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

时间:2019-05-13 05: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

第一篇: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

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

尚红军

(河西学院

中文系06级4班

甘肃 张掖734000)

摘要:郁达夫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曾被指责为“卖淫文学”。可见一直以来人们对他的文学作品都是毁誉参半,对他一直坚持的人文关怀和小说忧郁美都抱有不公。那么长期以来对郁达夫的人文关怀的研究就成为研究郁达夫的一个必要前提。忧郁美,则是郁达夫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美学特质。忧郁,并不等同于颓废、消极、悲观、感伤、厌世,而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终极关怀的表现。

关键词:郁达夫

忧郁美

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由欧洲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演变发展而来,弘扬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文学中的人文关怀则是把这种对人的终极关怀放在第一位,注重人性发展和人的各方面的描写,哪怕是人性的弱点都要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生存意识,民主意识,发展意识,伦理意识,忧患恐惧意识,哲学意识等。总之,人欲、人性、人情、人品、人格等都在人文精神的关照之下。当然,这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涵义。中国也有人文精神的萌芽,这种萌芽并不是自“五四”开始,早在《周易》中就已经出现了“人文”一词,“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古人文以化成天下。”发展到后世,“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便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这种以人为本,以止为度和异化为用的传统的儿女文关怀所关注的并不是独立的人,而是自然、经济、宗法制度规范下的被人伦所束缚的个体。只有到了“五四”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的出现,成为“五四”时期的新文学的主要目标(茅盾语)。郁达夫这位中国现代文坛极富个性和产期色彩的作家,也是在那个时期鲜明地提出了他对 “自我的发现”。

我们现在认为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功在于对个人的发现。之前的人都为他人而活,为所谓的道德而存在,为面子而存在,这样以来,就会使人与人之间丧失掉关爱,人们之间仅仅是赤裸裸的社会关系,是宗法制度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原动力,这是违反人的生物性观点的。郁达夫也曾这样写过:我若无,何有乎君,道之不适于我者还算什么道,父母是我的父母,若没有我、社会、国家、民族怎么会有?[1]应该说,郁达夫一身创作都是他对于人这个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思考。她笔下的主人公不论是病态狂还是欲望的猖狂者,都如同一个浪漫主义英雄飞蛾扑火,四处碰壁。面对伦理道德的压迫、性的苦闷、生存的苦闷迫使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呐喊的方式表达对现实制度和文化的不满和反叛情绪,积极地去关注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人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强烈的终极关怀意识。郁达夫受到这种人文精神的指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坛,他是第一位将病态,性作为严肃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在当时,大多数作家都是从社会角度出发,批判社会如何的黑暗,揭露反动势力如何之腐朽,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人性和人生的探讨。就人性的探讨做得比较出色的当属鲁迅和郁达夫。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个人是社会的[2]主体,文化形态是人的意识的外在反映。这一观点很欣然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对国内民性的研究鲁迅,郁达夫都做得很好。郁达夫逼近在个人的生理上对人进行最彻底的剖析,而且从心理上试图建立独立自由的现代人格意识,在当时国民对新观念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对郁达夫的诋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自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最本真坦率的郁达夫一直陷于颓废、病态、肉欲等批评之中,尤其是她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忧郁美,是他长期徘徊于黑白之间。假使人们仅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忧郁,就会忽视作家的真正的人文精神。

首先,郁达夫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塑造了她苦闷的人格和忧郁的气质。郁达夫3岁丧父,父爱的却是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形成了无穷无尽的恐惧,悲哀、凄凉、无助;家道的衰微迫使母亲为了生计整天在外奔波,姐姐很快就被坐了人家的童养媳,两位哥哥到了很远的书塾里念书,表面上平淡,凄凉的生活冷却了一位天真孩童对生命的无限向望。正如在他的散文中写:“人生的实际,即不外乎这‘孤单’的感觉,那么表现人生的艺术也不外乎此。因此,我近来对艺术的意见和评价都和以前不同了,我觉得艺术并没有什么可以十分推崇的地方,它和人生的一切,也没有什么特别区别的地方,努力与艺术,献身于艺术也不许有特别的表现,牢牢抓住这‘孤单’的感觉,细细玩味„„便是绝好最美的创作”。[3]这是是郁达夫孤独自叙的情感基调。1913年,17岁的郁达夫随哥哥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的经历让郁达夫终身难忘,使他原本孤独脆弱的灵魂又开始承受自卑自闭的折磨,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弱国子民在异乡生存的艰辛。祖国与异地的差距让他无时无刻不体验着民族屈辱所带给足迹的挫折感。这一点可以从郁达夫小说中浓厚的乡愁余韵中品味出来。小说中主人公徘徊于乡愁与乡怨,恋爱与嫉妒,满足与失落之间,这些复杂的艺术形象也就时常被简单的社会所抛弃,他们因此便有了这样的发问:“Who am I”(我到底是谁)这一问题其实正是郁达夫对“本我”的关怀。于是,他用一种最本真的手法所说着向自己一样的留学生们的辛酸苦痛。艺术的价值完全在一个“真”字上。而郁达夫的创作则是对这一“真”字的具体实践。郑伯奇曾这样论述创造社成员的创作特色:第一,他们都在日本筑得很久,对日本的缺失和中国的病痛都看得比较清楚,感受到两重失望两重痛苦对现实和社会产生憎恶。第二,他们长期远离祖国对祖国产生一种怀乡病,而回国后种种失望使他们感到悲愤激越。第三,他们在日本居住得很久当时的各种思想自然会影响到他们。《沉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沉沦》写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由于现实环境的冷酷而感到苦闷烦恼,在各方面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选择了结束生命,是把反帝国主义压迫,要求彻底解放的精神灌注到这位中国留学生身上,他酷爱自由却受到社会的严重压抑;希望祖国强盛却看到祖国日渐“陆沉”。在异国他乡受人歧视心境苦闷,这不是他个人问题而是他的祖国——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受到过平等的对待。所以,他感到很失望,转而他又去追求爱情,还是不得,这样的双重打击,使他近乎绝望。自《沉沦》起,郁达夫逐渐形成了她大胆的自我暴露和忧郁的创作风格。这种人性化的自我暴露无疑是对当时封建伦理思想的一大挑战。这也是《沉沦》小说中很可贵的一点:人文精神。

郁达夫另外两篇小说也很有代表性,《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主要写“我”在身陷困境后遇到的和我同病相怜的下层劳动群众的典型形象。烟厂工人陈二妹和黄包车夫的不幸遭遇使郁达夫对现实已经达到了一种痛恨,因此,他的强烈的个性解放和人文关怀便愈加强烈。

“人就是悲苦的结晶,我不相信世上有快乐两字。” [4]这一句郁达夫的自白式的讴歌也在当时或多或少代表了一部分作家的情绪,“五四”时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大蛻变的时期,也是新旧文化大碰撞时期,向郁达夫一样明锐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探求更新意义上的人的伦理观念——人伦——是亲属血缘的人伦关系来形成的家族、国家、民族这类整体,当原有的社会秩序迅速崩溃的同时,个人也就失去了归属。

郁达夫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破碎的无目的的以及充满不确定信封因素的旅程,正是这种归属感缺失的表征。同样,在同时期的作家笔下对这种茫然、无措、不安、彷徨的情绪宣泄比比皆是。庐隐在《或人的悲哀》中也有无助的感叹:“我心彷徨的很呀!往那条路上走去呢„„我还是游戏人间吧!”最终却发现“我何尝游戏人间啊,是人间游戏了我”,鲁迅也不断得以“过客”的形象反映对人类精神旅程的迷茫与探求。但是郁达夫“零余者”形象的成功塑造,却无处不在的提示着他早已被那个社会所抛弃,这种生命的沧桑感漂泊感也是郁达夫对人生存状态的一种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则以忧郁美的形式表现在外:《沉沦》中充满着迷茫;《南迁》是落寞与孤寂;《银灰色的死》是绝望;《茑萝行》是呐喊式的哀号;《迷羊》则是淡淡的忧伤和若隐若现的惆怅。

片面地去看郁达夫的忧郁美,常常会让许多人将它同哀怨、感伤混为一谈,而是实上彼此不能相提并论。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类似这样的诗词还有很多,他们都有一种睹物思人的离愁别绪在里面,这种离愁别绪,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生痛苦的消极回避,意思就是暗示着某种恐惧。但是,真正的悲剧美在于对不幸的从容面对而非逃避,真正的忧郁情怀在于勇敢的超越而非顺从,郁达夫的忧郁美应该属于后者。他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都遵循这种模式“感受环境——更高意义上的认识环境——经过痛苦的磨合与环境相背离——挣扎、呐喊、失败、死亡 ”。

应该说,郁达夫的人文关怀已经抛开了正面展示美的个性,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模式的束缚。二是通过描绘人性的扭曲和心灵内部剧烈的矛盾冲突,间接曲折的表现对人价值尊严的思考和对美的渴望。“对于将来,哪里还有一条平直的大道但是我们却在与会的前行或在障碍物上匍匐,不管它地坼与天倾,我们可不得勉强图生存”[5]这样的敏感,自卑的成因是郁达夫在精神的征途上走得太远了,远到别人无法看清他了。“我身子随住在黑暗里,而仰慕光明的心思却仍是未死。”[6]正是这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操守,使郁达夫对民族,国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究竟郁达夫为什么对忧郁美如此情有独钟呢?大约这是源于日本的佐藤春夫和中国清代诗人黄仲则的笔调风格吧!佐藤春夫以厌世,忧郁为其创作基调,又加了少许的颓废色彩,恰恰迎合了郁达夫感伤和浪漫的气质。佐藤春夫善于将笔调深入近代社会上人们的内心世界,用复杂忧郁的情调,以微妙紧凑的旋律,把人们的忧愁刻画出来,这一种艺术天赋则成为当时郁达夫创作的偶像。郁达夫的大多数诗又是师承于黄仲则的。多元的西方文化品格,对郁达夫忧郁的气质的形成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人本主义先驱叔本华“人生即痛苦”的悲观主义,尼采的“让道德见鬼去吧”的非伦理观念,也体现着柏格森的“生命冲动”和“直觉主义”。同时受卢梭的“反对一切压迫,争取人性解放”的先锋意识的洗礼。于这种影响之下的郁达夫内心仍存有一个最本真的自我,只不过是一种完全被暴露的全新意义上的自我:生理情欲的苦闷,消极忧郁情怀,不自禁的神经质,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压抑逃避并非崇高而是虚伪让包括隐喻在内的人的自然形态在阳光下的暴露才是合理的人道主义规范。这样的忧郁才叫美。

郁达夫的这种以人为关怀主体以人生的孤寂,苦闷为最高精神美,对社会,国家从不放弃的理性思考,我们不得不说,作为郁达夫的忧郁美始终在想我们暗示:伤感并非妥协,失望并不绝望,颓废并非崩溃,呻吟也是反抗。这种人文关怀之下形成的以人文精神为内涵的忧郁美,也充分体现了“五四”个性文学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郁达夫.郁达夫散文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4]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5]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全编[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6]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全编[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关于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探讨

关于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探讨

郁达夫小说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与作者生活年代的动荡、贫苦有着莫大的干系。而1922年作为郁达夫写作的一个分水岭,其在1922年之前(日本留学期间)的写作风格主要以诉说“性的苦闷”为主,作者在1922年回国之后,目睹了我国社会底层的的黑暗与贫苦之后,写作风格又渐渐转变为诉说“生活苦闷”。由于这两大时期的转变,使得作者这两个时期所写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述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就通过对郁达夫小说的详细研究,论述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类型,以及其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特点及意义,以供相关研究者们参考所用。

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变且复杂,其既有善良、温柔、博爱的“天使”型女性,也有以妖冶、妩媚、轻浮著称的“堕落”型女性。而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与转变,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国家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有着极大的关联。我们可以通过对郁达夫小说的详细解读,看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性,还有作者的精神情感等等,并进一步地对作者的文学造诣有更深层次地了解。

一、郁达夫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生卒年为1896年―1945年,出生于浙江富阳,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与诗人,代表作品主要有《故都的秋》、《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等等。郁达夫幼年曾在美国教会学堂等校学习,后留学于日本,其后还远赴新加坡参加抗日救国等爱国运动,且先后学习并精通了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五门外语。由于郁达夫的迹遇坎坷复杂,再加上当初时势的动荡,中国的被压迫,自身的被迫害,使得他亦有不放弃对理想追求的决定,亦存在憎恨时势、颓废避世的强烈伤感情绪,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与情感的堆积也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诸多不同类型的素材。郁达夫自1922年7月于日本回家之后,更是与成仿吾、郭沫若、冯乃起、鲁迅、胡愈之、王任叔等人合作,共同主编创办了很多具有代表性,对抗日救国,对传统文学传承,对新文学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的论著及刊物。

二、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类型分析

通过对郁达先生小说的整体分析来看,其小说中所描述的女性,大致可分为两个类型,其一便是以善良、天真、可爱等为代表的“天使”型女性,而其二主要是以妖媚、放浪、轻浮为代表的“堕落”型女性。

例如,在小说《南迁》中所描写的那位面容姣好的日本女生,她自卑且沉默寡言,由于“我”和她同患肺病,两人在同病相怜之定,于懵懂中产生了些许情感,这个女性就是善良、美丽、温柔的代表之一。再如,小说《沉沦》中所描述的那位自小就被拐卖到日本在酒馆作女招待的小侍女,独在异乡,年龄尚小,总是在服务客人中受到客人的欺侮,这位侍女也是典型的胆小、温柔、善良却总被欺侮的,具有“天使”型形象的女性之一。还有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所描述的女主人公陈二妹,作者通过对陈二妹的一句描写:“她黑晶晶、水汪汪的眼睛里,似乎是满含着责备我、规劝我的意思”,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位善良、淳朴、可爱的“天使”型女性形象。

而在郁达夫小说中,除了有明显特征描述“天使”型女性形象之外,还有一种同样有着明显特征描述的“堕落”型女性。例如,在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中,作者通过对女主人公郑秀岳成长过程的详细叙述,让我们看到一个文弱的女子,从最初的娇柔可人,到软弱、空虚、抱怨,再到积极向上、崇高精神,最后到龌龊、庸俗、依赖他人、牢骚抱怨、红杏出墙等阶段的不断转变,使人们看到一个貌似为“弱女子”的“堕落”历程。再如,在郁达夫另一部小说《蜃楼2》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妮似乎也自沉到了她在月光下的自己的裸体的魔力了,回头来向他微微地一笑又很娇媚地点了点头。„„冶妮向后和靠。她的肥突的后部便紧贴上了他的腹下,一阵浓亵得难耐的奥虎(上内下比)贡特制的香味红蒙地喷进了他的鼻孔,麻醉了他的神志。”这段十分露骨的描述,不仅刻画出了男主人公陈逸群的风流浪荡,也将与他同船的美国少女冶妮的放荡、轻浮,对男主人公的勾引、挑逗描述地淋漓尽致,此位女性便也是郁达夫笔下“堕落”型女性的代表。

三、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写特点及原因

㈠对女性赞美褒扬的描写及原因

由于郁达夫留学日本,接受过新潮思想的关系,使得其在动荡、黑暗,且女性备受歧视的二、三十年代,可以以一颗炽子之心,勇敢地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并通过个性张扬、离经叛道、标新立异、反传统反封建的行径,将这种激烈的思想付诸行动,例如郁达夫与第二位妻子王映霞的爱情纠葛,就曾因他不顾世俗的猛烈追求,在90年代被炒得火热,且这种奋不顾身的热烈情感以及对女性的形象赞美与褒扬,也于小说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例如他在《自传》中,曾地日本女人的身材及原因有着十分细致的描写:“日本女人大抵上总长得肥硕完美,决没有临风弱构,瘦似黄花的病貌。更兼岛上火山矿泉独多,水份富含异质,因而东西靠山一带的女人,皮色滑腻通明,细白得像似磁体,至于东北内地雪国里的妊娘,就是在日本也有雪美人的名称,她们的肥白柔美,更可以不必说了”。再如,小说《迟桂花》里,对则生妹妹莲儿的一段描述:“听听她那种舒徐清澈的语气,看看她那一双天生成像饱使过耐吻胭脂棒般的红唇,更加上以她所特有的那一脸微笑,在知识成分之外还不得不添一种情的成分上去,于书的趣味之上更兼一层撩人的风韵在里头„„莲的这种呼之欲出的美的情韵,叫我倾倒,也令我想入非非,然而当我捏住她的手默默地注视她的时候,莲又是一种怎样的淳朴与率真!”。

郁达夫一生共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是典型的旧式婚姻,妻子孙荃是一位裹着小脚的女子,但由于出生在地主家庭,上过私塾,能诗善文且知书达理,符合郁达夫对女子外貌、品德与才华的要求,使他从对小脚女人的失望瞬间转变成了喜爱。但由于郁达夫的风流任性,放荡不羁,没过几年又抛弃前任妻子,追逐杭州名花王映霞。之后又与王映霞离异,结识的年仅20岁的女生何丽有。虽然这三段婚姻中也有不少龃龉,但是起初的美好也给郁达夫带来诸多创作灵感。除过这三段有名有实的婚姻之外,郁达夫在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地奔波的时候,还认识了其他一些富有才情,美貌智慧的女子,并与其中的一些产生过感情。郁达夫便加这种爱情经历升华之后,为人们勾勒出现美好女性的形象。

㈡对女性刻毒偏激的描写及原因

当然,在郁达夫的笔下并不全是对女性的赞美与褒扬,其也写过一些对女性比较偏激、刻薄、恶毒的描述。这与郁达夫的感情经历与社会背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郁达夫曾经一度想按照他心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妻子或其所认识的女性,但却无法达成所愿,在极度失望之后便通过偏激的言辞来表达他的这种失望。其在听闻二嫂与兄发生口角之后,曾以:“此等女本无良性质,吾兄当善视之,弟看世界女人,都恶魔之变态,此后关于女色一途,当绝念矣”来丑化女性。也曾在与第二任妻子王映霞起冲突之后,在与友人信中写到这们的话:“女子太能干,有时也会成为祸水”,还有“妇人难养,古中外似乎是一例的”,以此来表达其对妻子王映霞的不满。还有对第三任妻子何丽有,曾多次以“何丽之有”来取笑她的姿色平庸,且常常当众称妻子何丽有为“婆陀”(马来语指傻瓜)。由于郁达夫对待感情的冲动,使得几段婚姻,均以浪漫开场,却以两相厌恶而结束。且也因为他的这种冲动,以及对女人一时之气,将其表现在了一些小说之中,并因一人,因一事,而概论,以刻薄之语辱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女性。

例如,在他的小说《沉沦》中,男主人公在日本就遭受过很多冷眼,无数次碰壁,这与郁达夫在日本的经历也许有些相似吧,其中有一段是写当谈天的人群中,忽然有人多看他(他指小说中男主人公)一眼时,他便觉得人家议论他。而当日本妓女对他稍有冷淡时,他便认为日本妓女们知道了他“支那人”的身份,所以对他无比冷淡。这种描述,恰恰是郁达夫存在的病态型自卑心理作祟,让他逐渐意志消沉,充满抱怨、牢骚、心灵扭曲,对女性也产生了一定的仇视心理。与郁达夫同一时期的女作家苏雪林曾以这样一段话描述过郁达夫:“„„不过自己神经有病,竟叫小说中人物也个个患着神经病,不知小说人物‘个性’为何物,这样作家,居然在中国文坛获得盛名,岂非奇事!„„郁氏除了性的苦闷,又好写鸦片、酒精、麻雀牌、燕子窠、下等娼妓、偷窃、诈骗、以及其他各种堕落行径,所以人家给他戴上颓废作家的冠冕。”虽然苏雪林这段对郁达夫先生的描述,过于偏激了一点,但其既处于一个时期,想必苏雪林也不会无中生有,通过这段描述,我们也许更能看出,郁达夫的一些小说中,为什么会对女性有着刻毒偏激的描写。而在小说《南迁》中,作者描述旅馆主人的义女M,她在丈夫出门在外期间,对男主人公投怀送抱,使得伊人对她产生了感情,可是这女人M,在另外一个客人来时,又与其一起纠缠鬼混,这使得伊人自感受到了巨大创伤,称女子是位“轻薄的妇人”,并曾一度想自杀。这段描写,将男主人公写得多愁善感,懦弱,又怀着爱国主义情怀,却将女主人公M写成一个水性杨花、见异思迁、狡黠薄情、放荡、轻浮的女子。因此也可窥知一二,其对女性怀有深情一面的同时,也带有偏激、刻薄的一面。

㈢对底层女性怜悯的描写及原因

郁达夫在小说中,除了对女性有赞美褒扬,以及刻毒偏激描写之外,还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有一种怜悯的描写。而郁达夫对女性的这种怜悯,也是在日本以及在中国期间,身处社会黑暗、贫穷与饥饿中时,亲眼目睹女性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平待遇所产生的。例如,在《她是一个弱女子》当中,对女主人公郑秀岳最初的描写是说其出身于官宦世家,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到最后写到:“可怜杭州的许多女校,这时候同时都受了这些孙传芳部下匪军的包围,数年千女生也同时都成了被征服地人身供物„„在五六个都是一样的赤身裸体,血肉淋漓的青年妇女尸体之中,那女工却认出了双目和嘴,都还张着,下体青肿得特别厉害,胸前的一只右奶已被割去了的郑秀岳的尸身。”这段描写,将日军惨绝人寰,凌辱中国女性的行为刻画得十分令人生醒,在叹息女性悲惨命运,怜悯女性际遇的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的弱小,内乱等原因,给广大女性,千千万万同胞所带来的毁灭性伤害[4-5]。

再如,郁达夫另一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所描述的女主人公陈二妹,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女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陈二妹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十点钟,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再加上父亲死后,所工作的烟厂一位姓李的管理对她造成的调戏与骚扰,都使她十分痛苦、愤恨。这种形势所逼下,导致女主人公陈二妹对N烟厂充分了仇恨,并劝诫“我”(小说中男主人公)不要买N烟厂的烟来吸。从这段描述我们可看出,虽然陈二妹已经形成了朴素原始的仇视心理,却依旧无可奈何烟厂半分,仍是每天工作加班,身心饱受催残,可怜可悲。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便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地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就像是有人对郁达夫小说中各种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后断言:“郁达夫需求的并不只是性的满足。他要找一个女人,并不只是想要和她做爱,更多的是害怕孤独。”相信在那个时代的作用下,作者独自在国外求学,回国后面又面对时局的动荡以及底层人民的被迫害,心情苦闷,无法宣泄,便通过对女性各种形象的描述来寄托哀愁和病态心理。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作者笔下的女性及对性的描述很直白,其在字里行间却依旧有着对人性、对世态、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不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也诚如大先生鲁迅所言:“一部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郁达夫先生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多个层面来看,自然也能看到不同的意义,笔者也期待有人能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更深一层的探索。

第三篇: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论郁达夫的忧郁

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

——论郁达夫的忧郁

毛 少 敏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中文系,陕西 渭南714000)

摘要:郁达夫的文章,“忧郁”特质与“自传性”本质并重。触之且细读之人,总能感其深深的忧郁。郁达夫此种文风或是性格之特点,与其童年的经历及年少时的心绪自然有着不可分的关系。然于我观来,忧郁终是艺术之为艺术的幌子,其本质,乃是澄明、素朴、诚恳而严肃的清教徒气质。本文将综合其成长人生历程,揭示阐明他人性中的本真。

关键词:忧郁的本质;清教徒;心境的澄明

五四的“大家”之一郁达夫,其散文小说或者是诗词,都弥漫着厚重的文学功底和铺面的忧郁。五四的文**流中他是孑然独立的,文字世界里的堕落与所传达的苦闷,使他困扰在不被世人所理解的迷雾之中。然而这种种消极的情感都大抵只是他性格的反映与为艺术的幌子,他是苦闷而清醒的,是堕落而富有热情的,是“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

一、“悲剧的出生”与忧郁情结的萌生

在郁达夫的回忆录中,他将自己书为“悲剧的出生”,说“在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三的半夜,一出结构并不很好而尚未完成的悲剧出生了。”[1]310有多少世人想用尽华丽的字眼来尽情书写自己的往生,想在别人的心田里,筑一个人生的美梦好让他人敬仰,让自己安慰。而郁达夫,用风淡云轻的笔触,在文章的开始,便将自己定义为“悲剧的出生”,这是心境的澄明也是对于自己对于读者的真诚。在其四岁,父亲郁曾企病逝,母亲陆氏带着他兄弟三人摆炒货摊,再以六亩祖传薄田之收入维持生计。关于其父之殁,郁达夫这样陈述道:“我还长不到十二个月,就因营养的不良患起肠胃病来了。一病余年,有衰弱到发热,由发热而痉挛,家中上下,竟被一条小生命而累的筋疲力尽;到了我出生后的第三年的春夏之交,父亲也因此以病以死;在这里总算是悲剧的序幕结束了,此后便只是孤儿寡妇的正剧的上场。”[2]311“孤儿寡妇”这单薄几字,算是郁达夫先生童年经历最好的概括,也正是这样的成长,使他的心灵,从小开始,便蒙上了忧郁悲苦的愁幕。达夫之上有两个哥哥,因年龄相差较大,两位兄长都已外出求学,而母亲又要常带着长工到乡下去料理一切,家中就只剩下小小的郁达夫和成天只扁嘴念佛经的祖母再外就是婢女翠花,真可谓“孤独的童年”之下催生了一颗孤独无助的心。

其对这人世间最初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在这“孤儿寡妇”的悲苦相依之中,这幼小的心灵,早早的见证了人世间的冷漠从而有了一种自卑自负的心理。邻居亲 戚的欺凌,家里田地的被盗卖,租谷的被窃等等,都使这七八岁的孩子饱览了世态炎凉。《书塾与学堂》篇中,作者记载了一段因自己成绩好被升入高两年的班级里而要缠着母亲要双皮鞋来穿的往事。家境实至贫寒,母亲在勉强凑足了他的学费之后,只好“厚着面皮”,带着他上街上的洋广货店里去赊去。过程自是受尽了白眼母亲也“涨红了脸”,结局是母亲“掀着鼻涕回到家里”,拿了衣服要去当时,作者“心酸极了,哭着喊着,赶上了后门边把他拖住,就绝命的叫着说:娘!娘!您别去了吧!我不要了,我不要皮鞋穿了!那些店家!那些可恶的店家!”[3]354作者在日后成长之初时对人的冷漠及内心里充斥着的自我怜悯及自卑情绪,大都始于这童年的经历。这些儿时之事致使他在以后的一段成长中无论从思想还是心理上,接人待物总是呈现出狭隘独断,不曾以明朗之态对待生活,多是苦闷消极忧愁的处事之道。于是《沉沦》的出现似也在情理之中,这是他长久以来心境的直剖,更是他习惯之下的思维模式的产物——由低沉狭隘到极端,当然《沉沦》的产生亦有其特有的历史原因以及达夫先生当时成长中的微妙因素,此自在后话中剖析。

二、“如水的春愁”与暗自挣扎而产生的《沉沦》

郁达夫在回忆录《风雨茅庐》中,用《水样的春愁》为题,描写过他十四岁读学堂的一些经历,篇中有女同学“倩儿”的形象,这可算是郁达夫对女性意识的起始。青春期的经历,无论在性格还是对于以后的人生,都会产生烙印般的影响,其去日本留学的经历,对其以后的文风影响,正如成长中的烙印一般。

1913年9月下旬,17岁的郁达夫因长兄郁曼陀去日本考察司法之因,随之去日本留学。这是一段身心都经历蜕变而其又有较大成长的阶段,客居于先进之国,学习开放精良的文化,而此时的中国正是倍受欺凌国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况。自国的软弱无力时时敲打着他心田,他是苦闷的清醒者,他是不知所措的失望者,而在这巨大的时代压力被他昭然于心时,知识分子,图想以文字之力唤起自己沉睡的国民的心力,也终被那千疮百孔的祖国之母体所瓦解。“活在世上,总要做些事情,但是那被高等教育割势后的我这零余者,教我能够做些什么?”[4]68于是那无比的清醒成为自我的无限沉沦。1917年,时值21岁的郁达夫初次宿醉日本妓院。在这之前他曾回国一次,于母亲的压力,被迫与孙荃订婚。这于此时已心境洞开的郁达夫来说,无疑是精神之上的一种扼杀,这岛国的进步,这岛国的强大,这岛国无比优先的开放,而我的祖国呢,封建愚昧不曾开化,婚姻这等人生大事,也只是凭他人而定,无力挽救便只是自我发泄,自我颓废。“在剥削社会中苦闷悲观的人,一般是具有善良灵魂的人。因具有善良的灵魂,不甘堕落腐化,即是说,觉醒了而又找不到出路,自然就陷于悲观失望中,悲观失望而又不愿和旧制度妥协,郁达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是这类人物,自暴自弃,自我戕害,是为的对社会进行消极的破坏。”[5]450在这样的社会境况和其自身心理的双重特点之下,加之日本私小说的正值兴处,一部在日本界域看似平平,在中国的地界,却是掀起无限大波的《沉沦》诞生了。满怀的春愁,内心无处倾诉的压抑,都一并地奔放出来,在中国新文学的浪潮里,去占一席之地。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变化,风起云涌之境况,提倡新文学、新道德的口号,也只是刚刚喊响。郁达夫的《沉沦》无疑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各色文学评论家以颓废、暴露来定义这于中国一贯情理不合,甚至于有些变态之相的作品,郁达夫小说又以自叙传为特色之一,于是他一道卷入这洪水。与此同时,这中国大地上的万千热血青年,却尽是感叹这道出自己心声的可怜人儿,一半是对书中之人的同情,一半是对自我的找寻。再回头来认真审视这《沉沦》,作者无顾忌地袒漏着自己的隐私,透视自己的灵魂,用朴素的文人气质向世人畅怀自己灵魂深处的每一块垢病,那长长的嘶叫着的悲鸣声,那刻骨的内心里的空寂,再加之那般悱恻情长的笔触,怎能不让人动了容颜。同时,这种坦荡荡的直宣心理,真正是让中国素往的假道学们羞红了脸。“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真率,让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6]332郭沫若的这段评述,真是点中了郁达夫的实质。可我们中国不就需要这样的笔锋战士吗?我们需要这样大胆而真诚的人儿,挑战旧社会的缭乱秩序,对新生的人儿,诉说人性的关怀。“《沉沦》是一件艺术的作品,周作人先生这么说过,诚然,它的艺术的优美,完全在那凄婉动人的文字上,当时文坛,实无有出其右者。”[5]289此处提及周作人先生,须得一说的是周作人先生的那一篇评论文章《沉沦》也实是为当时处于文界漩涡之中的郁达夫先生解了重围。纵使外界有千百种关于《沉沦》的猜测臆想甚至歪曲,《沉沦》这作品的精到之处与独特风味,在文学史的长河之中,却也早已被证实。作者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来描述自己的《沉沦》,“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当这时候,就是不会说话的哑鸟,尚且要放开喉咙来歌唱,何况感情丰富的人类呢?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残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国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儿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不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就是那一卷当时很惹起了许多非难的《沉沦》。”[5]182直白而诚恳的自诉,没有任何的掩饰或是对非议的回击,《沉沦》的产生是情理之中也是历史之必然,其沉其沦,都只是人性跌至黑谷而暗自做的挣扎罢了。

三、“摩拟的颓唐派”与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沉沦》之后的作者,孤单的成长却也在内心里坚守着对文学对自己的忠诚。他没有因为《沉沦》的**不断而选择放弃自己的文学操守,而依旧是在文学的第一线上,诉说着被别人所理解的面目全非的人性深处。这里要重点论及的是他的作品《茫茫夜》。

《茫茫夜》的创作时间晚于《沉沦》一年,所以作者以往的心境在延续的同时也因为阅历的增长,文字中添了新的内涵。选得《茫茫夜》来论及,一是因为其独特曼妙之心理在此作品中很有精到之处,二是这和《沉沦》一样,亦为推至风口浪尖的作品之一,郁达夫剖白直露之态,亦可谓非常。文章中的主人公于质夫和徐迟生的情谊,素有文学爱好者评论为“同志情”。文字世界里没有孰对孰错之强烈的是非观念,只是这样的理解略有些浅薄,很有聊以自娱之势。文章开篇是大段萧瑟沉寂的描写,之后是质夫、迟生一起走了过来,两男子的感情描写很是细腻独到,但我仍觉这变相的爱慕之下,潜藏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悲悯之心,仿若你便是我,我就是你,两两倾心呵护之下,更多的是对于自身的悲悯与爱惜。至于被批评最多的于质夫买来(大抵也算是骗来)用旧的针和妇人用过的手帕,在任教处的校舍内自虐的场景描写,如那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之事,在一面责备他的变相的情欲和人性的扭曲之时,也定要探究出作者此时期内心的无比压抑、灰暗、悲观之情绪,更或者,在长久的封建伦理旧道德的压迫下,中国的青年们已隐约有了这样的风气。那么作者的这文章,也算是有警醒之用了。在阅读《茫茫夜》时,总似心口处压着积石,固有的不畅快和仿佛积郁已久自有心痛病一般的让人拿捏不住,那绝望深暗的色彩,真正的是让人掉入一口五尺深的枯井一般。说这文章是继续的堕落,说郁达夫先生是无药可救的灰暗人儿,可透过文章表面,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心的孤寂及对无助的灵魂的关注与同情,又是谁能读到的。这是具有时代跨越性的选题,这是对人性深处无比关怀的倾诉,这是又一次对假道学假关怀的深深地披露。

作者也曾就《茫茫夜》发表所掀起的波澜做过一篇阐释性文章,他选取了抨击性强也代表性的观点给予了回复。“文艺总要有益于人生方好,目下中国,文艺还没有发生,若个个都像你一样的专门来描写不伦的性欲,则非但未熟的青年要受你的大害,我更怕反对新文艺的人,且将传作话柄,请你以后改变方向吧。”

[5]195显然这是当时兴盛的观点之一,提及到艺术要为人生,提及到郁达夫的作品,在毒害这当下的青年人们。“不过我以为艺术虽然离不开人生,但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总不该先把人生放在心里。我只晓得我有这样的材料,我不得不如此的写出而已。我若因为有人要反对,改变我的态度,那我还不如默默地不做小说的好,又何苦来做些媚人的文字,来讨人好呢?”[5]197这直白简单又极有针对性的文字,是郁达夫对于质问人的回复,也是郁达夫对于自己文学的坚守和内心里所执着的文学信念的表述。在这篇回复性的文章里,对于那扭曲变态的情义作者也这样阐释道,“若 说我的描写,是一种提倡,那更是冤罪了。我不过想说现代的青年人对某事有这一种倾向。”[5]198于此看来,作者的本意在揭示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以一种同情理解之态而给与青年人警戒和告慰,或者更好的是能让青年人有一个正确的选择继续正确的人生,只不过作者的披露,不是直白讽刺式的揭露与痛批,而是从关怀同情人性的角度出发,让现下的青年人们,自己觉悟,从而自己改正。可见这“摩拟”的颓唐面目下,是道不尽的人性关怀之光。

四、“本质的清教徒”与满载风雨的余生

郁达夫的忧郁失了端倪,而有了更多的对于生活的钟爱与感悟,与其后期生活上的变化是有必然联系的。《迟桂花》是其后期典型的代表作,整个作品中所传达的淡淡的迟桂花的清雅与心底里对于美好的追求与保留是馨香而令人回味的。前期的颓唐堕落不见了踪影,替之的是用沧桑饱满的眼光欣赏人世间的欢喜澄明。此处的生活经历,需得一提。

前文曾提达夫先生在日本留学之间曾回国一次,迫于母命与孙荃订婚,时值1917年的8月。三年后,其回国与孙荃结婚,后育有两女两子,一子“龙儿”五岁时夭折。就这段婚姻往事,达夫作品中描写的也只是平淡的居家之情谊,纵使强扭到一起,没有丝毫爱情可言,但达夫先生也始终尽着为人夫的责任,一人在外漂游不定,也定是如期的通信汇款给家里的妻小。1927年1月,达夫先生访杭州同乡孙君时,巧遇王映霞女士,爱情之心引燃,从此一身一心全为她牵挂,坠入情网而抛尽世事。此后自是在努力之下与王映霞女士结为夫妻。欢喜之事不多提,而与王映霞女士的分散却须得一提。

“和映霞结缡了十余年,两人日日厮混在一道,三千六百日中,从没有两个月以上的离别。自己亦以为是可以终老的夫妇,在旁人眼里,觉得更是美满的良缘。生儿育女,除夭殇者不算外,已经有三个结晶品了,大的今年长到了十一岁。一九三六年春天,杭州的‘风雨茅庐’造成之后,应福建公恰主席之招,只身南下,意欲漫游武夷太姥,饱采南天景物,重做些记游述志的长文,实就是我毁家之始。”[4]238郁达夫做《毁家诗纪》,完整的叙述着离散的始终与自己的心境的大彻大悟。开篇除却题诗一首,便是这清谈似的娓娓道来,言词间觉察不出大伤痛,忆往昔、寻情变之由,微妙能读出一丝悔意来,仿若丝毫不曾怨那情变之女,倒只是后悔自己一人离家去长游,而没有守得佳人在。此时的郁达夫,少了满腔的愁闷,言谈词作之间显然多了澄明与通透,而性格之内却依旧是饱有那质朴,诚恳的人格魅力。

《毁家诗纪》篇中,叨叨扰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义,自是反复可见。只是此时作者的哀愁,全没了年少时的凝重与欲语还休,从字句中品出来的只是“东风无力百花残”的那种沉静接受状。此时的中国国民,也正是处于八年抗战的时期,相对于作者日本留学期间,清醒之后的无路可走而生发出无限苦闷惆怅相比,此时的郁达夫,则是心系国民而身也为之动。纵使这段感情的飘散使他愁思不断,但郁达夫先生,也以一腔热血抛却了儿女情长,决定东渡至新加坡进行海外宣称。“大难当前,这些个人小事,亦只能暂时搁起,要紧的,还是在为我们的民族复仇!”[7]245这才是其真性情,是其为中国国民的消极颓废之下的满腔热情。

当然,这样的行径亦可有一种解释,且观其《毁家诗纪》尾所高唱的这阙《贺新郎》词:“忧患余生矣!纵齐倾钱塘潮水,奇羞难洗。欲返江东无面目,曳尾涂中当死。耻说与,衡门墙茨。亲见桑中遗芍药,学青盲,假作痴聋耳。姑忍辱,毋多事。匈奴未灭家何恃?歼小丑,自然容易,别有戴天仇恨在,国倘之,妻妾宁非妓?先逐寇,再驱雉。”[8]145在这阙词中,可看出作者明显的情感变化,开章便是“忧患余生”及“奇羞难洗”,显然妻子王氏与许君的“红杏之情”,无论是文人的薄面还是内心的自尊感,都被一并扯下。再看与王映霞女士后起情愫的男子许君许绍棣吧。郁达夫夫妇在杭州友人也很多,平时来往,不避男女,而友人教育厅长许绍棣也系平时交往中的良友之一。此次达夫先生只身去福建,却不曾想到会有此等事。可叹郁达夫先生,波折了四十年,竟遭遇这等之事,何况昨日与王氏之滴滴情谊,而今也如在眼前一般。此等伤心之地,自然是远远避之以安慰心伤。达夫先生自知无法挽回,调整心绪之后,便家恨转为国仇,南渡进行海外抗日宣传。

经历此次婚变,达夫先生人生至半,终晓得儿女情长与满怀的愁绪都只是心之羁绊而已,再回头忆想《沉沦》时代的郁达夫,尽是浓密的惆怅与数不消的颓废之感。而今,终是抛却了粗浅表象,不是胡乱的放逐,不是无所谓的发泄,而是“先逐寇,再驱雉”的大义凛然。一举哑口了那些称你为颓废派的评论家们吧,你在曲曲折折的成长中也终是卸掉了面纱,奔走在了这条将带给你无限自由与纯净的康庄大道之上。

此后的流亡周旋之事在此亦不多提,胡愈之先生的《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最是论述详细。其中胡愈之先生对达夫先生之评价,足是向世人澄清了那颓废幌子之下的真正郁达夫。“作为一个诗人与理想主义者的郁达夫,是‘五四’巨匠之一,他永远忠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正如赵胡子(在巴爷公务的别称)是郁达夫的伪装一样,他的表面的生活态度,谈醇酒做香艳诗等等,只不过是诗人的伪装,用以应付他的敌人,他的迫害者罢了。所以只有那些没有性灵的,从未和他真正接近的人,才会从达夫的生活的表面去作评价。如果是接近他的和读过他作品的,会明白达夫对生活是何等严肃,他对人类是何等热爱!达夫无疑的是时代的悲剧的主角,他热爱他的从前的妻,而他的妻背叛他。他爱朋友而朋友出卖他、污蔑他。他爱同胞,而许多人不理解他。他像耶稣一样地爱敌人,原谅敌人,他终于糟了敌人的毒手。”[4]73达夫逝已,在每个中国人都齐声庆祝之时,他 却被日本人暗杀于那遥远的巴爷公务,胡愈之先生的这段论述,也终是还世人一个磊落博爱的郁达夫。

最后引用一段评述作为对郁达夫先生颓唐之下的清教徒本质的总结。“他是被目为中国的颓废作家的,但据我的观察,一般人所举出的理由,不足以证明他自身是一个颓废者。在小说里,他仅仅很忠实的表现了人们所不敢表现的生活的一面,而其实这一面往往是人们所共有的经验,不过程度略有差等而已。他的日常生活,就我所见到的,也都和常人一样,并不显示着反常的浪漫和颓废。倒是在言谈之间,显示出他是深于世故,而能应付世故的一个人。”[4]154匡亚明先生的《郁达夫印象记》,是平淡琐碎而一语中的之类,正如他所言,达夫前期的消极颓废乃是蛰伏的一种,纵然这蛰伏本身是消极的,但其往后的效果还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他终是拿掉那颓唐的为艺术而设的幌子,显示出他诚恳而严肃的生活态度。“曾因酒醉鞭名马,情多生怕累美人”,且用这《钓台题壁》中读来颇多感慨的一句来收尾总结,前期的你恰若那醉酒仙,摇晃觅不得归路而扬洒酒后之愁思,而后自是为情换得一身累,催马扬鞭置美人于身后奔赴于自己之园地。你终是以你原本之面貌回归世人心中,证得一身清明。

(指导老师:王晓红x)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郁达夫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 郁达夫.郁达夫小说精选[M].北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3] 郁达夫.郁达夫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4] 郁达夫.风雨茅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5] 王自立,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 郭沫若.郭沫若文集(十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 许凤才.郁达夫与王映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郁达夫.郁达夫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The Negative Friction,The Essence of the Puritan

——on Yu Dafu’s Melancholy

MAO Shao-min(Department of Chines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Shaanxi 714000,China)Abstract:Yu Dafu's article, melancholy and autobiography character are prerequisite.Touch and close reading of person, always feel melancholy.Yu Dafu the style or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experience and youth and childhood’s mind nature ar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However, in my opinion, melancholy finally is art for art guise, its essence, is clear, simple, sincere and serious Puritan temperamen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life, reveal that others in the essence.Key words:the nature of melancholy;the Puritan mind clarity;the lucid heart

第四篇:小说中的经典句子

《小说中的经典句子》简介:

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你,我也会站在你身边背叛全世界。

《小说中的经典句子》正文开始>> 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你,我也会站在你身边背叛全世界。

——《一夜能有几多情》by 梵非

我不怕下地狱.........我怕的是地狱里....没有你

——《马夫》 by 易人北

人生没有过错,只有错过。

——《牧神的午后》by于睫

我教会自己喜欢的人学会如何去爱,只可惜……他爱的那个人不是我。

——《琼觞》by:天籁纸鸳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让我们懂得残忍》 by 子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亲手划开的。

—— 《黑色接触》 by 苏特

只要你为我流一滴眼泪,我就可以为你活下去。

——《与痛有关》by风弄

你知道你毁掉的是什么吗?你毁掉的是一切让我爱上你的可能!

——《害》 by 风弄

我不相信幸福,我相信你。

——《被享用的男人》by风弄

所有人都背叛了我.唯一一个没有背叛我的人,我背叛了他。——《云泥》 by 云水在瓶

天下壮丽山河我与你共享,天下轰烈快事我与你共尝,只有苦难请让我一人独挡。

——《凤于九天》 by 风弄

你让我生平第一次有了为人而痛的感觉,却是在我伤了你之后…… ——《天下第一》by清静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摆正你的倒影.——《圣传》by CLAMP

只要有一丝不辜负你的可能,即使傻瓜才会做的自杀行为,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做

——《凤于九天》 by 风弄

有些人一旦分开,还是不要再见好。

——《一夜能有几多情》by 梵非

我们的信任已经支离破碎,那么,爱呢

——《昨天》by风弄

天意又如何,若是天要阻我,我连天也一并毁去。

——《灭天》by帝君

所谓爱情,就是一个人相信了另一个人的所有谎言.——《费德鲁斯的遗言》by 紫煌

背负罪过的人,在地狱深处品尝绝望,只是如果两人遇见彼此,一同抬头仰望,那处即是天堂。

——《数罪并罚》by了了

一个人身边没有人,就容易寂寞。但一个人心里没有人,才会空虚。

——《弟弟都是狼》by妖舟

等待,不是因为那个人会回来,是因为还有爱。—— 《等等等等》by AK

你说桃花落了你就回来,可是所有的花都落了你还没回来 ——《终极雇佣》by bei

我不是同性恋,只不过我爱的人恰好也是个男的——《绝爱》by尾崎南

夏云初的笑,如他记忆中那个早晨一模一样,如微风拂岗明月照江:“只要大哥不嫌弃云初,云初虽从小不甚爱笑,却愿为大哥展眉。” —— 《翻云覆雨》by闪灵

也许你不相信,我是真喜欢你。/也许你也不相信,我也是真喜欢你。

——《北京故事》by筱禾

有一种爱,一旦开始,就注定纠缠一世,至死方休...——《邪郎君》by堕天

人生,是不是就像一场场梦一样。做过了,也就忘记了...——《我是上官玉门》by骆轩婷月

世界上总有一双手,会让我觉得惬意,幸福,会让我觉得活着不那么黯淡无光,会让我永远不孤独。

——《不疯魔不成活》by微笑的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回得去。

——《归途》by蓝淋

与其车尘马足,高官厚禄,不如行扁舟,赏垂柳。笑看人生,一世风流。

——《风流》by天籁纸鸢

我们都错了,当年不该让我遇见他,更不该让他爱上我,最不该是,是让我终于也爱上了他,在他已经不再爱我的时候。——《烟花雪》by水晴光

爱琴海是你,黑海是我。在这里我们各是一半的海洋。……希望下一世,我们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海洋。

——《半个海洋》by冰之丞

你这般执着的心,可曾传达给他知道?那不悔的无怨的深情。无语的苍凉,孤独的寂寞,天有泪,烛有泪;天泪有声,烛泪有形,惟有你心中滑落的,是点点无声无形的红泪…… ——《吹愁》BY 孤光残照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却没有办法不快乐的时候,自由真的那麽重要吗? ——《笑嫣然》by等闲

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我无法回答,我只能这样拥抱着你,到地老天荒,到你化为尘土,到我再无知觉。

——《斜阳深殿》by爱熙

人心老,生意了,百般情谊皆是笑,断肠不是最难熬。

山虽高,风雨豪,缕缕情意做绳牢,难承你无情一刀。

问天道魂何时消,来生再不做锦袍。

——《男儿也会流泪》by 易人北

有些人只能缅怀,有些事只能回忆。生命中已经过去的岁月谁都无能为力——无论是爱过,恨过,快乐过,悲伤过,最终还是被时间翻过了那一页。

——《半寸灰》 by 苏特

爱上你,也许只是看到你的那一个瞬间,忘记你,却要用尽我整整的一生。上天待我,何其不公,我却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远也不能从你的阴影里逃出去,你就象是蛊,沾上了,就是一生的纠缠。——《烟花雪》by水晴光

原本这一整颗全都是他的,全都是他的,为他跳动,为他感受天地的呼吸,如今人去无痕,鲜灵的爱缩减成了冰冷的祭坛。一口游丝般的气,系住了命,系住了爱,一旦断了,便是失去 ——《凤非离》by风维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从来没有改变过……只是到了今天……这一次……碧落黄泉……永不相见…… ——《仙魔劫》by墨竹

他终于明白了,那种感情,那种仿佛从第一眼见到就开始的感情,一个不能要求回应的感情。一个注定只他一人明白和知道的感情。——《海鸥之伤》by邪铃

你想要的,我试过了,可是我还是给不起.而我真正想要的,只有你有,但你永远不可能给我.——《父与子》by 阿彻

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会失去他。然后,你遇上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终于明白,所有的寻觅,也有一个过程。从前在天崖,而今咫尺。——《强者无敌》by壁瑶

.其实,我不是一定要等你,只是等上了,就等不了别人了。

——《朝露若颜》

2.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

而我不愿意将就。

——《何以笙箫默》

3.我不能给你全世界,但是,我的世界,全部给你。

——《念念不忘》

4.第一步,抬头。

第二步,闭眼。

这样,眼泪就都流进心里了。

我想起来了 我从来没有不喜欢你,那些让你伤心的难听话,全是我撒谎。

——《岁月是朵两生花》

5.没有我在家等着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十年一品温如言》

6.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你是我的……我亦是你的。

——《独步天下》

7.我知道她想要什么,可是我给不了她。

我给过你的,再也给不了别人。

——《来不及说我爱你》

8.我已经暗恋他很久了,如果我不走到他的前面,他永远不会看见我。

——《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9.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

——《夏至未至》

10.岁岁长相伴,白头不相离。

----------《长相思》

11.如果幸福不在巴黎,就一定在别处。

可是我的世界已没有巴黎,只有你。

——《巴黎没有摩天轮》

12.你喜欢我,因为我是个不错的人,但你爱他,哪怕他是个错的人。

——《许我向你看》

13.遇见你,我打开一扇门,门后是天堂。

——《原来爱很殇》

14.你的心,是我去到世界尽头、也想回来的地方。

——《温暖的弦》

15.原来眼泪真的可以绵绵不绝,而天堂却比不上你对我的微微一笑。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16.你转身的一瞬,我萧条的一生。

——《何以笙箫默》

17.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

如果当时你坚持,回忆会不会不这样。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18.明明是无所谓的东西,一旦自己突然说好想要,久而久之,就真的很想要了。

我想要你。

——《牧小疯的燃情岁月》

19.有时候恨你,更多的时候 我爱你。

——《原来你还在这里》

20.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

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第五篇:郁达夫传奇观后感

《郁达夫传奇》观后感

在当今可查的史籍资料中,郁达夫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在父亲死后生活环境更加窘迫。但是郁达夫的才情很早就显露出来,七岁入私塾,九岁能赋诗,在跟随兄长到日本留学后,能争取到官费留学的资格更体现出郁达夫对于学习上面的天赋以及专注。在电影《郁达夫传奇》中,郁达夫的晚年过得十分惬意,有妻有子,有自己的酿酒厂,与日本人做翻译,生活富足无忧,只是他依然放不下在日本留学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两个人:隆儿和冈田勋。他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隆儿,他找冈田勋找了二十多年。

单从电影中刻画的郁达夫形象来看,他是一个富有感性思想文艺情怀的青年。在初到日本之时,他很多都不懂,他便认认真真对着所谓的日本留学生思想行为守则去行事。遇见心爱的姑娘,他也只是把爱压抑的在心底,宁愿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慰也要低调地去追求,他真诚直率,他会追着姑娘的黄包车去问她的名字和住址,他会写诗,在姑娘的家门前念,直到那女孩窘迫地出来拿着刀说要砍他。他与最好的朋友同时喜欢上隆儿,他也不直接跟女孩告白,他只是跟冈田勋约法三章,要公平竞争。他一直在强调他是一个人,有追求爱与幸福的权利,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面,太多太多的现实因素阻止了郁达夫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作为一名中国到日本留学的学生,还是一名官费留学的学生,郁达夫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家里面希望他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出人头地,国家也希望他能学到日本先进的有用的科学技术回国报效祖国。但是在一个20岁的青年看来,这些都抵不过心爱姑娘一个甜美的微笑来得有诱惑力,性,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少的男青年来说,实在难以压抑的一件事情,所以他才会忍不住去偷看女性洗澡,在房间里面想象隆儿曼妙的躯体自慰也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者说,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性冲动,通常都是越压抑越难以压抑。

电影《郁达夫传奇》里并没有将郁达夫塑造成一个十分伟大的爱国诗人形象,他先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正常性冲动的二十多岁的男青年,再是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他勇于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为了留在日本以后有机会再碰见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儿努力读书终于拿到官费留学资格;他追求女孩过程坎坷曲折,他便把自己的情意心思诉诸诗歌,在诗歌中升华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诗情才华;在面对现实压迫时,他敢于反抗,如在隆儿的父亲要把隆儿嫁给冈田勋时他会去找冈田勋理论,在他面前坦诚自己对隆儿的爱,他知道自己想要把握幸福要务必要自己去争取去努力,他也的确这样去做了,只是最终,隆儿的父亲死了,隆儿屈服在现实的压迫之下选择了冈田勋以完成父亲对她最后的期望,郁达夫,这个无论是在文学坛上还是在留学时课业成绩傲视群雄的有为青年,他的爱情最终还是输给现实。其实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很能理解隆儿父亲的行为,毕竟相对与家境一般,家中没有任何势力,又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只是在日本留学的被日本人看不起的郁达夫来说,家境优越势力雄厚的正统日本人冈田勋来说,对于女儿嫁给谁更有可能过上优越生活这个问题答案显而易见。郁达夫说隆儿的父亲自私,其实在儿女的婚姻问题上,哪个做父母不自私?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郁达夫想要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不容易,追求日本女性会让所有的中国到日的留学生集体鄙视排斥说你是汉奸,追求在日本的中国女性也会由于自己的身份而被女方的父母不喜。何况当时的郁达夫身体素质并不好,他还逃体育课,他一直都打不过身强体壮的日本人,在片中接近末尾时,我们可以看到他想为隆儿的父亲报仇手刃凶手,但是他不仅打不过那名日本军人也打不过冈田勋,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所以最终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隆儿跟着冈田勋走出他的视线走出他的生命……

下载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作文大全感伤忧郁之美5则范文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中生作文大全:感伤忧郁之美落叶,枯树,夕阳,荒漠,使人不自然就想到荒凉,悲凄的场面,一个面容憔悴,眼含忧郁的人,孤附窗栏,用双手托着凝重的头颅......

    如何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小说类文本阅读受到重视。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和浙江卷都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了小说阅读的,而赏析人物形象又成了......

    浅谈小说中“道具”的作用

    浅谈小说中“道具”的作用在师范《阅读与写作》新教材中,编者选编了许多中外小说,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翠翠》、《百合花》、《项链》,在这些小说中,作者都用到了道具,诸如......

    小说中的外貌描写

    小说中的外貌描写 (一)、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小说中的唯美句子

    小说中的唯美句子1、你给我一滴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所有的海洋。2、如果你真的生她的气,那么表面上愈加要客气,越不要露出来,不要给她机会防范你,吃明亏。3、人际关系这一门科学......

    现代小说中的经典语录

    现代小说中的经典语录 1、世界那么乱,装纯给谁看。⒉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小三。⒊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⒋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⒌男人的实力就是你兜里......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好的小说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那么怎样鉴赏......

    鲁迅小说中的温情

    鲁迅小说中的温情近几日重拾鲁迅的作品细细研读,越发觉得鲁迅笔下字字珍贵,细节处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细细品味,别有一番风味。往日读鲁迅,总觉得鲁迅的文章艰涩难懂,同时也被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