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5:5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

第一篇: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

武松打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甚至在戏剧以及多种曲艺形式中都有与之相关的作品。人教版教材从《水浒传》中截取精彩片断,编成《景阳冈》这篇课文。故事因酒而起,至今好多人一说起武松打虎,就会想起“三碗不过冈”的酒旗。我们来看课文中武松在酒店喝酒的豪气。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喝酒用碗、吃肉论斤,是随着《水浒传》的诞生而横空出世的。在此之前,饮酒乃阳春白雪之事,唐代诗人也好,宋代词人也好,或用盏,或用杯,或浅斟低唱,或豪饮高歌,终不失文人雅趣。但在《水浒传》中,酒馆里攒动着三教九流,酒桌上排坐着下里巴人。放眼望去,或街头巷尾,或乡村酒摊,或荒郊野外,都有好汉们的英姿。第九回林冲去买酒,看到的酒店标志是“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第四回中的酒店是这样的:

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边。

白板凳铺宾客坐,须篱笆用刺荆编。

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

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尽酒仙。

这样的消费档次,如何会有好酒,虽偶有“玉壶春”“蓝桥风月美酒”,但大多为村酒、老酒、黄米酒。喝时不行令,不客套,亦无水陆俱陈,往往只有牛肉、狗肉,豪放至于粗俗,直爽近于野蛮。酒碗一摞,不作诗,不起舞,而是撒泼耍赖,寻衅滋事,乃至打架斗殴,杀人放火。对好汉来说,酒是重要的人生追求,李逵、鲁达、武松,人人嗜酒如命,个个跟肉有仇;更是本事勇气的可靠来源,如武松所说:“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第二十九回)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粗俗,个别附庸风雅的偶尔也会伪装,宋江潜入东京与李师师幽会,“扮作闲凉官”,“落笔遂成乐府词一首”,可惜毕竟骨子里还是好汉,“酒行数巡,宋江口滑,把拳裸袖,点点指指,把出梁山泊手段来。”(七十二回)最后发展到大闹东京。

《水浒传》中的酒文化真切反映了市井乡村底层人的原生态生活,它表明在文学作品里文人饮酒到了一定阶段,广大底层人士也有资格抛头露面,这在小说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开辟意义。同时代的《三国》仍承前代文学的高雅,就与《水浒》不可同日而语。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四十八回曹操酒后横槊赋诗,“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数百人,皆锦衣绣袄,荷戈执戟。文武众官,各依次而坐。„„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饮至半夜,操酒酣。”《水浒传》七十一回则是:“肉山酒海,先行给散马步水三军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白去打团儿吃酒。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堂前两边筛锣击鼓,大吹大擂,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众头领开怀痛饮。”相比之下,《水浒传》更近生活。《水浒传》中的酒文化被金圣叹评为“千载第一”,实不为过。

《金瓶梅》

与《水浒传》中的好汉相比,西门庆虽有很多臭钱,但却无比下流,所以《金瓶梅》中的酒显得奢华而肮脏。他的酒可能是武松们未曾耳闻的,比如茉莉花酒、木樨荷花酒、金华酒、麻姑酒、鲁酒、葡萄酒、羊羔酒等数十种。菜也极尽丰盛,鸡鸭鱼肉之外,有燕窝、鱼翅、鲥鱼、螃蟹、虾、银鱼、泡螺之类,经常是“世上稀奇,寰中少有”(四十二回)。然而可惜,这么好的酒菜都被西门庆糟蹋了,如果说《水浒传》中的喝酒是粗俗、世俗,那么《金瓶梅》中的喝酒则是在华丽的外衣下,掩藏着无法比拟的鄙俗、低俗、恶俗。在中国小说史上,揭露中国酒文化之下流的,无过于《金瓶梅》之赤裸、透彻、全面,举凡奸情、秽事、阴谋、权术、倾轧,社会的阴暗面都在酒中一一展现,酒与色、酒与财、酒与气、酒与官场、酒与人性的堕落,在酒后一览无余,力透纸背,针针见骨。酒色之事是《金瓶梅》中最多的情节,西门庆行下流之事,皆先饮酒,从第三回与潘金莲勾搭成奸,到七十九回贪欲丧命,莫不因酒。通过酒宴处理财产、行贿受贿也有多起,如十六回谋财娶妇,七十一回西门庆在饮酒中促成了何太监与夏提刑之间的住房买卖,四十七回西门庆与夏提刑在“饮酒中间”,“慢慢提起苗青的事来”,最后“彼此推辞了半日”,平分了一千两银子的赃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酒宴上的拉帮结派、买官卖官,活生生再现了官场的腐败无耻,如三十一回西门庆升官接受官场庆贺,场面宏大,歌舞升平,污浊虚伪;三十六回西门庆接待蔡状元、安进士,文质彬彬之表难掩卑鄙龌龊之里;四十九回迎接宋巡按,高雅场面之后是令人不齿的嫖娼、说情;五十五回东京送寿,龙肝凤髓之后是肉麻的巴结吹捧,不一而足。

如果说《水浒传》告诉读者,酒“能添壮士英雄胆,善解佳人愁闷肠”(第三回),主要功能提振精神、伸张正义;那么《金瓶梅》告诉读者,酒最重要的功能是肉体享乐和为非作歹。显然,《水浒传》中的酒并未将现实生活中酒的功能全面表现,甚至更进一步说,在《金瓶梅》之前,各种文学作品都主要着眼于酒的正面效应;只有到了《金瓶梅》,酒的阴暗面才充分体现,中国文学中的酒文化才得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

《儒林外史》

粗粗看来,明代小说中的著名酒徒,大多是没有文化的粗人。到了《儒林外史》,文人的饮酒又接续诗文传统,重新出场了。他们与好汉的区别在哪里呢?且看第二回,周进这个未来的进士多么可鄙:

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扰,一饮而尽。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

第五回,严监生夫人重病,其两个读书的兄弟绝无同情之心,在她家喝得烂醉如泥:

两位舅爷,一个人行一个状元令,每人中一回状元,吃一大杯。两位就中了几回状元,吃了几十杯。却又古怪:那骰子竟像知人事的,严监生一回状元也不曾中。二位拍手大笑。吃到四更鼓尽,跌跌撞撞,扶了回去。

第十二回,八位名士在酒桌上丑态百出:

席间八位名士,带挈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第十八回,所谓的名士酒后被当作无业游民查办:

支剑峰已是大醉,口发狂言道:“何妨!谁不知道我们西湖诗会的名士!况且李太白穿着宫锦袍夜里还走,何况才晚!放心走!谁敢来?”正在手舞足蹈高兴,忽然前面一对高灯,又是一对提灯,上面写的字是“盐捕分府”。那分府坐在轿里一眼看见,认得是支锷,叫人采过他来,问道:“支锷!你是本分府盐务里的巡商,怎么黑夜吃得大醉在街上胡闹?”支剑峰醉了,把脚不稳,前跌后撞,口里还说:“李太白宫锦夜行。”那分府看见他戴了方巾,说道:“衙门巡商,从来没有生、监充当的。你怎么戴这个帽子!左右的,挝去了!”一条链子锁起来。

第四十二回,两个应考的举子荒唐颟顸:

六老爷和大爷说着话,二爷趁空把细姑娘拉在一条板凳上坐着,同他捏手捏脚亲热了一回。少刻就排上酒来,叫的教门厨子,备的教门席,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六老爷自己捧着酒奉大爷、二爷上坐,六老爷下陪,两个婊子打横。那菜一碗一碗的捧上来。六老爷逼手逼脚的坐在底下,吃了一会酒。

如此看来,比没有文化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种种酒宴,吴敬梓不动声色地告诉大家:有些读书人,也就那么回事,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里粗俗不堪。甚至,他们比文盲更为下流无耻。而从此又可以得出结论,错误的思想教育,可能不如不教育。

但有的粗人喝酒也是不堪卒睹,虽然粗人并不个个如此,如第四回:

和尚走热了,坐在天井内把衣服脱了一件,敝着怀,腆着个肚子,走出黑津津一头一脸的肥油。须臾整理停当,何美之捧出盘子,浑家拎着酒,放在桌子上摆下。和尚上坐,浑家下陪,何美之打横,把酒来斟。

《红楼梦》

《红楼梦》在小说史上亘古未有地展现了朱门酒宴的排场与考究,粗略统计,光比较大型的酒宴就有二十多次,在小说史上傲视古今。但更重要的是,酒宴是小说结构的骨架,人物表演的舞台,作者思想的寄托。在这些酒宴上,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倾情献艺,一颦一笑,一科一范,莫不展现了自身的性格气质与内心世界。说《红楼梦》是一部关于豪门夜宴的小说,似乎也不为过。如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对于黛玉的尖酸刻薄之语,“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她。”漫不经心间,三人性格立现。四十、四十一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王熙凤的镇定与城府深入展示,而刘姥姥的诙谐、谄媚、贪婪也一览无余。再如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宴请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人,宝玉要行酒令,而“那薛蟠三杯下肚,不觉忘了情,拉着云儿的手笑道:‘你把那梯己新样儿的曲子唱个我听,我吃一坛如何?”’对比强烈。再加上四人不同的酒令,个性活灵活现。

酒后容易暴露真性真情,《红楼梦》不少人的心理是在酒后表现的,无论是美还是丑。一方面,小说中女子的饮酒聚会,往往伴之以酒令、赋诗、赏月、猜谜、调笑、调情,有丰富的文艺内涵,从侧面烘托了女子的高洁。从这一点说,《红楼梦》中的酒是中国通俗小说中最高雅的酒,它代表了中国酒文化的高贵极端。六十二回史湘去醉酒的描写,便是这种手法。另一方面,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巧妙地、自然地将隐藏在美酒美食里面的熏天臭气如丝如缕地散发出来,而且越闻越臭,回味无穷,直至令人作呕。如五十回王熙凤一句“别喝冷酒”的断喝,表明风姐的机警、恶毒和对宝黛之恋的干涉,令人毛骨悚然。第六十五回贾珍、贾琏丧尽廉耻,共同玩弄尤氏姐妹,成了一个经典情节。另外,刘姥姥、焦大这些底层人物,也是在大醉之后把自己的真实性情彻底暴露的。

此外,市井乡村等处小的饮酒场景表明了小说更加广阔的视角,如开首两回贾雨村与甄士隐、与冷子兴的小饮,二十五回贾琏与多浑虫的醉酒,也别有风味。

才子佳人小说

公式化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酒当然也是公式化的。模式一:饮酒必然作诗,作诗必有才华,如《两交婚》第一回甘颐酒后作词又作三篇文字,均才华横溢。模式二:男女主人公虽饮酒而不乱性,如《好逑传》第七回铁中玉与水冰心饮酒,“这一席酒,饮有一个更次,说了有千言万语,彼此相亲相爱,不啻至交密友,就吃到酣然之际,也并无一字及至私情。”这是小说作者的理想化的饮酒文化,可惜这种文化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倒是那些反面人物的酒后乱性更真实些。其他

《西游记》:虽然是和尚,但在酒面前不能免俗,唐僧的徒弟们也要喝几杯“素酒”,孙悟空也不例外,可见酒的魅力。更确切地说,这是表明了酒对作者、对小说、对文学的魅力。

“三言”“二拍”“一型”:这些集中的小说虽然五花八门,但共同点是江南城市的市井品味,饮酒多为小型,酒后有普通市民之悲欢离合。《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吴山因为与金奴酒色不谨,差点丢命;《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张浩酒后动情,终成眷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李甲与孙富一场酒,丢了爱情;《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对醉酒的妓女的尽心尽力成就了美满婚姻;《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酒后戏言引起一段冤案;《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都是酒引起的刑事案件。热爱生活的作家,必然离不开普通市民的酒文化。

《醒世姻缘传》《歧路灯》:分别是山东的酒文化与河南的酒文化。如《醒世姻缘传》三十四回狄宾梁替杨春说情,留二位乡约酒饭,是山东酒文化:

一面四碟小菜,四碟案酒,四碟油果,斟上烧酒。„„一面说话,一面上了两碗摊鸡蛋、两碗腊肉、两碗干豆角、一尾大鲜鱼、两碗韭菜诲豆腐、两碗煎的藕、两碗肉恽、鸡汤、锅饼、大米薄豆子,吃了个醉饱。

《歧路灯》三十三回是河南酒文化:

那白兴吾麻面,腮胡,大腹,长身,力量大,一手拉住,绍闻那里挣得脱,一面推辞,早已被他请进馆门。一声道:“将楼后头小房桌子抹了,我请谭相公吃盅哩。”小伙计飞也似去了。两厢房也有一两个吃酒的,却也还不杂乱。进了楼后小房,白兴吾道:“请坐,奉屈些。”一面吩咐把肉炒上三斤,收拾几个盘子来。绍闻道:“不用,不用。”白兴吾道:“见笑些,粗局没啥敬。”少时,一大碗热腾腾的炒肉,四个盘子,无非面筋、腐干之类,端了上来。又提了两壶酒。白兴吾斟了一杯,说道:“一向想与相公吃一盅。说说话儿,只怕相公眼大,看不见穷乡党。近日见相公是个不眼大的,所以敢亲近。”绍闻接盅道:“啥话些。”二人吃不上三盅,绍闻心上有事,方欲告辞,只听得一人说道:“白姐夫,西街磨房里一定要你的驴哩。”白兴吾也没见人便答道:“他不出十二两不中用。”说未完时,那人已进来,腰里插着一把短杆皮鞭子,原来是个牛马牙子。

看见酒肴,便道:“得法呀!”白兴吾道:“他三舅,你坐下罢。你不认哩,这是西街谭相公。”那牙子道:“我认哩,只是谭相公不认哩咱们。”白兴吾向绍闻道:“这是我的小舅子冯三朋。”绍闻道:“请坐。”冯三朋站着不肯坐,笑道:“嘻,我见不的这酒盅子。我不吃罢,休误了我的生意——乡里有个人叫与他买犋牛哩。”白兴吾道:“坐下陪客。那牛不会吃日头。谭相公虽是主户人家,极家常,极和气,你不要作怪。”

冯三朋笑哈哈坐下,开口便讨汤碗儿,先润润喉咙。小伙计提了一壶热酒,冯三朋先灌了两汤碗,才吃的略慢些。

《绿野仙踪》:小说地域跨度较大,先看四十三回山东酒桌:

说着,打杂的将一张方桌移在庭中间,摆了四碟小菜,安下五副杯筷,又拿来一大壶酒。众人让如玉正坐。如玉要与苗秃同坐,苗秃死也不肯,只得独自坐在正面。萧麻子在右,苗秃在左,玉磐、金钟儿在下面并坐相陪.少刻,端上两盘白煮猪肉,两盘煎鸡,两盘炒鸡蛋,两盘调豆腐皮,看着是八盘,究竟止是四样:北方乐户家,多有用对儿菜,也是个遇物成双之意金钟儿道:“我们这地方,常时连豆腐都买不出 二位爷休笑说,多吃些儿才好”苗秃道:“说到吃之一罕,我与萧麻子包办,到不劳你悬心、”

再看八十三回江西人喝酒:

蕙娘吃了一口,道:“好辣东西!把舌头都折麻了,闻着到甚香”周琏道:“这是玫瑰露和佛手露、百花露三样对起来的烧酒,早知你来,该预备下惠泉酒,那还甜些”蕙娘又呷了一口,摇着头儿道:“这酒利害,只这一口,我就有些醉了。” 简单的小结

其一,酒是文学的催化剂。通俗小说作者与小说中人物一起,表现了酒中的狂欢,精神的释放,情感的抒发。如《水浒传》第三回所说:“几人涓滴不能尝,几人一饮二百斗。亦有醒眼是狂徒,亦有酕醄神不谬。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醉酒。”’又二十九回:“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其二,酒从很多方面丰富了通俗小说。中国饮酒历史悠久,酒是各个层次人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酒越来越普及,影响力越来越大。小说关于酒的书写,展现了更加丰富的生活层次,更加生动的人物性格,更加曲折的故事情节,更加多彩的艺术趣味。

其三,通俗小说的酒文化经历了一个演变历程: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到《儒林外史》到《红楼梦》,酒义化一点点地雅起来,对生活的反映也是一步步地深刻起来。这是与小说本身的发展走向一致的。但无论如何,不论是什么样雅或俗的酒文化,都有其不替代的审美价值。

第二篇:古代怎么反腐?从三公经费说起

古代怎么反腐?从三公经费说起

导语:“三公经费”是滋生腐败的源头。但是,在秦汉时期的官府还没有“三公经费”。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历朝历代对公费是如何制定的,经过了哪些变革、发展?完颜绍元从历史典籍中找寻古代公务员的各种规章制度,他追溯了“三公经费”的曲折历程,帮大家理顺“三公经费”的前世今生。

完颜绍元

官场辞典里的“公费”,是一个缺乏恒定含义的模糊概念,通常泛指各级官署专为公宴犒劳、公务招待、公乘(车骑船轿)运行、公出旅行等设立的财物,差似今人所谓“三公”经费,而其实是一种在为“公”使用名义下增进官员私人福利的供给制。纵向观察,“公费”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自显归隐,再由浑沌转向公开的曲折历程。

唐代官员的免费午餐

秦汉时期,政府行政开支多从节俭。据云梦秦简所记,当时各级机关的文书用具,大都就地采集质地松柔的树木,加工成可供书写的木版,封捆公文用的绳索也是因地制宜,用草麻一类搓成。

魏晋以后,艰苦奋斗的传统不复存在。唐代,上起中央台省,下到地方郡府,皆设“公厨”,各级官员只要去单位上班,都可以享用免费的午餐。午餐标准依品阶高低分三个等次:三品以上一个等次,四至五品一个等次,六品至九品一个等次。

据《唐六典》卷四记载,中央单位六至九品这一档的午餐供应标准是“常食料五盘,每日白米二升,面一升一合,油三勺,小豆一合,酱三合,醋三合,豉、盐、葵、韮之类各有差;木橦,春二分,冬三分”。虽说和今天的“四菜一汤”相比尚有距离,但比吃干饭饮凉水却是大翻身了。

“公厨”之外,还有合署官佐幕属共聚一堂行酒作乐的“公宴”。早先是凡国定节假,各官署皆得举办宴会庆贺,经费以“节日食料”名义从财政特支。实施财政包干式的两税法后,诸道州府多能通过科配、附加、赃赎、田产、经商赢利等方式,形成两税以外的“地方财政收入”。有了这笔富足的收入,地方政府遂得普遍设置全由长吏支配、无须申报中央审计的“诸色公用钱”。

衙门夜总会小姐作陪

从此,一切以“公”为名的钱物开销,如公廨公馆修建装潢、公车公船创置添换、公私使客过往招待、长官除替送故迎新等,皆“名正言顺”地从“诸色公用钱”中支用(《唐会要》卷六十八)。于是“公宴”次数大大增加,规格也提高了许多,诸道甚至专门设置了“宴设司”作为大家都来吃老公的主管部门。

唐人以公宴为题材的诗文很多,白居易的《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就是他从到任苏州刺史后第一次参加公宴的描写,诗云:“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是说官府往往借每旬一休的日子举办宴会;“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萍醅箬溪醑,水鲙松江鳞”,此见馔肴备陈供应丰美;“侑食乐悬动,佐欢妓席陈。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因知还有漂亮的小姐佐欢陪酒;“歌节点随袂,舞香遗在茵。清奏凝未阙,酡颜气已春”,如此歌舞曼妙撩人绮念的氤氲,真有点儿夜总会衙门版的气象了。

宋代“再苦不能苦干部”

史家多谓宋代“积贫积弱”,好在再苦不能苦干部的政策导向一直很明确,清赵翼《廿二史劄记》中对此有多视角的论述。

以官员占有公共资源的特权言,朝廷就为各级官署设立了名称“公使钱”的财政开支,也称“公用钱”。公使钱的主要用途是公务招待,包括以此名为的现金和各种财物馈送;再就是其他补贴、犒赏、修造、杂用等。为此,学者多有将公使钱定义为招待费、交际费乃至“特别办公费”的。

各单位的公使钱额,都有定制。而其构成,又可分为“正赐公使钱”和“公使库钱”两部分。大抵各中央机构的公使钱都是财政全额拨给的“正赐钱”,而在各州军等地方单位的公使钱中,财政拨付的“正赐钱”只是一部分,其余多是通过举办第二第三产业,诸如酿酒造醋、置店酤卖、开设抵当、异地贸易、广收遗利等各种渠道赚取来的“公使库钱”。

《水浒》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小说写道: 酒楼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因知这个“浔阳楼”就是江州公使库办的第三产业。

公费滥用 有禁无止

对于公使钱的消费,宋代制定过不少相关的法令,如出纳必须由正官、副职联署负责;每一笔支出都要登记,无登记即以盗论;不准私自入己,也不许私自贷人;不许“巧作名色过数差破”,即过度使用乃至滥用;馈赠限于酒食等,不得买置金帛;馈送数额也有例册规定,违规馈送,送者受者都受处罚;公务车轿只许公库自行维修,以防以修置名色销破作弊,例如一辆车一年要换五六十个轮子是不允许的;若须乘船,只许乘官船,如无官船,就雇私船,不许折支现钱……

法令细密,不胜枚举,可是执行力越来越差。总体上看,两宋公使钱消费一直走在不断增长的上升线上。以扬州公使钱为例,真宗时每年不过五百贯,哲宗时五千贯喊不够用,到孝宗时更不得了,仅每年登记在账册上的馈赠就达十二万贯。分析原因,当与有禁无止公费滥用直接关联。

两宋历史上,因为违规使用公使钱而被人弹劾的事例并不少见,但当真按照制度受罚的不多。仁宗庆历时,接连有滕宗谅、张沆、尹洙等好几个地方领导因公费违规贬官,虽然他们受惩的真正原因在于得罪政敌,滥用公使钱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

但即便如此,今人依然能够从相关记载中感受到公费监管制度的松懈,以及官场上普遍存在的对相关法令的漠视。比如滕宗谅差知泾州,以犒赏地方酋豪名义,动用公使钱达十六万贯,“其间有数万贯不明”,实际上被用“以馈遗游士故人”。此事经滕宗谅的上级郑戬(陕西四路都总管兼经略使,也驻泾州)检举,监察御史梁坚亦提起弹劾,中央派燕度来泾州调查时,老滕怕受牵连的人太多,竟一把火烧掉了公费簿册。经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纷纷上书为其辩护,仅降一级官阶,调知虢州。但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才又迁知岳州,即“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此后引出一篇传诵千古的《岳阳楼记》。

苏东坡晒账求添公费

熙宁三年(1070年)十一月,王安石奏请“所有公使厨库陪备冗费合行裁节”,中央遂令有关部门重新核定各路州军公使钱额。新标准出台后,不少吃惯老公的官员有意见,纷纷指责“奢俭各不中礼,甚者或至非理掊克”。中央只好让步,“量入为出,随州郡大小立等”,像三京、西北三路帅府、成都、杭州等“公务”活动较多的单位,还比过去增加了钱额。

美食家苏东坡也是控制公费支出的反对派,他的《和李常韵》、《后杞菊赋》等诗文,主旨都是刺“讥新法减刻公使钱太甚”:或抱怨宴请标准降低,“斋酝厨膳皆索然无备”;或感叹公使库一年造酒不得过百石,何以宴乐,以致“弦管生衣,釜甑有尘”。

到了元祐七年(1092年)差知扬州时,大概是政治气候已经改变的缘故,索性上了一份《申明扬州公使钱状》晒账。既想提升“公务”消费水准,却又不能像滕宗谅那样擅做回易的苏东坡,忍不住在声称“不敢辄乞增添额钱”的奏疏之外,另以“贴黄”形式补充说:本州公务接待任务数倍于杭州,“杭州公使钱七千贯,而本州止有五千贯,显是支使不足”。

明代没“公费”?No,太天真了

也许是“公费”假公济私的功能太明显了,加上增加财政负担、催化吏治腐败等种种弊端,所以明清二代早期的财政制度设计,均无公款私享的“公费”设置。但是不设置不等于没有需求,更不等于没有消费,其解决方式,就是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先生所说的,中国基本的财政原则是每一类支出由一项确定的税费来源去满足;特别资金被特别指定给特定用途。如果没有特定资金去供应某一项特定费用,官员们就会寻找别的途径去筹敛。

简要点说,明代各级政府用于公务宴请招待、公差津贴送礼、公乘配置运行等一切“公费”开销,主要来自对民间的征敛科派。其征敛方式“百出不止,剥削万状”。

嘉靖时广东巡按御史潘季驯所见,县政府给里甲下命令,“指办下程一副,而派银五十两”,“雇皂隶迎送一次,每名索银三两二钱”,以八抬轿子计即二十五两六钱。不消解说,这个“公车消费”十有八九被济私了。再如“每遇上司巡历”,州县都要向“各里甲纳银三四两或一二两”作为公务接待费“入柜备用”,然而到时候一切要吃要喝要用要送的依然分派里甲出钱去采办。“及上司起马,前银尽归私囊。”直言之,一次公务接待,收了二次“公费”。

晚清还没开始就已结束的公费改革

无论唐宋以度支拨款,还是明清有意识屏蔽,因为来源多在正税之外,甚至是法外科配敛取,所以历代各朝,每年的“三公经费”总额到底有多少,占每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又是多少,皆无由知。即便是公使钱额都有定制的宋代,确切的统计也只能做到财政拨给的“正赐钱”,而各单位各显神通弄来的“公使库钱”就搞不清楚了。

清代光绪以降,西学东渐影响到制度层面,个别地方新政部门和国企单位尚有试办预算改良财政的尝试,包括“公费”的来源与支出,全都公布,实行财务公开。到“老佛爷”终于撒手归西后,清廷下决心从宣统二年(1910年)起试办 “出纳有定程,收支有确数”的西式预算。步骤是: 第一,各省清理财政,把一向屏蔽的财源和支出全部公开,按照新的格式填报。为敦促地方全盘托出家底,度支部承诺:凡属地方自己找来的钱,中央一文不提。第二,在中央各部和各省造报预算的基础上,形成度支部主持的宣统三年(1911年)预算。

孰料汇总结果,账面上的收入远远不敷支出,亏空巨大。失望深切的度支部指责这些造报率多浮冒虚縻,要求大量砍削浮款支出,屡经讨价还价,最终送交资政院审议的预算案仍旧有五千多万的亏空。

两个多月议会激辩的结果,又砍掉四千五百万,加上对收入的挖潜追加,大致可望宣统三年做到收支平衡,于是预算案得在资政院全部通过。但议院逐日审议核减的同时,各部相继出言反对,地方督抚尤甚,纷纷电奏抗议,给一向优柔的摄政王载沣造成很大压力。

待资政院将通过预算的奏折呈上,载沣斟酌再三,提起笔来,在原稿的“如确系浮滥之款,即应极力消灭”数语之后,添加了这样一段话:“若实有窒碍难行之处,准由京外各衙门将实用不敷各款,呈详细表册,叙明确当理由,径行具奏,候旨办理。”

这份上谕一经公布,督抚们“无不喜出望外”,咸主张按谕旨精神办理。除度支外,中央其他各部对所谓更具科学性的预算案,殆无一不当弃置无用之物看待。公共媒体则哀叹汰冗省费的目标难以实现,“核减公费计划也归于无效”。可惜政府诸公多数还没把预算案内的公费额度用完,辛亥革命就爆发了。

第三篇:课文景阳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教学构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重点阅读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今天咱们学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你肯定喜欢。(板书课题:景阳岗。)

(引起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帮助老师纠正错字:岗应作冈。)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山冈,一个是岗位。)

画字形帮助记忆:岗字形像岗楼。

2、题目既然叫景阳冈,那么这是一篇写山水风光的文章。(这是写事的文章。)

写了什么事呢?(武松喝酒、打虎的事)

武松喝酒、打虎是在一个地方吗?(还有上冈、下冈。)

(适时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水浒传》资料。

5、知道武松后来是怎样当上捕头的吗?当时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纷纷帮他写求职简历,介绍他的特长,为他推荐工作,咱们也帮他写一份求职简历吧。

二、重点导读冈上打虎

1、填写姓名、籍贯。

2、写主要事迹:

(1)用一段话表现出他的英勇来。选黑板上哪一件事?(打虎)

(2)自读课文,想一想当时怎么打的虎?应该怎么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接下来谁占上风了?那就让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4)整个打虎过程可分为几部分?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从防守转向相持再进行反攻,你写主要事迹的时候,也可以注意开始先写虎的凶猛,再写我如何拼力相持,最后写我越战越勇,制服老虎。可以用书上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写,注意一定要表现出武松的英勇。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听懂了吗?开始写吧。(教师巡视,随时选好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开启思路。)

(5)刚才我们是进行了一次缩写练习,记住缩写的方法了吗:结构清晰、人物鲜明、语言简洁(板书)

三、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刚才写的这段主要事迹充分表现出了武松的勇,但是这样容易让人感觉武松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太合适。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有勇有谋的表现,介绍一下武松的优缺点吧。哪一部分能比较好的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喝酒)

2、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画出最能表现武松性格的语言、对话,练习读一读,并写出他的特点来。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同桌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不用读旁白。再说说给你的感受,写出武松的性格优缺点。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骗我------(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不理解别人的好心。)

从武松的一些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从这几句可以体会到武松争强好胜,不理解好人心。)

转身回酒店吧------(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很爱面子。)

四、拓展创新激发阅读

1、写求职意向:武松该怎么说自己适合这项工作呢?

2、你觉得以武松的个性能做好这个工作吗?(他太爱面子,容易意气用事。)有时候本身是优点的性格如果过了度,也会成为缺点。

3、这节课用帮武松写简历的办法读懂了课文,还练习了缩写,你们佩服武松吗?

4、后来武松怎么又上了梁山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回家看《水浒传》。你还能认识更多英雄人物。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四篇:从网易面试SEO归来后说起 -小欧

从网易面试SEO归来后说起

——胡扯网易SEO面试官

你说一进清华园就开始紧张,那是不可能嘀;你说都上了网易公司的大楼还不紧张,那也是不可能嘀;你说都进了网易公司的大门还要紧张,那还是不可能嘀!呵呵~`~

为什么不紧张?因为你从网易公司这头走到那头,可以感觉到一种几千年前一位圣人说过的“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风范和气度!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透露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跟想像中的四大门户之一不知道有多牛逼完全两个概念!

小欧也碰到过一些企业高层,自称都成立五六年了,但还一直处在生存的挣扎边缘。往那儿一坐,龙井茶一泡,二郎腿一翘,一副大老爷的样子(也不知道谁伺候谁),不管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那副德行。难怪他一直搞不大,一直做不强。

也真的想不到网易高层能如此待人亲善,温文尔雅~~~好了,开始吧!也许越是大的公司越是喜欢问一些两极分化的问题,比如:

你认为SEO中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

你认为SEO中最简单的是什么?又为什么?

你觉得哪个SEO项目做的非常满意?具体表现在哪里?

你觉得哪个SEO项目做的非常失败?具体又表现在哪里?

………… 等等等等这样一些二极分化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应该说100个人就有100种答案。谁也不知道谁的答案最接近真实。既然回答问题的人都有可能接近真实,那么就该问问提问问题的人又是怎么想的呢?这就要问到网易了。

网易,搞互联网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中国四大门户之一,这种综合性门户的网站,基本上没有人会染手的。事实上你一个人也没法做。那网易为什么要招这样一个岗位呢?

小欧在走之前,应该说是“装备森严”,一切面试官可能问到的问题都想过了,还从Zac的社区召集一些大家的看法。然而,整整准备了6天的计划依然落空了。

但有一个问题,小欧一直想不明白,也没有问任何SEOer,而是准备拿着此问直接问面试官。然而,这个问题帮小欧解开了网易这次招SEO的谜团。那就是网易的有道搜索。

我们都知道,网易有个有道搜索,虽然目前跟百度Google他们来比,还是比较垃圾。但是,开发有道项目的工程师你不能说他不懂搜索引擎吧!他们所掌握的搜索引擎原理算法要比你从外面任何一个地方招来的SEOer要强悍得多,连百度都知道举贤不避亲(阿拉丁计划的推出对百度的产品都有投票——来自百度俱乐部的Lee),难道网易很傻,不知道从自己内部调动人员来执行SEO?

好,这个疑问先放在这儿,我们继续往下走。

网易不懂互联网技术?那要后端开发工程师干嘛用?

网易不懂用户体验?那招来前端开发工程师来何解?

所以,小欧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场面试下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你会做301永久性跳转吗?

你会加快页面的加载速度吗?

你会…… …… 你会 …… …… 等等这样一些技术上的问题。

不问这些问题,说明网易不需要处理这些问题,至少不需要目前这个SEO岗位顾虑这些问题。那网易需要什么呢?

论专来说,没有哪位SEOer的技术也好、市场策略也好,能跟网易的专职工程师和市场总监去较量。他们几乎都是行业内的一等一人才,早把你甩一边了。

论全来说,网易可能需要这么一个人手,把各个部门,各个专才去统筹规划起来,让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然后在搜索引擎上得到更好的导入比例。

也许,网易不缺少SEO大专家,但他需要一位SEO大管家。

上通下达,左右调和。沟通各部门的有力配合,可能就是这个岗位的所有工作。什么编辑部呀,什么市场部呀,什么营销部呀,什么前端开发部呀,什么后端开发部呀(请注意,会玩编程的人不一定懂SEO),等等这一切,都需要你去完成沟通、调合甚至培训。

因此,网易可能也不缺SEO顶极高手,但他需要一位SEO沟通高手。

所以,他不会考虑调有道开发部的工程师来兼此职。

且慢~~~我们的话题并没有就此打住!说到这儿,大家认为SEO沟通高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再往下看,小欧大概给这个岗位做了简单分析,他首先要面对两大难题:

首先,这个SEO岗位他不是任何一个特权组织内的命名或特殊身份的一个参与!很可能就是公司的一位小小SEO专员或者一个小小部门主管。职位不高,意味着权利不高,权利不高,意味着你说话没有份量(也就是可听可不听)。特别是在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等级制度严重分明的国度,一个位低权轻的人,是没有人把你放在眼里的。当然,这不是说网易一家。

先不说你的沟通到不到位(要知道,一个刚来公司的新兵蛋子是没有多少人搭理你的,除非你有特殊的背景),即便到位,那他们对你所说的这些会不会放在眼里?记在心里?工作在电脑里?

这也不止是小欧一个人说,国内好多互联网公司都是这样,一齐排挤SEO。因为

SEO让他们原本闭上眼睛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必须听之任之。

如果他们不听,不配合,不执行,你怎么办?处罚?上报中央?还是????

如果SEO是他们的上级还行;如果是他们的同级还有商量的余地;如果是他们的下级,谁会搭理你?

因为最后从搜索引擎带来不了流量是你SEO的事,跟他们这些部门根本沾上边,如果你还要以此作为理由去上报中央,告诉你!下场更惨!

领导会直接问你,当初我招你来就是跟各部门互相沟通和调解的,现在大家搞成这样,你还好意思来找我?

那个时候,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呵呵~~ 小欧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小欧就一直担心这两个问题:

1.你沟通能不到到位(在网易工作的,没有一个是傻子,不管哪个部门可能都是行业的精英)?

2.你沟通到位后他们不执行怎么办?或者说执行不严格怎么办?

呵呵~~ 小欧在回家的地铁上想了想这些问题后,就感觉自己太嫩,朋友们,你们呢? 作者:SEO践行者·小欧

原载:从网易面试SEO归来后说起

来源:http://xiaoo.net/2010/04/28/1758/

小道消息:你也想得到免费网站SEO咨询?点击这里下载一张网站SEO咨询简历表(DOC文件,38K),一周之内便可拥有!

其他看官们还踩过以下:

 2010年07月29日--(17)2010年06月18日--(11)2010年10月30日--(13)2010年08月27日--(32)2010年06月23日--(17)

第五篇:从古代谚语中学修辞[小编推荐]

从古代谚语中学修辞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语言通俗而又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是俗语的一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很多记载,特别是在元、明、清时代的戏曲小说中更是随处可见。见于古代典籍中的谚语,到现在还大多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因为它们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所以具有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代谚语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相似的事物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根据本体和喻体关系的不同,这些谚语中的比喻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谚语采用借喻的形式,只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如:

1、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又叫做“鹁鸽子旺边

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O)

鹁鸽(即家鸽)喜欢在人烟兴旺的地方栖息。比喻人大多趋财慕势,往兴旺发达的地方去。语含贬

义。

2、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话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红楼梦》六回)比喻富贵人家再艰难,也比普通百姓强。

3、百姓既没有钱粮交纳,又被官府鞭笞逼勒,禁受不过,三三两两,逃入山间,相聚为盗。“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警世通言》卷一二)

比喻群体中没有首领,就成不了大事。

[二]谚语采用暗喻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构成本体和喻体。如:

1、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话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样呢?”(《红

楼梦》八一回)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父母想管也管不了。

2、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年纪,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人还活着有什么趣

儿。(《红楼梦》一一回)

指人的祸福(多指灾祸),像风云一样难以预测,说来就来。

3、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

何人?(《警世通言》卷二二)

养育儿女是为了年老时有人赡养,就像蓄积粮食为了饥荒之年不至于挨饿一样。

[三]谚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作某事物的喻体,后一部分是对这一事物的状态、性质等进行补充、说明或描述。如:

1、古人说的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西游

记》八六回)

比喻已经插手某事,就脱不了干系,爽性干到底。

2、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水

浒全传》八回)

处在别人家的低矮的房檐下面,不敢不低头走路。比喻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不得不受些委屈。

3、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

不发耳。”(《三国演义》三二回)

箭已经搭在弓弦之上,不能不射出去。比喻情况紧急身不由己。

4、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人家夫妻好端端的,拆散了是为甚么来?(清·随缘下士《林兰

香》)

指流言蜚语就像龙泉宝剑一样,能置人于死地,而又杀人不见血。

比喻“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人类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着的修辞格”。(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0页)所以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谚语中比较常见。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古代谚语描绘事物具体生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鲜明。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它又分为正

对和反对。

[一]正对。正对就是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如:

1、俗语有云:“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你当初有钱是个财主,人自然趋奉你;今日无钱,是个穷鬼,便不礼你,又何怪哉!(《醒世恒言》卷三七)

指世态炎凉。有钱有势时,会有人巴结;一旦失势无钱,便遭人冷遇。

2、常言道:“事有凑巧,物有偶然。”(《醒世恒言》卷三六)

指事物有偶然性和巧合性。

3、长儿是个小厮家,眼孔浅,见了这钱,不觉贪心又起;况且再旺抵死缠住,只得又攧。谁知风无常顺,兵无常胜。这番头又轮到再旺了。(《醒世恒言》卷三四)

风不可能经常是顺的,军队也不能永远打胜仗。常指事情不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4.前两遍石桥全无湿气,今番雨后难行也。若是三尺四尺,不多步儿也还好处,这三丈多长哩!下面不测深渊,可是取笑得的……却不道风急雨至,人急智生。(《平妖传》一O回)

风刮得急了,雨就会到来;人到了危机的时候,往往会突然想出应付的办法来。

[二]反对。反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正好相反或相对。如:

1、蒋爷走到哪里,他追到哪里。蒋爷一想,不敢和他交手,净跑也是无益于事。常言一句说的好: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忽然想出一个主意来。(清·石玉昆《小五义》一一O回)碰到强大的对手,用智谋战胜他;遇到弱小的对手,要用实力去活捉他。指对待不同的对象要采取

不同的方法去对付。

2、只因艾虎给的银两恰恰与锦笺救了急儿,所以他深深感激,时刻在念。俗话说得好:“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是再不错的。(《三侠五义》一OO回)

宁可给饥饿的人一口饭,也不要给富人一斗粮食。指救人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3、常言:“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两个已是见过话,只顾使性儿到几时。(《金瓶

梅词话》七六回)

甜言美语,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使人感到温暖;恶意伤人的话,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会使人感到

心寒。指人说话要讲究,不要恶语伤人。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中同比喻一样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修辞格”。(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35页)因此,它也同比喻一样,在古代谚语中较为常见。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不但使谚语在结构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增强,而且在内容上更加概括、凝练和集中。

三、夸张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而又使人感到合理的修辞方法。它又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一]扩大夸张。扩大夸张就是将事物尽量向多、长、高、大、快、强等方面夸大。如:

1、我不如你有担待。你做中堂的是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生来就是这个脾气不好。(《官场现行记》

二七回)

指人胸襟宽阔、度量大,能够容忍和宽恕别人。

2、古人有言:“至诚金石为开。”到了成亲之后,女儿仗着一片血诚,或者可以感格得过来,也未可

定。(清·吴趼人《恨海》一0回)

诚心诚意能感动一切,甚至连金石也会为之裂开。

3、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警世通言》卷二五)

指人贪心不足。

4、虽蒙老兄拔救,但他寡妇人家的女儿,当不得外人谈论,俗说“舌头底下压杀人”,老兄高明

之士,求详察。(明·李清《梼杌闲评》一一回)

指流言蜚语能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缩小夸张。缩小夸张就是尽量将事物向少、短、低、小、慢、弱等方面缩小。如:

1、我常说:“酒肉兄弟千个有,急难之时一个无”,除非你我兄弟可称知己。俗言说得不错:“万两黄金易得,一个知心也难求。”(《济公传》一二六回)

指很难找到知心的人。

2、“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虽有罪,乃魏王所深爱者也,不可便诛。(《三国演义》七0回)

一千名士兵容易招募,一个好将领却很难寻找。意思是说将才难得。

3、伯华在家,终日孝顺力田,家道颇是温厚,奉养无缺。果是:万两黄金未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

(明·周揖《西湖二集》卷六)

指一家人能安乐和睦过日子,比拥有万两黄金都可贵。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事物形象进行渲染,使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突出,引起人

们更为丰富的想象。

四、排比

排比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列在一起,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强调被描写的事物,使之更加突出。如:

1、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有,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只凭这两个言语,便问他杀人公事,莫非忒偏向么?(《水浒全传》二十六回)

比喻处理事情、审理案件要注重证据。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修权》)

作一年的计划,最好是种植粮食;作十年的计划,最好是种植树木;作长远的终身计划,最好是培

养人才。

3、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鲁达心慌抢路,正不知投那里去的是。(《水浒全传》三回)

指人处困境时,急于满足临时需要而无法选择。

排比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谚语中使用它能够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但是,因为谚语要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而排比句一般字数较多,句式较长,这和谚语的特点不太适应,所以古代谚语

中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较少。

五、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手法。如:

1、“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好个爱八哥儿,在外头什么人不见,偏来了就有人冲

了。”(《红楼梦》六九回)

比喻彼此不相干的人或事,不会互相妨碍。

2、罢哟,你不用打趣我了,老鸹也别笑话猪黑,你为什么因为婚姻不遂作践了自己的身子?……这会子还敢笑话人来了。(《续红楼梦》二一回)

比喻彼此都有缺点、毛病,谁也不用笑话谁。

3、安老爷冷笑道:“他有多大的学力福命,敢说这等话!”安太太道:“这可就叫做小马儿乍行嫌路

窄了!”(《儿女英雄传》三三回)

比喻刚出道的少年,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觉得这世界没有他发挥才能的地方。

4、走在边山,三爷有点自负。智爷说:“三哥,别把话说满了。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设若咱们走在树林,有个闷棍手抽后就是一棍,你敢准说躲闪的开吗?(清·石玉昆〈〈小五义〉〉九九回)

比喻本领再高强的人也会有疏忽、懈怠的时候。

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谚语能使人对它所表达的内容产生鲜明的印象,从而引起共鸣。

六、对比

对比,就是把相对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比较的修辞手法。如:

1、卜诚道:“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儒林外

史》二二回)

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一斗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帮助贪得无厌的人一石米,他会与你反目成仇。

一般指帮助人要看清对象。

2、常言道: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既张木匠的儿子恁般聪明俊秀,何不与他说,承继一个,岂不是无子而有子。(《醒世恒言》卷二O)

比喻刻意做的事情往往办不成,而无意做的事情反倒意外地成功了。

3、君子千言有一失,小人千言有一当。他不知是我,若知是我,怎么敢骂我,不和你一般见识。(元·

关汉卿《鲁斋郎》一折)

指君子说话多了也可能有失言而不当的地方;小人说的话也可能有得当的地方。

4、俗语有两句道得好:“命若穷,握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化作布。”总来只听掌命司颠

之倒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迷信的人认为,穷与富是命中注定的。

谚语中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就是为了使其语言更加鲜明。上面的四个例子中,“恩人”与“仇人”、“有意”与“无意”、“君子”与“小人”、“穷”与“富”,分别为四对反义词,对比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文报》(高二版)769、770、771、772期)

下载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瞥——从课文《景阳冈》说起(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