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古诗中关于月亮的诗歌精选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短歌行》
2.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短歌行》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梦游天姥吟留别》
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8.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9.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10.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冥》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1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1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20.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21.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洒》
2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2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25.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26.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
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洒〉
27.饮九月九的洒/饮一缕绵绵的乡愁/饮一轮明明灭灭的新月(同上)28.月亮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2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31.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3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欧阳修《天一词?玉楼春》 3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赤壁赋》
3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40.明月风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41.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42.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43.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44.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洲韩判官》
4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9.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5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51.大漠沙似雪,燕山月如钩。——李贺《马》
5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3.松桃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54.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张煌言《入武林》
5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56.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5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60.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61.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62.中秋夜月任陶情,月照波中分外明。
6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6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66.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67.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68.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69.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欧阳修《会老堂口号》
7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
7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72.又闻子规啼,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7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4.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7.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8.谁为含愁凭独观,更散明月照流黄。——宋之问《独不见》
7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0.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8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8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84.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贾岛《寄韩潮州愈》
8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86.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87.*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88.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89.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木至》 90.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91.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92.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9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
9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96.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97.今夜麓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9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省》
100、松冈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西州张少府》
101、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进严公四韵》
102、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03、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10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105、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伶期《独不见》
106、更深月色半入夜,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107、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0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09、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10、若非群玉山头见,会问瑶台月下逢。——李白〈清平调〉
111、月斜空碧合,河汉几时生。——王夫子〈月斜〉
112、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身。——孟浩然〈宿桐庐江广陵旧游〉
113、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114、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115、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
116、莫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李白〈下终南山过角斗斯山人置酒〉 117、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江州重别薛柳……〉 118、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119、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20、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山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121、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第二篇: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中的“月亮”意象
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几首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他们对月亮的惊叹和月亮的深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結。看到月亮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在这里我粗略地将这些古诗文中的月亮分为三大类。
一、遣怀之月
看到月亮我们就会像一千多年前的大诗人李商隐一样,想到那位绝美的仙子嫦娥,会不由自主地去感受她的孤寂与落寞,和玉奚生一起发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感叹,于是月亮就成了“寒月”、“孤月”、“残月”,代表着一种无边的孤独和哀怨,寄托着人们的愁思和心绪,因此,借月遣怀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李煜在《虞美人》中写到“春花秋月何时了”,“故过不堪回首月明中”,透过这样的“明月”、“秋月”我们可以想见一位亡国之君夜夜思念旧时江山的无尽痛楚。还有那句流传千古的绝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句子,一个“残月”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的情怀,这一句字字写景,却字字含情,正所谓“一切景想语皆情语”。像柳永一样,借月亮抒发离愁的还有那个被贬江州的司马白居易,在《琵琶行》的开头他就营造了一种悲戚伤感的氛围,当然这也离不开月亮,一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是茫茫江浸月”,将这种氛围烘托到及致。李清照也是一个对月亮情有独钟的诗人,她在《一剪梅》中的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顿时就将一种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渗透了出来,一切尽在月光中。即便是高唱“大江东去”的豪放派词人苏东坡也没有忘记这轮象征着柔美,寄托着哀思的月亮,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高声吟诵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以酒酬月,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中借江月抒发自己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二、吊古之月
人生转瞬百年,短暂无常,而江山万古长青,明月永恒不变,面对它,唐代诗人张若虚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照初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明月啊!你就像一位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于是,月亮在古诗文中又有了吊古伤今的含义。这一类月亮出现在刘禹锡的《石头城》里“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用“旧时”修饰明月,把历史与现实,昔盛与今衰巧妙自然地焊接成一体,把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很好得寄托在这一轮“旧时月”中。而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用了移就的辞格,月亮本来就是无声的,可词人这么一写,反而觉得它有声的,有情感的,它曾经亲眼目睹了以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如织,笑语欢声,美人吹萧,而如今只有一弯月亮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又怎叫人不伤感?不发黍离之悲呢?
三、闲适之月
月亮在古典诗词能够除了用来寄托情怀,吊古伤今之外,在更多的诗文中,它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就 是古诗文为我们所营造的美丽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主角,就是美丽的象征,我想这类月亮应该称它为闲适之月吧!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到“明月松见照,清泉石上流”,好一幅“明月”照耀下的美景: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而苏学士在《赤壁赋》中,当他看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这种美景时,整个身心都陶醉了,感觉到自己“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当然,中国人眼中的月亮是明亮的、柔美的、哀怨的、沧桑的、圆满的、多情的。衷情于它的诗人也很,如李白,张若虚,杜甫等等,由于诗人的 生活经历、才情,眼光各不相同,所以面对同一轮明月,各有各的感受,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还是让读者自己去品位吧!
第三篇:古诗中的四季
古诗中的四季
自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沉醉于四时更替,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饮酒赋诗。古诗,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芬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以一下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吧.。
四季之韵—-春。春,生机勃勃,总是给人新的希望。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迷恋西湖美景,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个“争”字道出了对西湖生机蓬勃的春之情感,表明了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碧草蓝天的春之画卷,展现了古人对春天的向往;好一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蹄”字展现了诗人的信马由缰、怡然自得。乱花浅草写出了花之多,春之浓。诗中的情,诗中的景,诗中的古春之意。
四季之酷――夏。夏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炎热的,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却让人们重新感受夏天的美好,无穷碧的莲叶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在炎热的的夏日更是难得。别样红的荷花与莲叶的无穷碧互相映衬更加突出了荷花的红,让人在清爽的感受同时融入色彩美的感觉.。清香怡人的夏之芬芳,显现了烈日炎炎中的一丝清爽;出水芙蓉的夏之荷花,增添了白热光中的一段色光。诗中的荷,诗中的画,诗中的夏之荷景
四季之凄――秋。秋,落叶归根,总是给人以凄凉悲惨的感觉。而在刘禹锡眼中的秋,却别有一番情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以其奔放的热情和旷达的胸怀,通过生动的画面描绘和对秋天的赞美,表现出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全诗充满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真是别具匠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展现了凄寂幽静的秋之气息,正是风高气爽、枫叶红树上的一笔;黄昏落日的秋之凄美,显示秋天胜春的真正美丽。诗中的树,诗中的叶,诗中的凄美秋光。
四季之寒――冬。冬,总是给人以萧然肃杀之感。“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生花妙笔地概括出了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的景象。还具体的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飞舞的银蛇,奔驰的蜡象。其中动静相接,最后还有妖娆的想象,给读者以无限遐思。然而八大家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描绘了一幅寥无人烟的冬之寂景。这是冰山雪月的夜幕,千鸟回巢的冬之盛况,显出了冬日寂清的凄画。诗中的山,诗中的雪,诗中的寂寥寒冬。
春夏秋冬四季,诗人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中的春,诗中的夏,诗中的秋,诗中的冬,拼成了一幅四季的水墨宝画,耐人寻味;春日的意韵,夏季的酷热,秋季的凄美,冬时的严寒,汇成了一首四季的长诗,绵远悠长。
八年级八班兰晓荷
第四篇: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点评: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表现出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但又不是单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点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羁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芯;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思念。
点评: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不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8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译文:
在橘柚清香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江风引来江雨感到了夜凉后送友人上船。
好像看到了友人远远的在潇湘的月照下难以成眠,愁绪里听到两岸猿啼一声一声而感到夜长难眠。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真挚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白雪的语句已经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吟雪的代表诗句。“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就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同时“梨花”的梨还代表着“离”。“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烘托出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其中,“愁云”二字亦景亦情,为该篇只“诗眼”。这两句在全篇中起过渡作用.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红旗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个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京城长安有三秦护卫着,在风尘烟雾中远望,岷江五个渡口迷迷蒙蒙。
要说离别的心情,此时我和你[完全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远游他乡的人。
好在四海之内,都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佩巾。
赏析:
“蜀州”一作“蜀川”。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
诗题《送灵澈上人》,诗也正是从“送”字写意,绘景,抒情。诗未着一送字,而送别情状自出。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第五篇:古诗中的名句(模版)
六年级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名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7、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林安邸》
2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2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2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选编:徐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