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作文: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高一作文: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高一作文: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我们的精神世界太过疲惫.整天游走于虚幻罗织的罗网之中,一场游戏归来,虽战赫勋勋,我们的精神却被这一片厮杀浸润了心灵,埋伏着躁动不安.沉浸在动漫与武侠剧的桃花源里,殊不知动画大师与导演编织的这一片世界距离我们的现实是如此的遥远.于是我们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回归现实后,想如游戏世界那般将这个世界杀得片甲不留,却遗落了真,善,美;我们慨然叹道“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这一纷繁世界里,怅然若失.我们渴望融入这一世界,于是在书架的一隅,我们发现了现实世界的武林秘籍——书.翻开第一页,我们开始接受着精神上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在史书里,我们看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他们虽身陷囹圄和困境,却勇对逆境,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又一部千古绝唱.在这些文人墨客的启迪下,面对生活里的暗礁的我们,学会了扬起风帆去迎击重重危难;面对学习征程上的蒺藜,我们不再退缩,而是义无返顾的踏了上去.在鲁迅的杂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词锋犀利的作家,更看到了一个用笔讨伐,伸张正义的革命者.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鲁迅用笔声讨国民党的种种罪行,倾其热血铸成了一部部伟篇巨著.一股爱国的热血随之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在80后作家的文字里,我们感悟到了真正的青春.青春是涂鸦板,我们在上面洋洋洒洒,尽情去勾勒描绘线条与色彩;青春是资本,我们用它去实现瑰丽的梦想.张扬,热情,天真,浪漫是属于青春的专属密码.在青春这本纪念册里,我们也读懂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经历了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我们脱下了战袍,砸碎了游戏机,心灵由浮躁归为平静.这并不是向生活低头和缴械投降,而是生命正如一只需要经历蛹化的蝴蝶,我们正实现着自我蜕变.市三女中
高一(4)班
第二篇: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征文
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读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
今天是暑假的第一个礼拜天,妈妈带我来到了金山图书馆。8:30图书馆准时开门了,我迫不及待的跟着大家走了进去。新建的图书馆很大气、高端,独立、漂亮的儿童区丰富的书籍更是让我目不暇接。
忽然,我眼前一亮,在书丛中发现了《雷锋的故事》。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经常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可是我还不真正了解雷锋叔叔。我坐在阅读区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雷锋叔叔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大家。有一次雷锋叔叔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
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不留名字,社会流传着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可惜雷锋叔叔仅仅活了22个春秋,就英勇牺牲了。他在日记中曾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故事里,我知道了好多,也学到了好多,我要努力学下,争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少年,做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
第三篇: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课题: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备课时间:2018.9.30 课型:作文指导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 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目涉及的选材范围非常大,只要是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都是可以人文的。为什么要强调“有意义”呢?标题中的“更美好”限定了材料的性质 使人喜欢的、能够提升生活品质的、充满正能量的元素。学情分析:
每个人观察生活的角度和体验生活的方式都是个性化的,对于“让生活更美好” 的理解自然也是百花齐放的。初一新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思维是灵活和跳跃的。对他们可以确定一个对写作有帮助的思考路径:想一想,哪件事情是你觉得最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1.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其中对个人成长有意义的元素。2.具体地记叙件事,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对事件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
2.学习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学会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列出你生活中令你感觉美好的事情清单。教法:
谈话法,指导法 学法:
思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明确半命题的形式特点及审题要领。半命题形式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生参与拟题的自由度有助于唤醒积累,开阔选材视野。
审题,主要关注标题中规定的内容,明确命题的限制所在。“让生活更美好”的导向在于正确理解“更美好”的内涵,“更”
含有比较的意味,“美好”则指向能够提升生活品质、具有积极作用的元素,然后从多个角度延展为更具体的意思,例如外表的漂亮、身体的健康、生活条件的舒适、生活氛围的和谐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基本明确了写作内容后再思考题目留白处的语言表述,具体的文字要和横线外的内容共同构成规范的语法结构,表意不能有歧义,也不能出现语法错误。标题《__
让
生活更美好》整体上构成主谓关系,因此横线上补充的内容应是词语或者短语。拟题还需注意文字的简明性。例如《老师对学生特别亲切的态度让生活更美好》一类的标题,就显得冗长不当,可以修改为《老师的笑容让生活更美好》。
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逐步确定文章的材料与中心 1.围绕“我的美好生活”这话题列个清单。尽可能多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
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生活”概念家集到具体领域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我的美好生活”清单,领域不限。例如:(甲)我的美好生活: ① 周末睡个懒觉 ②爸妈对我特别好 ③得到了一枚珍贵的邮票
② 可以去现场观看中国男篮的比赛 ⑤我会骑马
⑥被老师任命为图书管理员了(乙)我的美好生活:
①暑假我不补课了,全家去欧洲自由行
②还能和小学的朋友常聚会
③我是古诗词大会的年级冠军
③ 家里有个大厨老爸个子高,被同学嘲笑
2.思考,比较,从清单中选择一项补充具体的内容,用词语或短语表述。
3.请一个学生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思考,以此为例,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明确选材和立意的路径。
以甲同学的思考为例:
(1)请他完整、连贯地说一说他的美好生活。
(2)帮他把这些内容做一个梳理: 甲同学的父母不因“我”成绩不理想而骂 “我、教“我”处理同学关系的秘决,通过写信与“我”讨论问题。
(3)厘清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根据甲同学的发言,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可以提炼为:平等的亲子关系让“我”感到幸福。进一步明确,“平等的亲子关系”给“我”原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更积极的影响或者更可喜的变化,即“平等的亲子关系让‘我’ 的生活更美好”,这就是文章的中心。具体表现这个意思的内容有三方面,从中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来写,即为表现中心的材料。
(4)归纳选材和立意的路径。
第一步:根据对“我的美好生活”的回顾,提炼出想要表达的感悟,以此作为文意的中心。
第二步:从已有的具体事件中选择与与感悟关系最密切的一
项,或者重新从记忆中捕捉一件能直接体现感悟的事件作为写作材料。
第三步:考量中心与材料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即能否从材料推断出中心,或者能否以中心统领材料, 第四步:拟定标题,并适当调整、修正。根据甲同学提供的材料与中心,标题可能拟为:①爸爸妈妈让生活更美好②爸妈的爱让生活更美好③父母的平等教育理念让生活更美好④非凡爸妈让生活更美好 ⑤爱让生活更美好
这几个标题规范达意,如果进行比较,还可以选择出最合适的:标题①和⑤过于宽泛:标题②比⑤的限定请晰,但“爱”对于文章的材料而言,仍显得空泛;标题③直接对应材料的性质,概括恰当,但失之冗长烦琐:标题④“非凡”强调了爸妈的与众不同,是能通过材料提炼出的爸妈的特质,而且还可以起到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因此,这个标题的表述方式比其他的更好。
三、学生独立思考,确定文章的标题、中心与材料
教师可以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已有路径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确定中心与材料,做好写作准备。
四、围绕中心,明确写作重点
1,写一写:“
让生活更美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参阅教材示例,模仿其中一种表述,自己写一句话。
2.想一想:在文章中如何把以上的具体表现写得清楚明白? 作业设计:
必做:独立完成写作
选做:寻找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拍成照片,做成电子相册。
第四篇: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谈小学的写作教学
[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美好
[ 内容摘要]: 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力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辞不达意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既而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对小学生的写作倾向、作文质量又能抱多大期望呢?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其实不然,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阅历却并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
那么,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我们说: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以及其人生阅历!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觉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并且要走进生活,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或媒介,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它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的完整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形态。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寓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悟的文章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的个性以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断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理因素因而得以伸张。大家在作文中都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空话、假话、矫情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止;在随想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消极被动的作文观念得到有效的校正,大家更能够自觉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与角落。
三、“创新须有立异志,个性出自自由心”
提倡个性化作文,鼓励创新能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现在开放性、个性化的话题作文,更让同学们尽情尽兴有话可说,这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那么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
高扬个性的大旗,在写作内容上就要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主体之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要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言说形式,即拥有主体的自由之笔。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其在各个方面表现的亦是无限多样的。如人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典雅的气质一样,文章的风格也应因人之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我们认为,在创新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重申道德标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作原则。首先,应该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人性之美、人性之爱,逐步培养学生重视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全身心拥抱生活,体验生活,那么,他们才能在写作中体现真性情,才能体现出作文应有的个性来。其次,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人生而带有深刻地历史的、民族的烙印,这也是促使个人向上、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这两个方面能够紧密结合,创作才能凸现为文的个性,才能达到与传统文论殊途同归的目的。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作
者:韦 娜
单
位:赣榆县金山小学
第五篇:作文《让城市更美好》
让城市更美好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职责。绿色家园,从我做起。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恶化:拥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等,这些都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有着环保的思想,可是却很难付诸于行动。不是很难做到,而是从一开始就养成的习惯很难再改变。比如说:经常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细菌就蔓延开来。其实,你可以拿出纸巾吐在上面,等看到垃圾箱再扔掉。这样就减少了细菌的滋生,也防止路人降低得病的机率。
拥有私家车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儿。可是,他却一次又一次地让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引起眼病和头疼等其它症状。现在虽然有控制,可是汽车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造成城市交通堵塞,还会发出噪音,这些都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美国就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骑自行车来代替开私家车。这样,空气污染也得到了缓解,人们的出行也不会再有交通堵塞这种情况,对于白领们来说,是个节省时间的好方法。
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加坡的环保措施总是做得比我们做的要好?
其实,我们对于环保这个问题,并没有彻底地贯彻下去,也没有制定相关的严谨的法律。没有强制性的措施来束缚不当的行为。让错误不断地在持续,不停地错下去,没有得到深刻的自我反省。新加坡是一个干净又美丽的城市。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强,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污染,青山、碧水、蓝天、绿地,整个城市清洁干净。没有烟囱排放黑烟、汽车冒黑烟;也没有污水排污口;看不到裸露的土地;看不到扬尘;看不到有乱丢垃圾、烟头、随地吐痰,行人乱窜马路等现象。它们的管理方法是我们特别需要学习的,如果能真正地贯彻落实,那么中国将会发展得更好。
前两年,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去超市购物须拿布袋,如果没有带布袋,需要买塑料袋的要相应地付几毛钱。我们之前去超市购物,都会赠送塑料袋。回到家后,总是会把这些袋子扔掉。在一些外地地区,随处都可以看见塑料袋,遇到刮风的天气,它们就被风吹到树上、河里,不仅影响了卫生环境也影响了市容。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也污染了河流。在之前的年代里,也是用菜篮子或布袋来买菜的,为什么不延续这个习惯呢?
当我们的环境不再污染,城市是多么美好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可爱的笑容,让城市又添了一道色彩。所以,请让我们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