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D3-L35-《徐文长传》的写作特色
教学素材库 第35课
《徐文长传》的写作特色
吴明
《福州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徐渭是晚明的著名文士,字文长,号天池,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平事迹颇有些传奇色彩。他吞吐河山,指论天下的气概和胆识,多方涉猎,无施不可的艺术创作才能,以及清高傲岸,狂放不羁的性格,皆独立一时,卓越不群;因而颇受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景仰。而他那坎坷不遇,潦倒终生,及至忧愤成疾,癫狂到用斧锥自裁以求快死的悲惨命运,在当时也可谓绝无仅有。因此,也使许多知情者为之流涕痛惜。袁宏道略小于徐渭,与徐渭素昧平生,但他对徐的为人处事和艺术创作成就由衷的钦佩,并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他将这种相痛相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徐文长传》这篇文章。
首先,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文中有我”,始终满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作者就极写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月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徐渭的爱慕之情。而后在行文中,又夹议夹叙,不时流露出作者对徐渭艺术创作才能的折服和赞赏。例如,说徐渭的诗是“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而介绍徐渭文章时,则说:“有卓识,气沉而法严„„韩、曾之流亚也”;当评述徐渭画时又说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等等。即使是叙述徐渭遭际或事迹,作者也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以文中三个“竟”字为例:
1、„„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2、„„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3、„„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前两句中的“竟”字,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怀抱利器,无以施展而终于埋没于世的深沉感唱;第三句中的“竟”字,则表现了作者对徐渭欲死不得,活受其罪 的真心痛惜,至于篇末作者之议论,则更是直截明达,对徐渭的钦佩与同情溢于言表。通篇无论是对传主的揄扬、评论,还是正面描述文长其人其事,都明显地传导出作者对传主之间思想感情的交融与共鸣,既可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身胸襟之意。
其次,这篇人物传记的又一特色是“形散神聚”。其篇幅虽不足千字,叙及的范围却较广。徐渭的生平遭遇,为人行事,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文、书、画的创作成就等,无不涉及。且作者文笔疏荡,于所纪各事,多则数十字,少则三言两语,俱不十分用功,都不让读者感到松散零乱,其原因就在于作者能做到“形散神聚”。清代林西仲评论这篇文章时说“以‘奇’字立骨”就十分中肯而准确地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在袁宏道看来,徐渭此人“无所不奇”,世所罕见,因而在为徐渭立传时,笔墨行止,紧密围绕一个宗旨——突出徐渭之“奇”将此作为总摄全文的灵魂。只要对文章所叙述的事件作一个粗疏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事件万变不离其宗,其旨意都在说明徐渭与众不同的三个方面。
(一)才能奇异。一是有经世济时之才,照作者所述是“纵谈天下事,”“好奇计,谈兵多中”,胡宗宪闻名迹延至幕府,委以重任。一是有文才,多方涉猎,诗、文、书、画无施不可,极具个性。
(二)性情奇怪。早先自负才略,目空一切,“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得志时,渴见上司,每“葛衣乌巾”,长揖不拜;失意后,“放浪曲蘖,恣情山水”,将英雄失路之悲愤托于诗。晚年因忧愤而佯狂,“显者至门,或拒不纳”,兴来饮酒,又“呼下隶与饮”,甚至以斧锥自戕。足见其性情之奇。
(三)遭遇奇特。既怀旷世之才,然“屡试辄蹶”,“不得志于有司”,终生不遇,抱愤而卒。
综上所述,可见作者的旨意非常明确,他既以“奇”字为绳墨来取舍材料,又以“奇”字为骨架结构文章。因而尽管所记事例纷杂,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值得注意的是同是介绍徐渭的文章,《四库全书》中的《明史》对徐渭的介绍就不如袁宏道这篇传记那么饱含感情,富有文学色彩,只是客观地介绍其人其事而己。如写徐渭自戕时,袁文中说:“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一个“竟”字表现了作者对徐渭欲死不得,活受其罪的真心痛惜。而《明史》只是说:“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己。”纵观《袁 中郎全集》中的人物传记有《徐文长传》、《醉叟传》、《王氏两节妇传》、《效拙传》等,而独感其《徐文长传》一文最具特色。也可以说此文最能体现袁宏道的文学个性。
最后,匠心独运的人物描写不失为本文的又一特点。袁宏道虽反对复古,但他的这一篇以奇事写奇人的佳作,仍有历史渊源可寻。人物传记散文,始于《国策》。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主要就冯谖的“弹铗而歌,焚券市义和复凿二窟”这三件事进行描写,反映了战国时代养士之风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同时通过赞美冯谖的智谋,胆识与才干,表现了作者对策士的重视,也肯定了重视民心,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国策》对汉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司马迁的《史记》得到《国策》中体情状物的那种酣畅淋漓的长处。如《游侠列传》中所写的游侠朱家、郭解等人物,在封建统治阶级看来,不过是“行险侥幸”的小人,但作者却在笔下酣畅淋漓地叙写他们的事迹。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着意地写几件事,选择了一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故事情节,而且都作了巧妙的组织和安排,使他们的特点十分突出。《史记》的传记文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语言上务求平易简洁,不求艰深,唐宋以后的古文家和散文家在反对形式主义的繁缛或艰涩古奥的文风时,往往标举《史记》。如唐代柳宗元在《段太尉逸事状》一文中,选取段秀实生平逸事中的三个典型例子,围绕同恶势力斗争这一中心,剪裁组织,生动描写,鲜明渲染,突现出一个不畏强暴,同情人民,清廉耿介的优秀形象,文章绝少抽象赞扬和主观抒情,而是直叙人物言行,并通过对比和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此外宋代散文家苏轼更是转益多师,成就巨大,他的传记文《方山子传》描写人物生动形象,神奇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时至袁宏道则有所创新地沿袭了前代人物传记的特色。《徐文长传》一文吸取了《国策》、《史记》等史传文学“以事传人”的长处,选择了徐渭一生中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个性与不幸的结局,但作者对这些事例并不象《国策》、《史记》那样作完整的铺叙记述,只是粗略介绍,意到即止。作者在粗略陈述徐渭事迹的同时,往往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以凸现徐渭其人其事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如写徐渭在胡宗宪幕府之事时,作者用“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和“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来烘托,反衬徐渭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写徐渭晚年佯狂,用斧锥自戕,则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来显现其事之真切,离奇。这些描绘,使读者对徐渭其人其事留下了清晰而又深刻的印象,历久难忘。可以说,作者对《史记》等描写人物的妙处是心领神会的,所以能够不拘形迹而汲取其神韵,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从而使这篇人物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与前代一些传记文章比较,应该说是有其“似而非似”的地方;既有因袭,相似的地方,又有创新,不同之处。袁宏道这种不同凡响的传记特色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在他之后的清代侯方域、魏禧、方苞的一些人物传记均走这条路。
袁宏道是晚明文坛“公安派”的领袖。他生于“前后七子”复古文风炽烈之时,对当日厚古复古的风气深恶痛绝,极力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他认为“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有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种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与?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与?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如此看来,他在《徐文长传》中描写人物上的矫变,或许还是针对时弊而作的,是他对文学理论的贯彻与实践。
第二篇:《徐文长传》课件(推荐)
《《徐文长传徐文长传》》 袁宏道袁宏道
《《徐文长传徐文长传》》::一代奇才的悲剧人生代奇才的悲剧人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1、“公安三袁公安三袁”与与“公安派公安派”的的“性灵说性灵说” 的主张;
2、怎么
看
待
徐
文
长的悲
剧
性
人生;
3、这篇传记的艺术特色;
4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徐文长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徐文长的““奇奇””??
一、“公安安三袁袁”与“公安安派” 在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之际,突突兀诞生了一个新个新的文学文学派别,给给 文坛带来了生机,这就是中国文学
史上有名的史上有名的““公安派公安派””。这个文学这个文学 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
出生于今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出生于今湖北公安县的袁宗道、袁袁
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
三袁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 家,继唐宋古文运动之后,又树起
了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他们他们 的成就不仅是文学成果,也是思想 成果,对以后几百年的历史乃至五 四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袁宗道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字伯修,明万历十四明万历十四
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等职。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字中郎,万历万历二十年进十年进
士,历任吴县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等职。
袁中道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字小修,万历年万历年四十十四
年进士,历任徽州教授、南京吏部郎中等职。
三人为同胞人为同胞兄弟弟,同为同为“公安派安派”的领袖的领袖,其其 中袁宏道成就最大,名声最著。
在在中国文学史国文学史上,像像三袁袁这样样一母所母所生的三兄
弟,能同时跃登大雅之林,在哲学思想、政治倾向、文学观观点、创作风格,以及性情情、气质气质方面高度高度的 和谐一致,并且能够互相配合实现文学革新的目标,是绝无仅有的。不但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更是一个 奇迹。
“公安派”反对前、后
七子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七子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流弊,提出“世道既变,文
亦因之亦因之”,主张文学作品要主张文学作品要 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提出 “
独抒性灵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不拘格套,非非 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 笔”,“人人有一段真面目 溢露于墨之间”,主张重个 性、贵独创、强调表现自我,这种“性灵说”成为“公安 派”散文的核心。
袁宏道鄙视前后七子袁宏道鄙视前后七子,推崇徐渭,因为徐诗能够 “
尽翻窠臼尽翻窠臼,自出手眼自出手眼”,也就是“见从己出”。
二
二、徐文长与袁宏道徐文长与袁宏道
徐(1521(1521--1593)1593),初字初字
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徐
青藤居士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或署田水月,天池渔天池渔
渭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
等等别号,今今浙江绍兴人。
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
均有相当成就均有相当成就。“好奇计好奇计,谈兵谈兵
多中”,满腹韬略。
袁
徐文长去世后大约四年徐文长去世后大约四年,袁袁
渭
徐
渭 宏宏道来到徐渭的故乡绍兴,在朋
友陶望龄的家中,无意读到徐渭 道道
的诗集的诗集,击节称赏击节称赏。在袁宏道的在袁宏道的
传扬下,徐文长才名留文史。徐渭的杰出才能和他清高傲岸、豪放不羁的个性,在当时卓然独立,颇受士林景仰;而他一再失意于 科场,潦倒终生,乃至忧愤成疾,癫狂到自戕以求 速死的悲惨命运,在当时也可谓绝无仅有,致使知 者为他流涕痛惜。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 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袁宏道年辈比徐渭略晚,与徐素昧平生,但对其才 略品行由衷钦佩,对其遭际深抱同情,他将惺惺相 惜之意托诸笔端,写下了这篇《徐文长传》。
三
三、段落层次段落层次、文章大意文章大意 第第一部分部分为为一、二、三三段段,交待交待写作缘作缘 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 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为四为四、、五五、、六三段六三段,写徐渭的非写徐渭的非
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
得信任得信任,但但“大试辄不利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再失意于科场。
第三部分七、八、九三段,介绍、评述徐
渭在诗渭在诗、文文、书书、画诸方面的画诸方面的成就成就,以其杰出以其杰出 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第四部分为十、十一两段,列举徐渭晚
年的二三件事年的二三件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性格
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
愤而卒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
世深表遗憾。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为最后两段为最后两段((十二十二、十三两十三两
段),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 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至于朝廷;;文章伟丽文章伟丽,独步当时独步当时;;足以不足以不
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
课文分析课文分析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题
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
人家单幅上有署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田水月””者者,强心铁骨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 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夕,坐陶编修楼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随意抽架上书,得得
《阕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读未数首,不不
觉惊跃觉惊跃,急呼周望急呼周望::“《《阕编阕编》》何人作者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先辈徐天
池先生书也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先生名渭,字文长字文长,嘉嘉、隆隆
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今卷轴题额额上有田 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皆即文长一人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获此
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 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出诗与之读。一时名时名公巨
匠匠,浸浸知向慕云浸浸知向慕云。盖不佞生三十年盖不佞生三十年,而而
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
也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略为次第,为为
《徐文长传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惠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
数奇数奇,屡试辄蹶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客 诸幕。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 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
文长文长乃葛衣乌巾葛衣乌巾,长揖就坐长揖就坐,纵谈纵谈天下事事,旁若无人旁若无人。胡公大喜胡公大喜。是时是时,公督数边兵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
头头,而文长以部下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
id=“loadingAD”>
class=“ad_box”>
第三篇:徐文长传读后感
《徐文长传》读后感
徐文长,一位才能出众的人杰,是当时候著名的诗人,戏曲家,又是一流的画家,书法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都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让人可悲的是,他的一生所遭遇的,是如此感慨,如此的波折不断!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啊!考场上,他能挥笔如流,写出让世人感慨的诗集文章。但是却无伯乐,让认识这位良马,让他能在无尽的草原上尽情奔跑。于是他委屈自己于草市中,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性格,也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才能,而是不断的奋斗,不断的向世人发出悲愤的怒喝!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徐文长的那种狂放的傲气,记得刚开始,他被中丞相胡公赏识而被任命为幕僚。当时候,胡公任职大官,许多人见到他都要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但是唯有徐文长与众不同,他那傲人的骄气,视官僚等级如粪土。他没有学其他官员如此,而是持着一种高傲的态度和胡公交谈。这种做法,不但得到了胡公的赞赏,还让世人佩服他的傲气,把他比作刘真长,度少陵等一流人物!可见,徐文长这种天生的气质,是他成为一代名人的暗示!想想如今,又有何许人物能有如此的傲骨的气质。如今的物质世界,已经让许多人失去了应有的本质,让许多人在物质与精神之间迷失方向,不断的被物质的虫子腐蚀着灵魂!所以,徐文长的这一特别让我刻骨铭心,让我向他的这种精神憧憬着,学习着!
不过正是他的这种特别的性格,而让他不断的遭遇挫折!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在官场上,他这种漠视他人的态度,让他难以进入官场,让他报玉器而不得终
。但正是他不得志,而让他将所有精神投入文学之中,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使他的文章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打破以往的成规,让他攀登为与韩愈,曾巩等一流的文章家!但是他的性格也让他饱受折磨。他的爱妻也因此而断送了生命,而他自己,后来也变得狂妄而疯癫,狂病不断发作!导致他不停的生活在痛苦之中,最终怀着愤恨死去。
话说起来,即使徐文长的性格如此,即使他的做事风格如此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也有像胡公和世宗皇帝这样长着慧眼的伯乐,认识到了徐文公的真正才能!以我而言,徐文长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并不能太过于抵赖当时的社会,也要在他身上找原因!就是他的狂妄和自大,在他眼里,并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他将所有贵客都拒绝于门外!如果他将自己的身份放低,做到谦虚一点,将他那狂妄自大的性格改掉,我想,他的情况不会像现在的这样悲哀!所以,读完徐文长之后,我学会了谦虚!即使你有别人所没有的才能,即使你有出众的条件,你也不能将自己置于顶峰,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做到狂妄自大!一位谦虚的人,即使他的才能没有像徐文长那样出众,我想,也会比他更受人欢迎!
读完《徐文长传》后,我了解到徐文长的才能与悲哀!也在身上,学会到了一句先辈所教的至理明言:“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第四篇:《徐文长传》教案
《徐文长传》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分析课文如何表现徐文长之奇的;
2.结合徐文长相关背景资料,明确袁宏道为徐文长立传的深层次追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课文如何表现徐文长之奇的。难点:《徐文长传》对文长结局的正确认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湖北公安人,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家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并称“三袁”。袁宏道是中间一位,他字中郎,也许跟排行有关。三兄弟声望最高、成就最大的是袁宏道,他是“公安派”的领袖。
袁宏道的创作观点:
1、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文风和复古倾向。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重视向民歌学习,将民歌视为“真声”。
袁宏道为什么要给徐文长立传?
1、从徐文长此人来看,一个旷世奇人。一流的画家、书法家,著名诗人、戏曲家,在文学史和美术史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但一生坎坷,遭遇困厄。早年天才超逸,性格豪放,但科场失意,屡试辙蹶,难有用武之地。中年精神失常,发病时杀死继妻,饱受磨难。晚年以卖画为生,时常“忍饥月下徘徊”,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悲惨处境中离开这个世界。
2、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二、明代当时的文坛背景
明代中叶,文坛出现了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拟古思潮。他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相与号召,以模拟因袭古人的诗文作为创作的根本原则,致使当时的诗文创作了无个性与生气,流弊日甚。袁宏道对此深为不满,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诗为文,应通于人之喜怒哀乐,以见从肺腑中流溢出的真性情。因而,他看到徐渭的诗文书画充溢着作者的真情真性而深为激赏。而他之所以为徐渭刊印文集及为其立传,也正是为了宣扬“独抒性灵”的主张。
第二节 《徐文长传》作品的讲解 一、二、段落层次、大意
本文可分成五个部分。第一节 《徐文长传》的背景知识介绍 第一部分为一、二、三三段,交待写作缘起及对徐渭诗画等的赞赏。字里行间,既有相见恨晚之憾,又有不胜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为四、五、六三段,写徐渭的非凡才略及豪放个性深为胡宗宪倚重和喜爱,深得信任,但“大试辄不利”,一再失意于科场。七、八、九三段为第三部分,介绍、评述徐渭在诗、文、书、画诸方面的成就,以其杰出的才能与其坎坷的遭遇作对比映照,哀其不幸。十、十一两段为第四部分,列举徐渭晚年的二三行事,说明他因不容于时而性格扭曲,发为狂疾。多次自残其身,最终抱愤而卒。并对其诗文著述未能全部刊行于世深表遗憾。
末两段为第五部分,效法司马迁,对传主进行评价。认为徐渭生前虽未及荣华富贵,但声名远播,至于朝廷;文章伟丽,独步当时;足以不朽。文末三次重复“无之而不奇”,对徐渭其人其事,感慨至深。
文章以简捷明快的笔调生动地描述了传主横放杰出的才能、豪放不羁的个性、屡试屡败的遭遇和在文艺创作上所取得的多方面成就,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
三、文章4—13段的翻译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作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会一层身手。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胪,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第三节 《徐文长传》的深入分析
一、内容方面
文章所记内容较为丰富,但作者的旨意主要着落于徐渭“才奇”与“数奇”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心。徐渭才气超人,术有专攻,业有专精,但在科举考试中却“不得志于有司”,一再落选。长期怀才不遇的遭际,使他精神压抑、性情乖张,以致发为狂疾,抱愤而卒。对此,作者既深表同情,叹息“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更怀抱不平,感慨徐渭之所以命途多舛,是因为他的才能过于杰出。这就委婉地揭明了徐渭“数奇”的真正原因在于“有司”的不明不公,在于当时的世俗不能容人!其实,徐渭“独立一时”的才气与他数困于科场的遭际,还从侧面昭示了当时科举制度的腐朽,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优秀人物往往会横遭埋没、扼杀的悲剧性命运。
二、艺术方面
1、以情贯注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充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开篇伊始,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慕。尔后或叙或议,又时时表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行事,是“信心而行,恣臆谈谑”;言其诗,是“如水鸣峡,如种出土”;评论其书画,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平添感叹。此仅以文中两个“竟”字为例:
甲: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乙: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前一个“竟”字,体现了作者对徐渭才气超迈的由衷钦佩;后一个“竟”字,则显现了作者对徐渭活受其罪,欲死不得的真心痛惜,至于文中两度出现的“悲夫”及篇末作者之议沦,对徐渭的同情更是直截明达,溢于言表,无须赘述了。整篇文章,作者激情溢于辞,喜怒形于色,既见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
2、以奇立骨
本文仅千余字,叙及的范围却较广,举凡徐文长之生平遭际、为人行事、才略性情、游踪嗜好及其诗歌、书画的成就,无不关涉。而且,作者文笔疏荡,于所记各事,多则数十字,少则三言两语,俱不十分用力。然而,文章却显得神气凝聚。原因何在?清代林西仲评论此文,说它是以“奇”字立骨,中肯地揭示了个中奥秘。作者认为,徐渭此人“无之而不奇”世所罕见,因而他为之立传,笔墨行止也就紧扣一个宗旨——突出徐渭之“奇”。我们如若对文章所述各事作一粗疏的分析,即可发现它们众矢一的,旨意都在“奇”字。具体说来,可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1)才能奇异。一是有经世济时之才,所谓“纵谈天下事”、“好奇计,谈兵多中”,胡宗宪因而慕名延其为幕僚,且甚为信任;二是有文艺才能,诗赋书画无施不可,且有个性。(2)性情奇怪。早先“自负才略”,“眼空千古”,“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寄人篱下之时,谒见上司,每“葛衣乌巾”,长揖不拜;科场落第之后,则“放浪而乐,恣情山水”,将英雄失意之悲寓托于诗。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兴来饮酒,则“呼下隶与饮”,甚至以斧银白戕。(3)遭际奇特。徐渭虽怀旷世之才,然“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数奇”,终生与功名无缘,“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综上所述,可见作者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既以“奇”字为绳墨来取舍材料,又以“奇”字为骨架来结构文章,因而尽管所记事例纷杂,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
3、以事传人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吸取了《史记》、《汉书》等史传文“以事传人”的优长,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然而,作者对这些事例的记述又不像史书那样具体完整,只是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在此同时,作者往往抓住所记之事的突出特征,赋以一两笔简洁而生动的描绘,凸现出徐渭其人的独特个性。如写其在胡宗宪幕府时,作者以“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的正面描述和“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的烘托反衬,来显现徐渭“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负恃才略,清高自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个性。又如写徐渭落笔千言,出口成章的才气,以“童仆续纸丈余进”,“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一座大惊”;写他晚年用斧银自戕的癫狂,则以“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锥其两耳,深入寸余”。这些描述,显现出所记之事的真切、独特、离奇、典型,使读者对传主其人其事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历久难忘。可以说,作者对前代史书描写人物的妙谛是深有会心的,所以能汲取其神髓而不拘泥于形迹,得心应手地运用于自身的创作实践,从而使这篇传记在人物描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第四节 《徐文长传》的相关链接与拓展
集评补选
微中郎,世岂复有文长!周望作文长传,谓中郎徐氏之桓谭,讵不信夫!(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按:史载,文长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有次之。”然皆自性中流出,不假人工雕琢,故能独擅一奇。(清·李 扶九《古文笔法百篇》)
第五篇:《徐文长传》读后感
《徐文长传》读后感
读完《徐文长传》之后,我与众多读者一样叹息:这样的才子才终生怀才不遇,愤疾而卒。但叹息之余,免不了反观徐文长为什么医生怀才不遇,真的是当时都没有认识这批“良马”的伯乐,还是徐文长吧自己的才华隔绝于现实之外?
徐文长是个全才,他不仅擅长于诗文,书画,在戏剧写作方面更有一番展现,袁中朗尊之诗文为名代第一,郑板桥对之诗画也非常敬服,层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为走狗”,还有近代大师齐白石对之诗画也非常倾慕,另外,汤显祖对他的戏剧也是极力支持。如此一个得到名家名人普遍认可的才子理论上应有所作为,但他却终生不得志与有司,在科举考试中,一度落选。这时,我们可能会想那是科举制度的失败,淹没了人才,那是有司的不公,那是世俗的不能容人,我们现在作为后人来纵观历史,固然清楚科举制度的弊端,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科举是千百年来呗君主认可的选拔人才制度,它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徐文长而改变它的选拔内容和标准呢?生于那个年代,想要有一片伸展才能的天地,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否则它会被淘汰的。
徐文长这样一个才子却八次科举落选,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细分析,也有合理之处。科举考试要求考生正儿八经,规规范范地答题,而徐文长生性固执,偏激,喜欢独树一帜。在考场上个性飞扬,按照科举筛选标准,徐文长必被淘汰无疑。
除此之外,徐文长生性孤傲,这有注定了他与官场无缘。他擅长于书画,在当时人人皆知。对于那些达官显贵一重金上门求书画,他却无情拒别人与门外。可知,那些达官显贵可是处于上等地位,平时习惯了寿下属的巴结与承奉。而徐文长当时只是区区一名穷书生,却让那些达官显贵台阶课下。并不是人人都有海般度量,纵使徐文长再有才华,也难得博的官员开心。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像胡公这种“伯乐”,但是这种伯乐只是少数,当这种伯乐不得世时,良马也只能捂自己的才华与怀中,终究被世俗所淹没。
在这里,我想,假如当时徐文长没有太过自我,或许结果会完全不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另一个全才——王守仁。他俩旷世奇才,但他们的命运却完全不同,王守仁这一生可谓是想什么就得到什么,同意是才子,为什么道路会如此不同呢?终究归根于个人人对生命的主宰。徐文长处人待事的确是太过于自我了,从鸣锣科举到杀妻入狱,不都是他过于注重自我的表现吗?而王守仁心中一直都“有他”,无论是“守仁格竹”,还是平定“宁王之乱”,甚至是北边在贵州的人生最低谷时期,他想做的都是为别人指一条光明之路。这或许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假如当时徐文长能放下自我,规规矩矩的做人待事,规规矩矩地考科举,那么他必能在科举考试中有所胜出……或许有人会说,千百年来,有多少达官显贵能名流千古,恰恰是那些有个性有才华的人才会被历史所铭记。但是让徐文长规规矩矩地考科举并不意味着他的个性会权没了。假如他能通过科举考试,那么他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这样他的才能采能够更好的被发挥出来。或许有一天他成了阅卷官员,碰到想他一样个性张扬的考生,能被他这位伯乐识别出来,让考生的才能为社会所用,而不至于导致科举淹没人才的悲剧。
徐文长晚年以自虐的方式来对待自己,作为读者,我倍感心寒。此时,我变联系起卡夫卡《变形记》,其中有写到“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尽管有人的感情与心理,但虫的外异逐渐使他失去了人的本质,化为“非人”,以一种非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徐文长的“数奇”与“奇才”终归于他主宰生命的结果,倘若他在人生关键时刻稍放低自我,在张扬个性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或许他的人生会是另一番美景!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徐文长传读后感(推荐5篇)
读后感昨天(18日),在中国书店中关村店,当北大学生林响得到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读书有用”的钤印时,他说,身为北大学子感到骄傲。和林响一样,不少读者都得到了这枚钤印,更体会到“读......
《徐文长传》教案(5篇)
《徐 文 长 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要求了解《徐文长传》的相关背景知识。 2.重点掌握《徐文长传》的思想蕴含及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 作者创作《徐文长传》的思想情感,人物传记的......
读《徐文长传》有感(精选)
读《徐文长传》有感徐渭的人生悲剧在于:一个从容祥和的人,他的内心应该是通畅无碍、自在一如的,没有矛盾,而于徐渭,他的身上却有好几个矛盾。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他既有入世之......
徐文长传的原文及解释
徐文长传【原文】余一夕,坐陶太史①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②。恶楮毛书③,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
远大前程写作特色
greatexpectations的写作特色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这个书名是有讽刺意味的,它讲述了一个孤儿,匹普想当上等人的理想幻灭的故事,他最终没有当成......
商务文写作
寻物启事 本人于2011年9月11日下午5点左右,在222教室里不慎把《大家的日本语》遗忘在第2排第2号座位上,第二天一早去找寻,已经没有了。该书是我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如果丢失需要......
博文写作
【博文写作】 1、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会议的主题和重要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
徐文超500字(合集五篇)
许文超同志事迹许文超,71周岁,中共党员,退休前任农安县农机公司主任,经理等职务,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同事互敬互爱,家庭和睦相敬如宾,退休之后,怀着对生活的热爱,为居民服务的情感,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