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布局作业

时间:2019-05-13 05:2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生产布局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生产布局作业》。

第一篇:农业生产布局作业

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为整理既往研究者对于农业生产布局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生产布局理论和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发现对于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分为农业整体与具体农业部门两大层次。而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会因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有所区别。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将更多依据空间经济学与区位的比较优势理论,借助于空间计量等空间经济学方法和GIS等非经济学方法,去研究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新型的布局形式等问题。

关键词:农业 生产布局 研究综述 1 引言

农业生产布局就是指农业生产在地区之间的地域分工和在一个地区之内地域结构的分布特点(中科院,1983)。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布局是农业生产各门类由于一定的安排、部署而形成的空间分布。其范围大至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生产分工,小至一个地区内不同生产项目的配置、组合方式。合理的布局可以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因地制宜,促进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发展(王景海,1992),以便从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农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鲁奇等,2002)。而且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是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实行有效的地域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不同优势的基础(张凤珍、张沛明)。因此,研究中国的农业生产布局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但是不同的研究会通过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农业生产布局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政策意义。以下我将分别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对农业布局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整理。农业生产布局的理论

对农业生产布局进行的研究都是基于区位优势或者区域规划的有关理论,但是我认为可以将理论依据研究的层次分为农业整体的布局理论和农业结构的布局理论,前者注重于整个农业的区域布局,而后者关注于各个农业部门的区域间布局。

2.1农业整体布局理论

也就是农业区位论。农业区位理论理论基础在于区位理论,其发源于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一书,因为其中阐明了市场距离对于农业生产集约程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类型)的影响,更确立了对于农业地理学和农业经济学都很重要的两个基本概念,即土地利用方式(或农业类型)的区位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和优势区位的相对性。后人在应用和发展杜能“孤立国理论”中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劳尔(E•Laur)应用杜能原则把全世界农业经营类型按集约程度排列为七大农业经营地带。根据吴娜琳(2014)的回顾,Buckie(1926)、Weaver和Samuel(1945)、Isard(1956,1975)、Fran和Ccedil(1955)也都依据农业区位论采用不同方法聚焦于不同地区与作物进行了生产区域划分并给出对区域农业发展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生产布局理论开始传入中国,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时代背景的特殊要求,使中国生产布局不尽合理,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杨春,2009),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中国研究者在生产布局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周立三(1993)对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王舜卿(1994)以美苏印为例,说明了发展农业专业化的优越性,并进一步认为发展农业专业化也必将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吴殿廷(1998)利用系统科学方法探讨农作物优化布局的数学表达方式;赵修卫(2001)提出区域核心竞争力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组成;唐华俊(2001)阐述了我国种植业生产和贸易的区域格局,并分析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区域综合比较优势;刘彦随(2009)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立足“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是中国农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准则;宋永永等(2015)基于虚拟水战略对宁夏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进行了研究。

在理论基础上,吕火明,彭晓蓉(1996)探讨了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的原则、措施与对策;在《上海市郊区农业区位模式及农业生产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对上海市郊区农业生产布局状况进行研究;王玉斌(2008)阐述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可以实施“南扩、北稳、合理布局、适度进口”四个方面的战略措施;乔家君(2012)以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为例,对村域的农业活动空间格局与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回顾既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农业区位理论最重要的关注点在于农业生产在各个地区的受限因素,并从宏观上对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与未来发展给出了许多研究结论。

2.2 农业结构的布局理论

农业部门布局原理,或者说农业结构理论,是以农业生产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或单项农业生产(如水稻、小麦、棉花、茶叶、柑桔、养羊等)为对象的农业布局研究,其关注于各个地区所具有的进行农业生产的优势,虽然该理论的研究内容实则是农业区位布局的组成部分。其关注的内容主要在于各种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比如伍山林(2000)对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研究、胡浩(2005)对中国生猪产地移动的经济分析、花俊国等(2007)对中国乳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钟甫宁和刘顺飞(2007)对中国水稻布局变迁的原因、朱启荣(2009)对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布局的研究、刘天军(2012)对中国苹果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等等。

农业部门的布局理论给我们在对各种农产品的布局工作上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可以具体指导相应农产品的生产布局与规划。生产布局的研究方法

对于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来说,方法的选取关乎研究的科学性与结论的可靠性,特别是对于关乎国家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布局研究更是如此,研究者为了确保自身研究的科学性,其方法的选取也是精益求精。

3.1 定量方法

很多研究者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布局的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建议等给出不同看法。

吴殿廷(1998)利用系统科学方法,给出了资源有限、市场容量一定情况下,不同经济效益含义所对应的农作物优化布局的数学模型体系,并讨论了考虑间(套、复)种和不考虑间(套、复)种2种模型体系的应用和改进方向。

叶春辉(2004)对生产结构调整进行动态模拟,在全面测定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层面上潜在的比较优势、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生产受保护程度等状况及各省市间的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条件(资源约束条件、政治约束条件、宏观经济政策条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给出全国农业生产地区布局调整方案和各地区生产结构调整方案,并通过实证分析寻找有效的经济和政策手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调整方案及配套政策。

胡浩(2005)利用综合优势指数分析了省份之间生猪生产的比较优势,并分析了生猪饲养与农户收入、饲养规模、市场因素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翟鸿雁(2006)将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应用于农作物布局中,对农作物的统筹安排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陆文聪(2007、2008)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李裕瑞(2008)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化进行了研究。

陈伟莲等(2009)介绍了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和衡量标准,运用基尼系数测算了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分析了广东省主要农产品集聚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徐萌、展进涛(2010)运用局部调整模型对中国水稻区域布局变迁进行了分析。

郭军乐等(2011)选择影响生产主要因子,用数学聚类模糊分析方法对各生产单元进行了类型划分,同时结合利用现状采用土地自然适宜性方法做了利用系统适应级评价,从土地生产适宜性#经济效益以及生态保护角度考虑,提出了农牧业的基本发展思路。

乔家君、赵克飞(2012)使用田野调查与 GIS、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利用 MapInfo7.0和ArcGIS9.3 软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村域的农业活动空间格局与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限制吴沟村发展的三个主要瓶颈。

田维波(2012)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重量”、"地理重心”和“差异系数”等概念的内涵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演化机理进行了理论剖析,并提出我国农业的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原则性政策建议。

刘天军等(2012)使用局部均衡模型对中国苹果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巴万春(2013)采用土地自然适宜性方法评价,即针对现生产对象对划分单元影响因子的需要和生产单元自然条件吻合状况,结合生产中存在障碍,对利用的适应能力做出公正和科学性结论。

邹君(2014)从虚拟水战略视角出发,分别构建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与工业生产布局诊断与调整模型,以湖南14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各区工农业生产布局与水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科学诊断。

3.2 定性方法

马湘泳(1991)从农史上对中国江苏省自两汉到民国间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做了史料整理与总结,发现农业生产布局在历史上有过合理阶段也有过不合理的阶段,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政治因素,该项研究给我们一种利用历史经验来研究和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思路。

吕允英(2006)根据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空间布局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空间布局优化的目标和原则,思考了促进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布局优化的做法。

王玉斌(2008)阐述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可以实施“南扩、北稳、合理布局、适度进口”四个方面的战略措施。

通过回顾既有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正在不断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与工具,比如借助地理学GIS的ArcGIS软件。对于经济学自身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也是采用前沿的研究方法,比如空间计量模型。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研究结论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当然不排除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方便的目的。这些研究方法的创新运用会让我们对于农业生产布局有更为清晰透彻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 依据不同研究的方法,研究者们得出了属于自己研究的研究结论,本文在此将结论进行简单定性划分,分为描述与评价性结论、关于影响因素的结论和建议性的结论。

4.1 描述与评价性结论

王景海(1992)认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是,中国不存在农场主和农业资本家。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是农户。农户从事哪项农业生产,主要取决于从事哪项农业生产能使年收益最大,即农户总是愿意从事年收益最大的农业生产项目。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追求比较利益,是充分发挥地区自然经济资源优势的表现。因为只有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经济资源的优势。才能追求到较高的比较利益。所以,农业劳动力年收益最大是中国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王秀清(1995)对北京近郊蔬菜产地变动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北京近郊蔬菜产地土地和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导致了蔬菜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造成近郊蔬菜产地不断向远郊转移。

李小建等(2008)通过对南阳市黄庄村的实地调研发现,人口密集的平原村庄, 在耕作半径极小的情况下,存在以住宅和村庄为中心的带状农业区位,从村边向外,可分为蔬菜带、蔬菜粮食混作带和粮食带。

刘彦随(2009)认为,中国加入WTO后,立足“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是中国农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准则。在中国农业生产方面,南方地区是水稻优势产区,但相对北方地区其品质较差。随着东北粮食主产区早地改水田,加之适合优质稻生长的自然条件,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在逐年上升,南方产区水稻比重下降,为此需加强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优质水稻产业带的建设。小麦生产的优势地区南北兼有,北方多于南方。玉米生产的优势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及云贵高原。

田维波(2012)通过对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农业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我国农业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为空间重量持续增加,区域重心多向曲折移动、总体移向西北,省区间的差异有所变化但不很明显。同时全国农业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历史阶段差异性、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具有区域层次差异性、我国农业空间结构演变具有产业层级差异性。

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布局会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发展轨迹。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研究中根据地区与作物的特殊性,使用不同方法与工具,选取合适的数据得出结论。在政策层面也需要考虑到这些特殊性调整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来确保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

4.2 影响因素结论 鉴于中国农业发展存在时期上的较大差异,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会因因此而异,本文在此仅将近十年的重要研究中关于农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归纳。

胡浩等认为(2005)生猪饲养的生产布局与农户收入、饲养规模、市场因素及环境因素之间有密切关系。花俊国等(2007)对中国乳业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是影响中国乳业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朱启荣(2009)指出中国棉花主产区发生了由南向北、向西北新疆地区的迁移;中国棉花生产布局变迁是各地区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农户的粮食安全水平、灌溉条件和自然灾害状况、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不同因素对不同地区棉花生产布局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刘天军等(2012)认为生产布局变迁是各地区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农户的粮食供给水平、灌溉条件和自然灾害状况、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是,不同因素对不同地区苹果生产布局的影响存在差异。田维波(2012)认为全国农业及各次区域的农业发展受到人口总数、农业机械总动力、财政支农经费、农业劳动者人均农业总产值等4个关键因素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自然条件对于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必须依据客观自然条件去适时安排农业生产的布局。而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可控的,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政策层面应当有所作为,把生产布局调整至最佳。

4.3 建议性结论

唐华俊(2001)提出了培育农村市场、优化农产品空间结构等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张小川(2003)提出农业区域专业化在中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机遇,应该着重抓好良种、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三个环节,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邹凤羽(2004)认为沿海和经济发达区要重点发展外向型农业,并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主产区要调整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培育优势粮食产业区和产业带,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态脆弱区要加强生态建设,开发粮食增产潜力。

王玉斌(2008)阐述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可以实施“南扩、北稳、合理布局、适度进口”四个方面的战略措施。加快南方沿海发达地区农业土地集中,提高土地规模效益,恢复东南沿海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口粮基本自给,减少南北粮食大量远程流动,努力实现区域内粮食的相对平衡。依靠科技进步稳定和增强北方的粮食生产能力。郭军乐等(2011)提出加快土地流转,使耕地流转到愿经营、会经营、敢闯能拼的创业者或合作组织中,形成规模经济。加大扶持力度,进行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下乡帮扶,市场体系建设,使生产要素有效结合;加强产业链衔接,提高整体效应。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保障产品流通,提高产品固有价值。

巴万春(2013)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用事实说话,通过先进手段分析土地资源数据,确定布局依据和结果,不仅保持结果的刚性、可操作性,而且保持其具有经济性、效益性,使布局结果成为农牧民增收和发展农牧业经济的主要动力。

吴娜琳(2014)指出农业产业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能够产生巨大的竞争力,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将产业化与产业集群概念融入其中的农业产业区作为研究对象,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的思路。

农业部根据确定优势农产品的主要原则和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一2007)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对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先规划优势区域,并重点予以扶持建设,以尽快提高这些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抵御进口冲击、扩大出口的目标。

政策建议类的结论可谓见仁见智,对于应当如何去做,建议还是根据不同研究的结果,去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研究结论去做吧。总结

通过回顾中国既有的对于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分为农业整体与具体农业部门两大层次。而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会因所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有所区别。农业生产布局的研究将更多依据空间经济学与区位的比较优势理论,借助于空间计量等空间经济学方法和GIS等非经济学方法,去研究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新型的布局形式等问题。我们今后的研究可以针对某地区或某种农产品去进行生产布局的考察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巴万春.柴达木地区农业生产布局探讨——以都兰县为例[J].青海农牧业,2013,1:36-38.[2]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9704-9705+9708.[3]陈伟莲,张虹鸥,王蓉蓉,陈静.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04:41-43+52.[4]丁文恩.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J].甘肃农业,2003,9:21.[5]郭军乐,靳世明,袁瑜,郑建宗.都兰县农业生产布局战略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5:71-75.[6]胡浩,应瑞瑶,刘佳.中国生猪产地移动的经济分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的转变[J].中国农村经济,2005,12:46-52+60.[7]花俊国,朱香荣,殷成文.中国乳业集中状况和空间布局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2:49-54+80.[8]李裕瑞.江苏省粮食生产空间格局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题,2012,10:36-42+111.[10]刘彦随,翟荣新.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1:1-5+16.[11]鲁奇, 任国柱.农业资源态势分析与优化配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生产布局[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2]陆文聪,梅燕.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0-152.[13]吕火明,彭晓蓉.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J].财经科学,1996,1:38-41.[14]吕允英,刘慧.中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比[J].当代经济,2006,9:78-79.[15]马湘泳.江苏农业生产布局溯源[J].中国农史,1991,01:5-9.[16]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课题组.国外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进程及其政策措施[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6:4-10.[17]乔家君,赵克飞.基于农户调查的村域农业活动空间研究——以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1:121-126.[18]唐华俊,罗其友.基于比较优势的种植业区域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5:37-41.[19]田维波.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20]王景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产布局理论初探[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5:24-27+30.[21]王舜卿.专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 ,1:27-31 [22]王玉斌,王怀栋,吕彦彬.我国粮食调运格局演化及粮食生产战略选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7-109.[23]吴殿廷,王传周.农作物布局优化模型的初步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554-558.[24]伍山林.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与成因研究——市场化改革以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10:38-45+79.[9]刘天军,范英.中国苹果主产区生产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25]徐萌,展进涛.中国水稻生产区域布局变迁分析——基于局部调整模型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04-206.[26]杨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27]杨春,陆文聪.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J].经济地理,2008,5:813-816.[28]杨晓剑.调整农业生产布局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J]甘肃农业,2005,12:40 [29]叶春辉.比较优势与中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D]南京农业大学,2004.[30]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1]翟鸿雁.线性规划(运输问题)在农作物布局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82-83.[32]翟鸿雁.线性规划在农作物布局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8,4:48-49.[33]张蓓,吕立才,庄丽娟.我国荔枝生产的区域性布局及发展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74-176.[34]张凤珍,张沛明.对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探索[J].农业与技术,2013,9:205.[35]赵修卫.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0:96-100.[36]钟甫宁,刘顺飞.中国水稻生产布局变动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9:39-44.[37]周立三.中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46一57.[38]周旭英,张华,屈宝香,任天志.调整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的基本思路与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03,12:8-10.[39]朱启荣.中国棉花主产区生产布局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4:31-38.[40]邹凤羽.优化粮食生产布局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J].农业经济,2004,10:3-4.[41]邹君.虚拟水战略视角下的湖南水密集型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研究[J] 研究,2014,2:213-217.[42]邹君,付双同,杨玉蓉;毛德华.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2:1427-1432.农业现代化

第二篇:对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探索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对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探索

作者:张凤珍 张沛明

摘 要:为了逐步在我国建设起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除了要明确农业生产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外,还应当进一步研究各生产部门内部的结构,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是一定要了解农业生产结构是具有多层次性的。表现为农、林、牧、副、渔的五业结构,这是农业生产的一级结构;在各业内部又包括着产品性质和生产特点不一的各种生产项目:如种植业内部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不同的作物,畜牧业中包括役用牲畜和各种产品牲畜,林业中包括用材林、经济林等不同性质的林木,这些生产项目的比例关系和结合形式,构成了农业生产的二级结构;以此类推,各种生产项目内部还有更加具体的三级,甚至四级结构;各级农业生产结构,不仅要重视一级结构的合理化问题,也要注意二、三级结构的合理化。因此说,建立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农业生产能否顺利向前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意义;原则与要求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的战略意义

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与结构,是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实行有效的地域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不同优势,尽量做到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合理化。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变化的因素有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口及其消费习惯的变化,粮食供应情况的变化,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交通运输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有时这一因素起支配作用,有时另外一些因素起支配作用。但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可以说,一定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结果。从这一点来看,人们不可能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去建立主观希望的农业生结构。但是也须看到,一定的农业生产结构一经形成,它又会反过来给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施以重要的影响,或者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或者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生产力是经常在发展变化的,而农业生产结构一经形成就会有一种惰性,因而常常会出现农业生产结构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现象。于是便要求人们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常注意去调整、改革过进的农业生产结构。这也就是之所以要研究农业生产布局结构问题的重要意义所在。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与发展,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亦有不少地方,由于商品渠道不畅,为求自给,把一些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种到生态条件不适宜或不太适宜的地方,使布局更加分散,甚至造成损失。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粮食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在农业区域划分基础上,各地有计划地逐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国家在高产粮区重点建设了一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经济作物最适生长地区安排了一批集中产区县,并建立了不少林、牧、渔业生产基地,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和商品率都有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这标志着我国农业已经开始由粮食为主、种植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商品生产新时代。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已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工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

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业正在突破原有的概念,出现了3个层次:种植业,即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家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进一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步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全面改革农村产业结构,逐步由粮食为主、种植业为主向家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由经营农业为主向农、工、商、服务业综合经营转变,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多种产业相结合,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综合型产业结构,向着农业区域专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合理的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农业生产结构应能最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对农业生产来说,其首要任务就是按比例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于各种农产品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主要靠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结构。所以,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又必须经常地与这些变化相适应。

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农业生产要能最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即尽可能地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使农业生产结构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相适应,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副则副、宜渔则渔,使地无遗利。在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上,做到人人充分就业、各展所长,资金、设备、交通运输条件都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与资源情况不适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提高。因此,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符合农业资源充分合理利用的要求。

农业生产布局结构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并且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同时,农业生产布局结构更要因地制宜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目前,我国各地区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改革,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布局结构改革能够不断的向着更加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原则和要求,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结构迈出新的步伐,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成就。

第三篇:生产流程论文生产布局论文.

生产流程论文生产布局论文

某环保装置生产车间的生产布局和经路改进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流程程序分析与布置经路分析的方法,运用“ECRS”改善原则和改进分析表等,针对某环保装置生产车间存在的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问题,分析其主要存在问题,并基于物流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改善生产设施布置方案和措施。本文阐述了流程程序分析与布置经路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生产设施布置和生产物料搬运瓶颈问题的主要步骤和分析策略,这将为类似企业解决生产物流合理化问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生产布局 流程程序 布置经路 物流合理化

0 引言

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的改善是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主要环节,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源泉。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技术和知识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运作过程更为复杂,市场需求也更为多元、多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都使生产设施布置和物流路径安排常出现难以适应。无序、混乱的生产过程,以及低下的生产效率严重影响着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安排的不善,使其产品的生产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快节奏与变化,导致其核心竞争力减弱,这在全球金融危机严重的现阶段体现的更是明显。但是,有些企业对

此认识不足,个别企业甚至忽视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安排的合理化,因而使其经济效益和生产率的提高遭遇瓶颈。据此,为企业量身改进和实施适合其科学发展的生产设施布置及其经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某环保装置生产车间的生产布局和经路的作业现场为对象,对现场布置和作业者的移动路线进行分析。通过调研在制品、配件、人与物的实际流通线路或移动线路,以及搬运频率和堆码状况,系统研究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的安排,提出了改善生产设施布置方案和经路安排合理化的措施,减少物料移动距离和运量累计里程,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现状调研

根据某环保装置生产车间的生产布局和经路现状,实地调研作业现场存在的问题。调研分为三部分:

1.1 对企业生产设施布局的调研

经测量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得知生产布局的规模、位置关系、具体通道安排、存放与路径尺寸以及产品装配路线,由此绘制出生产布局现状简图和产品装配线路图(图1)。

1.2 经路的现状调研

通过观察、记录和整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问询管理人员,得出该车间工作流程和物流状况,绘出流程程序图(图2)和物料流动路径图(图3)。

明确存在的问题

明确存在问题所依据的两类原则:

2.1 车间生产布局一般原则

①要按车间分工确定的车间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为依据,确定车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和设备布局的形式。

②要求工艺流程通顺,物料搬运快捷方便,避免往返交叉。

③要根据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采用适当的高度、跨度、柱距,配备适当等级的起重运输设备,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

④要对车间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机器、工作位置、毛坯与零件存放地、检验试验用地、辅助部门、通道、公用管线、办公室、生活卫生设施等,合理区划和协调配置。

⑤为工人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采光、照明、通风、采暖、防尘、防噪音等具有良好的条件,将工位器具设在合适的部位,便于工人完成作业。

⑥具备适当生产变化的柔性。

2.2 物料搬运系统设计一般原则:

①减少环节,简化作业流程,实现物流合理化。

②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③贯彻系统化、标准化的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对比调研资料,经过长时间对本车间在布局、工作流程、物料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该车间存在的以下问题。

①合理地利用作业现场程度低,存在改进生产布局的必要。

②工作流程繁琐和重复状况突出,有必要按“ECRS”改善原则进行取消、合并、简化、重排的处理与改进。

③物流路线大多曲折、繁杂,应予重新规划与安排,以减少物流距离和运量累计里程。

改进的提出与效果分析

根据车间生产布局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以及生产布局现状简图和产品装配线路图(图1),统筹分析研究上述问题,绘制出改善该车间生产布局和产品装配线路改进方案图(图4)。

生产布局改进前后的面板和背板生产对应物流线路总长度的对比分析见表。

由以上两表的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比改进前节省的距离百分比为:(116.6-75.52)/116.6=35.2%。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某环保装置生产车间存在的生产设施布置和经路问题,运用“ECRS”改善原则和改进分析表等,分析其主要存在问题,并物流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改善生产设施布置方案和措施。经分析计算,改进后的有效搬运距离节省达35.2%,具有明显改善生产物料搬运瓶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树平等编著《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09月.[2]齐二石.物流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02月.[3]郭红伟,钱省三.IE在CELL生产方式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2003,6(5):56260.[4]郑晓军.生产车间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2010年.[5]胡正华,王涛,庄长远.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6]王荪馨.基于遗传算法的作业车间设备布局优化方法.2009年06月.[7]王盈,吴正佳,张利平.锯片生产中的设施规划.2008年11月.[8]董海.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第四篇:烟叶生产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高密市2016年烟叶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为将计划资源向生态优越、基础条件好、适度规模地块集中,向设施配套完善、便于机械化作业的植烟村集中,淘汰病害重、地块零散、水源土质不适宜、设施配套差的植烟地块,进一步优化种植布局,提升烟叶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规划及调整原则

2016年高密市为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本着“方市大调、土庄微调、合理轮作、打造重点方片”的原则进行烟田布局优化,全市优化不适宜种烟的基本烟田2866亩,新增宜烟基本烟田2739亩,可控烟田面积18477亩(通过地方党委政府流转的土地面积6956亩,占37.6%,通过植烟村流转的土地11009亩,占59.6%,烟农自己流转的土地面积512亩,占2.8%),其中方市烟站12558亩,土庄烟站5919亩;全市现已落实到户烟叶面积10203亩,轮作面积8274亩,其中方市烟站已落实烟田6569亩,轮作田5989亩,土庄烟站已落实烟田3634亩,轮作田2285亩。分布在3个植烟乡镇,37个植烟村,共74个植烟户。(见附表)

二、根据土壤条件及烟叶生产情况,淘汰不适宜地块 2016年,高密市根据2015年烟叶生产情况,重点对土壤类型不适宜、病害重及路边插花田地块进行了优化。(见附表)1.根据高密土壤质地调查情况,淘汰井沟镇公路以北全部的砂姜黑土地块35块,面积1803亩,其中薛家老庄703亩,后院头178亩,东田280亩,刘家庄200亩,徐家庄162亩,前田254亩,高戈庄26亩。

2.结合2015年病虫害调查情况及烟叶生产情况,重点优化了黑胫病、根结线虫病虫害发病重、涝洼地块31块,面积854亩。其中逄戈庄38亩,刁家庄68亩,东屯80亩,后方市168亩,刘戈庄86亩,杨家岭75亩,高戈庄26亩、刁家庄117亩,逄戈庄196亩。

3.按照规划重点方片的原则,对大片烟方中的插花田和沿路边不适宜烟田进行了重点优化,共优化烟田17块,面积205亩,其中郑家村100亩,董家庄105亩。

三、优化调整重点方片,打造水城村、杨家岭新线路 2016年,在确保土庄烟站王家大庄千亩方稳定前提下,东注沟不再作为重点线路,重点打造方市烟站杨家岭和水城村两个大片烟方,实施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管理。其中规划杨家岭植烟面积710亩(新增生茬200亩),并计划在该村规划提灌站1处,规划水城村植烟面积800亩,与高戈庄烟方连成一片,打造新的生态特色烟叶核心区。

四、合理安排轮作间作,提高土壤保育修复水平2016年高密由烤烟转入轮作地块50块,面积2343亩。由轮作转入种烟地块40块,面积2241亩。按照“控规模、调布局、优结构、上水平”的发展思路,一是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各植烟乡镇党委政府汇报,组织召开植烟村支部书记工作会议,争取各植烟乡镇和植烟村的理解与支持,利用秋收秋种有利时机,合理规划烟田布局;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技术员走村入户、召开炕头会、地头会等形式,及时向烟农宣传当前烟叶生产形式和烟田轮作与间作的必要性,引导烟农合理规划烟田轮作;三是与全体烟叶农场经理签订烟田轮(间)作协议,明确规定轮(间)作烟田种植作物与年限,通过开展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提高土壤保育修复水平。

五、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一是搭建平台有序流转。充分发挥合作社和当地土地流转中心作用,根据不同地类,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流转价格机制,加强对烟田用地的分等定级工作,合理确定土地租赁价格,积极引导农民盘活土地资源,把“命根子”变为“钱袋子”,确保土地流转工作的稳定性。

二是落实配套扶持政策。结合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效应,对当年种烟土地流转面积大、规模化经营明显的种烟乡镇、村,在当年烟基建设予以适当倾斜,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

六、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突出节水、省工优势 鉴于滴灌在2015年表现出的节水、省工、省时等优势,2016年高密市将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部烟田都安装滴灌设施。

七、合理划分网格,优化网格化管理模式

2016年,将方市、土庄两片区划分为8个生产网格,各生产网格布局调整情况如下:

(一)方市片区划分为4个生产网格 1.刘戈庄生产网格

2015年,刘戈庄生产网格可控烟田2599亩,种植烟叶1342亩,轮作烟田1257亩。2016年,刘戈庄生产网格新增烟田59亩,可控烟田面积为2658亩,规划种烟面积为1203亩,轮作面积1455亩,主要包括后西旺、逄戈庄、东屯、刘戈庄4个植烟村,7个烟叶农场,土壤类型均为褐土,平均碱解氮含量为94.03mg/kg,速效磷为18.39mg/kg,有效钾为262.64mg/kg,氯离子为8.86mg/kg,有机质为7.59g/kg,pH值为7.59,土壤肥力高;水源条件主要为地下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30.32mg/kg,共建有11眼机井,可覆盖后西旺、逄戈庄、东屯、刘戈庄1203亩烟田,2个蓄水池,可覆盖刘戈庄190亩烟田。

2.井沟生产网格

2015年,井沟生产网格可控烟田2800亩,种植烟叶2077亩,轮作烟田723亩。2016年规划淘汰井沟镇公路以北全部的砂姜黑土地块35块、面积1803亩,其中薛家老庄703亩,后院头178亩,东田280亩,刘家庄200亩,徐家庄162亩,前田254亩,高戈庄26亩,并从水城新征烟田800亩,高戈庄新增烟田43亩,金宝山新增烟田63亩,可控烟田面积为1903亩,规划种烟面积为1509亩,轮作面积为394亩,共有4个烟叶农场,分布在后院头、井沟、高戈庄、金宝山、水城5个植烟村,高戈庄村土壤类型为潮土,其他土壤类型均为褐土,平均碱解氮含量为105.23mg/kg,有效钾为216.86mg/kg,速效磷为13.23mg/kg,氯离子为15.69mg/kg,有机质为10.19g/kg,pH值为6.09,土壤肥力较高;水源条件主要为地下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133.13mg/kg,共有4个机井,1个提灌站。对于氯含量超标的地下水2016年不再使用。

3.方市生产网格

2015年,方市生产网格可控烟田4505亩,种植烟叶2112亩,轮作烟田2393亩。2016年,新增基本烟田773亩,可控烟田面积为5278亩,规划种烟面积为2522亩,轮作面积为2756亩,分布在前方市、郝家楼子、后方市、马家庄、平市、刁家庄、刘顺庄、于戈庄、建设村9个植烟村,共有13个烟叶农场,除刘顺庄、于戈庄土壤类型为棕壤外,其他土壤类型均为褐土,平均碱解氮含量为71.97mg/kg,有效钾为252.02mg/kg,速效磷为15.4mg/kg,有机质为9.86g/kg,土壤肥力较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35.61mg/kg,共有13眼机井,9个水池,可覆盖郝家楼子、后方市、马家庄、刁家庄、刘顺庄、于戈庄6个植烟村的2022亩烟田,1处提灌站可覆盖于戈庄290亩烟田,3个水池可主要覆盖后方市、刘戈庄832亩烟田。

4.东注沟生产网格

2015年,东注沟生产网格可控烟田2187亩,种植烟叶1062亩,轮作烟田1152亩。2016年新增烟田532亩,可控烟田面积为2719亩,规划种烟面积为1335亩,重点对黑胫病、根结线虫病虫害发病重、涝洼地块30块,面积828亩(其中逄戈庄38亩,刁家庄68亩,东屯80亩,后方市168亩,刘戈庄86亩,杨家岭75亩,刁家庄117亩,逄戈庄196亩)烟田进行了调整,轮作面积为1384亩,分布在东注沟、杨家岭、曹疃3个植烟村,共有9个烟叶农场,除曹疃土壤类型为潮土外,其他土壤类型均为褐土,平均碱解氮含量为80.8mg/kg,有效钾为275.02mg/kg,速效磷为19.9mg/kg,有机质为7.96g/kg,土壤肥力较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37.25mg/kg,共有6个机井,3个水池,可覆盖东注沟、杨家岭1055亩烟田,2016年规划在杨家岭规划提灌站1处,可保障杨家岭710亩烟田的水源供应。

(二)土庄烟站划分为4个生产网格 1.后朱汉生产网格 2015年,后朱汉生产网格可控烟田1687亩,种植烟叶730亩,轮作烟田957亩。2016年优化缺少水源条件的东泊庄村基本烟田254亩,可控烟田面积为1433亩。2016年规划种烟面积为636亩,轮作面积为797亩,分布在张戈庄、郭才庄、松家岭、后朱汉4个植烟村,共有10个烟叶农场,张戈庄和郭才庄土壤类型为褐土,松家岭和后朱汉土壤类型为棕壤,平均碱解氮含量为80.09mg/kg,有效钾为116.9mg/kg,速效磷为16.84mg/kg,氯离子为23.53mg/kg,有机质为9.07g/kg,pH值为5.8,土壤肥力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氯化物含量为77.99mg/kg,水利设施共有4个机井,2处提灌站(后朱汉提灌站覆盖后朱汉200亩烟田,郭才庄提灌站可保障郭才庄81亩烟田水源供应),2处塘坝(主要覆盖郭才庄张言信20亩烟田及后朱汉4户烟叶农场200亩烟田),3个水池(主要覆盖张戈庄、松家岭355亩烟田)。

2.徐楼子生产网格

2015年可控烟田面积1343亩,种烟面积812亩,轮作面积531亩,2016年可控烟田保持不变,种烟面积分布在徐楼子、马旺、相家庄3个植烟村,共有7个烟叶农场,徐楼子村土壤类型为褐土,其他土壤类型均为棕壤,平均碱解氮含量为76.7mg/kg,有效钾为169.13mg/kg,速效磷为29.56mg/kg,氯离子为67.62mg/kg,有机质为9.39g/kg,pH值为6.07,土壤肥力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徐家楼子水库和马旺水库)和地下水,地下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117.12mg/kg,共有2眼机井,1处提灌站(可覆盖徐楼子402亩烟田),1处塘坝(可覆盖徐楼子徐怀敏、徐连坤2户烟叶农场167亩烟田),2个水池(可覆盖马旺鹿洪杰及徐楼子张学礼365亩烟田)。

3.王大庄生产网格

2015年可控烟田面积为1629亩,种烟面积为1200亩,轮作面积为429亩,2016年可控烟田及种烟面积基本无调整,分布在王大庄、土庄2个植烟村,共有11个烟叶农场,土庄土壤类型为褐土,王家大庄土壤类型为棕壤,平均碱解氮含量为86.15mg/kg,有效钾为192.75mg/kg,速效磷为42.04mg/kg,氯离子为16.25mg/kg,有机质为10.34g/kg,pH值为6.03,土壤肥力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平均氯化物含量为100.93mg/kg,王家大庄提灌站可覆盖王家大庄1090亩烟田,马旺提灌站可覆盖土庄230亩烟田,另外5处塘坝及5个蓄水池也可为王家大庄烟田供水。

4.董家庄生产网格

2015年可控烟田面积为1719亩,种烟面积为981亩,轮作面积为738亩,2016年优化董家庄及郑家村路边插花田205亩,可控烟田面积1514亩,规划种烟面积866亩,分布在陈家屯、李家庄、张家屯、西刘、董家庄、新胜屯、郑家村7个植烟村,共13个烟叶农场。李家庄、张家屯、西刘土壤类型为褐土,其他土壤类型为棕壤,平均碱解氮含量为84.98mg/kg,有效钾为94.06mg/kg,速效磷为34.55mg/kg,氯离子为34.36mg/kg,有机质为9.34g/kg,pH值为6.08,土壤肥力高;水源条件主要是地表水(徐家楼子水库、马旺水库、李家庄水库),平均氯化物含量为107.15mg/kg,徐家楼子提灌站、徐家楼子北岭可覆盖郑家村、陈家屯、李家庄689亩烟田,新胜屯2处塘坝可覆盖新胜屯65亩烟田,陈家屯1处水池可覆盖陈家屯50亩烟田。

第五篇:农业推广作业

曲阳县恒州镇赵邱乡枣树种植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2011610农学院 农村区域与发展纪朋涛

一、立项背景

1、自然环境方面:恒州镇赵邱乡位于曲阳县东北部山区,山场面积2.8万多亩,多为片麻岩,非常适宜种植枣树,全乡枣树面积为1万亩,其中挂果管理的面积2千亩,其便利的基础条件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枣树推广。

2、县政府政策方面:根据县委发展林果业、搞好生态环境立县的要求,我乡结合实际,确立了“生态立乡”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红枣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3、乡政府方面: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的契机,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利用山水做文章,将枣树种植作为扶贫项目的富民产业来抓,常态抓,抓常态,切实抓出成效。各村的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都要树立“兴枣富农”的战略思想,把红枣产业作为“三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立项意义

此项目符合县委发展林果业、搞好生态环境立县的要求。是恒州镇结合实际,依据“生态立乡”的发展战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推进红枣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而设立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为积极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融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了有效的经验。能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穷的基本状况,使农民工外流情况有所缓解,使区域共同富裕,从而达到全县富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三、实施地点

恒州镇管辖范围内嘉禾山山坡上,具体涉及的村子包括纪西旺村,张西旺村,阮西旺村,大西旺村,大赵邱村,小赵邱村,夏赵邱村,顾赵邱村。其中定曲路以

北为主要种植推广范围。此项目经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即可实施。2012年底之前种植面积应增加一半达到2万亩,并将山坡进行平整规划,并与2013年全部种植完毕,完成推广计划。并进一步推广到县内其他地方。

四、具体措施

政策措施:

1、各村的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都要树立“兴枣富农”的战略思想,把红枣产业作为“三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项指标列入议事日程,强化行政推动,年初下达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强抓落实,每个村必须完成基本任务,上不封顶。

2、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在纪西旺村、张西旺村、大赵邱村等基础较好的村抓典型、树样板,加大扶持,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万亩枣田示范园区”,总结经验,辐射推广,使全乡乃至全县红枣产业的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3、全民发动,引导群众大搞植树造林,营造荒山绿化的浓厚氛围。

4、是深化林区制度改革,把大林权变为小林区,加大林权主造林绿化的积极性。积极办理林权证,林权证能够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5、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枣农大规模的栽植枣树,搞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重点使用补贴奖励,对成效显著者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

6、是制定措施,整合涉农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方面资金,集中使用,打捆使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确保扶持一个,成功一个。

操作措施:

1、实施“机整地、路上山;集水窖、自流灌;统一治、分户管“的山地开发新模式。

2、采用挖掘机直接上山整地,改变过去“炸药崩,人工清”方法;开辟梯田路,改变以往枣树管理过程中靠人背肩扛的方式;

3、摒弃“扬水上山”灌溉理念,采取在山顶建水窖、山腰修水渠、山下建塘坝的办法,实现“蓄水在山,自流浇灌”;

4、按照“县里筹一点,农民出一点”原则统一整治林地,治理完毕,分包到户,明确产权,确保治理效果。

5、统一购买合格的树苗、养料等基础材料并由专人监督管理。

五、保障措施

由县政府,乡政府及村委会,枣农各派2名代表成立项目推广监督小组,监督推广工作的进展并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协商并拿出解决方案。技术问题则由聘请的专家全权负责。

前期:

1、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枣树种植推广项目并且整合涉农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方面资金,集中使用,打捆使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2、县委县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支持枣农大规模的栽植枣树,搞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重点使用补贴奖励,对成效显著者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

3、农民自身自愿参与进来,村委会统一管理。

后期:

1、加强枣农技术交流,学习红枣丰产技术。

一是成立种植协会,加强枣农之间的技术交流,积极总结现有的实践经验并整理成册,通过广播、明白纸、板报等形式予以推广。二是走出去,选取一些种植规模大、经验丰富的枣农代表到行唐、阜平等地参观考察,以更新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引进来,充分利用政府阳光工程免费培训的平台,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我乡传授实用农业技术,深入枣园手把手指导,使广大枣农对枣疯病、大枣浆果、枣苗培育、枣树管理等有了深入的了解,优化了种植技术。此外,为解决果农在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我县于2004年聘请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科技处处长刘孟军等人,成立了科技专家工作站,用合同把专家和农民捆绑在一起,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据统计,截至目前,专家已帮枣农采取“给枣树输液”的方法,治疗枣疯病树5000多株,采取刮皮、涂白、挖蓄水坑等技术,对枣树干旱焦化、枣缩果病、多雨烂果病等自然灾害进行人为控制和有效抵制。

2、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其附加值。

为增加产品附加值,使枣农枣树丰收有保障,从去年开始,乡政府扶持兴建了一批红枣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完工1个,正建2个,覆盖我乡15个枣树专业村和行唐、阜平一带,不再单纯的等枣贩们上门收购,大大增加了枣农收入,极大的调

动了枣农种植和管理枣树的积极性。并开发科技含量高、品种花样多,竞争能力强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大知名度。力争实现红枣企业的系列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型经营。

六、经费预算

1、人员经费(19万元)

①监督小组人员参加6人,每人每年津帖0.5万元,年共计3万元。

②栽种树苗参加100人,每月津帖补助1600元,需16 万元。

2、设备购置费(40万元)

①枣树苗20万元,共5000株 ②肥料5万元 ③铁锹等其他设施5万元 ④租赁挖掘机费用10万元

3、业务活动费(20万元)

①技术培训费1万元。培训枣树种植人员100人次。

②咨询费2万元

③考察费5万元

④差旅费5万元

⑤会议费2万元

⑥标准制定费2万元

⑦材料印刷费3万元

⑺项目组织协调费10万元

①组织协调费5万元

②监督检查费5万元

4、宣传费3万元

①项目新闻发布会1万元

②媒体宣传费2万元

5、评估验收费2万元

6、不可预见费2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

国家拨款60万,地方配套60万

七、实施进度及工作安排

⑴2011年3月:方案上交乡政府经批准后交与县政府批准。

⑵2011年5月:乡里召开会议邀请专家并成立专家监督小组。⑶2011年6月:上山开工,平整山地

⑷2012年4月-5月:种植枣树幼苗。

⑸2010年6月:对树苗进行施肥,陪护。

下载农业生产布局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生产布局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 第一章 序论 1. 当代世界农业推广......

    农业推广学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2014秋 学号: 学习中心: ————————————————————————————— 第一章 序论 1. 当代世界农......

    农业行政管理课程作业

    农业行政管理课程作业提高我国农业行政管理的效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 适应形势发展, 科学配置职能 政府、 民间组织、 农户三个层次各自发挥作用,形成有机统一的农业管理......

    近现代史作业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内容: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土改后趁热打铁,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完成所有制改造,最后创造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经验。 2、从互助社到......

    农业传播与沟通作业

    《农业传播与沟通》作业 第一次 1. 试析信息的特点。 答:1)差异性2)传递性3)相关性4)时效性5)可转换性. 2. 试析认知的具体特性。 答:1)选择性2)相对性3)结构性4)指定性5)防......

    农业项目投资作业答案

    农业项目投资作业 第一章 一、单选 1.B 2.C 3.D 4.D 5.A 6.B 7.B 8.C 9.D 10.B 二、多选 1.ABC 2.BCD 3.AB 4.ABC 5.ABCD 6.AD 7.ABCD 8.CD 9.ABC 10.ABC 三、判断改错 1.......

    农业经济学作业(共5篇)

    家庭农场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提法。我们国家的农业是小户经营,规模相当小,也相当不规范。农业要现代化,经营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有一部分承包地可以通过转让的方式,在集体所有制的条......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业(4-6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二次作业(四、五、六章) 1.试析农业产业化各组织要素的作用。(第四章第一节) 一、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核心。龙头企业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