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意见

时间:2019-05-13 05:5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节水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节水意见》。

第一篇:节水意见

正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意见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着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切实提高我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按照,省水利厅、市水务局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控制性环境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全社会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已成为全县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我县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县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县水资源严重匮乏,自产水资源总量为8155.1万立方米,河川多年径流总量为6332.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5立方米左右,分别仅占全省全国的24.21%和12.9%。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869.0万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25460.8万立方米的23%。天然降水是我县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源,但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难以充分利用。在极其有限的水资源中,由于泾河是正宁县和陕西省的界河流。泾河干流在正宁县的积 水面积只有12.2km;过境水量为115422万立方米,但有难以开发利用,使得本来就十分贫乏的水资源愈加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紧迫需要。

(二)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煤炭和石油资源开发,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庆阳建设成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基地目标定位,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县石油、煤炭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石油、煤炭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凸显。着力解决县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据测算,到2015年,全县需水量将达到3149.84万立方米,供水缺口将达到280万立方米,缺水将成为困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资源开发的突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和矛盾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改变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用水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水资源浪费普遍存在,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均处于较低水平,用水效率与发达地区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如,我县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38,而全国为

20.4—0.5,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30%,全国平均水平均约为50%。建设节水型试点县,是促进节约用水,迅速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高效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节水新技术的推广,主攻农业节水,控制工业耗水,规范县域用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机制,形成节约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相协调,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水和谐。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关系,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合理保留生态用水,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2、坚持制度创新,促进自觉节水。通过改革用水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 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计划开采、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3、坚持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组织领导和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引导的节水机制,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用水治理结构。

4、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优化配置。统筹考虑供水用水排水治污,明晰和分配初始用水权,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统筹考虑城乡用水、部门用水,把节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全过程节水。

5、坚持科技进步,促进高效节水。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推广节水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把先进节水技术与常规节水技术相结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目标

1、总体目标。一是要切实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格局;二是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三是初步形成以工业节水,防污治污为主的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改善生态坏境,促进人水和谐,实现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在2013年前达到以下目标:

(1)制度建设目标:建立较为完善的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2)农业节水目标:农业基本实现自流灌区常规节水,小提灌和井灌区推广管道输水,农业设施微灌化。到2013年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1.4万亩,其中渠道防渗1万亩,管道输水0.1万亩,微喷灌0.3万亩。老灌区节水改造3处,衬砌干支斗渠3.4公里,可节省水量31万立方米。综合灌溉定额由目前的260立方米下降到170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8。

(3)工业节水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现状80立方米降至6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50%.建筑业万元值用水定额由目前的2.1立方米降低为1.75立方米,单位面积用水定额为0.55立方米,第三产业万元产值用水定额由目前的14.54立方米降低为12.8立方米。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实现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4)城镇生活节水目标:城镇节约用水技术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各类节水技术得到广泛利用,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别不超过80升/人.日和45升/人.日,学校节水 型器具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8%以下。

(5)水生态坏境目标: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压减农用机井,减少地下水开采,逐步提高基本生态用水比例,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和生态坏境恶化的趋势,加快各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尽快投入运行。力争县城污水回用率达到35%以上。

(6)监测体系建设目标:建成现代化水资源网络监测系统,为合理用水、科学管水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3、试点示范目标

(1)农业示范目标:农业常规节水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技术相结合,完善配套各类水利工程,并选择1处具有代表性的自流灌区,通过常规节水措施的落实,对不同的作物进行有效灌溉,观测每次的灌水量,测算节水用水定额;高标准节水在全县范围里根据山、川,塬的地形特点,采用不同的水源类型,确定示范点3处,配套滴、喷、微灌工程,测算各类作物的用水定额、输水损失、用水效率和效益。

(2)工业节水示范目标:根据全县产业结构布局和重点行业,选择1家企业,对其用水现状、用水工艺、用水流程进行实时实地观测,掌握用水现状,并对单位产品的用水定额、水的重复利用率、输水损失等进行测算,核定企业用水是否满足行业用水要求,提出企业节水方案。(3)城镇生活节水示范目标:在全县范围内选择 2个节水型示范小区,3个节水型示范学校、5个节水型示范单位,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节水技术,是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在县城推广中水回用项目,利用中水进行绿地浇灌、道路冲洗和景观用水,取得经验后在全县普及推广。

三、试点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健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1、建立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本着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有利于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率,有利于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事问题,推进水务体制改革。

2、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在2013年底前要加快制定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规范各级组织和全社会的节约用水职能、义务和行为。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细化节水管理,依法履行节水职能,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节水制度落到实处。

3、建立节水目标责任体系。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层层落实节水目标责任制。全县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和年终的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总结交流,及时 总结推广好的节水经验,对节水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4、建立完善节水科学技术进步机制。贯彻实施<<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城市节水技术。鼓励节水技改项目,支持节水产品、工艺、设备等的在我县的推广。

5、建立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要建立由综合评价指标、行业用水评价指标和节水管理评价指标组成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制定和完善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城市的考核标准,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来衡量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状况,综合考核我县各部门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和成果。

(二)积极推进农业节水

1、加大老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以改造输水效率低的干支渠为重点,以节水、增效为目标,改造灌溉设施和技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2012年完成我县3条自流灌区节水改造的阶段性任务。以上灌区全部建成高标准农业节水区,并发挥效益。

2、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以高效、节水为目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农作物和设施农业,推广抗(耐)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降低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比重。提倡灌溉与施肥结合,平衡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以水调肥,水肥共济,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积极推广秸秆茬覆盖处理、机械化生物耕作、免耕少耕、化学除草剂喷施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地膜覆盖、抗旱剂应用和保水剂拌种等技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改进地面灌水技术,大力推广小块灌、沟灌、畦灌、膜上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坚持淘汰大水漫灌,发展精准灌溉。

3、加强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根据各灌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分类制定个主要农作物的用水定额,依据定额确定灌溉用水量,以此明晰农户用水权,实行定额控制、总量包干、节约交易、超用加价。2011年底前完成各类作物灌溉定额的调查摸底、核定报批,以用水户协会为单位建立农户灌溉面积、灌溉定额、用水量等基础数据电子信息管理档案。

(三)努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1、建立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节水机制。积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约用水,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推广新工艺和新产品,强化节水管理,2013年企业用水全部控制在省颁用水定额之内,对石油生产用水实行自动化监控,实现工业与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大力发展和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技术。严格限制并关停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加速淘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全面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用水,促进节能降耗,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鼓励企业实行跨行业的水权交易,即出资置换水权。

(四)不断提高城市节约用水水平。

1、大力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在不降低居民生活标准的前提下,逐步淘汰更新现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抽水马桶推广使用6升以下两档式产品,2012年基本普及生活用水节水器具。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全部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否则发改、建设、水务、规划等部门不予验收,不得投入使用。实行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节水产品市场,建设、质检、工商部门负责监管,2013年底前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必须退出销售市场。

2、加大用水计量设施改装力度。按照分户计量收费的要求,对生活用水计量设施进行分户改造,推广使用智能型水表。新建住宅应当优先考虑分户安装智能型水表。其他用水单位(自备水源单位、自建供水设施单位)要在供水设备上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用水单耗考核,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2013年底前计量水表要改装完成,对限期内没有完成计量设备安装的,采取断电、吊销取水许可证、封闭水源等措施,为全面推广计量收费、阶梯式水价创造条件。

3、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要大力推广管网检漏防渗 技术,严格执行<<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对漏损管网进行全面改造,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率,2013年管网漏损率不超过8%。

4、实行城市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城市居民用水,机关事业单位用水实行定额供水、阶梯式制度;洗车、宾馆、饭店、游泳、旅游等特种行业用水实行定额供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超过用水配额的一律不追加用水指标,严格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建筑施工临时用水按先办理临时用水手续,再按建筑面积核定施工用水定额,实行总量管理、超用累进加价收费;城市绿地和生活小区,优先推广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取消漫灌方式,建设绿地和草坪蓄雨水的设施,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主管部门要在2013年底前建立与定额管理、阶梯式水价、累进加价制度相配套、涵盖所有用水户信息的基础数据电子信息管理系统。

(五)加快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

在科学合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洪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污水集中处理和再生回用力度。2013年以前,我县要按照合理布局、集中处理与再生利用结合的原则,规划建设县城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标准,逐步提 高城镇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回用率。对排入县城污水收集系统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县城排水户应配套建设化粪池、隔油池、沉淀池等污水预处理设施,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使其达到国家和行业规定的排放标准。2013年企业要基本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回用率35%以上。同时,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处理后的水质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 用水水质标准。今后,凡经水资源论证使用中水的,必须使用中水,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县城花园绿地等绿化用水,应当优先利用中水,并在2013年前实现城市绿地滴、微、喷灌化。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配套建设雨水集流设施,作为城市绿化的补充水源。

(六)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坚持先用地表水、再用地下水的用水原则,采取“关、停、限量”等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遏制地下水位下降。从2011年开始,我县要对县城规划范围内的自备取水井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分类提出关闭期限,对拒不关闭的要依照有关法律进行处理。

(七)大力推进水价制度改革

建立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以合理配置、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适时、适度调整水价的机制,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农业水价在2010年的 基础上,2013年达到按供水成本收费。城市水价2013年调整到目前国内中等发达城市的水价水平,进一步拉大特种行业用水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适当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使地下水的价格略高于地表水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原则确定再生水价格。要建立激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全面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阶梯式水价制度。根据甘肃省物价局《关于进一步推行水利工程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的实施意见》(甘价商[2006]214号)精神,我县农业用水超定额超计划30%以内的加价50%,超过30%的加价100%,非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超计划50%以内的加价一倍,超定额计划50%-100%的加价2倍,超定额超计划100%以上的加价3倍。同时要对各类超定额用水,按省上规定的累进加价标准加收水资源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人均月用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下(含3.0立方米)按现行水价征收水费,超过3.0立方米,不足5立方米,加价50%,超过5立方米加价一倍。

(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及交易制度

按照国家和省上关于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的要求,加快水权制度改革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对生活、生产、生态之间进行科学分配,合理配置、明晰各行业、各单位、各用水户的用水权指标。2011年在省上分配的初始水权指标内全面完成初始用水权的再次分配,其中农业用水按五个层次明晰水权,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将用水量指标分配到供水单位,再由供水单位的主管部门牵头、供水单位负责,分配到各行业、各单位。对直接取水的单位,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分配水权。初始水权分配要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的通水,充分保证生态用水、环境用水以及发展用水。农业水权分配以我县现状灌溉面积,结合全县的实际情况,按核定的综合灌溉定额标准进行。工业用水以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和2010年工业产值分配水权。今后工业新增用水均应通过内部节水和水权交易取得。要在做好水权分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水权转让和管理办法,培养用水权交易市场,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健全水权登记、公示、调整、中止等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权有序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向节水、高效领域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九)抓好水资源配置基础工程建设

一要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在3年内所有水源工程按设计要求蓄水,提高供水保证率。二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进行石油开采活动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以及破坏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三要加强水功能区培育、保护和管理,对河道等各类水域按照《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定水功能区,明确水功能区开发、管理、保护的具体要求,向社会公布,依法加强水功能区的管理、保护和监督。

四、试点期年度工作计划

(一)2011年工作计划

1、完成大纲的编制及上报;

2、完成实施意见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3、成立以县长挂帅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成立各单位项目实施负责小组;

4、修订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调节和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5、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启动机构能力建设和公众参与项目;

6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项目报批程序,启动相关工程项目建设。

(二)2012年度工作计划

1、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2、完成各项管理制度、经济制度的修订,并组织实施;

3、完成全县3处自流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4、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或水资源调查评价,确定我县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制定正宁县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5、完善全县节水运行机制的体系建设;

6、完成配套工程体系建设。新建1处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完成红土窑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改扩建1处县城供水工程,从源头到末端建设布局科学、漏失率低、节水效果好、管理方便的工程体系建设;

7、按照山、川、塬的总体布局,建设高标准示范区2处、推广节水灌溉试验;

8、积极开展雨洪资源利用项目,积累经验并进行推广;

9、组织开展重点石油和煤炭用水单位的水平衡测试工作;

10、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三)2013至2014年度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

2、完善水价运行体系建设。即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水资源费、源水水费、供水水费、污水处理费和加价水费等各种水价为一体的良性水价运行机制;

3、完成全县水资源监控信息平台和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4、完善全县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建设;

5、制定正宁县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6、继续进行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的经济结构调整规划,全面完成节水灌溉项目的推广应用;

7、完成各项专题研究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支撑体系;

8、在全县范围内完成智能水表的安装、调试及远程监控体系的建设;

9、完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即从理论研究、科学、评价论证与规划、水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推广和指导服务管理与科学决策等,建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0、完成节水型社会相关专题研究,全面执行相关规划;

11、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结与评估工作,完成内部验收。

(四)验收与评估

1、验收的内容

(1)对试点总体内容进行全面考核验收;

(2)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具体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3)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鉴定验收。

2、验收的主要文件

(1)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申请及批复文件;(2)节水型社会建设机构设置: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到位相关文件;(3)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大纲、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意见、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建设;

(4)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标准的制定情况;(5)试点期间各阶段工作汇报及总结报告。

3、评价指标

综合考核指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分项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递减率、计划用水实施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环境质量、单方节水投资等。

第一产业指标:农业节水总量、亩均灌溉用水量、主要农作物用水定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渠系利用系数、节水灌溉工程率等。

第二产业指标:工业节水总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只要工产品单位用水量、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及会用率等。

第三产业及居民用水指标: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饮用水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供水管网漏失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用水装表计量率、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用水效率等。

五、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高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在县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县水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正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节水实施计划,确定各部门职责分工,统一部署各项节水任务,协调各部门关系,研究解决节水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县上成立正宁县节约用水办公室,核定事业编制5名。试点期间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试点工作结束后,作为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全县节约用水工作。

二要健全工作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涉及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协调好水务局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才能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各乡(镇)要尽快健全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日常工作机制,建立起运转灵活、信息通畅、能及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各方关系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三要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节水方针、政策、法规、普及节水知识,倡导节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市民珍惜水、爱惜水的公德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机关、学校、医院、社区、宾馆饭店、工业园区、厂矿企业、旅游景点都要设置醒目的节水警示标志、节水宣传牌、公益性广告牌。逐步引导人们把节水变为自觉行为,促进节水社会化,形成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融资、公众参与的筹资原则,建立节水投入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 大节水资金投入力度。从水资源费、超用水加价费、排污费和征收的水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节水管理资金,全部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用于水源规划与保护、水资源节约、制度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水资源管理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增加财政投入。从2011年之2014年,县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节约用水办公室开办费、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日常工作,确保试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同时要广泛吸纳县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完善的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和良性的节水激励机制。

五要实行政策扶持。依据《水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对节水技术进行改造,推广使用先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节水器具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对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六要加强技术服务。及时成立节水技术咨询、指导服务机构,向用水单位或个人提供先进的节水技术。推广先进的节水器具和设备,组织开展水平衡测试。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采集、管理和发布供、用、排、节水及用水要交易信息,为用水提供节水技术服务。同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取水单位或个人节水情况,特别是对高耗水和用水大 户要坚持经济性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法取水和浪费水资源费行为。

第二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税务总局

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0年10月25日 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区、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水利厅、建设厅、科技厅(科委)、环保局(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于2001年2月28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分别报送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形势严峻,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强工业节水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节流减污”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节水潜力很大。

二、2000--2010年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

工业取水年增长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取水量增长控制在1.2%。

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60%;2010年达到6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340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170立方米,2010年降到120立方米。

在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的同时,对全部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三、依靠技术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一)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要制定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目录。

(二)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要针对高耗水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攻关。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应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

(三)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下大力气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特别是高耗水的工业企业,要增加节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五)要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六)要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对不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业项目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供水部门不予供水。

(七)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案。要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

四、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

(一)要通过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和废水回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有关规定,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减免所得税5年。

(二)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从水资源费、超计划加价水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工业节水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改造贴息等。

(三)发布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用以推动用水器具生产企业及现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

(四)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工业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业节水的基础工作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各地经贸委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部分缺水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并结合实际,制定高于全国工业节水总体目标的指标。

(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工业节水专项研究,编制地区、行业的工业节水中长期规划及节水技术导则,组织修订工业用水定额。

(三)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节水规划及工业用水定额的要求,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要以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节约用水活动。

(四)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节水规划制定企业节水计划、节水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挖掘节水潜力,适时开展水平衡测试,减少“跑、冒、滴、漏”。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各工业企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节水的方针政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和推广节水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行业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三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

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加强水

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的利用

效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

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形势严峻,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私有制。加强工业节水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节流减污”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节水潜力很大。

二、2000—2010年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

工业取水年增长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取水量增长控制在1.2%。

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60%;2010年达到6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340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170立方米,2010年降到120立方米。在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约、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的同时,对全部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三、依靠技术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一)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要制定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目录。

(二)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要针对高耗水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攻关。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应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

(三)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下大务气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特别是高耗水的工业企业,要增加节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五)要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六)要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对不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业项目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供水部门不予供水。

(七)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案。要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

四、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

(一)要通过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和废水回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有关规定,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减免所得税5年。

(二)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从水资源费、超计划加价水纲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工业节水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改造贴息等。

(三)发布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用以推动用水器具生产企业及现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

(四)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五)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工业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业节水的基础工作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各地经贸委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部分缺水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并结合实际,制定高于全国工业节水总体目标的指标。

(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工业节水专项研究,编制地区、行业的工业节水中长期规划及节水技术导则,组织修订工业用水定额。

(三)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节水规划及工业用水定额的要求,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要以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节约用水活动。

(四)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节水规划制定企业节水计划、节水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挖掘节水潜力,适时开展水平衡测试,减少“跑、冒、滴、漏”。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各工业企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节水的方针政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和推广节水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行业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四篇:19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工信部节〔2010〕2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中央企业:

为加快建设节水型工业,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我国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85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逼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确定的175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与人口、土地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频发,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已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

(二)工业用水需求呈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凸现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目前,我国工业取水量占总取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高用水行业取水量占工业总取水量60%左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水量还将继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三)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用水效率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09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40%以上,仍有8%左右的废水未达标排放,既影响重复利用水平,也一定程度污染环境。总体上看,工业节水潜力巨大。切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业节水工作的总体思路

(四)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为主的方针,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和高用水行业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污水综合治理回用,全面提升工业节约用水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节水型工业。

三、当前工业节水工作重点

(五)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依据《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见附件),对现有企业达不到取水指标要求的落后产能,要进一步加大淘汰力度。组织编制落后的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加快淘汰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步伐。组织研究工业节水器具、设备认证评价制度和实施方案,发布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目录,加快推进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认证评价工作,适时推进市场准入制度。

(六)大力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围绕工业节水重点,组织研究开发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重点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高效冷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通用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近期重点在钢铁、纺织、造纸和食品发酵等行业推进节水技术进步。

钢铁行业:推广干法除尘、干熄焦、干式高炉炉顶余压发电(TRT)、清污分流、循环串级供水技术等,开发和推广高氨氮及高化学需氧量(COD)等废水处理及含油(泥)、高盐废水处理回用和酸洗液回收利用技术。

纺织行业:推广喷水织机废水处理再循环利用系统、棉纤维素新制浆工艺节水技术、缫丝工业污水净化回用装置、洗毛污水“零”排放多循环处理设备、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逆流漂洗、冷轧堆染色、湿短蒸工艺、高温高压气流染色、针织平幅水洗,以及数码喷墨印花、转移印花、涂料印染等少用水工艺技术、自动调浆技术和设备等在线监控技术与装备。

造纸行业:推广连续蒸煮、多段逆流洗涤、封闭式洗筛系统、氧脱木素、无元素氯或全无氯漂白、中高浓技术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制浆造纸水循环使用工艺系统、中段废水物化生化多级深度处理技术,以及高效沉淀过滤设备、多元盘过滤机、超效浅层气浮净水器等。

食品与发酵行业:推广湿法制备淀粉工业取水闭环流程工艺、高浓糖化醪发酵(酒精、啤酒等)和高浓度母液(味精等)提取工艺,浓缩工艺普及双效以上蒸发器,推广应用余热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开发应用发酵废母液、废糟液回用技术,以及新型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工业型逆流玻璃钢冷却塔等新型高效冷却设备等。

(七)切实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对钢铁、染整、造纸、啤酒、酒精、合成氨、味精和医药等行业,加大已发布取水定额国家标准实施监查力度,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加快完善取水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出台氧化铝、乙烯和棉纺织等其他高用水行业的取水定额标准。强化高用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制定和实施钢铁行业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主要工序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

(八)严格控制新上高用水工业项目。各地区尤其是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要根据自身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对钢铁、纺织、造纸等重点用水行业新建企业(项目),应达到《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规定的新建企业(项目)取水指标。

(九)积极推进企业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大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取水量。加强废水综合处理,实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循环系统的废水排放量。加快培育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专业技术服务支撑

体系。鼓励专业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服务公司联合设备供应商、融资方和用水企业,实施节水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改造项目。在造纸、钢铁等行业,逐步推广特许经营、委托营运等专业化模式,提高企业节水管理能力和废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展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树立一批行业“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励各级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采取统一供水、废水集中治理模式,实施专业化运营,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

(十)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评价试点。加快制定实施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评价标准,建立节水型企业评价考核制度。依据《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和《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在钢铁、纺织、造纸等行业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评价试点工作。抓紧树立一批节水型企业示范典型,总结推广节水型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配套鼓励政策、社会监督、舆论引导等措施,推动重点行业加快节水型企业建设。

(十一)夯实工业企业节水管理基础。强化工业用水源头监管,加快建立和实行工业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推进工业企业节水设施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严格执行《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企业用水统计通则》等相关国家标准,督促工业企业加快配备水计量器具,规范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加快《工业企业用水管理导则》及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回用等相关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业节水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节水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用水、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用水在线监测。

(十二)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强海水、矿井水、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和支持沿海高用水企业配套建设海水淡化项目,以及直接利用海水替代冷却水。积极推进矿区开展矿井水资源化利用,鼓励钢铁等企业充分利用城市再生水。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企业开展雨水集蓄利用。

四、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政策支持

(十三)各地区工业主管部门要把工业节水作为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目标。水资源紧缺和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尤其要加大工作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取水定额标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切实抓好工业节水工作。各地区要加强对高用水、高污染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要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废水“零”排放示范企业,组织开展工业节水专项研究,加快编制本地区工业节水“十二五”规划,把工业节水工作推向新阶段。

(十四)有关行业协会要积极协调服务,推动节水工作。组织开展行业节水专项研究,为节水技术、设备、器具、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服务支持。加快推进行业节水“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行业取水定额指标的修订,加强超前性标准定额的研究工作。

(十五)强化工业企业节水的主体责任。工业企业要牢固树立节约发展的理念,把节水工作贯穿企业管理、生产全过程。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用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节水规划及工业取水定额的要求,制定企业节水计划、节水目标,通过强化管理、加强技术改

造、开展水平衡测试等措施,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中央企业集团要积极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率先创建节水示范企业和污水“零”排放企业。

(十六)加大对工业节水的资金支持。国家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资金时,对运用先进技术、符合《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先进企业要求的技术改造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各地工业主管部门在安排节能减排资金、地方技术改造项目时,对节水改造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对重大、关键节水技术、装备研发项目,要努力争取有关科技经费的支持。鼓励企业、投资机构等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改造力度;支持投资机构创新融资方式,开展专业化的节水投资和服务。

(十七)加强宣传交流。各地区、行业协会及工业企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节水的方针政策及其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和推广节水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行业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附件:重点工业行业取水指导指标(第一批)

二○一○年五月四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水利部、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税务总局

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0年10月25日 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区、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水利厅、建设厅、科技厅(科委)、环保局(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并于2001年2月28日前将贯彻落实情况分别报送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遏制水环境恶化的势头,促进工业经济与水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提高用水效率”作为工业节水工作的指导方针

(一)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努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必须从战略上认识做好工业节水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业节水工作,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污染形势严峻,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目前工业取水量占全国总取水量的20%,工业排放的废水量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随工业废水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水源被迫弃用,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加强工业节水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可减少废水排放,改善水环境,“节流减污”是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三)我国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悬殊,国内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差距也较大,跑冒滴漏等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节水潜力很大。

二、2000--2010年工业节水的总体目标

工业取水年增长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的情况下,取水量增长控制在1.2%。

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50%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60%;2010年达到65%。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340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170立方米,2010年降到120立方米。

在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纺织、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的同时,对全部工业企业的节水工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三、依靠技术进步,完善监控体系,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一)根据水资源条件和行业特点,合理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各地区尤其是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要制定限制高耗水项目目录及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高耗水设备目录。

(二)加快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器具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研究开发。要针对高耗水行业和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攻关。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应列入国家和地方重点技术创新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

(三)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下大力气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特别是高耗水的工业企业,要增加节水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

(四)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鼓励综合利用海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

(五)要加快建立节水标准体系、节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和节水设备、节水器具的研制生产体系,培育和发展节水产业。

(六)要建立并实行新建、改扩建工业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即工业节水设施必须与工业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四到位”即工业企业要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对不执行“三同时、四到位”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工业项目和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批准立项,银行不予贷款,供水部门不予供水。

(七)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用水、节水方案。

要逐步建立和实施工业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和审核制度。

四、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

(一)要通过财政补助、减免有关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节水技术改造和废水回用。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290号文件有关规定,抵减当年新增所得税。对于以废水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可以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4〕00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减免所得税5年。

(二)根据“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从水资源费、超计划加价水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工业节水关键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改造贴息等。

(三)发布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用以推动用水器具生产企业及现有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

(四)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有利于节水工作的奖惩措施。

五、加强对工业节水工作的领导,强化工业节水的基础工作

(一)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工业节水工作。各地经贸委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部分缺水地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并结合实际,制定高于全国工业节水总体目标的指标。

(二)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工业节水专项研究,编制地区、行业的工业节水中长期规划及节水技术导则,组织修订工业用水定额。

(三)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地方和行业的节水规划及工业用水定额的要求,对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重点企业进行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落实节水措施,全面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要以创建节水型工业企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企业节约用水活动。

(四)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水企业要根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节水规划制定企业节水计划、节水目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通过加强管理,挖掘节水潜力,适时开展水平衡测试,减少“跑、冒、滴、漏”。

(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及各工业企业,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工业节水的方针政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和推广节水企业的先进经验,按照行业和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交流活动,提高企业节水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发布部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变更)发布日期:2000年10月25日 实施日期:2000年10月25日(中央法规)

第五篇: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农发〔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农垦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防灾减灾,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的重大意义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一)农业用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用水量约3600亿立方米,用水比重从1997年的69.7%下降到当前的61.3%左右,减少了200亿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9.05亿亩,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

(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旱情已成为影响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三)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越来越显现。目前,在全国9.05亿亩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4.3%;在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

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四)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越来越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节水农业发展。面对前年西南大旱,安排3亿元用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去年又安排5亿元用于西北地膜覆盖。各地积极响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全社会投入节水农业的资金高达50亿元以上。节水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政策越来越有力,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日益成熟,为谋划大项目、建设大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新技术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二、准确把握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节水农业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区域特点,加快推进发展。

(五)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针对作物需水规律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特点,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技术集成,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大幅增加农田节水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职能和手段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节水农业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节水农业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分生产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发展目标。按照优化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全国建设100个有特色、成规模的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七)基本原则。立足田间,综合配套。节水农业的关键环节在田间,抓住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根本。加强工程、设备、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应用,建立“蓄-集-保-节-用”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突出重点,展示示范。突出节水农业的重点区域、主推模式、主导作物和关键技术,强化集成组装、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力求产生规模效应,逐步形成效益明显、各具特色的节水农业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等,因地制宜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耕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作物需水规律等,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节水农业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多项资源,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应。鼓励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因地制宜确定区域主推技术模式

发展节水农业要集成关键技术,明确主推模式,实现重点突破。

(八)“三北”地区技术模式。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缺水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年际间产量因旱波动较大。这些地区主要通过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大宗作物。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坚持蓄水和保墒并举,通过保护性耕作、深

松耕、土壤改良,营造土壤水库,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合理开发抗旱小型水源,推广抗旱坐水种,科学应用抗旱剂、保水剂,解决春季抗旱保苗问题;大力推广地膜、秸秆覆盖技术,实现集雨保墒;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微灌、喷灌、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机械化等高效节水技术。

(九)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技术模式。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缺水与浪费并存,大水漫灌较为普遍,地下水严重超采,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重点是推广测墒节灌技术,改善灌溉制度,优化输水、灌水方式。通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科学制定灌水方案,重点推广应用“小白龙”输水、“小地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围绕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大力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深松镇压、划锄、覆盖等保墒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十)南方地区技术模式。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地形复杂,工程性缺水比较突出。近几年季节性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季节性干旱地区重点是加强坡改梯以及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增强蓄水调水能力,围绕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主推地膜覆盖、生物覆盖和集雨补灌等技术。在经济园艺作物上发展以现代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技术。在水田推广水稻浅湿薄晒灌溉、控制灌溉等技术,促进水肥耦合。

四、切实做好节水农业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现有基础,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和科学抗旱等方面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十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整合资源,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组织实施相结合,加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抗灾减灾和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十二)加快技术示范推广。深入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活动,建立示范展示平台。充分利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资源特点和耕作制度,突出优势农作物,强化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节水技术模式,开展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狠抓技术试验示范,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不断扩大示范规模。加强示范主体的培育,重点扶持、服务和指导粮食生产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合作社,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农户,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针对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因水布局,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整优化种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使作物生长需水期与雨季同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培育、推广高产耐旱品种,改进耕作栽培制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

(十四)做好科学抗旱减灾。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研究制定抗旱减灾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抗旱技术、物资和工作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应对旱灾的能力。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监测方法,提高墒情监测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为农

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不断强化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的职责,发展壮大专业人员队伍,推进节水农业制度建设,为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十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好农田水利建设、旱作节水、地膜覆盖、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旱作农业科技推广财政专项和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节水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

(十七)强化基础支撑。加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编制“十二五”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主推模式,科学指导节水农业发展。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借鉴国外节水农业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结合生产实际,指导节水农业发展。

(十八)广泛宣传培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开展节水农业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印发资料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宣传普及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下载节水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节水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水

    “节水进校园”活动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是人的生命之缘!春暖花开,雨水唤醒了万物;炎炎夏季,河水灌溉了庄稼;金色秋天,泉水清凉了大地......

    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各盟市农牧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根据《农......

    促进XX县农业节水的实施意见(全文5篇)

    关于促进XX县农业节水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用水协会,局直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两个一号”文件和年初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节水倡议书

    节水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水却越来越脏了;我们楼房越盖越高了,地下水却越来越深了;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了,水源却越来越少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

    【精华】节水作文集锦[范文模版]

    【精华】节水作文集锦10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

    节水教案大全

    课堂程序安排程序 方案一: 提问:水师用来干嘛的啊?学生回答 然后,我们引出那么既然水有那么多用途,如果没有水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接下来引出故事 分析故事 引出水的重要性 从......

    节水计划

    节水计划 经过对比多家洗浴中心,有以下几点我们公司需要要做出调整,希望领导指示。 1.客人早上起床时候都不怎么泡大池,从中午11点以后泡大池的客人会逐渐增多,19:00-22:30为高峰......

    节水灌溉工程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与对策 索滢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综述了节水灌溉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简要介绍了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