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BL教学模式对口腔医学专业教学影响初探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医学专业应用pbl教学模式影响,分析传统教学与pbl教学模式差异。方法:分析传统教学改革新思路,探讨pbl教学模式应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营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果:pbl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团队写作能力。结论:应用pbl教学方法对口腔医学专业进行改革,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围绕病例进行探讨学习,可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改革;pbl教学模式;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是目前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产生于1960年,由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医学院提出现在,pbl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主要有构建了临床应用知识系统,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本文就pbl教学法在本教研室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是老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反馈和自学。倾向于教学生记忆事实,获得一些技能,忽视了对临床论证过程的理解。而且理论性内容没有与临床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学起来单调无味,很难记牢。较少强调学生对学习应负的责任。临床及临床前学习阶段是分科学习,缺乏各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临床前阶段只能看到简单的问题处理。由于分科教学的结果,使得学生面对患者时只是考虑某一专科的临床表现,不能对患者作出全面诊疗。目前对在校学生只是强调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不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不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2.pbl教学改革初探
2.1pbl教学方法
pbl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国内教学对于pbl应用仍有盲区。笔者事先对一班学生进行pbl基础知识培训,将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各小组围绕一个病案,进行3次pbl讨论课,讨论以设计好的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和吸收。学生围绕病案展开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搜集资料,下一次课时和同学一起讨论、补充学习内同;每个病案结束后都有一个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2.2pbl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标准的提升,各医学院校纷纷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pbl模式教学将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师生之间全面的互动,甚至每项活动都是师生完全互动的结果。与传统的教师相比,应该表现为更多促进,较少教导,更多指导,较少直接教学,改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讨论中独立分析,加强指导作用。
2.3教学计划的改革
口腔医学院调整教学计划,减少理论课的学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临床上常见的进行讲解,而对于本学科的前沿和进展则放在pbl中进行学习的讨论。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资料,锻炼学生自主查找文献、资料的能力与培养科研能力。另外,理论课主要对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则进行重点讲解,增加实验课和临床操作的学时,并且增加了选修课,以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和动手能力。病例对于pbl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在pbl中学习是基于散乱的复杂的问题的,这些问题非常接近现实世界或真实情景。在pbl中问题必须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这样就能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讨论
pbl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优越性。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熟练的技能,能做到知识的更新,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和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pbl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pbl中学习者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在pbl中责任是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计划顺利地进行。
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法势在必行。pbl教学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同时,学生在讨论前还要查找相关资料做理论支持,这可以可锻炼学生们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将pbl模式引入口腔医学专业实习是教学上一种新的探索,对实践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篇:浅谈PBL教学模式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创立的教学模式[1]。最初主要用于医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模式。
PB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置于混乱、结构不良的情境中,并让学生成为该情境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学习该问题的一些相关知识,从而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老师把实际生活问题作为教学材料,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最终解决问题。
一、PBL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截然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把知识视为不可更改的定论,把教学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者只需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考试工具和分数奴隶”[2],教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PBL教学模式则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提倡学生自主学习。PBL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90%的时间退居幕后。PBL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二、PBL在教学中的实施
1.教师备课――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情境问题
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的情境问题体系,这是PBL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并且情境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贴近临床实际,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PBL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情境问题,可由多学科教学人员和临床专科人员组成问题设计小组,共同预先设计一系列核心专题,建立完善的学习模块,根据学习模块和学习目标制定出PBL实施手册,提供给各讨论小组。
2.PBL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
概括起来说,PBL教学模式即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模块中包含的核心知识或问题展开主动学习,经过“提出情境问题→建立假设→查询相关资料→讨论和修正假设→归纳总结结论”的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每堂课开始前老师将情境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建立假设,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或借助学习软件、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学习媒体针对此问题进行自学收集资料,准备小组讨论提纲。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根据查阅的资料发言,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由学生解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PBL教学课结束前几分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PBL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情境问题的设计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进行,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所以PBL教学中情境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问题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经过长期酝酿、周密筹划、反复论证,设计出与本校学生实际相结合的PBL教学中的情境问题,这样才能达到PBL教学的目标。在设计问题时,由教研室教师组成的问题设计小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并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PBL情境问题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②问题贴合生活或临床实际。
2.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是实施PBL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讨论如何获得资源、如何评价资源、如何利用资源来解决问题等。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准备和设计教学资源,不仅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而且教学资源难易兼顾,既有基础知识,也有拓展知识,既能支持自主独立、循序渐进的学习,也能支持自主探究学习。另外,教学资源的设计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虚拟现实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角色转变,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既是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也是PBL教学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教师既是一种激活酶,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能激活学生以前所学知识,并能恰当应用,也是一种诱导剂,应能从各个层面诱导学生用已知去揭示未知;同时也是一个鼓动者,教师要通过积极思维,引起学生共鸣,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潜力[3]。
四、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符合人类对科学探索的思维规律,其方法对培养各学科优秀人才大有裨益。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总量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国际上把这种情况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4]。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习者必须具有极强的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PBL教学法则适应这一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参考资料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理念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并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能适应“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换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学习方法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能适合各种学科,满足终身教育需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第三篇:PBL教学模式
PBL模式
(一)PBL简介
PBL英文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问题、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PBL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PBL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1、传统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学生,针对书本知识进行教学,让问题解决为学科知识服务。存在其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教学偏理论,书本知识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在大多数课堂时间内只能听教师讲,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一方面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比较落后,难以跟进最前沿的科学与社会成果,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偏理论化,难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本身所接受的知识内容就是陈旧而“无用”的。
(2)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弱
在传统模式中,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问题往往作为知识导入的例子和练习知识技能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所提问题只是教师为了方便引导新知识而精心加工出来的,缺乏生活基础与实际价值。教学以课堂-老师-课本为中心,课程教学仍大多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考试”的模式,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融合不够,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应试而学习。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并予以操作,动手能力被限制。
(3)积极性被抑制,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局面,在这种被动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束缚,难以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或者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更不用说探究新的领域。在所接受的知识本身就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下,学生难以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2、PBL模式教学的优势
传统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服务于知识的获得的,PBL则与此相反,其精髓在于: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因具体问题不同而产生变异,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藉学生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得到发展。
(1)学生思维不受限制,主动性增强
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问题与知识的发现者,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完成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发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团队合作能力、互动交流能力得以培养
在PBL中,团队合作是最基本的前提。团队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分别就某个子问题作更多的钻研,又汇总各方面的信息,运用到问题解决中。这是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能够大大增加项目成功的几率。在当今社会中,因为面临的许多的问题越来越多样化,需要各类人才来共同解决,所以团队合作能力是必需的素质。
(3)学会了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寻找知识与方法,让学科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思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才智、创新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并分析问题,自主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讲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四篇:pbl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对于这次的演讲报告,不得不说,他很精神,完全超出我的想像。没能上台的我应当是我的遗憾,以前一直想当一名老师,由于家人的阻挡,来到了这里学医。或许这将是我圆梦的一次机会,但是我想,如果上面的是我,台下应当不会有那么都得掌声,我也会相当的紧张,甚至连话也说不出。
这次给我影响最深的应当是老师认真的态度,穿着白大褂的她给那几位将要上台演讲的同学说了好多好多注意事项,认真可爱的态度不得不令人佩服。一向淡定的他站在讲台上主持人的位置竟紧张的笑了又笑,但进入状态的她却又滔滔不绝,高兴地笑了又笑。
虽然我没有上台,但我写了论文,收集了关于冠心病、高血压的相关资料,了解了关于它们发病的起因、预防、治疗以及在生活中的饮食起居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其实我的奶奶就是一位冠心病患者,时不时的还会有点高血压,经过收集资料,我了解了相关知识,打电话告诉她,她好高兴,知道有人关心的感觉就是不一般,其实我也很高兴,知道自己还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
这次PBL教学模式,是一次很大,很具有挑战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自己准备资料,这就考验了同学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去图书馆、上网、向老师请教等等一系列方式,从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遇到问题如何来解决问题,并且从问题中找到新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还有就是,我觉得演讲者与同学、老师互动是很好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下面同学的积极性。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教学模式有存在许多的麻烦,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且做ppt,熟悉资料,以便在课堂能够顺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自己的信心,在课堂上不至于太紧张。另外,我觉得吧,这对大多数的同学是不公平的,班级里需要选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上台做演讲,而那些表达能力差的就无法得到锻炼,而且内心也会产生自卑心理,这应当是极其不利的。还有一点就是,课题不太丰富,四个班讲一个课题,大家在听第一个的同学演讲的时候积极性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后来同学要讲同样的,差不多的话,同学的积极性明显的降低,开始有些躁动了。对于这些问题,我希望老师能够考虑,改善一下。
关于这堂课,我还是很提倡发扬得,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希望老师将这种教学模式改善、完善,希望老师继续发扬这种教学模式,如果在全校得以发扬,将会造福全校学生。
2012级护理学院本科4班
王秋彦
学号:20123350208
联系方式:***
第五篇:PBL教学模式的论文
基于PBL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为例
摘 要 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要使学生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立足,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以及获得高效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技能。而这些技能是无法直接讲授的,必须从切身的体验中去获得。PBL 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本文应用PBL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一实验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小组交流和汇报、评价与反思几个主要环节, 促进学生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PBL 教学模式 应用 探究能力 教师评价PBL教学模式概述 1.1 PBL模式的产生
从苏格拉底的谈话法到杜威的问题教学、再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无不渗透 着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思想,但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特指的概念和教学方 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加拿大麦克考斯特大学,为了解决教职员对 传统医学教育的不满,开发了PBL这种实用的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 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1],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PBL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目标,而PBL教学则可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有效的课程载体。传统精细分工的简单岗位工作正在被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取代[2]。人们在这些任务中面对地往往是开放性的、结构不良问题,既非课本上的典型问题,也没有现成答案。PBL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各种体现实际工作岗位特点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开放的、具有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允许学生进行整体设计和自由探索。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在能力方面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传统实验教学中总是由教师做主角,实验材料、实验设计,甚至于买验记录都是老师早就准备好的,实验结果也是老师了然于胸的。学生缺少自主性,抹煞了实验课的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是学习的基础、起点,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情景性的问题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通过PBL教学法的过程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1.3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PBL教学法的挑战
PBL 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PBL 教学中教师作为合作伙伴和指导者,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以便于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帮助学生反思自身经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除此之外,生物教师还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维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PBL 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互相促进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对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
为了促进 PBL本土化, 更易操作, 本文根据中学生物课堂学习环境的特点进行设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组建学习小组、确定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小组交流和汇报、评价与反思。实验教学设计 2.1 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探究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突出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通过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探究,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在组织教学创设的情境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尝试构建假说,利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执行实验方案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水分代谢和进行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由于本节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因此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发思考,激发探究兴趣和欲望。总之,整节课的创新点就是:解决关键问题,即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来自生活,问题其实就在每位同学的身边,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进一步进行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的关键。
2.2 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对于植物的吸水和失水,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原理不太清楚,缺乏对溶液浓度的基础知识,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糖拌西红柿、糖拌黄瓜、腌酸菜、腌制咸菜等,这些现象是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最宝贵的生活资源。利用本校已落实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应用PBL环境设计,可以设计这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标帮助学生:(a)构建可以广泛地, 灵活地迁移到其他学术和非学术的情景的知识;(b)发展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能;(c)发展自我指导学习, 终身学习的技能;(d)成为有效的合作学习者;(e)变成内在学习动机[4]。
2.3 教学目标
2.3.1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能理解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并能说出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2.3.2 能力目标 ①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②尝试设计实验方案。③能独立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2.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提问和假设,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②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2.4 教学重难点
2.4.1 重点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分析与推理。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4.2 难点 分析植物细胞是一个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
2.5 课前准备
(1)实验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渗透作用原理及其发生条件,并做好预习,理解实 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2)材料器具:洋葱、黑藻;蔗糖、KNO3、清水;天平、显微镜、秒表及其他实验器材等。
2.6 实验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思考我们平时在吃比较咸的的食物时,如咸菜、瓜子、咸鱼等,口腔和唇部的粘膜会有干燥难受的感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水果放置时间长了,会出现果皮皱巴巴的现象,或者观察到卖菜阿姨经常向青菜上洒水,青菜就会变得硬挺等现象,引发讨论。在给同学们留下感官认识的同时,教师课前现场通过一个小实验:取出大小形状差不多的两根萝卜条,先摸一下硬度如何,再取出两个装有蔗糖溶液和等量清水的烧杯,分别把萝卜条放进去,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
【鼓励提问】 根据以上的现象,大家能提出哪些感兴趣的话题呢?
【学生发问】 通过深入思考,小组同学讨论,提出有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问题。如“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什么情况下会失水,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异同点是什么?”“能否通过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测定细胞溶液浓度呢?”等。【讲述】 教师组织好现场气氛,先暂停,从中说明了同学们能够认真观察现象,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接下来由小组内讨论各自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探究价值。
【确定实验目标】 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根据教材要求和现场实验条件,确定本小组要探究的问题。如“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吸水,什么情况下会失水,细胞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引导小组成员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尝试性的回答,也就是作出假设,如“当外界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吸水”,并让学生参考教材案例,根据小组所作假设,讨论得出实验的初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加以教师的指导进行方案的细化,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记录表格。实验前检查实验试剂和用具等是否齐全,其中教师有意提供了KNO3这一实验试剂,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尊重科学事实、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和学风,最后要确定好小组分工。
【学生活动】 „„教师来回巡视,就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强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取材的厚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表皮撕取太薄,容易撕破液泡,色素外溢,只能观察到细胞壁,无法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表皮撕取太厚,细胞层数重叠,不方便观察,并且分离试剂渗入到细胞中需要较长时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速度慢。只有表皮细胞撕得恰如其分,实验效果才能既好又快。因此在撕取表皮时可以多取几次,选择较好的一块进行观察。
(2)“引流法”时不要移动装片。用引流的方法,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或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三次。在引流的过程中移动了装片就会影响到对特定细胞的观察。
(3)在观察时选择低倍镜即可。观察时要善于移动装片,选择材料中只有一层细胞又带色素的部位进行观察。
(4)观察的对象。主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
小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将所得到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学生小组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代表分析实验数据,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将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其它小组可以围绕主题,对该小组进行简洁的质疑、提问或建议等。如“如果用的是0.8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使用KNO3溶液的实验方案为何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呢?”等。
【推进问题解决】 小组讨论,利用现有条件进一步制定合理实验,支持自己的假设。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如KNO3溶液的渗透特点。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评价,给出改进的方式和意见。【课堂总结】
1、科学探究的六大要素: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2、当外界浓度大于细胞外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吸水。
2.7 教学反馈
PBL模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多方位的,要注重其及时性、综合性和过程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认知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推动学习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良性循环[5],由此,可根据所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评价量化表。本节课的评价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能力提高、知识获得、合作情况、学习态度、最终的实验结果。根据各项指标的得分计算出学生的最终得分。2.8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问题立意,同步探究,贴近学生,激活思维。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校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质疑、自主合作、归纳等过程,达到了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升华。一个好的PBL的课堂学习模式必须是可行的,对于本校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而言,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缺乏一定知识背景和学习技能的学习者,不能承担主要的学习责任,并不适宜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预习,才能在课上做到小组间有意义讨论,因为没有知识准备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空谈。在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在做好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置问题情境和是否考虑推进问题解决和拓展,并且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氛围,使得学生在整个适应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学习信心得到质的飞跃,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在高中实验过程中形成大胆质疑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 崔炳权,李春梅,何震宇等,P B L 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教育,2007,(1)7-8。
[2] 徐玉红,陈志伟,基于PBL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以《果酒及果醋的制作为例》。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310036。
[3] 金海尔,赵冬雪。“探究植物的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一节教学设计。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4] Hmelo-Silve.r2004.C.E.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6):235—266。
[5] 杨利英 2005,PBL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师范大学,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