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1:1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各盟市农牧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节水农业快速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农农发[2012]1号),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区节水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干旱的基本区情决定我区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我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在150— 1 450毫米,亩均水资源量不到450立方米,不足全国亩均水量的1/4,且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干旱缺水既是我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我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现状。特别是2009年全区遭受历史罕见旱灾,粮食生产在连续五年增产后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现实再一次告诉我们: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二)水资源减少和利用率低下加剧了农业用水紧缺矛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粮食生产连续跨上了100亿斤、200亿斤、300亿斤和400亿斤四个台阶,成为国家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为了不断扩大水浇地面积和保证有效灌溉,无序地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富水区的西辽河流域、土默川流域近十几年来,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米多;贫水区的阴山、燕山丘陵区地下水位年均下降在5米以上。井越打越深、出水量却越来越少,遇到大旱之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得更多,即使是水浇地也由于吊泵不能保证灌溉。2 长此下去,不仅农业生产不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也会受到极大威胁。现在农业灌溉用水占到全区总用水量的80%,高出全国平均值近16个百分点,高出发达国家30个百分点左右,但全区仍有70%以上的耕地为旱作中低产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5%,低于全国平均值2个百分点,低于发达国家35个百分点左右。农业生产用水、城镇用水和生态需水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

(三)节水农业的增产潜力十分显现。我区粮食生产出现历史性的“八连丰”,与节水农业发展快速密切相关。通过持续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我区粮食生产连续丰收,使我们认识到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是因为旱作地区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全区粮食单产水平提高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功不可没。只有高效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才能实现农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放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全局中,统筹安排,同步推进。要把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由农业部门行为上升为各级政府行为,为全区大面积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越来越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中央财政逐年加大节水技术的财政支持力度,各地也积极响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全社会投入节水农业的资金高达50亿元以上。节水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政策越来越有力,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日益成熟,为谋划大项目、建设大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新技术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二、准确把握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我区发展节水农业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区域特点,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五)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化同步”的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以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线,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增加投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旱作区降水利用率、增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气候特点、水资源特征和优势主 4 导产品,确定节水农业区域布局和建设重心,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技术集成,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逐步形成节水农业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分生产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发展目标。通过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使旱作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不同区域稳产、高效的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模式,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旱作农田2000万亩,农田蓄水保水能力明显提高,降水利用率提高8—10个百分点,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0.15公斤/毫米〃亩。粮食亩产提高50公斤,粮食总产增加5亿公斤。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七)基本原则。一是分区建设,突出重点。立足当地资源和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 5 式,按照先易后难的办法,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主推模式、主导作物和关键技术,明确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的具体内容。强化集成组装、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力求产生规模效应,逐步形成效益明显的节水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等,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为核心,因地制宜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耕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作物需水规律等,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中单位水资源的产出效率和效益。三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体,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节水农业中的主导作用,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导农民增加投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推进节水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四是科技引领,综合配套。强化工程措施与农艺技术联合应用,加强工程、设备、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应用,建立“蓄-集-保-节-用”综合节水技术体系。大力普及高效适用、简便成熟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机械装备水平,推动综合技术的集成示范,增强综合抗旱增产能力。五是生态平衡,协调发展。按照人口、资源 6 环境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降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妥善处理旱作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变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实现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确定区域主推技术模式

我区地域广阔,农业资源、作物类型、经济基础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发展节水农业,既不能照搬国外、区外的做法,也不能一刀切,全搞一个模式。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各种适用的技术模式。

(八)大兴安岭浅山丘陵区。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提高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在干旱寒冷地区推广地膜覆盖包括全膜覆盖技术,积极发展节水补充灌溉农业,渠道灌溉改管灌、喷灌等。采取水源开发、管灌、喷灌与机械深松深耕、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九)燕山丘陵区。改良培肥土壤,实施地膜覆盖保墒,应用深耕深松技术,同时加快抗旱节水新品种引选、繁育和推广,推广抗旱保水剂等,采取膜下滴灌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保护性耕作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十)阴山南麓黄土丘陵区。进行耕地整治,防治水土流失,大幅度提高土壤对降水的蓄积能力,实施地膜覆盖保 7 墒和集雨种植,采取旱井集雨补灌与基本农田整治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十一)阴山北麓区。加强和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大力推广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推广应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采取地膜覆盖与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十二)河套及西辽河灌溉区。建立节水种植制度,发展粮、经、果、草、菜间作套种和立体种植,降低种植业耗水,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在解决渠道防渗的基础上,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与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相结合的技术模式。

在推广节水农业时,要注意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在资源性缺水的地区,既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广辟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四、切实做好节水农业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要立足我区现有基础,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和科学抗旱等方面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十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整合资源,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节水增粮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组织实施相结合,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抗灾减灾和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十四)加快抗旱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深入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活动,建立示范展示平台。充分利用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等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和资源特点,突出优势农作物,强化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节水技术模式,开展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狠抓技术试验示范,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不断扩大示范规模。加强示范主体的培育,重点扶持、服务和指导粮食 9 生产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合作社,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农户,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五)推行适宜作物和模式。认真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建立符合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要求的优化均衡发展格局。在易发生春夏旱的地区实行压夏扩秋,压缩小麦等低产夏粮播种面积,扩大马铃薯、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面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根据农田节水技术特点,通过积极稳妥的土地流转,实现联户经营、大户经营、建立合作组织或公司承包,使耕地质量得到保护和提高,农田节水技术优势得到更充分发挥。

(十六)做好科学抗旱减灾。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研究制定抗旱减灾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抗旱技术、物资和工作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应对旱灾的能力。建立健全全区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监测方法,提高墒情监测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为农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不断强化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发展节水农业的领导,成立节水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开展节水农业。要设立节水农业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节水农业建设的日常工作和成效宣传。今年,通辽市为了保障节水农业工作开展,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通辽市2012年300万亩节水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通辽市玉米科技高产、生态节水、循环利用技术规范》。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认真履行“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的职责,发展壮大专业人员队伍,推进节水农业制度建设,为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

(十八)引导资金投入。建立节水农业投入新机制,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属于硬性投入,依靠以往农民投劳或者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老办法已不适应高效节水发展的需要,需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多方筹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集体,个人多方投资。充分利用好农田水利建设、旱作节水、地膜覆盖、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旱作农业科技推广财政 11 专项和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节水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

(十九)建立奖惩制度。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节水农业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防止出现建而不完的现象。尤其是各盟市农牧业局要对本盟市的节水农业建设进行全面督导,保证各项任务、技术措施到位,完成节水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针对工作完成情况建立奖惩制度,对各地节水农业建设工作情况、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好的奖,错的罚,充分调动各地开展节水农业建设的积极性。

(二十)广泛宣传培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开展节水农业宣传,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宣传节水农业在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粮食增产、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和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节水农业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印发资料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宣传 12 普及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主题词:推进 节水 农业 意见 主送:各盟市农牧业局

内蒙古农牧业厅办公室

2012年3月1日印发

第二篇: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

农农发〔201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农垦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农业用水矛盾日渐凸显。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防灾减灾,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的重大意义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最短缺的农业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一)农业用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的6%,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用水量约3600亿立方米,用水比重从1997年的69.7%下降到当前的61.3%左右,减少了200亿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农田灌溉面积9.05亿亩,灌溉用水缺口300多亿立方米。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15年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

(二)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旱灾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重,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旱情已成为影响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威胁。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600亿斤以上。因此,必须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探索一条合理用水、高效节水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三)发展节水农业的潜力越来越显现。目前,在全国9.05亿亩灌溉面积中,工程设施节水面积仅占44.3%;在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据有关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在旱作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具有260亿立方米的潜力。同时,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将灌溉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立方米,旱作区每毫米降水的粮食生产效率提高0.1公斤/亩,可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

亿斤以上,相当于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量目标。

(四)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越来越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工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进节水农业发展。面对前年西南大旱,安排3亿元用于地膜覆盖技术推广,去年又安排5亿元用于西北地膜覆盖。各地积极响应,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全社会投入节水农业的资金高达50亿元以上。节水农业发展形势越来越好、氛围越来越浓、政策越来越有力,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模式日益成熟,为谋划大项目、建设大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新技术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二、准确把握发展节水农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节水农业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区域特点,加快推进发展。

(五)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牢固树立“节水增产、节水增效”的理念,针对作物需水规律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特点,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技术集成,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示范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大幅增加农田节水资金投入;进一步强化职能和手段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基层节水农业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节水农业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分类指导,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水分生产效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发展目标。按照优化布局、整体推进的原则,“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全国建设100个有特色、成规模的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七)基本原则。立足田间,综合配套。节水农业的关键环节在田间,抓住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根本。加强工程、设备、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等措施在田间的集成应用,建立“蓄-集-保-节-用”综合节水技术体系。突出重点,展示示范。突出节水农业的重点区域、主推模式、主导作物和关键技术,强化集成组装、展示示范和辐射带动,力求产生规模效应,逐步形成效益明显、各具特色的节水农业发展新格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水资源状况、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等,因地制宜制定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按照耕地土壤类型、气候特点、作物需水规律等,加强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节水农业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统筹多项资源,发挥项目资金综合效应。鼓励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因地制宜确定区域主推技术模式

发展节水农业要集成关键技术,明确主推模式,实现重点突破。

(八)“三北”地区技术模式。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缺水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年际间产量因旱波动较大。这些地区主要通过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大宗作物。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坚持蓄水和保墒并举,通过保护性耕作、深

松耕、土壤改良,营造土壤水库,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合理开发抗旱小型水源,推广抗旱坐水种,科学应用抗旱剂、保水剂,解决春季抗旱保苗问题;大力推广地膜、秸秆覆盖技术,实现集雨保墒;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微灌、喷灌、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旱作节水机械化等高效节水技术。

(九)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技术模式。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缺水与浪费并存,大水漫灌较为普遍,地下水严重超采,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重点是推广测墒节灌技术,改善灌溉制度,优化输水、灌水方式。通过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科学制定灌水方案,重点推广应用“小白龙”输水、“小地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围绕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生产,大力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深松镇压、划锄、覆盖等保墒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十)南方地区技术模式。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且地形复杂,工程性缺水比较突出。近几年季节性干旱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季节性干旱地区重点是加强坡改梯以及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增强蓄水调水能力,围绕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主推地膜覆盖、生物覆盖和集雨补灌等技术。在经济园艺作物上发展以现代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技术。在水田推广水稻浅湿薄晒灌溉、控制灌溉等技术,促进水肥耦合。

四、切实做好节水农业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各级农业部门要立足现有基础,从设施建设、技术推广、合理种植和科学抗旱等方面推进节水农业发展。

(十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有利时机,整合资源,加强田间节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和旱作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组织实施相结合,加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农田抗灾减灾和耕地持续增产能力。

(十二)加快技术示范推广。深入开展节水农业示范活动,建立示范展示平台。充分利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资源特点和耕作制度,突出优势农作物,强化农田节水示范区建设,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节水技术模式,开展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狠抓技术试验示范,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不断扩大示范规模。加强示范主体的培育,重点扶持、服务和指导粮食生产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合作社,树立样板,带动周边农户,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三)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针对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因水布局,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整优化种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充分利用自然降雨,使作物生长需水期与雨季同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培育、推广高产耐旱品种,改进耕作栽培制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

(十四)做好科学抗旱减灾。统筹规划,未雨绸缪,研究制定抗旱减灾应急预案,积极做好抗旱技术、物资和工作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应对旱灾的能力。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监测方法,提高墒情监测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为农

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不断强化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措施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运用工程设施、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的职责,发展壮大专业人员队伍,推进节水农业制度建设,为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十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好农田水利建设、旱作节水、地膜覆盖、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旱作农业科技推广财政专项和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节水农业的投入力度,加强田间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

(十七)强化基础支撑。加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能力。编制“十二五”节水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区域布局和主推模式,科学指导节水农业发展。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借鉴国外节水农业技术、经验和管理方式,结合生产实际,指导节水农业发展。

(十八)广泛宣传培训。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开展节水农业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印发资料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宣传普及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近来我国西南一些省区遭受罕见干旱,云南、贵州等省区受旱面积逐步扩大。目前各地正在全力以赴,抗击干旱,力争夺取夏粮好收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亩均水资源量大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分布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可用水量比较低。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农业关乎民生安全。节水农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节省了多少水,更重要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必要举措。因为,发展节水农业,可以使病虫害得以大幅度下降,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作物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角度来说,发展节水农业正逢其时。

发展节水农业要以制度和法规作保障。建设节水型社会也需要制度和法规。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重比较大,而灌溉用水浪费非常严重,灌溉设备及其配件的节水技术标准远远不能达到节水的要求,因此要加快出台一批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及配套器件标准,对于农业用水要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

发展节水农业要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在我国用水总量中,70%属农业用水,北方还高达80%,农业用水的90%是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仅45%左右,利用系数不到0.45。农业节水特别是现代化农业节水,对减少水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展节水农业要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重点要推广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工程技术、农艺生物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

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不同类型的高效节水农业模式。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特点,改革农艺、耕作制度,调整作物结构,改进灌溉方式,抓好科学用水,建立不同类型高效节水模式。在水稻生产上,要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浅、湿、晒间歇灌溉,配套采用秧苗旱育稀植技术和水稻旱种技术,在水源不足地区可改为旱种。在种植园艺作物的水浇地和设施栽培中,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喷灌、渗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在大田生产中,要在因地制宜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抗旱作物品种和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

技术。旱地耕作要从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和效益,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利用各种蓄水保墒技术,建设田间土壤水库,提高田间水分的生产效益。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在搞好渠道节水的同时,把节水工作的重点放在田间高效节水上。

二要深化生物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抗旱节水性能有极大差异。因此,今后应加强生物技术在破译农作物品种抗逆、抗旱基因组成、结构上的运用,进行基因重组,培养多抗基因作物品种,使抗旱、耐瘠薄、抗病虫害、优质、丰产等形状达到相对同一。

三要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当前农业节水正日趋技术精细化、工程规模化、管理制度化、设备产业化,要建立高效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应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使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同时重视相关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四要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搞好旱地农业综合开发。一是推广微集水工程及节灌补水技术。通过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措施,将自然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二是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通过地表耕作与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途径,降低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控制田间杂草,减少地面渗漏,最大限度地接纳保存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三是节水抗旱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要根据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确立节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耐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同时发展旱地特色作物,提高旱地农业效益。

摘自《农民日报》

2010年4月9日

第四篇: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浅谈节水农业的发展

【摘 要】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节水农业发展;问题;方向

1.节水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我国年水资源总量约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5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若按亩均算每亩13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6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城镇缺水200亿立方米以上,而农业用水每年亏缺300亿立方米,全国农村有2000万人口饮水困难。所以,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瓶颈”问题日益显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1.2 据预测,在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需要粮食增长到6.4至7.2亿吨才能满足需求,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现状的4000亿立方米增长到6650亿立方米。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实现的。出路只有一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节水型农业发展是唯一的办法。

2.节水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节水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用水的利用率很低,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所以现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2.2 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问题上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节水农业看技术含量,认为高新节水技术才是节水,而那些技术实用性强、效率高的“土”技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注重工程节水,忽视农艺节水,把节约水在输送和灌溉过程中的浪费作为主要技术内容;第三,节水灌溉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分离,水利部门基本注重灌区,农业关注旱区,两者不相往来,旱作节水与灌区节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节水农业的发展。

2.3 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引进的多,自主开发的少,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如喷微灌设备、节水作业农机具、难以满足显示需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高新技术还很少,推广国外产品,成为一些技术推广部门的经营的主项目,提高农业节水创新水平,满足我国农业节水的需求,是摆在我国节水面前的重大课题。

2.4 农业节水系列标准的不完善。农业节水系列标准是衡量节水农业的尺子,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尽管目前采取了多种节水农业技术措施,但如何进行衡量和度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很多。如投资与效益的比例,多大才是节水效益优的,效益的衡量的时伟哥 http://weigegongxiao.51sole.com

空范围多大,都没有明确界定,这样,对于衡量节水农业是导致众说纷纭。对于一个节水工程而言,局部是节水效益高的,但从整体上来考察则是不节水无效益的。

2.5 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目前在我国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和微灌的推广,缺乏将这些技术和农业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单一技术的推广出现困难,甚至夭折现象的出现。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

3.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

3.1 进一步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确立节水农业的重点,是节水农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体现,是确立投资重点的方向性问题。目前,我国节水农业的重点是在灌区的节水工程上,应该进行战略性地调整,确立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灌区和旱区节水农业并重的节水方针,节水的重点是田间,通过农艺等多种措施,减少无效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

3.2 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通过机制的建立,促进节水农业的长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节水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节水农业靠政府推动,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一些节水工程成了“参观工程”,成了摆设,国家政府推广的时候,用一用,之后有的就废弃了,即浪费了资金,也在农民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应该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其在节水农业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市场条件下变成自觉的行动。

3.3 将节水农业作为战略性工程实施。节水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本身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国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作为战略性工程,国家应该加大起投资力度,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优惠,吸引各种资金投入节水农业工作中。完善其法律法规。加强起领导,运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节水农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并严格的加以实施。

4.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区域性水资源特点,建立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因地制宜地采用成熟的综合配套技术,加快现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为节水农业重大科技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伟哥 http://weigegongxiao.51sole.com

第五篇: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多伦县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一、节水农业发展背景

多伦县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中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地区,大陆性气候显著。由于本地地处内陆地区,南部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向北方向的深入,故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仅385毫米,而年均蒸发量达1713.5毫米,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导致我县农牧业生产频繁遭受干旱影响,有“十年九旱”之说。例如2007年我县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5、6两个月份的降雨量仅有35.4毫米,造成农田、草场严重干旱,全县农田受旱灾面积62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34万亩,草场发生旱灾面积280万亩,其中严重旱灾面积170万亩。随着旱灾的持续,虫灾也大面积暴发,蝗虫发生面积达60万亩,其中农田发生面积10万亩,天然草场50万亩。受灾害影响,全县农田受旱灾及虫灾造成粮油减产0.35亿公斤,损失5600万元。草场减产1.2亿公斤(折干),损失6000万元。常年干旱的气候特征和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决定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成为了我县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县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历史上,由于我县农业经济底子薄,投入有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十五”期间,随着我县财政状况的逐年改善,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强。至“十一五”期末,多伦县工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农业反哺能力与日增强,农业设施化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这期间,我县节水农业迎来了较快发展时期。2000年多伦县开始引入喷灌种植技术,由于当时规模化种植面积较小,发展缓慢。2004年以后,多伦县土地流转规模逐年加大,加之农村组织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多伦县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农民开始把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化种植,以蔡木山乡一家河马铃薯种植和炮台村胡萝卜种植为佼佼者。规模化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大型喷灌圈的推广使用,截止到2012年底,多伦县喷灌圈面积已达()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下载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0301内蒙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区政协督办水务局承办的重点提案7月19日,区政协主席**带队,对区水务局办理的《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提案进行了......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加速发展我国节水农业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22:04 作者:山仑 发展节水农业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

    浅谈节水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节水农业 作者:贾志峰 胡晓燕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与浪费并存的事实出发,综述了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及采取的......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阿里巴巴农业2013-02-18来源:新农村商网专题:农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为......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7......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国农村中建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应当长期坚持。......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关于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5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