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时间:2019-05-13 04: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第一篇: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邓树平

2015年7月22日,我们一行10人来到了云南师范大学,聆听名师窦桂梅的阅读教学——《大脚丫跳芭蕾》。

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

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 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 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

这是窦桂梅老师在本书中的开篇语。《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无论诵读与细读,精读与略读,阅读教学都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的主题教学旨在通过语文实现儿童阅读视野、阅读审美的提升。近几年来,语文主题教学在风雨兼程的自我超越中向纵深发展。现将其问的实践与思考加以呈现,期待获得更多的启示。

什么是主题教学 1.问源

早在十年前,针对当时教材、课堂、教师“三中心”的藩篱,她曾提出“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一’,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超越教材”强调“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用教材教”。一是从量的角度拓展阅读内容;二是力图从质的角度提升阅读品位;三是连点成线、布线成网,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超越课堂”强调“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一是强调语文即生活,强调加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二是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对人类的悲悯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感。“超越教师”强调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一是教师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搀扶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

超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其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当然,任何超越都需要再超越,否则就只能是故步自封。比如,对教师而言,实现三个超越,关键还要看自身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就要看在超越中所积累的知识,能否成为活性知识而非知识的碎片?能否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链接,重新建构并内化为儿童的精神血脉?

2.内涵

“主题教学”草创之初,对于主题教学主题选取的理论依据,主题选取与界定的方法等问题,窦老师的思考是:

1)主题教学的基点。

“心生而言立,立言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人是万物之灵,天地的核心,人出现了才有了语言,才构成了文章,这是自然之道。因此,语言作为来自心灵的声音,作为源自生命的表达,其学习与教育首先应基于生命与生命的内涵,基于心灵与心灵的吁求。

从儿童的生命发展来说——其生命发展历程由一个一个的生命主题合构而成。甚至生命本身就是其中的一项主题。人不同于万物的灵异之处,就在于人类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必须要有意义的支撑和价值的衡量,它们在根基处,给生命以支撑,构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它们给出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理由和动力。正是这些源自生命与生活,又灌注于生命与生活之中的核心价值观,赋予“支离的碎片化生活”以凝聚的主题,由此使得生命有了主次,有了深浅,有了高下——生命在赋值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主题。因此,生命的主题就是于生命过程之中淬炼而成的价值主题。诚实,亲情,友爱,家国情,尊严,正直,坚强,崇高,自由„„主题教学必须建立在这些支撑和拓展儿童生命成长的生命主题与价值主题之上。

从语言的自身特点来说——语文也是由一个个主题构成。语文来源于生命与生活的体验和需求。语言文字是生命和生活的文字表达。在微观意义上,语言文字犹如个体生流动的血液,浓缩和记载着个体生命的每一道痕迹和记忆。在宏观层次上,语言文字又是一个民族集体生命和生活的抽象形式,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同构。从这

“忠实记录者”。那些迷人的童话、有趣的儿歌、令人敬畏的神话、发人深思的寓言,那些劳动的号子、幽怨的恋歌,那些战争的硝烟、历史的启迪„„既是生命与生活主题的文字记载,同时也构成了语文教育和学习中的重要主题。基于这样的主题背景,语文学习和教育,应当从每一堂课、每一篇文章的具体教学中读出“友爱”“给予”“真诚”“慈悲”等主题。正是这个“读出主题”的过程,帮助儿童建构起辉煌人生的大厦。

由此看来,文本的主题与儿童生命发展的主题相遇并吻合,并在未来生活中淬炼而生成价值主题—一文构成了主题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主题教学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与儿童生命之中价值主题的扣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语文教学主题,都是具体的文本和具体的生命相结合的产物,二者相融合的地方,就是价值主题浮现的地方,就是教学应该寻求并到达的地方。

可见,体现生命价值取向的这些语词——“主题”,富有生命的活力和精神内涵,它既是语言本身,又富含哲学、思想与文化意味;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立人”的载体,是体现人性、回归人性的“符号”。这些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主题,通过主题教学中师生有效的、润物无声的言语涵咏,一课一得、一课多得——“高贵”“理解”“幸福”„„这些语词好比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田,编织成一张夏洛的网。有一天,这些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的大树,最终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支撑起亲情、友爱、自尊、这不正构成了儿童一生发展中最壮丽的人生主题吗?

(2)主题教学的界定。

主题教学的“主题”属于生命价值观范畴,并指向人的精神生命成长。

生命没有主题,就只是自然的过程,而人异于万物,就在于人有寻求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冲动。人给自然的生命赋予了价值,这个赋值的过程使自然生命获得了价值主题。生命的主题,实质就是一个个生命价值主题,价值主题于文本和生活中提炼并回到精神生命之中。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精神成长。主题教学立足于文本之中,就是从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促进精神生命成长的价值主题。文本主题与生命主题相遇,产生精神的火花,价值主题才得以浮现。可见,这里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它一定与生命体验有关,与精神成长有关,与生命意义的丰富有关。由此看来,主题不同于某些以“主题单元”编辑的教材中类似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于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也不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也不同于有些从教师角度出发或以教育学手段为核心的理论理念。一句话,主题教学坚持以儿童的生命价值为取向,指向人内在的精神生命的成长。

从呈现方式上——“主题”表现为语词。

是儿童从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核心语词,这些主题,既是文本的核心,又体现精神生命内涵。这些富有人生意义、生命意义的词语,很多时候就隐藏在文本中。

语文教学的主题必须来源于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充当主题的阋语本身,应当是从课文当中精选或精炼出来的,能够代表文章的核心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词语应当具有丰富的延展性和巨大的概括性。具体来讲,由于文本不同,主题或是外显的,即文本写出来的;或是暗含的,即读者悟得的。也就是说,主题可以是文本直接表达的,也可以是提炼于文本,甚至由师生“读”出来的。那些与情感态度相关的高频率词,那些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那些总领句、总结句,尤其是反复出现的高频率句,常常是我们获得主题的重要依据。我们遇到一篇课文时,不可能从头至尾,读到一个词就学习一个词,读到一句话就学一句话,进行“平推式”的学习。不然,很多时候看似儿童学了一堆词语,假如没有沉淀,没有生长,这些词语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就会在程式化的使用中死去。语言是寄托某种意义的符号,提取主题这个符号就能把语言中的意义“挈领而顿,万毛皆顺”。但脱离了具体的语义场,符号的意义就会衰竭。就是说主题教学应略过一些语词、一些语句,回到整体感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发现“一以贯之”带动整篇课文内容的主题。好比读到了“田园”意象,不能只解做种菜的地方,更应理解为心中生命之所,精神的家园;“春雨”,不能只解做春天的雨,更应理解为焕然的造化之功,精神的勃发向上。于是,“春雨、田园”被赋予了生命的味道,文章的主题就

会渐渐清晰地高出了那具体的语意场,带给我们更为澄澈的生活理解和人生启迪。

充当主题的这些语词,因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教学中应注意体现主题的层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主题就逐步把人的生命与精神引向高处。也许,针对某一个教学文本,我们只重点抓主题这一个符号——但借助这个符号,便培养出学生对语言的一种敏感,一种将语文的习得与生命的情感链接的能力。主题教学就是要培养这种能力,即对“语词即情感”的敏感力。

第二篇: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无论诵读与细读,精读与略读,阅读教学都是主题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学课堂实践的必要呈现。《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的主题教学旨在通过语文实现儿童阅读视野、阅读审美的提升。近几年来,语文主题教学在风雨兼程的自我超越中向纵深发展。现将其问的实践与思考加以呈现,期待获 作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点灯人丛书 之一,他们从四面八方走来,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点灯人”。他们试图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和思考点亮一盏盏灯: 做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

回到母语,亲近文学,守护童年回到清明的自我。《点灯人丛书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 聊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导读古典小说:《三打白骨精》 互文阅读童话:《丑小鸭》 文本细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读、写、绘”图画书:《我爸爸》

本人姓窦名桂梅,网名玫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忝列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杰教师提名”等行列。从教二十余年,鼓吹为生命奠基,从“三个超越”的理念形成,到“主题教学”的实验推进,再到“三个回归”的理论提升,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并获相关奖项。有幸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过系列专题介绍。2001年,作为国家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主要作品有:一个可爱聪颖的女儿,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一大批让我崇拜的学生,一群主题教学研究的共同体教师。至于《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等拙著,则是另外的奖赏。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我的阅读主张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 与阅读一起出生——我的课堂阅读实践 聊民间故事——

聊故事里面的故事,聊故事背后的故事——《牛郎织女》教学实录 自评:我为什么这样教《牛郎织女》——语文教育何处寻 我怎么教《牛郎织女》——从叶老的两句话谈起

点评:由“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的转变——窦桂梅《牛郎织女》示范课的启示 导读古典小说——

漫漫取经途,悠悠人生路——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自评:谈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三打白骨精》备课的漫漫取经路 点评:带领孩子走进文学名著的殿堂 互文阅读童话——

高贵,人间最美的童话——《丑小鸭》名篇导读实录

自评:教学中的“三个走向”——《丑小鸭》一课的回顾与思考 走向高贵的课堂——《丑小鸭》一课有效课堂的求索路

点评:回归之旅:从天鹅与到天鹅——关于窦桂梅的名篇导读《丑小鸭》 文本细读童话——

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自评:《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和叶君健译文的文本对照解读——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点评:一根火柴照得有多远——我看窦桂梅老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 “读、写、绘”图画书——

这就是我爸爸,他真的好酷——《我爸爸》课堂实录

自评:我为什么要教图画书《我爸爸》——教学《我爸爸》感想(之一)我怎样教图画书《我爸爸》——我教《我爸爸》的感想(之二)点评:窦桂梅执教《我爸爸》的教学意义探索 阅读他方的回声——我的阅读课堂评鉴

来自专家的声音:熔铸在儿童心中的审美宫殿——窦桂梅和她的“文学课” 来自同行的声音:我看主题教学 来自学生的声音:笔的那一头 附录

在阅读中经营生活 ……

第三篇:名师课堂:窦桂梅《清贫乐》观后感

名师课堂:窦桂梅《清贫乐》观后感

第一次认识窦桂梅老师是在教师月刊中看到她说的这么一句话:“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故事。”很是欣赏她的这种朴质确深刻的人生理念。她有着一种雄心,那就是要把课上好,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没有借口。而且,她说到也做到了。他的生活轨迹“读书、教书、写书” 即“把你要做的写出来,把你写的做出来,把你做的检查出来”。

每个教师的教学生涯都是一段旅程,我们手里握着寻找属于自己精彩的路的单程票。作为一个师范类得后生,我时常会看些窦老师的上课视屏,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以下是我在窦老师上的《清贫乐》以课中总结出来的几点:

1、课堂氛围活跃,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和谐。

2、教师声音不仅抑扬顿挫,有女性特有的温柔。也有北方人的豪爽豁达。

3、朗诵个性化,在教学生朗读诗篇的时候反复但不单一,他教学生采用都种不同的方

式朗诵,有时甚至是“手舞足蹈”。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印象。

4、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个性或解读循循善诱的进行指导,比如:在听音乐是学生的不

同感受和理解能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引导。

5、灵活运用交际技巧,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同学之间进行互相的点评与指正。

6、采用角色互换,让学生用角色互换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比如,让学生

分别扮演课文中作者,老翁,老妪,还有几个儿子,身灵其境的体悟诗歌的思想意境。

7、善于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然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假象,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8、教授学生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她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

有疑问就举手,多思多想多问。

当然,这都只是我在窦老师其中一堂课中从个人角度看到的她的部分教学技巧,相信,窦老师能交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今后会继续关注,继续学习的。

第四篇: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窦桂梅: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时间:2011-03-13 21:33:41 来源:肥城教育局 作者:教科所 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超越课堂: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超越教师: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 主讲: 窦桂梅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这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更取决于教师全新的适应未来的教育理念。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超越教材

可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必须学好它。不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我们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正如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面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有了这种新课程意识,就能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做到科学地补充教材,做到准确地加工教材。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要扩大篇章的阅读。自1994年以来,我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精讲了课本教材的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适当整合部分课文后,新增加了72篇文章。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推荐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书籍。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惟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的精神高贵起来。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粮。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可我们却看到青少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下降趋势。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若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应该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6年来,我带领学生在学好教材中的诗词基础上,阅读并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从《诗经》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毛泽 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孩子们积累着诗的语言,感受着诗的情怀,抢救了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了“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不良现象。张一帆同学在一次期末语文考试中没考好。可第二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他送我的三首词《西江月》、《生查子》和他自己独创的词牌子——《独笑傲》。他在这首词中写道:

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试想,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创造!强化语文的诗教,时时拨动学生心中诗的琴弦,就会把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生命参与和历史证明了的诗词精品,同空气一样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流入血液,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这些融会在诗中的智慧、风骨、操守、人生态度等,将成为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6年的语文学习中,学生还积累了l000多条成语、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人民教育》曾发表了我的《敢向教材“发难”的孩子们》一文。文中讲了对《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课文进行延伸课文内容、续编故事情节的创造;讲了对《荷花》、《小站》等课文如何修改教材内容的情景。六年级有一篇李大钊女儿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如果只学这一篇课文,学生对李大钊不会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于是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感悟李大钊》。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李大钊的书籍,进行收集、加工、定稿,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学生们写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论李大钊的博学多才》、《浅谈李大钊的性格特点》等文章,组成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李大钊形象。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超越课堂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少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其结果夸张点说是“悠悠六年里,肚中空如洗”。现在,我成为了为学生生命奠基的教师,我时时提醒自己:教育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再也不能像我那样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童年只有一次,他们的生命不能等待。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生命得以增值。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惟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指导下,我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课上,我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讨论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一起和大师对话,和专家讨论素质教育,听教授的专题讲座;课下,我们组织红领巾志愿者服务队,到部队进行夏令营活动,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和学生一起滑雪,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智慧与创造就表现在学生的手指尖上:从他们自己动手编辑的《萌芽文集》、《创造文集》,到《诗词配画文集》、《信息资料文集》;从《感悟文集》、《心灵日记》,到在诸多语文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及省教委为他们出版的10万册《爱与爱的交流——窦桂梅学生作文选》„„,这一项项的创造,让学生把生命中的潜在表现力尽情地释放了出来。

超越课堂,不光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活动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里。我们开展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活动。家长在来信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和父子隔阂„„学生的回信,家长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交流读后感。感情的交流,加深了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一位家长用1300多字讲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想,讲了自己自幼患小儿麻痹,参加高考超出录取线35分但未被录取,现在下岗在家的遭遇。他没有被生活的重重打击击倒,仍然顽强地自学了中文函授的专科和本科,还学会了雕刻和画画。家长在结尾中写道:“亲爱的六年五班同学们,身体的健全是父母赐予你最宝贵的财富,一定要用大脑好好地使用它们„„”这位家长拖着残疾的双腿来到学校后说:“老师,那天您念完信后,儿子回家,眼睛含着泪水,他把我开的小吃部里的小餐桌擦了一遍又一遍,晚上还特意提醒我,明天早晨他要和我一起去早市买菜,我哪舍得让他去呀!这些年,我儿子不让我来开家长会,怕我让他没面子,在人多的地方他从来不喊我爸爸。你知道吗,我看了儿子的回信后很激动,他在信中说:‘爸爸,以前我错了,现在我觉得您比谁都伟大!’你们搞的活动,不光是教孩子学语文、学作文,而是在教孩子做人呐„„”家长流泪了,我也流泪了。家长来信虽然来自不同文化阶层,有不同的差异,孩子的回信虽然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见解,但这真实和真情的交流所凝聚成的,却是共同的道德力量,共同的精神力量!

后来,我们班又开展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我给每一个学生写了一封2000字左右的长信,用6年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叙说每个学生的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我在信中谈看法,叙说我们朝夕相处的感悟„„学生看后纷纷回信。一封封含着浓浓的情、带着滚烫的泪的回信,让我的心伴着幸福的泪飞翔。省教委又为学生们出版了《我们一起成长——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的心灵对话》。学生们在毕业留言中这样写道:“也许再过20年,这份精神礼物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老师,在2000多个校园生活的日子里,您不是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召唤我,而是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和我们一起经历风雨、享受彩虹、攀登人生阶梯,高唱生命的同一首歌!”我当然知道这是学生对我们当老师的鼓励,不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了此时的幸福呢!

超越课堂,语言已不只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魁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学习成为了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教师不能算是好老师。我还想,教师的笑是为了什么?难道见到学生只是机械笑一笑?故意摸摸孩子的头?让学生坐在屋子里去感受窗外的阳光吗?不,教师的微笑只有一条,那就是唤起学生心灵的微笑。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长出快乐。自信、坚韧、向上的庄稼,排除掉狭隘、自私、自卑、失败的杂草。不然的话,学生超越教师就只能成为遥远的童话。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于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同学们讨论了之后,有的说:“他的牺牲可不是被一颗子弹射中,而是被烈火活活地烧着,他还一动不动,邱少云真了不起。”有个学生说:“我想,邱少云肯定像电影中的英雄人物那样,在心里高喊:祖国万岁!共产党万岁!”这时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被开水烫过一次,那种疼痛实在难忍,当时我什么也没想,就是挺着没有哭。大火在邱少云的全身燃烧,他肯定没有想那么多,心里保证只有一个念头:挺住,挺住,再挺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才一动不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正在我要表扬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对!我觉得有问题,火势多大呀,他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我惊呆了,这可是我教了好几遍这篇课文,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课堂一时静了下来。我想,这正是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思考,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这个问题还是发问者给了一个说法。他说:“老师,枪支 弹 药一爆炸,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战斗的胜利,导致战士的伤亡。邱少云会想,光身体一动不动可不行,他肯定会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抠,使劲地抠,奋力想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同时还要忍受大火对他无情的燃烧。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当时同学们建议给邱少云当年所在的部队写封信,了解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且不管他的回答是否符合当时情况,但他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的思维方法,让我们为之喝彩。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思维的敏锐;今天的孩子,有今天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他们能够问倒老师,能够想到课文写不到的地方。这种创造思维正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新世纪的教育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在开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的同时,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做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做到“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新世纪教师成熟、睿智的标志。

超越教师,是学生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所以,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

第五篇:《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

《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

读了窦桂梅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涓涓清泉,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留下了窦桂梅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从她对课堂细节的反思,对课堂真相的探究,以及她的课堂智慧,我发觉窦桂梅老师的文章很直白的,但是却充满了真情,很朴实自然,感觉像是坐在对面的老朋友一样娓娓道来,很朴实自然。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一些课堂场景,我也曾经历过的。而窦桂梅老师勤于梳理,勤于反思,勤于记录,在不断的否定中前进,在不断的反思中超越,才有了这样的成就。感动于她的勤奋,感动于她的执著,感动于她的痛苦与快乐。进而留心自己的课堂,细细梳理自己的课堂,不断去倾听课堂上生命拔节、幸福成长的声音!

窦桂梅是一个永远在创造、永远在变革、永远在追求的人。她是一个充满着激情的老师。她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读她的书,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也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学中。

窦桂梅老师是一个爱思考、善于反思、有独特见解的人。她成功的每一个步子都是艰难同时又是坚实的;每一个脚印都是清晰同时又浸着心血;每一个转折都是痛苦同时又是快乐的。书中,窦桂梅老师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让读者自己悟出“规律”。她鲜活的思想都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她凭着自己对细节的敏锐发现,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凭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静静地梳理,静静地革命,静静地向我们展示课堂教学无穷的魅力。读完她的书,我开始反思。今后,我也要细细梳理自己的课堂。我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我们的一个提问,一个神态,一个举动,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只有不断地改进课堂中的细节,才会生成精彩的课堂。

2012.2

下载窦桂梅的阅读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窦桂梅的阅读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共5则范文)

    《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窦桂梅课堂......

    窦桂梅:理想课堂:“理”“想”并蓄

    窦桂梅:理想课堂:“理”“想”并蓄 时间: 2014-12-07 13:07:00 点击:5 发表: xiaoxin 我这个语文教师,一谈什么是“理想的课堂”自然爱咬文嚼字。所以,我就从“理想”这两个字谈......

    窦桂梅老师的《改造我们的课堂》几点思考

    窦桂梅老师的《改造我们的课堂》几点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讲座录像《改造我们的课堂》,我感觉受益匪......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回味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我深深折服于她匠心独运的设计,恣肆汪洋的广博,鞭辟入里的深邃,还有那......

    窦桂梅 总结

    视频选择60多分钟的那个从9分40秒开始播放,主要是介绍的“三个超越”(如果时间上不允许可以把视频只放一段) 开始播放视频时请加上这样一句话“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孩子的生命奠......

    窦桂梅讲话稿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

    窦桂梅观后感

    ——听窦桂梅老师古诗教学课有感 寒假期间,赵校长给我们留了一份作业,观看窦桂梅教学视频并写观后感。对于窦桂梅我是一无所知。很好奇校长为什么让我们去看她的教学视频,到家......

    窦桂梅观后感(范文)

    在这学期新开的名师案例研究中,我发现老师好像特别推崇一位名师,那就是——窦桂梅。其实在刚开始接触时,我只是觉得她特别有气质,而后便是她那独具一格的主题教学深深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