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时间:2019-05-13 05:2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第一篇: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教学目标】

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掌握议论文里的记叙写法,能根据需要恰当地转述论据。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程类型】写作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绎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PPT 第一课时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爱的奉献”话题探讨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活着为自己还是活着为他人?这是每个人都要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被金钱腐蚀,丧失了爱心,这是很危险的。

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

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 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之分。

表达方式是文体特征的重要表志,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不同的文章体裁。也就是说,作者写作一篇文章,有其明确的目的,或为叙述事件过程,或为描写事物状貌,或为抒发感情,或为阐述道理,或为解说性状。尽管在一篇文章中,五种表达手法是交织在一起的,但总有一种为主体,那一种为主体,就形成那一种文体。

(1)记叙性文章以叙述为主,夹杂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分写人与记事两大类;

(2)抒情性文章以抒情为主,夹杂记叙、议论、说明,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重在抒发情感;

(3)议论性文章以议论说理为主,辅之以叙述、说明、抒情,重在阐述道理,表明立场、观点。

(4)说明性文章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要求科学准确、客观明晰。

议论中的记叙

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记叙的不同,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文体特点本来不是人为的规定,而是在长期写作实践中,出于表达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所以要尽量写得形象生动,而写作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首先考虑的自然是说理的需要,而把生动放在第二位。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相当概括,重在把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文体的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叙在议论文中无足轻重,相反,对议论文来说,记叙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

记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这是由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这是议论文的生命源泉所在;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明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 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2、紧扣论点叙关键: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如课本中写作借鉴中所列举的几个例子,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揣摩。

3、情叙事例展风采: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

举例:

同一件事情,可能在一篇记叙文里出现,而又在另一篇议论文里被用做论据

例如课本里引用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这里叙述朱自清的表现做论据,只有一句话。再看下面这段文字: 朱思俞说:“从我懂事开始,直到父亲去世,全家就没有过过富裕日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朱思俞至今记得,常被胃病折磨的父亲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为生活所迫,1939年,母亲不得不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开父亲迁徙成都,一家人蜗居在寺庙的草房里。抗战胜利,未及喘上一口气,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朱自清愤懑,他发问“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1948年,国民党的法币一天天贬值,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和广大人民一样生活难以为继。国民党政府耍了花招,发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此时,美国政府要重新武装日本,中国人民群起抗议,美驻华外交官竟大肆侮辱中国人民,说什么“中国还在接受美援,无权对美国的行为说三道四”。爱国的教授们愤怒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发表公开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不买美援平价粮。那时,朱自清胃疾已重,形销骨立,加上子女多,实乃贫病交加。但他不惜损失全家收入的五分之二,毫不迟疑地签了名。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告诉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举例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写议论文时,必须抓住议论文中的记叙的特点:

1、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议论中的记叙应做到: 1、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例如《想和做》一文,为了论证“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一观点,文章就叙述了学游泳的事例:“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的记叙,用来说明“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是十分一致的。

2、对记叙的事例耍辨别真伪:

议论文中所记叙的事例,要辨别真伪。所谓“真”,就是指符合论点的事例;所谓“伪”,就是指不符合论点的事例。有一位同学写的议论文《骄者必败》,引用了很多事例,来证明论点。诸如赵括败于秦军,曹操败于赤壁之战,项羽自刎于乌江。巴黎公社失败,希特勒为苏联红军所败等等。我们把这些事例仔细思考一下,鉴别一下,就会发现这些事例并不是都能说明“骄者必败”的论点的。历史上的项羽、曹操,他们都是由于骄傲,在某种场合下失败了,所以这些事例是符合论点的,是“真”的。但另外几则事例放在这里是不够妥当的。希特 勒的失败,是由于他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它是违背全世界人民利益的非正义战争,他的必然失败,并非由于骄傲。巴黎公社失败,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外部敌人的过于强大,也并非由于骄傲。而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脱离实际,所以败给秦国,主要的也不是由于骄傲。这些事例都不能用来证明“骄者必败”的论点,所以这些材料是“伪”的。“真”的事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不是有句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伪”的事例,则不但无助于突出论点,而且会出现自相矛盾、歪曲原意的不良作用。

3、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像《黄生借书说》中,作者扣紧了黄生家贫时借书不得的心情和“通籍”后购书而不读的情形,通过对比,用很短的篇幅,就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论点。

4、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记叙的详略: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例如《什么是知识一文,叙述马克思参加革命实践创造革命理论的情况,是大家不甚熟悉的,作者用了165个字比较清楚地交代了这些事迹。而在《论各尽所能》一文中写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事情就发生在眼前,所以只用一句话,一笔带过。

练习

以“教养”为话题,选择简明概括的材料。

1、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2、教育培养 事例

电影《泰坦尼克号》留在我心底最令人震撼的一幕,不是男女主人公的生死离别,而是几位乐师面对巨轮将没、众生逃窜的混乱场面,依然从容地拉着小提琴!他们不属于享受世界顶级豪华游轮的富贵游客,他们只是为游客服务的卖艺者,但是,面临吞噬性命的灭顶之灾,他们严格遵循船长的命令,把有限的生存机会留给妇女和儿童,把绅士风度推向极致!

同样在那场海难中,一个名叫细野正文的日本籍男子,不顾船长的命令,冒着被水手们枪击的危险,爬上载满妇女、儿童的救生船,捡回了一条性命。但是当他回到故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经成为千夫所指的民族“异类”!他的逃生事件被编入了日本教科书,作为反面典型教育下一代,他在指责和鄙视中,熬过了耻辱的后半生。(国外事例)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英国王子查尔斯和菲律宾女总统阿罗约在出席一次活动的时候,阿罗约的高跟鞋突然滑出。查尔斯想都不想,弯腰为她捡起高跟鞋。(单个事例)《庄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书生与一女子在枯水桥下相会,女子没到,而洪水滚滚,为了践约守信,书生竟抱着桥柱继续等待,直到被水淹死。书生看似很傻,很笨,然而这正是为人做事的原则。(古代事例)假如你始终保持着微笑,走起路来不大摇大摆,而是抬头挺胸,速度不快,穿着适应任何场合的衣服,那在别人眼里,那该是一位多么彬彬有礼的绅士或淑女呀!不管是在家里,在公共场合,你都要做到表里如一。吃饭时不说话,不发出声音;睡觉姿势良好;说话不咄咄逼人……这些细小而关键的环节,将会影响你的一生!(数例并举)随时把教养带在身上 一个人不能没有教养。

洛克说:“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变成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这句话,令人警醒!

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礼仪,就不会有什么出息。在古人眼里,待人有没有礼貌,举止合不合礼仪,是衡量一个人的修养乃至品德优劣的重要内容。

在一家著名公司的面试中,老总迎入了一个相貌平平的青年,仅在他离开后的几分钟内,老总就决定聘用他,老总的助理觉得很纳闷:这位青年没有带任何的介绍信啊!老总淡然道破天机——他双手接过我递的杯子,这是一封介绍信;出门随手把门关好,这是一封介绍信;在走廊里低声细语,是一封介绍信……这么多介绍信,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聘用他呢?(一事一议)

第二课时

【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 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写作训练

据报载:三名初中生对一个女乞丐长时间殴打凌辱,医生、警察、基层干部以及周围群众对此表现出惊人的麻木,最终导致女乞丐死亡。对这样一件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以“爱、同情与冷漠”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在议论中正确使用记叙,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江旭群 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备课时间:9月12日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

2、能力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爱的可贵,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习重点】 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学习难点 】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学习指导】

1、通过比较,掌握记叙文与议论文文体的区别。

2、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思考,多比较、讨论解决问题,获取写作经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预习导引】

预习课本P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朱思俞说:“从我懂事开始,直到父亲去世,全家就没有过富裕日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朱思俞至今记得,常被胃病折磨的父亲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为生活所迫,1939年,母亲不得不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开父亲迁徙成都,一家人蜗居在寺庙的草房里。抗战胜利,未及喘上一口气,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朱自清愤懑,他发问“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1948年,国民党的法币一天天贬值,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和广大人民一样生活难以为继。国民党政府耍了花招,发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此时,美国政府要重新武装日本,中国人民群起抗议,美驻华外交官竟大肆侮辱中国人民,说什么“中国还在接受美援,无权对美国的行为说三道四”。爱国的教授们愤怒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他们发表公开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不买美援平价粮。那时,朱自清胃疾已重,形销骨立,加上子女多,实乃贫病交加。但他不惜损失全家收入的五分之二,毫不迟疑地签了名。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告诉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张宝敏《国强勿忘告乃翁》,2001年6月9日《中国教育报》)

文段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思考:以上两个文段各是什么文体?叙述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段一是记叙文,文段二是议论文。文段一相当具体地叙述了朱自清贫病交加的景况和他的言行,写得很详细、生动。文段二有鲜明的观点,叙述朱自清的表现,只有一句话,叙事极为简明扼要。

二、知识掌握:记叙文的记叙与议论文的记叙的区别

1、记叙文里的记叙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2、、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主要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

三、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定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思考:

1、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2、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叙述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受观点的制约。记叙的事例要与论点一致,为论点服务。即要能证明论点。

②叙述事例要简洁。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忌以议代叙,喧宾夺主。

③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

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如以下两例:

示例一

话题:

不敢忘记

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因为投身报国,为民请命是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即使是流放到黄州,他也能忘却贬谪之痛,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为此,他成立了救儿会,捐出节衣缩食的钱物,帮助贫穷的百姓脱离困境。人民因此感激他,纪念他,铭记他的大恩大德。如果东坡的眼中没有百姓的温饱,心中只有他的前途命运,那么,他就可能只会沉浸于个人的伤痛之中,也就不可能胸怀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了。正是因为东坡不敢忘记肩上的责任,牢记着要为百姓造福,才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和爱戴,美名扬天下。

示例二

话题:

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上天给苏轼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昔日的朝廷重臣,转眼便成了阶下囚,之后又流放到了黄州这穷乡僻壤,苏轼的人生位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造化的弄人,乐观的苏子坦然相对。他认为 “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悲苦万分,以泪洗脸,不如安于现在的位置,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东方不亮西方亮”。心中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苏轼忘记了贬谪之痛,潜心于诗文的创作,“两赋一词”等横空出世,轰动了当时的北宋文坛,苏轼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④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记叙的详略:

议论文中的记叙,总体来说,都是简略的。但相对而言。哪些可以省略,哪些必须交代清楚,这要看阅读对象,要从环境、时代等实际情况出发。如果这个材料读者比较熟悉,就可从略;读者不熟悉的内容,就要交代清楚。

四、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教学反思】

第三篇: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习作目标】

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不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⒊领悟爱的力量的伟大,懂得爱的教育的重要。

【写作指津】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

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

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

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范文揣摩】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揣摩提示:

思考:作者在这篇议论文中是怎样运用叙述的?

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

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

【片段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吉林市三八红旗手”,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第四篇:12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

12、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责任编辑 舒滞

本讲导语

爱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情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同一物种内部必须互助,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爱,就是在长期群体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在现代社会,有些人被金钱腐蚀,丧失了爱心,这是很危险的。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着善良的因素。拥有爱心的人,对人对事的情感往往是善良的、温和的。这种善良、温和的爱心拒绝残暴,维护美好,它能化干戈为玉帛,使邪恶的人受到感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数次描绘过这种爱的力量。

拥有爱心的人,虽然渴望美好,渴望与自然、人和所有生命处于和谐的状态,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容忍欺压、不平和邪恶。追求美好的事物、鞭挞丑恶的东西,是拥有真正爱心的人所应有的人生态度。

爱的范围非常广泛,有亲情之爱、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等。不同类型的爱,性质和表现虽然有所差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纯真的感情去祝愿所爱的人幸福,并且自己也参与这创造幸福的过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颗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精典美文

情感〃认知〃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睢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简析: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本文作者却能把宽泛的“事物”圈定在具体的文化对象上,这样宽泛的内容便有了坚实的依托和形象的载体。通过将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寄托于几个具体的对象上,作者充分展示了记叙性的语言特色:既简明扼要,又激情洋溢、文采飞 1 扬。正是借助这些独具个性的记叙性语言,文章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不能因为爱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盲目的爱代替理智的爱”。还需注意的是,作者的思想并不是停留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写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给人以极大的启发。策略解析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为服从议论的需要,则有不同方向的转述。先看茅盾《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了证明《水浒》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特点,茅盾这样定向转述: “要说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为了论证“战略退却”是“为了保存实力,待机破敌,而采取的一个有计划的战略步骤”的观点,也援引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故事。他是这样定向转述的: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用了不足50个字定向转述了这个故事,紧扣“退让”,突出“退让”后的胜利,有力地论证了“战略退却”的必要性。假如从《水浒》“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的观点出发,这个故事还可作如此定向转述: 洪教头要求比武,林冲却是“不敢”;真要比武了,林冲又“寻思”“踌躇”;待到洪教头步步逼近,林冲方礼貌地出场,只四五棒便“让输”了;解枷后真比,林冲略识破绽,洪教头便“扑地倒了”。用了不到90个字,揭示了林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性格及武艺高强,而洪教头则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证明了“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的观点。古人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议论文的“意”就是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确定以后,就得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去论证它。这就有一个围绕中心 2 论点展开论述的问题。“论”,是讲道理;“述”,是摆事实。在论证过程中,要善于把“论”和“述”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而关键是“围绕”,即紧紧扣住中心论点,而不是与中心论点相游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它强调以理服人,通过分析事物的性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文体的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是,这并不意味着记叙在议论文中无足轻重,相反,对议论文来说,记叙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记叙在议论文中必不可少,这是由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这是议论文的生命源泉所在;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运用记叙这一表达方式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把握文体差异: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2、紧扣论点叙关键:

议论文中运用的事例在生活中都是完整、充实,充满细节的,可是在写作过程中,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必须根据中心论点对事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剪裁,提炼事例中与论点相联的本质、规律加以叙述,为论证论点服务;而不能以详尽的叙述代替议论,喧宾夺主。如课本中写作借鉴中所列举的几个例子,都很好得体现了这一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揣摩。

3、情叙事例展风采:

同学们在叙述事实论据时,常常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面无表情地客观叙述,显得呆板生硬,而我们倡导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与事实论据应是一种对话关系,要融入自己的爱憎分明之情,好恶之意,喜怒之色。事实论据的生动性一在于事实本身的感人动情,二在于作者饱含深情地引述。在饱含深情的引述中,尽展写作的文学才华,在别人接受你的观点的同时,一股浓浓的情韵也扑面而来。训练实例

精神的伊甸园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使我们感动——一个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一百多年以前的康德如是说。

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坦然,以及一副“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也许,我们并不能像鲁迅那样,有一种尖锐的目光,深刻地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存着的民族劣根性;也许,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作家海伦•凯勒那样,虽然盲聋,却依然保持一种崇高的品德……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

当我们在车站看到我们所等的公交车已来,我们大可不必争先恐后,我们可以让别人先上,那种“秩序井然”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当我们在马路上看到一位盲人爷爷欲过马路却颤颤巍巍,我们也可以主动上前一步,扶爷爷过马路,这种“关爱之情”不正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赞扬的吗?……

我知道,现在的你也许会对这些都嗤之以鼻,可是当你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的时候,你是否感到一种文明的“异质”?!的确,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物质也高速发展,但当我们舒适地享受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一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想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如何呢?试想,如果精神不发展,人文素养不培养,那么社会还会再进步吗?……是的,我们必须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呼吁——“构筑精神 的伊甸园,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体现了他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写尽了文化深刻的内蕴,同时也将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寄寓其中,以警示当今的一代要牢牢地抓住“人文”这根绳索,沿着它来找寻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

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人是可怕的,用毛泽东的一首诗来概括之,即“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有句话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总是由其人文精神决定着的。” “构筑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简析:什么是人文素养?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概述了古今中外三个著名人物的事例,分别择取了庄子的“大无畏”,鲁迅的“尖锐”,海伦•凯勒的“崇高”,以此说明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人文素养”。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把握自己”,对此,作者又一次运用了排比句式,对“让别人先上车”的“秩序井然”,对扶盲人过马路的“关爱之情”这类芝麻小事却不屑一顾的反面现象作了深刻的分析,以此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文明的“异质”,因此人文素养不知不觉离我们远去。

作者从人们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中看到了文明的“异质”,看到了人文素养流失的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由此论述了“构筑精神的伊甸园”的必要性。作者目光犀利,破立有致,转合自然,显示了很好的议论功底。牛刀小试

1、作文试题见教材。

2、据报载:三名初中生对一个女乞丐长时间殴打凌辱,医生、警察、基层干部以及周围群众对此表现出惊人的麻木,最终导致女乞丐死亡。对这样一件事,你有什么感想?请以“爱、同情与冷漠”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牵挂是人类从小到老贯穿始终的一种情绪。它是感情的依托,心灵的闪电,精神的升华,是人生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及生活万象的折射与聚焦。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人心弦的历史,也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才涌现出许多缠绵的故事。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

王艳玲,今年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2005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2006吉林市三八红旗手”,2007年4月全票当选“全国十大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4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第五篇: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训练学生掌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能力方法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不同,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爱的可贵,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爱的表达,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学习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把握文体规范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在议论文中进行对爱的记叙。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放《爱的奉献》歌曲,同时不断播放一些有关“爱”的主题的图片,渲染一种情感氛围。

师说:同学们,谁能说说这组图片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母爱,不对是亲情„„

是友情、还有人与人互相帮助„„

那组军人图片是说保卫国家,应该是爱国„„

那徐本禹和感动中国呢? „„„„

生答:是关于爱的方面

师说:不错,是关于爱的方面。那么同学们,今天就以“爱的奉献”为话题,来写一篇议论文如何?

生答:老师,还是写记叙文吧。

生答:就是,要不议论文写出来也象记叙文。

师问:为什么?

生答:老师,这个话题太有话说了,一举例子就收不住了,怎么看怎么象记叙文。

生答:就是,再用一点形容词,就更象了。

众人乐。

师说: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生小声说:还不是我们笨,不会写。

师说:不是笨,也不是不会写,你们想为什么记叙文就会写,一到议论文就不会了,那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明白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所以一写起议论文中的记叙,还是按照记叙文的写法写作,这自然就不行了。那好,今天我们就从如何写议论文中的记叙讲起。

教学进度:

师说:老师先放两段文字,大家来看看各是什么文体。(放幻灯片)

材料一: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材料二:

爱,是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崇尚爱,尊重爱,奉献爱。正是因为有了爱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上到爱祖国、爱人民,下到爱父母、爱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无不存在爱。正是这点点滴滴发琐碎的爱,才谱写了不朽的生活篇章。

徐本禹正是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心,只身一人走向大山里,用温柔的双肩担负起不该属于他的那份重担;邰丽华对艺术的热爱为我们勾勒生命的蓬勃和人生的高洁;李春燕对父老乡亲们的爱使她成为照亮苗乡的月亮„„

世界需要爱,我们人人都需要爱的呵护、爱的滋润。没有爱的世界,将是怎样的黑暗,我不敢想象。我只知道,有爱的世界就有光明,有爱的地方就有天空,你我伸出手来,让世界充满爱。

师说:谁告诉我,这两个材料各是什么文体?

众生答:材料一是记叙文,材料二是议论文。

师说:这里你们怎么分出来了?材料二也有记叙啊。

生答:材料一有人物、故事情节,有描写,用了很多形容词,写得很详细、生动,材料二有论点,而且记叙也没有这么复杂。

师说:很好,大家能区分议论文和记叙文了。材料二中的记叙能不能象材料一那样写?

生答:不能。

师说:为什么?

生(七嘴八舌)答:材料二是议论文,要有论点,记叙的内容要为论点服务。

师说:很好,同学们说的很对。那么怎样在议论文中组织记叙的内容? 生答:议论文中的记叙,不要太长,最好短一些。

生答:最好概括。

生说:记叙的部分要和论点有关,要为论点服务。师说: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什么。在议论文中表达方式必须以议论为主,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么,就可能喧宾夺主,造成对自己观点证明的损害,有时候,过分生动的记叙,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却偏偏是负的。严重的还可能完全破坏了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良好感觉。所以在议论文中的记叙应注意——

(放幻灯片)

第一,议论文中的记叙性文字不得超过总字数的1/3,否则视为文体不当。

第二,议论的论据材料必须牢牢抓住跟论点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加以必要的复述,一般说来,作论据的材料都不适宜采用描写的方法复述,而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叙述。

师说:同学们,现在还能不能再把议论文写得象记叙文了?

众生笑答:不能了。

师说:那好,接下来现在我们看看今天的话题:“爱的奉献”,你怎么理解,你想从那个角度写?

生答:人类生活离不开爱,需要关爱。

生答:真爱不是占有,而是无私的奉献。

生答:爱能让绝望的人重燃生命之火,可以让落魄的人重新奋起,只要你我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充满爱。

生答:人人多些善心和爱心,让社会充满爱。

师说:大家说的太好了,老师不及你们,说明同学们对于“爱的奉献”理解的很透彻,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同学们看看,从中选出一些材料看看哪些能够为自己的论点服务,你怎么把这些材料改造成适合支持自己论点的论据或者用已有的材料引出自己的论点。

材料(放幻灯片):

1花园广场上,以为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可爱的儿子学步,儿子走路一摇一晃,很不稳定,母亲在前面招着手示意儿子向前,突然,儿子摔倒了,哇哇的哭的很伤心,小手不停的挥着要母亲拉他,而母亲虽然眼神中充满了关切,却并没有向前扶他,而是说:“好宝宝,自己起来!”儿子正大了眼睛,似乎听懂了母亲的话,艰难的爬了起来。母亲笑了,拍拍儿子的小脑袋,儿子也“咯咯”的笑了„„

2唐山大地震的某监狱,狱墙倒塌,有许多犯人都爬出来,但他们并没有逃跑之意,而是在唯一的一名狱警的指挥下去营救被压在废墟中的狱友和狱警。有的犯人被弄的鲜血淋漓,有的犯人的伤口化脓要用吸管去吸,一个当过医生的犯人毫不犹豫的用嘴吸,解除了那个人的痛苦。伊拉克战争后,废墟一片,到处是简陋的大棚,饥饿的难民。终于,有一天,一辆辆卡车快速驶来,把一批批货物,送到每一个难民的手中,难民们都感动了,在泪光中看着一颗颗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友爱的心。一场森林火灾后,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像雕像般保持着一种姿态的烧焦的鸟儿,惊奇的护林员用树枝轻轻的拨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膀底下钻了出来。原来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幼小的孩子们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起了一个保护伞。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但它没有。

5美国有一位亿万富翁,匿名捐款25年,总额达2.7亿美元。一家慈善机构在多次接到他的捐款后,找到了他。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至,当问到:“你在什么情况下捐款时。”他说:“在我感到最富的时候”。

“那么何时是你最富的时候?”

“在我想捐款的时候!”

金钱代表着富有,然而一个人最富的时候不见得是钱最多的时候,只要有一颗朴素的爱心,那他就是最富有的人。

6一个教授带着他的学生到黑人难民营搞调查研究,其中一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前途作预测,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为地被认为“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

很多年过去了,老教授的继承者带着好奇心又来到这里,令人惊奇的是,200名孩子大都已成功,而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小学教师,继任者找到了这个迟暮乏年的教师,她说了很平常的一句话:“我爱这些孩子。”

7一个叫邦妮的少女,身患重病,不久就要离开生活了16年的小镇,一想到自己的病,她不禁十分辛酸。

她来到镇上的一家俱乐部,观看那里的篮球训练。当她看到一个被同伴轻视的小男孩不能上场时,同情之意油然而生。在门口,她听到了这个叫罗杰的男孩与母亲的对话。从中了解到,罗杰家要搬家,他想明天得到上场的机会,尽管他知道这不大可能。邦妮很想帮助他,于是找到了罗杰的队友,与他们协商。

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邦妮想最后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她答应那些孩子,只要他们让罗杰上场,自己就将一串价值不菲的紫水晶项链送给他们。后来,正因为有了邦妮的帮助,罗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勇气,从而改变的他的一生。

学生思考,重新组织材料,师生相互交流。

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握议论文里记叙的写作方法。我们记住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是常常出现记叙的,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但是,写议论文就该把中间过长过细的记叙删除掉,把一件复杂的事化解成几件简单明了的事,让这些事变支撑论点的一个又一个论据。一定要明白的是,就议论文而言,写一个人也好,叙一件事也罢,再长再精彩的记叙,也只能算一个论据。这点希望同学们记住。

作业:以“爱的奉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指津】

一.记叙文里的记叙

在记叙文中,叙述是基础。一讲叙述,首先涉及的就是叙述的对象——事情。一般说来,当我们拿到一个记叙文的题目,头脑中总会浮现出好几件符合题目要求的事情,究竟写哪一件,必须本着叙事典型的标准,作出判断和选择。怎样符合叙事典型的标准呢?首先,选写的事情在本质上要有代表性;其次,选写的事情还要有时代的特色。

记叙文的写作目的是提供人、事、物的形态、状貌、性格、功能、事态的变化的画面,表现事物的完整性、具体性和形象的可感性,切忌概念化的语言,要求提供生动的直观感受,让人亲临其境,亲睹其事,通过感情的渠道,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二.议论文中的记叙

议论文是通过直接说理、论述来阐明问题、表达思想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语言。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比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地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还表现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不是为叙述而叙述,而是为议论而叙述,目的是为了证明论点,因此,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和精要。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其次要学会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

1.从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理想立意。论述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忧国忧民的理想,如屈原、范仲淹、龚自珍等,别忘了从杜甫说起。

2.从中国人的住房观念立意。论述中国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住”的问题。要从杜甫的“茅屋”说起,几千年的农业立国,住的茅屋,人们多么盼望有“千万间广厦”啊!如今,农村的变化,正是人们实现“广厦千间”的景象啊!

3.从治国为民之难立意。论述要使百姓都能解决贫寒的问题,要经过多少仁仁志士的奋斗,但几千年来的希望,这种希望都是“从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舒婷《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于是就有了“安得”的慨叹!

(这几个角度不宜混起来写,选一个即可。当然还有其他,仅供参考。)

范文

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

说到“安”,我的脑际和耳边,马上回荡起的是一千二百四十四年前那个凄风苦雨的秋夜,在成都郊外浣花溪一间破败的茅屋里,诗人杜甫发出的那句悲怆的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办?怎么给天下苍生一份安定的生活?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面对安史之乱引发的社会动荡,乾坤浮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代“诗圣”也只能“怅望千秋一洒泪”,几多感慨,几多悲苦,几多呼号!怎么办?薪火相传,他试图效法屈子比干,“致君尧舜上,再使风物淳”,但无情的事实宣告了这条进谏求安之术的天真。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主张科学救国。“中体西用”“奔走洋务”的张之洞倡导实业救国。“我以我血荐轩辕”“弃医从文”的鲁迅投身文学救国。怎么办?我们多难而伟大的民族呀,您的优秀儿女中夜悚惕,星斗阑干,幽洞微烛,披肝沥胆。但沉重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策的徒劳。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日历翻到了公元一九二一年,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集合到了斧头镰刀的旗帜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引导革命走出蜗行摸索的隧道。旧世界砸烂了,但是,人民的住房仍不宽敞,国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怎么办?安民强国的新课题重又提上了求安之图的议程。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大智大勇,到“与时俱进”的继往开来,再到“创建和谐社会”的锦绣华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旭日,喷薄欲出!看,彩旗招展的天安门前鲜花盛开,华灯初上的长安两路车水马龙,饱经沧桑的安定门在千万幢广厦环簇之间!怎么办?诗圣杜甫啊,一千二百多年后似乎终于给了你答案。

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一个“安”字依然在逼问后一个“安”字:怎么才能永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对“建设小康社会”的理念,我们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和实践。怎么办?那是科学、民主、法制、宽仁和博爱呀!唯此才能笑傲风雨,岿然不动,安定如山!

旁批

*走出隧道,找到光明,“怎么”的问题,已解开第一层。

*求安不仅是求生存,更是求发展。

*探索,第五询,解而未解。

*第六询:新时期怎样求安?

*三代领导人的勇气与智慧,将“怎么”的问题,解开了第二层。

*天安门、长安街、安定门,这些地名不再只是“天下安定”的美好愿望的寄托,而是梦想成真的现实写照!

*奋进,第六询,迎刃而解。

*第七询:新未来怎样求安?

*沉重的追问再次回荡,不是原地踏步的重复,而是求得解答后的呼应,更是引人深思的提升。

*千年探索,答案终于解开,问题却远没有结束,这再深入一步的追问,是不是给你更多启迪?

*深思,第七询,方得真解。

【总评】既然题目允许“自行选定角度”来“说‘安’”,那么除了“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之外,“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灯泡,甚至“安”娜·卡列尼娜,不都可以用来“说‘安’”?关键是,能不能、有没有围绕“安”来“说”?

此文围绕“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怎么”来说:从薪火相传的耿耿忠臣,到揭竿而起的义军领袖;从慷慨高歌的革命先觉,到呕心救国的文化精英;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开天辟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再到建设小康社会的思索展望„„漫漫千载而下,古老的中华民族始终在探寻使天下安定的一剂良方;洋洋千字之文,睿智的文章作者层层剖析解答了诗圣仰天叩问的这一个“安”字!高屋建瓴的认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引经据典的求证,都因文章准确抓住了这个独特的“安”字视角而熠熠生辉。

【迁移片段】跑的体验(湖南卷文题)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左右奔突,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之路的断绝。

是啊,跑向何方才能找到幸福?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革命先觉前赴后继,纵横驰骛,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些变革之法的失败。

下载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教学目标】 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了解记叙中的议论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3.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教案 永吉十中常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能力目标:了解记叙中的议论抒情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

    议论中的记叙5篇范文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教 学目 标】 ⒈从 文体 写作 的目 的入 手, 了解 议论 文中 的记 叙和 记叙 文里 的记 叙的 不 同。 ⒉寻找写作实例,进行比较,总结写作规律......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ppt[大全5篇]

    章节 写作编制 牛艳春审核 高一语文组授课人使用时间班别议论中的记叙学习目标: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提高学生文体认识水平。2掌握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写作方法......

    第四单元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学生版)(5篇范例)

    大同二中高一语文 主备人:于贤云审核人:刘月萍日期:2016.4 编号32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 【学习目标】 ⒈从文体写作的目的入手,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里的记叙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和写作技法 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但往往少不了议论。这种叙事中的议论,是针对所叙之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或是点明事件的思想意义,或是阐述事件所包......

    记叙中结合议论和抒情(精选多篇)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训练目标 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记叙文写作指导:“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教学目标: 1、明确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为文章添色。 2、借鉴范文,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