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快与慢”作文审题立意简要说明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比方说,可能是解放前、文革前、改革开放前,或者就是十年、二十年前,等等。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掉了。“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么生命才饱满。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第二篇:苏锡常镇四市二模“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
苏锡常镇三模卷“快时代与慢生活”作文评讲材料
20150519编辑
一、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二、审题立意:(切记:高考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厘清界定概念的过程;概念明确了,思维就又有了指向性)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那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如朱自清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不需要作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可以了。
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确实能打动人心,这种“慢”可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透射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还是如古印第安人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三、它山之石
何妨吟啸且徐行 苏州一考生曲吟秋
都说这是一个快的时代。
微信微博刷屏而过,高铁提速已过三百大关,红绿灯下车水马龙,往来的路人都行色匆匆。‚快‛,固然能让人享受冲在前沿的人生,但也易使人只顾风尘仆仆地赶路,而忽略整个世界的精彩;一味地争分夺秒不肯输,只会索然无味地到达尽头。为何不在滚滚人潮中暂停脚步借条小路,弃了宝马香车,换上芒鞋竹杖,吟啸徐行,偷得浮生半日闲?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许多人都被这份悠闲打动,却舍不得让自己高速运作的引擎暂时停转。其实慢并不意味着止步不前,相比于汹涌奔流的快,慢更需要一种生命的勇气与耐性。
不接待客人,不饮酒,每天专心写作,按时看日出。这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生活习惯。让灵魂在朝晖中沉淀,让文思在静谧中如蔓延展。不管世人如何喧嚣浮躁,我自筑起象牙高塔,以手写我心。素位而行,随遇而安,不错过日光撞破天际时的惊喜,不辜负枝头婉娈的鸟啼。舒缓如水的生活节奏并未淹没他的才情,反而在这悠闲中孕结出了传世佳作。再观当下,还有几人早起是为了观赏日出而非匆忙赶路?还有几人耳中萦回的是清脆鸟鸣而非机车轰鸣?又有多少人在这呼啸着前进的世界里,丢掉了一颗曾为万物而感动的心?
我们总是太快了。急着升职加薪,却忘了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是血缘之亲。吞咽着浓香重油的快餐,却忘了灶间一碗清粥的滋味。贪恋着现代交通一日万里的便捷却忘记了那在车窗里一路倒退的风景。那些跟不上我们步伐的东西都被无情地抛在了脑后,寂然地湮灭在匆匆的光阴里。
那些看似为了‚赢‛而快马加鞭的跋涉,到头来却让我们在湛湛的光阴里迷失了自己。汪国真有诗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但(原文无“但”,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在这一场披荆斩棘的征途里,何不适时放缓脚步,慢慢走,欣赏啊? 此时春阳正好,晚桃已谢,晚樱始绯。且容我暂却一身尘土,踏芒鞋,倚竹杖,且行且歌,且歌且行!
慢慢走,欣赏啊 苏州一考生 戎文佳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从前慢》打动了许多人,因为大家都处在‚现在快‛的时代,谁还有心情‚闲敲棋子落灯花‛?谁还有空‚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忙碌奔波。
为什么不慢慢走,欣赏美景呢?
眼前仿佛看见了邮差先生穿着号衣,走在沐浴着光辉的小路上,不急不慢地送着信。看小猪快乐地奔跑,和老人青年玩笑,内心哼着歌,由衷地感叹一句:小城的天气真好啊!现在的人估计都把这份慢的态度给封锁在箱子里了吧?(巧用2012高考卷《邮差先生》的素材,聪明机智!)
有人会说,人生只有匆匆几十年的时光,如果不争分夺秒,如何才能赢得人生岁月?别人都在奋力奔跑,只有你慢慢行走,难道不愚蠢么?
我要说:慢,不是愚蠢,相反,慢是一种智慧。有一个计算题很励志,它说人的一分钟可以做许多事:背五个单词,做二十个仰卧起坐,看五个精彩的广告短片。看似我们充分利用了时间,但这种分秒必争的背后,却缺乏对生活的思考。因为我们总是想着在一分钟内多做点事,却不思考什么事是真正重要的,值得做的。而慢正是一种对人生的追问,是一种智慧。
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而这种快其实是当代人急功近利的表现。
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意愿,一味拔苗助长,还未出生就胎教,上幼儿园时就报了美术、舞蹈、作文、书法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只是想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比别人跑得快一点,殊不知,牺牲的却是宝宝永远也回不来的快乐童年。
反观国外,双休日商店都不开门,都和自己的家人去度假,谁还加班?据说一个法国旅行团到中国游玩,中国导游说我们明天早点出发吧。法国人说:好啊,那就九点吧。而中国式的旅行呢?六点起床,六点半吃饭,七点准时出发,上午要去某个地方,只能活动半个小时……本来放松身心的旅行变成了和时间打仗,旅行完后都筋疲力尽,岂不可笑。只因为了多看几个景点而失去了旅行的意义。快,不仅使我们的身心劳累,更使我们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此例甚当,极接地气,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作文材料的新鲜确实能先胜一筹啊!)
国家发展同样也快不得,为了追求GDP,多少青山被毁,多少绿水被污,多少人整日生活在‚雾中仙境‚? 慢慢走,欣赏吧!去观赏一朵花的绽放,去倾听一只蝉的鸣叫,去看看一只苍蝇是如何跳舞吧!(巧妙化用2010高考卷论述类文本朱光潜先生《谈静》里的素材:“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看,这位考生多机智!)
慢工出精品 苏州一考生 陈思
老舍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西方的一座教堂可以修几十年,任何事你都可以慢慢来,动辄百年。‛老舍的谆谆教导令人动容,凡事以慢工,才能打磨出真正的精品。
如今的‚熙攘天下‛里,人们脚步匆匆,皆为名来,皆为利往。于是木心徘徊低吟‚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这首《从前慢》里对‚慢生活‛的怀念、追忆让人们停下来思索:我们是否走得太快了?我们多久没有慢下来做一件小事?我们在快节奏里是否丢失了些什么?
是的,快节奏保证了你做事的效率,但那一件件成品里看不见制作者的诚意和心血,只有竞争、只有输赢。德国的一条乡间小路整整修了八年。此新闻一出,中国的修路工人们立即投以鄙夷。诚然,中国人修路快,一条坑坑洼洼的道路日落时分便已浇上新的水泥,‚道路故障‛的红色警示牌被早早撤下。然而快的结果又是什么?修了再坏,坏了再修,国家大批资源设施似乎在这巴掌大的地方上消耗殆尽。面对社会上这些盲目图快的现象,我们不得不呼吁‚慢工出精品‛,不要因为赢了分秒,输了更宝贵的东西。(巧扣材料意旨)
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中无形的压力已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念‚慢‛。村上春树在一部小说的结尾中写道:‚他从喧嚣的现实中逃回家,他躺在沙发上,他说去想想无关紧要的事吧,去想想风吧。‛而福楼拜也在给女友的回信中写道:‚我每天起床、读书,然后按时看日出……‛这两位大作家似乎总能从现实生活的夹缝里找到可以喘息的地方,‚去想想风‛‚按时看日出‛,这是怎样一种慢的境地?在这种慢工里,村上春树才能触摸到人的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福楼拜才能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所谓‚慢工出精品‛,大抵就是指这二人的写作方式吧?
反观当下,层出不穷的新鲜万物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社会的大剧场里,辛辣奇突犹如每一帧电影般刷刷而过。世界读书日刚过,中国人的屏幕阅读、碎片式阅读再一次被聚集在世界面前。读书本是一件慢事,为何到了段子手身上,便是几分钟就可以浏览完世界名著?让我们试着慢下来,去品味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徜徉,去嗅一嗅墨香,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上垂钓,加缪垒山石上的幸福,苍央嘉措白露踏雪般的缓慢行走,莎翁的飞鸥与海涛相遇……我们在这慢工里收获到的,才是自己明心见性的信仰,才是属于自己创造出来的精品。
想回到夏洛蒂、勃朗特、简•奥斯汀的时代,人们会慢慢地做着手中的事,聆听远方的回音,慢慢打磨出一份精品,然后桃花夹岸、香满征途。(全文实有字数991)
且慢且品茶 张玥敏
‚好香!‛我回头看着刚下车的父母,激动地说,‚一定是爷爷在炒茶叶,我去看看。‛ 话音未落,我已奔向厨房。迈着长久放置在课桌下的双腿,瞬间觉得轻盈许多。路上茶叶香愈加清晰浓厚,耳朵里也闯进了咿咿呀呀的锡剧,含糊不清的是奶奶的嗓音。
‚爷爷,奶奶,我回来了!‛我大声喊着。只见爷爷坐在厨房边上用小灶炒着茶,闻声抬起了头,手里却不忘‚轻拢慢捻抹复挑‛。奶奶刚从灶门后探出个身子,嘴中也不忘‚先为霓裳后绿腰‛。
‚回来啦,清明放几天啊?‛爷爷问完便又低头用手翻动着茶叶。一脸闲然。‚三天。‛我答道,旋即搬来小板凳坐下来看爷爷炒茶。爸妈也到了,问了好便去帮奶奶做饭去了。我盯着爷爷的手,看他如何用枯老的大手在青碧的茶叶中翻动,捻抹,慢悠悠地,不急不慌。‚爷爷,干嘛用这么小的火,都慢死了。干脆快点用大火,一下子就炒熟了。多好啊!‛我指了指小灶膛那文弱的火,不解地说,‚这样多浪费时间啊。‛说毕便将手伸入炒锅中摸了摸温热的茶叶,青绿的叶边已微微卷起,像含羞的少女见了生人忙将水袖遮住粉脸,只露个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来人。
‚啪!‛爷爷打落我的手说:‚你懂什么,小丫头。这叫‘炒青’,只能用文火慢炒。如果用大火,赶明儿你喝的时候准有一股焦糊味。去,洗洗手再来。‛
我耸了耸肩,站起来去洗手。只见小筛子上已有了一小堆炒好的茶叶,便又问道:‚这是什么茶叶呀,都焦了,发黑了都。‛随即捡了一根放入嘴中嚼了嚼。突然一股涩味袭卷了整个口腔,我立即吐掉。‚呸!真苦!还不如我那立顿绿茶好喝呢!‛说完不理会身后爷爷的回答,跑到房间里拿出一个立顿茶包,又赶去厨房泡上。
进来时只见爸爸已经在泡茶了。顿时茶香四溢,又醇又涩,十分好闻。我见状立即晃了晃茶包说:‚这个泡出来会更香,还快捷。‛
我立即找了个杯子将茶包丢进去,倒满开水,顿时有股甜香直冲进鼻腔,刺激得我打了好大一个喷嚏。惹得大家都笑了。
‚傻丫头,你这速溶的茶包爷爷也喝过。甜是甜,也快很方便,但是谁知道里面放了多少糖精?‛爷爷关了小灶,站起身揉了揉腰。又说:‚现代人就图快,茶叶也不肯炒了,就喝些个乱七八糟的速溶饮料。一下子就冲好了,再一口喝掉。一点工夫也不想费。你看还有几个人愿意坐下来慢慢喝杯茶哟。唉!‛
我看了看爷爷日渐弯曲的背,又看了看一边的茶和立顿,似乎触及到了什么苦涩的东西。
现实中的人们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于是各种快捷新产品应运而生,还有谁会坐下来慢悠悠地品味一道香茗呢?我们似乎停不下来,更可怕的是我们从未想过要停下来品一杯茶。
我倒掉立顿,拿起苦茶,抿一口,恰似人生苦涩且香醇。(实有字数1055)
慢的真味
此刻我托腮坐在厨房里,面对着亲友送来的一摞粽子礼盒,并无什么胃口。记忆的船只缓缓摇进童年的河。
小时候每年端午都到渔种场外婆家度过。本地乡里过节多包四角粽,然而外婆继承无锡祖奶的手艺,包的是状如古代妇女裹足的小脚粽。
从前慢。就是像外婆这样村里出了名的巧妇,制备一家的粽子也得花上整整两天的工夫。
清晨,外婆挎一只大元宝篮子走在前面,我提一只小元宝篮走在后面到村西的苇塘里采苇叶,因为小脚粽用那粗短的箬叶是包不成的。苇叶细长,我们挑那些中段宽大,青翠碧绿的掰,在苇塘里的白雾散去之前就能装满篮子。
回家后,用灶头烧滚一锅水,滴两滴菜油,将苇叶与稻草烫过,沥干,锅中水悠悠荡开碧色,挟着芦苇的清香气息,留待煮粽子和蛋之用。
豆沙和糯米是外婆前一天备下的,待到云彩也懒懒的时候,全家就围坐在桌前包粽子。先是,用两片叶卷出一个三角,在尖尖里摆上两颗赤豆;再拿另一片叶裹紧,从缺口处塞米,压实;然后用第四片叶竖绕一圈;最后,用牙咬着稻草的一头,一手持粽身,一手绕草,打结系紧。需得经了这些个步骤,一只白水粽才算完成。乡下肉粽并不多见,常常是白水、蜜枣、豆沙这几样。(这一节写得极细切,没有平时细微的观察断写不出)
第二天醒来,桌上摆着粽子、蛋和一碟白糖,外婆已下了鱼池。剥开粽叶,糯米微黄中透着青白,果真如女人小脚一般润泽美丽。一口咬下去,香甜软韧,有芦苇的清纯之气在唇齿间漾开。
视线又转回眼前这摞礼盒上,心中不免平添了苦涩的味道。如今的粽子,糯米不再静静地泡了,豆沙不再一杵一杵慢慢捣了,肉馅也不再精挑细选了,大机器的量化生产效率的上限,人们互送粽子演变为一瞬间的点头哈腰,举手之劳。
‚恐怕是只失了真味的粽子罢。‛我兀自想着。生产效率愈高,愈是将亲人之间隐秘的情感纽带拉扯得松散,这速成的、失了魂魄的端午节日也是同那爱怨痴恨的情感密码再无干系。
外婆采摘苇叶的样子又浮上了我的脑海,这个大我五十岁的女人瘦瘦地立在那里,检视每片苇叶的丰腴与饱满程度,捋直,然后轻柔地折下。风从所有方向吹来,当阳光穿过水汽照在她脸上时,我童年的眼分明看见生活以其全部的回忆和情趣,在她周身连接,缝合,补缀,织出了一件绝美的衣。(一篇至纯至美的记叙文)
四、同学例文:
忙兮忙兮奈若何 2015届高三(7)班 徐慧敏
听,‚两个黄鹂鸣翠柳‛;看,‚一行白鹭上青天‛;嗅,‚暗香浮动月黄昏‛……放下‚忙兮忙兮奈若何‛的焦躁,感受‚扶堤杨柳醉春烟‛的舒缓,慢的雅致便油然而生。(开篇极有文采,又巧妙点题,先声夺人)
慢,应是生活的底色,它不是快节奏生活中的铅灰色,而应是孩子笔下的那抹亮蓝。以慢装饰生活,我们才有梦可寻。
西谚有云:别走太快,等一等自己的灵魂。风雨兼程者固然可敬,但若只为追逐功名利禄,那么,这样的人未免让人觉得可怕,因为这风雨兼程的只是一副空虚的骨架。它的灵魂被抛弃了,蜷缩一隅,暗自垂泪。呜呼!忙兮忙兮奈若何?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吧,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佛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开阔境界,才能感受到‚池塘生春色,园柳变鸣禽‛的惊喜,才能拥有川端康成那份‚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闲情雅趣、赏心乐事。(论据链排列很有文化底蕴)
有人说,别人都在快马加鞭,我若不努力跟上就会因落后而被抛弃啊!可是,别忘了,‚上帝要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时代的弄潮儿绝不属于只知速度的前行者,而是注重生命质量的慢步者。(一语中的,点出了本质)亦是在那个时代,当人们疯狂地追求生产速度,作家们亦不断大量生产所谓具有群众观点的作品时,木心坦然一笑说:‚群众没有观点。‛于是,他便在自己的内心慢慢播种,开花,最终结出了异果。‚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在那样一个时代,木心以他慢的雅致(浪线句极为重要,注意了时时紧扣材料意旨),托举住文明的衰败之气,这亦是我们的幸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于慢中品春花秋月,观人生百态,这其中的多少自在,自是妙处难与君说。争渡,争渡,匆忙人生何处?(编者特欣赏此句,妙不可言)如果我们顶天立地,生命将不失崇高,但它能轻盈灵巧吗?如果我们忍辱负重,人生将有所沉淀,但它能举重若轻吗?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在名利场上‚执著‛前行,却最终不得善终?很是欣赏东坡居士的乐观豁达与悠然情致,于人生困顿时,竟能看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之景致。人的心胸与眼界决定你所看到的景观,也难怪有人会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上‚打架斗殴‛了。忙兮忙兮奈若何?若是多一份坦然,这慢中的情趣便可自我揣摩得知了。
来吧,让我们撑一支长篙,去寻找记忆的湖,在慢中品味‚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舒坦,让明月装饰别人的窗子,用慢装饰你的梦。(巧妙化用卞之琳《断章》名句,文采盎然)
慢慢走,欣赏啊 2015届高三(8)班俞潇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还有,还有,就是人心也慢!(语言表达极有特色,点出本质)你看,那雄鹰飞舞的大草原,如若移动绿洲的牛毛帐篷(原文写的是“大蒙古包”,不准确。牛毛帐篷是藏族牧民的移动居所,和蒙古牧民的蒙古包有区别)。身着藏服的年轻小伙们骑着骏马驰骋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温婉年轻的藏族姑娘们手执经书,偶尔也因帐篷外响亮的口哨飞红了脸,那是心上人在召唤她。这就是藏族人,那个永远行走在路上的藏族人。他们不急,他们不快,慢慢移动,欣赏美丽的大草原。享受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独特美。
可如今呢?西部大开发,开发出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却打乱了人们原先舒缓而优雅的生活节奏(原句为“却开发掉了人性的美”,表达不严密)。那日渐增多的大工厂,高耸的烟囱,原先湛蓝湛蓝的天空不再明净了。温婉的藏族女子,豪爽的额藏族小伙也换上便利的服装涌进了工厂。那如云的牛毛帐篷,多乎哉?不多矣!
你看,迎风招展(原句为“微风浮动”,费解)的豆角花盛开着,四周插满篱笆的小院围住院内的风景,也笼住了院里人的心。院内,猫挨着老人,老人躺在竹椅上。一张小桌,一盘小菜,一壶小酒。两个老人共话当年,猫在两人缓缓述说时也会时不时地发出慵懒的“喵喵”声。猫慢,人慢,时光亦慢。太阳总是悬在那半山腰,似是还没听够老人讲的故事。又怕明日起来时,两人的故事一讲完了。(拟人手法,意境很美)
而如今,你再看。那新建的大公路上烈日炎炎,密密麻麻的老人们拿着铁铲,戴着草帽,脖子上挂着乌黑的毛巾。他们在干吗?在种树。他们丝毫不肯落后了年轻人,丝毫不想输给岁月。可是他们不曾想到,他们已经输了,输给了自己的心,输掉了那纯净的精神家园。
你看,那美丽的山间小花,那淙淙流淌的山间小溪,那半山腰的小屋,那小屋内享尽天伦之乐的人们。你可曾欣赏过?或是你以前也曾经历过?将来还想再继续尽享其美?
翻开历史的卷轴,你且看。木制的小屋,带着铃铛,摇晃着小脑袋,一摇一晃地远离小屋的小毛驴。它是随着主人去赶集的。早上去,晚上回来。披着星光,戴着月亮,驮着一大堆货物(原句为“食材”,限得太窄,也缺少了诗意),一摇一晃,一摆一响„„
慢慢走,不要急,不要怕输给了他人,输给了岁月。只要不输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便可。(点得好!)不要输给了自己的心。慢慢走,欣赏啊!(修改后实有字数843)
双甸中学高三语文组编辑
第三篇:2013-2014苏锡常镇一模作文(定稿)
2013~2014学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1号文 结伴而致远
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有人轻装简从,步履如飞;也有些人三五成群,安步当车,相互扶持着前进。而当我们仔细省察后却发现,在这人生之途中前行最远的,并非是那些孑然独行侠,而是那些结伴同行之人。
须知,人的一生并非百米冲刺,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因此,决定人一生的便不是他前行的速度,而是他终其一生所达到的最远端。然而,人的一生又决非坦途,正如障碍赛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障碍的跨越而不是平地的冲刺,人生与其相似,但又不尽然——因为许多障碍并非一人之力即可跨越。因此,为了达到那最远的彼端,结伴而行理应是必然的选择。结伴而行,是每个个体弱点的相互弥补与优势的共同发挥。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脸谱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只因他纵然是天才程序设计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担大任,而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一个人或许可以成为天才,但却无法成为方方面面都无懈可击的全才。而任何大的事业,与此相反,需要的却是能应对千种变化万般局面的全才。因此,人们需要结伴而行,用彼此的优势互相弥补,这便是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内涵。人生中的大多挑战需要的都不是单打独斗或是单人冲刺,恃才自傲如扎克伯格,仍与同伴一步一步走过开创Facebook的道路,我们自然也应从中获取借鉴。
结伴而行,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支撑。这或许并不被人关注,但人生之途中总会遇到失败、挫折甚至灾难。那些单独上路的人,当打击突如其来,痛苦、煎熬、绝望接踵而至,必孑然无人依靠,于是太多这样的人便猝然倒下。然而结伴而行之人,能在彼此的支持与关怀下,共同渡过难关。汶川地震中,曾有几位中学生被掩埋在黑暗之中,几近绝望。但他们彼此扶持,用歌声抚慰彼此,用手机的光亮照亮黑暗,最终在废墟中生还。尽管结伴而行抑或单独前行并非他们的选择,但它也足以告诫我们,在困厄之中,单个人的精神是渺小脆弱的,结伴而行的人们却在彼此的支持下变得无比坚强。最终,他们便能一同走出困厄,继续带着这份羁绊前行。
所谓欲速则不达,当我们认为同伴是牵绊而总想疾行时,请认清,人生的道路远非那般平坦。人类就是以洪荒时代相伴同行而走到了今天,这已足够启示我们——结伴而行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点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题目“结伴而致远”彰显观点,紧扣题意;全文紧紧围
绕观点,论证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事例新鲜。侧重阐释“结伴”的优点,又不忘写“独行”的痛苦。二者兼顾,但又有所侧重,不失为聪明的写法。(一类上,65-68)】 2号文 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看到这句话,我想起了徐霞客。曾有一次,他因为执意想攀登华山最险的莲花峰,与劝阻他的向导告别,一个人走完了这条最远的路,留给全世界一个孤独却骄傲的背影。他仿佛在告诉我:如果你的路的确遥远,就一个人上路吧;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想踏上最远的路的往往都是灵魂孤独的人。他们的梦想不是特立独行,就是巨大无朋,这决定了他们的征途遥远,超过了他们所能找到的绝大多数同伴;藏在这梦想背后的,是他们对世界与众不同的理解与爱。他们能感知到别人无法感知的东西:比如徐霞客,他从天涯海角的风光里感知到生命的激情,同样的风景对于向导来说可能没有意义;比如梵高,他从向日葵和麦田里看到的希望和热爱,对当时的艺术评论家而言不可理喻。
感到被人所不能感,这就是灵魂孤独的实质,也是他们踏上“最远”的逐梦之路的动因,而这些灵魂孤独的人想要走完这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独。
个人对群体有与生俱来的依赖,会下意识的认为留在群体中是安全的保障。为什么有人说“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群体能团结协作、公克难关,保护个体度过他们一己所不能度过的艰难险阻。
然而,群体的路不会太远,绝大多数人会在实现了他们所能感知的生命意义后停下来:得到财富,获取地位,受社会认可„„就像社交网络“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在公司价值千万时就想把它卖给大网站。他就是“点到为止”停下脚步的“大部分人”。他不能理解另一位创始人扎克伯格要改变世界的孤独梦想。
要结伴而行吗?假如你凭着这个想法一开始就融入了群体,这个时候恐怕就只能“随以止”了——因为你对群体已经产生了依赖,你无法在面对孤独,一个人闯关涉险,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恐惧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你压垮。一位想借助集体的力量躲避艰险,是你从一开始就出卖了自己的孤独,从此以后,你已经失去了孤独的能力。
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不仅生而孤独,更要守住孤独。何必担心失去集体的庇护?经历过几次独自挣扎,你会发现,艰险也不过如此。一个人面对道路和挫折,成功与失败其实没那么可怕。唯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孤独,与他长久相伴,在属于你灵魂和命运的遥远征途上坚持下去。
最终你会走到属于你一个人的终点,实现你独特的认知决定的独特的价值,也许你会留给世界一个背影,那是灵魂的奖赏。
独自上路吧,最远的道路属于孤独的灵魂。
【评语:紧扣题意,认识深刻,立意更高,思想性更强。论证严密,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阐释充分。在肯定同行的同时又指出其弊端,进而确立“孤独上路”的观点。使论点“最远的路属于孤独的灵魂”的提出富于思辨性,行文有破有立,层层递进,说理透彻,展现了作
者出色的论辩能力。(一类上68分)】
3号文 与你远行 亲爱的弗吉妮娅:
见字如晤。此时此刻,我就在你的隔壁。我的爱,听到你痛苦的咳嗽和喘息令我心如刀绞。原谅我的胆怯,只是我无法忍受眼见你的生命在我的话音间一寸寸逝去,便只得将这些话书写在信里。
在我尚未曾与你相遇时,我曾是一名激进的疾行者。我流连过美国每分每毫的土地,从不费心停留,而是疾行。孤身一人的疾行着,看遍了世间百态,那些富贵人家的大马士革毯与转角小酒馆那被啤酒脏污的石地板无一不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我依稀记得终夜写作后双眼充血和手指肿胀后畅快的疼痛。然而这些疼痛是“卷帙浩繁”的产物,连同日后我孤意退学,在西点军校岁月里那难以数计的讽刺教官的短诗一起,都被我一炬而焚。那些所谓“诗作”确曾使我在校友间 风云一度,但它们如我的经历般纷华迷乱,匆匆而就,虽笔墨庞乱,却难以使我笔下的世界更有一分接近我的追求。
幸而,在我即将被急速涌动的车马和厚度激增的陈词滥调溺亡时,你落入我的生命,我的弗吉妮娅。
你的美丽与静谧,真正使我几近干涸的心沐浴到了甘泉。当我望着你,我的妻,你在溪流边采撷鲜花与草莓,阳光洒在你夺目的金发上,如没有穷尽的中国绸缎。我发誓,为你的赞美诗亦如你脚下的清流源源不断,流泻出我的笔尖。我的诗从未如此柔情曼妙,饱含深情。当我在为世人赞叹的诗歌中赋予你天使之名,呼唤你“我美丽的,美丽的安娜贝尔﹒李”。除此之外,我不得不自责。是否是你在我彻夜奋笔之后披衣 为我审读初稿的每一个清晨,一点点拖垮了你轻盈纤细的躯体?那那样固执地陪伴我至深夜,又第一时间为我阅读,提出谦和的建议。犹记《怪异的故事集》的出版样书送至家中,你的雀跃欣喜久久不能平复,几日家中如同多了一只金色小百灵鸟儿似的。其实我悔恨未告诉过你,这每一篇古怪的小故事都应当题献给你,感激你在一个个清晨发掘出它们的光亮,并提示我将之再加打磨。
而你发掘出的光亮并不仅限于此。我并不能忘,几个月前与狄更斯的会面几乎摧垮了我。“他是那样富有才华!”我面对你而尖叫道。他对文学的掌控与运用就像阿波罗拨动竖琴,而我的这琴声下似乎像一团阴暗的影子。我颓唐地抱头而坐,而直到你温暖的手掌落在我的背上。然后是颈后,然后你轻轻地抚摸我的乱发。“埃德加,”我记得你说出的每一个有些哀伤的字,“你是这世界上最有才华的文学家,只是你的才华不在别人通常审视的地方,它在莫格街,在钟摆下,在红死病的假面背后。”那时你的病已隐隐埋下,然而你坐在我身边,用不盈一握的手臂环住我。许诺我无论你还能否看到,我的才华一定会带我们走得更远。
可你错了,吾爱,是你带我在这条路上走了这样远,是你使我真正地拿起笔,并且再不曾放下。我的怀疑与不成熟在你的光辉照耀下洗去,我笔下的世界在与你远行的这段日子中终于实现了我的追寻。
请陪我走向最远处,接近太阳的地方,请不要离去,我的弗吉妮娅。
你忠实的,永远的埃德加﹒爱伦﹒坡
【评语:这是一篇表达上有个性的佳作。书信体,专题文。文章情真意切,以抒情见长。立意切合题意,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也显示了作者良好的积淀与功底。表达有灵气,细节处动人,如第二段中“我依稀记得终夜写作后双眼充血和手指肿胀后畅快的疼痛”,第四段中的“告白”。最后如果能对“你”作“你不仅是我的妻,更是我事业上志同道合的伴侣”的阐释来凸显“与你同行”的主题就更好了。(一类上67分)】 4号文 一个人,在路上
或许有的人在现实生活的远行之路上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若想走得快,须独自上路;若想走得远,还需结伴同行。”放在实实在在的旅途中,似乎很有道理。形单影只,纵然轻装上阵,然而总归会像那离群之雁难以独自承担身体的负荷。不过,若是放在人生之旅中,我却以为,快也罢,远也好,亦或是精彩,是充实,终须一个人走。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教育自己的儿子安德烈时曾说:“在开阔平坦的平原,你或许可以与同伴们携手走过;然而到了荆棘密布的丛林,你们只好各自上路。”这其中,开阔地指的是天真无忧的青少年时光。而荆棘林,便是指一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人生之路。也许有人会觉得,人生的旅途也可以找人结伴。不错,结伴而行,的确可以带来相互的扶持与照应,可以给对方信赖与安全,可以远离孤独。然而,我们更需要看到,这些所谓安全感的获得,有着怎样的代价。结伴而行,意味着相互的牵挂与惦念,更意味着相互的牺牲与让步。事实上,从来没有两个人的道路能够完全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与既定的人生轨道,为了那小小的提携,付出的将会是对自己预定轨道的偏离,而一味迁就对方,两人都无法追逐自己想要看到的那片风景,只能在永无休止的碰撞、摩擦,让步中沿着一条夹在两人道路中间的没有终点的路上前行。这样的前行,既慢,又无所谓远,可以说毫无意义。那么,一个人在路上又如何呢?独自出发,或许缺少了困难拿来临时的一双手,或许缺少了一路前行的谈笑,或许多了一份孤单,也多了几道独自面对挫折的伤痕。然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正是孤独的洗礼,与挫折留下的伤痕,教会了一个人怎样面对真实的人生,也正是这些,决定了人生能走多远,能留下多少厚重的,坚实的脚印。
同样,一个人在路上,换来的是轻装上阵,无所羁绊,换来的是对自我方向的执着与个人轨迹的充分了解,带来的更是对既定理想的无所畏惧。坚定不移的追逐,是对自己所真正收获的风景的纯粹享受与珍藏。这样的前行,才是快,才能远。明代徐红组没有政府扶持,没有朋友帮助,单独一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行之路。虽险象环生,但他的足迹,遍布了大明的山岳江河,他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得以在无牵挂的轻松和艰难困苦的磨砺中实现。单独上路带来的坚定,让他在看似不可能的人生道路上前行,愈行愈快,愈行愈远。
真正的人生道路上的前行,永远是一个人的,也只能是一个人的,从来么可有两个人的成长能完全重合,也从来没有两个人的人生之路能完全一致。与其选择同伴共同前行,不如
独自一人踏上命中注定的征程。一个人走,方知其快,方知其远。一个人,在路上,刚刚好。
【评语:本篇作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人生之旅,终须一个人走。但第二段,考生宕开一笔,从作家龙应台给儿子的话切入,论证找人结伴的“代价”,从而否定了人生前行须结伴的观点,在破中立,确立一个人上路的观点。接着对一个人上路的艰难与优势有层次地展开了充分的阐释,说理很充分,并用徐宏组的例子进一步论证人生须独行的观点,先破后立,增加了作文的层次。结尾照应题目,给人以回味。从行文来看,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思维严谨,论证有层次,逻辑性强,具有思辨性。(一类中 58-64)】 5号文 团结协作才能走得又快又远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因为无牵无绊;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因为互帮互助。然而我认为,这道理只适用于行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一个人如果独自生活,工作,那么他必定是艰难的。但是如果是团结协作,那么效率必将提高。
在蚁窝、蜂巢中,往往能够看到分工合作的景象。就算一只蚂蚁发现了食物源,也不会单独行动。这样一只蚂蚁如果想走得快,必定会叫来同伴将食物一起运回。这样它们才能走得快走得远。
所以,团队协作是很有必要的。
刘翔这个名字在04年奥运会上一夜间家喻户晓。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但注意离不开他的团队的努力。他的主教练、副教练以及他身后的很多人都应该是刘翔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他们,那么刘翔将不会是今天的刘翔。电视上曾经报道过刘翔背后的人,包括主、副教练帮助他训练,营养师为他制定合理的食谱,康复师为他理疗身体等等。如果只有刘翔一个人,他一定不会走得这么长远。他也一定不会走得这么快。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已经很难找到不团队合作的事了。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个人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合作。就像一条线只能是一条线,只有把很多根线组合起来才能组成一个立体。这个立体就是我们的世界。
风靡世界的苹果如果单独只是一个苹果,那么它注定会被世界抛弃。可是它不是,那注定是一颗茂盛的苹果树,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乔布斯,那么苹果公司一定还是默默无闻。苹果公司是一个团队,一个有着技术人员、开发人员、生产人员的大团队。他们通过合作将产品推向世界。
这或许又是一个通过协作走向成功的例子。不过我想说,没有一个案例不是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实力都逃不过合作。
今天的我们想要在路上走得又快又远,那么必定要结伴同行。集体的力量才是我们前进的驱动力和燃油剂。
【评语:符合题意,论点式题目,观点鲜明。论证清晰。从自然现象到人类社会,举例具体。论证略显平面化,层次感不强。语言普通,“走得远”一点强调不太够。(二类 50-53)】 6号文 快走·远行
闲时翻看相机,数十张草原美景进入眼帘。只是这照片空无主角,忽然想起中考后独自拎包前往内蒙的景象,独自一人随心所欲,倒真走的很快,广阔的大草原,不过乘车而过,睡睡照照,竟毫无感慨。五天走了四个城市,走马观花的看过就忘,终感寂寞,行程仅止5天。
一个人行走固然很快,只是行走过后,主角似乎是无数的照片的堆积,而我只充当了摄影师。若没有这些照片提醒,我早已忘却自己曾经走过这么一遭,因为什么也不曾留下。难道是内蒙的景色不够壮美以致无法铭记,现在回想起来我匆匆走过蒙古包,却未讨碗酥油茶喝,走过名刹古寺,竟未求条哈达。似是独自行走,走得太快而忘记了行走的目的,既无心灵感悟,也无铭记回忆;许是走得太快,忘了让灵魂与心境跟上。走得太快,忘了把自己融进美景。
又是假期,拉家带口,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或坐飞机,或坐轮船,旧路走走停停,玩玩闹闹间十日光景弹指飞过,竟在相机中留下了开怀大笑与惊恐泪水。
结伴同行必是走得慢些,沿路的风土人情,一花一草都值得我们驻足谈论,见识了江南小镇的浓情默默,品味了辣得落泪的川味名菜,体味着傍晚围坐攀谈的静暝,留在心底的记忆竟是那么深刻又清晰。
走,即独自一人前进,固然快,却也寂寞孤单,当快步走过后,不妨停下来,回头看看沿途的脚步,想一想出发的目的,反思总结一路的得失,等待灵魂归队后,再迈开下一次的快走。
行,即沿途观赏风景,感悟人情冷暖。每一步都记录着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人何时不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走或行呢?孤独的快走让我们愈发孤独,何不带上三五好友前行,人生的道路上会因收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知己而美好,会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习得。不要越走越迷失前进的方向,朋友即镜子,从他人眼中寻找自己的坚守。每个人的征程都是无止尽的,何时寻找三五好友都不算晚,只要愿意行走,愿意分享,必会越走越远,感悟更精彩的人生。
【评语:从旅行感悟中完成立意,写法可取。把行理解为旅行,有点过实。本文思路为:一个人旅行,走马观花速度快,但不能领略精彩;结伴同行,旅程丰富而精彩。但在阐释材料关键词语的关系时,偏向个人旅行不快乐,同行才精彩,对“远”或“快”之题意扣合不紧。(三类47—48分)】
7号文 朋友,人生路上的伴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悠扬的歌声从音箱中传来。
幼年时,朋友是我们的玩伴。
在7岁之前,我们总是会和一帮小朋友玩,有时,会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手牵手一起走,父母则跟在我们后面或旁边,提醒着我们小心车辆,看着路面。等到了幼儿园门口,父母会把书包给幼儿园阿姨,而我们也不会哭闹,因为有了朋友的陪伴,不会再幼稚地以为父母把
我们送给“坏人”,尽管对方满脸笑容,左手拿着棒棒糖,右手拿着毛绒玩具,我们也会紧紧抓着父母的手,绝不放手。可因为有了朋友的陪同,两只小手紧紧握在一起,给对方力量,或许对方还会对你说:“我们一起进去吧,不要害怕,不会有人欺负我们的。” 求学时,朋友是我们的后援团。
上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在这种时候,第一个挺身而出的必是我们的朋友。不管是有不会做的题,还是被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然,他们不仅在有困难时出现,欢声笑语是也有他们,痛苦时也有他们。在高一的学农篝火晚会上,我们一起唱了《朋友》这首歌,“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以此来怀念我们过去一起度过的高一生活,也为即将开始的高
二、高三展开我们的期待。未来的路,朋友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以后的路,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长很远,我们不免会有疑虑的时候,朋友会成为我们的导师,消除我们心中的猜测与担忧;我们不免会有悲伤难过的时候,朋友会成为我们的开心果,想尽办法逗我们开心;我们不免会有骄傲的时候,朋友会成为我们的老师,及时劝诫我们不要太过自信,小心驶得万年船。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的远,就结伴而行。自己一个人走,路上的荆棘要自己铲除,可是,如果有朋友同行,你要铲除的荆棘会少一半。
“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还有酒,还有我。”一曲终了。【点评:从结伴同行中引出“伴”,即朋友的重要,以此立意,对材料略有偏离。行文中只见“朋友”,不见“远”或“快”。但行文完整,结构清晰,文字流畅,结尾回扣了材料。(三类46—47)】
8号文 坚持走自己的路
“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要想走得远,就结伴同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想走得快,有人想走得远。我认为,走自己想走的路,只有坚持自己的路,你才会看到路尽头的礼物。
中国现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他以地理,历史两科满分的成绩,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由于我国当时实力不强,又面临着各国的威胁,他想为国家研究飞机、大炮。于是他决定弃文从理,是他那坚持不懈的努力,让他从一个文科生转变成一个理科优等生。是他首先提出要发展军事实力才有我国的今天。如果他没有决定,如果他没有坚持走下去,那么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响亮的名字,我国的实力也不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由此可见,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多么重要,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随便被别人的话影响。走什么路不重要。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丁俊晖是我国“第一准度”,他从小酷爱台球,在父亲的影响下,小学只年了一半就弃学练球,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趴在台球桌前。终于,在他17岁那年的中国公开赛上,他击败了通知台坛七年之久的台球皇帝“斯蒂芬·亨得利”获得了冠军。是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为什么有些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而他小学毕业却有如此高的成就?因为他
的坚持,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吧!走自己想走的路,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路,不要害怕失败,你一定会得到属于你的礼物。
做一个洒脱的人,不纠结,不后悔。失败并不可怕,我们还年轻,大不了重新来过,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患得患失,动不动就后悔才是最要命。无论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我们都要坚持住。
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修行。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坚持走自己的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
【评语:该生未从整体的句意出发,抓住“单独上路”与“结伴同行”这两种行路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而仅抓住语句中“走”和“路”二字,就片面的得出“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才会看到路尽头的礼物”的论点,可谓立意偏离。在论述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论证,仅仅是简单列举材料,谁坚持了谁成功了,没有从“为什么”的角度着眼分析,因而显得无理可证,无话可说,只能在结尾处勉力为之,东拉西扯,已达到凑满字数的目的。不过鉴于表述相对完整,语言还算通顺,因而评判为四类35-38】 9号文 两权相争取其轻
是速度重要还是路程重要?在我看来,路程比速度重要的。有速度不一定能够达成目标,但有了路程,即使速度少之又少,也能达成目标。就好比人的情感与利益,国家的发展与利益。两权相争取其轻才是关键。
常言道,谈钱伤感情。的确如此,现实中多少就家庭破裂,为争家产昔日恩爱的夫妻闹翻脸,有多少为争遗产家庭内部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都嘴上说着钱不是万能的,钱这也买不来,那也买不来,真到有机会拿钱的时候,这些想法早就抛之脑后。为钱争个你死我活,最终钱也没落着,连个亲人也都不见踪影。那活着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家才是你永远的港湾,跟钱再亲,也不比亲人对你的爱亲。
人亦如此,国家亦如此。国家经济在发达,没有人情味,也终究会失败。
有一次,德国的一个小城市,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新建风力塔作准备。不幸的是,两只黑鹗夫妇不约而同地飞到了这里,并安了家。这事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设计师眼中却是一件比天都要大的事。风力塔的高度是11—300米,而黑鹗的栖息地半径300里是不能存在风力塔的。权衡之下,政府只得取消了风力塔的建设并建在别处,为黑鹗夫妇创造一个好的栖息地。风力塔可以再建,但对黑鹗的伤害将会是一辈子。两权相轻,取其轻,大概就是这意思。人文环境比国家发展更为重要。
同样一件事发生在国内,或许就不这么妙了。归真堂是著名的黑熊养殖公司,他拥有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然而,在目前,却被人拍到工作人员活取熊胆的照片,黑熊们个个痛不欲生地等待工作人员。此事被披露后,归真堂一次次地重复熊真的不痛,然而看到那些照片,有谁会相信归真堂的话。母熊们活活把孩子咬死,仅是怕孩子也遭受这罪,真是让人心痛。崔永元、丁俊晖等七十二位明星也联名上信,希望归真堂停止这项工作。有更多的药物可以代替熊胆这位药。显然,归真堂在两全相争时,自动屏蔽了感情而选择金钱。
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用金钱去衡量,该有地是情感,是人情味,这就要考虑到情感与金钱该如何选择才可持续发展,对么?
【评语:全文除第一段第一句以外,基本与材料无关,严重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但鉴于基本成文,表达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语病,评定为五类,30分】
第四篇:2015届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评分标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从前的日色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打动了很多人的心;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
[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这里的快慢,可以理解为高速和低速,也可以理解为紧张、急迫和放松、舒缓。
具体分析时,可以从事实层面,谈论行为动作以及发展的快慢,更可以谈心态的快慢。也可以从价值层面,谈快好还是慢好。大多数学生持论——慢好。这既是一种讨巧的选择——可能这方面东西看得多,可能语文老师在这方面讲得多,也可能比较容易谈出道理来;但也是一种不讨巧的选择——我看到这个题目就猜到大多数学生会写慢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适度的快慢,合理的快慢,甚至就主张快好,也许更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这个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正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人心里急迫,所以主张慢好才有现实针对性。太多的人,急于成名,急于敛财,急于奔向目标,比如学校里大量课时大量作业的安排,不给学生喘息的机会,比如各种培训机构的速成教育,所谓起跑线上的竞争,比如最近的股市,又吸引了大批的人投身股海,比如层出不穷的明星包装模式,等等。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由“可是”进行转折衔接,将“从前”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木心的《从前慢》(春节晚会上,歌手刘欢深情演唱了“同名曲”,因此《从前慢》这首诗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小诗概括了我们当代人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
日色慢,是说时间缓缓流逝;车、马、邮件这几个事物是旧日生活节奏和缓的代表性意象。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机理,慢有慢的成因,还有就是一种“心若止水”的那种沉静、悠然的姿态;或者也有如朱自清的那种“匆匆”的对于日子跟光阴的一种别样怜惜的情调。“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是模糊的。另外,由于木心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从前”可能提供的参数也很多,或者是出国前、回国前、入狱前,等等。但是在写作中,不需要对应这些具体的界定,一个简简单单的“以前的那些日子”就够了。
“从前慢”与眼下愈来愈快的世界、生活相比,从前的慢有时候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细细品味、琢磨,这“慢”里透着人性的静美、朴素、浪漫、耐性等等。现在工作和生活节奏都很快,人心浮躁,这几句诗一下子就能打动人的内心,让人停留审视自己的脚步。
第二个分句“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岁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分秒必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非常可取的,所谓人生苦短、时间宝贵,为了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与时间赛跑;但是,分秒必争的人生,并不见得就赢了人生岁月,就能让自己的人生岁月充满生命的质感。第二个层面,可以理解为被高速度、快节奏现代生活所“绑架”的一种机械的人生,人们为了“跟上”机器的节奏、赶上社会的步伐,而不得不“赶时间”,“赶地铁”“赶考试”“赶应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匆忙人生”,人们被动地与时间赛跑,但却未必能赢得人生。第三个层面,从这个句子的出处进行思考,句子来自于余光中的“分秒必争吗?当心别输了岁月”,前后分句之间形成一种相反相成的逻辑关系,“分秒必争”,很有可能输了“岁月”、输了“生命”。
现代人,在当下这个社会里面很紧张,总是争分夺秒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与人生,总想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得到、实现自己的欲望、目标等等,可是很快的时间就过去,最后人生岁月可能就这么流逝掉了。“岁月”对应的词汇不是短暂的光阴,而是跟生命、跟文化有关系,而“分秒必争”是跟眼前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分秒必争的人生”,更多时候表现为急功近利;很多人追求结果的实现,而不在意或者忽视、漠视过程的体验、感受。其实,在生命的路上不必分秒必争;当觉得乱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自己整理清楚,找到自我,那么生命才饱满。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句话并不是否定“抓紧时间学习或工作的必要性或称赞人争分夺秒的可贵精神”,它让人们反思“在分秒必争中,莫忘岁月。”(思辩性是反对极端性的,要提防很多学生极端强调慢或者极端强调快的倾向,并不是一定要两个方面谈,但行文话语要留有余地。)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从前”对应的不光是年代、时间,也对应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的生活,时空被科技高度浓缩化,高度发达的通讯方式、交通方式,让人们越来越追求目的,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这个当中成长的过程。生活中的很多人在心底里还是十分向往那种单纯追求过程的感觉的。
第五篇:苏锡常镇二模作文“留一点空间”写作指导
苏锡常镇二模作文“留一点空间”写作指导
【题目回放】
18.试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悟与思考,以“留一点空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
“空间”可以有形,实指,如树与树间的空隙,楼与楼间的空间;也可以无形,虚指,如活动空间,网络空间,人际空间,思想(维)空间,休息空间,生存空间„„。“一点”表示这是适度的,不是太多。“留一点空间”可以理解为“保持距离”“留好空隙”“留白”“不可过满”等。“留一点空间”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做事留有余地、退路”,更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做事不可太绝”,此种理解,有牵强之感。还有“给爱(道德、责任、良知等)留点空间”不也妥当,它们应该是洒满人间的,不是只留一点空间的,不是填充式的。
【立意】
在立意时要问自己一些问题: 1.是什么?
“留一点空间”既是物性,亦为人理。“物性”有修路要留出热胀冷缩的缝隙空间,种植要留出采光、通风的空间,渔猎禁捕期就是留出产卵、繁殖的空隙等;“人理”有古代开国之君要留给黎民百姓修养生息的空间,现代家庭教育要留给子女心灵释放的空间,同事之间相处要留给对方适度的空间,艺术作品的留白等。其实,国与国之间又何尝不是此理,要想睦邻友好,就要在“求大同”的前提下,留下“存小异”的空间;如果一味大国沙文主义,无视别国的生存利益,小则酿成政治冲突,大则造成兵戎相见。悟透了上述之理,思维的通道就打开了。
2.为什么?
对物而言,留有空间可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让生物更好地生长,让人们有个良好的环境;对人而言,留有空间也就有了余地,有了相对的自由和独立,有了尊重和理解;在艺术上则为我们留下想象的天地,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国与国之间,则缓冲回旋,磨合调整,张弛有度,创造和谐。
3.怎么样?
节制,约束,平和,宽让等。
4.辩证思维:留一点空间会怎样?不留又会怎样?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启动辩证思维,既看到“留一点空间”的必要性,也看到“不留空间”的危害性;既看到“留一点空间”的前因,也看到“留一点空间”的前景;既看到“留一点空间”空间上的宽窄,也看到“留一点空间”时间上的长短等等。有了开阔的思路,再加上缜密的思维,下笔成文自可底气十足了。
5.好立意
⑴留白的艺术
⑵一点空间 一片天空 ⑶人生忌满 ⑷求全反“碎” ⑸亲密有“间”
⑹留给自己转身(身心休整、个性发展)的空间
⑺做人我只要90分,留点空间,它会让我变得不再傲慢。
⑻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太满,我们总需要留出一点空间来随性地生活。⑼给自己,也为别人留一点空间吧!让心灵透透气,让灵魂躲躲雨。⑽在与人相处时留一段距离,一点空间,花开一半,正好。
⑾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紧握拳中,就像手中沙,握得越紧,失去的就越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事物和他人留一点空间,留一道缝隙。
⑿人与人的交往有时需要留一道缝隙,给彼此一点自由的空间,才不会感到压抑,情谊会更长久。
⒀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孩子留一点自由的空间。
⒁给孩子留下潜力的空间,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别再被无数的竞赛与证书塞满,留下点空间,让孩子能自我学习,自主成长。⒂给动物留点生存的空间。
⒃种树要留空,学习上也要留点空。„„
【素材】 ⑴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 ⑵古人云:“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⑶川端康成曾无助地叹息:“太拥塞了!”“我希望从所有名誉中摆脱出来,让我自由。” ⑷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⑸放假在家,帮家里人煮饭。米洗好了倒入锅中,放上水。满满的,差不多快要贴着锅盖了,插上插头,摁下开关,有个电饭煲真好!饭熟了。掀开锅盖,米一直粘到了锅盖上,米粒一个个压得紧紧的。爸爸说,煮多了,米熟了要胀开来的。
⑹寒冷的冬天在门外摆上两缸水,一个缸里盛满了水,而另一个缸有一点空间。到了第二天我们会看到注满水的缸被结成的冰块撑裂了,而留有空间的那个水缸依旧完好无损。由此,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同样需要空间,过分的亲密往往会适得其反。
⑺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就彼此扎着身体了,就又开始疏离;离得远了,大家又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最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
⑻为亲人留下一点空间,比尔·盖茨会发现女儿小时侯为他画的画像,父亲就会知道女儿现在背的是哪个牌子的书包„„
⑼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会听说有人被偷拍„„“私人空间”这个名词已经慢慢地从我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甚至消失。难道我们就不能给彼此多留一点空间吗?难道我们喜欢一天到晚被摄像头监视的感觉?在我看来,只要多给彼此一点空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⑽齐白石的山水画讲求意境,这种意境便是合理分布,便是疏密有致,便是有张有弛.意境者,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他们的画作都有空白,笔虽断而意不断。如若将其涂满,那画便“死”了。
⑾留白的智慧,却是庄周的燕子所教会我们的,燕子将最重要的巢卵筑在人家的屋檐下,却又不至于像麻雀般胆大到在人类的餐桌上求食。亲密时,你微笑的眼眸能捕捉它轻盈的舞态;待你厌烦时,它会飞向遥远的南方,用现实的距离拉近心灵的距离,你又会在寂寞冷清的早晨怀念燕子,这样的伎俩,千年沿袭,才使燕子在人类眼中终是春衣裁缝的可爱模样。⑿导弹之父钱学森,在中国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后写信给周总理,主动要求从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让自己留下的空间给他人一次成长历练的机会。
⒀生活愈紧张,匆忙,就愈需要点白色,来缓冲,来释放,沉淀,就像张艺谋在开幕式上,留下大片空白,让灿烂的脚印和生命的意义添上去七彩。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的狂妄自大,他的自满轻狂,终于招来了刘邦的猜忌,最终死在吕后一枚小小的竹签下。而战国时期的范蠡却深谙其中三味,聪明地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五湖四海,逍遥自在。
⒂弦太紧,一弹它就断,弦太松,就会失去琴本来动听的音质。一个好的弹奏者必须调控好琴与弦的关系,才能弹奏出动人的音符。人也是一样,要做一个成功的处世者,就要留适度的空间给自己和他人。⒃聪明的妻子知道恰到好处地留一些空间给丈夫,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在上课过程中留一些时间给学生们消化,会教育的父母知道给孩子们留一些空间,让他们成长,会学习的学生懂得恰到好处地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去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