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5:3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

第一篇: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

马原往届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 B.吸收其合理思想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 B.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 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8.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19.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 B.风俗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20.“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2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2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24.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D】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B】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2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7.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28.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 A.社会秩序的稳定 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 D.生产力的发展

29.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C】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A】【D】【】【】【】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 】【B 】【 C】【 】【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 】【B】【 D】【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 】【B 】【D 】【 E】【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A】【B 】【D 】【 】【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37.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为技术社会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 B】【C 】【D 】【 E】【 】

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C 】【 D】【 】【 】【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9.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A 】【D 】【E 】【 】【 】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D.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E.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0.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ABCDE】

A.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 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D.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3小题每题7分,42、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7分)

42.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6分)

43.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44.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二者的相互联系。(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小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46.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47.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D 3.D 4.B 5.B 6.A 7.C 8.C 9.B 1O.B

11.B 12.D 13.C 14.D 15.B 16.C 17.A 18.C 19.D 20.C 21.B 22.D 23.C 24.D 25.B 26.D 27.A 28.D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D 32.ABD 33.ABC 34.ABD 35.ABDE 36.ABD 37.BCDE 38.CD 39.ADE 40.ABCDE

三、简答题(共26分)

4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分)

(2)二者是相区别的。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2分)

(3)二者是相联系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分)

42.(1)意识能动性又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第四,意识活动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分)43.

(1)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分)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其次,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面貌;再次,它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6分)

44.(1)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内容。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2分)政体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1分)

(2)国体和政体是密切联系的。国体决定政体,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2分)政体与国体相适应并影响国体。(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

(1)论述题的第45、46、47题三题中,考生任选其中二题作答。如果三题全部作答,第47题的答卷无效。

(2)要求答卷政治观点正确,政治观点错误的,该题为0分。

(3)要求答案观点全面,表述清楚。观点不全面,表述不清楚,酌情扣分。

(4)如果答卷表述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意思相近,也要给分。

(5)如果答卷在某些方面阐述深入,有创见,可以多给分,但全部得分不得超过该题总分。

45.(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3分)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3分)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3分)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3分)46.

(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得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2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2分)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具有绝对性,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4分)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2分)

47.(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2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2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分)

(2)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而又发展不平衡。所以,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应该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这种生产力状况相适应。(3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1分)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2分)

第二篇:北大马哲真题

马哲专业

99-07

一、简答题

1、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99】

2、为什么说静止是相对的【99、03】

3、人工智能与意识的关系【99】

4、联系和发展的关系【99】

5、矛盾分析方法【99】

6、必然与偶然及其辩证关系【99】

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99】

8、为什么说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世界发展史的钥匙【99】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01】

10、物质与时空的关系【01】

1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01】

1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01】

13、社会意识的功能【01】

1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01】

15、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02】?

16、意识的能动作用【02】

17、辩证的否定【02】? ?

18、“规律就是关系”【02】?

19、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02】? 20、阶级的实质【02】

2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03】

22、人是社会动物【03】

23、可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03】

24、价值与评价【03】

25、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的区别【04】

26、哲学一元论的基本含义【04】

27、意识的本质【04】

28、质和质变【04】

29、自由与必然【04】

30、哲学范畴的世界【05】

31、非理性因素的作用【05】

32、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05】

33、哲学的反思性【07】

34、辩证的否定法【07】

35、真理的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07】

36、价值观及其功能【07】

37、人的在其现在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7】

二、材料分析题

1、“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是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这两种情况在两个个人的意识中是这样出现的;(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03】

2、“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4】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精髓,不懂得了它,就等于摈弃了辩证法”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7】

三、论述题

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1】

2、试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就环境问题谈谈你的看法。【01】

3、“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02】

4、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内容,并据此论述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02】

5、试述“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03】

6、试述人们社会历史活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系。【03】

7、试述认识中的反映和创造的关系。【04】

8、论需要和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4】

9、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05】

10、为什么马哲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05】

11、试论述物质与实践的关系。【07】

12、论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07】

北师大历届西哲专业真题(99-07)

一、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50分)

1、爱利亚学派【99】

2、柏拉图“回忆说”的主要内容【99、01】

3、德漠克利特的“影像”说【99】

4、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哲学”的定义【99】

5、“奥卡姆剃刀” 【99、01】

6、休漠的不可知论观点【99】

7、笛卡儿的二元论【99、03】

8、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论述【99】

9、康德的“自在之物”(“物自体”)【99、01】

10、费尔巴哈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99】

1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99、01】

12、波菲利问题【99】

13、莱布尼茨的“单子论”【99、01】

14、先验幻想【99】

15、巴门尼德的存在【99、04】

16、原子和虚空 【99】

17、四因说 【99】

18、流溢说 【99】

19、唯实论 【99】

20、我思故我在【99、02】

21、物是观念的集合【99】

22、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99、05】

23、助产术 【00】

24、四线段比喻【00】

25、太一 【00】

26、前定和谐【00】

27、绝对同一性(谢林)【00、04】

28、真理是过程【00】

29、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概念”【01、05】 30、卢梭“三权分立”【01】

31、培根的“四假想”【01、04、05】

3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01】

33、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01、04】

34、“人是机器”【01】

35、黑格尔“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01】

36、“人是万物的尺度”【02】

37、苏格拉底方法【02】

38、经院哲学【02】

39、人文主义思潮的基本特征【02、05】 40、洛克的“白板说”【02】

41、费希特知识学的三条原理【02】

42、康德的“绝对命令”【02】

43、逻各斯【03】

44、数是万物的始基【03】

45、高尔吉亚【03】

46、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03、05】

47、《上帝之城》【03】

48、启蒙运动【03】

49、黑格尔逻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3】

50、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03】

51、米利都学派【04】

52、亚里士多德的现实与潜能说【04】

53、百科全书派【04】

54、存在就是被感知【04】

55、因果观念是习惯性的联想【04】

56、泰勒斯【05】

57、芝诺的四个悖论【05】

58、古希腊的“怀疑主义”【05】

59、四因说【07】

真理之路(巴门尼德)【07】 61、教父哲学 【07】

62、人文主义(Humanism)【07】 63、四假相说 【07】 64、我思故我在 【07】

65、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07】 66、预定的和谐(莱布尼茨)【07】 67、“百科全书派” 【07】

68、精神哲学的三个阶段(黑格尔)【07】

二、简答

1、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99】

2、德性就是知识(苏格拉底)【99】

3、除了哲学真理以外还需要神学真理(托马斯)【99】

4、观念的次序就是事物的次序(斯宾诺莎)【99】

5、应该把真正的实体理解为主体(黑格尔)【同本年外哲方向论述】

6、这个世界,……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00】

7、习惯是人生的最大指导。只有这条原则可以使我们的经验有益于我们,并且使我们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00】

8、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00】

9、自我设定非我(贝克莱)【01】

10、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01】

11、物质或有形实体是矛盾概念(贝克莱)【01】

12、理念是概念与客观性的绝对统一(黑格尔)【01】

13、实践理性有三条公设(康德)【01】

14、简述费尔巴哈的宗教观【01】

15、简述斯宾诺莎的实体观【01、05】

16、简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02】

17、简述詹姆士的真理观【02】

18、简述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03】

19、简述英国经验论的发展【03】 20、简述莱布尼茨的实体观【04】

21、简述康德的“自在之物”【04】

22、费希特的“知识学”【05】

23、黑格尔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05】

24、笛卡尔的方法【05】

25、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的意义何在?(15分)【07】 柏拉图为什么要提出“回忆说”?其基本内容是什么?(15分)【07】

三、论述

1、洛克是如何说明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的关系的?贝克来在此问题上有什么不同见解?【99】

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的哪些观点?【99】

3、试论述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与继承。【99】

4、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99】

5、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99】

6、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99】

7、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99】

8、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如何发展了笛卡儿的实体学说【00】

8、你如何理解康德的“哥白尼革命”【00】

9、你怎么看待哲学【01】

10、详述并分析柏拉图通种论的基本内容【01】

11、论黑格尔的世界可知论【02】

12、评述康德的不可知论【03】

13、论述近代唯理论的发展演变【04】

14、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04】

15、评述近代维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分歧【05】

16、评述康德的认识理论【05】

17、论述近代大陆唯理哲学的实体学说?(30分)

第三篇:马哲考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题

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

答: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定之否定规律要求我们: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例 用辩论的否定观论如何正确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 在如何对待我国文化和国外文化问题上的一点意见。(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两种错误倾向。对待我国历史遗产,要采取批判地继承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的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必须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既要积极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必须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同时也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2.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

答: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技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3.试述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贯彻和体现。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贯彻和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运用。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前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实现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及作用?

1、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存在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但并不是商品经济中唯一的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基本的规律。

(2)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同其他任何规律一样,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

①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

②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理解这一问题,要注意三点:

(1)价格与价值“不一致”的原因:虽然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价格不只受这一个因素的制约,价格还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的变化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如下图:

(2)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原因:虽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但另一方面,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供求”,使供求趋于平衡。如下图所示: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原因:

①价格的波动是以价值为轴的,不是脱离价值的无限上升或下降,所以仍然是价值决定价格。

②虽然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致的。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分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二、重难点讲析

(一)、等价交换

1、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等价,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2、不等价交换会挫伤一部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只有实行等价交换,才能维护各个生产者、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形成平等的竞争环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从而促进商品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3、货币出现后,商品和商品就不直接交换了,而必须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商品—货币—商品。每次交换都是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因此,商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就逐渐变成了价格与价值相符。

4、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之间的交换,就变成了商品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而导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某个静止的点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完全一致也是偶然的。但是从长远看,从整个商品交换发展过程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与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是可以抵消的。价格和价值是相符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是体现在每一次具体的买和卖的关系当中,而是从一定时期,从社会的总体来看买和卖的关系时,才体现着等价交换的原则。

5、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它本身的价值成正比。所以商品价格要反映商品价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低于价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高于价值。所以,商品的价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所以,当供不应求时,就会使价格上涨,从而使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会使价格下跌,从而使生产缩减。这里价值规律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当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价值规律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流出;相反,则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这种商品的部门。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这里,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

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

由于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利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种情况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3、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

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二个作用的结果。在商品经济中存在竞争,由于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想方设法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会促使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优胜劣汰不会导致我国出现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两极分化局面。

优胜劣汰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对于破产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好事,会给这些企业及其职工带来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国家、企业、职工三方面的努力:作为国家,要依法治国,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下岗职工的基本权益;作为企业,必须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职工,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逐步加以完善。市场经济就是靠市场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在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中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和商业时代的基础规律,在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所谓“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当时在某个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工具。比如织布,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而手工织的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用电脑操作织的布更是极少数,那么使用机器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不同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生产同样一匹布,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同。如果有的用8小时,有的用13小时,而大多数用10小时,那么生产一匹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接近于10小时,一匹布的价值量就相当于10小时。

商品交换要以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为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劳动,两种商品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使交换成为互利的事情。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交换的一方占便宜,另一方吃亏,商品交换就不能长久持续下去。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衡量,表现为价格。等价交换也就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并不总是与价值相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在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主要是由市场上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买者同买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同卖者就会竞争,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引起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反过来,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当某种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吸引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价格上下波动的运动,这个运动表现为一条曲线。人们在市场上能够看见和接触的,就是价格上下波动的曲线。但是,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进行的,这个中心就是商品的价值。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事实上,价格上涨或下降,都不会距离价值太远,价格不能无限制的上涨,也不能无限制的下降,价格的上下波动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的。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虽然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如果你们不是只考察每天的变动,而是分析较长时间里的市场价格的运动,那么一切种类的商品,平均说来总是按它们各自的价值,即它们的自然价格出手的。”[1]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始终作为一种趋势,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所以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在国内市场上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哪里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在哪里起作用。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它,也不能取消它,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利用它。价值规律在国内市场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商品的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生产部门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以大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解者。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的生产者,便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这种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不断地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物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三、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发生作用,同时也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作用,但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在一国范围内,商品交换是等量劳动的交换。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价值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由于生产要素在国际上缺乏流动性,导致各国国民经济的相对孤立性,从而各国有着相对独立的民族市场和商品的国民价值。

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国际分工、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商品的国际价值。由于各国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有差异的,因而商品的国际价值和国民价值也存在差异,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的交换只能按照国际价值进行,于是便出现包含相等国际价值的不同国别价值相交换,即不等量劳动相交换,这正是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与它在一国内市场上的作用的区别所在。[2]马克思指出:在不同国家的相互关系中,“一国的三个劳动日可以和别一国的一个劳动日相交换。价值规律在这里有重要的修正。”[3]马克思这里所说的“三个劳动日”和“一个劳动日”是指国别社会劳动时间或国民价值。如果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这一国际统一尺度来衡量,那么它们有相等的国际价值。

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发生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如前所述,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是按照国际价值进行的。因此,一国专业化生产国别价值低于国际价值,即国别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少于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的产品,便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并盈利。世界各国正是根据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提供的价格信息来安排其生产和开展对外贸易的。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就像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地指挥和调节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目前,拥有高科技、资本又丰富的国家专门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劳动力较多的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发展“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这些都是国际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由于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际商品交换中,国别价值越是低于国际价值或符合国际价值的价格的商品获利越多。因此,世界各国均致力于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商品质量、包装装潢、销售技术等方面下功夫,以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从对外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在世界市场上,由于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商品交换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各国的不平衡发展。不发达国家因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小,所生产的商品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较多,国民价值较大,但在世界市场上却只能以低于其国民价值而符合国际价值的价格出售,因而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而发达国家由于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大,所生产的商品国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耗费少,国民价值小,在世界市场上按照高于其国民价值而符合国际价值的价格出售,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利益,而且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有利于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当然,发达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也存在差异,加之他们的生产状况、原料供应和对外贸易政策各不相同,因而他们生产的商品国民价值大小、从而国际竞争力强弱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平衡的。[5]

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和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各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强有弱。为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各国政府往往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商品竞争能力强的国家,往往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让有竞争力的商品打入国际市场。而商品竞争力弱的国家,则执行保护贸易的政策,通过各种奖出限入得措施来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和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口。当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生了变化,该国政府便会相应的调整其对外贸易政策。

总之,无论在国内市场或是世界市场,价值规律都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在国内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在世界市场,价值规律调节国际分工;刺激各国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

5.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主要内容有 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的二因素是价值与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重性。价值——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4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当今时代,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性劳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劳动应该包括大部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型劳动。因此,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在当今时代,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创造价值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因充分肯定他们在创造价值中所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等发面相对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课后题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答: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 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 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 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 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 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4、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要点]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不重视脑力劳动,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指的就是体力劳动。因而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候他们提出:商品中所含的体力劳动的成分越来越少了,因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不再适用了,商品价值应该从由劳动和劳动时间决定变为由“知识含量”决定、由知识来计量。事实上,马克思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脑力劳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论述到:“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也就是说,无论是生产何种商品,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生产的,只不过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占的比例不同罢了。由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体力劳动居于主体地位的时代,因而《资本论》中更多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例来分析。而现在脑力劳动取代了体力劳动的主导地位,出现了“无人工厂”、“生产自动化”,体力劳动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了。对于这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有提及:“劳动表现为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相反地,表现为人以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同生产过程本身发生关系。这里已经不再是工人把改变了形态的自然物作为中间环节放在自己和对象之间;而是工人把由他改变为工业过程的自然过程作为媒介放在自己和被他支配的无机自然界之间。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的旁边。”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意识到了生产率的发展将使得体力劳动的主体地位会逐渐被脑力劳动所替代(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马克思不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一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论断不再适用,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始到终都包括了脑力劳动。归根到底机器也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也是科技工作者大量脑力劳动的结晶。此外,如果不通过劳动将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科技的发展也不会对生产做出太大的贡献。因此,产品的剧增并无法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劳动价值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商品的价值仍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原理是不变的,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高效性、高能性和高质性等新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不再仅仅是指体力劳动还应该包括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正逐渐取代体力劳动的主体地位。因此上述的抽象劳动应该包括更高层次的脑力劳动,即技术创新、知识应用、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等类型的脑力劳动。

第四篇:马哲考试题

简答: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可概括为下述两点: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部分来说,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深层,政治经济学处于中层,而科学社会主义则处于表层。

②、马克思主义着学生可揭示了马克思主的基本点、根本点或精髓。

综上所述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就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而言,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其中,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根基的。

实践唯物主义者一概念所要表明的不仅仅是一种把理论付诸行动的哲学态度,更重要的是指:时间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观点为基础把唯物主义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统一起来,从而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世界的发展性原理统一起来,唯物辩证的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内在的包含了辩证观点,而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又逻辑的包含了历史观点。历史唯物的两成含义:1是指将历史作为对象的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2是指把历史发展原则作为其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去理解现实的感性世界、去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

马哲的基本精神:

1、科学精神,2、人本精神,3、实践(批判)精神,4、崇尚自由的精神,5、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的精神(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精神)

3、联系中国现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当前西部大开发的实际,谈谈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相互联系与统一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基础;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先导和前提;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向和目的;

求真务实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可分割裂、相互促进。

(一)做到实事求是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1.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2.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3.个人主观意向上的障碍 4.思维逻辑方法上的障碍

(二)消除障碍的对策探索

首先,树立牢固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其次,努力提高个人整体素质,增强鉴别力。

再次,改革现有体制中的弊端,建立一套鼓励实事求是、务实苦干的机制。最后,对领导干部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进行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要坚持调查研究,反对“唯书”、“唯上”。3.要认真改造主观世界,提高主体自身素质。.要有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和勇气,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内容:

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

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 群众观点的主要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特别是生产的观点,即实践的、劳动的观点

☆辨析:当官就是当清官;当官就是为民做主 ☆辨析: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人民为本

☆辨析: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是一回事。人、民、人民内涵有所不同:

“人”的范围和内涵要比“民”大,人是相对于“非人”、“物”而言的,“民”以及“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和政治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含义有所不同。

人本思想与民本思想立足点和目的不同:古代民本论立足点是君而不是民,贵民、重民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但这一思想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意义:相对于英雄史观而言难能可贵,相对于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而言,但在历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最终也没有超出唯心史观的范围。„„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坚持手段和目的是统一的(人民群众既是主体力量、依靠力量,又是服务对象)。“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理解的关键是人是什么„从哲学层面讲,含义如下:(1)是一种执政理念:关键是以“什么人”为本以及以“人的什么” 为本?(2)是一种价值取向: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3)是一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一种重要尺度 人民群众的观点与以人为本理念 共同点——基本精神一致;

不特点——内涵和范围不同。“人”的内涵要比“人民”大,人是相对于物而言的,人民是相对于统治者(官)而言的。当前我们提出“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具有科学内涵——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而不是人本主义所讲的抽象的、孤立的人。因此,“人”既包括作为类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还包括作为个体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真理标准大讨论;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党全国范围内掀起解放思想的热潮)。

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即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我们去研究,实践,探索规律。求——去探索、去追求、去挖掘、去研究,去提高自身的能力 真——事实、规律和真理等

务——从事、致力,尽量去追求,必须做到某事 实——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干实事、求实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理论形态完备的有机统一 1 的人。“人”也具有价值内涵——人民利益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向人民群众学习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5、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6、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

党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认识=>实践),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

1.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这可以称作人的类本质或一般本质。

2.从人与人(他人、社会)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可以称作人的群体本质或社会本质。

3.从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表现为由个体的不同需要造成的人的独特性,这可以称作人的个体本质。

我们可以把人的本质概括为: 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满足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

5、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及你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谈谈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重要性。

明义取利,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依法致富,心理坦然,心身健康!

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本特点是:(1)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其本质是大公无私。(3)以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以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就必须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现实,造福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共产主义人生观即无产阶级人生观。是无产阶级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在现代化大工业所造成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世界观的指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科学、最崇高、最伟大的人生观。它的基本特点是:(1)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和最高理想,并为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2)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其本质是大公无私。(3)以革命乐观主义为人生态度。以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共产主义人生观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一旦形成,就必须按自己的面貌改造现实,造福人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首先是“人”这个概念。“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首先在于其类特性——劳动。其次,人的本质还在于其现实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最后,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辩证统一。

辨析题

1、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

【答案要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古希腊哲学家的上述命题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必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3、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答案要点】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共产主义人生观,又称之为“无产阶级人生观”,或“共产主义道德”,核心内容是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主要包括:共产主义人生目的观、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共产主义人生理想观和共产主义人生态度观。

辨析:共产主义人生观就是一种价值观,无所谓科学与非科学。

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第一,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之上。

第二,共产主义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等基本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学说基础之上。共产主义人生观体系

第一,把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和目标。第二,把为人类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第三,把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原则 第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第五,把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作为人生的基本态度。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一)处理好两个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权力观 1.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对人生需要的满足不是万能的!

“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式的人生价值观对自己、对社会都是有害的!

4、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案要点】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5、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就是GDP的增长。经济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发展。

结论:发展≠经济发展≠ GDP的增长。不能把“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片面地理解只讲经济发展和唯生产力论。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到、贯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中去 论述:

一、有人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很难,你认为难在什么地方?

1、认识不到位。一是对什么是解放思想认识不正确,而是多什么是实事求是认识不深入;三是对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能力不到位。不少党员干部不愿意学习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又不能及时充实和更新,导致很难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凭老方法本事,自觉不自觉地背离客观实际。

3、品质不到位。少数人在品德上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了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落实。一是压制群众,牟取暴利;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三是好大喜功,4、环境不利,当前一些地方还没有形成实事求是的环境,导致不实事求是的现象大量存在,主要是民主风气不浓,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

5、制约不利。目前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为题,如权力过分集中,政府职能未能根本转变等,造成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大量滋生,监督制约机制严重滞后。

综上所述可见,在实践中能否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受主客观诸方面条件的制约,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主观方面,取决于党员干部自身的素质,取决于各级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深度和对待党的思想路线的态度。

二、谈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

(1)党的基本路线从理论上来说: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的成果。因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特点:a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建立来看,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只能靠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然后凭无产阶级专政,逐步改造私有制自觉地加以建立b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状态来看,社会基本矛盾适合的方面是基本、主要的,不适合的方面是非主要的c从性质上说是非对抗性的矛盾d从社会矛盾解决方式看,是自我调节、自我完善,逐步加以解决。

(2)现实意义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的要求。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b坚持改革开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及其特殊的解决方式所决定。我们的基本矛盾,不是通过革命解决,而是通过社

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来解决、即改革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因为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表明、尽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但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我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

三、谈谈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答:(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应用。二者是一致的。掌握认识的发展规律,就应该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现实意义:1群众路线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2走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党的领导方法上的具体运用和具体体现。3走群众路线,合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4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历史创造,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专利”,是无产阶级政党比其他政党先进的显著标志。

四、结合实际,从哲学层面上谈谈如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个创造性。

一、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与加强工作的系统性

二、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与加强工作的预见性

三、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与加强工作的创造性

系统性,是在其具体的实践中立足全局,把握全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工作综合效应和最佳效果的必然要求,系统具有整体、结构、层次和开放四个基本特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系统的结构性,要求我们优化结构组合,以实现整体的最佳功能。合理的结构会促进系统的发展,不合理的结构会延缓甚至阻碍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处理好构成系统的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因层制宜、分类指导,做到逐级分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干好工作,就要找好位置。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我们重视和善于利用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因为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即其它系统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的。预见性,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形势动态、矛盾程度或具体工作发生变化或趋势的洞察与把握。如果缺乏预见性,就必然陷入盲目被动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务主义中去。我认为,增强工作预见性的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注重超前思维,要做到四点:一是注重调查,掌握客观现实;二是去伪存真,尊重客观规律;三是发动群众,整合集体智慧;四是演绎推理,开发思维张力。要善于从全局的、长远的观点看问题,要把握住大机遇的蛛丝马迹和危机出现的苗头,尤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关键信息、关键环节要予以充分注意与周密考虑,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抓当前,想长远。

创造性,是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过程中,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职工队伍也有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经验,这就离不开创造性。增强工作的创造性,一是要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见解,采取新行动。创新是全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是要有强烈的奉献意识。三是处理好创新与规律的关系。要以积极进取讲究科学的态度,对待客观规律,善于遵循和利用规律,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种有效的新办法,新经验;四是破除迷信,敢冒风险,甘受误解。运用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思考问题,善于变换视角,变通方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五、密切党群关系,创造性地贯彻和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网络信息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党群关系影响和冲击

(二)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障碍性因素

1、经济性障碍

2、体制性障碍

3、政策性障碍

4、政治性障碍

5、思想作风性障碍

(三)密切党群关系,贯彻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1、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的观念。

2、学会“问计于民”、“问计于网”,妥善处理和科学解决网络信息时代党群关系上的新矛盾、新问题。

3、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坚持不懈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

4、善于“虚功实做”,积极献言献策,从自身出发,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

第五篇:华东交大马哲老师徐华每年的期末试题

华东交大马哲老师徐华历年常用期末考题

如果你也是徐华的学生,我只能多你说I’m sorry to hear that.但你能找到这篇文章,真是幸运。今天我们期末考试了,题目如下:

举例说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作用 要求:1.分别举出5个生活中的事例

2.每个事例要用不同的原理

3.每个事例的分析不得少于200字 格式:事例1:„„

事例2:„„

事例3:„„

事例4:„„

事例5:„„

论文如下:

事例1: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课余生活太多,我们有很多同学刚进大学就加入学生会或是加入一些社团或是找兼职,渐渐的感觉时间不够用了,到后来发现学习跟不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次矛盾原理告诉我们,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当一大堆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分清楚哪一件事是最重要最紧急的,哪一件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哪一件是紧急但不重要的,哪一件是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我们要集中精力先解决最重要又紧急的,再做其他的事,这样才是最明智的,就算小问题没有处理好,对我们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不至于“丢了西瓜捡芝麻”。

事例2:大学的课堂有别于高中,大学的老师很少跟同学交流,不会给我们过多的帮助。因此,总有学生(努力学习的那种)抱怨大学里学不到东西,认为自己是在虚度光阴。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由量变到质变需要经历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天进步一点我们就能进步很多。每一个成功者都必然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由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最终才能走向成功。

事例3: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与人交往,小到寝室,大到社会,我们总要与人交流。我们总能发现一些人,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今天对你好,明天戳你脊梁骨。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我们能够分清现象与本质,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有一定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察言观色,从他人的言行举止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从而更好地发现其本质。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坏蛋做了一件好事就说他是好人,也不能因为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说他是坏人。俗语有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需要从长久的观察才能去判断一个人,从而使我们的结论更贴近其本质。

事例4:大学的我们似乎没有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没有进步,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一直在不断的改变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超越自己。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此时之我,已非彼时之我。刚进大学的我们不了解所录取的专业,不能很好的投入大学学习之中。而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对所学专业终于了解了一些,能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这就是发展的过程。

事例5:大学的学习与高中的学习还有一点不同。以前,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考试,学习的东西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而在大学里所学的都是和未来我们的工作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就我所学软件专业而言,C++的主要功能就是编程。我们在学习之后,就要在电脑上运行程序,调试程序,找出其中的错误,修改程序,再重新修改程序,最后用于编程。这里就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样就能得出对事物的更准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指导实践活动。

下载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山大学07年马哲考试题(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骑大马》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骑大马》教案设计,欢迎来参考!一、教学活动(集体活动......

    2013-2014年四川大学马哲期末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条件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3).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

    大马坊村工作汇报

    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述职报告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村工作的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

    大马三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大马三中 创建省级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示范性学校汇报材料 鄢陵县大马乡第三初级中学始建于1997年,地处全国花木之乡——大马乡,位于大马村北邻,鄢望路西侧,是一所环境优雅、富有朝......

    《大马告诉我》教学反思

    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第一节教学活动课《大马告诉我》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以前,学校组织我们下幼儿园听课、见习、保育实习的次数不少。看见的老师们不管......

    《大马大马告诉我》歌曲(5篇)

    艺术:《大马大马告诉我》歌曲 【活动目标】 1.尝试通过倾听与感受,梳理、理解歌词。 2.借助体验、表达、图谱等多种形式,感知歌曲结构特点。 3.喜欢分角色演唱、小组合作的演唱......

    中山致辞(致辞,中山)

    中山致辞(致辞,中山) 爱我中山,建设首善 --------------大连市中山区四十二中2年1班李鑫实施全域城市化和“多中心”发展战略,会削减我区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挑战与机遇并存,2014......

    中山庆典公司

    中山庆典公司——中山市巨人庆典策划公司 服务范围 中山市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小榄镇、东升镇、古镇镇、横栏镇、顺德、容桂、三角镇、民众镇、南朗镇、港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