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时间:2019-05-15 07:1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第一篇: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 内容摘要:琵琶演奏即演奏者以琵琶为媒介,运用琵琶的语言来抒发情感、表现音乐。琵琶演奏的最终目的是展示音乐美,但由于琵琶演奏技巧的复杂性,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因为要顾及演奏技巧或以演奏技巧为重而忽略了音乐美感,使得演奏虽然作品完整、技巧娴熟,却因缺乏音乐感染力而丧失了音乐作品的生命力。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并加强对音乐美感的培养与训练。

关键词:琵琶演奏 音乐美感 培养基础 培养方法 美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评价时产生的一种积极、肯定、愉悦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感培养,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热情增强,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美感培养在任何教学范畴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美感培养的基础

“‘技’差而无‘情理’,为劣之劣者;‘技’佳而无‘情理’,为匠之劣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而技术又以副之,为‘优’之优者。”刘德海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琵琶演奏技与艺的关系。琵琶演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法的繁多、技巧的丰富使得演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后才能准确表达乐曲,抒发情感,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也是一切器乐学习的基础。

1.加强基本功训练,减轻技术负担

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作品的质量,因此琵琶演奏者在初学阶段就应选择老师作为入门的引领者,为今后的顺利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随着学习年数的增加,演奏者练习曲目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这时的演奏者不应以练习乐曲为主而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必须每天坚持练习,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近些年在琵琶演奏家与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之下,琵琶作品不断出新,这些新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积累,阐释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展示了新时代的脉搏气息。新音乐、新思想、新追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对演奏技巧的更高要求。例如,中国香港作曲家罗永晖先生创作的《千章扫》,对扫弦技术而言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乐曲所要求的力度、耐力以及爆发力在以往的扫弦运用中是很少见的。演奏这首作品要求演奏者在扫弦技术上无障碍、无负担,才能较为自如地驾驭这首作品。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演奏者的每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不解地练习,才能为日后的乐曲学习作准备。

2.熟悉乐曲背景,准确理解音乐内涵

琵琶是一件能古、能今、能中、能西的乐器,从《十面埋伏》《塞上曲》到《天鹅》《点》,从《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草原小姐妹》到《野蜂飞舞》《查尔达斯》,每一首风格、时代、国域不同的作品都被琵琶以强大的表现

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有中国的地域性乐曲,如潮州音乐《寒鸦戏水》、河南音乐《陈杏元和番》、以陕西秦腔为素材改编的《渭水清》等,这些作品都是我国琵琶艺术家们努力创造的智慧结晶。因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在演奏作品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内容。例如,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原本是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于1972年尝试性地将琵琶作为主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结合而创作的一首协奏曲,这首作品将常见的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写法结合起来,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和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后来由于众多演奏者并不具备演奏协奏曲的条件,为了普及这首优秀作品,作者又将其改为独奏版本。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独奏版本的同时,应首先了解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这对小姐妹的英雄故事,再参照协奏曲版本的音响,感受大乐队演奏作品的细腻与震撼,从而提高自身对独奏版本的更深理解。

二、美感培养的方法 1.把握形态美

任何乐器的学习都是从持琴开始的,琵琶也不例外。正确的坐姿、良好的仪态是学习琵琶演奏的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学习内容的简单化,演奏姿势只要做到正确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程度较高的演奏者来讲,演奏姿势除了要

求正确以外,具有美感的形态活动对于渲染音乐情绪、增强音乐表现力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演奏《十面埋伏》这首作品时,仅有全面的技术和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音乐紧张的气氛、多变的节奏、模拟厮杀声的酣畅淋漓都需要演奏者肢体动作的合理配合。乐曲“呐喊”段是全曲最为高潮的段落,大幅度的力度变化、右手持续扫弦及左右手高度协调配合展现出了一个气势激昂、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演奏者演奏此段时全身心要高度集中,扫弦时的肢体动作在不影响演奏的同时要尽量地夸张,整个身体可以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左右晃动,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奏效果。当然,本文所讲的形态动作是基于基本功扎实、对乐曲理解准确的基础上,配合音乐变化以达到更佳演奏效果。对于那种没有声音只有动作的华而不实的演奏状态,笔者是不予支持的。

2.体会声音美

音乐是声音艺术,也是整个审美体验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音色分辨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由于琵琶形制较扁、发音孔较小,琵琶的自然音色就较为薄且硬,同时演奏技法的复杂以及需要借助指甲发声等问题,又使得演奏音色杂乱易出杂音,因此,音色控制在琵琶演奏中就极为重要,也是影响演奏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对音色美的追求意识和习惯。好的音色把握在于演奏者内心对声音美感的体会,教师加强学生听觉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内心感受能力。通过内外双重培养,学生从认识琵琶之初就有一个美的声音概念的奠定,为以后继续提高琵琶演奏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它所不具有的具体性与客观性反而给予了聆听者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魅力之所在。音乐想象力也是音乐作品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即常说的二度创作。“演奏家在二度创作时要尊重作品的历史特征,研究其产生时代的审美意识、思想特征、音乐创作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风格,再现作品的历史风貌;而演奏家又要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研究作品,用更高的要求发展作品,不仅是再现,更需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挖掘未被前人发现的美的因素,给作品注入时代的气息,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审美主体获得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想象能力基于个人的成长经历、艺术素质、学习基础等多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拓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想象的能力,真正帮助学生进步。

4.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琵琶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艺术实践的锻炼对琵琶演奏

者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②现代音乐教育不是以前自娱自乐式的音乐传授,当前经营有序的演出市场、良好的演出环境都为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艺术实践是琵琶演奏教学的一面镜子,演出时产生的问题能折射出演奏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练习为基础、以艺术实践为检验,对于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来说都是最理想的互动方式。

“弦上之音在弦外”,一位优秀的演奏者除了具备全面的技巧以外,良好的音乐表现力、自如的控制力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力全部是音乐美感的另一种形式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配合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再注重美感培养这一教育范畴中的核心力量,任何教学活动都会朝着蓬勃有序的方向前进、发展,琵琶教育也不例外。

注释:

①杨靖.琵琶演奏的理性把握及再创造[c].刘德海琵琶

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②音乐课程标准:实践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所谓美感,就是对于美的感受和体会。当一个人作为审美主体面对一个审美对象时,无论它是一道风景,一个美人,还是一篇散文,一支妙曲,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产生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除了审美对象这一客体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主观条件,主客体共同作用而形成美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语文是教学内容极为丰富,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特色的美,说理抒情的美,提高学生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美感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语言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美育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良好的语言素养,积极丰富的美感经验,能感知课文中所展示的各种美。在讲课中能运用恰当得体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讲述,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感悟到语文中存在着美。

二、驱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趣,用心灵去感受课文、力求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相互沟通

联想是培养美感的重要手段。审美的直觉能力或许会受自身阅历及情志所限,但联想是可以用意志控制的,学会有意识地联想有益于美感的提升。唤起联想的原因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和对比联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引导学生练习联想的心理活动,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由于事物之间性质、状态等方面相类似而形成的联想就是相似联想。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引起联想之物的契合点。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可能是中国儿童最早习诵的唐诗之一。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朗诵这首诗?除了诗句明白如话、音韵流畅外,还在于诗中的形象和意境给孩子们带来直觉的美感。这种美感的产生即源于相似联想。诗人因月和霜在颜色上相似形成联想,又由月和霜给人的冷寂感相似而形成联想,继而又由月冷霜寒与游子的孤寂冷清构成相似联想,巧妙地烘托了游子思乡的情怀。要使学生体验到这首诗的美感,就要引导他们跟上诗人的联想,进而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引起学生的联想。作者的心境传达给了读者,就会在读者心中产生浓郁的审美效果。

苏霍姆林期基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学也必须渗透美育,否则也是不完全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能力。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三篇:琵琶演奏中的‘气息’和歌唱性的表现

琵琶演奏中的气息和歌唱性的表现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翟云翔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对于琵琶演奏来说,好的音乐一定是具有歌唱性的。那么培养一个良好的气息和歌唱感觉,对一个演奏者是否能够准确的表达音乐内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在器乐演奏中如何培养良好的气息和歌唱感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音乐 琵琶气息歌唱性 律动

对于一个琵琶演奏者来说,左右手的演奏技术,技巧及音色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只是把注意力集中或者是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音乐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分句,有抑扬顿挫的语气的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起伏,没有语调,没有了结构也就没有了生命。作为一个演奏者来说,琵琶演奏的最终目的,是让聆听者听到美好的声音,而这种让琵琶发出声音的过程就是我们演奏的过程。传达给听众的声音大致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呆板的机械的,一种是变化的赋予歌唱性的,当然我们要追求的是后者。因为这种歌唱性的声音能够在传达给听众后使听众的内心产生某种感受或者内心的体验。

如何使气息与音乐演奏密切吻合~?

一是首先要盯准谱子,分析乐曲,以及乐曲中的乐句,哪里该连奏,哪里该断奏,哪里该停顿,哪里该变换速度等等。另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气口”时间问题,音乐本来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当然“气口”的呼吸时间也显得比较重要,这个时间的把握我觉得应该与音乐本身的律动节奏相联系,演奏者要善于体会这种包含着内涵的音乐感觉,有了这种内涵的感觉体会才可能掌握这“气感”的时间。在演奏一句有几十小节长的大起大落的旋律是就必须以缓慢而绵长的气息为根本,同样,在需演奏情绪高涨、激昂。或者速度较快的一段乐曲时,其呼吸、气感也相应地加快,到高潮音之前的一呼吸,也可能呼吸的深一点。但不管怎样,这些“气感”必须是与乐曲是一致的;是与乐段。乐句的分解相一致的。那么对于“气感”的掌握。我在教学中,还是采用在学生把乐曲演奏的较为完整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演唱出乐曲的旋律,从而找到和感觉乐曲的呼吸和气口,要反复的唱,加深体会,然后,将它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即将自身的呼吸和音乐的呼吸融为一体,将键盘转为自己手指的延伸,进而努力做到“人琴合一”,"人音合一”。即做到“人”“琴”“音乐”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表现音乐内涵的目的。“乐感、手感、气感”都是演奏者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我想这也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的几个方面。

二是要注意音乐的艺术律动。艺术律动是演奏者在二度创作过程中所体现的对音符疏密关系的驾驭方式。艺术律动完全是由演奏者个人的音乐感悟能力,表现性技巧的驾驭能力和对作品提供的表现空间的利用能力所支配。在同比条件下,取决与演奏者对节奏节拍的内在规律的知觉,对节奏节拍与速度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对律动在音乐中的情态功能语言功能和意态功能的合理运用。对艺术律动的理解和运用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分句,不同的气息感觉,不同的技术技巧能力,不同的专业化知觉水平和不同的局部优势等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反映到

艺术律动中来,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琴过程中不光要注意对基本功的训练,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音乐其实就是等于歌唱。我们在弹奏中可以通过左手按音和右手技法的配合来发出一种我们想要的声音,这声音或柔和,或激烈,或抒情,或喜悦,或悲伤,均是在向听众传达一种美的感觉,人们在聆听到这样的音乐时会有审美感觉在其中,这样的音乐就是赋予歌唱性的。但是,往往有很多琵琶教育中忽视了“歌唱”的重要性。我们要在孩子最开始学习琵琶时就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歌唱”和怎样去“歌唱”,要强化歌唱性,强化技术要服从音乐的理念。在很多的琵琶作品中,如果细心研究,不难发现其实作曲家早已为我们精心构架了通往赋予歌唱性演奏的一条道路,即使在一些有人认为是比较枯燥的练习曲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赋予歌唱性的片段,没有一首作品是单纯的为了技术而训练的。技巧,应该是为音乐服务的。

琵琶音乐的实际内涵就是使琵琶发出一种带有歌唱性的声音。在琵琶演奏中歌唱性尤其重要,它会通过我们的手指、内心、感觉这三点合成一起,在演奏中共同表现出来,这种综合性的表现就是有音乐的、有歌唱性的。但往往我们在演奏中很难达到歌唱性,因为琵琶毕竟不像小提琴那样,琵琶是“点”的乐器,要通过手指的配合来发出点状的颗粒,因此这就需要通过手指、手腕合理的动作搭配,来构架合理的乐句。做到了以上这些要求,注重“起点——发展——高点——起点”的乐句阐释过程,歌唱性便会更好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中国琵琶演奏艺术》 李景侠上海音乐出版社

《钢琴演奏之道》赵晓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美感教育的培养论文

摘要:“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使其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美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美育的作用,在于通过美的形象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各种体裁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了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趣等,蕴含着大量美的内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适时对学生实施美育。

1、充分再现艺术美

在教学中,我对作品优美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的安排、生动活泼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充分挖掘,着意点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漓江的水”和“漓江的山”的描写段落。对写景的文章,我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①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指导学生尝试:把写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语言任意换成同义词,看其表达效果,使之理解原词表达准确。

②语言的朴实本身也是美。要求学生既要从积极的角度去使用语言,并注意到语言不是词藻的堆砌。如在尝试中把山描绘成“巍峨挺拔”,把水描绘成“清澈透明”,都不足以说明山、水的朴实本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谋篇布局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通常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结构的。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文章按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火柴梗死去这一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反映出事件的因果关系。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它像一把投枪匕首,刺向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考虑内容结构,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使文章丰富的语言、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统一。

2、深刻领会心灵美

在语文教材诸多篇目中,作者塑造的典型人物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些正面人物的形象,都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愚公与智叟形象加以对比,领会愚公身上表现出的那种大智若愚、不畏困难的改天换地的精神美,鄙弃智叟那种自我保守、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庸碌观念。又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启发学生从为了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周总理的伟大形象,联系到当今的(或身边的)先进典型,虽不在炮火硝烟中,但只要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平凡的形象同样高大。他们是伟大祖国的骄子,众多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反衬出祖**亲整体形象更美。

这些形象的挖掘,可使屹立在学生心灵中的英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促使他们的高尚情操得以萌发,这是实现美育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他们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强大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深入分析,再现人物内在的心灵美,能收到使人振奋的艺术效果。学生能在积极而又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受到人物心灵美的熏陶和感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着力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启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创造。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让学生把它当作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来欣赏,启发学生从景物色彩、明暗、静动、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诗中有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在月光的笼罩之下,又另有一种朦胧美,有“明月松间照”、“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也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人不见人的含蓄美。学生在这种清幽明静、活泼新鲜的境界中神游,由“悦目”到“赏心”。自然会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这时,我抓住契机,鼓励学生把这种对美的鉴赏上升到对美的歌颂和创造。课后,学生写出了《构溪河畔》、《校园夜色》等好作文。

青少年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是十分敏感的。这是由于他们对吸引其注意的事物都有兴趣,而美好的事物又能特别吸引他们,所以,青少年的理想、道德、才智、情操的树立和培养,无一能离开美的感受和熏陶。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可谓得天独厚,因为语言这种艺术,它不仅能把造型、表演等艺术美表现出来,还能把山川草木的自然美、人类社会的生活美描绘出来,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需强加于人的“灌”、“逼”,只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就能启发他们去追求。因为审美教育的落脚点是塑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形成优良的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对文章的深刻意蕴加以领悟、品味、消化。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不但内容充实、活泼生动,而且能使思想、情操、品德受到陶冶,语文课的作用也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要能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起好主导作用,就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五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论文

[摘要]从体育欣赏的方法入手,对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欣赏有机的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与终身体育锻炼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关键词]体育欣赏方法教学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竞技体育欣赏的方法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3.结论

体育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对发展学生个性起着良好作用的潜在因素,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利用多途径向学生传授和传播体育欣赏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好体育,谈论和欣赏体育,并参加体育,形成“欣赏体育热”,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最优化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通过论述欣赏体育的方法、了解体育的特点、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体育欣赏对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社会体育的哲学基础是生活世界,体育回归生活正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21世纪人们把体育与人民生命历程和人的基本权利联系起来,使体育向生活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体育的发展是以人文为目标重新定位和以健康为目的的重新定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从而实现欣赏与实践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使社会体育及其欣赏与实践的驱动力源于人们内在的生活需要。

下载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琵琶演奏论文培养方法论文: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理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想象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

    大学语文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论文

    大学语文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除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以外的其他专业学生开设。共分为三个部分:审美文体、常见应用文写作、表达与应用三个部分。旨在培......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论文)

    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许静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根......

    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摘要:物理课程是十分典型的理工学科,然而,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能够很好地渗透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接触到的物理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都在慢慢增加,很多......

    语文教学中的情商培养论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天职就是教好语文,育好人。而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情商。那么,何谓情商呢?情商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商数,即除智......

    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自然科学的发展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大、知识代谢频率之快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20世纪后期起,生命科学更是显示了......

    生物教学中观察力的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特征,包括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对未......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从听觉能力、知觉能力、感受能力三个层面分析音乐表现力的组成要素,重点探讨钢琴音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途径,即加强钢琴作品内涵背景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