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3 05: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8.木兰诗

A组

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机杼(zhù)军帖(tiē)可汗(kè hán)鞍鞯(jiān).....B.辔头(pèi)胡骑(qí)啾啾(jiū)霍霍(huò)....C.阿姊(zǐ)红妆(zhuāng)溅溅(jiān)戎机(róng)....D.金柝(tuò)云鬓(bìn)铠甲(kǎi)燕山(yàn)....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2)昨夜见军帖

()...(3)旦辞爷娘去()(4)万里赴戎机

()...(5)朔气传金柝()(6)木兰不用尚书郎()...(7)出郭相扶将()(8)出门看火伴

()...

B组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塞和山岭,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英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7.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A组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由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六个动词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说,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犯了“欺君之罪”。你的看法如何呢?请 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一)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八十始得归()(2)采葵持作羹()..(3)兔从狗窦入()(4)不知贻阿谁()..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选自《木兰诗》)【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选自《石壕吏》)17.请你从《木兰诗》中找出与《石壕吏》中“暮投石壕村”句式相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木兰诗》中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石壕吏》中也写了“夜色”,它们在诗中各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分析“木兰从军”和“老妪应征”各自的缘由,并分别写出作者对这两件事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的美学趣味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那么诗歌为什么从“唧唧复唧唧”的蟋蟀声开始唱起呢?其实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当蟋蟀声响起的时候,是农家准备冬衣的时节,所以“木兰当户织”非常顺理成章。从这第一句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木兰是个非常勤劳的女孩。才是初秋,木兰就在张罗着冬天里的事情,可见她的战略眼光,运筹帷幄、未雨绸缪。但就是这么一个勤劳聪敏的女孩,今天却不再织布,而是在那里叹息,“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让长辈们着实感到意外。于是便有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关心,但在这里是谁在发问真的无关紧要,要紧的是“思”与“忆”该怎么解释,因为紧接着一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与后文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产生矛盾。既然你木兰“无所思”“无所忆”,也就 4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是什么都不想,那为何又想到了“可汗大点兵”时阿爷征榜上有名的事情呢?所以阅读《木兰诗》这个问题不能回避。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诗句呢?

我国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说,我国最早的现存民歌应该是从《诗经》中的“国风”开始的,到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之言“所思”(如“有所思”“所思在远道”)“长相思”“思君令人老”等等,都是指男女或夫妇之思。至于《饮马长城窟行》之“下言长相忆”、《西洲曲》之“忆梅下西洲”,则“所忆”都是指男女情人或夫妻之间的思念。由此可见,“思”和“忆”应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思”和“忆”无所不包,而狭义的“思”和“忆”则专指男女之间的互相思念。《木兰诗》也是民歌——北朝民歌,这样诗中“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应该怎样理解就一清二楚了。这从同是北朝民歌的《折杨柳枝歌》可得到旁证:“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这里也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但那个女子“所思”“所忆”的只是“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的关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之事。木兰坚决地回答“无所思”“无所忆”的用意,意在说明自己并非少女怀春,而是想到父亲年老,出征作战有很大的困难,但想到自己是女儿身,能不能出征,作战时会不会受伤或死亡等高危险性的问题时,她不能不有所顾虑。这才是她诗歌开头叹息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较真,那么只要问木兰“代父从军”有没有经过官府同意,为什么没有人检举,女扮男装如此长的时间,怎么会没有“火伴”怀疑、发现,于是我们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也就无法再读下去,也因此感受不到它的动人心魄的美和魅力。所以,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要时刻牢记这样一点,即文学是一种虚拟,是一个假定,《木兰诗》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是一种夸张,一种大家相互约定俗成的假定。但如果你以为《木兰诗》就是要写残酷战争,通过战争来展现木兰是个巾帼英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即将发生的残酷战争,《木兰诗》却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凝重,突然变成“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轻快。但是紧接着的后文“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又换作了凝重,有人以为这八句“这种不满足于木兰英勇坚强的一面,也不把乍离双亲的少女情怀简单化,以发掘木兰心灵深处隐秘的手法,客观上也反映出北朝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痛苦”。我们觉得甚是牵强,否则写木兰战场生活的“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又何以举重若轻,没有一丝残酷感,反而是一种轻松的氛围。从中可见,《木兰诗》这篇文章还另有意图。

这从文章对事件的处理,尤其是木兰凯旋后用浓墨重彩着力渲染上我们更可以看出。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这一节,通常的做法往往是不分析,采取回避策略,说木兰不稀罕赏赐和官爵,归心似箭,希望过宁静的田园生活。但这样的分析有脱离文章实际的嫌疑。因为诗歌中只说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没有说木兰不要可汗的赏赐。那么依照文章的实际,我们可以得出木兰应该是接受了可汗的“百千强”的赏赐的结论。至于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因为她对可汗说的是“送儿还故乡”而不是“送‘女’还故乡”。在通篇诗歌中,当她面向长辈或长官说话时,除了“送儿还故乡”这句中木兰是自称“儿”外,其余均自称“女”。当然这里也表现女性与男性对人生价值倾向的不同,因为女性更愿意享受家庭的欢乐、亲情的融融,而不是对荣誉之类的身外之物趋之若鹜。

到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节里,叙述已经不是一般的轻快,简直是轻捷流转。尤其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在火伴们的一片惊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木兰对自己是女儿身的无比自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段也照应了开头:“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在叙述中,迎候木兰得胜归来的人,除了木兰的亲人,再也没有别的人了。在后文“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叙述里,同样没有提到木兰的“男朋友”或者“未婚夫”的蛛丝马迹。从这里,我们就更进一步解决了“无所思”“无所忆”仿佛费解的疑窦,凸显她作为不同于当时一般少女的高大形象。这也恰恰说明只要机会均等,女性也完全可以承担起家国重任。

诗歌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在赞扬木兰高贵品质的同时,在1 700多年前,一个男性完全是主宰的时代里,突破了“女不如男”的封建传统观念。木兰干了当时男人干的工作,而且比男人干得还出色,还成了英雄,为千千万万妇女扬眉吐气。在语言特色上,朴素自然的口语,精妙绝伦的律句,以及譬喻的新奇幽默和运用排比的反复咏叹,在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的同时,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百读不厌。

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8.木兰诗

1.南北朝 乐府 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2.C(解析:此题考查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A项中的“帖”应读tiě;B项中的“骑”应读jì;D项中的“燕”应读yān。)3.(1)对偶(2)夸张(3)反问(4)排比、互文 4.(1)对着(2)军中的文告(3)早晨(4)战事(5)北方的寒气(6)愿做(7)外城(8)同伍的士兵 5.(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6.C 7.C 8.表达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子生活的喜悦心情。

9.扑朔迷离。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但是跑起来的时候就很难辨别哪个是雄的,哪个是雌的。后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10.表现了木兰归家的喜悦和对故物的亲切之情。11.不仅写出了火伴的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12.这个说法欠妥当。在“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下木兰代父从军,为国分忧,一方面表现了木兰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木兰的孝道。木兰代父从军是木兰“忠”“孝”精神的表现。13.(1)才(2)菜汤(3)洞(4)给 14.(1)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2)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15.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16.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参考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同乡的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同乡的人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去,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熟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裳。

17.示例一:旦辞黄河去。示例二:旦辞爷娘去。示例三:暮宿黄河边。示例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习题

暮至黑山头。18.《木兰诗》中的“夜色”与下文“不闻”“但闻”的内容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木兰离家远征,思念亲人的心情。而《石壕吏》中的“夜色”与文中吏捉人、吏之怒、妇之苦的情状相关,所以它在诗中所起的作用为: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意思对即可)19.同是“从军”“应征”,但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家无长兄,代父从军。老妇应征的原因是:家中老翁已逃走,男人已被征尽,老妇被迫应征。作者各自的态度是:前者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后者表现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差吏抓人的凶暴气焰的无情揭露。

【乙文参考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对。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们连夜赶回军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名师教案第二单元《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互文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品赏插图,当堂写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揣摩分析课本插图的细节,用富有文采的语句描摹插图。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课前的《朗读者》活动,由莫沁梓同学主持,大家掌声欢迎!感谢莫沁梓同学为我们倾情朗诵《老天要我休息一下》,这篇文章讲述了国家射击队运动员杜丽凭借沉稳的心态,迎来了运动生涯的一次又一次辉煌。今有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世界杯总决赛大满贯射击运动员杜丽,古有替父从军、骁勇善战的花木兰,她们都是让中国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起走进木兰的世界。

(二)学生利用智慧课堂上网搜索“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三)预习检测

1.正字音

①机抒(zhù)

②可汗(kè hán)

③鞍鞯ānjiān

④辔头(pèi)

⑤戎机(róng)

⑥朔气(shuò)

⑦金柝(tuò)

⑧著我旧时裳(zhuó)

2.飞花令之“我心中的木兰”

花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词,表示称谓,字数不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有学生化用刚刚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奇丈夫”一词,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奇女子”,这种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就非常值得赞赏。还有学生谈到“花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女汉子”,如此接地气的俗语,也让课堂平添了几分生气。只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最原生态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螺旋上升式的。

(四)诗歌诵读

1.一学生范读,其余学生点评。

2.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3.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五)疏通文意

1.重点理解加点字解释

①不闻机杼声

②愿为市鞍马

③东市买骏马

④愿为市鞍马 ⑤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⑥同行十二年

⑦双兔傍地走

..2.理解互文的修辞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

译为: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在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十年归”)。

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3.知识迁移

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六)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

——踏上征程——

——立功凯旋——

——亲人团聚——恢复女郎

明确:横线上填“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

2.刚才大家的概括能力都很精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简述故事的能力,观察下面三幅图,以图片内容为线索,用自己的话概括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家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80字以内)

明确:木兰无心织布,因可汗点兵,要父亲出征,可父亲年迈,幼子尚小。木兰替父从军,他身跨战马,英勇战斗,立下功勋。征战归来,拜见天子,毅然决定回乡与父母团聚,做回女儿身。

(七)人物形象赏析:飞花令之“我为木兰点赞”

我为木兰的____________(精神品质,四字短语或成语)点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八)笔尖下的课本插图

请仔细观察《木兰诗》中课本插图,关注图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外貌特征等,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期末复习资料

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一)一般词语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当:对着。

2、户:门。

3、惟:只。

4、忆:思念。

5、十二:表多数,不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是确指。爷:指父亲。

7、市:买。

8、戎(róng)机:战争。

9、度:过。

10、朔④排比: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shuò)气:北方的寒气。朔,北方。

11、策勋:记功。

12、欲:要。

13、用:愿鞭。

做。

14、愿:希望。

15、著(zhuó):穿

16、火伴:同伍的士兵。

17、安:怎么。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①旦:早晨。②溅溅:流水声。③ 胡骑:胡人的战马。④强:有余。⑤不用:⑤互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不愿做。⑥ 扶将:扶持。⑦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二)通假字 ①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⑥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三)一词多义

市:①买。[愿为市鞍马]②集市[东市买骏马]。

(七)分析木兰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勤劳。

(四)成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孝敬父母,深明大义。【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坚毅勇敢,报效国家。【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淳厚质朴,(五)重点句子翻译: 不慕功名,热爱和平生活。①愿为市鞍马。【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敏。愿意为此去买鞍马。② 问女何所思

(八)按要求默写: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字串5

1、表明军情紧急和木兰奔赴沙场矫健英姿的句子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2.描写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什么?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3.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什么?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4.侧面表明木兰功劳之大的句子是什么?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5、巧妙解答木兰从军十二年没有被发现的奥秘的句子是什么?

(六)修辞特色

6、全诗中最富有喜剧色彩的句子 ①比喻、反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②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③对偶: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四篇: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教学案

第二单元《木兰诗》教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学习《木兰诗》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表现方法。

4、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参考材料: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qia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时代背景:《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3、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意思是:迢迢皎皎牵牛星,迢迢皎皎河汉女。【预习指导】 注音:

杼()军帖()帖花黄()可汗()()愿为()市鞍马

鞍鞯()()辔()头 鸣溅溅()鸣啾啾()朔()气 金柝()十二转()云鬓()阿姊()

2、查阅工具书,看注释,熟悉课文内容;反复诵读,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教学流程】

一、导言: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呢?说说看。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小组讨论)从军缘由——()写出征前的准备——()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写关山飞度,征战沙场——()写 凯旋辞官——()写家人迎接——()写 木兰改装——()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课后背诵并默写《木兰诗》。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当堂训练】

第五篇:2018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8木兰诗1

南召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学科电子讲课稿

修改、补充栏

课题:8.木兰诗主备:高辉 第4周(3.26--3.30)备课时间:2月27日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注解,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言诗的内容。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课文注解,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言诗的内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花木兰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大家一定通过影视作品与课外阅读了解一些“木兰从军”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花木兰,去感受她的思想情感与人格魅力。

2、《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注解,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言诗的内容。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三)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和学习目标,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有详有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

1有感情的的朗读古诗,自学本课生字新词。2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给诗歌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1)重点生字词检查

郭茂倩(qiàn)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â hán)

鞯(jiān)

辔(pâi)头

溅溅(jiān)

燕(yān)山 胡骑(jì)

啾啾(jiū)

戎机(róng)

朔(suò)气 金柝(tuò)

铠(kǎi)甲

策勋(xūn)

红妆(zhuāng)

修改、补充栏

著(zhuó)

云鬓(bìn)

扑朔(suò)

傍地(bàng)(2)积累词语竞赛(以组为单位抢答)

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户:门 惟闻女叹息惟:只 问女何所忆 忆:思念 昨夜见军帖 帖:文告 军书十二卷 十二:表示多数,很多的意思

阿爷无大儿 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 为:为了 市:买 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溅溅:水流声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3)疏通文意

借助工具书、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这首叙事诗运用了排比、对偶、反复、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加以体会。(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四句铺陈,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意思是到各个集市买来作战用的物品。(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是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边塞夜景,表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意思是北方的寒气里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战士的盔甲上。(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是互文,是说将军和壮士们经过上百次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得胜归来。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这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打仗归来后,天子为木兰记了很多功,赏赐她很多财物,这是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的铺垫。意思是(为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东西。

(4)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三、质疑再探:(3分钟)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那么文中地方叙述的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

详写战前的准备工作,亲人团聚时的欢乐情形,略写了战斗生活。这样安排可以突出木兰勇于献身,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详略得当,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有利于铺陈故事情节,突出中心。

四、运用拓展(1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 一,根据所学内容,理解词语意思。1何所思: 2当户织: 3鞍马: 4戎机: 5策勋: 6红妆: 二,根据所学内容,理解下列诗句。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3段)写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4段),写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课后反思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习题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