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顺序(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5:2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叙顺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叙顺序》。

第一篇: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及作用

记叙顺序有三种,分别是

、、。

()即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例如《伟大的悲剧》通过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扬了他们勇于探险的精神。作用是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绝不是整篇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才是主体。而主体部分仍是顺序的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主旨等,同时避免了结构的单调。

()是在叙事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作用是:

例文1 藕汤里的母爱

我一直都很喜欢喝母亲煨的藕汤,那浓稠的汤汁,烂熟的藕,还有杂骨的清香,只要一想起来,就舌上生津,心驰神往。

小时候,不管家里多穷,母亲每个月都要煨一大锅藕汤。藕是父亲下湖踩的野生藕,有一丝清甜的味道。没钱买排骨,母亲总是买没肉的杂骨,煨过汤后,就将里面的骨头捞出来放好,留着下一次煨汤时再用,这样一来,一堆杂骨可以煨上两到三次藕汤。母亲常常在给我们盛藕汤时说:“多喝一点,腿脚有劲儿。”

有一年秋天,母亲给我们交了学杂费后,再也拿不出钱来买杂骨了,一连三个多月,家里闻不到藕汤的香味。一天,为了找母亲要藕汤喝,我说什么也不肯吃饭,父亲一气之下将我按倒在板凳上就打,说母亲腰疼多日都没钱去看跌打,你还要喝藕汤。我的哭声惊动了在屋后菜园里忙活的母亲,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将我护在身后,冲着父亲大嚷:“伢只是想喝藕汤,你好好跟他说不就行了,犯得着这样打伢吗?”

第二天放学时,刚进家门,就闻到久违的藕汤香味。母亲给我盛了满满一碗,这次的藕汤里,居然是一块一块的排骨。我下意识地从橱柜里拿出一只碗,打算像过去一样将排骨夹到碗里,好作下一次煨汤用。可这次母亲拦住了我,说:“伢,这是排骨,有肉的,不能久放,你尽管吃。”听了母亲的话,我贪婪地吃了起来,转眼间,一大碗排骨藕汤就被我吃得干干净净。看着我的馋相,母亲笑着又给我盛了一碗。那天,我没有吃饭,母亲就坐在桌边看着我,眼神里溢满了慈爱。晚上,我起床上厕所,听到父亲在房里叹气的声音,“唉!你这又是何苦呢?把耳环都卖了,这可是你唯一的陪嫁首饰呢!”

后来的一段日子里,我不敢再找母亲要藕汤喝。每次看到母亲空荡荡的耳垂,我的心里就格外难受。母亲却还是一如往日,每个月都给我们煨上一大锅藕汤,有时是杂骨,有时是排骨,但我喝汤的时候,却觉得这汤汁里有一种酸酸的滋味,这种感觉一直伴随着我长大,直到妻子给母亲又戴上了一副亮亮的耳环。

如今,条件好多了,家里隔三岔五会煨上一大锅浓香的藕汤,但我却一直找不到母亲煨出的藕汤里那种特殊的味道。每次回老家,给母亲打过电话后,我就知道母亲一定会提前给我煨好藕汤,等着我千里迢迢来到她的身边。就这样,我一生的时光,都将生活在母亲浓浓的爱里。(李笙清)

从第一段看,这篇文章采用怎样的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例文2 大年初一没下雪

加班加到腊月二十九,只好订了一张年三十晚上返杭州的火车票。

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的广场突然静了下来,满地的纸屑、塑料瓶、水果皮、白白的泡沬饭盒……几个清扫工没精打采地挥舞着扫把。

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书,不久就开车了。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一个小女孩,手拿车票仔细对看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儿都行,一看就知道,他们不是常坐车的。

那个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很像个农民,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只是他手不是又粗又大,他有一双纤细的手。那个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脑的样子,谈不上好看,只是那双黑眼睛就像灰烬里火星,一闪一闪的。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像说:“打扰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着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同伴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报纸。晚上,餐车送来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

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还有一包面包,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忙摆着手说:“不吃,不吃。” 我看见那个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

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支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 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大喝个痛快。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

“嗯……不,小孩子没坐过火车,带她坐火车。”

“哦。”我嘴里应着,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见过雪吗?“ “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你给我说说吧,说说吧。” 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

路过洗手间旁的过道时,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我听到压抑的哭泣声。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她的母亲在她4岁时去世了,9岁她得了白血病,到今天已经拖了4年,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的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到过雪。她生病前读的最后一篇课文是《济南的冬天》,在她脑海中不断地想象着真正的冬天的模样。她想翻过家乡的这座大山,看看北方下雪是什么模样。

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回程的车回,再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馆,只能在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晚有一场大雪。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下雪。

我拿了30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从杭州回新安江的中巴,在车旁拼命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上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一天无雪。一夜无雪。

初三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家人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是下雪了吗?” 我没做声,径直走向窗边,拉开窗帘--

雪像小的雨丝一样轻轻地落下,细细的、轻微的,像很薄的玻璃碎时发出的极小的声音…… 渐渐地,变成大片大片的雪花,顷刻间给大地掩上了一层被子,被子下熟睡着一个个善良而又苦难的灵魂,那些雪花轻手轻脚的样子,就像怕惊醒这人世间的一切…… 文中插叙男人哭泣的那一段,有什么作用??

作文:让语言靓起来 方法一:

1、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 90 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2、成绩公布了。哈,92 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 90 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方法总结一:精雕细琢

方法解说:精雕细琢即是细致的描写。着眼于事情的细微之处,恰当准确的运用动词。克服空洞的叙述,描绘具体的内容。

应用指导: ●要描绘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等; ●要刻画细节; ●要用准动词。下面两个文段的语言表达不够具体,请运用“精雕细琢法”加以修改(任选一题)。

1、我看看闹钟,已是5:35分!要迟到了,我急忙起了床,向教室跑去。

2、她望着妈妈,妈妈还在站台上张望着,她多想跑过去再仔细看一眼妈妈呀,可火车已拉响了汽笛

方法二:

1、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2、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方法总结二:善用修辞

方法解说:善用修辞即能够把握不同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善于运用各种修辞,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应用指导: ●比喻利于形象; ●拟人利于生动; ●排比句式整齐; ●反问增强语气

1.蜘蛛也惜春归去,网住残红不放飞。

以“残红”代落花,鲜明生动;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达出惜春之情。2.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用对偶,有音乐之美;用拟人,不仅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幽静,而且渲染了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浓郁的书卷气。3.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秋水”见其清澈纯净,“寒星”见其晶莹明亮,“宝珠”见其圆润光泽,“水银”见其黑白分明、水灵生动。这双眼睛真是顾盼传情,美丽动人。

4.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张潮《幽梦影》)

运用排比,列举一连串悦耳之声,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下面两个文段的语言表达不够形象,请借助“善用修辞法”加以修改(任选一题)。

1、春天来了,柳树开始吐绿,小草开始发芽,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田野又充满了生机!

2、已是第六圈了,我心中感到越来越难受,双腿也越来越沉。好想停下来呀,可是,不行,体育加试就要到了

方法三:

不在于“面”陈述的冗长而在于“点”(用一个词写活一个人物,用一个句子抓拍一个镜头,用一个细节揭示一种心理,用一段文字传递一腔情韵。)在需用上修辞手法。

【失误段】汽车驶在上学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真的舍不得离开家里,可我不得不走,看着妈妈帮我打点好的行装,她把我该带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不觉耳边又响起她说的话: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该吃什么就吃什么,别舍不得花钱。她还说,有空她会来看我的。

【点拨】此文段显得很冗长、拖沓,毫无文采,虽然叙述了近百字但还是给人一种没表达完整的感觉,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如果去掉那些琐屑的老调重弹的细节,用含蓄而又抒情的语言去展现人物的内心,就会给人以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升格段】骏马总要扬辔奋蹄追日月,雄鹰总要振翅高飞挂蓝天,羽翼未丰的我,也要挣脱父母坚实的臂膀,飞向我神往已久的蓝天。此刻的我有一丝兴奋,又有一丝紧张;有一丝激动,也有一丝迫不及待。可当汽车行驶得越来越快,家越来越远时,母亲的叮咛又响在耳边:“孩子,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方法四:化抽象为具体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方法五:适当添加景物描写

第二篇:表达方式和记叙顺序练习

(一)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 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年第3期,有删改)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二)生命的姿势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天刚亮时天气就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稍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了一处山洞,只好住进山洞暂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重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

⑤丈夫阻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冻死。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进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严重的.⑦由于没有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⑨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伟大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结合上文,谈谈画线句子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3分)

(三)刀之爱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 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愤愤不平。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聚精会神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⑽那有什么不好呢?

⑾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⑿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⒀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⒁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⒂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四)《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①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 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②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③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④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我使劲儿点着头。

1、从第一段看,全文采用怎样的记叙顺序。(2分)

2、第2~4段的顺序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标致性的词语。(2分)

(五)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可是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接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还疼吗?”“不疼了。”“下次还调皮吗?”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⑪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其实,我早该想到,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⑫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一刻,流下泪来。

⑬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选自《人民文摘》)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六)冬夜 何君华

①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②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③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④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⑤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⑥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⑦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⑧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⑨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⑩娘说:“儿,回来吧。”

⑪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⑫娘说:“儿,回来吧。”

⑬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⑭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⑮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

⑯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竞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⑰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⑱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⑲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⑳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㉑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㉒“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㉓“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㉔“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㉕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㉖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㉗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㉘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㉙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㉚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㉛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㉜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㉝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从记叙的顺序看,写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可娘反反复复让儿子回家这一情节属于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七)原 谅

尤金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 片嫩叶,注意她,是因为她上菜时显得笨手拙脚的,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大爱。

②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 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③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④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⑤在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日胜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国大学当过校园邮差,二哥呢,也曾担任大学实验室助理员。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⑥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⑦“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⑧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她,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⑨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异国他乡的夜里,我眼眶全湿,泪光盈盈。

从叙述顺序上讲,第④~⑧自然段采用了哪种顺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八)《最美的读书声》

①在叙利亚与土耳其边境接壤的地方,苏姗带着一脸惊恐蜷缩在一个废弃的土屋里。很长时间了,她的胸口还在剧烈地起伏着。

②过了很长时间,苏姗的心绪才舒缓下来,她心力憔悴地走出土屋,眺望着家乡霍姆斯的方向。她看到,远处山路上,逃离战火的难民正源源不断地涌来。持续了一年多的叙利亚国内动荡,使叙利亚民众饱受战火的摧残。

③苏姗曾是大马士革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家乡霍姆斯一所中学教书,看着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明亮的校舍,她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幸福生活中。

④可是,这种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国内就发生了严重的**,各种政治派别风起云涌,人们互相攻击、谩骂,最后导致了武装。这种**的局面,也彻底地改变了苏姗平静的生活。学校停课了,教师们也各奔东西。大街上,枪炮声一天紧似一天……

⑤为了躲避战火,苏姗随着逃难的人群,带着自己唯一的一样东西――一块小黑板,长途跋涉,最后,逃到了叙利亚与土耳其相接壤的边境。她看到逃难人群中的儿童,心想,如果不是**,这些孩子们正在教室里读书,享受幸福。可是,现实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布满了阴云和惆怅。想到这里,苏姗心将带出来的那块小黑板挂在土墙上,用粉笔写下一行字:我们的学校开学了!然后,她将孩子们带到小黑板前的空地上坐下。

⑥她站在黑板前,看着眼前一双双天真无邪地眼睛,深情地说:“孩子们,我们的这所特殊学校开学了!无论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学习,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好我们美丽的祖国和家乡。” 说到祖国、说到家乡,苏姗的嗓音哽咽起来,眼睛里噙满了晶莹的泪水,她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也噙满了泪水,有的人还轻轻地抽泣起来。

⑦苏姗抑制住心中的悲伤,在黑板上写下了“和平”、“友爱”、“幸福”几个词。然后,她对着孩子们说道:“今天我们开始上第一课,大家跟着我一起念:和平、友爱、幸福!”

⑧孩子仰起头,脸上露出憧憬地神情,随着苏姗一起朗读起来。那人间最美的读书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传出很远、很远……

文章第③节插叙了苏珊曾经拥有的幸福生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九)一掌清凉

陈绍龙

①一地骄阳聚焦在地面上烧烤着。②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他尽可能地站在我所工作的银行的檐底,把身子靠向门玻璃。起先是把手贴在玻璃上,他在做“贴手”这一组动作的时候挺生动。

③他把指头靠上玻璃。也许是觉着空间不够,他的食指和中指还会在玻璃上向前“走”两步,也就是向上移动一点,把膀子伸直,然后将后掌靠上去。他伸直每一根手指并密实地将整个手都贴在门玻璃上。两只黑红的手贴在玻璃上且五指拃开,手上的每一条指纹都很清晰。小手由黑红渐次变白,再变黑红。这样颜 色交替变化是男孩用手在门玻璃上做按下和松开的动作,只是他松开之后手依然贴在玻璃上没有离开,按的不紧。

④男孩在“贴手”的同时也不时地动脚,将脚向后缩,踩着极细小的步子,像是放学站队时要把身子调整到位。他这样做是因为檐下有一缕阴凉,他要竭力地躲开外面的阳光,好像脚前的地上不是阳光,而是灼人的火。

⑤阳光真的如火。

⑥知道男孩在按玻璃玩不是淘气是后来的事。我问过男孩。我常逗他。⑦“为什么按我们的玻璃?”

⑧那天下班,我在封死不动的那半扇玻璃门前蹲下,拉着男孩的手。⑨男孩不说话。⑩有人在叫他,这像是为他解了围。就在他挣脱我手的当儿男孩向我吼一声:“凉!”

⑪我们银行大厅里有冷气。这凉气打在玻璃上外面也发凉。是这样呀。⑫我让他进屋,男孩没领我的情,他从不进大厅来。或许他站在檐下能看到外面车水马龙的街景,或许是他能看到不远处工地上自己的爸妈,或是他的爸妈能看见他。他依旧在门上玩“贴玻璃”。不只是手,还有脸。隔着玻璃看到他变形的脸,我会冲他笑。男孩也笑一下。男孩的牙很白。

⑬男孩在贴脸的时候还会转。把左脸贴上去,以鼻子为支撑点,再将右脸贴上去。有时他会连续地用脸在门玻璃上连同身子在转,像是要全方位地把街景和我们银行大厅里的一切都尽收眼底。

⑭男孩不愿与我对视太久。男孩跟我笑过便将脸背过去了,又兀自做起了“贴脸”的游戏。

⑮男孩上一年级,家人是安徽来的。男孩的家人就在银行外不远处的工地打工。他们一家就住在工地边上的工棚里。那天喊他的人是男孩的爸爸。男孩爸爸是瓦工。男孩的妈妈在工地上做饭。男孩天天跟他家人“上班”。工棚里太热男孩就在银行门口玩,“不乱跑”。暑假过了开学后男孩就要回家念书了。

⑯所有这些都是我在“逗”过男孩几次之后从他的只言片语里拼凑出来的。⑰前天中午我下班迟,天热极了。街上也极少有行人。看见男孩,我心猛地一震。他近乎全身趴在门玻璃上。走近一看,双手下面还按有一个本子,右手上有支铅笔。天啊,孩子趴在玻璃上站着写字。

⑱好些日,那个孩子趴在玻璃上做作业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⑲我知道,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构建的“他们的城市”,他们不停地建的都是别人的房子,没有他们的家,甚至没有一隅来临时安置他们孩子的书桌。烈日炎炎,在闷热难耐的夏季,但愿那个趴在门玻璃上的孩子所体悟到的一掌清凉里,不会有对这个城市的冷漠和寒心。

(选文有删改)

有人认为第⑮段插叙的内容可以删去,你认为呢?为什么?(3分)

(十)雨夜的灯光

①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②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③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④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⑤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⑥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⑦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⑧“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⑨“我送送你们吧!”

⑩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⑪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⑫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⑬“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⑭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⑮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⑯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选自《轻悦读丛书》,有删改)

选文第⑫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4分)

第三篇: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记叙顺序等总结

一、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包括了四要素——人、时间、地点和事件。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对照,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想象,联想,照应,寓(寄托)情于景,反衬,烘托(陪衬,使明显突出,以写景烘托人物性格),以乐衬哀,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人物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烘托,突出人物形象、性格,增强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铺垫(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伏笔(在前段里为后段作的提示或暗示)

三、记叙顺序:

顺序: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作用: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注意: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还有其他的几种:平叙,补叙,直接叙述,间接叙述。

四、说明顺序: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空间位置转换

五、描写方式: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心里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

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六、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还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夸张:(1)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夸张主要分为夸大和夸小两种表现形式。

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

反复: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目的是突出其中一方的某种特征。

七、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析。(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列数据: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5)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通过什么图表的展示,使读者对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练、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八、描写方法

1、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2、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3、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符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表示否定和讽刺

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

破折号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转折

4、表示插说

5、电脑应用

6、加强重点

7、分行举例

8、用在副标题前

9、标明作者

10、补充说明

11、表示总结上文

12、表示语言的延续

省略号的用法:

1、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2、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3、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4、表静默或思考;

5、表说话断断续续;

6、表语言的中断;

7、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第四篇: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卢惠芳

教学目标:

l、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教学重点 :目标 l、2 教学难点 :目标 2 教学过程 :

教学设想 :(说课精要)

一、设计若干自读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 j 预序”。

二、根据短文所介绍的知识,模仿本单元中某一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三、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指导复习本单元课文的写作顺序;让学生复述进行记忆。点评。

二、指导学生自读知识短文“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

1.出示自读思考题。15 分

(1)什么叫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已学过几种?

(2)什么叫顺叙?用顺叙的方法记叙应注意些什么?

(3)什么叫倒叙?运用倒叙的方法要注意些什么?

(4)什么叫插叙?为什么要用插教?要注意什么?

2.自读提示:(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归纳;教师明确)(15 分)

①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叫顺序,已学过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②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就是顺叙,运用顺款的方法要 注意

A、必须把时间交代清楚。

B。要注意前后照应使事情的发生、发展合情合理。

C .要有重点。分清主次,不要写流水帐。

③把后发生的事情或结果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或原因写在后面,叫倒叙。

运用倒叙。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开始追忆部分结束后要前照应。

④插叙是是搭在赢余甲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从前的或其他与事件有关的叙述。插叙往往是对人物或对中心事件的某一

作交代、介绍、补充式铺垫。

三、布置练习:阅读《一件珍贵的衬衫》

①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找出记叙的 6 要素。

教学用具 :胶片

作业布置 :

五、作文训练(一重课)1 .文题:不该发生的事 要求:运用倒叙的方法; 5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记叙顺序 : 顺叙、倒叙、插叙

第五篇:高一作文训练之记叙的顺序学案

学贵有恒,坚持到底才能成功!信心是成功的保证!

高一作文训练之记叙的顺序学案

【学习目标】

一、了解记叙文六要素等有关常识。

二、掌握叙述的顺序中顺叙、倒叙和插叙的叙述方法。

【学习重、难点】

一、掌握记叙文叙述几种叙述顺序。

二、倒叙和插叙的使用。

【学习流程】

模块

一、知识准备(课前完成)

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定义: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 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1、请同学们回忆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⑴⑵⑶⑷⑸⑹

2.请同学们回忆填空

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和。

你了解的叙述的顺序有哪几种?写下来,与别人交流一下。

模块

二、名家指导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四种叙述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如课文《我与地坛》(节选),是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例如《背影》中,用“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致地叙 1

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看《背影》文末:„„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就做到了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使用插叙时,要安排好与中心内容的衔接,使过渡自然,内容贯通一气。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

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的顺序往往是复杂的,各种叙述顺序常可以综合使用。模块

三、佳作范例

泥土情怀

吴昊馨

去年二月,外公上城里做了阑尾手术,之后住在我家里将近一个月。如此的“娇生惯养”显然让大半辈子扎在地里的外公不习惯了,他想给家里做些事。做饭?煤气灶,电饭煲还勉强凑合,微波炉就简直摸不着头脑了。“挣扎”了几天,外公改变了方向,扬言要给我们种点绿植,改一改我们家死气沉沉的现状。

妈妈找来5个花盆,里头装满了土,全是以往买回来的成品绿植,不出一月全死了。外公凑上前去,看了看土色,黑紫黑紫的。又用手指摁了摁测测硬度,接着撮起一小把在指间捏了捏、放到鼻前闻一闻。眉头一皱,将土掸回了盆中,不屑的说:“这算个什么土,还不是种什么死什么!”妈妈争辩到:“这些是营养土,营养成分都配得好好的,浇点水就能活。”外公撇起嘴,仿佛很嫌厌的样子。

下午外公要我帮他带路,出去挖点土。我还从没见过种东西,十分好奇,领着他左看右看,却也没有适合的土,外公要求高,建筑工地的沙土不要,干裂的黄土不要,这可让我上哪找?最后我跳进花坛子拨弄一盆土,拖着他赶紧跑,怕别人看见了骂。回家后,外公就着满满一盆土挑挑拣拣,一边拣一边抱怨:“我说这城里的草怎么的这么蔫头搭脑的呢,就这土也配叫土?”说着又从土里扒出了一缕塑料,外公气得连连摇头。外公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这些土,挑出石块,枯枝,捏碎土块,一会儿工夫一整盆土只剩一半多。外公往里浇了点水,不种什么,说要先“醒醒土。”他庄严地把半盆土搁在了阳台上,望着他们,外公轻轻说道:“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

几天后,我上学了,外公也回家了,临走前把那盆土种上了东西,并叮嘱妈妈天天浇水,不得偷懒。妈妈留外公多住些时候,他不肯,还说“城里的日子太难熬,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憋死了。”

外公走了,妈妈也天天浇水。这土里也没多大动静。外公种的什么呢?是月季?兰花?还是芦荟?

外公回家十天后,打电话来了,他对我说:“还是家里舒坦,看着地里头即是什么也不长,那泥巴都让人感觉实在。”我笑了,外公这辈子都离不开那几亩地了。

我每天都去看那个那个颇有悬念的花盆,一直猜不到外公种了什么,今天望着“挣挣”地往上窜的葱芽,我忽然领悟,这青青的芽,黑黑的土里,就是外公质朴的泥土情怀。

点评:这是一篇以“泥土情怀”为题的命题作文,小作用质朴而不失个性的语言叙说了一个与泥土相关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具有泥土品格的人物——外公。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从去年二月外公来我家暂住说起,细细地述说起老人为我们培养绿植的过程。中间两段看不上所谓“营养土”和挑剔“城里土”的描写尤为出彩,幽默风趣又饱含深意,活脱脱写出了一位对泥土一往情深“土是有灵气的,你甭指望不侍弄就有好收成,你对他好,它才给你回报”,热爱泥土并懂得泥土以至于离不开泥土“十天半月闻不见土腥味,就憋死了”的老人。

文章采用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顺叙方法,完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叙述自然却颇有悬念,感情真挚,细节传神,是符合新高考写实精神的典范之作。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点评:这是原来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以倒叙为表达方式的文章。

你要好好的向方朦

晚自习下课后,慢慢地收拾起东西,下楼,推车,学校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我故意留到最后走,是想一个人静一静。【写情绪伏下文故事】

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一时间,心里被这些烦恼充满了,堵得喘不过气来。【简省,轻描淡写极见笔力】

出校门口,迎面来了一个老师,应该是某个送学生下晚自习的主任吧。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主任似乎略有惊讶:“哎!你好!”——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了。就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突然很亲切地说:“要好好的呀!”这样一句熟悉的话让还沉浸在烦恼之中的我产生了幻觉,仿佛那一刻,我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孩子。我心头一颤,忙回头想看清楚他是谁。昏黄的路灯下,他只留给我一个柔和而亲切的背影。【此处语言形象,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也许他只是看天色太晚,我一个女孩子又没有人结伴回家,有点担心,就关心了一下。但就是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让我感动到想流泪。【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记得读幼儿园、小学时,学校离我家不远,我都是自己去学校。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叮嘱一声:“要好好的呀!”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只当是“再见”之类的告别语,并无多少感觉。

到了这儿来上学,妈妈不在身边了,外婆在这里照顾我。由于我骑车技术较差,跑车又难控制。刚开学那一阵子,我三天两头出状况,外婆很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出门前也总叮咛一句:“路上小心,要好好的啊!”现在我自以为技术过硬了,就没把这句放在心上,有时甚至觉得烦。但外婆每天都不忘说这句话。

其实,家里最唠叨的人是爸爸。他有事没事都会打电话给我。有时实在没话讲,关心两句后竟然问我有没有事要跟他讲,每次我都绞尽脑汁找话题,痛苦得很,以至于后来听到电话响我就想躲起来。但是,我忘不了的是每次爸爸打电话给我最后一句都是:“在那边要好好的啊!”听到最后我都没感觉了,就三个字:真麻烦!

也许我就是这样,习惯了别人的关心,从而忘记了感动,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

也是到现在,我才明白,一句“要好好的啊!”实在包含了太多。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了。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和人相处,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够“好好的”,那点小矛盾、小误会、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阵晚风吹来,我顿觉神清气爽,忙加快了速度,外婆一定还在灯下等我呢。【首尾呼应,自然收束】

总评:一句话,一片情。一个不经意就感动了自己和别人,文章取材于真实的校园学习生活,本无很强的故事情节,故用最自然的开头,第二段是个插叙,这使得文章的情感真实有据,并且增强了情节的张力。于是有了下文小小的情节深深的感动。

从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语回溯到从前,又满载感动和感悟从往事中轻盈的冲出,中间三段叙事是典型的插叙,而三段叙事本身则采用顺叙方式娓娓道来,自然成文毫无重复累赘之感。妈妈叮嘱的亲切,外婆叮咛的固执,爸爸唠叨的无趣,声声入耳,句句关情,都被“你要好好的”这一句再朴实不过的话语轻轻串起。这正是插叙的成功运用。

一阵晚风吹过,插叙结束,故事又回到原点,情绪豁然开朗了,通过插叙,文章骨肉丰盈,情绪饱满。读者仿佛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

真情和自然是优秀记叙文的不二法门。这是一篇满分的考场作文,成功的记叙文永远都不是那种胡编乱造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百转千回的故事,在学习生活中遭遇痛苦情绪低落是经常有的事情,孩子出门前家长轻轻关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温馨记忆,而和家人通电话,与老师在校园中相逢致问候的场景也很普通,如此寻常的素材,经过用心构思,在叙述顺序上有精巧的安排,便写成了打动人心的作品。

模块

四、文题布置

请以“记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至少要用两种叙述顺序。

下载记叙顺序(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叙顺序(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5篇范文]

    作文训练——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 卢惠芳 教学目标: l 、了解顺叙、倒叙和插叙的特点、作用和要求。 2 、懂得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写一篇叙事的作文......

    记叙文意林

    《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杂志约稿函小学阶段是作文训练的起跑点,是一生阅读和写作能打根基的黄金阶段,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作文教学,打好作文的根基,鼓励低年级学生写......

    记叙文是以记叙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新闻、通讯、游记、童话和一些记叙性的散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是作为记叙文来教学的。......

    记叙性议论文

    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记叙性论据?作者:费桂荣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5期一、学会“点例”和“详例”搭配议论文论据最好是详略搭配,不要平分笔墨。能够充分论证观点的论据,有......

    高一记叙作文

    高一记叙作文 高一记叙作文1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

    记叙文教后反思

    教师作写作提示,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2.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加以具体、细致的描述。 3.材料最能表现中心。 4.写完以后多读几遍......

    记叙一次活动

    【作文指津】 示例 变单一为综合——具体生动的记叙一次活动 【知识点击】 1、写清“要素”,写好场面,注意点面结合法。 2、多层次彩手法记叙“经过”,内容具体、生动。 活动,......

    记叙文中描写

    记叙文中怎样运用景物描写 ——由《萧瑟秋风今又是》作文说起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