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2019-05-13 05:3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第一篇: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无声的文字 ▲为有声的情感倾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节目首先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通过朗读 ▲ 的文字传递情感,为人们搭建起一座 ▲ 心灵的人文殿堂。

A.转化 如沐春风 润色B.转化 动人心魄 润泽 C.转达 动人心魄 润色D.转达 如沐春风 润泽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B)A.天行健,看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 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②③④⑤① B.②①⑤③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4.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C)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主题二:向青春举杯 主题三:和平的钟声 主题四:文化与传统 A.《母亲的微笑》 《青葱岁月》 《我看辛德勒》 《奇妙的昆虫》 B.《温暖的布鞋》 《成长的欢乐》 《人生驿站》 《肯德基印象》 C.《游子折柳》 《年轻的梦想》 《华沙之跪》 《秦腔古韵》 D.《风华正茂》 《原驰蜡象》 《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京的地坛》 5.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

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

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 7

《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双节堂庸训》是我为教育自己的子孙所写。中等以上的人,不需要教育就成人;下等人,不教育就不能成人。我有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才能赶不上中等人。长孙,粗略了解些字的意义;其余的智力见识也逐渐开化。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

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倖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无愧于生我的父母,有志向但还没来得及实现;次卷《治家》,大略列举(家族的)主要事情罢了,家业身世世代相传,兼受母亲德行垂范,所以评论女子的德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为人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有一点贪念;次卷《蕃后》,保证宗族繁衍兴旺的大事情,大概就要靠他们(实现了)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是为告诫子孙对)教育自己成人的恩情,培养自己仁德品行的情谊,定要永记不忘。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②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我那些)还健在的朋友,你们都耳熟能详,就不烦劳记录叙述了;况且他们严整而令人敬畏的样子,有点《谷风》中阴雨连绵让人忧惧的感觉。我从年少到壮年,再到现在老年,循规蹈矩,平平庸庸没有特别(好)的德行。在平庸的德行和言辞之外,都不是我所懂得的,所以就命名它为《庸训》。在前面加上“双节堂”,是因为(我一生)免于大的过错,禀受二位母亲教诲的缘故。书中所有列的家训,简明质朴没有文采,都是我从几十年实践中体会、认可,可以作为准则、作为告诫的,想让我世世代代的子孙、妇女儿童可以明白了解。念自己是一个平常人,所以不敢苛求子孙努力成为圣贤,但是(我编写家训)参照了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各个条目,那么学习、实践圣贤的理论,也未尝不完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唉!教育(子女成人),是祖辈父辈的本分啊;服从(接受)教育,也是子孙们的责任啊。假如怀疑《家训》言辞平常,而另求其他新异学说来自我寄托,将会有离经叛道,再留下身份来历的隐患,这就是我最最担心的。

注:①媺(měi):同“美”,美好,善。②蕲(qí):同“祈”,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率:遵从,服从)

A.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 7

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原文说“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所以该项不正确。)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4分)

译文: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评分建议:“持”、“涉”、“证以事”,语句通顺,各1分

⑵.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4分)

译文: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评分建议:每句1分。)

9.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4分)

答案: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寒食 李山甫 ①

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⑦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10.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5分)

答案:(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1分)的明媚春景(1分);(2)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2分)的欢快热闹的场景(1分)。

评分建议:不要求分角度,只要答出相关内容乖景象特征.意思对即可 11.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案:(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评分建议:情感2分;分析4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苟子《劝学》)(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5)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山城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名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出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听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制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问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下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候来往的汽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会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大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有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及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奔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

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谚是于他们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们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得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那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是很迟缓,永远是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还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干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一付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象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憧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于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自杀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14.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15.作着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16.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 7

(自嘲)。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向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有删改)

17.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

19.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答案: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相联系而生的审美同情;③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机智地绕过;遇到深涧,它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去填平;遇到断崖,它勇敢地纵身一跃,化作壮美的瀑布……就这样,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扑向大海的怀抱。

1、审题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通过设问,既指出小溪的目标,又引出下句对小溪奔向大海的过程介绍;第二句话具体阐述小溪面对前进中各种险阻的应对措施:第三句话揭示小溪流淌的结果,融入江河、汇入大海。

理解材料时,可将“小溪”人格化,小溪的流淌好比是人的奋斗、追求。所以“高山”“深涧”“断/ 7

崖”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融入“江河”、汇入“大海”,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标志;也可以理解为个人融入大的集体,获得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也可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将材料理解为小的个体的发展历程。只要自圆其说,理解就算正确。

2、立意

材料为叙述类,立意的角度众多。

从“小溪”遇到的三种情况看,可有这样一些立意:机智地面对困难(障碍):积蓄力量壮大自己从而克服困难(障碍);勇敢面对困境。也可从整体立意:遇到不同的困难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学会变通)……

从“小溪”努力的结果看,可有这样-些立意:个体融入集体: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平台:目标应远大……

追溯“小溪”融入“江河”,汇人“大海”的原因,可有这样一些立意:不断进取;目标坚定;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

3、写作注意点

本次作文的立意范围相对开放。将“小溪”人格化,或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还可以写拟化的物(各种文化、文明等),可以关注自然生命,也可以可以关注人类历史进程演变、自然科学发明创新、社会文化发展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从材料中提炼词语作为立意,比如只抓住“机智”“积蓄”“勇敢”,只谈“机智”“积蓄”“勇敢”,而忽视材料中小溪流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本次作文立意广泛,写作空间较大,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行文一定要符合材料的整体情感倾向。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夫幽人韵士,摒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

(节选自袁宏道《瓶史》)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答案: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22.袁宏道在文学上提出“性灵”说,与 袁宗道、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2分)2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幽人韵士”钟爱山水花竹的原因。(4分)

答案:①拒绝声色;②不争名利;③有暇欣赏;④居安无祸。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后被贾母派去服侍黛玉,改名紫鹃,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敢于直接指出黛玉的过错。

B.《边城》中,沈从文重在“显美”,展现了山民的自然人性和传统美德,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寄托了作者重塑民族精神的理想。

C.《茶馆》中,面对专横的宋恩子,常四爷愤言道:“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真可谓无惧恶人,仗义执言。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曾经与大块头黑人扳手腕比手劲,取得胜利后被众人称为“冠军”。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去做,就能打败任何人。/ 7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初次见到堂兄弟查理,认为他是从天上而降的神人,这使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

答案:CE(C项,面对的不是宋恩子,应是二德子;E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的人应是拿侬。)25.简答题(10分)⑴.《三国演义》中,诗句“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恋妻不纳陈官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共同涉及的人物除了刘备外,还有谁?请根据诗句内容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答案:吕布(1分)。武艺高超,颇有谋略(2分);贪恋美色,刚愎自用(2分)。⑵.《哈姆莱特》第五幕中,雷欧提斯说:“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请简述“这奸恶的诡计”的内容。(5分)

答案:克劳迪斯鼓动雷欧提斯去为父复仇,唆使他准备一把利剑与哈姆莱特比剑(2分);自己预备一杯毒酒,供哈姆莱特讨水喝(1分)。雷欧提斯应允,还在剑头上涂上毒药,以达到复仇的目的(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近年来,《我们的乡愁》《返乡笔记》《回不去的故乡》等“乡愁”类文章不断出现,其视角也不尽相同。“去农进城”正成为主导性趋势,随着乡村及其所承载的物、景、情的逝去,城市化已经成为裹挟绝大多数“农二代”的巨大势能。而城市自身也在大规模旧城改造扩容中日新月异,“乡愁”不仅发生于某个具体乡村,也是当前这种剧烈城市化过程中原有居民普遍而又自然的反应,失落与无奈相互交织。而在多维乡愁之中更具有传播力和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往往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删除了生活张力,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对“三农问题”有所触碰,不如说更是在既有生活方式不减损状态下,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的怀旧与惆怅;与其说是对现实不合理“城乡关系”展开质疑,不如说是以“乡村”为名、在主流框架内不失优雅优越的修饰与抚慰。这些想象性的解决携带着更加隐蔽的偏好,让真正的“三农”被挤出“乡愁”论述,乡村被抽象为无“人”的风景与新的欲望空间。好在,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城乡来说,不仅有着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多元化论述尝试,还存在着进一步迈开双脚,解放双手的“百年乡村建设”实践。而当代乡村建设,更应引导人们“眼光向下、脚步向前”,无论下乡还是返乡,都希望可以在关注“三农”中重新塑造“自我”,为乡愁提供一个积极且建设性的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并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参与者改变视角,重新认识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乡土社会。

26.请简要概括“多维乡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案:进城务工的“农二代”对自己的乡村及其承载的物、景、情逝去的伤感;城市中居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失落与无奈;中产阶级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乡村的怀旧惆怅并加以自我抚慰。27.文中“更加隐蔽的偏好”指的是什么?(3分)

答案:以“乡村”为名,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评分建议: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8.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乡村建设?(6分)

答案: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为乡愁提供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结合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关注“三农”中重塑“自我”;改变参与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多样复杂的乡土社会。/ 7

第二篇: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含答案与译文)

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央电视台今年推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以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将无声的文字 ▲ 为有声的情感倾诉,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节目首先把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再通过朗读 ▲ 的文字传递情感,为人们搭建起一座 ▲ 心灵的人文殿堂。

A.转化 如沐春风 润色 B.转化 动人心魄 润泽 C.转达 动人心魄 润色 D.转达 如沐春风 润泽 【答案】B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天行健,看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艺术家欣赏自然,有非常明显的群体特点。。,,陶潜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句最能代表这种态度。

①觉得彼此尚能默契相安②中国人对待自然是用乐天知足的态度 ③但不甚浓厚 ④所以引以为快

⑤中国人“自然”的观念中虽偶杂有道家的神秘主义

A.②③④⑤① B.②①⑤③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 【答案】D 4.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主题二:向青春举杯主题三:和平的钟声主题四:文化与传统 A.《母亲的微笑》《青葱岁月》《我看辛德勒》《奇妙的昆虫》 B.《温暖的布鞋》《成长的欢乐》《人生驿站》《肯德基印象》 C.《游子折柳》《年轻的梦想》《华沙之跪》《秦腔古韵》

D.《风华正茂》《原驰蜡象》《将军白发征夫泪》《北京的地坛》 【答案】C 5.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逮.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

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尤.寡悔,非可倖几也;次《蕃后》,保世滋.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②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率.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①媺(měi):同“美”,美好,善。②蕲(qí):同“祈”,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率:遵从,服从)A.子,才不逮中人逮:及,达到 B.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尤:抱怨 C.保世滋大,其在斯乎滋:繁衍 D.率教者,子孙之责率:率领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答案】B(原文说“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所以该项不正确。)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4分)

【译文】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

评分建议:“持”、“涉”、“证以事”,语句通顺,各1分

⑵.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4分)

【译文】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评分建议:每句1分。)

9.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4分)【答案】①牢记(歌颂)先辈美德;②强调律己治家;③希望家族兴旺;④感激师友恩谊。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译文】

《双节堂庸训》是我(龙庄,是汪辉祖的号)教育自己的儿子孙子所写的。中等人(常人,普通人)以上,不需要教育就成人;低于中等人以下的,非要教育不可。我有五个男孩子。儿子们,才能赶不上常人。长孙,粗略了解些字的意义;其余的智力见识也逐渐开化。我闭户养病,每天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凡是先代(有教育意义的)好言和善行以及我生平师友间(好的)交往关系,时时乐于向(他们)称赞叙述,通过口传手写,时间长了就结成集子了。

(在编写《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那些和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编为六纲,合计二百一十九目,整理成六卷:首卷是《述先》,记载的是祖先的美好德行,父母生平大略叙述详细而一点不赘余;次卷《律己》,我没有辜负、愧对自己的父母,有志向但也未能实现;次卷《治家》,大多列举的是重大注意事情罢了,家里世代传承,与兼受母亲德行风范影响不无关系,所以评论她的品行稍微详细一些;次卷《应世》,要求处世少抱怨少悔恨,不可侥幸的苗头;次卷《蕃后》,保持宗族世代相传,繁衍兴旺,大概就在他们身上吧!最后用《师友》卷结束,成全我的恩情,培养我仁德的友谊,永记不忘。

(我那些)还健在的朋友,你们都耳熟能详,就不烦劳记录叙述了;况且他们严整而令人敬畏的样子,有点《谷风》中阴雨连绵让人忧惧的感觉。我从年少到壮年,再到现在老了,一生循规蹈矩,平平庸庸没有特别(好)的德行。在平庸的德行和平常言辞之外,一概不知道,所以就命名它为《庸训》。在前面加上“双节堂”,是因为我一生免于大的过错,禀受二位母亲的教诲。书中所有列的家训,简明质朴没有文采,都是我从几十年实践中体会、认可的,可以作为准则、作为告诫的东西,想让我世世代代的子孙、妇女儿童可以知道明白。想想自己是一个平常之人,所以不敢苛求子孙努力成为圣贤,但是(我编写家训)参照了颜氏、袁氏两部家训中各个条目,那么学习、实践圣贤的理论,也未尝不完备。

假如人心中没有立志,不能有志于成为圣贤,那趋势必然变成没有才能的人,能不谨慎(慎重)吗?唉!教育(子女成人),是祖辈父辈的本分啊;服从(接受)教育,也是子孙们的责任啊。假如怀疑《家训》言辞平常,而另求其他新异学说来自我寄托,将会有离经叛道,严重留下世代祸患,这也是我最最担心的。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寒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⑦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10.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5分)

【答案】(1)从景的角度描写了春风荡漾、春花纷飞(1分)的明媚春景(1分);(2)从人的角度描写了女子荡秋千、男子驰马斗鸡(2分)的欢快热闹的场景(1分)。

评分建议:不要求分角度,只要答出相关内容乖景象特征.意思对即可 11.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6分)

【答案】(1)表达了诗人坚守高洁品格而不得却又不甘落入尘世的孤寂无聊、抑郁愁苦之情。(2)①以乐景衬哀情(衬托),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美景和尘世的喧闹衬托内心的孤寂、冷清;②通过“自怜”直接抒发自己的愁苦之情;③通过“空脱荷衣”“泥醉乡”表达了内心矛盾的痛苦。

评分建议:情感2分;分析4分,答对两点,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苟子《劝学》)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5)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山城 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名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那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出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宜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听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制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的地方。这是因为她还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问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下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候来往的汽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会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大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有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及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奔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

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谚是于他们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们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得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那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是很迟缓,永远是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还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干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的一付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象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憧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于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自杀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

(有删改)

13.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14.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15.作着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

16.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答案】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向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有删改)17.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答案】悲剧让人在宣泄了郁积的痛苦和挫折感后(2分),唤起灵魂中一丝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崇高庄严的感情,让人产生悲剧快感(2分)。揭示了悲剧的意义(2分)。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提出“悲剧效果中还有恐惧”的观点;接着阐述悲剧中的恐惧的内涵;最后引用名言揭示悲剧中的恐惧的作用。

19.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6分)

【答案】①宣泄痛苦、挫折感时产生的崇高庄严感;②把个体命运与祖国、人民命运相联系而生的审美同情;③感到压抑、震惊(或深感忧患)而反抗、振奋。

七、作文(70分)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机智地绕过;遇到深涧,它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去填平;遇到断崖,它勇敢地纵身一跃,化作壮美的瀑布„„就这样,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扑向大海的怀抱。

1、审题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通过设问,既指出小溪的目标,又引出下句对小溪奔向大海的过程介绍;第二句话具体阐述小溪面对前进中各种险阻的应对措施:第三句话揭示小溪流淌的结果,融入江河、汇入大海。

理解材料时,可将“小溪”人格化,小溪的流淌好比是人的奋斗、追求。所以“高山”“深涧”“断崖”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融入“江河”、汇入“大海”,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标志;也可以理解为个人融入大的集体,获得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也可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将材料理解为小的个体的发展历程。只要自圆其说,理解就算正确。

2、立意

材料为叙述类,立意的角度众多。

从“小溪”遇到的三种情况看,可有这样一些立意:机智地面对困难(障碍):积蓄力量壮大自己从而克服困难(障碍);勇敢面对困境。也可从整体立意:遇到不同的困难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学会变通)„„

从“小溪”努力的结果看,可有这样-些立意:个体融入集体: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平台:目标应远大„„

追溯“小溪”融入“江河”,汇人“大海”的原因,可有这样一些立意:不断进取;目标坚定;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

3、写作注意点

本次作文的立意范围相对开放。将“小溪”人格化,或将“小溪”类比为其他的小的个体,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还可以写拟化的物(各种文化、文明等),可以关注自然生命,也可以可以关注人类历史进程演变、自然科学发明创新、社会文化发展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从材料中提炼词语作为立意,比如只抓住“机智”“积蓄”“勇敢”,只谈“机智”“积蓄”“勇敢”,而忽视材料中小溪流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本次作文立意广泛,写作空间较大,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行文一定要符合材料的整体情感倾向。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夫幽人韵士,摒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竞之所不至也。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故幽人韵士,得以乘间而踞为一日之有。夫幽人韵士者,处于不争之地,而以一切让天下之人者也。唯夫山水花竹,欲以让人,而人未必乐受,故居之也安,而踞之也无祸。

(节选自袁宏道《瓶史》)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答案】天下之人/栖止于嚣崖利薮/目眯尘沙/心疲计算/欲有之而有所不暇。

22.袁宏道在文学上提出“性灵”说,与袁宗道、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2分)23.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幽人韵士”钟爱山水花竹的原因。(4分)

【答案】①拒绝声色;②不争名利;③有暇欣赏;④居安无祸。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丫头,后被贾母派去服侍黛玉,改名紫鹃,她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敢于直接指出黛玉的过错。

B.《边城》中,沈从文重在“显美”,展现了山民的自然人性和传统美德,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寄托了作者重塑民族精神的理想。

C.《茶馆》中,面对专横的宋恩子,常四爷愤言道:“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真可谓无惧恶人,仗义执言。

D.《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曾经与大块头黑人扳手腕比手劲,取得胜利后被众人称为“冠军”。他坚信,只要自己一心想去做,就能打败任何人。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初次见到堂兄弟查理,认为他是从天上而降的神人,这使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第一次希望自己显得漂亮。

【答案】CE(C项,面对的不是宋恩子,应是二德子;E项,“第一次梦见绫罗绸缎”的人应是拿侬。)25.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中,诗句“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恋妻不纳陈官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共同涉及的人物除了刘备外,还有谁?请根据诗句内容概括其形象特征。(5分)

【答案】吕布(1分)。武艺高超,颇有谋略(2分);贪恋美色,刚愎自用(2分)。

⑵.《哈姆莱特》第五幕中,雷欧提斯说:“这奸恶的诡计已经回转来害了我自己;瞧!我躺在这儿,再也不会站起来了。”请简述“这奸恶的诡计”的内容。(5分)

【答案】克劳迪斯鼓动雷欧提斯去为父复仇,唆使他准备一把利剑与哈姆莱特比剑(2分);自己预备一杯毒酒,供哈姆莱特讨水喝(1分)。雷欧提斯应允,还在剑头上涂上毒药,以达到复仇的目的(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近年来,《我们的乡愁》《返乡笔记》《回不去的故乡》等“乡愁”类文章不断出现,其视角也不尽相同。“去农进城”正成为主导性趋势,随着乡村及其所承载的物、景、情的逝去,城市化已经成为裹挟绝大多数“农二代”的巨大势能。而城市自身也在大规模旧城改造扩容中日新月异,“乡愁”不仅发生于某个具体乡村,也是当前这种剧烈城市化过程中原有居民普遍而又自然的反应,失落与无奈相互交织。而在多维乡愁之中更具有传播力和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往往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删除了生活张力,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说是对“三农问题”有所触碰,不如说更是在既有生活方式不减损状态下,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事物的怀旧与惆怅;与其说是对现实不合理“城乡关系”展开质疑,不如说是以“乡村”为名、在主流框架内不失优雅优越的修饰与抚慰。这些想象性的解决携带着更加隐蔽的偏好,让真正的“三农”被挤出“乡愁”论述,乡村被抽象为无“人”的风景与新的欲望空间。好在,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城乡来说,不仅有着关于乡村与城市的多元化论述尝试,还存在着进一步迈开双脚,解放双手的“百年乡村建设”实践。而当代乡村建设,更应引导人们“眼光向下、脚步向前”,无论下乡还是返乡,都希望可以在关注“三农”中重新塑造“自我”,为乡愁提供一个积极且建设性的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并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参与者改变视角,重新认识充满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乡土社会。

26.请简要概括“多维乡愁”的具体内容。(6分)

【答案】进城务工的“农二代”对自己的乡村及其承载的物、景、情逝去的伤感;城市中居民在旧城改造过程中的失落与无奈;中产阶级对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乡村的怀旧惆怅并加以自我抚慰。

27.文中“更加隐蔽的偏好”指的是什么?(3分)

【答案】以“乡村”为名,对乡村进行选择性美化与静态孤立处理,只留下精致意向和“纯真的替换物”。

评分建议: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28.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乡村建设?(6分)

【答案】保持乡村的原有风貌,为乡愁提供安放之地与发挥空间;结合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关注“三农”中重塑“自我”;改变参与者的视角,重新认识多样复杂的乡土社会。

第三篇:201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2014届杨集中学高三年级语文附加题迎联考练习三

编制:许单荣审核:徐华丽2014/1/2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 有 六 义 其 二 曰 赋 赋 者 铺 也 铺 采 摛 文 体 物 写 志 也 昔 邵 公 称

注注公 卿 献 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

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20﹒《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2分)

▲▲2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充分表现葛朗台守财奴本性的典型细节有哪些?(5分)▲▲

(2)《边城》的环境描写,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小说中描写了哪些湘西民俗?(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财产公开新任先行”让制度运转起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吁求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公众观察政府改革诚意和反腐决心的试金石。中央纪委最新的举措,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在推进这一制度上的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财产公开上先行,这一制度并非新事物,前几年就有地方试行过。不过,就各地情况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

面对财产公示制度巨大的改革阻力,中央党校专家曾提出过“新提拔干部先行公示”的设想,建议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从当时的舆论反应看,公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妥协和退让,因为选择性地财产公示,会让被公示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方官员也很难有底气和动力去监督执行这一制度。

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略了现实。财产公开制度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阻力,这种阻力会让改革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寻求突破口,最务实的选择是尽可能地先让这一制度运转起来,也许行动起来了,阻力就能慢慢减弱。与“领导干部全部公示”相比,“新提任领导干部先行”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妥协让步,但相比此前的停滞不前,还是前进了一大步。就像反腐败一样,当难以治本时,治标未必不可,为治本作制度准备。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也许无法一蹴而就,却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先让制度运转起来。全国每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并不少,这种改革对制度的推进是有益的。

在财产公示上,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是阻力最小的群体,选择这些人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乐观地看,这种“新提任先行”的改革,也许会对全面的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同样,财产公示制度也是如此。与其陷入僵局去等待“全部公开”这个无法企及的理想结果,不如先行动起来,然后以“新提任先公开”去倒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节选自2013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4.“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一句如何理解?(3分)

▲▲

25.对“财产公开新任先行”的新规,公众和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分别是什么?(6分)▲▲

26.作者认为选择新提任的干部实行财产公示制有什么好处?(6分)

▲▲

2014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Ⅱ卷(附加题)参考答案

19﹒诗 有 六 义 / 其 二 曰 赋 / 赋 者 / 铺 也 / 铺 采 摛 文 / 体 物 写 志 也 / 昔 邵 公 称 公 卿 献 诗,20﹒风、雅、颂、赋、比、兴(三个1分)

21﹒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⑤。(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释】①体物:体察、描绘事物。志:情思。②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③“登高能赋”二句:《毛传》中说,有“升高能赋”等九种本领,才“可以为大夫”。④“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异体:不同的文体、体裁,这里是说赋不同于《诗》而成另一种文体。⑤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古诗之流也:其话见于《两都赋序》,原文为:“赋者,古诗之流也。”古诗,指《诗经》;流,支流。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召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22﹒BE(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莱特无意中杀死的。)

23﹒(1)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临终守密室、临死抓法器、“到那边交账”的遗言(1个1分)

(2)①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2分)②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1分)③提亲的车路、马路;(1分)④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放烟花爆竹。(1分)

24.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遭受的阻力和质疑喻为瓶颈,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施(运转)的艰难。(意对即可)

25.公众不满意,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公众的认识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正视现实,新规与旧规相比已经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相比旧规推进的停滞不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为财产公示制度的运转(实施)找到了突破口,是最务实的选择。(意对即可)

26.①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每年比较多,在财产公示上是阻力最小;②选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财产公示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③“新提任先行”的改革,可能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全面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意对即可)

2014届高三第三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语文Ⅱ(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诗 有 六 义 其 二 曰 赋 赋 者 铺 也 铺 采 摛 文 体 物 写 志 也 昔 邵 公

注注称 公 卿 献 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

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诗序:即《诗序》,亦称《毛诗序》,研究《诗经》的著作。

20﹒《诗经》“六义”具体指哪些?(2分)

▲▲

【参考答案】20﹒风、雅、颂、赋、比、兴(三个1分)

21﹒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

【参考答案】21﹒说明什么是“赋”(或:“赋”是什么),但《诗序》与“传”(《毛传》、《国语》)对此有不同看法。(意对即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①也。昔邵公称公卿②献诗,师箴赋。传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③。”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④。总其归涂,实相枝干。刘向云明不歌而颂,班固称古诗之流也⑤。(节选自《文心雕龙•诠赋》)

【注释】

①体物:体察、描绘事物。志:情思。

②公卿:指王朝高级官吏。

③“登高能赋”二句:《毛传》中说,有“升高能赋”等九种本领,才“可以为大夫”。④“传”:这里指《国语》和《毛传》,并非单指《毛传》。异体:不同的文体、体裁,这里是说赋不同于《诗》而成另一种文体。

⑤班固:字孟坚,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古诗之流也:其话见于《两都赋序》,原文为:“赋者,古诗之流也。”古诗,指《诗经》;流,支流。

【参考译文】

在《诗经》的“六义”中第二项就叫“赋”。所谓“赋”,就是铺陈的意思;铺陈华采,舒布文辞,为的是描绘事物,抒发情志。从前周代的召公曾说:“各级官吏献诗,主管教化的官员进箴,盲人赋诵诗。”《毛传》说:“登高能够赋诗的人,就可以当大夫。”由此可见,《诗序》把赋与比、兴同列于“六义”表现手法之中,而《毛传》和《国语》则把赋和诗区别开来,成为一种不同的文体。但是总观它们归属的途径,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密切的。所以刘向说,“不歌唱只朗诵的诗就叫赋”,班固称,“赋是《诗经》的一个支流”。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第五回通过对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描写,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是全书的总纲。

B.“司徒妙计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毛宗岗评本第八回总评),说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只是巧用了一条美人计,就制造了董卓和吕布二人的矛盾,使父子反目,最终促使吕布下决心反董。

C.《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采用“日记体”的写作形式,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语言错乱无伦次”的叛逆者形象。

D.《家》中觉慧决定离开封建大家庭时,觉新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充分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格”特征。

E.《哈姆莱特》笼罩着复仇的情绪: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参考答案】22﹒BE(B.司徒王允欲除董卓,又惧其义子吕布,遂合用美人计和连环计,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又献与董卓,且多次在二人之间制造矛盾。E.雷欧提斯的父亲是被哈姆莱特无意中杀死的。)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充分表现葛朗台守财奴本性的典型细节有哪些?(5分)

▲▲

【参考答案】23﹒(1)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临终守密室、临死抓法器、“到那边交账”的遗言(1个1分)

(2)《边城》的环境描写,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小说中描写了哪些湘西民俗?(5分)

▲▲

【参考答案】23﹒(2)①端午节穿新衣、喝雄黄酒、看龙舟竞赛和赛后水中捉鸭子;(2分)②中秋节青年男女对歌传情;(1分)③提亲的车路、马路;(1分)④新年锣鼓喧天、舞狮子龙灯、燃放烟花爆竹。(1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财产公开新任先行”让制度运转起来

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吁求的焦点,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公众观察政府改革诚意和反腐决心的试金石。中央纪委最新的举措,让公众看到了高层在推进这一制度上的努力。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指出:要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

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在财产公开上先行,这一制度并非新事物,前几年就有地方试行过。不过,就各地情况来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

面对财产公示制度巨大的改革阻力,中央党校专家曾提出过“新提拔干部先行公示”的设想,建议应以“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为契机,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推进一步。从当时的舆论反应看,公众并不满意这样的妥协和退让,因为选择性地财产公示,会让被公示者心不甘情不愿,地方官员也很难有底气和动力去监督执行这一制度。

这些质疑有一定道理,但可能忽略了现实。财产公开制度遇到了巨大的利益阻力,这种阻力会让改革陷入僵局,当务之急是寻求突破口,最务实的选择是尽可能地先让这一制度运转起来,也许行动起来了,阻力就能慢慢减弱。与“领导干部全部公示”相比,“新提任领导干部先行”虽然作出了很大的妥协让步,但相比此前的停滞不前,还是前进了一大步。就

像反腐败一样,当难以治本时,治标未必不可,为治本作制度准备。财产公示制度的推进,也许无法一蹴而就,却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先让制度运转起来。全国每年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并不少,这种改革对制度的推进是有益的。

在财产公示上,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是阻力最小的群体,选择这些人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乐观地看,这种“新提任先行”的改革,也许会对全面的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总书记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同样,财产公示制度也是如此。与其陷入僵局去等待“全部公开”这个无法企及的理想结果,不如先行动起来,然后以“新提任先公开”去倒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节选自2013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

24.“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依然遭遇现实瓶颈”一句如何理解?(3分)

▲▲

【参考答案】24.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遭受的阻力和质疑喻为瓶颈,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在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实施(运转)的艰难。(意对即可)

25.对“财产公开新任先行”的新规,公众和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分别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25.公众不满意,质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作者认为公众的认识有一定道理,但没有正视现实,新规与旧规相比已经作出了让步和妥协,相比旧规推进的停滞不前,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为财产公示制度的运转(实施)找到了突破口,是最务实的选择。(意对即可)

26.作者认为选择新提任的干部实行财产公示制有什么好处?(6分)

▲▲

【参考答案】26.①新提任的领导干部每年比较多,在财产公示上是阻力最小;②选择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实施财产公示制度为改革突破口很务实;③“新提任先行”的改革,可能对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全面改革起到一种倒逼的效果。(意对即可)

第四篇:0801 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07—2008学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7年5月以来,全国各省市猪肉价格不断上涨,在猪肉价格的一路飘升面前,鱼、虾价格的实惠显现出前所末有的消费诱惑。“少吃点肉,多吃点鱼”,成了居民的日常用语。这说明(B)

A.一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互补品的需求量增加B.一商品价格上升会使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C.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D.居民的收入下降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

2.国务院于2007年9月13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决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意味着长达十余年的中央企业不向政府分红的历史宣告结束。这表明(A)

A.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B.股份制将成为我国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C.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优势更加明显D.能够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3.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股海淘金,需要仔细权衡的是(C)

A.股票价格、银行利率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C.投资风险、投资收益D.保险系数、所有权限

4.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12月20日宣布2007年内第六次加息。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了(C)

A.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货币信贷增长平稳

B.其目的是缓解己经形成的全面性通货膨胀

C.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D.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表现

5.小王的父亲是某企业的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年终获得了一万元的奖金。这种收入属于(D)

A.劳动要素的收入B.资本要素的收入C.技术要素的收入D.管理要素的收入

6.民间疾苦,枝叶关情。在第20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从教育、医疗、住房到就业、社保、救助、个税调整,民生议题多达70多个。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是本次会议的最大亮点。这说明本届政府(C)

A.非常重视社会公平,努力消除社会差别B.保证社会收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C.努力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D.强调在初次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

7.2007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即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这表明(B)

A.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减少B.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C.中低收入者的纳税有所增加D.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8.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我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国家采取这些政策与措施(C)

①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③有利于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④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根据右图,我国在引进外资同时应(C)

①进一步发挥房地产的支撑作用

②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③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④形成以农业为先导的产业格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B)

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基层组织形式②村民和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基层政权织织③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十七大代表的选举,选举单位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时,代表候选人一般应多于应选名额的15%。这进一步扩大了选举人的选择范围。这一规定(A)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B.保证了人民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

C.说明了差额选举是最完美的选举方式D.为我国民主选举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1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依法享有和行使自治权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D)

A.全体人民B.少数民族人民C.国家机关D.自治机关

13.2007年12月28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时说,中方愿与日方一道,努力构筑和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共同开创中日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的新局面。这体现了(C)

A.捍卫和实现我国的独立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谋求亚大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C.我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如今文化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其基础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这表明(A)

A.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D.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5.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失落。这说明(A)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实现的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参加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6.有望成为文化领域“博鳖论坛”的太湖文化论坛于2007年12月5日在北京宣告成立。作为太湖文化论坛的业务主管单位,中国文联提出,论坛将以形式多样的方式构筑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平台。这有利于(B)

A.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B.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C.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7.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B)

①教育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子基础性的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③优秀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的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C)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19.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十五分之一。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D)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国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实践中,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培育了崇高

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特别是培育了井冈山精神。这一精神的核心是(B)

A.爱好和平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

21.建设和谐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判断我们的文化性质和方向是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要标志是(D)

A.是否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B.是否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C.是否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D.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2.自2007年7月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推荐和评选身边的先进分子,在全社会兴起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这有利于(C)

①加强人们思想道德修养,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②坚定人们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④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针对我国目前新的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整的过程表明(B)

A.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B.主观与客观应该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积极推动社会的发展D.真理发展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24.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讲是因为(A)

A.它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B.它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一致的C.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D.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5.我国的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寓意。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的哲学寓意不属于同一类的是(C)

A.一叶知秋B.孟母三迁C.掩耳盗铃D.唇亡齿寒

胡锦涛主席在第十五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言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据此回答26-27题。

26.“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哲学依据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7.各国之间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说明(A)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对等性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8.右侧漫画《议论》告诉我们(D)

①人们的科学素养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人生价值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④对自我的满足程度才是评价人生价值大小的主要标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9.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

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

处在于(D)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30.30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C)

A.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B.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D.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纲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

展而不断深化。”这是因为(D)

A.上层建筑的变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B.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C.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D.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32.2007年8月30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就业促进法。它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就业与再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其依据是(A)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3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人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A)

A.人的认识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与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二、简析题:

34.(本题12分)2007年,文化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一部名叫《士兵突击》的国产电视剧再次超过同期播映的海外电视剧而占据了同期我国电视收视率的榜首。《恰同学少年》、《贞观长歌》、《金婚》、《戈壁母亲》等国产电视剧获得广泛好评。

2007年9月18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全国各级电视台立即停止播出电视剧《红问号》,并要求全国各级广电主管部门严格把关,杜绝集中展示犯罪案件、制作粗劣、格调低下的电视剧播出,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1)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我们对待影视业的发展应具有的态度。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做法的依据。参考答案:

(1)①当前,我国影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2分)②影视业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分)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从其它角度回答,切合题意,可酌情给分)(2分)

(2)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分)②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分)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2分)

35.(本题12分)2007年科技进步层出不穷:美日研究人员成功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科学家首次完整破译人类个体基因,研制出人造心脏瓣膜,中国嫦娥奔月“梦想成真”。

据此,有人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出全新的事物。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1)科学的使命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3分)

(2)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4分)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2分)因此,创新必须遵循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创新并不意味着创造出与旧事物没有联系的全新的事物。(3分)

36.(本题12分)选做题《经济学常识》材料一: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在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要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

(1)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李嘉图的观点是: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凯恩斯的观点是: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利经济的干预与调节。(4分)

(2)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2分)凯恩斯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2分)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2分)二要进-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2分)

选做题《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迭举法》规定,选举委员会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人民日报》报道,2007年11月12日上午,江都市仙女镇进行了一场市人大代表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见面会。人大代表候选人从“纸上”走到选民面前,接受选民“面试”。

材料二:尽管距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尚远,但选战的帷幕早已悄然拉开。不管是民主党的希拉里、奥巴马,还是共和党的朱利亚尼、罗姆尼,他们都必须筹到足够多的钱,才有可能坚持到投票那一刻,否则,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前主席托纳估计,到2008年11月投票日那天,两党总统候选人每人将花费5亿美元。

(1)由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参考答案:

(1)材料一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1分)

材料二说明美国实行两党制。(1分)美国的竞选,是有钱人的权力游戏、有权人的金钱游戏(或“金钱是美国政治的母乳”)。(1分)

(2)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2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分)从美国两党制的运行来看,少数资产阶级掌握“话语霸权”,而普通百姓则没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2分)。我国同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2分)

三、探究题:

38.(本题18分)为了进一步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将《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草案)》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反响。《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虽只有短短十条,但惠及到了最广大的劳动者。

江苏省某中学高三切班同学围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实施”开展了综合探究,他们通过实地采访等,了解到以下信息。

专家认为,由于该条例缺乏执行的刚性约束条款,因此,如何执行、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可能会成为条例实施的最大困难。

企业负责人认为,带薪休假会使企业多支付一大笔资金,企业吃了大亏,会影响企业的经营。

部分职工说:“现在工作岗位少,压力大,找份工作不容易。如果老板不给工资,有谁又敢和老板对着干呢?看来我们只有委曲求全。”

针对上述现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带薪休假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体现了我国政府什么样的价值定位?

(2)制订和实施带薪休假条例有何经济意义?

(3)针对同学了解到的情况,就条例的贯彻落实谈谈你的看法。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1)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把带薪休假确定下来,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

(2分)体现了我们政府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3分)

(2)带薪休假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休息、休假、享有福利等权利的高度重视(1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凋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快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2分)

(3)针对带薪休假会带来的困难与问题,国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2分)(学生如答到履行政府职能等知识,均可给分)

企业必须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利的实现,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分)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分)

(4)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利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2分);另一方面,随着民主形式的日益丰富,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地的作用。(2分)

第五篇: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讲评建议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数学讲评建议

第1题考查集合基本运算.

第2题考查复数的四则运算.

第3题考查概率基础知识.

解:基本事件共有10个,符合要求的2个,所以概率为.

5第4题考查球的相关知识.

解:截面圆的半径为

1第5题考查流程图中选择结构,要注意对2x+1=3的结果进行检验.

第6题考查数据分析相关知识,注意审题、运算的准确性和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第7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利用等轴双曲线的方程可以设为x2y2进行求解.

【变式】如果离心率为2,如何进行求解?

第8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零点问题.

第9题考查不等式在求解最值上的应用.

方法一:xy

(x1)(y1)≥8,注意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

方法二(消元):xyx161x116≥8,注意对x1的判断. x1x

1第10题 考查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学会方法的选择:在垂直的条件下,建系求解是最佳选择.

第11题 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方法一:求解出3ππ,,再求出相应的结论; 4

4方法二:由函数的图象,结合相应比例发现f(2)sin5π. 4在三角函数图象教学中,既要抓住5点,也要关注其它特殊点.

第12题 考查圆的方程、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等知识,解题中要体会

转化思想的运用:先将“圆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转化为“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再将“直线上存在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转化为“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再

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第13题 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

方法一:设a1,a2,a3分别为ad,a,ad,因为a1a2,所以d0,又b22b1b3,所以a4(ad)2(ad)2(a2d2)2,则a2d2a2或a2d2a2(舍),则d.

若d,则q

b2a

舍去;

若d,(2)2(1231,b1a

1则q(a2

2)3 1

4222

方法二:由题意可知a2,则a2若a2a12a3aaa1a3,易知a1a2a3,舍去;13.

2若a2a1a3,则(a1a322)a1a3且a10,则a126a1a3a30,所以2

b3a3aa32a3a32

()6()10,则3,又q2(3)2,且q1,所

b1a1a1111

q3

第14题 考查解三角形的知识和运算能力.

设CBA,ABBDa,则在三角形BCD中,由余弦定理可

CD2a,在三角形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cos

sin,所以CD22a2,令t2a2,则

CD2tt

59,当(t5)24时等号成立.

本题还可以通过求导、三角换元、数形结合、面积转化等方法求解.

第15题 考查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在教学中要注意对不规则图形的识图能力的培养,对不规则图形向规则图形转化能力的培养.

第16题 考查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向量的数量积等基础知识,与不等式知识

作了一定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加强余弦定理与不等式的联系.

第17题 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建模比较容易,数学模型为

f()2cos的形式,对其求导求解应为常规解决思路.

第18题 考查椭圆的方程及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本题还可以利用角度关系设元,设点的坐标为(cr1cos,r1sin),(cr2cos(π),r2sin(π)),…进而求解出

ABr1r3,CDr2r4,简化求解过程. 24cos4sin2

第19题 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上的应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利用函数值域进行范围的初

f(a)b,判,加强对在0≤mn2时 采用作商(差)构造函数研究方法的理解.

f(b)a

第20题综合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知识,第(2)问的关键是寻找到km1. 第21题

A. 本题考查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相似问题已经圆中的部分结论.B. 本题为课本复习题中第10题的改编题,考查矩阵与曲线变换.

C. 本题考查直线的参数方程,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

义及其应用.

D. 本题考查不等式相关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到本题的本质为

xayb

xa2yb

2,即说明函数yx2为下凸函数.

第22题本题考查轨迹问题的求解方法、直线和抛物线方程的位置关系,在教学中要注意

提醒学生在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对于几何证法要注意考虑但需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

第23题本题重点考查数学归纳法.反证法证明过程如下:

假设存在nN*,使得xnxn1,则xn1xn112,这与xn12相

xn1xn1xn1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xnxn1.

要注意提醒学生在使用反证法证明时,对于结论的否定要认真思考.在本题中,不能假设为对于任意的nN*,使得xnxn1.

下载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合集五篇)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安祥无精打采给予(gěi)奇闻轶事(yì) ..B.调剂扺......

    南通市2014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英语答案

    南通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三次调研测试参考答案 英 语 参考答案: 1—5 CBCAC6—10 BCBAC11—15 CBABA16—20 CACAA 21—25 DCCAB 26—30 DCBAD31—35 BADCB 36—40 BCDAC 41......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崭露头角藤蔓/不蔓不枝维系/不系之舟 B.辟邪/鞭辟......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作文评分细则(合集)

    南通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

    江苏省扬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21. (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1分)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1分)备选城市(任答一): 东京,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 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地点。(2分) (2)当时处于......

    2013~2014学年扬州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卷

    2013~2014学年扬州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3分) A.绮丽 涟漪 风光旖旎 倚马可待 掎角之势 B.契约 楔子 兰......

    2010届深圳高三第三次调研

    10届广东深圳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政治题24.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使用即开型有奖发票,引导消费者提高索要发票的意识。消费者索要发票:①是为国家税收作贡献②有利于国家税款足额......

    江苏省扬州市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测试历 史 试 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和图2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