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4: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现状分析,针对现阶段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重要性;思路;建议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门知识的过程中必然服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由实践——理论——实践。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是手和脑、知识和能力得到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实验教学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与任务、物理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多方面综合来看,实验课确实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坚实基础。

一、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理论上都认为上好实验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那么实验课到底开设得如何呢?调查分析表明许多地方实验课开设得都不尽人意,仅仅是空喊口号,尤其是乡镇初级中学,实验课开设率非常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条件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制约着实验课的开展,对于普通的初级中学来说实验仪器的配备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仅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实验仪器的配备量折合人民币7万元之多,对教育经费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农村中学或乡镇中学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更何况仪器的配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实验仪器的损耗是正常的,因此,就必须不断填补器材,动态的配备实验仪器,这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相矛盾,很大程度上也就制约了实验课的正常开设。

2、主观条件

(1)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禁锢着实验课的开设。多年来,我国教育传统上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考核基本没有进行过,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实验内容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在普通理论试题中考,从没有到实验室里去考学生的操作,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2)教师只从应试角度出发,看重考分形成了目前实验课的传授方式。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实验教师的匮乏,以及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的不分,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代课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实验自然就被置于一个从属的、次要的地位,从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4)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考试成绩,并不关心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不够,这样就阻碍了素质教育中实验课的开展。

二、具体思路及对策

1、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从初级中学开始重视实验课的开设,克服经费不足的问题,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条件好的学校与条件差的学校建立兄弟学校关系,实现纵向帮助与援助性联合,弥补由于客观物质条件不足而造成实验课开设方面的遗憾,同时提高实验条件差的学校实验课开设的比率;再者,实现横向的联谊关系,意即条件差的学校间建立起广泛的密切联系。除互通有无外,定期召开各学校物理组集会,共同探讨,关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共同性问题,共同磋商怎样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实验开设的效果,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1)与附近工矿企业建立联谊关系,建立实验教育基地。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工矿车间及其先进生产流程,请有关技术人员担任实验课辅导员,并定期邀请其讲解有关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认识,逐渐养成学生重视实验、重视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拓展眼界,增加感性知识,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2)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看法,主动积极地为实验课的开设创造条件。

①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物理实验的看法,因地制宜,尽可能的多做延伸意义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课堂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操作,一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的要求,延伸意义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既可在课堂上做,也可在课余时间做,区别于课外实验之处是其主要由教师来操作,学生辅助又是它区别于课堂实验之处,这种实验可弥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与课外实验浓度不高的缺憾,也可提高学生对课外实验的兴趣,这些实验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又达到学生增长知识的效果。另外,多成立课外实验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做课外实验,它可以不受教学要求的限制和教学进度的制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能进行同样的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而这些活动又以其小型、灵活、生动多样的特点,吸引着不同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不同性格、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因材施教,调动全体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智力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接受。

这些特点对于实验仪器具体配置情况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不受条件限制而大力发展。正如苏州大学教授朱正元曾经积极倡导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一思想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处处留心学问,因为我们平时的一些小玩具中,蕴藏着并不深奥但又很巧妙的物理知识。以上的分析其实也为学生做出更巧妙地课外实验提供了一种思路,并且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促进物理理论课的教学,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②教师要业有所专。这主要表现在中学实验教师和代课教师(理论教师)不分或分的不清,这样的话,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使理论教师一方面没有精力顾及实验,另一方面把重点都放在理论教学上,只能使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变得生硬、死板、僵化、教条、机械,谈不上创新。这样一来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实验课必须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并安排足够的课时,使实验课的教学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

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实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种学习方式,而且物理实验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克服只重视物理理论的学习而轻视实验操作的错误倾向,在物理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崇尚实践,培养他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并且通过对实验方法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关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福泉市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重视内涵和外延

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

5、注重科学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5.1、注重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5.1.1、提出问题

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阅读、观察、调查中对自

然现象、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产生好奇,发现或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1.2、猜想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学生运用已有物理实验和实践经验,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猜测,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一环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5.1.3、设计实验

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设计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目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给学生必要的方法指导,注意实验设计的层次性和典型性,使学生逐步掌握统筹问题、分析问题及控制变量的意识。

5.1.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通过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操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科学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5.1.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并通过理性分析形成结论,这是实验的目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报告形式将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几种程序可依次进行,可穿插配合使用,也可单独进行。

5.2、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聆听者,评价者,欣赏者。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归纳分析能力是老师的主要功能。

5.2.1、重视课程改革,掌握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传统的学生实验都是在新课学习之后安排时间进行的,属于验证性物理实验,且都只强调对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中,尤为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有如下特点:一是探究物理规律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三是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教师事前要做好安排,准备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5.2.2、从“提”、“学”、“练”三个环节入手,做好探究性物理实验

(1)“提”:即提问。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

(2)“学”: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预习、阅读课文,进行思考;(3)“练”: 学生动手实验,正确观察、量度和整理、分析数据,从复杂多变的过程中剖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现象的本质特征,并抽象出物理规律。

6、积极开展家庭物理实验的形式以补充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毅力等优良品质

教材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一些小实验,这些小实验都有是一些取材方便、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实验,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家庭的条件下独立完成这些小实验。如在学生“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后可安排一个家庭实验《鸡蛋的浮沉》,通过这个实验来加深对“浮沉原理”的理解。

7、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要教会学生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往往给出实验方案且方法单一,无探索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在教学中,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以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并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2】.耿玉盛.《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010年7月

【3】范玉芳.《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案例》 工作单位:福泉市

第三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见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现实中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是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探究

物理

实验 教学

本人就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感觉与体会谈一谈之我见。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如果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刚好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选择的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中很多的考虑是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其实活动的质量才是关键。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应让学生在电路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安培表、伏特表如何设计电路,给定两块安培表如何设计电路等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

第1页

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方法

结合本人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

1、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物理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例如,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演示,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法测定速度、加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规律的研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再由教师演示,让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分别做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比较是否同时落地,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即实验转化法。以上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在新环境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索问题,避免因教师先讲或预习教材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要让学生人人有自己的猜想、观点、看法,并努力思考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视具体情况让一两个同学上台按照其中一个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这必须课前要让同学思考并设计,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验设计情况并适当准备必要的器材)。

2、学生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

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使用示波器”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要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第2页

应当说几乎每一个实验本身都蕴含着探究的成分,比如“物体内能变化热和功”一节的教学,利用压缩空气,使易燃物着火来演示空气内能的增加。这个实验给学生留下许多的疑惑: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筒内空气的内能是否变化?事先放入易燃物,恰恰忽略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环节。若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空气,然后提出问题: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学生会感到疑惑:“是否增加怎么看得见?”于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样做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而且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收获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物理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2] 乔际平.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3

第四篇:对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平塘县油岜中学

陆廷和

[摘 要] 本文在新课标物理实验教学标准与当前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之间矛盾加剧的基础上, 阐述了促进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配套措施,以达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中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当前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研究与绩效考核成绩的矛盾,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升学考试的矛盾。

物理新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切入点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实验探究,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在来自上级和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压力,而教师的绩效考又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习习相关的,教 师们认为搞实验探究花时间花精力,而学生的考试成绩却没有多大提高,教师们谁也不愿意干出力做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新的评价制度,没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师的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包括学生本身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以为能考上重点高中为目标,所以,如果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实验探究的问题上必将影响学习成绩,也容易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只要中考方法不变,内容又大同小异,教师和学生都必然会只是围绕知识点,考点转,而不愿意去搞实验探究,否则消费了时间,教师就只能靠加班加点搞学生的成绩了。总之,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考试的大方向没有质的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就存有隐患,甚至可以说这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2.实验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匮乏。

目前乡村中学在实验教学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实验室不达标,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实验所需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虽然国家对各学校进行了“两基”检查,但大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平上,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具我的了解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去年配给实验室的多媒体只不过是学校领导能用的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装饰品。作为实验教师想应用会遭到学校领导的抱怨,说会把机子用坏等。教师只有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来完成教学,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实用。

3.实验教师素质不专业。一方面乡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很多学校几乎没有实验老师,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有些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实验训练, 但不善于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再则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班级人数多无法开展实验.大班额给实验教学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操作,然而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严重影响新课程目标的落实。实验室等专用教室被占用,即使有的没被占用,五六十人一个班,实验也无法进行。面对乡村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如何去较好地去解决这一现状呢,值得我们思索当然解决这一现状的方法很多,实验器材、多媒体的配备和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也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改善落后的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

1.改革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方法,推动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目前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估相对滞后,过分的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使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应将课改过程、进修培训及其成果纳入考核,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物理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应把实验教学及其效果列入考试成果考核。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消除在物理实验教学与其它主科教学上的区别,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2.提高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新理念: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实验教学杜绝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教师要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上。

其次,要提高教师实验教学中的趣味性。通过改变和开发一系列物理实验,及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马德堡半球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在讲“电流的热效应”时,就应用一个简单的装置将一根电阻丝和一根铜导线串联在一起,然后分别在这两根线的上面盖上一张小报纸再接入电路,一段时间后看到其中一张报纸燃烧起来,此时就将学生 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这样不仅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 艺术 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中学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3.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达到边实验边学习教学内容。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边学边实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边学边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例如,在进行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时,教材的安排是先把鸡蛋放在浓盐水中,观察它的漂浮;然后在浓盐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的悬浮和下沉;再加入浓盐水,观察鸡蛋的上福在实际操作时,加入清水的多少不容易掌握。会出现由于一下子倒入过多的清水,鸡蛋就下沉到杯底,而看不到悬浮现象,再加浓盐水时,鸡蛋就可能上浮不起来。有的老师在设计边学边实验方案时,作了如下的改动:让学生先把鸡蛋分别浸没在清水和浓盐水中,观察鸡蛋的下沉和上浮,分析鸡蛋的受力情况,得出下沉和上浮的条件。接着让学生缓缓地向浓盐水中加入清水,观察悬浮现象,分析得出悬浮条件,然后讨论为什么鸡蛋在清水中和在浓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为什么漂浮时和悬浮时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而受到的浮力却相同?这样处理,不但实验成功的把握大、效果好,而且学生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改善学生人数过多无法进行探究实验和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

4.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过程,改善落后的实验现状。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 计算 机及其 网络 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 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利用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模拟因实验器材不足的实验过程,平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可针对实验器材不足,实验过程不明显,演示实验不方便的实验,利用各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发实验课程资源。

总之,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教师难以组织实验教学,但随着政府的不断投入,教育的状况不断改善,加之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中考实验题型的改变和教师绩效考核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将 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乡村中学从事物理教学的老师只要克服困难,肯于钻研,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能 够完成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改变乡村中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使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达到新课标实验课程标准。

三、改善落后的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紧迫性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一环,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科学的态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没有实验,就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科学知识;没有实验,就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而当前乡村中学由于落后条件差等原因从而导致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改善落后的乡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2]《中学物理教学通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7)

[3] 柳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J]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1)

[4] 曾凡和.《试论乡镇中学实验现状与对策》[J]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5)

2014.1.10

第五篇:第七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7.1 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来决定的。

1.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通常,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多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力、热、电、光现象交织在一起,本质、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因此,仅通过这种途径来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困难。运用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素材,它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例如,人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却很难感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做一个覆杯实验或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大气压存在的物理事实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对这个概念就易于理解和掌握。又如,学生对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常常难于辨认,其主要原因是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时,头脑中缺少表象的支持。如果应用如图7-1所示的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表象,以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2.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如下的原因:

首先,实验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对中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例如,让学生观察“喷泉”、“煮金鱼”等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这样,就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上。

其次,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很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己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动手实验,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操作愿望,还可以发展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

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体尝“发现”与“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就会越来越强.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可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

图7-2表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信息流程.从这个流程可以看出实验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影响:通过阅读实验资料,培养着阅读、自学能力;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形象和数据信息,并传递到大脑,一方面进行思维加工,一方面输出反馈信息、控制观察和操作器官,以获取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信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大脑中抽调出贮存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思维加工,从而加强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把思维加工的结果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又培养着表达能力.由此可知,实验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培养过程. 由于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能够创造”最确实、最少受干扰”、“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物理环境,它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能够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因此,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由于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它以很强的吸引力磨炼学生的意志;加之实验中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丰富素材,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我们不可低估实验在这方面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的这种作用较之于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很大意义.

综上所述,实验在完成物理教学的任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意义,切实改变某些不重视实验的旧观念,始终坚持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向.

§7.2物理实验的分类及各类实验的作用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演示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3)课内小实验;(4)课外实验.将上述各类实验与一定的教学手段配合就组成了各种实验教学课型:例如,将演示实验穿插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组成演示讲授课;将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讨论结合可组成演示讨论课;将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练习结合可组成演示习题课;将学生的小实验穿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组成“边教边实验”或“边学边实验”;将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独立操作的分组实验过程中,就构成了学生分组实验课型.各种实验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功能,实验教学应当是各种实验与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系统.应当根据物理教学的整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实验教学系统.下面,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内小实验的特点和功能分别作一介绍(课外实验将在第十一章中介绍).

一、演示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它的目的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习观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或者通过演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常常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来引入课题,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师在讲授动量定理之前,做如图7-3所示的实验:将一个生鸡蛋用棉线在其上围绕一周,再用透明胶带将打结处的两侧贴牢.把线的另一端跨过铁架上的钩于,象升旗一样把鸡蛋缓缓地升到铁钩下端,然后把线松开,让鸡蛋从高处落下.学生紧张而又意外地看到鸡蛋落下后反弹起来,被教师捉住,紧接着将鸡蛋往桌面上轻轻一砸,使蛋汁流入玻璃杯内.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从那么高处落下没有砸碎,而在桌上轻轻一砸就壳破汁流呢?”„„教师运用这个演示,创造了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的现象和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者是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的现象和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认识规律奠定基础.

例如,物体的形变总是伴随弹性力而产生的,然而,坚硬的物体,形变很小,学生无法察觉,因此在他们的观念中形成了“有的物体能够形变(如橡皮、弹簧),而有的物体不会形变(如石头、玻璃)”的错误认识.为纠正上述错误的认识,教师可应用如图7-4的演示实验.由于加接了细孔径2毫米的玻璃管,而使形变的现象显露出来.又由于选用了椭圆截面的大墨水瓶,沿短轴方向向内挤压时(a),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柱上升;沿长轴方向向内挤压时(b),可以看到玻璃管中的液柱下降.学生在惊讶的发现中建立了正确认识.

3.进行观察和思维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由于演示实验中教师的可控制特点很突出,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设计实验的内容和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需要的现象展示出来,因此演示实验不仅可在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例如,教师利用电学黑箱对学生进行观察、思维训练,黑箱盖上有两个接线柱,箱内只有两个电学元件;一只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1000微法)和一只数千欧姆的电阻并联,用示教电流计的R×100的欧姆表进行测试,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元件的种类及其联结的方式.尽管只有两个元件,也必须非常仔细地观察,既要把握电流变化的阶段特征(先大后小),又要察觉电流变化瞬时特征(速率越来越小),以及终态电流的状况,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

在演示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介绍学生将要使用的仪器和进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通过教师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习惯.

总之,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演示实验,常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整节课时间,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它是学生亲自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并亲自分析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来划分,学生分组实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即:研究性(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和装配技术训练性实验.这些实验的特点和作用如下:

1.研究性(探索性)或验证性学生实验

这两类实验是以学生获取知识的不同途径来划分的,研究性(探索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它具有让学生亲自“发现”的意义.人们常称其为“探索性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由已知理论推导出的新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实验技能.这两种实验方法都是物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实验方法,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实验在前,而结论在后,实验成为探索规律的主要手段.后者则推理判断在前,实验验证在后.在物理教学中,这两种方法都各具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性实验之前,由于学生还不知道实验的结论,要求他们自己去“发现”,因此学生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通过手脑并用、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验证性实验是传统学生实验中的主要类型,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认识理论的能动作用,培养推理、验证分析能力.

2.测定物理量和物理常数的学生实验

这类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已知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并运用一定的仪器来测定某个物理量或物理常数,例如,利用自由落体的规律“测重力加速度”,利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来“测定弹丸的出口速度”,利用欧姆定律以“状安法测电阻”等.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意义,学会应用物理规律,训练基本实验技能,并学习间接测量的巧妙方法.

3.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和装配技术训练性的学生实验

当然在前述几类实验中都要运用一定的基本仪器和涉及某些装配技术.但是对于某些重要的基本仪器和实验技术,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训练.这就是这两类实验的目的.例如,“示波器的使用”实验,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子束在电场中偏转的原理,知道示波器面板上各主要控制器件的名称和作用,学习和初步掌握使用示波器的最基本方法.又如,“安装简单的收音机”实验,可以使学生学习电子线路图的认识方法,熟悉简单收音机的基本原理和接受电子装配技术的初步训练. 总的说来,学生分组实验的最主要特征是学生的独立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有系统的、统一的要求,并在实验室内完成.如果把教师的演示示范看成是带路的向导,则单靠向导带路往往达不到独立认路的目的,只有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在没有向导时辨认前进的方向.在这种意义上,学生分组实验是任何其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三、课内小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小实验,它与演示实验的不同点主要在它的操作者不是教师或者是协助教师的个别学生而是全体学生.它与学生分组实验的不同,它不象学生分组实验那样用整节课比较规范地完成教师在实验室中准备好的实验,也不一定要履行“预习实验-报告”的要求.通常它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比较小型灵活,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性质的实验,可以是一个小实验,也可以是一组系列的小实验,或者是按照一定程序编排的系列阶段实验.实验的时间可以由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组织形式,可以是同桌的两人一组,也可以是更多一些人组成一组.实验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教室进行,可以用配套的正规仪器,也可以用自制教具、学具或者是随手可取的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这种实验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自学、讨论结合组成“边教边实验”或“边学边实验”的课型,并具有如下的优点:

1.由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知识,而不只是看教师演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

2.由于在这类实验的间隙穿插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在这种物理环境中,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师生的信息交流,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由于这类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训练科学方法.

如果我们把以上三类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按照教师施加影响的程度和学生的独立活动量排一个队,则如表所示:课堂实验种类 教师影响程度 学生独立活动量 演示实验 大 小 课内小实验 中 中 学生分组实验 小 大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取得最佳的课堂实验教学效果.

§7.3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它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手段,它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演示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有很大的灵活性.同一课题,教师可以用现成的仪器设备,也可以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同一个演示仪器,教师可用于引入课题,也可用以巩固新课.为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必须深入研究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演示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目的,因此有不同的要求.有无必要演示,选择什么样的演示,怎样进行演示,都必须首先从具体的目的出发.

例如,我们在学习习近平抛和斜抛的内容时,可供选择的演示实验很多,抛出粉笔头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演示,还有如图7-5所示的“三球相碰”的演示,水流喷射的演示,以及利用闪光照相等等.

显然,在运用演示引入课题或巩固所学知识时,教师总要力图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更好地调动思维积极性.抛粉笔头的演示虽然简单,但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定性地描述平抛运动的特征这一点上却很好,好就好在它稍纵即逝,活跃课堂气氛,并可较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需要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水平匀速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可用如图7-5所示的“三球演示器”,并配合使用闪光照相图片(或投影),效果就很好.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清楚地显示抛体运动的本质特征.

由上可知,我们不能离开演示的具体功能来评价演示的好坏,演示实验只有和一定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2.要明显和直观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离不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观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是最起码的要求.

(1)演示的现象要明显

一人演示,众人观察,所以现象必须明显.能否使每个学生都看到要演示的现象,是教师心目中有无学生的表现.为使现象明显,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测量仪表的刻度线要适当粗些,声、光及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要强,过程中的变化要显著.必要时,可以借助投影、机械放大、光杠杆、放大电路等手段增强现象的明显性.其次要注意放置仪器的位置,有足够的高度,不平摊在桌面上,运动体所在的平面应与黑板面平行.必要时,可借助演示小桌、演示垫凳、演示板、演示支架和磁性黑板等.

(2)仪器简单,过程明瞭 我们力求演示仪器简单,过程明瞭,其目的在于突出要观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降低无关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在一些为建立、巩固物理概念的定性演示中,没有必要选择精密复杂的实验装置.例如,用前面介绍的椭圆墨水瓶演示微小形变的现象,效果就比用复杂的光杠杆系统装置好.又如,用如图7-6所示的铁丝轨道对比小球静止和运动时对凸桥、凹桥桥面的压力时,①把小球放在凸桥顶端,小球恰巧能从两桥臂之间掉下去,但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再经过凸桥顶端时,小球便不再从两臂之间落下,而是沿桥面惊过.②把凹桥下方的搭钩脱开,让小球静止地放在四桥的中心,显示小球的压力不足以将两铁丝桥臂挤开而下落,然后让小球从斜轨上滚下,当小球经过凹桥底端时,小球即从两轨道之间掉了下去.由上可见,这种凸桥、凹桥的装置,可以说是简单的出奇,然而演示说明的却是学生平时将信将疑的一个难题.我们提倡用简单的方法做演示,不仅有利于突出物理原理,而且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视听感官并用

有关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只能记住2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①.因此,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同作用,比用单一渠道要好.还应考虑学生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分辨本领,以强化有用刺激.例如,用下面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在一辆沿斜面滚下的小车后面,拖一条长约2米的磁带,磁带上录有一段不变的乐音(如风琴的c调),把录音机的放音磁头用导线接出来,装在斜面的一定位置上,用贴有细毡的薄弹性金属片将磁带轻轻压在磁头上.当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小车拖着磁带运动,使录音机发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用视觉观察到的速度变化为听觉感受到的音高变化,用音高来理解速度,用音高变化的快慢来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即加速度的大小.由于人耳对音高的感受灵敏,而且对“变”的感受,比视觉更直接,因而对变化率的概念比较容易建立①.

3.要安全、可靠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是确保演示成功的关键.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并按照课堂上的实际程序预做一遍(甚至数遍),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估计实验的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环境等等.并在教案中写明演示所需的每一件物品,以免课堂上演示失败或失去良机.

(2)课堂演示时必须确保安全

演示时,教师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去做,认真仔细,确保人身安全和仪器设备的保全.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一定不要让学生上台来操作.例如需要用到220V或380V市电的实验,或者用高压感应圈、水银的实验,应当由教师自己操作,并做到万无一失.

(3)正确对待课堂演示中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 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静,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万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也不可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可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声明在下节课重做.这样的负责精神和科学态度,必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意外之时,认知的矛盾将转化为思维的动力.例如,在“弹性碰撞”教学开始时,让学生观察用两个等质量的玻璃小球做成的两个双线摆:如图7-7,先将左边的摆球拉开,右边的球静止于平衡位置,再释放左边的小球,两球相碰后,左球静止,而右球弹起;当右边的球返回碰撞后,右球又静止,而左球弹起.如此两球反复碰撞,图7-7在碰撞声中,动静交替.面对这一有趣的情景,问题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活动的展开,仍须有教师不断的引导.这样,演示才能成为推进思维的向导.因此演示教学的启发性应体现在演示程序的精心设计之中.

例如,在高中学生学过气体定律之后,教师用如图7-8所示的浮沉子演示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1)用手压容器上方的薄膜,原来浮在液面上的浮沉子开始下沉,当下沉到某一深度时松开压膜的手指,浮沉子上升[图

7-8(a)(b)],试解释这一现象. 这是许多初中学生曾经见到过的实验,当时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很粗略的,只需要说明,压膜时水进入浮沉子内,重力增大,浮力小于重力,于是浮沉子就下沉,松膜时,水从浮沉子内排出,重力减小,浮沉子就上浮.

(2)继续压膜使浮沉子下沉到更深的位置放手,见到浮沉子仍可上升.似乎上面的解释还是完善的.

(3)继续压膜,使浮沉子达到比上一步更深的某一位置松开,出现了浮沉子不再上升的现象,并且一直沉到容器的底部[图7-8(C)(d)],这突然出现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意外,于是不得不重新审查以往解释的不足之处.看来浮沉子中气体的体积,不仅与容器上方气体的压强有关(这是由帕斯卡定律所决定的),而且还与浮沉子所处的深度有关.

(4)打开容器上方的橡皮膜,使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用一根棒把浮沉子逐渐下压至不同的深度,观察浮沉子中气体体积的变化,说明浮沉子所以在一定的深度不再上浮,是由于在下降过程中液体内部压强这个因素造成的.(5)在浮沉子沉至容器底部以后,打开容器下的出水阀门,或用虹吸管使水缓缓流出.可以看到,当液面下降到一定深度时,浮沉子就从底部浮了起来[图7-8(e)].

从上述的程序设计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用,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逐步深化.

二、演示实验教学中的观察指导

在演示方案确定以后,要想达到演示的目的,关键在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同时,对演示观察的指导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演示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观察指导.这里所说的观察指导,有两层含义:一是演示本身应能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二是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导,教给观察方法.所谓指导,绝对不是说教师指到哪里,学生就看到哪里.

1.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 草率从事是新教师在演示教学中常犯的毛病当学生还没有思想准备时,演示已经结束,因而达不到演示目的.在演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打算怎样进行;出示的仪器应当有所交待,例如,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应当使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进行观察:一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是液体内部在各方向是否都有压强(特别是向上的压强)及它们的关系;同时还应使学生在认识U形管压强计的构造及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为此时学生还不理解U形管压强计的原理,所以应当用直觉的方法,如在橡皮膜上用手或重物压,使学生了解U形管两侧液面高差越大,表示压强差越大.

又如,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观察接通电路的自感现象,首先必须带着“如果线圈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那么线圈自身是否也会产生感生电动势?”的问题,并认清演示电路的特点,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接通电路瞬间所发生的现象上.我们曾经对20名高一的学生和高二的学生分别进行演示.由于高一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正确记录观察现象只有75%,而高二学生刚学过电磁感应定律,正确记录观察现象的达到了95%,可见,观察的目的性对于观察效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2.突出观察重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例如,通常教材中介绍断路时自感现象的电路装置,都选用一只灯泡与电感线圈并联的电路.设想按这一装置进行演示时,学生会看到开关断开后灯泡并不立即熄灭.但由于时间常数L/R太小,这种延时现象无法看到.而灯泡突然一闪的现象却十分明显,它给学生建立自感的概念带来困难.如果在开始演示时只给出一个简单的电感线圈、灯泡、开关与电源的串联电路(图7-9),提出“在断开开关的瞬间线圈中是否有感生电动势产生”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电路来验证感生电动势的存在.一种简单的方案就是观察开关拉断时闸刀与闸刀座之间的火花放电现象证明感生电动势的存在;另一种方案就是将示波器或者是高内阻的电压表并联在电感线圈两端,观察其电压的变化;还有第三种方案就是将一只氖泡并联在线圈两端,开关接通时氖泡不导通,其电阻为无穷大,可视为它对电路没有影响,切断开关时,线圈中的电流迅速减小,原串联的灯泡熄灭,而并联在线圈两端的氖泡起辉了,它的起辉电压比电池电压要高许多,由此说明感生电动势的存在.这个实验还可以在后面的教学中说明日光灯的起辉原理.

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培养观察思路

观察的全面性是客观反映事物属性的前提,应当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思路.例如,教师常用“圆锥上滚”的实验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首先把倾斜轨道展示在学生跟前,倾斜轨道的表面特征给学生造成假象.把双锥旋转体放在轨道的中部,学生几乎毫不例外地预感到旋转体将沿斜面滚下,然而见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现象(如图7-10所示).在学生渴望得到解答之际,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对仪器观察,并注意圆锥体与轨道之间的联系,最终发现圆锥体在轨道低端的重心位置最高.于是学生在恍然大悟中获得了观察方法的启示.

4.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观察的深刻性在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象物的本质,利用对比观察是使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很好的方法.在演示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察觉条件的差异及产生结果差异的联系.通常可以采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正反向对比的方法.

例如,用验电器和锌板(或铝板)等演示光电效应的现象,实验过程如图7-11所示.把用砂纸打磨光的锌板(或铝板)插在验电器的导杆上,给锌板带上负电荷,可以看见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光(功率较小的医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即迅速闭合;再给锌板带正电,同样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再闭合;再用白炽灯作光源,照射带电的锌板,不见指针张角有何变化.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纵向对比过程.由(a)、(b)阶段的对比可以看出,验电器指针闭合不是由于紫外光使空气电离的原因(虽然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光照射使电子跃出的原因.由(a)(C)阶段的对比说明光电子能否跃出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

纵向对比的演示方法是按照现象变化的顺序逐步展开的.它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把握过程发展的阶段特征,但需要不断回忆已经消逝了的现象.在比较复杂的过程中,可以变部分纵向对比为横向对比,纵横向对比相结合.例如,图7-12(a)显示了物体浸入液体前后弹簧秤读数的变化,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在继续演示的过程中,保留图7-12(a)的状态,同时用另一个同样规格的弹簧秤显示排开液体的重量,如图7-12(b)所示,两者横向对比,学生就能清晰地察觉两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上述接通电路的自感现象的演示中,也采用了电感支路和电阻支路同时横向对比的方法,从而使难于察觉的暂态差异显现出来.

为了便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常需要用正向和反向对比的方法.例如,为了说明振动产生的条件之一是物体必须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可以用弹簧振子演示,分析回复力使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往复运动;还可以用保险丝绕一个弹簧,下挂小球,在事先不告诉学生弹簧材料的情况下,把小球拉伸后释放.学生惊异地看到小球不发生往回运动,这时告诉学生弹簧的材料,于是学生们从反面现象加深了振动产生条件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演示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使学生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逐步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

§7.4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一、学生分组实验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当根据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习惯.这些技能的教学目的可大体分述如下:

1.逐步学会自学实验讲义(教材)

通过自学与辅导,逐渐学会自学实验讲义或相关教材,理解其内容、包括目的和原理,知道怎样做实验,会组织实验步骤.

2.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要求学生养成正确习惯:拿到量具,仪表能说出它的名称,通过对外部形态、铭牌、一般构造的观察,教师的辅导及阅读说明书等材料,了解它的主要功能、使用条件、量度范围,精密(准确)度及使用规范.

3.逐步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必须按一定的操作规范程序进行,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例如:

(1)装配仪器:一台仪器的装配,多台仪器和器材的组合,都应当做到能按合理的规范程序操作.例如在装配天平时,应先将横梁放于止动架上,才能安放挂钩、挂架和挂盘,不仅要使各类部件的位置正确,而且要做到“对号入座”.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器件装配好以后,一般都要进行预备性调整,如仪器底座位置的调整,滑线变阻器滑动臂初始位置的调节,仪表上的档位选择及各种旋钮初始状态的调节,热电子仪器的预热,光具共轴的调节和各种测量仪表零点的调节等.

预备性调节的最后一步是检查,检查的项目,一是看仪器或电路的装配是否正确,二是看各种器件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

(3)启动工作和观察记录:按规程及实验步骤启动仪器工作,并仔细观察,记录所示数据.(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验结束,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拆除和整理仪器;检查仪器材料是否有坏损丢失,然后清理桌面,板凳的归位.一切设备复原.

4.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实验操作不仅要注意程序,而且要注意动作的规范要求,切忌随意性的动作.例如:

(1)调整天平时,一般用左手握住止动旋钮,不论调节底座、横梁,放卸待测物和砝码,还是拨动游码,都必须在止动期内进行.需要观察天平是否平衡时,再轻轻地顺时针旋转止动旋钮.当横梁处于升起状态时,左手不可脱离止动旋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横梁自动落下,一方面提醒使用者在观察天平平衡之后立即把横梁放下.用右手拿砝码镊,镊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如图7-13所示.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

(2)用手拿烧杯倾倒液体时,应如图7-14所示.

(3)使用螺旋测微器,一般应用左手拿被测物,右手无名指与小指握弓形架,拇指与食指操作旋轮.若被测物已被固定,则可用左手握住弓形架身,右手旋转螺杆套筒.当螺杆开始接触被测物时,应改旋棘轮,使螺杆前行,压住被测物,待听到“咔咔”声时再行读数,如图7-15所示.

(4)用手调节滑线变阻器滑臂时,应以另一手扶住瓷支架上方,如图7-16所示.

(5)用手拿透镜时,应如图 7-17所示,切不可触及透镜表面.

5.学会正确测量读数与处理数据

(1)检查零点是否正确,在零点不符的情况下,应调整好零点或选择相对零点:

(2)应使观察视线与表面垂直.(3)读数时,一般应保证准确的数位不致省略,可以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但不必估读至最小分度的下两位.例如,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正确读数是15.3mm.不应表达为15mm,也不应表达为15.25mm.当量具的最小分度为0.2或0.5个单位时,在观察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应估读到最小分度的 1/2或 1/5.例如,最小分度为0.02A的安培表,应估读到0.01A:

不管使用何种量具,养成良好的读数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应当先观量程,再看最小分度,然后看零点,再读数和记录.

处理数据应体现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常用处理方法有计算法和图示法两种.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计算法多利用平均法来减小实验误差.

图示法的优点主要有两条:一是简明、直观、便于比较,特别对探索物理规律很有用;二是利用实验中的有限数据作出图线后,从中找到那些无法通过实验来得到的数据,还可以求出相关的第三个物理量.用图示法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的要求:(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介绍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一般以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轴的末端近旁注明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取为变量的零点.坐标轴上的标度值应能恰当地反应出测量值的有效数字.坐标标度应划分得当,以不用计算就能直接读出图线上每一点的坐标为宜,如通常用1、2、5而不用3、7、9来标度,使坐标纸的一小格可用来表示测量值最后一位的1,2,5个单位.

(3)应尽量使图线占据图纸的大部分,不致偏于一角或一边.横轴和纵轴的标度可以不同,但大小要注意配合.如果数据特别大或特别小,可提出乘积因子,例如提出×103、×10-2放在坐标轴最大值的右侧.

(4)描点和联线.依据实验数据用削尖的铅笔在图上描点.为清楚、准确起见,常以该点为中心,用×、⊙等符号中的一种标明.同一图线上的观测点要用同一种符号,如果图上有两条图线,则应用两种不同符号以示区别.描绘出的直线或曲线应为光滑曲线.曲线不通过全部测定点是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联线时应尽量使曲线通过或靠近大多数观测点,并使测点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曲线的两侧.如图7-18所示.

6.学会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装置与器材、实验原理与步骤、数据记录与计算、结论与讨论等部分,逐步地要求学生学习自行设计实验报告.在设计报告时,应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简洁的文字,直观的图表来表达报告的内容.数据表格的设计应做到:说明实验条件;要有原始记录;栏目中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力求简明,便于总结物理规律.

下面介绍一份学生分组实验的报告:

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者姓名××,同组人姓名×××

实验时间×月×日下午第二节

[实验目的]

1.验证物体在光滑斜面上自由下滑时的机械能守恒;

2.进一步巩固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器材]

平面小车,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用电源,支架,直尺。

[实验原理与步骤]

如图7-19,如果小车在重力作用下沿光滑斜面下滑,从静止点A到B小车的重力势能减少 △Ep=Mghon

而动能增加 如果△Ek=△Kp即 或△Ek/△Ep=1

则证明机械能守恒

1.调节斜面倾角,使H/L尽可能大一些,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2.装配和调整电磁打点计时器;

3.将小车置于斜面上方A点处,连接装配好打点纸带;

4.开启电源,释放纸带末端,使小车下滑,下滑结束即关闭电源;

5,取下纸带,测量读数并进行数据处理。为什么在本实验中△Ek/△Ep<1? 因为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所受的阻力不能忽略不计,其势能减少量中的一部分消耗在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上,因此△Ek<△Ep.本实验的误差约在8%以下.因此可以说,如果不计阻力的影响,小车维持机械能守恒.

由上述数据可以大致估计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现以第4组数据为例.

二、学生分组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操作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及其要求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做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工作,其核心是理解实验方案.这是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的前提.如果对目的、原理不了解,依葫芦画瓢地做一阵子实验,稀里糊涂地记了一批数据,这就很难说有什么好的收效.对科学的实验研究来说,构思阶段非常重要.教师正是在实验的准备阶段中,让学生学一点科学构思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准备阶段的引导工作,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例如,在做“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的实验以前,可布置如下几个问题:

(1)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在计算电表的附加电阻时,应当知道电流表的哪些参数?

(2)在按图7-20的电路测电流表内阻时,为什么要满足R远大于R'(例如R≥100R')的条件?怎样才能满足R》R'的条件(怎样选择电路中的两个可变电阻和电源输出电压)?

(3)在校正伏特表时,应按怎样的电路测试?改变电压应选择滑线变阻器的分压器电路,还是限流器电路?

此外也可以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共同设计和理解实验方案,特别是对探索性的实验,更应注重这方面的引导. 学生理解了方案,还不能认为已完成了必要的准备工作,还必须考虑学生是否具备进行实验的技能.只有事先为学生进行实验基本铺平了道路,才能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在解决主要矛盾方面.

例如,高一力学中有一组关于利用电磁打点器的实验.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它涉及到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有关的实验原理和操作要求,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等,因此是比较困难的.教材中分成几个不同内容的实验,分散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应当根据各次实验的侧重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还须说明一点,预习决不只是看书.对于一些学生尚未见过的仪器,光靠看书往往是难于弄懂的.教师应当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边看实物,边着教材,或者一边听教师讲解一边看示范操作.

2.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它是把实验方案变为实践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安装和调整仪器,操作控制实验条件的变化,观察测量,取得必要的数据;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

总的说来,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认真仔细地观察,积极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启发,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尽管学生可能遇到一些麻烦,但收获是大的.还需要辩证地处理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实验中有一定的程序规范和动作规范,应当使学生了解这些要求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并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以提高学生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其次,执行规范也不是要求学生机械的操作.相反,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例如,调节天平底座的时候,就必须根据重垂线的垂尖位置思考底脚螺丝的调节旋向.当然熟练以后就会成为一种技能.实验步骤是根据实验程序的总要求来制订的,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可适当鼓励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程基础上有所创新.再次,应当看到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作风的意义,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许多学生在连接电路以前,从不考虑各器件放置的位置,乱七八糟,有的仪器表面背对着自己,他们认为,只要电路正确就行了.还有的学生准备不认真,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使仪器损坏,实验结束,桌面场地零乱,仪器不复位.造成仪器零件及材料丢失.如果老师放松要求,久而久之不仅养成学生毛毛糙糙的作风,而且极不利于对学生品德特别是科学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也很不利.在实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好坏典型,不失时机地提出对全体学生有教育意义的问题.

3.总结阶段及其要求

本阶段的一般任务是:处理数据,分析结果及完成实验报告.这是从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思维的能动作用,学习数据处理的某些方法,了解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作风.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对待“不满意”的结果.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改一改数据,凑成“好的结果”是十分错误的;简单地归结为仪器粗糙,对自己也无益处;应当仔细分析实验经过和实验条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必要时重做实验.有时看上去实验是失败了,但对一个认真的实验者来说,收获不一定就小,获取实验数据是一件严肃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草率从事,更不用说弄虚作假,在教学实验中就要强调这种科学精神.此外,还应当向学生指出:教学中的实验只是给大家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机会,科学上的发现绝不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得到的;不是通过一、二节课的时间就能使理论得到验证或发展的.

下载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5篇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当与“新课改”并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传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剖析,提出了“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并思考怎样推进中学......

    中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比较

    一、美国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问题笔者之一曾在美国考察访问过八所中学,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中学物理教师普遍很重视实验。他们一般都有自己的专用教室,各......

    如何做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大全)

    2010至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实验教研组教研活动材料 如何做好初中实验教学 毕节十中 赵继刚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听、记、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互助、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新课改下的今天,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再一次强调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物理新课程标准......

    浅谈对应用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

    分析信息技术辅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实验作为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知识上都显得十分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基础,也......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寻找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会科学家成功的欢乐,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5篇

    浅谈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广河七中:马玉华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然而在农村中学面临着实验器材的严重匮乏和严重破损,造成教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