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汇编)

时间:2019-05-13 05: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第一篇: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第1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荷锄(者)有菜色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B.国家建者(于)北

徘徊(于)斗牛之间

C.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

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D.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答案:C

第2题 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A.契诃夫B.泰戈尔C.屠格涅夫D.伏尔泰

答案:A

第3题 下列诗句出自闻一多的《发现》的是()

A.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啊,我年青的女郎!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答案:A

第4题 “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C.《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答案:A

第5题 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通过回忆姐姐的命运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A.对理想的追求B.对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否定

C.对不幸者的哀悼D.对故居的留恋

答案:B

第6题 《氓》是一首()

A.寓言诗 B.叙事诗 C.哲理诗 D.抒情诗

答案:B

第7题 《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A.叙述和抒情B.议论C.叙述和议论D.叙述

答案:C

第8题 《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对比的种树方法是()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B.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D.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答案:A

第9题 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抗战三部曲》B.《爱情三部曲》C.《激流三部曲》D.《蚀三部曲》

答案:C

第10题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译文:赵襄子围攻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人员五人,高赫被列为首功。

B.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

译文: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的心理,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

C.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译文:齐国人三十二岁以后在道路上不拾取丢失的东西。

D.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

译文: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的人丢了马,被野人捉住。

答案:D

第11题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

译文: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B.沛公则置车骑

译文:沛公就放弃车马。

C.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译文: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这个人是个贤能的人。

D.圣人无常师

译文:圣人没有平常的老师。

答案:D

第12题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A.墨子B.庄子C.韩非子D.孟子

答案:B

第13题 由徐志摩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B.文学研究会C.语丝社D.创造社

答案:A

第14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李翊书》C.《陈情表》D.《答司马谏议书》

答案:D

第15题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译文: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很难吗?

B.函梁君臣之首

译文: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

C.久不见若影

译文:很长时间看不见你的身影。

D.古之学者必有师

译文: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答案:D

第16题 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予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案:C

第17题 下列哪位作家有过国破家亡的经历()

A.辛弃疾B.柳永C.李清照D.苏轼

答案:C

第18题 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A.兵强则士勇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D.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B

第19题 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A.借典故抒情B.借事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景抒情

答案:B

第20题 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王安石B.韩愈C.柳宗元D.欧阳修

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曹操《短歌行》中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2题 哪几句用了比喻手法?

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句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第23题 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中的典故。

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典故,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试题。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第24题 作者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揭露“弃城图存者”和“擅兵坐观者”可以与张、许的爱国行为构成对比,从而驳斥了那些小人不批评坏人而专门指责君子的卑劣用心。

第25题 这段文字是怎样概括张、许的守城功绩的?

答案:“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第26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逆:

就:

滋:

淫辞:

答案:逆:事先转移。就:接近。滋:增多。淫辞:夸大失实的邪说。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试题。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第27题 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第28题 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第29题 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答案:“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听他们谈了许多,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些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第30题 阅读这段文字后,你认为作者忧郁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故乡人民过着与世隔绝、麻木不仁的日子,他们对历史毫无担负,只把狂热和热情释放在娱乐上。他们这种活法近乎延存自然生命。

第31题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所提到的两类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们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前者是与自然妥协的人,后者是与自然毫不妥协的人。

他们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对历史没有责任感、使命感,不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后者是对自然不妥协,想方设法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历史有使命感。前者指的是乡民,后者指的是革命者,中国的未来和希望靠的是这些革命者。

第32题 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答案:希望湘西人民精神觉醒,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舟的精神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第33题 这段文字突出描写的场面是什么?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昔日“香市”热闹的景象,属于场面描写,这与下文所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作品的主题。

第34题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映。

第35题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面以及给作者幼时留下的难忘记忆。

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试题。

她住在灯塔的岛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晚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于海波之上……大风的时候……她驾着风车,狂飙疾转地在怒涛上驱走……下雨的时候……落泪了……黄昏的时候,霞光灿然,便是她回波电笑,云发飘扬……

第36题 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答案:拟人手法。

第37题 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第38题 从这段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案: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四、作文(50分)

第39题 题目:业精于勤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略。

试卷来源:厚学网

第二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试题及答案

在备考成考本科《大学语文》科目时,考生们要有目的性地做一些练习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项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曰。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

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第1题 这段文字里是谁在对谁说话?

答案:是宝钗在对宝玉说话。

第2题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说话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薛宝钗这一席话表现了其对宝玉的关心,却也认为宝玉平日品行不端、不求仕途、挨打活该。她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谨遵封建礼制规矩.待人刷到、八面玲珑.这说明她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贵族少女。

第3题 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答案:语言描写和肖像描写(或表情描写、情态描写)

阅读闻一多的《发现》,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1第4题 分析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面对军阀混战下满目疮痍的祖国,内心充满悲愤、失望。但诗人没有因失望而沉沦,而是在失望和愤懑中升腾起一种对祖国的深沉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第5题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诗歌追求?

答案: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即诗歌要有“建筑的美、绘画的美、音乐的美”。

第6题 诗歌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有何效果?

答案:诗人用呼告、反复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满目疮痍的祖国的悲愤、失望和深挚的爱。诗人没有用具体细节从正面描述他踏上故土所见到的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而是直接抒发自己深沉的爱和令人窒息的失望,从而使诗更凝练、概括、容量更大.表现力更强,更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第7题 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答案:这段话的论点是: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做文章也必须要切中要害。

第8题 这段议论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这段议论主要运用了类比沦证方法。

第9题 “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反诘。

《大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往事》(—之十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不是说做女神,我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像涵说的,海是温柔而沉静。杰说的,是超绝而威严。楫说得更好了,海是神秘而有容,也是虚怀,也是广博……

第1题 “希望我们都做个‘海化’的青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答案: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的社会黑an的现实,追求光明与理想,想做一个有为的青年的进步思想。

第2题 “海化,的青年”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答案: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指的是像大海一样沉静温柔而又超绝威严的,像大海一样襟怀宽广、虚怀若谷的,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的青年。

第3题 文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阅读沈从文《箱子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第4题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答案:大端阳节赛龙舟的场景。场面描写。

第5题 这段文字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描写的?

答案:群情激昂、热闹欢腾。河中与岸上。

第6题 这段文字的描写与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何关系?

答案:赛龙舟火爆场面的描写突显了湘西人民蓬勃的生命力量,这对全文所要表现的主题(深情地呼唤故乡人民用划龙舟的精神与热情来重塑故乡人的灵魂,参与历史,改造现实)起了铺垫和暗示作用。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试题。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人耳内,他二人竞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话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见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第7题 这里所说的“冤家”是什么意思?

答案:在这里,“冤家”是对所爱之人的反语昵称。

第8题 作者县焦样点拨宝黛吵架的?

答案:一是借贾母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点明宝黛的吵架,实质上是爱得深挚的缘故;二是用“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来点明宝黛吵架后,相爱之心却更加自觉而真挚了。

第9题 这里是怎样刻画宝黛的心理的?

答案:通过外部情态描写来“以外显内”。如“好似参禅”、“低头细嚼”、“潸然泪下”、“临风洒泪”、“对月长吁”等外部情态描写。

第三篇: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 小说《苦恼》的作者是()A.高尔基 B.屠格涅夫 C.契诃夫 D.莫泊桑 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 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参考答案:A 第3题单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曾巩 参考答案:B 第4题单选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A.不忍登高临远 B.叹年来踪迹 C.渐霜风凄紧 D.是处红衰翠减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 《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A.柳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轼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A 第11题单选 老舍是我国现代()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评论家 C.著名作家 D.著名游记作家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参考答案:B 第13题单选 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A.兵强则士勇。B.既来之,则安之。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参考答案:B 第14题单选 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 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A.屠格涅夫《门槛》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冰心《往事》(一之十四)D.茅盾《香市》 参考答案:A 第16题单选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 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 参考答案:B 第17题单选 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 茅盾参与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A.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参考答案:C 第19题单选 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第20题单选 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参考答案:B

第四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民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答:(1)到“此五帝三五之所以无敌也”为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前面写纳客之利,后面写逐客之害。前后形成对比。

(2)前一层的中心名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后一句的中心句是“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也”。

(3)类比法和对比法。

(4)比喻、排比、对偶。

2、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伏惟圣明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郞署,本图官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问:(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每层的大意。

(2)文中的“圣朝”、“伪朝”分别指哪一个具体朝代?

(3)作者特意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是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1)第一层至“特为尤甚”,打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作为自己不能奉召出仕的最重要的道德依据。第二层至“在所希翼”,表明自己不能奉召出仕,并不是忠于前朝,保全名节,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三层,叙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情况,表明自己尽孝祖母的心迹。

(2)圣朝指晋朝(西晋),“伪朝”指蜀汉。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比喻。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将薪至于古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与势力,养其根而埃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铧,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问:(1)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这里的“根”和“膏”比喻什么?“实”和“光”又比喻什么?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除比喻外门这里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1)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取得成就。

(2)前者比喻修养,后者比喻为成就。

(3)类比。

(4)对偶。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问:(1)“气”和“言”指的什么?

(2)作者认为“气”和“言”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1)“气”指的是人类在精神的修养 “言”文章的语言。

(2)气盛则言宜。

(3)类比法。

5、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两个长句论证说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这2个长句构成何种关系?最能体现这种关系的语句是什么?

(4)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认证方法?

答:(1)成败皆自于人。

(2)前一个长句先赞其兴国之壮,后一个长句叹其亡国之衰。

(3)对比。壮和衰。

(4)例证法和对比法。

第五篇: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 《行路难》中下面哪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将登太行雪满山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多歧路,今安在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 在下列作品中,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A.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B.杜甫的《蜀相》

C.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D.王维的《山居秋暝》

参考答案:D

第3题单选 《选择与安排》中提出的完美作品在结构上应具备的条件是()

A.层次清楚、轻重分明

B.首尾呼应

C.要有头有尾

D.有贯穿的主旨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 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C

第5题单选 莫泊桑出生在()

A.军官家庭

B.没落贵族家庭

C.教师家庭

D.商人家庭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坐’’意思是()

A.坐下来

B.定罪

C.因为

D.副词,表示无缘无故

参考答案:C

第8题单选 《炉中煤》一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托物言志

D.隐喻手法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 下列曲词中,概括《天净沙·秋思》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D

第10题单选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郑伯克段于鄢》

参考答案:D

第11题单选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D.象征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 唐代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主张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参考答案:D

第13题单选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

A.豪放词

B.田园词

C.婉约词.D.风雅词

参考答案:C

第14题单选 《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参考答案:A

第15题单选 徐志摩曾于l923年与人发起成立()

A.创造社

B.新月社

C.语丝社

D.湖畔诗社

参考答案:B

第16题单选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参考答案:D

第17题单选 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 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论据中,下列属于理论论据的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D.先王以为东蒙主

参考答案:A

第19题单选 《马伶传》中“以分宜教分宜”的意思是()

A.用现实生活中的严嵩教舞台上的严嵩

B.用现实生活中的分宜人教舞台上的分宜人

C.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顾秉谦

D.用现实生活中的顾秉谦教舞台上的严嵩

参考答案:D

第20题单选 下列诗句中属于远景静态描写的是()

A.操吴戈兮被犀甲

B.车错毂兮短兵接

C.旌蔽日兮敌若云

D.矢交坠兮士争先

参考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的上片,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21题简答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中有什么寓意?(4分)

参考答案:落日、断鸿,有象征意味:黄昏落日,令人联想到南宋国势衰颓;断鸿声里,离群的孤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哀鸿遍野,又能令人想到北方离散的百姓。

第22题简答 “江南游子”是指谁?(2分)

参考答案:江南游子,正是南归飘泊的作者的身影。

第23题简答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很有表现力,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以及一片赤诚无人理解的悲哀。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唱词,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第24题简答 解释“煞强如状元及第99、65蜗角虚名”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煞强如状元及第”意思是“远胜于考中状元”,“蜗角虚名”意思是“状元虚名如蜗牛触角般微不足道”。

第25题简答 结合曲词分析表现莺莺心理的艺术手段。(4分)

参考答案:一是以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如【端正好】,暮秋的空旷凄凉与离愁别恨的孤独凄凉水乳交融;二是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来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朝天子】后半部分曲词;三是直抒胸臆,抒发内心感受.如【幺篇】及【朝天子】前半部分曲词;四是综合运用夸张、比喻、典故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26题简答 分析最能表现莺莺性格不同侧面的曲词。(2分)

参考答案:一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如“腿儿相挨……”“妻荣夫贵”;二是珍视爱情,情感专一,如“晓来谁染……”“暖溶溶玉醅……”,离愁愈苦情愈真;三是鄙视功名利禄,对母亲逼张生赶考不满,如“但得一个并头莲……”“蜗角虚名……”。

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书》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序》。

第27题简答 请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两句在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者总结出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28题简答 《书》指什么?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目的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书》指《书经》、《尚书》。引用“满招损,谦得益”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主题。

第29题简答 欧阳修为何要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2分)

参考答案:欧阳修写作这篇史论,重点讲述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而所“溺”的不仅限于伶人,要从伶人一事总结历史教训.引以为戒。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9分。

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第30题简答 请概述一下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南国的和风细雨和柔和淡雅并不鲜明地突出秋天的悲凉过程。南国之秋色淡、味浅。

第31题简答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南方的秋天有什么样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南国秋天的特点是清凉、平淡的,让人无法领略秋之意境。

第32题简答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排比、比喻。

1925年闻一多留美回国后,目睹旧中国的种种****现实,心情十分悲痛,不久即写出了著名的《死水》一诗。阅读这首诗的后四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第33题简答 “一沟绝望的死水”指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诗中所描写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

第34题简答 这里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隐喻或象征。

第35题简答 作者为什么说“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参考答案:"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

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这当儿,德拉的美丽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头发一直垂到膝盖底下,仿佛给她铺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经质地赶快把头发梳好。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第36题简答 哪些地方表现了德拉在卖秀发问题上的复杂心理?(4分)

参考答案:德拉是很爱她的褐色小瀑布一样的秀发的。为了给杰姆买表链。她决定卖掉秀发,披散了又梳起,静静地站着,掉下一两滴泪水,这说明她心情复杂:想卖、舍不得、下了决心卖。

第37题简答 在描写德拉秀发时几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两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头发“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又像“铺成了一件衣裳”。

第38题简答 德拉为什么会落泪?(2分)

参考答案:德拉卖头发是迫不得已,她想用卖头发的钱,给丈夫杰姆买表链。落泪是因为多少有点舍不得这一头好发。

四、作文:50分。

第39题简答 《现代汉语词典》对“性格”的解释是:“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生活中,仅仅是乐观与否的性格,就会有极大的差异,乐观的推销员比悲观的推销员的业绩要高许多倍,以至于招聘推销员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是像以往那样注重学科成绩,而是看重是否具有积极乐观的性格。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培养自己的性格》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

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下载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二(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考专升本考试试题及答案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 Phonetics (10 points) Directions: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of words, there are four underlined letter combinations marked A, B, C and......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五篇范文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五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五.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分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问:(1)“狗彘......

    成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成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80分)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

    2018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教育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 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三[精选5篇]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练习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成语“分崩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