们比较容易推出来,如
有同学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刺激性气味。这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一些农村的学生兴奋地说,与化肥碳铵的气味一样,有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是碳铵分解为NH3了。这时气氛很活跃,有同学想知道碳铵是什么,有同学说谁想打磕睡就给他闻氨气,等等。
(2)
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3)
有同学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于CH4、PH3、弱于H2O、HF。能学以致用,很好。
有同学从化学键的知识推出NH3的电子式为
,但分子结构不会分析。我提示N原子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那三个N—H键会不会分布成正三角形,完全对称呢?学生答不会?那请推测NH3可能为极性还是非极性分子呢?我在前面已讲过这个知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推出为极性分子。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NH3为极性分子,那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学生马上想到,NH3易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有同学说,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的高度。这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书上的“喷泉实验”。学生在一刹那对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为了加深学生对“NH3+H2O ≒ NH3.H2O≒NH4+ +OH-的理解,我给每个小组发一瓶氨水,让他们打开瓶塞,闻到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认识NH3.H2O的不稳定性,理解第一个“≒”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提出在实验室如何用浓氨水来制取氨气。学生很容易想到将浓氨水加热即可。有个别同学提出在浓氨水中加入固体NaOH,虽然不能从平衡移动的知识来解释,但他知道固体NaOH,溶于水要放热。我再让学生从OH-的浓度增大来理解第二个“≒”的含义。这样从NH3的结构推到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层层递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NH3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推知NH3有还原性,可与O2、F2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前面的几个性质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下能一步步的理解和接受,但NH3还有哪些性质呢?我提示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我准备了一瓶浓盐酸,一瓶浓流酸,一瓶浓氨水,和红色石蕊试纸。先让学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方,观察变蓝的现象。再分别将蘸有浓盐酸、浓流酸的玻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棒靠近,观察现象,从而领会挥发性的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才产
生白烟。最后学生总结氨气如何检验。这样从结构推出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学生好理解,印象深刻。
(7)学生没有学过氢键,我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及原子半径大小补充了NH3与NH3、NH3与H2O之间有氢键的形成,理解NH3易液化,易溶于水。这样让学生对NH3有全面的了解。
三;问题讨论
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氨气的结构推出它的性质,再用实验来证明它的性质,最后由性质联系它的用途。这样层层推进,学生便于理解和接收。另外,我想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同学们觉得较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且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效果较好。但我觉得最大的几个问题是:
时间不够。大纲要求的一节课内容,至少要2节课才能完成。若再将喷泉实验引申和归纳,则需3节课。
对于优生源的班级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对于基础较差、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的学生开展起来很困难。
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会因为某个问题一直深入讨论,或扯到其它不相干的问题上,难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上来。从而浪费课堂时间,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我在设想,如果我每节课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讨论学习,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补充,从长久来看,学生会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由于时间限制,做题少了,训练少了,复习少了,讲评少了,短期的教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而现在对教师的考核唯分数为高,教师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把握“探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其美的度?
四、教育反思
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如何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众多问题:传统教学模式真的应该摈弃?它确实有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缓解化学课时紧张的特点。教学时间与山区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长远培养人的目标与短期的教学成绩的冲突如何解决?学生的良好的能力素质不是在短期能体现出来的,该如何评价一个教师的能力呢?我很想知道在今天的高考制度下,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愿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第三篇:7单克隆抗体制备教案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筛选过程。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和普通抗体相比的优点。能力目标:
1、学会从复杂的制备过程中找出简单的流程图
2、注意前后知识点的对比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物导弹的应用了解单克隆抗体目前在抗癌方面的贡献,并努力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的具体筛选过程。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锚式问题:从“生物导弹”一个新颖而又陌生的画面入手。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具体结合材料和图片来介绍生物导弹。资料:“生物导弹”是免疫导向药物的形象称呼,它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因带有单克隆抗体而能自动导向,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问题:生物导弹中的关键成分是什么?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二】自主探究(4分钟,学生看课本完成)
1、长期人们怎样获得抗体?这样的抗体有什么缺点?
(给动物反复注射抗原,然后在动物的血清中提取抗体。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B淋巴细胞在分泌抗体时有什么特点?B淋巴细胞实际指的是什么细胞?(一个或是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效应B细胞或是浆细胞)
分析: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而且在课本中能直接找到答案,学生迅速阅读课本就能完成。【三】继续探究(10分钟,学生看课本,查阅资料,讨论合作完成)
1、写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简图(略,见课件)
2、怎么获得免疫小鼠,目的是什么?
(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使小鼠发生特定的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3、为何选择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定的抗体,单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
4、过程中大致需要几次筛选?怎么筛选?目的是什么?(主要是2次。第一次为了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大量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的办法有几种?分别是?
(两种。体内在小鼠的腹水中提取;体外在细胞的培养液中提取)
6、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涉及的技术及其原理有哪些?
(细胞融合: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动物细胞培养原理:细胞增殖)
分析:上述的6个问题涉及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点,需要和学生一起系统化的梳理,并强调重点内容作好笔记。【四】继续探究总结
1、单克隆抗体的“单”和“克隆”分别指的是什么?
(单:单个能产生大量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无性繁殖即有丝分裂)
2、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主要有哪些?
(主要集中在医学方面,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等)
3、单克隆抗体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纯度大、可大量制备)【五】运用质疑
1、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A)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2、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一种B淋巴细胞融合,可使融合的细胞经培养产生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B.实验中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直接放入培养液中就能融合为杂交瘤细胞
D.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实验中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6、单克隆抗体是指(C)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B.单个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六】课外延伸
单克隆抗体是来自谁?如果直接给人注射,会有什么反应?请同学想办法来解决!!
第四篇:青岛般一年级教案文档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
《连加、连减》教案
码头小学
杨坤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信息窗7:小猴跳水(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其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看,今天老师把谁请到了我们的课堂?
学生看图片,高兴的叫出“孙悟空”。
师:今天孙悟空要继续邀请我们到它的花果山参观,你想去吗?
生:想去!
师:那我们就去看看吧!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师:指导看图: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可爱的小猴子。
生:我看到了美丽的小花。
生:我看到了漂亮的小朋友。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听同学们这么一说,这花果山真是越看越
美!看!机灵的小猴子正在做跳水的游戏呢!(第一次跳下了1只小猴,第二次跳下了2只小猴)小青蛙也不甘示弱,他们第一次跳下了3只青蛙,第二次跳下了2只青蛙。
2、师:看到这么美的花果山,有这么多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一共有几个同学?树上还有几只猴子?水里一共有几条小鱼?(按照学生提的问题,进行板书列式。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
3、学习连加 师: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 生:有9个同学。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先算4+3=7,再用7+2=9
生3:我是4+3再加2得出9 4+3+2= 说的真好。你是按照从右往左看的顺序列的算式。刚才老师还听到有的同学说2+3+4= 可以吗?他是按——(从左往右看)的顺序列的算式。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两个加法算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板书:连加)
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4、3、2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在这个算式中,4表示坐着的4个小朋友,3表示在岸边的3个小朋友,2表示跑来的2个小朋友。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就是要把这三部分合起来。那么,这样的
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的算式先算4+3=7,再算7+2=9。
2+3+4= 先算2+3=5,再算5+4=9。用一句话说,就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点名说算法,后同桌互相说算法)
师:对于连加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
4、学习连减
师: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的问题,那么让我们再来看图上的小猴子跳水,(多媒体演示小猴子跳水),求树上还剩几只小猴子,用一个算式表示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用5-1-2。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在这个算式中,5、1、2各表示什么? 生:在这个算式里,5表示一共有5只猴子,1表示先跳下1只猴子,2表示又跳下2只猴子。师:很好,像5-1-2这样的算式就叫做连减算式,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板书:连减)
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生:先算5-1=4,再算4-2=2。(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点名说算法,后同桌互相说算法)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几道连减的口算,你有信心做对吗?(有!)
3.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看来还真是难不倒大家,这里还有刚才同学们提的几个问题,请你打开书P44页,看着书上的情境图,同桌两人互相讨论一下,这些题怎样做,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找代表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板书:10以内),谁能来说一说连加怎样算,连减怎样算?
小结:连加用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三个数;连减是用第一个数减第二个数,再用它们的差减第三个数。
四、巩固练习
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第三题,说一说(此题渗透统计知识,教师简单讲解统计的要求,让学生先统计数量,再计算。)
第四题,写一写:自主练习2、3
第五篇:氢氧化铁的制备小教案
小教案
姓名:农瑞娇 学号:201010900006 姓名:梁艳荣 学号:201010900019
二氧化硫小教案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S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形成硫酸型酸雨的“罪魁祸首”,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SO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其化学性质。【板书】二氧化硫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演示实验】在玻璃皿中放盖住小药匙底部的少量亚硫酸钠,将玻璃皿放在烧杯中。将分别滴加、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的三张滤纸贴在漏斗内壁,将漏斗倒扣在烧杯中,使玻璃皿在漏斗内部。在漏斗的颈部上连接吸有几滴浓硫酸的胶头滴管。沿着烧杯避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液面漫过漏斗边沿,但低于玻璃皿上沿。滴加浓硫酸,观察漏斗壁上滤纸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板书】
(1)滴有 KMnO4 溶液的滤纸 褪色。
(2)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加热滤纸,后颜色重新变红。(3)滴有 Na2S 溶液的滤纸变为黄色。【整理联系】
(1)滴有 KMnO4 溶液的滤纸
褪色,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易被 KMnO4 所氧化。
(2)品红溶液褪色,说明 SO2 具有漂白性;加热已褪色的滤纸后滤纸变红,说明SO2 的漂白性不稳定。
(3)滴有 Na2S 溶液的滤纸变为黄色,说明SO2 具有氧化性,易将-2价硫氧化为0价。【结论板书】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SO2具有还原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且漂白性不稳定。
二氧化氮的装备及其性质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氮化学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 3.课前准备
所用实验用品:50mL注射器,小烧杯三个(分别盛水,氢氧化钠溶液,一个空的),大烧杯一个,大橡胶塞一个,表面皿一个,蓝色石蕊试纸
所用药品: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水 4.实验演示过程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学性质以及它的制备原理,那在实验中我们如何来检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呢,由于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在实验中希望制备尽量少的气体,又能完成性质的检验,那我们用什么样的实验来实现我们的目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有关二氧化氮的制备和性质检验的微型实验。
[介绍媒体]我们这个实验用的仪器很简单,和一氧化氮的制备与性质检验相似,用注射器做为反应装置,另外用到橡胶塞作为密封装置。[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Cu﹢4HNO3(浓)﹦ Cu(NO3)2﹢2NO2↑+ H2O
相应装置(或实验装置)
仪器药品
注射器,小烧杯三个(分别盛水,氢氧化钠溶液,一个空的),大烧杯一个,大橡胶塞一个,表面皿一个,蓝色石蕊试纸
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水
实验步骤
(1)在注射器中放入两片铜片(约0.5克),将注射器推到底部(2)将输液管插入浓硝酸中,吸入0.5ml后,将注射器插到橡胶塞上(3)待反应停止后,看见红棕色气体,压注射器活塞,引导学生观察气体颜色变淡还是变浓还是不变,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湿润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拔出注射器,让蓝色溶液流到大烧杯中,将试纸靠近针头,试纸变红色
(4)吸入6ml水在注射器中,看见红棕色气体变无色,让水流出,吸入空气,引导学生观察那一瞬间出现红棕色,(因为注射器中有水,二氧化氮溶于水所以红棕色很快消失)实验结束,将气体推到氢氧化钠溶液中。5.板书设计
二氧化氮的制备及其性质检验
实验原理:Cu﹢4HNO3(浓)﹦ Cu(NO3)2﹢2NO2↑+ H2O 化学性质
现象:压活塞,气体颜色变浅 性质:2NO2
N2O4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性质:NO2为酸性气体
吸入水后红棕色气体变成 无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氧化性,3 NO2﹢H2O﹦ NO ﹢2H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