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22: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

第一篇: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

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

质量的探讨

数字和统计数字应该有所区别。平时我们常见的1、2、3……等数字是纯数字概念。而统计数字有它特定内涵,它是用统计指标来反映的,不但有数字,还有它的属性名称和相应的计量单位,三者组成一个整体,形成统计数字。统计数字来源于统计调查,即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调查单位或人员搜集的统计数字,这些数字都象照像一样,直接反映各种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界线。达到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目的。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正因为如此,各种统计数字是政府工作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反馈。同时,也为市场、科研、教学、宣传等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资料。

过来,广大基层统计工作者,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爱岗敬业,提照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市场的要求,作了大量的统计调查,取得了各方面的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并通过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用公报、简报、信息、进度分析、专题分析、统计图表、年鉴等形式,服务于政府领导,服务于社会,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三大职能作用,促进了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统计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是建立在真实统计数据上 的。如果统计数字不够准确,多报、少报或漏报都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仅会影响到统计部门的信誉和形象,而且还可能对政府工作决策、经济调控、国民经济计划等产生误导,其后果是严重的。

近些年来,我们身处基层工作,感到有些统计数字有失真的危险。并且个别数据已经不够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统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从县综合统计部门来看,任务与人员的矛盾,任务与资金的矛盾比较突出,致使有些该办的事、该做的事不能如愿以偿。从乡一级统计看,统计人员专职的难以固定,兼职的只是个搭头,虽然各级政府曾下文加强基层统计共和,但具体实施中很难到位。

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增多,由于利益分配影响,被调查者配合调查的程度降低,给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增加了难度。

三是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还不顺。纵身的难得管,也管不了。横向的好管,也管得了,但又管死了,使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时上报统计数字受到干扰,这恐怕是目前有些统计数字不够准确的主要原因。

某些统计数字不够准确,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把统计数字搞准,几届总理都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两办”发出了《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 的通知》,中央纪委还通过调查,发出了有关通报。各种媒体、专家都纷纷写文章,为提高统计数字准确性呐喊。在此,我们也进行一些探讨。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是要解决统计管理体制问题,排除外部势力对统计数字的干扰。现行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体制,基本做到了业务制度、方法上的统一,体现了统计工作科学性、统一性特点。也有利于为各级政府服务。问题就出在“分级负责”,因为人、财、物和干部的任免权都在基层。俗语说:“端谁的碗,服谁的的管”,道出了统计人员去无奈的心理。这样,统计工作就可能失去了独立性,统计数字受行政干扰就显得必然。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实行统计人财物垂直领导。对垂直领导问题,过来广大统计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实行“一垂三统”、一杆子扦到底。

二是中央与地方并行,三是实行省以下统计垂直管理。我们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前两种模式很难办到,现实的取向是第三种体改模式。这种模式是地、县统计部门作为省级统计局派出机构,其机构、编制、干部、经费由省统一管理;乡镇统计员作为各县统计局派出人员。省统计局作为省政府的一个功能部门,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指导,省级统计局正副局长以国家统计局管理为主。这种管理体制最大的优点是 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增强基层统计数字抗干扰能力,也可以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其次是要完善统计数字上报机制,保证基层统计数字上报不受干扰。首先要明确统计数字上报的责任和权利。上报统计数字是统计部门或统计人员的职责,应对上报数字的质量负责。上报数字出了问题,统计负责人应是第一责任人。第二,统计数字汇总核实后,直接报送上级统计部门,同时抄报同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第三,当政府领导对上报数字提出异议时,统计部门要认真复核和评估,以复核后的数字为准。复核没问题,仍按原上报数独立上报。如果领导仍不同意,在上报统计数字时,同时上报领导意见。第四,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变更呈报制度。即在原始统计数字通过整理、汇总、复核后,在上报过程中,如有变动,要向上级统计部门说明数字变动的原因,变动的大小,并填报专用的呈报表。第五,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督查制度。主要督查统计数字上报规则的执行情况、上报数字的原始资料、上报变动数字的依据。还要建立统计数字上报的奖惩办法。

第三,依法统计。尽管统计法在执行过程中困难较多,阻力不小,但从长远看,要把统计数字搞准,还是要大力宣传执行统计法,真正实现统计法规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仿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四,要以人为本,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充分调查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以前比较,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环境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形势发展要求、与“大气候”相比,仍显得较差,特别是有些财政穷县,统计部门的困难更我,办公地方比较狭窄,办公设备较差,调查经费和政策规定的人头补助费没有正规的渠道来源,只得临时向政府报告,有时解决一点,有时两手空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不影响到干部的思想情绪,不能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领导。基层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准统计数字的基础。基础不牢,如同统计这座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我们建议:上级统计工作要向基层倾斜,要有负责同志专抓基层工作,多深入基层办实事,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多和基层建立感情,多和当地政府联系,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基层工作就会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作者: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5更新时间:2011-5-30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搞准统计数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直统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孜孜追求的目标。为此各级统计部门千方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力度,广大统计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尽管如此,统计数据质量仍不尽如人意。面对社会公众的压力,面对变化的统计对象和统计方法制度,每个统计工作者都深感一种莫大的责任和压力。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

1、部分企业法制意识淡薄。有些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重会计轻统计,一方面企业统计人员基本上是由会议人员兼职,末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只知道《统计法》的存在,具体内容并不了解;另一方面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淡薄,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填报的报表随意性大,不规范,有时有迟报和瞒报统计报表的现象。

2、不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大程度是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考核依据。考核是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也是领导政绩的体现。考核作为指挥棒,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近年来,各级各类的工作考核,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互相攀比,二是数据失真,三是围绕考核想尽“办法”拿名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统计数据质量偏差较大。

3、乡镇统计人员任务繁重。乡镇统计人员配置不足,大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只有一人,面对日益繁重的统计业务同时还要兼顾政府的中心工作,每月只用几天的时间来处理报表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时间和精力上对统计人员都是严峻的考验。统计上除了每年正常的统计报表以外,还有大型普查工作。多年来统计工作形式了一个倒金字塔形,这种形式下务必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失真

二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1、优化统计环境。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力度,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我们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统计环境的健康发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结果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每年要有一定针对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处罚和曝光,对检查后的数据质量认定要有一个结果,这样才能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员的统计法律意识,统计数据质量才能得到较大提高。

2、要改善统计方法 提高统计质量。一方面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

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完成任务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如每年的成本费用调查表。企业现在代帐会议居多,对于会计的指标都没有我们统计上的经济指标设置的详细,资料取得全面较难。另一方面现有统计上报的时间性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企业的具体经济指标还没出来时,统计部门就要上报相关指标,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指标数据质量失真,为此上级统计部门要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统计方法口径。

3、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要逐步淡化考核工作或建立一种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以引导各级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干扰,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组织的建设。一是狠抓基层统计机构的设立,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二是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抓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针对部分乡镇统计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有些部门统计、行业统计工作削弱、人员精减、统计人员兼数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的状况,必须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强化统计基础工作(贾汪区统计局朱梅)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提高基层基础统计数据质量

【摘要】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词】提高基层基础数据质量

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组(社),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参谋和助手。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才能为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信的统计数据。本文结合本县的实际,对基层统计工作做粗浅的探讨。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提出了“快、准、精”的更高、更新的要求,统计部门的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工作责任更加重大。基层统计部门是统计数据采集的主要承担者,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和省、市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政府统计公信力,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的。但由种种因素影响着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是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数据采集难度加大。

随着县、乡政府对统计工作的不断重视,县、乡、村三级统计网络基本建成,政府统计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基层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数据采集的主要承担者,在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无主管部门的经济组织、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原有的由行业主管分级收集、汇总报送的统计渠道逐步减少,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迟报、拒报、瞒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1、规模工业统计。随着县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个体私营企业日益壮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为统计数据采集带来很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私企老板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不履行报表义务,经常迟报、拒保和瞒报统计报表,误认为上报统计报表会增加企业负担,会被“监视”,对统计工作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二是私营企业大多没有设立专职统计人员,即使有兼职统计人员也频繁变动,且统计人员素质差,业务水平低,对统计指标含义吃不准、摸不透,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不健全,上报数据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

2、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在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新形势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倍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注,但投资统计工作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象变动大。项目信息难以收集完整。伴随着开放型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投资项目流动性大,管理部门多,信息分散,统计对象难以掌握。二是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份外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按时地上报报表。三是统计人员变换十分频繁。由于投资项目的时段性,每年或者每季度都有新开工项目,又有已完工项目,投资统计对象经常变动,直接导致统计人员随着项目的变动而变动,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保证,造成统计数据的不准确

和不完整性。

3、农业统计。农业统计全部为乡镇政府干部担任,而这部分干部变动过于频繁,使平时工作难以有效衔接,造成统计工作的中断,同时这部分干部又嫌统计工作能做,给统计数据的基层来源造成了困难,降低了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是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即时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目前较为突出的有:一是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非公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非公经济统计出现一系列困难。如:三大行业中对非公经济的划分困难,特别是股份合作,联营企业的经济划分;部分私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财政制度不健全,一些个体私营企业的统计调查,业主在税务面前所上报数据和向上争取资金所报的数据出入较大,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和统计报表不一致。而当统计部门向业务进行核实时,企业业主却不予理解,还会向当地党委、政府反映统计对非公经济不支持。这一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给统计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二是农业统计中反映当地种植业主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的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价格上有出入。如:我县的高山冷水茭白种植,其价格实际在720元/吨以左右,不能将其视为综合类蔬菜种植,按价格每斤3.6元来计算产值。

(三)、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存在衔接协调不够和难以协调,数据打架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有的数据统计局和其他部门都在进行统计,并都向上级业务部门进行报送,由于统计调查所需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不同,以及统计指标口径上的不一致,造成部门统计数据与统计局数据存在差异性,再加之其他部门与统计局之间

又缺乏联系沟通和协调互动,各自独立向社会发布自己取得的统计数据,不仅造成重复劳动,浪费人力和财力资源,而且直接造成了数据打架的混乱现象,使统计数据失去公信力,降低了统计数据在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中应起到的作用,致使统计工作被逐渐边缘化。由于基层统计部门职能所限,很难在各部门间开展协调,致使有些数据存在打架现象。

(四)基层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门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二、提高基层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是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要实现合理分工,建立起四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全社会大统计体系”。

在集中管理前提下的“分散型统计”是我国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决定了必须正确划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企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四者之间的统计范围、职能和权限,实现四者之间的合理分工。合理分工的先决条件是要求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搞好统一规划,制定必要的制度和原则规范四者之间的关系,分清哪些应该由政府综合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部门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企业统计负责,哪些应该由民间统计负责,并要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这样可使基层统计人

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是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县乡及基层调查单位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三是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增强全民的统计法制观念,构建和谐的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统计工作收集报表难,开展调查难,搞准数据难,统计工作环境一直不理想。《统计法》是规范统计工作的法律武器,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统计部门要多汇报、多协调,主动积极地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大统计执法的频率,加强统计执法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对新统计法和处分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全民的统计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加大惩处力度,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大处罚力度,加重统计违法的成本和后果。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坚决依法严惩,决不能手软,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统计法才能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才能不断优化和谐的统计工作环境,排除外界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和影响。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县(乡)级政府统计部门必须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对与相关部门统计有联系的指标,加强与部门的联合审核力度,其他指标要加大与主要经济指标相关联的指标的审核力度,使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客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五是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以2009下半年——2011年4 月的《统计科举与实践》为主

景宁县统计局:王如美

第四篇: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颁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一是处罚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罚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罚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三是对部分统计管理领域的规范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基础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大部分基层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正是因为基层统计工作的弱势性,很多同志不愿从事该工作,致使统计人员更换频繁,这既影响了基层数据的连贯性又不利于统计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在领导力量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他们认为统计工作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所以无关紧要,随便应付就行。笔者曾对基层基础工作作过调研,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对此直言不讳,他说,他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干了多年,也曾在多个地方工作,没有一个地方是把统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都是当作一个“搭头”来对待。事实上,基层领导的作用举足轻重,领导的重视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动力,否则就会成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阻力。

4、报表报送渠道不畅,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报表报送渠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对象不配合。当前,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主普遍存在怕露富、怕麻烦、不信任统计部门等思想,对待统计调查的态度十分消极,有的甚至有比较强的抵触情绪,使统计原始资料的取得越来越难。二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得力。部份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能及时主动地报送各种报表,往往要反复催收,使收集报表比处理报表更难。据一位从事工业统计的同志反映,迟报工业月报的企业多达80%,有的单位甚至故意推托,直到统计执法人员上门,他们才肯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统计信息的及时披露。

5、统计制度不完善,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是部门统计制度不完善,各部门的统计各自为政,指标口径不统一,数据发布秩序混乱,统计成果和资源不能充分共享,“数出多门,数数不同”的现象严重。其次是统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GDP核算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数据的统计没有建立完备的抽样调查制度,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充分,这些数据大部分由专业人员凭主观推断,其随意性较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认识上抓数据质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统计工作而言,只有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领导不重视、调查对象不配合等问题。首先,我们要积极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宣传统计工作,报道统计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让人们了解统计,懂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开展各项调查和普查的过程中,抓住与群众接触的机会,积极地宣传统计工作,让人们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第三是要创新宣传模式,以举办统计知识竞赛,开展统计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统计,认同统计。

2、改革统计体制,从体制机制上抓数据质量。

既然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已成了制约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改革统计管理体制就应该提上工作日程,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的垂直管理,将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其人、财、物与地方政府脱钩。乡镇统计员实行委派制或聘任制,由县(区)统计局直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开不正当的行政干扰,实现独立统计,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3、加强队伍建设,从人员力量上抓数据质量。

事在人为,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好坏。我们应当从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典型引导等方式,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统计系统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第二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配强领导班子,优化领导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第三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抽调基层骨干到上级统计部门跟班学习等形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通过组织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师资格考试等,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工作实际,促使统计人员岗位成才,在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4、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从管理上抓数据质量。

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加强监管,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提高数据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此,一是要从组织上加强监管,各级统计部门要成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领导小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二是要建立一整套严密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全程监控,严格把关,首先要把好数据“收集关”,任何指标的统计都要做到有据可查,杜绝“闭门造车”,对已收集的源头数据也要反复审核,全面评估,只有经过评估认证的原始数据才能进一步使用。其次,要把好数据“产出关”,对经过统计加工形成的数据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层层把关,坚持个人审核与组织联合审核相结合,手工审核与微机审核相结合,逻辑审核与对比审核相结合,堵住虚假、瑕疵数据的产生。最后,要把好数据的“公布关”,统一公布途径,并逐步实现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以及民间统计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统计。三是要切实做好统计巡查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好对部门和基层的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规范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抓数据质量。

首先要制定一套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标准,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其次是要在人员力量上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委派制或聘任制对基层统计实行定编、定人的管理,稳定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是要在物质和技术上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帮助,通过多方集资,为基层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逐步实现联网,提高基层统计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典型,逐步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方式,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6、探索新方法,从工作方式上抓数据质量。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和统计工作环境,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统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针对统计调查对象急剧增加,全面统计因点多面广难以把握的情况,我们应当在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方法;针对调查对象利益多元化,情况复杂化的特点,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代理等新的方式和方法,借助民间统计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优势破解统计调查中的难题。如工业统计,可以将各乡镇企业办定为统计代理机构,将他建成责、权、利明确,管理灵活的统计机构,充分发挥其既熟悉乡镇企业情况,又便于联络的特点,为基层统计服务。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和网络技术,大力推进基层报表的联网直报制度,改进报表传送方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7、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从法纪层面上抓数据质量。

一是要积极推动统计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使统计法在调整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更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特点;二是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典型案例要及时通报,扩大影响面。三是要坚持全面执法与全员执法相结合,拓宽执法检查的范围,壮大执法检查的队伍。积极组织各专业统计人员参与统计执法检查,在充实执法力量的同时增强专业统计人员依法治统的能力。三是要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监督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让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廉洁性。

8、突出统计服务,从提升职能上抓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实用性也是其质量高低的内涵之一,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如果没有实用价值,不符合人们的统计需求,也谈不上高质量。因此,我们应当以社会的各种统计需求为导向,突出统计的服务职能,增强其实用性。对此,一是要围绕当地的时政热点,积极开展统计分析,为党政领导的决策作参考。二是要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地方特点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案,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统计服务。如安化县统计局在组织统计年报时,曾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茶业、矿产等六大支柱产业设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基层报表,及时统计了县域内六大支柱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信息。三是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详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预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第五篇: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金融统计数据质量是金融统计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对加快金融统计与国际接轨进程, 发挥金融统计工作职能, 提升金融统计工作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统计工作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金融统计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金融统计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特别是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简称GDDS)后, 对金融统计工作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按国际标准加工、公布数据, 提高数据质量, 使金融统计数据真正成为国际语言, 才能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金融的了解。

二、金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指标设置落后, 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并壮大起来, 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主管业务也

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再用旧的行业分类标准来区分贷款已不合适。

2、贷款指标的分类标准有按期限、行业、企业性质、贷款用途划分, 票据融资和各项垫款

根本未按任何标准细分, 每一种分类标准都未能贯穿整个指标体系, 反映不出贷款的全貌

(二)金融机构新增的部分指标归属口径不统一, 影响统计报表数据质量。

(三)各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部分会计科目不完整, 难以保证统计指标的统一性和

数据的准确性。

(四)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还有大量附报指标需手工填报, 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五)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汇总表不能准确反映全辖现金收支总量及构成情况。

(六)各金融机构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统计基础相对薄弱。

三、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一)及时修订或完善金融统计指标体系。

1、在原统计指标体系设置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各数据来源主体、应用主体等方面的意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GDDS 的标准, 结合当前金融业运行及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对现有统计指标进一步完善, 统一口径, 调整部分指标, 新增部分反映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所需要的指标, 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各种需要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统计指标体系, 使其真正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时代性。

2、在同一层次下使用惟一标准, 用多个层次对同一指标进行不同描述。减少多重标准并存的现象, 使统计归属准确惟一, 缩小或消除统计人员在填报数据时主观想象发挥的空间。

(二)统计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及发展状况, 及时对新增指标口径进行统一归属, 使各金融机构报送人民银行的指标口径归属相一致, 确保金融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三)细化会计科目设置, 加快金融会计制度改革步伐。

下载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统计数字说起——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精选五篇]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众所周知,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命脉,准确的统计数据对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保障国民......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分析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基层数据的统计。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因此,多年来各级党委、......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从统计流程谈统计数据质量控制 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自己从事规模工业统计2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这两年却是规模工业统计发生深刻变革的两年,统计范围的变化,计算方法的变......

    完善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

    完善统计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探讨 [摘 要]本文从货车统计的基本任务出发,阐述了现行统计工作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对存在数据不准确,传输不及时的原因具体分析,提出加强统计法......

    做好基层统计调查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正稿)

    做好基层统计调查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孙萍李春静李亚峰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

    对提高基层理论学习质量的几点思考5篇

    对提高基层理论学习质量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各级对理论武装工作高度重视,抓得很紧,成效也比较明显,但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仍带有一定普遍性。主要表现是,指导不够有力,学习不够规范,方......

    关于提高电力施工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范文模版]

    关于提高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摘要:文章结合现阶段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效的归结了其病症,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促进电力企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