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平常心”对待不平常的中考
用“平常心”对待不平常的中考
用“平常心”对待不平常的中考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6月06日 20:40
新民晚报
再过十多天就要中考了。因为对中考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面对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家长、学校、社会都有很高的期望值,有些学生因此背上包袱,失去了一颗平常心,导致在备考和考试期间出现紧张、不安和恐惧等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会有失眠、全身不适、消化机能减退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症状。
小英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人挺聪明的,接受能力也强,可就是考试成绩很不稳定,月考、模拟考有时候成绩是班上的前几名,可下一次考试又掉到了班上的十几名,真是大起大落。为此,小英很是苦恼,整天悲观消沉、患得患失,搞得现在心烦意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复习迎考。
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临近考试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不少考生(包括家长)的情绪波动在这时达到高峰,而考前几天,焦虑值会达到顶峰。在这个特殊阶段,考生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反应。
● 怀疑 初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到了这时会发现,成绩好像变得不稳定起来,上次考得高一些、下次考分就可能降低了,而此时要提高成绩已经非常困难。这其实是正常现象,但学生不能理解,情绪容易围绕成绩发生很大的波动,甚至怀疑自己的付出到底有没有用?努力会不会取得效果?
● 恐慌 中考只剩几天了,考生会不断地拿自己与身边的同学相比,得知别的同学复习到深夜两三点,会觉得“太可怕了”,因为自己睡得太早、复习得比别人少;看到别人做了很多套题目,就觉得自己“完蛋了”,因为自己显然做题太少。这些比较放大了自己的一些所谓“负面”信息,内心难免惶恐,于是更要加班加点学习,即使晚上脑子已经麻木了,还不肯去睡。
● 惧怕 此时的初三学生会有很多的担忧,不过全都是想象中的担忧:要是考不好怎么办?要是考试前失眠怎么办?考试时出现了突发情况怎么办?越想越怕。
教你几招
临近大考,不少考生都像小英一样,被种种烦躁心绪困扰。良好的考前心态,是高考(微博)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能否调整好心理,进入最佳临考状态,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在考前和高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呢?
● 降低“外压”
针对学生出现的焦虑的种种原因和情形,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和谐而富有弹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考前的生理和心理都进行松绑,缓解紧张窒闷的考前气氛。其次是要淡化学生的考试结果,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三是要注意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提醒学生正确分析失败的原因,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少和其他学生进行不适当的攀比,彻底改变“压力越大,效率越高”的错误观念。
● 降低“脑压”
现今备考的学生大都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时时、事事、处处大脑都缠绕在功课上,导致大脑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最终使大脑抑制和调控机能紊乱。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改变“家庭——学校”或“寝室——教室”这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格局,对放松生理和心理,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好处。合理地开发大脑,讲究用脑卫生的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是预防考试焦虑的主要措施。
● 降低“心压”
大多数考试焦虑者都有过失败的经历,他们十分害怕考试的结果会让家长和老师失望,担心受到责罚,或者认为考不上大学自己就前途无望,他们比正常学生的心理创伤面积大,次数多。此类学生可以找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争取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复习备考,把考试当作业,把作业当考试。
另外,有的学生考前容易紧张,可能与自己顾虑太多有关。调整考前心态,一要忌“浮”,有的学生认为复习得“差不多”了,似乎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就坐等考试,这种应考状态是不可取的。二是忌“忧”,有些学生因基础差或期望值高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总担心自己考不好。
考前几天,应对所学知识做最后梳理,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如果学生们考前复习得充分,就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如复习得不充分,考前心态就自然不会很好。
在考前的“非常日子”里,还要特别提醒那些比孩子还紧张的家长,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比如,很多家长口中对孩子说“没关系,只要尽力就行了,考上普通大学也行”,但他们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在孩子面前,说话轻声慢语、走路蹑手蹑脚、避免一切声音。孩子其实非常聪明、敏感,他会注意到你的一反常态,注意到你讲话的神情、语气,知道你作为家长其实非常在乎他的考试。
家长要做的其实很简单,把孩子备考的日子当成平常的日子来过,平时怎样就还怎样。
另外,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情绪波动看得太过严重,因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且适当的紧张还有助于考生发挥潜能,激发出更好的状态。
关键是家长应制造愉快的家庭气氛,不知道讲什么就讲笑话,每周可以陪伴孩子参与一些放松活动,比如一起打球、散步,这可以很好地释放双方的压力、缓解情绪波动。
如果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做些辅助性的事,为孩子收集一些有用的资讯那当然是锦上添花了。如一位母亲每天在网上收集一些有影响性的新闻事件,包括各方不同的声音、评论,打印出一两页,给孩子浏览。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帮助,既有助于了解时事,也有助于打开思路。
确实,家长的劲使对了,跟孩子一起准备迎考,孩子会觉得父母是战友、伙伴,孩子的心情就会不同。
章剑和(教育心理硕士,心理咨询研究员)
.Part_M_1 h3{font-size:12px;font-weight:normal;height:23px;line-height:23px;background:#ededed;padding-left:12px;clear:both;}.Part_M_1 a:link{color:#0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Part_M_1 a:hover{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INA竞价 我要发布 浙江华林瓶盖有限公司
本厂生产各种瓶盖,塑料瓶盖,瓶盖,金属瓶盖,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以平常心对待成功演讲稿
以平常心对待成功
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劝人或自我安慰时常说的一句话。可见,平常心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可是,拥有它并不容易,保持就更难。没事的时候容易,有事的时候难;劝人的时候容易,劝己的时候难。特别是遇到了恶境界现前,能做到平常心,那就更难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为什么?人常说:平常心是道。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其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已经得“道”了。这哪里是我们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若平常心这么容易做到,人人都证果了,世界上哪儿 还有苦难呢?
可是生活似乎总是那么冷酷无情,跟我们做对似的。我们心里想的与实际中遇到的差距又是那么大,让人无法生起信心。特别是当一生中灾难和打击一个接着一个,简直没完没了的时候;当家庭矛盾冲突不断,找不到家庭温暖的时候;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的时候;当昔日的恋人成了别人新郎新娘,心中的滋味无法向人诉说又难以排遣的时候;当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着落,到处都是麻烦的时候;当太多太多的无奈的现实和不堪回首的往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是啊,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躲也躲不过。可是也许当我们有一天无意中看到另外 一些人的遭遇和不幸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跟我们的遭遇一样,甚至于比我们还凄惨可怜。我们或许才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娑婆世界的本质就是苦多乐少,享福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就是这些有福之人,福报享尽了,谁又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拿着过去的成功当作炫耀的资本,特别是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想当年,我怎么怎么样,那个时候,我如何如何......”很多人在回首往事时,都会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却不太愿意反省挫折和失落,不去想为什么没有留下更多的精彩?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长此以往,会召来人 们的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对待成功,我们也应该这样,时刻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谁都会有成功,但绝没有人敢说自己能永远成功。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成功记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这是非常之难的。那么,对待成功,我们如何保持平常的心态呢?
首先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做任何事情不能想当然,没有准备的战争往往会失败的。美国耶鲁大学曾经对一批毕业生进行过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百分之三的同学有非常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二十年后,调查人员再对这批毕业生进行回访,结果发 现,恰恰就是这百分之三的同学事业最成功,且平均资产远远高于其它百分之九十七的同学。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对于身在职场的每个人来说,要想取得成功,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一定要记住: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
其次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综合素质的高低。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终身学习,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实现持续不断的成功。人与人本身没有什么差距,天才毕竟是极少数人,在同样的甚至稍差一些的起点上,只有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后天努力的 程度决定着进步的速度。虽然初始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会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否则只一味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旧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第三要张弛有度,学会放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人不一定要不分日夜地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地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赢得奖牌和利润,最后却输了身体的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同时,成功有大小之分。比尔•盖茨放弃哈佛的学业创办了微软,丁磊从邮电系统辞职,创办了网易公司,陈天桥放弃高薪,创办了盛大网络......所以,如果你并不满足于现状,还想做更大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确实又有这个能力,你就要学会放弃。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具备在机遇面前敏锐的洞察力和“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生活就会平静,而如果你失去了,那么道路就会坎坷,人生也从此不再平静。遇到困难尽量去努力改变,努力之后也改变不了的,请用平常心接受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外化于行,我认为,胸怀以下“五心”非常重要。以感恩之心对待党和人民。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同事的帮助,更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亲友和同事的真心帮助,尤其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并自觉地把这份感恩之心,转化为精忠报国、听党指挥的感恩之举。
以进取之心对待工作。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心”指的就是进取心。进取心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原动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强烈的进取心,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实践证 明,干好工作主要靠两条,一条是愿干,一条是会干。愿干指的就是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愿干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但只要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工作越做越好。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首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奉献的。如果权力观发生错位,把权力视为谋私的工具,想方设法捞取好处,甚至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所以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使人变得崇高,也可以使人走向堕落。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心存敬 畏,不当“特殊党员”,不游离于组织之外,畏法纪、畏权力,千万不要触碰党纪国法这条“高压线”,切实做到自省、自警、自律。
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功名意识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全然否定,但不能把功名看得过重,否则会妨碍精神的磊落坦荡和自由豁达,会成为一个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枷锁。党员干部对待名利,尤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有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和境界。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更多的要追求思想道德、能力素质、工作实绩上的进步,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 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美德中的美德。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与同事相处,还是在班子里共事,都要讲宽容、讲大度,做到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记人之功。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有成就事业、成就他人的胸怀,为他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感到高兴,为同事和部属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时刻怀有五心。
第三篇: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数是否空缺等等。而且职务层次越高,职位就越少,提拔的几率也就越小。不可能个人想提就提,也不可能够了“年限”就提,在职位空缺与干部等待提拔这对“供求矛盾”中,永远是“求”大于“供”。每个干部必须想明白这个道理,放平自己的心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是干部对待职务安排应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总是自我设计,老想着如何“升级进档”,就会心理失衡,就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走上跑官要官、花钱买官的歪路。
一些干部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职务,主要是由于把名利看得太重,“官本位”意识太浓,其实质是党性不纯、从政观念不正,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他们认为提拔了是“该得”的,显然是没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干部的标准,把被提拔看作是个人凭本事挣得的;认为没有提拔是组织“亏欠”他的,显然是没有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把为党工作当作升官晋级的筹码,把为民做事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为党工作、为民办事是干部的“本分”。干部在一定的职位上,首先应当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会有公论。党的干部应当以踏实工作为荣,伸手要官为耻。
干部调整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措施,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干部调整,是每一个干部都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面对名利得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内心境界。对于干部调整,多数人能够正确对待,能够把调整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不辜负组织期望,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成绩。但也有个别同志患得患失,不能正确对待组织调整。怎样才能以正确态度面对干部调整呢?我认为起码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保持轻松自然的心境
(一)对待他人的提升,保持平静的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他人的进步和提升,除了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外,包含了本人付出的艰辛努力,这些外人不一定能看到和理解,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本人才能完全体味到。所以,干部不能用庸俗的眼光看待他人的提升,认为别人机遇好或是走了什么捷径。有一个道理必须明白,任何人的进步与收获都有其特点和努力,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如果缺乏平静的心态和正确的理解,就会心理失衡,或者埋怨组织、或者自暴自弃、或者铤而走险,以至诱发危险的思想和行为。看到他人的提升,年轻后备干部有压力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化压力为动力,激发自己加强学习、扎实工作,惟有如此,求进的动力才会源源不断,创造的活力才会生机蓬勃,实绩才会更加突出,施展才华的空间才会更大。职务 的晋升不应是党的干部的最终目的,晋升职务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即使付出了努力,一时未得重用,也应心无遗憾。
(二)对待自己的提升,保持谦虚的心态,化动力为责任。
年轻后备干部得到组织的提拔,一般都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是,职务的提升是一个短时间的位置改变,其能力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随着职务的提升而提高,要说提升的话,恰恰是职责、权力和任务的提升,是一种责任的提升。因此,年轻后备干部得到提升时,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和品质,化动力为责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谨慎用权。要虚心学习,勤奋工作,团结同志,做出更大的业绩,让群众信服,让组织放心。同时,还要认识到自己被提拔,除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更重要的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群众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年轻后备干部被提拔,只是组织上对其主要方面给予的相对肯定,有时是在特定的政策和环境下选拔的,比如按年龄、性别、民族、各界人士比例的规定或要求对领导班子构成进行调整,或者是干部队伍建设上进行人才储备的策略等,在这些情况下的提拔,并不能说明被提拔的干部就十全十美了,可能其本身仍然有许多不足。所以,年轻后备干部得到提升时,要多剖析自我,多发现他人的贡献和作用,如果不能保持谦虚的心态,不能正确对待职务的升迁,就会自骄自负,高估了自己。
(三)对待挫折和失意,保持从容的心态,化消极为积极。
人在生活事业中受到挫折是难免的,年轻后备干部在逆
境中更能锤炼品质、磨砺意志、增长才华,增强克服困难、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信心和能力。想必很多的年轻后备干部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开始遇到一个较大的困难时,总是惊慌,甚至害怕,而事情过后会有一番“走过去,前面是个天”的心境。年轻后备干部只有在不同阶段经受不同困难的考验,才能不断磨练自己,趋于成熟。对待挫折和失意,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泰然处之,化消极为积极,特别要努力寻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多学一些知识、多思考一些问题、多写一些心得体会文章,有目的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聚新的力量,寻求新的机遇,使挫折和失意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这个机制为年轻后备干部提出了更多的考验,同时又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年轻后备干部只要时刻注意培养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注重学习,大胆探索,努力实践,积聚力量,挫折和失败就会成为成功的新起点。
(四)要有自知之明
一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知自己有缺点;最危险的缺点,是坚持已有的缺点;最无知的缺点,是为自己的缺点辩解;最可笑的缺点,是闭上眼睛也能发现别人的缺点,睁大眼睛也看不见自己的缺点。知道自己不足的人,才是有水平的人。作为大小都是个“官”的人,你周围的人对你说的话大多是
真实的,但也有言过其实、言不由衷、投你所好甚至口是心非的成份。如果你全信以为真,那是政治上不成熟、不清醒的表现。只有正确估量自己,不为成绩所骄、不为浮言所惑,真正按照辩证法要求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善于分辨周围人对你说的话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讨你高兴的,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有自知之明,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自强不息的动力。
二、靠突出的实绩赢得成功
年轻后备干部队伍可以说是优秀人才的汇集地,其本身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只有实绩突出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凭实绩使用干部是党的干部政策的核心理念之一,没有实实在在、响当当的实绩,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实干兴业是千古不易之理。埋头苦干是成就一切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获得发展,只有依靠扎实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年轻后备干部要很好地在工作中实践这一理念,弯下腰来、低下头来,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在苦干的风雨中锤炼摔打。实绩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取得的,花拳绣腿出不了实绩,扯破了嗓子也喊不出实绩,耽于幻想不行,投机取巧更不行。
实绩从拼搏中来。爱拼才会赢,年轻后备干部都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都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在这样的队伍中要想取胜,就要有一股争先创优的拼劲和韧性。年轻后备干部中成功的大部分同志是辛勤的耕耘者,是自强不息的实干者。
没有成功的少数人往往在进入后备干部的序列后,不是更深地扎到实干的土壤里,而是想攀上别人的高枝,拉关系、织网络、跑门路,一副急不可耐的浮躁心态。因此,年轻后备干部要踏踏实实做事,发扬战场上拚刺刀的精神,全神贯注干工作,全力以赴抓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磨砺自己严谨的作风。如果试图靠关系等“捷径”来登上新台阶,那是成长之大忌。
三、耐得住寂寞等待机遇
客观上讲,干事业取得的实绩是与干事创业者的职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业的发展应该带来职务的晋升。在职务晋升问题上,机遇肯定是存在的,人人都想获得,但并非人人都可获得。干部选拔使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由于机遇不同,有的备而得用,有的则要备而待用,有的则是备而不用,这是客观现实。实践中如何把握机遇呢?
(一)耐得住寂寞。
切不可坐立不安,更不能因此就“着急上火”,怕“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怕手里这张“旧船票”赶不上下一班“新客船”。特别是后备干部,如何对待后备时间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切不可错过一两次机会,就认为自己的一生成了“过去的一页”,就陷入一种顾影自怜的寂寞悲怆之中。能不能正确对待这份寂寞,是一个关键,战胜它,就能砥砺前行;沉湎其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会迅速萎缩。
(二)力戒浮躁。
看到与自己处在同一序列的同志陆续走上了领导岗位,而自己却长时间“按兵不动”,特别是因某些特殊因素,一些原本没有希望的人获得了机遇,年轻后备干部最易出现浮躁心态,一方面可能开始怀疑一切,埋怨组织,迁怒同事,遇事沉不住气;另一方面很可能精力消退、萎靡不振。这样的态度对自己成长无益,甚至可能由此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浮躁会给组织和群众一种不成熟的感觉,给自己一种不健康的情绪。正确对待机遇是成熟的标志。
(三)矢志不渝。
对于机遇,单凭善良的愿望或守株待兔的态度是不行的,需要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宽广的视角和多向的思维。机遇具有整体性,这个整体,首先是所在的团体,其次是更大的团体,再次是具有内部关联的彼团体和此团体,这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凡有意捕捉机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所在团体的整体效应,都应该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高其所在团体的整体凝聚力。整体机遇是个人机遇的基础和前提,作为成熟稳健的年轻后备干部,一定要保持一种维护团队形象的良好精神状态,所在团队也会因成员同心协力而获得更多机会。年轻后备干部对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追求要矢志不渝,只要“我心依旧”,蓄势待发,必将迎来更多更好的机遇。
作为一名干部,积极要求进步是正常的,但不能把名利看得过重,更不能为名利所累。对待名利地位,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做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于心安然。我们每名干部的观念也要跟着形势转变,职务的提升,既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也有个机遇问题。一时提不了,并不说明没能力,也不是没干好,更不是组织上不信任自己。一定要多体谅组织的难处,多念组织上的好处,始终不忘自身责任,不移忠诚之心。
第四篇: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对待职务升迁要有平常心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
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太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领导班子结构、职数是否空缺等等。而且职务层次越高,职位就越少,提拔的几率也就越小。不可能个人想提就提,也不可能够了“年限”就提,在职位空缺与干部等待提拔这对“供求矛盾”中,永远是“求”大于“供”。每个干部必须想明白这个道理,放平自己的心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是干部对待职务安排应取的正确态度。如果总是自我设计,老想着如何“升级进挡”,就会心理失衡,就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走上跑官要官、花钱卖官的歪路。
一些干部一门心思想着提升职务,主要是由于把名利看得太重,“官本位”意识太浓,其实质是党性不纯、从政观念不正,是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出了问题。他们认为提拔了是“该得”的,显然是没有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和干部的标准,把被提拔看作是个人凭本事挣得的;认为没有提拔是组织“亏欠”他的,显然是没有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把为党工作当作升官晋级的筹码,把为民做事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为党工作、为民办事是干部的“本份”。干部在一定的职位上,首先应当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干得更出色。做出了成绩,组织和群众会有公论。党的干部应当以踏实工作为荣,伸手要官为耻。
对待职务安排,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沈浩主动报名,从省财政厅到小岗村当村官,一干就是6年;刘义权从事军事档案工作38年如一日。他们都几次放弃、让掉升迁的机会,以模范行动诠释了新时期党的干部对待职务问题的正确态度。应当像他们那样,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开阔胸襟、淡泊名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境界。要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坦然面对个人进退得失,不计较、不攀比,经受住名誉和地位的考验。
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晋升,从制度层面上看,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严肃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真正让广大干部对干部工作满意,对选拔上来的干部服气。要形成科学规范的职务晋升机制,合理使用各年龄段的干部,引导干部克服近期提拔、不断提拔的浮躁心理,同时为干部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要建立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的激励功能,避免千军万马挤职务升迁的“独木桥”。
(原载于2010年2月8日中组部《组工通讯》第16期)
缘何“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
最近听到反映,少数干部私下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为什么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失落感从何而来呢? 少数干部的失落感,大抵是从个人进退得失的斤斤计较中来,从思想空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中来,从锐气不再、日渐颓废的心态中来。
如何消除失落感?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少计较,多感恩,保持满足感。党的事业好比一条大船,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是船长”,大海航行,需要很多优秀忠诚的“水手”。少而精的领导层,科学合理的领导层级,是整个干部队伍精干高效的保证。党的干部都应该在名利上有满足感、在本领上有危机感。想想革命战争年代和条件艰苦时期,我们党的大批干部不计个人安危和名利得失,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鲜血乃至生命而无怨无悔;想想现在还有不少老百姓日子过得依然“紧巴”,而自己享受着党和人民给的“俸禄”而衣食无忧,又何必产生心态不平衡,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每一个干部要想的是多感恩、多奉献,千万不能无止境地追求职务的升迁。
少应酬,多学习,获取充实感。现在,不少干部多了交际应酬,少了读书学习,理论修养跟不上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空虚感。这种状态的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容易扭曲,最容易出问题。我们的同志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省察,让自己的思想经常得到“清扫”,境界不断得以提升,时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充实。
少抱怨,多作为,增强荣誉感。中央多次强调对“老黄牛”式的干部不要亏待,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如果你真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德才素质好,有能力、有业绩的“宝马良驹”,那更不必抱怨,只要继续发扬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踏实苦干,奋发有为,树立一名优秀干部的良好形象,保持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就一定不会被亏待、被埋没。
(原载于2010年3月12日中组部《组工通讯》第31期)
“钟摆干部”要不得
扎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有人给“钟摆干部”画像:工作沉不下心,左右攀比,生怕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干事沉不下身,蜻蜓点水,生怕付出多得到少;遇事不敢担当,推卸责任,生怕引火烧伤自身。
“钟摆干部”有很强的迷惑性。因其总是晃来荡去,上上下下混得脸儿熟,常被误作“随和干部”;因其专拣易出成绩、没有风险的活儿干,有了成绩立刻揽入自己名下,常被误作“务实干部”;因其遇到矛盾绕道走,出了问题往外推,似乎永远不出问题,常被误作“放心干部”;因其自身能力不强、作风不硬,对同事和下属自然降低要求,常被误作“大度干部”„„
这些干部有一个共同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做事但求“别出事”。安安稳稳混日子,平平安安享清福,是其人生信条;脑筋僵化观念旧,胸无大志看眼前,是其思想常态;一团和气,风吹草动全与自己无关,是其处世哲学。说到底,“钟摆干部”就是混事干部、平庸干部。
“钟摆干部”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实干不如讨巧,不愿去做“费力不讨好”的基础性工作,专门干些抛头露面、显山露水的事;有人认为,能干不如能说,工作没干多少,就上窜下跳、到处炫耀,事情未作先宣传,行动未见先吹嘘;有人认为,会干不如会跑,在上级机关钻来钻去,在领导面前摇来摆去,感情投资、邀买人心。更须引起重视的是,确有极少数“钟摆干部”占到了便宜、得到了重用,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让老实人感到实干无益,让投机钻营者竞相效仿。这也是“钟摆干部”长期存在的深层原因。
小到一个基层单位,大到一个地方、部门,领导干部职责的重要、责任的重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的任务更重,统筹协调的要求更高;开放进入新阶段,舞台更大,竞争也更激烈;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既蕴藏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种种矛盾和困难。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作风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作风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钟摆干部”必然难以担当重任。如果干部都在漂来漂去,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就可能陷入“钟摆困境”:人没停摆,车没停开,事没停干,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忙而无效、忙而无功。“钟摆干部”不仅空耗行政资源,而且误事、坏事。
“钟摆干部”最怕丢“乌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实行优胜劣汰,严格依法问责,是治理“钟摆干部”的有效手段。只有健全干部退出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才能警示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钟摆干部”,才能为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干部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激励他们不断奋发进取,创造党和人民需要的新业绩。
(原载于2010年3月8日中组部《组工通讯》第28期)
李源潮为何提倡“三不精神”?
近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为机关干部讲党课时指出:要正确对待功劳、苦劳、疲劳,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这番话讲得很有现实针对性,不仅对组工干部,对其他领域的干部也具重要指导意义。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如何正确对待得失,这是每一位干部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干部做得不错,他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努力工作,有功不争功;面对辛苦和劳累,不患得患失、发牢骚讲怪话。但也有一些干部尚未能做到这一点,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有了功劳,就开始向上伸手要这要那;还有的斤斤计较,抱怨不止,说什么“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也有疲劳”等等。凡此都表明,如何对待功劳、苦劳、疲劳,确是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中一个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
李源潮同志提出的“三不精神”,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
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如何正确对待功劳,这对干部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是居功不傲、继续埋头苦干?还是自恃有功、向上伸手?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时下有些人工作做得不错,也确实有点功劳,但却以此向上级伸手,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这些人所为,不是把工作做好视为应尽的职责,而将其当做升官晋级的筹码、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他们忘记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如果有了点功劳就伸手,人们就要问当初你工作的动机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个人私利?当然,对于那些工作上有成绩、有功劳的人,群众和组织上会有公论。但作为个人来讲,决不能伸手,这是直接关系到党性是否纯洁的一个严肃问题,切不可忽视。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对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来说,是从来不计较这些问题的。因为在这些人眼里,全力搞好工作是第一位的,为了把工作尽快搞上去,即使付出再多的辛苦、有再多的苦劳,他们也在所不计。相反倒是那些动机不纯之人,爱在干多干少这个问题上患得患失。这样的干部应该好好想想,当初加入党组织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怎么做?共产党的干部是为谋取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的,如果出了一些力、做了一些事就攀比,那就有愧于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光荣称号。
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工作中出现疲劳,适当休息调整是应该的,但不能抱怨。抱怨是一种“低能”的表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理当志存高远、胸怀坦荡,怎么能一遇疲劳就像个“怨妇”那样,抱怨不休、絮絮不止呢?在包括疲劳在内的各种考验面前,要坚决做到勇于面对、战而胜之。如此才是一个过硬干部的风骨所在。
“三不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传统。它显示的是高尚的精神追求,体现的是纯洁的道德情操。过去我们靠它打天下、创江山,今天仍要靠它建伟业、起宏图!一切有志有为的干部都要以此为武装,身体力行,力争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本文来源:人民网 刘国昌)
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五条出路”有序流动
引导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有序流动,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难点和关键。今年,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这些人如何流动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认真抓好。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一开始,中央有关部门就明确,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带有志愿者性质,不是公务员。毋庸讳言,不少大学生报考村官岗位,最终目的是想当公务员。有过村官经历的大学生如果当公务员,也的确对今后做好工作很有帮助。但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严格的编制限额,公务员也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好,只能拿出少部分岗位用来招录服务期满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据了解,有的地方把乡镇事业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大学生村官,甚至承诺将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这种做法不宜提倡。
选聘大学生村官,既是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人才,也是为了培养熟悉了解基层、对人民群众有感情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因此,他们服务期满后的出路应当多样化,通过多种渠道分流到社会不同岗位去发挥作用。去年,中组部等12个部门制定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5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这5条出路要全面落实,条条走通,不能只挤当公务员这座“独木桥”。
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官及其亲属的思想引导工作。要把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政策讲清楚,把有关情况实事求是地告诉他们,引导他们合理确定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的心理预期。要严把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优。要全面宣传5条出路,引导大学生村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能,理性选择流动发展方向,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同时,有关部门对做好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要有正确的态度,积极为他们有序、合理流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包括出台适当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使他们的出路更多一些,但不能全部包下来。这是对大学生村官负责,也是对事业发展负责。
(原载于2010年3月4日中组部《组工通讯》第27期)
第五篇:以平常心对待成功演讲稿
以平常心对待成功
各位领导,诸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常委会给我提供这次展示自己,锻炼自我的机会。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对工作、生活、朋友,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的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劝人或自我安慰时常说的一句话。可见,平常心是人人都想拥有的,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可是,拥有它并不容易,保持就更难。没事的时候容易,有事的时候难;劝人的时候容易,劝己的时候难。特别是遇到了恶境界现前,能做到平常心,那就更难了。
其实,这也不奇怪。为什么?人常说:平常心是道。你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对所接触的人和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其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已经得“道”了。这哪里是我们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的。若平常心这么容易做到,人人都证果了,世界上哪儿还有苦难呢?
可是生活似乎总是那么冷酷无情,跟我们做对似的。我们心里想的与实际中遇到的差距又是那么大,让人无法生起信心。特别是当一生中灾难和打击一个接着一个,简直没完没了的时候;当家庭矛盾冲突不断,找不到家庭温暖的时候;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苦伶仃,艰难度日的时候;当昔日的恋人成了别人新郎新娘,心中的滋味无法向人诉说又难以排遣的时候;当找不到工作,生活没有着落,到处都是麻烦的时候;当太多太多的无奈的现实和不堪回首的往事,压得人喘不过 1
气来的时候,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是啊,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躲也躲不过。可是也许当我们有一天无意中看到另外一些人的遭遇和不幸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人跟我们的遭遇一样,甚至于比我们还凄惨可怜。我们或许才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娑婆世界的本质就是苦多乐少,享福的毕竟是极少数人。就是这些有福之人,福报享尽了,谁又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拿着过去的成功当作炫耀的资本,特别是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总能听到这样的话:“想当年,我怎么怎么样,那个时候,我如何如何......”很多人在回首往事时,都会沉湎于过去的辉煌,却不太愿意反省挫折和失落,不去想为什么没有留下更多的精彩?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长此以往,会召来人们的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对待成功,我们也应该这样,时刻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谁都会有成功,但绝没有人敢说自己能永远成功。一次次地打破自己的成功记录,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这是非常之难的。那么,对待成功,我们如何保持平常的心态呢?
首先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做任何事情不能想当然,没有准备的战争往往会失败的。美国耶鲁大学曾经对一批毕业生进行过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百分之三的同学有非常清晰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二十年后,调查人员再对这批
毕业生进行回访,结果发现,恰恰就是这百分之三的同学事业最成功,且平均资产远远高于其它百分之九十七的同学。这说明了一个道理,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对于身在职场的每个人来说,要想取得成功,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一定要记住: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
其次要善于学习,不断提升。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他综合素质的高低。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终身学习,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实现持续不断的成功。人与人本身没有什么差距,天才毕竟是极少数人,在同样的甚至稍差一些的起点上,只有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后天努力的程度决定着进步的速度。虽然初始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会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否则只一味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旧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
第三要张弛有度,学会放弃。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成功的人不一定要不分日夜地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适当地休息是非常有必要的。赢得奖牌和利润,最后却输了身体的人,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同时,成功有大小之分。比尔•盖茨放弃哈佛的学业创办了微软,丁磊从邮电系统辞职,创办了网易公司,陈天桥放弃高薪,创办了盛大网络......所以,如果你并不满足于现状,还想做更大的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确实又有这个能力,你就要学会放弃。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要具备在机遇面前敏锐的洞察力和“壮士一去兮
不复返”的豪情,不管什么样的平常心,都是一种生活的馈赠,你拥有了,生活就会平静,而如果你失去了,那么道路就会坎坷,人生也从此不再平静。遇到困难尽量去努力改变,努力之后也改变不了的,请用平常心接受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外化于行,我认为,胸怀以下“五心”非常重要。
以感恩之心对待党和人民。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每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同事的帮助,更离不开党和人民的培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亲友和同事的真心帮助,尤其要感谢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并自觉地把这份感恩之心,转化为精忠报国、听党指挥的感恩之举。
以进取之心对待工作。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心”指的就是进取心。进取心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原动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强烈的进取心,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干好工作主要靠两条,一条是愿干,一条是会干。愿干指的就是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愿干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大小,但只要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工作越做越好。
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首先是一份
沉甸甸的责任,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作奉献的。如果权力观发生错位,把权力视为谋私的工具,想方设法捞取好处,甚至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所以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使人变得崇高,也可以使人走向堕落。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时刻心存敬畏,不当“特殊党员”,不游离于组织之外,畏法纪、畏权力,千万不要触碰党纪国法这条“高压线”,切实做到自省、自警、自律。
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功名意识在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全然否定,但不能把功名看得过重,否则会妨碍精神的磊落坦荡和自由豁达,会成为一个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枷锁。党员干部对待名利,尤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有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和境界。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我们更多的要追求思想道德、能力素质、工作实绩上的进步,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美德中的美德。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是与同事相处,还是在班子里共事,都要讲宽容、讲大度,做到学人之长、容人之短、记人之功。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有成就事业、成就他人的胸怀,为他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感到高兴,为同事和部属成长成才铺路搭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时刻怀有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