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文学(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
儿童文学
● 童话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关系:
㈠. 三者的联系:童话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着渊源的关系。童话最早在民间流传,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久远的神话和传说。神话主要表现蒙昧的初民在世界混沌未开时对不可知的自然力量---神的膜拜,传说则体现人们对英雄偶像的崇敬。随着科学的进步及人类对自然的逐渐征服,这些故事在民众中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广泛流传的时候,产生了民间童话即传统童话。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主要类别有神话传说、传奇故事、才子佳人故事、公案故事。童话起源与神话传说,而神话传说又属于民间故事的一种类型,因此,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㈡.三者的区别: 1.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神话传说:是古老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戳来的具有艺术以为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它反映出的是远古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性的理解。
民间故事: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2.产生的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是群体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神话传说: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像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3.特点不同:
童话:
1、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
2、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3语言简洁活泼,表现手法多样,如拟人、夸张、颠倒、象征。例如: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写的《彼得·潘》。这是一个与成长有关的童话。
巴里在剧中虚构了一个会飞的、不愿长大、也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彼得·潘 他天真活泼、疾恶如仇、勇敢而富于牺牲精神。作者还虚构了一个故事发生的地方——梦幻岛。那里,有孩子希望出现的各种“人物”:仙子、人鱼、印第安人、海盗、野兽和梦幻鸟。在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生活快乐无忧。彼得与海盗,海盗与红人之间的“大战”,鲜明地烙着儿童打仗游戏的印证。巴里正是通过奇妙的梦幻岛和不肯长大的男孩彼得·潘这样的童话形象深情地告诉人们:童年
是人生中最美的乐章,珍惜可贵的童年时代,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那仅仅属于他们的欢乐。由此,也可以窥见作家对自然、纯朴天性的热情召唤。
彼得·潘这个形象是永无尽止的游乐、永恒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征。《彼得·潘》将荒诞幻想、仙人故事、惊险情节,运用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讽刺和幽默等手段纺织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里。它既像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马戏,又像一首狂想曲,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力。
神话传说:
1、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2、是民间文学中最富有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
3、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民间故事: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 现代童话的审美形态转变:
1、现代童话主要指创作童话,是成人自觉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品,试图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童年时代的美妙想象,具有现代的主题和内涵。
2、开始吸收和借鉴其他的艺术形式,改变民间童话程式的发展、公式化的情节和叙事模式,突破单一的时空格局,跨越现实与幻想世界的界限;在写法生开始与小说合流,加上其本身的幻想魅力,使童话人物的个性特征更趋细腻、丰富与独特。如 “长袜子皮皮”、“蜘珠夏洛”。着力刻画个性鲜明的童话形象,3、非常个性化的形象塑造,也就是遵循人物创作“典型化”的原则,由此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厚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为①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②个性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③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的认识、感悟与美学理想,有比较丰富的现实社会意义和个性意义。如“丑小鸭”、“小矮人”、“匹诺曹”。例如: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巴里写的《彼得·潘》。这是个现代童话。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小说体现了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
作者通过描写胡克的行为,来突出在他少年时所受的教育风气。作者把这种风气以胡克船长这样反面的人物表现出来,确实有否定作者当时所在年代教育形式的意思。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学校,社会,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胡克船长也曾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但是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他被现实(如学校,社会)逐渐改造成了一个这样的人,可以说,这也是从侧面突出了成长的悲哀。所以,无论是作者怎样写,他还是离不开他想要表达的主题的,一切都是关于成长。
第二篇: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这个时候也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哦,赶紧一起看看吧!
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英雄救美
貂蝉家着火了,貂蝉被困在浓烟滚滚的屋内,正在绝望的时候,只见吕布突然冒着火冲进去,于是貂蝉得救了。
事后,貂蝉感激涕零地对吕布说:“奉先呀,太感谢你了,为了救我,你一定费了不少力气吧?”
吕布:“哎,可不是吗?整一条街的人都想救你,我好不容易才把他们都打跑了。”
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马厩
刘备关羽张飞刚开始打天下的时候,要招兵买马。马买了很多,三人就盖了一个大笼子,把马都关在里面。次日,三人发现马都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便决定将笼子的高度从原来的5尺改为10尺。结果,第三天,他们又发现马都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便决定将笼子加高为20尺。然后,三个人回去睡觉了。这时候一匹马问另一匹马:“你说这仨S B会不会还把笼子加高?”后者道:“很难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声音太大
诸葛亮是个精通奇门八术的人,其中有一项特长就是口技。却说这一日诸葛亮正与刘备在帐中议事,诸葛亮突然想放P,又怕被刘备听见,不好意思。他灵机一动,道:“主公,为了调节一下气氛,我学啄木鸟叫给你听怎么样?”刘备点点头。诸葛亮模仿啄木鸟叫了两声,趁机把P给放了。然后问道:“怎么样主公?我学的象不象?”刘备道:“你再学一次吧,刚才你放P的声音太大,我没听见。”
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张飞上学
张飞小时候横行霸道惯了,好不容易挨到了上学年龄,妈妈送他到村里私塾上学。
第一天上学回家,妈妈担心地问张飞:“翼德呀,在学堂还好吗?没有哭吧!”
小张飞回答:“我才没有哭呢!不过先生哭了。”
三国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阿斗上课
刘备对阿斗的智力非常发愁,于是请了庞统教阿斗,不曾想阿斗实在不争气,一上课就打瞌睡。
庞统十分不悦,于是在阿斗考了零分以后开始对阿斗进行教育——
庞统:“你现在认识到上课睡觉的缺点了吗?”
阿斗:“认识到了。”
庞统(面露喜色):“嗯,缺点是什么?”
阿斗:“缺点是不如在床上睡舒服。”
第三篇: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
黄河的著名古诗句辑录
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4、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
5、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出塞》)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4、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关于黄河的俗语 谚语: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九曲黄河十八湾 一碗河水半碗沙
背起棺材过黄河 —— 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顽固不化 隔着黄河握手 —— 差得远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 源远流长 黄河决了口 ——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 —— 难请(清)
泥娃娃跳黄河 —— 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 —— 太冤枉;冤枉
黄河神话传说:
1、【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 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民间故事:
1。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每天早晨,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应示人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是怕员外来抓他,黄河逃脱。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练好剑法,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娘。
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历史人物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河图;二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经常泛滥成灾。河伯对于之水,束手无策,自己道行浅,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让他先画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他找到村里的老汉。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千万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老汉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羿不让他去找河伯。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想必是大禹,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的老人在喊,问他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他越想越异常疼痛,气的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倾囊相授。大禹高兴。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2。【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第四篇: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诗
黄河的著名古诗句辑录
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离别》)
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4、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高适《九曲词》)
5、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出塞》)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李白《行路难》)
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0、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3、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4、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关于黄河的俗语 谚语: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九曲黄河十八湾 一碗河水半碗沙
背起棺材过黄河 —— 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顽固不化
隔着黄河握手 —— 差得远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 源远流长
黄河决了口 ——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 —— 难请(清)
泥娃娃跳黄河 —— 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 —— 太冤枉;冤枉
黄河神话传说:
1、【望洋兴叹 】相传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称河伯。他站在黄河岸上。望着 黄河水自西向东流,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那人说:“别说一条黄河,就是几条黄河的水流进北海,也装不满它。”河伯始终不信。那人无可奈何,告诉他:“有机会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话了。” 河伯来到黄河的入海口,眼前一亮,海神微笑地欢迎他,河伯放眼望去,只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他呆呆地看了一会儿,深有感触地对北海若说: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这话说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亲眼见到这北海,我还会以为黄河是天下无比的呢!那样,岂不被有见识的人永远笑话。”
2、【鲁班修造将军柱】 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百姓称之为将军柱。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民间故事:
1。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穿杨。每天早晨,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可是,墙头上除了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第二天到了约会的时间,那姑娘没来。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应示人纷纷而来。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射箭,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黄河怒火烧心,“飕”的一箭向员外飞去。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是怕员外来抓他,黄河逃脱。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再去救姑娘。过了一年,黄河练好剑法,动身去救那姑娘。中午肚子饿了,一箭射下个大鸟。大鸟告诉黄河,员外逼着他女儿跟财主成亲,那姑娘气得跳楼了。临跳时,她大叫着:“黄河!黄河!黄河啊„„”黄河听了,心像大山崩裂,他“噗”的一下坐在地上,泪珠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大鸟吓得飞到天空,往下一看,黄河的眼泪流成了河水,汪洋一片,滚滚向东流去,黄河成了“黄河”啦!黄河的水,总是浪滚翻天。人们说,那是黄河心里忿恨,老想靠近那个村庄去救那个姑
2。【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龙门位于壶口瀑布南面约65公里处,在晋陕峡谷的最南端。龙门之南,就是开阔平坦的关中平原。黄河之水从狭窄的龙门口突然进入宽阔的河床之中,河性发生很大变化。龙门的形成,是其东面的龙门山和西面的梁山各伸出山脊,相互靠拢,形成一个只有100米宽的狭窄的口门,好像巨钳,束缚着河水,形成湍急的水流。每当洪水季节,由于峡口中的水位壅高,而出了峡谷后,河谷突然变宽,水位则骤然下降,于是在龙门形成明显的水位差,故有“龙门三跌水”之说。沿袭相传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是指跳跃此处的跌水。该故事说的是小鲤鱼不畏险阻,纷纷跳跃这道通向成龙道路上的门关,能跃过去者,便能成龙。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小鲤鱼,最终才能成龙。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古代人们对龙门峡这种自然奇观的形成,感到不可思议,便想象为大禹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龙门又被称为“禹门口”。
历史人物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河图;二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经常泛滥成灾。河伯对于之水,束手无策,自己道行浅,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让他先画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他找到村里的老汉。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千万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他说服乡亲们帮忙。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老汉儿子叫后羿,射箭百发百中。羿不让他去找河伯。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想必是大禹,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的老人在喊,问他是谁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后羿一听是河伯,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他越想越异常疼痛,气的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河伯倾囊相授。大禹高兴。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2。【冯夷当河伯】的故事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达成自己成仙的心愿。成为一名河伯。
第五篇: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小学教育2007级本科班 90720039 吴丽娇
指导教师:李尚生
内容摘要:中国是一个有近四千年文学记载的文明古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产生过为数众多的包括人民口头创作在内的文学珍品。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溯儿童文学的历史渊源,我们最终会发现其源头必然是民间口头创作文学,其延伸的支支脉脉也与民间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在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的年代里,民间文学创作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粮食,而且孕育了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分去以前已经在民间文学的母体中孕育了几千年,民间文学以其纯朴而富于变化的结松,通俗的口语化语言,以及浪温奔放的想象力,与儿童的性格,心理喜好,欣赏能力天然契合,从而成为儿童的亲密伙伴。关键词:民间 儿童 文学 影响
古代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没有专供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中,然而在民间却广泛流传着各种儿童欣赏的口头创作,其中有神话、传说、故事、儿歌、童话等多种形式。这些民间口头创作当初也并非是专为儿童创作的,但由于它的通俗性与口头性的特点,特别为儿童所喜好,以至于成为古代少年儿童文学欣赏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民间儿童文学过渡到作家真正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一过渡是从有意识地为儿童整理和改编民间儿童文学,古典文学作品开始的,晚清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们关注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首先就是从整理和改编民间文学、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这一工作着手的,之后才出现了一些作家的模仿民间文艺的旧形式灌注新内容的儿童文学创作,如以儿歌形式写就的《学堂乐歌》、《学生歌》、《少年歌》等;以民间童话的梦幻体形式写成的爱国故事《亡国恨》《黄天录》等等。
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直接影响直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才是相当重要的,这一时期出版的儿童文学读物,几乎都是通过采风所得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改编的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如《儿童小小说一百种》《儿童古今通从书》《儿童谣百首》《中国童话》等。当时,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老虎外婆,熊家婆等童话故事都被收录整理出来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乡土读物”,不少热心的儿童文学的作家都曾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过养料,有的是直接参加过采风编写的工作,有的则是从改编和译述民间文学中起步而踏入儿童文学的创作的。例如赵果深从“五四”时期开始编写了五十多种儿童图画故事,期中有不少便是直接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由于对民间文学的深厚兴趣,赵果深日后的童话便带有深厚的民俗学的色彩。对儿童文学的倡导作出过出色贡献的茅盾先生也是从编译和撰述民间童话起步的。如:《蛙公主》、《驴大歌》等就出自于《格林童话》,《金龟》则出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还有的则来源于我国古典的文学中民间传说,如《大槐国》,《树中蛾》等。1 儿童文学能如此迅速发展起来,自然很大部分归功于民间文学形式长期以来
对儿童文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儿童文学种类大致包括诗歌、童话、寓言、小说等等。显然这些种类中的很大部分均来自于民间文学裁的直接过渡。例如诗歌中的儿歌、童谣便来自民间的“小儿歌”、“童谣”;童话起源于神话传说,也是民间童话的发展;寓言也是民间寓言的演变„„可见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与民间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
此外,民间文学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对儿童文学的完善与发展也有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比兴法”、“象征法”、“寓言法”、“夸张法”、“铺陈对比法”、“双关法”等多种民间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被儿童文学的许多文体所吸收和借鉴,对儿童文学的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民间文学的平易、朴实、刚健、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的艺术特色也深深地影响着许多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为了进一步阐述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的深远影响,下面试就儿歌、童话的产生和发展作一具体的论述。
作为口头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我国儿歌,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我们古代称儿歌为童话。五四歌谣运动后才普遍使用“儿歌”这一名词,现在见到我国最早的儿歌是《左传》中的《卜偃引童谣》,最早的儿歌集是明代吕坤搜集改编的《演小儿语》。从这些作品看,与今天对儿歌作用的认识有其相近之处,都是服从于向儿童灌输教育思想。
“五四”运动前后是旧童谣和新儿歌诞生的分界时期,在此之后儿歌逐渐成为作家们创作儿童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融有新生活,新思想的新儿歌也随之产生。2 从传统童谣和现代儿歌的产生,其过渡大约在晚清时期已初露端倪,晚清一些关注儿童教育的资产阶级民主知识阶层,在音乐文化领域所倡的“学堂乐歌”,“学生歌”或许多融歌谣体的旧形式和新思想,爱国民主精神,西洋乐曲为一体的新颖的尝试,其形式亦为现在现代儿歌产生作了铺垫,比如沈心工所写的《竹马》《雁字》《老鸦》,这些歌词浅显晚懂,节奏音律主谐铿锵,工整的名式排列结构,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足以体现其承歌谣体之旧形式,谱新歌谣之新声的创新意识,开新儿歌创作之先河。50年代出现一热身赛来自鲜活的儿童生活,深爱幼儿喜欢的新儿歌,如鲁兵的《太阳公公起得早》、《咪咪迷》,圣野的《扮老公公》《奶奶故事多》等。
从传统童谣到现代儿歌创作的飞跃,其实在概念上和形式上的变化都是极少的,变化主要在内容和思想方面,传统童谣的概念包含着两种涵义:一是儿童的,别一是歌谣体的,然而实际上歌谣的儿童性并不明确,他与民谣是相混的,没有严格的区别,只是后人整理是将适宜于儿童的划为一类,曰:童谣。而儿歌则上概念上进一步明确起来,强调了儿童的特点,可见其区别主要在于强调读者对象更为是明确。但儿歌在基本形式上继承童谣衣钵这点无疑,演变而今,童谣与儿歌其合而为一了,没有特别分明的界限,人们也往往把它当作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的叫法。这个主要原因是即在两者在形式上的极其相似,儿歌似乎从从就是一个形式的定位。但实际上两者仍有一些明显的差异,若将两者比较不难分辨,例如传统童谣中的《菊花开》和新儿歌的《板凳谣》,显然新儿歌借鉴的是传统童谣的起兴模式,只是由于内容的丰富而增长了篇幅,其格式仍是以六字句为主,但在内容上却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可见两者,一是民俗化的;另一个却反映了现实农村生活的民情风貌,因此,人们一下便可分辨出哪首是新创的儿歌。
又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童话的联系甚密。童话和神话都属于民间文学,世世代代在人们口头上流传。这一种体裁都以浓烈的幻想俄为自己的主要的特征,彼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产生的最早,他的主人公大抵是神、魔、仙、妖之类。神话是虚拟的故事,重在对宇宙的起源,生命的产生以及种种自然现象的解释说明。例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典型的例子。
在神话流传演变基础上产生的传说,是指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事件以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它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下来的,在流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儿童,为儿童所喜欢,为儿童所接受,因儿童的需要而发生变化。传说中也有神的活动,但主人公多为奇才异能的英雄或有名的人物,如“大禹治水”,“鲁板的故事”以及有关神医扁鹊,华陀的传说等,传说中往往有某种史实成社会客观事物现象作为依据。
3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演变而来的。神话、传说对童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神话传说为童话创作提供了原始材料。神话产生最早,可以说是童话的鼻祖。而传说则是原如神话向童话演变的道路上的重要一步。传说对童话更为直接的作用表现在故事性与传奇性,尤其是传奇性,它成为童话地直接先导。例如《列那狐故事》、《敏豪生奇游记》、《鹅妈妈的故事》,这些都是比较接近的儿童生活的故事题材,它们在流传过程也逐渐演变成童话最基本的母题。其次,变现在它们的精神本质的接近。童话继承神话、传说,习惯用非写实的想象、夸张、变形、神话等艺术手法去塑造现实的艺术形象。再次表现在它们精神本质的接近:生机勃勃、乐观自信的力与美构成神话艺术的内在灵魂,而童话则以表现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可见,神话对童话的影响乃是一种本质的、天然的联系。此外,童话和神话、传说的艺术特色也是一脉相承的,在神话传说中,幻想、夸张的色彩非常浓厚,荒诞性很强,这些表现手法都被童话所凭借。童话中那些荒诞的情节,夸张的语言,新奇的幻想,变化的人物,追溯它们的源头就是神话和传说。
从民间童话到文学童话,又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民间童话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代代相传,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需要不断的加以补充,改造,到了后世,一些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活动的作家为民间流传的古老童话所影响和吸引,加以搜集,整理,这就是最早作为文学样式出的的童话作品。又经过不断的发展,作家掌握童话的特点,由加工改写进而独立创作童话,这时,童话终于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较早对民间童话进行改写的是法国的贝洛,他根据当时流传于欧洲的传说故事改写了《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等八篇童话和三篇童话诗。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最初的童话创作也是取材于民间童话的,如《大火匣》、《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安徒生为文学童话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创作道路表现了民间童话发现到文学童话这一过程。
从以上一些实例说明,我们明确地看到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关系像母与子的血缘关系一样,是民间文学生育了儿童文学,并在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的第一阶段经予哺育和抚养,而且一直到儿童文学的独立和发展、成熟。4美国作家伊萨克辛格曾明白地说:“文学如果没有民间的因素,深深根植于某一块特定的地壤,文学要衰落、枯萎。如今,儿童文学比成年文学更根植于民间。”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儿童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关系时,不由对辛格的这一番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儿童文学概述》
2、《儿童文学原理》
3、《儿童文学美学》
4、《儿童文学》
浦漫汀 蒋风等
将风主编 杨实城主编 韦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