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

时间:2019-05-13 05:5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

《卖炭翁》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满面尘灰烟火色。2.,心忧炭贱愿天寒。3.夜来城外一尺雪。4.,黄衣使者白衫儿。5.半匹红绡一丈绫。6.,回车叱牛牵向北。7.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8.“卖炭得钱何所营”中的“何所营”意思是。9.“翩翩”本意是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10.“黄衣使者”是指 ;“白衫儿”是指。11.诗中“手把文书口称敕”的“敕”意思是。12.诗中“驱将”的意思是。

13.“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直”意思是。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 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3题 答案 略

14.“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 宫市的霸道不公。

15.《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选择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C选项后面应该改为: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 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三、简答题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辗”_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4、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6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教案苏教版教案

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反映现实”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男女生齐读、混读。

3、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烧炭→运炭→炭被抢

三、理解诗意

对照注释,小组明确。

四、读出人物

这首诗所写的故事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刻画人物的方法我们已经学过。如卖炭翁。

对于卖炭翁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

(一)外貌描写

通过外貌描写,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二)心理描写

课文除了描写卖炭翁的外貌,还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哪些语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老人自己身上“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透过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十分艰辛。

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谁能通过读来把这种矛盾的、反常的心理读出来呢?

(三)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 辗”→ 运炭的艰难 宫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描写)→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五、读出写法

一车炭,千余斤

牛困人饥

衣正单 半匹红绡一丈绫

翩翩两骑

愿天寒 ↓↓

写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六、读出主题

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那么这么一个生活最低保障的想法实现了吗?卖炭翁最后的得到的是什么?

实际这“半匹红绡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是一点用处没有的,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即使能变现钱也相当困难,况且这些东西不值几个钱。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苦宫市也

所谓“宫市”,就是宫廷派宦官到市上去“购买”物品,任意勒索、掠夺。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现实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宫市的弊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不幸,故事中,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只有彻底消除像宫市一样的弊端,人民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卖炭翁》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七、拓展延伸

本诗没有交代结局,你认为结局会怎样?你希望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同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德〕歌德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英〕培根

我们........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令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来的,正是人类所拥有的同情——从一件小事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同情!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6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学案苏教版教案

《卖炭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和乐府诗。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形象,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情感目标:感悟诗人的感情。学习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宫市”罪恶的揭露。学习难点:

感悟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学习过程: 赏读入境

(一)情境导入:

(二)预习先知:,1、走近作者白居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两鬓 辗 冰辙

翩翩两骑

口称敕 叱牛

2、解释重点词语:

薪()辗()何所营()

愿()骑()

敕()叱()

直()惜不得()

(四)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研读

1、圈画出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语句,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卖炭翁。

范例:“两鬓苍苍”是卖炭翁的外貌描写,写出卖炭翁的年岁已高,劳动的艰辛,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圈画出诗中描写宫使的语句,思考这是______________的宫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把握主旨

1、诗中卖炭翁饿着肚子,吆喝着困牛,走回终南山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2、唐朝的宫使为什么敢公然在喧闹的南市门外掠夺卖炭翁的千余斤炭,造成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 知识链接:

二、宫市

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采购权也抓过去,常常数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的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门户钱即“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史书对宫事的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

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压低人家的物价,比原价稍低)。末年(指唐德宗贞元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十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及论价之高下者。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三、南山

南山就是终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这里豺狼出没,荒芜人烟。

四、白居易的相关诗作

1、白居易《红线毯》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2、《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暴卒”“草草”“紫衣挟刀斧”等贬义词句刻画了抢劫者的形象;接着展现了两个场面: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主人因中庭的那棵心爱的奇树被砍而忍无可忍的时候,才让暴卒自己亮出他们的黑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听见暴卒的自称,作者很吃惊,连忙悄声劝告村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讽刺的矛头透过暴卒,刺向暴卒的后台________又透过__________,刺向中尉的后台_____________。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第四篇:2016年秋季版2017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五毛泽东词二首练习

二十五 毛泽东词二首

01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沁园春(qìn)

数风流人物(shǔ)蜡象(là)...B.顿失滔滔(tāo)分外(fēn)妖娆(ráo)...C.素裹(ɡuǒ)成吉思汗(hàn)略输(shū)...D.风骚(sāo)稍逊(sūn)莽莽(mǎnɡ)...(解析:B.分fân;C.汗hán;D.逊x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A.零落 飘洒 顿时 烂漫 B.悬涯 飞驰 蜡烛 苍莽 C.娇傲 欲望 试卷 晴天 D.妖艳 富饶 寂漠 竞赛

(解析:B.悬崖;C.骄傲;D.寂寞。)3.朗读节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句是(C)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惟余莽莽(只)须晴日(必须)俏也不争春(俊俏,美好的样子)...B.大河上下(指黄河)分外妖娆(格外)反其意而用之(违反).....C.原驰蜡象(蜡烛)略输文采(差)顿失滔滔(立刻)...D.犹有花枝俏(仍然,还)俱往矣(都)稍逊风骚(文学才华)....(解析:A项中“须”是“等到”;B项中“反”是“与„„相反”;C项中“略”是“略微”。)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比喻,对偶)(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对偶)(3)已是悬崖百丈冰。(夸张)(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拟人)6.按要求默写。

(1)《沁园春 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2)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中写四季循环的句子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写梅花凌寒开放的句子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表现梅花品格的句子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7.某校七年级(1)班准备办一期以“梅花颂”为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面是关于“梅花”的宝塔式对联,请你在方框内补出空缺的内容,要求含有“梅花”二字。

梅花含笑;喜气盈门

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 白雪红梅报喜,黄莺紫燕迎春。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梅花数点天下皆春;冰消北岸鸟语花香 红梅争艳迎春到;万象更新新潮逐浪高

(2)请发挥想象,仿照例句,以“梅花”为对象写一段咏物诗句。

例句:落叶——你虽然与秋风做伴,为别人加料施肥,自己却化作了春泥。梅花——你虽然以风雪为伴,经历着彻骨之寒,却时时为人们奉献出幽香。8.《毛泽东词二首》让同学们认识了雪的纯净、梅的高洁,他们决定在班内开展一次以“冰心傲骨”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诚邀你参加!(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示例:追慕冰心傲骨 成就高尚人格

(2)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若让你搜集积累这样的名句,你会采取哪些途径?

网上搜索,到图书馆查阅,向同学、老师请教。

(3)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字左右)提示:合情合理,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字数符合要求。(4)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冰心傲骨”的仁人志士不在少数,请举一例。示例:朱自清宁可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齐白石坚决不入官场等。

02 课内精读

(一)沁园春 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9.《沁园春 雪》的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10.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品读全诗,说出你对“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理解。

这一句是想象之景,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12.“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惜”字委婉地指出了历代帝王的不足之处。请根据你对历史的了解说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宋太祖:大宋皇帝赵匡胤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治国有方,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宋王朝的经济和文化达到我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成吉思 2 汗是持续存在长达429年的蒙古帝国的开创者。

(二)卜算子 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13.“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的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14.写出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赏析。

“已是悬崖百丈冰”是写梅花生活在恶劣的、严寒的环境之中,是以衬托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03 拓展阅读

(原创)

春雪 刘白羽

入春以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每次看到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我生在北国,从小爱看雪。少年熟诵“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今年正月初三那头一场春雪,我住在高楼上,从窗上望出去,阳台栏栅上堆积着厚绒绒一层雪,是那样温润滋融,带来清新的春的消息。天清气朗,从我这窗口,可一目望到苍翠的西山。而这一天,北京城一片洁白,一望无际、鳞次栉比的积雪的屋脊,黑白相间,构成一幅十分别致的画,好看极了。

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

在延安搞大生产的那个早春,那是如何艰苦而雄伟的时代呀!我们为了战胜饥饿,为了把火与血的战斗进行下去,但等天暖,我们就要放火烧山,开荒下种。恰恰在这个时候,一场大雪忽然从空中飘飘扬扬洒落下来。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其中有这样的意思:雪,一点一滴深深渗入土地,滋润着种子,让它早日发芽。我现今还记得那年的春朝,曙光微放,延安山岭上这里,那里,一行行蜿蜒蠕动的人影。然后,飞扬的锄头,挥洒的汗水,令人真正体会到“劳动人民创造新世界”的畅快。

已近三月末,早该下雨,谁知今早起来一看,又是一场好雪。大概因为温度上升,雪花都粘连在树身上,远远近近的树木,有如一丛丛雪白的白珊瑚,好看得很。这雪树使我想起另一段艰苦而雄伟的生活,那是东北解放战争最困难的时候。松花江边,二三月还是满天风雪,雪深没膝,行军人,一脚拔上来,一脚陷下去,尽管是零下四十度的严寒,由于艰难跋涉,却还一身热汗淋漓。但一眼看见东北人叫作“树挂”的奇景,一株株树从树身到每一纤细枝条,都像冰雪精雕细刻出来的,晶莹婀娜。我就带着这美的心境穿过风雪,走进硝烟,3 这又是何等英雄而豪迈的生活啊!

而今年这几场雪,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温暖的阳春。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啊,它,似乎在催着我飞马扬鞭、冲击向前。

我静静地凝视着,这春雪啊,一点动静也没有,绵绵落了一夜,又绵绵落了一天,这雪多么洁白纯净,如花似玉。当我从窗口望着白杨树,我却被一种天工造化,神妙奇绝的景象所惊住。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一刹那间,我仿佛到了苏州的香雪海,看见千树万树的白梅。今天,只有今天,这绵密的春雪,使我竟暂时忘记了我心头上呼啸的暴风雪,使我更加深沉地喜爱起春雪来了„„没一点风,我静静走到一株高大的白杨树下,一片积雪、又一片积雪,从树顶上扑突一响,扑突一响,跌落下来,立刻溶入潮湿的黑土。我忽然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然,用落花比拟雪花很不确切,可是,以生命肥沃着大地的雪花,不正在催发着即将开放的春花吗?

(摘自《刘白羽散文集》,有删节)15.作者在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时段的春雪?作者的感受有何不同?【概括主要内容】

①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春雪,感受是畅快;②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春雪,感受是豪迈;③今年正月初三的春雪,感受是欣喜。

16.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词语等角度均可)【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奔出窑洞,用炽热的两颊,迎接冰冷的雪花。

动作描写,“奔”“迎接”等动词写出了“我”动作的迅速、亲切,表现了春雪到来时“我”的惊喜与热切心情。

(2)原来,白杨树身、树枝上融化得发温发黑,已经静悄悄地长出梢头的茸茸嫩蕊上却沾着雪,像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那样密,那样美。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在春雪中已萌生嫩蕊的美好情态,富有生机和活力。(“静悄悄”写出了嫩蕊悄然萌生的美好情态,“千千万万点洁白的花”写出了白杨树嫩蕊在白雪覆盖之下的繁密、洁净之美。)17.画横线的段落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分析段落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这春雪,引起我喜悦,引起我深思”总结上文眼前春雪给自己的感受,“我静静伫立窗前久久凝望,我想起我一生中难忘的几场春雪”引出下文关于以往春雪的回忆。

18.文章多处引用古典诗歌,这样写有何好处?【揣摩语言特点】

引用古典诗歌,生动具体地描写春季雪景,抒发对春雪的深厚感情,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19.有同学从课文《沁园春·雪》中选择了两组诗句,请你判断哪一组诗句能印证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并说明原因。【拓展探究】 第一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二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第一组诗句。第一组诗句和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所描写的都是白雪茫茫的景色,清新素雅,而第二组诗句描写的是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色,壮观美丽。

04 写作创新

20.这首词采用多种修辞来写景,并融情于景,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请你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课文片段在线】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4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法分析】上阕采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要做到情景交融,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自己的感受;二是把自己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表面看起来似乎是客观的写景,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反复等,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使用。

【例文】仰首望天,星光熠熠,横亘的银河似乎是舞女卸下的一条衣带。风过处,一阵清凉,使人想起热情沸腾的夏季已经在检点着她的残妆了。繁华似梦,梦也不长,红灯下喧闹的欢乐中,谁又顾到灯残后的寥落?——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一样的新秋。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了;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了。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自选角度,赏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望”字统领上阕,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伟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技法点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选准答题的切入点:

1.看被赏析的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如果用了修辞手法,就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特点)地写出了„„(内容),突出了„„(表达效果)。

2.如果句子没用修辞,看有没有典型的、有特点的修饰词,如果有,再从词语的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格式为:„„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如果句子既没有使用修辞,也没有比较典型、特殊的修饰词,那还可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记叙文或散文中的表达方式有:议论、抒情、描写、记叙。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6。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

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学习斑羚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

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讲故事导入: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二、整体感知

欣赏《斑羚飞渡》视频,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时(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渡飞)——飞渡后(走向彩虹)

三、自主研讨

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答: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明确: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挥了这次飞渡。(三次叫声: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明确: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4.镰刀头羊为何“悲怆地轻咩了一声”从年轻斑羚的行列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忧伤的叹息,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也是召唤补充死亡队伍。

5、(1)斑羚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斑羚飞渡”的第9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的动词。

(走、退、飞奔、起跑、跃、跳、钩、蹿跃、猛蹬、起跳、坠落、落)

(2)、细读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刚才从这一段中飞渡的斑羚羊,以及老羚羊和镰刀头羊这些动物身上,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斑羚呢?可以看出哪些可贵的品质?

教师总结斑羚精神: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关爱后辈。

6.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明确: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7.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明确:“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彩虹是虚幻、美丽的。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美丽的彩虹和残酷的现实成为鲜明的对比。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 明确: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团体精神。

教师总结:确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面对生命,应让生命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四、体验反思

沈石溪曾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1、那么下面请大家看一个人类面对生与死的资料,与动物斑羚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想说吗?

出示资料:

一个发生在西藏地区的故事,一天清晨,一位老猎人从帐篷里出来,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看见不远处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并没有逃走,而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一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也从它的眼里流出来。老猎人虽然吃了一惊,但他并没有被藏羚羊的行为所打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应声倒地,倒地后它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老猎人的手颤抖了,当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藏羚羊的腹腔时,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向猎人下跪,是在乞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性命啊!同学们,动物亦是生命,动物亦有情感,这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2、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人)

3、是啊,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屏幕显示:人破坏动物,破坏自然的资料)(板 结束语

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动物世界》拍摄者金·沃尔哈特的话送给大家,来结束今天的课。

“所有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如果我们能得到动物的理解和喜爱,那将是我们人类的荣誉。”

学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写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公益广告。

附: 板书设计

飞渡前—— 身陷绝境(极度危险)

峰回路转(一线生机)方式:踏板 跳跃↗飞渡时↘ 斑羚飞渡(从容一跃)场面:凄美 悲壮

飞渡后—— 走向彩虹(英勇献身)结果:无悔 新生

教学反思:

本教案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研读与探究,对文章语言的品味与揣摩,对文章相关语段的体味与感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教案注意了自然与生活的联系,在教授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渗透生活故事和人文情怀,达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情感熏陶的目的。所以在教授本课内容中,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写出的读后感也很有内涵。可见,要想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教师的素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课,常学常新,这样想不上好一节课都难。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二十六古代诗词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拔萃27《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苏教版剖析

    《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模拟练习】 1. 默写填空。 《回延安》中通过对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想像和联想来抒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练习(优秀范文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呷.(jiá)呷嘴 悲怆.(chuàng) 瞬.(shùn)间 B.娴.(xián)熟 抽搐. (chù) 不羁. (jī) C.窥.(kuī)伺 庇荫. (yīn......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题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言讫()聒噪() 自诛()摩挲() ....shē()欠 wù()那 yì()语点mǎo()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0分)吞噬 ()告罄 ()jǚ()丧泅() ...biān骨()léi弱()wú宁()余xiá()对峙()逞能()湛蓝()斑lán()...悲怆()shùn()间jī......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

    2016年秋季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练习

    20 古代诗歌五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独chuàng(怆)然而tì(涕)下 岱(dài)宗夫如何 .决眦(zì)入归鸟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简单练习

    2013~2014年度第一单元语文下册测试(人教版) 一.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他处处挨啄,被排挤(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 B.他并不......

    七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同步练习苏教版

    再别康桥 【同步达纲练习】 Ⅴ.课后巩固练习(60分钟 80分) 一、基础题(12分) 1.填空。(4分) 撑一支 ,向青草更青处 。 我 衣袖,不带走 。 2.体会加粗词表现的意境。(4分) ①油油的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