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策略
开展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策略
摘 要: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现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却与实际生活剥离开来,这就使得数学知识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也不易理解。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作者通过研究学习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体验教学的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体验教学 教学策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不发现实质上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譬如一般的算术和几何知识都是生活中必需的。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变得急功近利,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公式定理的灌输,而缺乏体验教学的应用,这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掌握好所学知识的。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着重讨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体验教学的策略。
1.体验教学的概念及要求
1.1体验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体验教学,即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融入到设定的教学情景中,从而对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的效率。
1.2体验教学开展的前提
体验教学,顾名思义,主要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教学开展的前提,即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即视感较强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3体验教学的要求
在体验教学中,首先就要求学生要主动融入到教学中;其次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以此确保在学习中有一定的收获;此外还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并适当改变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2.体验教学的策略
2.1课程导入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诚然在教学中课程导入的优劣是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优质的课程导入,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此外也可以为紧接着的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基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将课程导入生活化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例如:《轴对称图形》(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课)这一课即是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就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物品导入将要学习的相关内容,或者就地取材实现知识导入生活化。譬如我们常用的书本就是一个最直观的轴对称立体图形。如此的教学导入,有效地把即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一来由于知识的生活化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促使学生在紧接着的教学中积极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2教学过程情景化
情景化教学是教学改革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本质上讲情景化教学也是体验教学的形式之一。因此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过程情景化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学情景化,学生就能够更直观地领略知识由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譬如在讲解《黄金分割》(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一课时,教师不必首先就阐明黄金分割的具体益处,而是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采取黄金分割与没有采取黄金分割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体验黄金分割的益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出他们心目中符合黄金比例具有一定的美感的物件进行展示?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3注重体验与应用的结合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诚然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的应用同样也是学生能够掌握并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可以全面掌握知识的一些规律与特点,从而通过一定的总结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中心对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譬如有的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此知识应用到了一个具体的魔术表演中。学生利用我们平时常见的扑克牌做了一个小魔术表演,具体的表演过程如下。
首先学生拿出一副扑克牌,然后邀请一位学生随机抽出一张牌,这位学生记住自己所选牌之后再将其插入原来的扑克中。表演魔术的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成功地找出了这张扑克牌。按照这样的流程反复进行几次,表演的学生都能够成功地找出其他学生所选的扑克牌。最后学生揭开魔术的奥秘,其实该学生是运用了扑克牌中心对称的原理,他将所有的扑克牌都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重叠。然后当然其他学生选择好扑克牌后,又将手里的扑克牌旋转180°再让另一个学生插入,这样一来手里的扑克牌就与另一学生所选的扑克牌反向了。此案例就是体验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将其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2.4进行有效的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交流是必不可以少的。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是而已。在学习中,无论是师生间的讨论还是学生间的讨论,对教学效率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在师生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漏补缺,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方案做出适当调整。而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优秀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发现出自身的不足。不仅如此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生活中。譬如在《制作甜筒》(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一定的交流学习,将各自好的制作经验分享给彼此,这就会使得整个实践过程既饶有兴趣,又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的体验教学才是科学合理的。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汲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体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能够被最大限度地激活,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极大的提高。不仅如此也能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总的来说,体验教学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金珠.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的尝试[J].才智,2013(11).[2]杨天明.有效:抓住整体特性开展有效教学――浅谈整体性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中,代数与几何内容并存。不管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几何基本功;
三、抓住契机,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兴趣 基本功 思想教育
在我上初中时,老师常说:“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究竟好教难教、好学难学,本人就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同仁们交流。新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代数与几何内容并存。不管怎样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老师理论多高,课讲得多好,学生如果无兴趣,就等于白白浪费大家很多的宝贵时间。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
1.发现几何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兴趣,消除畏惧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现实生活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作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不断创新,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2.改好作业是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半教师都在批改作业时,一味追求“错”、“对”,对错的进行更正,对的打上“√”。其实不然,每位教师批改的作业,究竟学生认真阅读没有,没有阅读就没有效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弱点,都想看到成功之处,所以批改作业时,应该区分学生平时成绩。如:优等生做对该作业,用真心、诚心的话加以表扬,如“OK”“Very good”;错了,则用“请认真检查,一定能找出原因”来加以勉励。中等生做对了,批上“真聪明”、“凭你的努力,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若错了,批上“再努力些,一定会成功”。学困生做对了,批上“进步真大”、“你父母一定高兴”等评语;错了,批上“我能帮你吗”、“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样,每位学生都喜欢看作业本,这会没有效果吗?
3.作业减负也能激发学生兴趣。实际上,教育部、教学专家都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强调。若学生作业过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数学作业过多,一上数学课就烦,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一旦没有课外作业,学生会很高兴,要让学生相信,只要上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几何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几何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要求,要根据教材的起点“线、角”,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读后感
说实话,买来的书真的几乎没看,当时翻翻还可以,却没有兴趣读下去。倒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一书,虽然也没有看完,但部分章节引起心灵的共鸣。
由马复教授主编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一书,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读物。它着重于解读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明晰课堂教学目标、展示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学生学习背景;针对教学过程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学习”的教学,基本功教学与评价等问题,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以及教学策略生成等基本问题。它们是后续几章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乃至案例分析的基础。第二至第五章分别讨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课题学习”四个课程领域的教学策略。第六章简要探讨了“数学基本功”教学。
本书不仅让自己在认识上提升了一个高度,且在教学上也给了我专业引领。前段时间还有点得意于自己的一节《二元一次方程组》复习课。考虑到本课之前是《一元一次方程》又是中考复习,所以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解方程:
做到第二题时,学生就议论起来:这个怎么解呀?解不出来的?有无数多个解„„其实,我想要的就是这种结果,激发大家的思考:在争论中得到正确结果。接着让学生做了一个变形。看到这个式子你想到了什么?一次函数。那它的图像是什么形状?这无数个点组成了一条直线,每个点都有横、纵坐标组成,也就是一对数值,就是方程的一个解。这样就解释了问什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会有无数个解。接下来解方程组,也就自然解决了为什么方程组只有一个解。利用函数可以很好地解释方程的问题。函数是初中代数的核心内容,其原因不止因为函数本身是研究“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关系”这个重要主题,更重要的是,函数还是串联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重要脉络。代数式求值的问题可以视为求取函数在某个特定自变量时的函数值;方程可以看成是相应函数在某个特定函数值时的情况;不等式(组)可以看成是相应函数在某个特定函数值范围时的情况。设计中将函数引入方程的复习过程中,我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第二个环节是代入法与加减法具体解方程组,在解题中比较针对具体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虽然自己认为设计还不错,但总感觉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本书中指出学生的心声:“以前的复习课,全由老师讲,我们很多同学听一会儿就分散精力,有一些学生根本就没有听„„”“以前老师布置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习题,我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没有认真去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规律。” 作为教学对象,学生无疑应当是我们选用任何教学策略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现实中,我乃至我们的课堂也许“从我出发”展开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还没有“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能真正满足学生复习、整理,进而加深理解相应的课程内容,这将注定我们的课堂效率不高。书中指出复习课还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对这一章内容进行整理,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自己先去做一做,再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相互启发,这样收获要大得多。
现在的课堂评价一个重要方面不是老师怎么上课,而是课堂上学生有多少收获,有多大的发展,这就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针对学生目前根据条件“预测结果”与依据结果“探究成因”能力的欠缺,我们更要重视学生解题习惯与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有时候,学生会问:“老师,学数学有什么用呢?这么难!”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以后,就不再解方程组,不再做数学题了。但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把不熟悉的问题变为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有用的,而这应当是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痕迹——把一切忘记以后留下来的东西。
第四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申锦明
新教材在本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已有六个年头了,在认真学习新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又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生实际状况,再结合本人十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教材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拟定如下策略,望能抛砖引玉,同时也希望能给新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领会新教材的教学体系。
实施素质教育和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门话题。它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包含着若干横向或纵向的子系统,如横向的学科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正是基于此,新教材比较旧教材在教学体系上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变化,打破了代数、几何、三角三足鼎立的格局,把几何分为实验几何和论证几何两个阶段,把旧教材中的内容分割成若干块知识点,分插在各个章节。例如圆的教学,初一由旋转性引进了圆,讲了同圆、等圆中四组量的关系,到初二因学习了勾股定理,又讲了垂径定理,就是到了初三,把原有的体系也翻了个跟斗,把与圆有关的角放到后面教学,而把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调到前面去教学,因此在教学上力求做到先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再把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再如初三代数一改旧的函数教学,代之以方程解法为核心的教学。在这里就应适当补充函数与函数的交点坐标及两点间的距离,要把列方程解应用题拓展开来渗透到相似形、圆、三角中去,使各知识点纵横交叉成网,新教材自始至终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也是较之于旧教材的一个历史性进步,成为其一大特点。因此,实施新教材,将对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要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既然教材是新的,自然要求也应有一个很大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观念有一个很大的更新。
1、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搞好双基素养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在一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知识,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知识,除具体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换元法等),其它数学思想方法都呈现隐蔽的形式,渗透到学习新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这就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因素,把握渗透的时机,使学生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这些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2、注重过程教学,搞好逻辑思维素养教育
新教材在编写中突出了思维过程这个环节,如通过章头图、节前语提出问题、命题证明之前的分析、之后的注意,这些都为我们加强过程教学提供了基础。如在命题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归纳、类比思维方法,在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在认知结构的优化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概括的思维方法。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应用数学素养教育
新教材重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实际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能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大节的教学,要适应飞速的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重视商品的降、涨价,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工农业产值的增长,商品的调运最佳方案的选择等。除此之外,又要与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动态世界的函
数相结合等作为一个系列进行教学,在解直角三角形时,既要补充直角坐标系中的形数相结合,又要注重实际测量、航海、大坝的坡比,各种能动机械的互相结合,且引进了计算器教学,简化三角函数的查表及繁琐运算,但同时又必须加强运算的正确性,既要考虑到实际应用,又要考虑到中考题型。
4、有机渗透,搞好非智力品质素养教育
非智力素养一般包括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中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新教材的有关具体内容,有机地进行非智力素养教育,如分段函数、黄金分割等教学让学生受到了美学的教育,根据教材重难点编制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中,形成认识冲突,激发求知欲望,介绍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爱校思想,紧扣教材,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等。
三、要重视总复习的系统性、综合性,注重能力培养
初三学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选择,因此作为毕业班,总复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复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尤其是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中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同时并进教学,把难点和重点疏散到各个章节中去,因此教师应有一根红线把各个知识点象珍珠一样串起来,在复习过程中,避免注入式、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因而在复习过程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强化数学观念,培养概括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
初三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教师不能仅仅以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来替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应在深层次上帮助学生领悟教材所揭示的知识结构和处理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为数学观念的概括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好的素材。
2、重视过程教学,培养抉择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教学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确实可行的解题计划,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分析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地加以纠正、调节,例如:在解题教学中,当解题方法繁琐时,引导学生调节解题行为,简缩思维过程,减少尝试的随意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3、注意启发诱导,突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不能把现成的解题模式强加给学生,要善于启发引导,使学生体会不同解题途径的优劣,再适时点拨指导,当其尝试远离结论的本质时,设法补救或集体辨误,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前首先形成关于问题的整体意识,而不是过早将自己囿于某一方面,通过对认识水平的调控,避免解题过程的无序。某些问题,虽然处理方法不止一种,但有些方法牵强附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未必能在应用时得心应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突出基本方法,淡化特殊技巧。
在复习的后阶段,可以抓专题复习,重点放在中考最后二大题上,使学生对综合习题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对各类数学分支,互相渗透交叉构成一个知识网,其中根据中考要求,淡化几何证明题,加强几何计算题、实际应用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让学生熟悉各种情境下的数学应用,培养灵活应变能力,希冀在中考中有较好的效果。
注:本文发表于《宝山教育》2002年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模版)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策略
摘 要:
中学数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尤其是有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使有些学生有排斥学数学的倾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学习,使整个教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正
文:
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能积极自主地学习,使整个教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教学策略运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设置情境教学
教学中教师既要关心学生,平等合作,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又要优化教材,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开发心理潜能,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与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有关的应用题”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一个小商店,由教师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 1 等,于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知识需要。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教师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得利?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二)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老师的点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问时注意抓住两点:一是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从学生的思考动面向全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应把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组织起态中获取信息。如果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时,教师不必急于做出结论,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二是要关心中差生的思维活动,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外,还要鼓励他们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对自己学习建立了自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是非常可贵的思维火花,也是体现到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转变 原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你心心相印、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五、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评价,可采取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物质的奖励等措施。例如:在一次“争当设计师”的数学活动课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激励机制:学校准备在二号楼与三号楼之间的一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同时,又组建了评委团,并制定了评选方案:设计出五个以下方案的同学,可评为初级工程师,赢得铜星一枚;设计出五个以上,十个以下方案并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可评为高级工程师,赢得银星一枚;能设计出十个以上,并且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可评为特级工程师,赢得金星一枚。结果63%的学生被评为特级工程师。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增加了勇气,激起了不懈的追求,激励得到了能力的发展。
六、选择开放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别的,学习的兴趣也不尽相同。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合所有学生的数学问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开放型教学,可采取小组讨论学习,课内个别指导,课外个别辅导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有效地进行课 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