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时间:2019-05-13 05:5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第一篇: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湛江太平第三初级中学

陈明荣

从教多年的我,深刻地体会到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诱发、视野的开拓、重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一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人,不能脱离对人的教育与感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美感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是对以往以字、词、句、章为中心的呆板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坚持系统论的原则 才能完成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一个不知美为何物的人,一个没有美感的人,他的情感是不健全的。

那究竟我们所说的美感是什么呢?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语文课是一门审美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学生面对语文课文,不仅仅是一大堆语言文字,而且是面对美、面对美的生活、面对美的精神,因此,认识语文教育必须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从精神的开拓,从人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才能领会语文所包蕴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与引导势在必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

一、美感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也很重视孩子审美能力的培养,大多借助旅游去感知大自然的美丽,清新,了解风土人情,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或者学习各种艺术门类的学习班,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等,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艺术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同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美感的一条途径。美感是人在感受事物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近代中国提倡美育的第一人梁启超就提出了美育的重要性。被誉为“美育之父”的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中学生的思想基础、学习基础相对较薄弱,而他们恰恰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审美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过程是长期而艰苦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语文学科在其中就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其美育特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以熏陶,以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是各门课程中占时最多、美的内容最丰富的一门课程。“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苏霍母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语文课是一堂最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体裁的文章都含有感情,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衣以入情。”作者在写文章时,在自己情感的带动下,手中的文字如同长了灵魂一般,知情知理,善解人意,把读者深深地打动,一发不可收拾。说来也怪,“感情”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却成为联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借助于课文把学生的感情调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诱发学生的情感中我抓住文中的词语、句子、对话、事情发展,用作者的感情去感动学生的心,达到心灵相吸。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阅读中进行美感的培养

(一)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求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不断到设法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普列汉诺夫说:“美则凭直感 的能力而被认识。”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创造。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的,所以它本身便具有美的特性。在学习鉴赏活动中,当我们感受到某种美的事物、事物美的言行、美 1 的情操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进而激起我们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培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感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观舞记》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用语言表现这种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冰心用她细腻的笔触、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妙,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感情强烈,意境深邃,内涵丰富,还因为它在形式上富有音乐美。通过朗读让学生领略其内在的韵律,显现出它的音乐性。让学生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之中,理解美好的事物,接受美,并奋发努力创造美。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朗诵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直觉美的方法之一。比如朗诵《钱塘湖春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学生自己的理解,去朗读出含蕴于字里行间的深切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的喜悦心情,读出诗的从崇高美,学生的情感会完全沉浸于诗的深幽的境界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角色化表演,形象而具有整体性的板书、直观生动的画图,也能激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并且经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参与,会使学生创造出更深刻的意境。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审美情感

心理研究显示,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性文章,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的心理期待,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的情境外化为审美注意。

⑴充满激情的语言渲染。

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手段。如果教师的语言真正做到了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心潮澎湃,激起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规范的语言使课堂产生良好的学习气氛;简洁的语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幽默的语言使学生造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严密的语言会使学生富有逻辑思维;富有情感的语言可以减少师生间的角色差异。例如教《济南的冬天》时,为了创设情境,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现在是初冬季节,一提到冬天,大家也许马上联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可是在我国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却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到济南城去走一走,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一幅图景。”事实证明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易于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从而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

⑵借助媒体创设美的情境。

媒体是语文教学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媒体,能将语文教材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复杂、抽象、潜隐的问题,清晰、明确、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既便于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最后的一课》时,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加深印象。

(三)吟咏诵读,美在感受。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昻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诸如此类。把文章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语气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不知不觉地,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叶老所描述的这种境界,就是通过吟咏诵读所达到的审美境界。教师的感情倾向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学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课文中,进入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熏陶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这种以读激情、融情入文的方法,能激起感情的浪花,从而在教材内容的感召下,引起文体意 2 识的觉醒,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如教《琵琶行》一文,教师可通过刻意突出诗歌的节奏以及富有艺术性、音乐性的演奏技巧的范读,来传达出作者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及自我身世的感慨,使学生受到音乐美感情美的感染,体会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惨际遇,情感迅速融入诗的意境中。又如教《回忆我的母亲》,教师可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从平实的叙述、诚实的报答、深切的思念中,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这种“以读激情、融情入文”的方法,体现了少一点进解,多点感情朗读的情感审美教育的优势,即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感熏陶,强调情感因素的教化作用。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必要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四)细嚼课文,美在品味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因此,要充分体会文章的美感,还要咬文嚼字,把储蓄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都体会出来。要从文艺修辞的角度,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注意其修辞的美妙动人之处,深刻感知作品所表达的丰富内涵,注意其形象感、情趣感、意蕴感,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的意境,感受其意境美,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或诗眼),挖出其深刻的内涵,感受其意蕴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一开头就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为了让学生充分品味这一句的美妙之处,我将这句改成:“盼望着的东风来了,春天来了。”让学生比较哪一句写得好。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当然是原句写得好,原文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急切盼望春天来临的思想感情,又把春天拟人化了,使人把春天想象成一个春的使者”。通过两相比较,原文的美妙之处,就被品味出来了。又如《茶花赋》中对茶花的描写:“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火焰”,“时时望见竹篙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红彤彤的一大片,简直就是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这些描写能帮助学生具体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鲜明的印象。又如在结尾处从童子面茶花的含露乍开,写到花的生机勃勃,笑脸鲜红的儿童,再写到童子面茶花,这茶花正可以象征无限的生命和真挚爱国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浓郁的诗意。细细品味这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由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写人写事文章的美感培养

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阶段,是非善恶的鉴别能力还是有限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初中课文中诸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表现出来的行为美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秀人物品格能使学生心灵产生感应,情操获得陶冶,心智受到启迪,思想实现升华。通过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是语言教学审美渗透的首要内容。如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难、机智勇敢、奋不顾身的革命先驱;不畏强暴,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鲁迅;所有这些人物的高尚情操,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教学《我的信念》、《最后一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些课文时,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查资料、收集图片等,而我就从别的媒体上扫描、剪辑与课文有关的图片、图像,调集声、光、色等现代科技手段,融音乐、声响和画外音为一体,适当地再配以文字说明,营造出特殊的课堂气氛,强烈渲染、烘托出主体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学生对相关背景知识的回忆,使文中人物的品德感动人,信念鼓舞人、理想教诲人,心灵震撼人。这样,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德的概括提炼就水到渠成。

2、描写自然景色文章的美感培养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大自然的美是千姿百态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作了深刻细腻的描述,无不显现出大自然山河的锦秀。如《济南的冬天》中冬天的美丽景色;《威尼斯的小艇》中特有的威尼斯水上城市风光;《春》中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景象;《索溪峪的野》中的山野、水野、人也野等等,而这些美好的景物,绝大部分学生不曾真实领略观赏过,单凭读和想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 3 语文阅读教学中凭借多媒体的功能,通过优美风景的录像、录音,再现课文景物,使学生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样学生通过形象的景物,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同时,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3、古诗文鉴赏的美感培养

古诗文教学注重背诵,在背诵中体会诗歌含义。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在教学《天净沙

秋思》一诗时,我将一幅黄昏的秋思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高瘦、无奈的游人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古诗时,我先剪辑了一段有关汉末战乱的录像,再配以背景介绍,学生边看边听,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公元207年,进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再出示曹操本人的图片,附上作者简介的滚动文字,学生就会比纯粹的看书更感兴趣。诗歌教学主要是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诗歌。所以我在学生朗诵时配上音乐,屏幕上的诗句随着朗读的节奏颜色发生变化。律诗的吟诵很讲究顿挫,我又在关键字上做上不同的符号,提醒学生注意顿挫和重读。伴着流畅的音乐,学生们跟着节奏的朗读出奇的好。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再调皮的学生也总能做到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了哪个美丽的镜头。到课快结束的时候,连平时最胆小、最怕背诵的一个学生也怯怯地举起了手,要求配上音乐进行背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体验美和感受美的过程。

(五)训练想象,美在创造

对美的自由延伸极为重要,联想是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而想象则是在联想的基础上改造,加工记忆表象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艺术的翅膀。借助它作者就能沉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意境。像范仲淹从未到过岳阳楼,却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浪淘沙•白戴河》的词人毛泽东面对眼前的“大雨、幽燕、白浪”,却联想到岛外汪洋中一片茫茫不见踪影的渔船,想象到千多年前的魏武帝曹操,在此策马扬鞭,东临碣石时写下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恢宏诗句。给全诗提供了无限的时空想象,丰富了诗的意境。中学语文课荟萃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教师在教学中要使这些作品的语言文字不成为“死板的符号”。就要启迪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作品的写作格调,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受到作品中审美形象的感染和意境的熏陶。如教《荷塘月色》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大量新鲜的比喻,进行再造想象,如抓住“舞女的裙”“零星地点缀的白花”“月光如流水”“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像笼着轻纱的梦”“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等句了。以及关于蝉声、蛙声的描写进行品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些景物连缀起来,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素淡朦胧的荷塘月夜图,然后,再指导学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细细品味,体会作者所创设的情境中,与作者共振共鸣。中学生阅历浅,知识少,对阅读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教师一定要精心指导和点拔,要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使学生从无 4 声无色的文字中听到,看到有声有色的形象,有血有肉的人物,仿佛身临其境,不然就是“美”在眼前也发现不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念了半天也领悟不到那种塞外风光的意境。此外,对美的想象和延伸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想象的作文来训练。如写一段话,放一段录象,然后让学生把内容补充完整,或利用诗句进行想象,写景状物,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或布置一些科幻作文,如《假如我是„„》、《22世纪的中国》等,让学生驰骋想象,展示自己的才华。

对于美的品味,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在欣赏同一作品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对于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了看见缠绵,革命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事„„对于中学生文学欣赏的多样性,教师不应遏制,而要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认识作品中的“精华”与“糟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自觉地欣赏作品中的自然美、真实美、高尚美,而不是那种庸俗的,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东西。

总之,学生通过课堂审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能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融情于境,呈现愉悦,这些都是还只停留在欣赏美的层次上,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比较、鉴别和深入思考,使审美主体进入审美对象所蕴藏的完整意蕴、理趣等深层次,并调动全部心智,尽可能地开发创新,才能过到自身更高更好的层面上,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级的阶段。这就是说,教师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性格所必需的领悟性,目的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以美启真,以美扬善,以善治性,形成健康、全面人格之日的。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审美素质

名师出高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的审美能力决定着学生的美感分界线。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了不可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是他调动感情的功夫决不能逊于演员,否则他不很难感动学生并赢得学生的共鸣。“创造的热情和激情是主体创造动力机制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丧失热情和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创造活动中去的。”

在心理学上,激情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积极的激情和消极的激情。积极的激情能鼓舞人、振奋人,催人向上,克服困难,成为正确行动的推动力。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强的教师,一般都富有激情,他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他们自身的情感张扬,强烈地感受染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冲动。人文学科是这样,科学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科学家和科学发现的无限崇敬之情,怎么能不让那些莘莘学童激动不已而矢志追随呢?

消极的激情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作为教师要有清醒的意识并及早设法控制,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譬如在教师当中常见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缺乏生气、抑郁沮丧、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自悲自责等这种低于正常情感的激情,在心理学上叫做“情感减退”。再如情感的反映与相应的环境刺激和内心体验不符,表现为对能引起悲伤的不幸事件反而表现为喜悦或无所谓的样子,而对能引起喜悦的愉快事件反而痛哭流涕。这种激情表现,在心理学上被子称为“情感倒错”。不管是“情感减退”还是“情感倒错”,还是诸如此类其它方面的一些消极激情,都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所以千万不可视为小事而掉以轻心!

从以上的所说的我们不难看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感培养是不可忽视的,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渗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看等形式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和想象美;同时,也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感的培养,要真正作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究和潜心钻研。

(笔者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友谊街74号)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

语文课的美感教育

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校

陈输彩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是把语文当作美学载体,既有文化知识之美,也有情感品德之美;既可实现教师教学之美,也可实现学生学习之美;既是各种潜在的美学形态体现,也是即时的教学美学形态的表现。语文教学过程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的一切美。因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美感知获取文化知识,同时获取美的感染与熏陶,特别是获得艺术美和人格美的熏陶。塑造美的人性,发展语文能力,把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每一册课本,全套教材,教师所有的文化和生活积累,以及学生所有的文化生活体验作为审美对象,引导学生感知美点,探寻美线,审视美的形态,激励学生去发现和赞赏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进而学会创造美、贡献美。〖关键词〗:美感教育

配乐朗读

即兴演唱

1、配乐范读配乐朗读让学生获得音乐与文学艺术美感

配乐朗读又分为析前朗读和析后朗读。课文分析前配乐范读,学生会同时受到音乐和文学语言的感应,把精力集中到音乐与语言上,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对课文内容和情感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课文分析后的配乐朗读,可使学生受到的美感教育得到很好的巩固,同时会感到心情十分愉悦。感情、音乐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教学中使用音乐的神奇魅力,还可以让学生驰骋美好广阔的想像空间,使文学艺术美感得以扩展。

由于审美品格又分为优美、壮美等。优美的主要特征是和谐,优美对象的尺度必须是小于或等于主体的把握尺度——优美是对象相对于主体的尺度处于和谐统一关系中的一种审美品格。相当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而壮美在量上与优美有显著区别,壮美的对象往往具有较大的体积,巨大的力度和强烈的气势。当然,壮美在其形态结构上也表现为和谐,它主要与我国古典美学的阳刚之美相同。

那么,文章配乐也应有优美壮美之别,具有优美审美品格的文章作品,就应配以具有优美品格的乐曲。如:初一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段描写百草园的自然风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唐朝张志和的词《渔歌子》、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初二鲁迅的小说《社戏》,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艾青的诗〈〈给乌兰诺娃〉〉;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魏学洢的〈〈核舟记〉〉、散文〈〈醉人的春夜〉〉、〈〈到五月花烈士公墓去〉〉;四册杜甫的〈〈春夜喜雨〉〉、李清照的〈〈如梦令〉〉;五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马致远的曲中小令《天净沙。秋思》;六册袁宏道的散文《满井游记》等。侧重于优美审美品格的熏陶,如果配以一些轻柔、舒缓、恬美的中国民乐外国古典,像中国古典民乐古筝曲《高山流水》、《梁祝》、《平湖秋月》、《渔舟唱晚》、二胡《二泉映月》、管子的《江河水》、二胡《听松》、笛子《鹧鸪飞》、宋琴《平沙落雁》;现当代乐曲像古筝《小河淌水》、《牧羊曲》、《湾湾的月亮》、《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月亮代表我的心》、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琵琶《明月千里寄相思》、《绿岛小夜曲》、《红河谷》......外国乐曲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献给爱丽丝》,莫扎特的《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马格林的《西班牙斗牛士》,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海顿的《小夜曲》、约翰.施特劳施的《蓝色多瑙河》,小约翰.施特劳施的《春之声圆舞曲》......就是绝妙的配合,使学生仿佛听到了鸟儿的欢歌、虫儿的低唱、田野的蛙鸣;看到了桃花的艳丽、草坪上的踏青、月光的朦胧、阳光的明媚;触到了春风的和煦、春雨的清凉、泥土的松软;嗅到了花儿的芬芳、鲈鱼的鲜美、花蜜的甜香;想到了姑娘的笑脸、小伙的健壮......而像毛泽东《沁园春.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白的《望天门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论说文《理想的楼梯》、矛盾托物抒情的《白杨礼赞》、鲁彦的《听潮》、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贺敬之的《回延安》、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北朝民歌《木兰词》、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等,则着重培养壮美的审美品格,应配以相应的具有壮美审美品格的乐曲,如中国民乐:琵琶《十里埋伏》、《大浪淘沙》、《金蛇狂舞》、《王昭君》、《霸王卸甲》、古筝《关山月》、管子《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现当代歌曲《黄河在大合唱》、洛王生演唱的音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中国功夫》、徒洪刚唱的《霸王别姬》......外国名曲:贝多芬的《命运》、《伏尔加河上的船夫曲》、《军队进行曲》、《军刀舞曲》......给人阳刚之美,给人气势,给人力量,让人振作奋发!

另外,配乐时还应注意课文与音乐的情绪,色调、声调、节奏等的配合也应为天作之合;高亢、低沉、明快、灰暗、激烈、宁静、舒缓、轻快、是喜悦、忧伤,都要选择恰当,否则,就显得附庸风雅、沐猴而冠。要让音乐与散文、诗歌间那么自然,那么协调,给人无限美感,给人无限遐想,让师生心神共同融入无比美好的氛围中,赋予我们美文、美乐、美人、美境的真实情感。

2、分析解读中即兴演唱

在分析解读诗词、散文中,为了学生能对一些美文的意境获得形象的感受,产生美感体验,教师可即兴演唱歌曲,辅之以肢体语言,或眉飞色舞,或手舞足蹈,把其中的滋味淋漓渲染;又如赏析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了把春雨默默滋润,万物萌发的意境表达出来,就可以唱当代歌曲《江南春好》:“江南春好,江南春早,春天呀春天呀,唱起歌儿来了,风摇山花,雨润水稻,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竹林里歌声高,茶山上人欢笑。江南春早,江南春好......”特别是那四个排比句,匀称的节奏,喜悦的情怀,中速舒缓的演唱,唱出了春雨润物,万.物萌发生长的勃勃生机,一切欣欣向荣,人们心情喜悦。再让学生齐唱,老师指挥小学时教过的一首歌曲《春雨蒙蒙下》:“春雨蒙蒙地下啊,啊春雨蒙蒙地下,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 唰唰唰唰......”(轻声哼唱,唱出润物无声的意境意趣);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边的杏花,村边的杏花,啊(激动喜悦的情绪,放声歌唱),歌声模拟春雨轻盈的唰唰声,唱出春雨的润物之功,物因春雨滋润而勃发生长,把杜甫《春夜喜雨》的意境韵味形象描绘出来,师生共享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让学生在老师多才多艺的教学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又如刘禹锡的七绝《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豪迈高旷的意境,喜悦振奋的感情,老师可唱电影《海外赤子》插曲《高飞的海燕》第二段歌词“海燕啊,高飞的海燕,你箭一般地直上云端,在彩云里翻飞,在阳光下舒展,你向往未来,你最有理想,你是大自然的骄子啊,海燕,翱翔在祖国的万里海天。”通过音乐的咏唱,通过歌词的朗诵,通过足之蹈之歌之舞之,把高旷豪迈意境尽情渲染,把喜悦振奋的情感充分表达。当代好多美妙的歌都可运用在课堂教学美文意境韵味的欣赏中,像《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我们的田野》中“碧绿的湖水,流过无边的稻田......好像起伏的海面。”《阿里山的姑娘》中“春风吹醒这凤凰山哟,山间的流水映蓝了天......”《长湖水》、《松花江水波连波》、《月光下的凤尾竹》(傣族),滕格尔的《天堂》(蒙古族),《大理三月好风光》(云南白族),江南民歌《茉莉花》,陕甘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新疆《大板域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王洛宾的作品《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神奇的九寨》四川,《弯弯的月亮》、《风会情水会笑》、《月牙泉》、《边疆的泉水清又清》、《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中国》、《今天是你的生日》、《重整河山待后生》洛玉生演唱的音韵大鼓高亢悲壮,《中国功夫》阳刚美,还有屠洪刚唱的《霸王别姬》,豫剧歌曲常香玉的《谁说女子不如男》,京剧《红灯记》、《沙家滨》,歌舞剧《红色娘子军》、《东方红》、《白毛女》的插曲......都可以拿出来恰到好处地点染课堂。

3、语文教师得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教学语言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能熟练运用古诗词点染,能恰到好处地成语表达意思,并用优美的文学词汇渲染,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学生带入具有文学情趣的教学中,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如在赏析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中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时,可引诗句“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成语“钟灵毓秀”、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表达壮丽的江山孕育英雄人物,而英雄人物为江山美人折腰,可讲后稷的母亲姜嫄踩了神的脚印怀孕生下后稷,唐玄宗为美人杨贵妃折腰的爱情故事,春秋吴越争霸西施美人计,可忆古装武侠电视剧《雪山飞狐》胡一刀、胡匪超绝的武功,悲怆的人生,凄美的爱情,可朗诵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展现的雪山、晴空和傍晚美境:“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指挥若定的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为壮丽的江山美人倾倒折腰,要领导人民打江山、坐江山之意表达得充分透彻。

4、录成形象直观的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的怀抱

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配合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美感体验不再是抽象的。如可实地录制或剪切视频:“黄山风光、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峨眉山秀色、泰山日出、卢沟晓月、椰岛风光、傣族风情、九寨胜景、北京八达岭长城、渔舟唱晚、苗岭拂晓、虎啸山谷、驼走大漠、群鹤翔空、大雁南飞......”大自然中一条弯弯的小河,一只水上青蛙,一群荷塘惊起的白鹭,一行悠然翔过头顶的大雁,几尾溪边闲游翕忽的小鱼;池塘田田的荷叶、婷婷的荷花;长江层层波浪与远去的白帆,一簇簇鱼鳅船花,一丛丛田壁上嫩生生的野苦马儿菜,一朵朵糠头花儿,牵牵连连的圆叶儿猪鼻孔草草,躺在水面一张挨一张圆叶间有一朵小黄花的睡莲;农家屋前屋后的芭蕉,挂着红果的柑橘树、点点胭脂红的樱桃树....;还有黄昏时分的炊烟,咩咩归家的羊儿;春田里燕子点起的圈圈涟漪,驻足电线上映到清淩淩的小河里“五线谱”,翠鸟敏捷扎进水里叼起一条小鱼......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景致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定会美在眼里,乐到心中,更能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强烈情感。

5、语文的美学教育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的课改精神 从初一册起,我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摘抄记忆训练,定期开展背诵比赛活动。第一次比赛冠军赵云霞背诵了68首诗词,第二次比赛是何梅燕得冠军,她背了三节多自习课,每节45分钟,让我也感到惊喜。有了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课内教学才更能显示学生主体性。在我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后,为拓展学生知识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哪些是写“乡愁”的诗词曲,全班同学几乎都能背诵。以后对李白的《靜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张继的《枫桥夜泊》、郭沫若的《静夜》、彭邦珍的《月之故乡》;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中,春风图“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我让学生联想春风中景物,然后叫他们用嘴模仿鸟叫“儿久睡起”,有的还吹出农家耕地时唱的的歌儿,我也用口哨吹起来“春风悄悄地吹来,蓓蕾何时开,春风悄悄地吹来,蓓蕾何时开......”整个课堂弥漫着春的气息,呈现出春的画卷,师生都沉醉于春风孕育万物的意境中,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当我讲到席慕蓉《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时,唐利文同学就用笛吹出了《新鸳鸯蝴蝶梦》,全体同学闭上眼想像那悠扬清远的笛曲,是在有月亮的晚上从凉风习习中送来。是学生创造了这种低回婉转又起凄凉清的氛围,也享受着带一点淡淡忧伤的情绪。

6、语文教学讲究课堂整体结构之美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有科学的系列,有效有序进行美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应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知道写什么,怎样写,而且要理解到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不仅体味知识之美、技巧之美、意境之美,而且会感悟到作者的思想美。因此,教师也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整体之美。比如一堂课或一课文用什么方式引入,什么方式结束,选择什么作为突破口激活学生学习热情,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拓展知识面或运用知识于实践,都应该有独创性设计,让学生积极互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教与学环环相扣、节奏鲜明、抑扬顿挫、起承转合、有张有弛、波澜壮阔、引人入胜的效果。

7、创设课堂气氛之美

一堂成功的语文美感教育课,教师的语言要无比美,课堂结构美仑美奂,板书精彩漂亮,学生积极互动参与、奋发向上,陶醉于知识美、文学美、诗文探索的奥妙、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美之中。教师的语言如缕缕春风拂过,如丝丝春雨滋润,使学生感到无比甜美。师生相亲相爱,共同陶醉于文学艺术美的欣赏之中。如果此时课堂偶有学生不守纪律,嘻嘻玩笑,老师切不可面有愠色、口不择言,因为这是欠美伤美的败笔。在此时或者可以嗔怪一眼、或者相视一笑,开个玩笑,也许还能成为完整课堂美的点缀呢。

通过语文课艺术美与人格每美的综合教学与教育,学生们从不同领域的审美观点的积累、延伸、交汇,就会获得一个立体的、有机的统一的美的世界,最终能使学生形成一个具有综合审美欣赏及审美表现能力、有创造力的眼光与心灵,我们的语文课的美感教学,定会塑造出具有艺术美与人格美的学生,他们定会创造出唯美的未来世界!

第三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美感是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语文世界丰富多彩,是培养学生美感得天独厚的一隅。下面笔者就浅谈几点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做法:

(一)在朗读中欣赏美感。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章文质俱佳。新颖巧妙的比喻,荡人心魄的情韵,精彩和谐的叠句,智慧隽永的警句,音节铿锵的排比,机智含蓄的幽默,都是学生阅读的好素材。要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熏陶,首先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形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领略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无穷乐趣。体会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感知语言的神妙,洞察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获得美感。

朗读形式不拘一格,因文而异。写景散文古典诗词宜配乐朗读,配画朗读,寓言故事,小说可分角色朗读。科普文,说明文可师生串读。这里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情动于衷而发于外,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以读促悟,以悟带读,获得美的愉悦与体验。

(二)在品读中挖掘美感。

每一个文本作文教学对象出现在课堂上时,便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结构,召唤状态——召唤着师生将它唤醒。读者要从作品的表层感受深入到作品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魅力体验,进一步理解感悟形象,以加深学生头脑中形象的鲜明性。并从中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身,从中受到情感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构建有效地阅读对话的平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设计对话平台,尽可能将文本内容与文化资源结合,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感受结合,与学生的阅读实践结合,如笔者在教授《五柳先生传》这一文时,学生对五柳先生嗜酒必醉的性格颇多疑议。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看五柳先生这位隐士?”学生众多纷纭,有的学生说他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可喜,但嗜酒必醉堪忧。有的学生说他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时世造英雄。但也有的同学说他生性懒惰,不会有太大的作为,现代社会是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笔者顺势引导,陶的悲剧主要是社会的悲剧,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的情感。学生的美感也就在这种润物无声的交流中得到了提升与感悟。如在学习《爸爸的花落了》这一文时,让学生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有的学生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对儿女深爱的严父。也有的学生说文中的父亲是以为令人害怕的父亲,那么大的雨,竟打着他的女儿去上学。后者在思想认识上显然是有偏颇。为了澄清学生们的认识,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段话:‘这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一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亲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文中的父亲严厉不假,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中有爱。通过师生共同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内化与升华,达到了美感教育的目的。

(三)在想象中创造美感

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得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重组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想象骑着光束去旅行,而发现了物理学的重要规律,提出了超越牛顿物理学的新学说——相对论。科学发明离不开想象,语文美感教学也同样离不开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在无言中求得无尽之致。如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在冰天雪地的边塞送别朋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品至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望着雪地上或深或浅的马蹄印痕。会想些什么呢?于是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为本诗续写结尾。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暮色苍茫,白雪覆盖的路如蟒蛇般在视线的尽头消失了,诗人久久的伫立在那里,目光在山路上逡巡,心中波澜汹涌,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长路关山何时尽的愁虑。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惆怅,一时齐聚心头。惹得诗人的清泪沾湿了地上的梨花雪。”画面美,情感美,在此时内化为学生情感的内驱力,创造型想象在想象中受到了美感的震撼与激励。还如笔者在讲授<爸爸的花落了>这篇课文时,其中有 这样一个情节,当”我”因迟到而不愿上学被爸爸责打后到学校上课时,文中的小主人公还沉浸在被打的委屈中时,爸爸却突然的出现,为”我”送花夹袄并给我两个铜板时,故事至此并未写下去,于是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境和全文的感情基调补写出文中”我”的心理及感受.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由已推人,闪现出感人的思想火花.如有的学生写道:”穿着尚带着爸爸体温的花夹袄,刚才的委屈似乎都融化在这暖暖的衣服上,泪花花在我的眼里打着转,我在心里默默的说:”爸爸我永远都爱您.”还有的学生写道:”穿着爸爸送来的花夹袄,那种甜甜的温暖从身上一点点缓缓的流向心里,那一刻,我真想扑入爸爸那宽敞的胸膛,然后在爸爸耳畔说谢谢.”这个问题的提出,无论是从学生的心理上,还是从学生的情感体验上来说,都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要想让学生在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中享受美带来的愉悦,我们做教师的就必须下大力度为学生创造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让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创新思维。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当一个人作为审美主体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时,无论它是一道风景,一个美人,还是一篇散文,一支妙曲,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产生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除了审美对象这一客体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主观条件,主客体共同作用而形成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语文是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提高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美感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语言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积极丰富的美感经验,能感知课文中所展示的各种美。在讲课中能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感悟到语文中存在着美。

二、驱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趣,用心灵去感受课文、力求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相互沟通

联想是培养美感的重要手段。审美的直觉能力或许会受自身阅历及情志所限,但联想是可以用意志控制的,学会有意识地联想有益于美感的提升。唤起联想的原因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练习联想的心理活动,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由于事物之间性质、状态等方面相类似而形成的联想就是相似联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引起联想之物的契合点。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可能是中国儿童最早习诵的唐诗之一。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朗诵这首诗?除了诗句明白如话、音韵流畅外,还在于诗中的形象和意境给孩子们带来直觉的美感。这种美感的产生即源于相似联想。诗人因月和霜在颜色上相似形成联想,又由月和霜给人的冷寂感相似而形成联想,继而又由月冷霜寒与游子的孤寂冷清构成相似联想,巧妙地烘托了游子思乡的情怀。要使学生体验到这首诗的美感,就要引导他们跟上诗人的联想,进而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引起学生的联想。作者的心境传达给了读者,就会在读者心中产生浓郁的审美效果。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学也必须渗透美育,否则也是不完全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美感熏陶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美感熏陶

夏邑实验中学袁玉侠

美感是人对客观物体美的体验,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事物的主观感知、欣赏和评价。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上世纪之初就提出不同凡响的“以美育完美人格”的主张。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让他们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以熏陶以养成良好审美和言行习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数字化已成为现实。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而语文课中集各种美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度的审美情趣、要求和观念。它有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至真至纯的,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慕的人格美;有尽善尽美,催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社会美„„运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将这些美的因素更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领略自然风光美。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阿房宫的雄伟壮丽:北京胡同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湘西茶峒纯朴美丽的乡土风情;拜伦潭奇异瑰丽的自然风光等等。无一不显现 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无不动人心弦。1

下载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教育的培养论文[精选5篇]

    摘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健康......

    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内容摘要:琵琶演奏即演奏者以琵琶为媒介,运用琵琶的语言来抒发情感、表现音乐。琵琶演奏的最终目的是展示音乐美,但由于琵琶演......

    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感熏陶

    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感熏陶 益林初中 孙 艳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文教学有四个基本的环节,那就是听、说、读、写。在日常生活中被一般人运用最多的其实是“说”这个环节。无论是大人小孩,只要你不......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浅谈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摘要]: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笔者通过分析语感的含义,探索语文实施语感教学的方法,着眼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黑格尔说:“感动就是情感的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对语文有所感动,应当先使他们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有了共鸣,教与学二者相融,情感......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作者 李珊珊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二中邮政编码 441000摘要: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披文而入情,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