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法律角度看《社交网络》
从法律角度看《社交网络》
古宴韶 大二建筑学 20144915
根据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 改变而成的电影《社交网络》于2010年10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电影讲述了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爱德华多·萨瓦林两人如何建立和发展Facebook的发家史。
故事从2003年秋讲起,当时马克是哈佛大学中一名天才学生,在被女友艾丽卡甩掉后,愤怒之下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女学生的资料并制作了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一度令哈佛大学的服务器几近崩溃,他也因此在学校一举成名。在这件事情之后,文克莱沃斯兄弟找到了马克并邀请他进入团队一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在没有明确拒绝他们的情况下,马克和室友爱德华多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网站facebook。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小小的网站竟在不断扩张下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网络社交的革命,并在短短六年内聚集了五亿用户。马克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各种让他身处利害关系的陷阱。.这里我想分别从两个案子入手来讨论一下电影中的法律问题。
首先来谈谈爱德华多和马克的案子。电影中段和马克处于争吵状态中的爱德华多突然被召回,被承诺允许拥有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股份并且签署了股份变动协议。一段时间后律师将新出的合同重新给爱德华多时他发现自己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百分之零点零三,因此他宣布与马克正式脱离工作伙伴关系并执行法律手段向马克索取赔偿。如果在没有接触任何法律知识的情况下观看这部电影,在这时我必定会质疑马克的人品并且对他一番批判。认为他辜负了朋友对他的信赖,也有可能觉得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毕竟爱德华多从一开始就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即使大家的观念不太一样,也不应该这样出卖朋友。即使现在的我还是有一点这样的想法,但是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法律本身就是一件挺理性的东西,或者说,挺残酷,用太感性的眼光去看待似乎不太可行。
从刚开始爱德华多签合同到最后股份被稀释,主要想想其实爱德华多自己也应该检讨自己。在第一次签股份变更合同的时候,爱德华多就已经对律师表明得非常清楚,他明白自己上升到百分之三十四点八的股份是需要被新的投资者稀释的。所以后来股份稀释的事情,可以说是完全在他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这与合同本身也完全没有冲突。反正合同已经是这样清清楚楚说明的了,你自己的签字也在上面,一切都按照着合法的程序进行,只是最后稀释的程度比较超乎自己的想象,但是这和合同上所说的完全没有冲突,只是和爱德华多自己的观念有冲突而已。所以说法律是很理性也很残酷的,情谊根本不能将其左右,所以在一开始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之后的情况,多用理性思考代替感性思考。
第二我想谈谈文克莱沃斯兄弟和马克的案子。和上一个案子一样,感性思考的我和理性思考的我得到的感悟也是不太一样。刚开始我和文克莱沃斯兄弟想得比较相近,觉得马克盗用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来创作Facebook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侵犯知识产权。但是在此之前我觉得先需要认识一下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到底是什么。在对各种书籍和网络知识的搜寻之后,我发现知识产权法所保护的更多是实体性的东西。比如专利权、著作权、版权之类的,却没有怎么听说过保护创意的。所以在此之后,我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文克莱沃斯兄弟从开始发现马克和爱德华多制作了Facebook到后来与马克闹上法庭之间一直在坚持着一个事实,马克盗用了他们的创意,因此他才能创造出Facebook。正常人可能都会这么想,刚开始文克莱沃斯兄弟所希望建立的是一个能展示个人资料并且交朋友的网站,但是这个网站只能在哈佛内部运行,而在马克被邀请加入团体之后,马克在没有完全拒绝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自己的研究开发,最终创立了Facebook,一个能展示个人资料、日常生活并且交朋友的网站,这个网站可以在除哈佛外的多个校园运作,最后甚至是全世界。任谁听来这都想是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被盗取。但是创意这种东西是人脑里一种的想象,它是虚幻的,它不是实体,只有人脑可以操控的东西,怎么用法律保护呢?如果说马克盗用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意,那只是你们脑海里的东西,存不存在也只有你们自己之间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不知情的人又哪里得知呢?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串通好说谎呢。没错,马克创建Facebook的确是在听取了文克莱沃斯兄弟的创思之后才开始的,很难说马克到底是不是在其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但是很明显的是Facebook的形式和文克莱沃斯刚开始说明的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这真是说剽窃了创意那还真是说不通。举个通俗一点的例子,假如我在写文章之前搜集资料时看到资料里某个作者表达的某种思想特别有道理,我将这种思想运用到我自己的文章里为之添色,而文章里还有其他与之不同的内容,这样说来,难道我这算是剽窃了这个作者的这个作品?更何况,这起码是有作品有实体的,文克莱沃斯兄弟连个真正的创意实体都没有,怎么说得通?
无论是马克和爱德华多的案件,还是和文克莱沃斯兄弟的案件,我都深深地感悟到了一点。法律是理性的。或者,感性地来说,法律真的没有人情味。法规是这样定的,程序就必须是这样走的。之后有什么差错,再回过头来可能发现犯错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要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在与法律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得以保全。
第二篇:从法律角度浅析网络谣言
从法律角度浅析网络谣言
背景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讨论的队伍之中。然而,加之网络“治安”的缺失,一切信息的交互都是“凭良心”在进行。很显然,随着网民基数的激增,道德已经无法起到维护作用。很多不安好心之人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造谣,有些甚至是带有攻击性和反动性的信息。
此般信息的流入使得网络之河泛起污浊。应对此种情况,各大通讯网站公司纷纷扩展实名注册的管理。时至今日,基本可以实现信息来源可查。但是,这并不能杜绝谣言。依然有人铤而走险,或者是不明就里地胡乱发送。
既然有人做错了事,而责任人又可以查到,法律就可以发挥其作用,那么,法律在新世纪会拿出怎样的姿态?是不是散布了谣言就会受到处罚?
事例
我们不妨先看看几个被媒体报道的谣言及其处理的消息。5 月31 日,“站在墙头等红杏”在温州某网上论坛转贴“抢劫不如去炒股——市公安局宣”的横幅图片,并自称是自己开车经过瑞安塘下罗凤花园时所见,被温州警方治安拘留。
太湖蓝藻污染期间,无锡市民丁某自5月31日起向130余人散发“太湖水致癌物超标200 倍”的手机短信,受到无锡警方治安拘留。
黄、萧、蔡三人将今年3月19日至5月31日广东信宜市共发生的6宗歹徒强拉妇女上车抢劫强奸的案件“制作”成“奸杀女生、盗卖器官、凌迟同胞”等谣言在网上传播,受到治安处罚。
7月5日,四川广安3名男子在汽车站附近闲谈,捏造“公交车翻到渠江大桥河里”的事实并被他人广为传播,导致市民争先恐后到渠江大桥观看,被广安警方处以治安拘留。月18 日济南暴雨之后,网名为“红钻帝国”的某婚纱影楼员工李某在某网络论坛大量跟贴称济南银座购物广场淹死了人,被济南警方治安拘留。
„„
法律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看到警方对于谣言传播者采取了拘留等治安处罚措施。法律上有那些规定呢?
关于应受处罚的谣言,我国法律有两处规定: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一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第一款“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近期,相关部门又发布了一条针对网络谣言的处罚规定。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思考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我提到的一个问题:谣言与处罚。从上面的法律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相关处罚所针对的对象并非所有谣言,也并非所有参与谣言传播的人。
“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就要受处罚,不一定以散布谣言为手段;而谣言如果不足以“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则不应该受到治安或刑事处罚。是否已经或足以扰乱公共秩序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而不是所散布的信息的真伪,才是处理谣言案件的出发点。
对于网络谣言,又有人会问:有时这只是一个玩笑话或者玩笑帖子,然而被他人断章取义或者简单当真了,并加以转发传播。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这样造成的后果也并非发起者的本来目的,而且推动的主力明明是传播者,此时的责任人又该如何裁判?
前文提到的条例中已经清楚表明,警方采取措施的对象也只是谣言的源头发起者,而并非所有的传播者。诚然,很多情况下,发起者的一些随心之语,被围观者误以为真,而后才造成了影响。但是,我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发起者的确是谣言的源头;
第二、如果他的确使用一种正常、可以被理解的方式开了一个玩笑,这个信息不会被扩散。比如他讲完后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既然被他人散布了信息,那么至少发起者在当时阐述时使用了不合理的方式。
第三、如果是被人断章取义理解,而后他人去传播,那么那个错误理解并传播的人才应该算是发起者。
所以,谣言的传播凡是造成了不良后果的都要负起法律责任,警方也有相应的强硬措施来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
另一方面,我们不妨从宪法的角度再看看谣言问题。对于谣言诽谤的问题,有人提出:“按宪法规定,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言论。” 这句话没错,但是,我认为禁止谣言也是宪法的意志体现。每个人都有自由,那么我们就不能去侵犯他人的自由。言论自由没错,但是,倘若我们所言是虚假、攻击性的,那必将对他们应该被保护的权利造成损害。那么,我们的自由又何从谈起。
所以,我们解读法律不能简单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更应该站在相互关系甚至全民利益的角度去解读,这也正是法律最初的意义——人民意志的体现。
新时代青年人该有的意识和行为
最后,我们抛开法律,再看看这些例子。
在诸多例子中,我们都发现,强势围观并且主动转发的群众才是主要推动力,那么作为21世纪先进知识分子的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表率作用呢?
第一、明辨是非。在一些信息的灌输,尤其是在一些语言激烈的评论的灌输之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相信。但是,倘若我们就这样相信了别人,大学也白读了。你如何能确定对方所言非虚?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在做出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后,再去加以评论。而如果我们无法获得必须的信息,那就不评论嘛。
第二、小者不予理会,大者引导旁人。在正确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看参与评论的意义。其实有很多事情虽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实际意义并不大,比如说传XXX的坏毛病。这些东西并不值得你去议论,那就让他随风飘去即可。
而倘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比如很多人都说蒋介石这不好那不好,但倘若我们真正去了解了他,则会发现其实蒋介石不仅爱国而且刚毅。这个问题很有纠正的意义,作为大学生我们不妨对身边的人述说蒋介石。
总之,我们大学生一定不能急躁冒进,虽然不可避免但也要加以克制,我们要依据事实,正确判断,就像浙大的校训一般:求是!
参考文献
【1】杨支柱,政府不是“真理府”[Z] 【2】王娜,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受众心理研究[J],今传媒,2013年11期,p59-60
第三篇:从法律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 副本
从法律来看食品安全问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事实却是广大人民并没有很好的享受到食物所能带来的欢乐,反而越发的不得不时时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去吃食,这个实在是可悲。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监管不力。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一、背景介绍
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2010年7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7月份入境不合格化妆品、食品信息,共有422种产品上黑榜,依云矿泉水赫然在列,有超过9.6吨的产品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2011年7月26日晚,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报道,在成都经营的连锁火锅店“老堂客”涉嫌回收火锅底料制售火锅油。2011年8月8日,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浙江工商部门2011年8月16日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均陷“细菌门”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开始畏惧在中国生存,并且开始思考关于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二、状况分析
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社会也都处于惶恐之中。每天的新闻,每天报道,问题依然存在,似乎好愈演愈烈。调料,水果,馒头等等的这些,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无良的生产商,松散的管理机制,为了利益,而让我们整个社会,群众为其背负后果,获利的代价未免太大。一个社会,食物问题频发,我们何以依赖,何以去相信。
个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也好,地方也好,都应高度重视。重视,不是口头,落实责任,切实实际去完成监督完成管理工作。其次,对生产家,各个行业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对其违规违法的行为需要加大处罚。另外,把舆论监督更好的引入到其中,强化一般消费者的监督作用,运用媒体舆论更好的引导。此外,对于厂商本身,各个食品进入及流通环节也要做好质量检测,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愈演愈烈,各种悲剧惨剧,希望日后能得到改善,得到解决。毕竟,一个连吃什么都不放心的社会,生活其中并无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可以引用某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火腿肠里加瘦肉精,粽子添加防腐剂。”玩笑归玩笑,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十分严峻,从当年的阜阳毒奶粉到而今的双汇瘦肉精,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临着不安全的食品市场,为自己的饮食安全而担忧。为此在法制建设方面,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完善。
从《食品安全法》中我们能看到,其第九章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如“第九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检验机构的检验资格;依法对检验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食品检验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第九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纵观这些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较之消费者、公众所受到的食品问题所带来的健康危害任然微不足道。
虽然《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处拘役至无期徒刑,并处的刑罚。但是食品安全生产的主体包括了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刑法应该是最后的保障,不能轻易启动。那么,相应的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需要更加严厉。在民事责任方面,要加大处罚力度,只有足够的处罚力度才能保证生产者对于食品安全危害的处罚具有畏惧感,尽可能符合生产标准,提供安全食品。在行政责任方面,对于食品安全负责的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故意、失职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处罚。
三、合理化建议
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真令人担忧,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有人还会弱弱的问一句:现在我们还有什么能吃?如何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想最核心的还是要靠我们国家的法律,虽然我们的立法也规定了很多,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来看,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强食品安全的规制,分别是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但是,在实际执法过程中,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所以监督体制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最主要的还是那些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经商道德。
首先,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罪名主要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相关职务犯罪,保障民众健康和安全,检察机关应当重视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服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不立案决定的投诉的办理,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及时移送警方立案侦查。检察机关还应当加强审判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执行效果;重视深挖案件背后可能存在的职务犯罪线索,对发现的国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涉嫌徇私枉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犯罪线索的,将及时移送,认真查办,从严惩处。我想从刑法上来规制生产者和销售者,对我国加强食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民法层面,对于侵权损害赔偿,违约责任等。在行政法层面如暂扣、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罚款、拘留等。
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督体制。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应该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的规范和管制。
一,从消费者角度,要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要充分加强相关法律制度宣传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从生产者和销售者角度,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生产者、销售者能够自觉安全生产、安全销售才能真正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从政府角度,完善相关机构以及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一)设立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机构,成立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协调制定食品安全相关的政策措施,共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以及食品安全技术的联合攻关,实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综合监管和组织协调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和吸收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要认真研究分析与我国现存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问题,科学确定执法主体,提高立法质量,避免重复执法。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程序,坚决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三)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标准化工作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全球食品市场竞争的技术依托和目前我国食品生产规模化和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可以在全面清理现有食品标准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我国统一的食品标准体系。
(四)通过网络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和信息系统,保证上报途径简便、畅通,信息及时、准确,为食品安全监察的指挥调度和重大事故的依法处理提供客观、权威的信息来源。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和交流,促进信息的合理应用。
最后,加强舆论的监督。我觉得这也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通过电视、报纸一曝光,企业信誉受损,对以后的经营会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每一个企业最注重的也应该是商誉。现在也只有在“3.15晚会”上会曝光一些产品,那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达到这样的效果。比如对检测不合格的商品对该企业也可以予以警告等,如果屡教不改,隔一段时间在黄金时段的新闻中予以曝光。
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做到执法不委托,监管不推托,应急不懈怠,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依法依规整顿,切实解决餐饮服务监管中的突出问题。
第四篇:从符号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从符号学角度看网络语言
许健 财务金融系 054703
4摘要
互联网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作为一门新型的语言,正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浅略分析网络语言的符号能指、所指、意指和符号系统。
关键字:网络语言、能指、所指、意指、符号系统
语言的符号性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Saussure提出了语言符号的两面说,认为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面构成的。能指是语言符号的“声音意向”(sound image),即符号形式;所指是语言符号表达的“概念”(concept)或“意义”,即符号内容。他指出符号是一种二元关系,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它们的结合便形成了符号。
在Saussure的两面说提出不久后,Ogden & Richards提出了符号三角说,认为符号是通过“概念”的中介与符号所指的语言外的真实世界或可能世界中的被指物间接发生三角关系的。
Saussure和Ogden & Richards的学说不存在矛盾之处,只是Saussure的两面说并没有涉及符号和真实世界或可能世界中被指物的关系。
然而,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意指”。正是由于意指的存在,使得不是任何能指和任何所指都能结合成符号,它们必须通过意指来实现符号过程。举例说明意指的过程,前面说到语言符号的能指是声音意向,所指是意义,而在阅读文字过程中,语言文字即为能指,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成为所指;又如在交谈过程中,声音和意义是能指,被指物是所指。这种符号的转化过程就是意指的过程。
网络语言的符号性
网络语言产生在网络交际中,自然也属于符号的范畴,具有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下面将结合Saussure的两面说,从符号学能指、所指和意指三个方面考查网络语言的特点:
能指的多样性和离散性
符号能指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可以使声音、文字、图像、动作等。传统语言一般具有能指单纯性,声音和文字的结合构成了能指。此外,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关系导致了传统语言能指的音形统一性。声音符号的出现先于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诞生只是为了记录声音符号。语音符号通过“音”可直达“义”,书写符号却需以它的“形”借助于“音”才可达
“义”。“实验证明,即使我们看书不出声,声带也仍处于动作状态,这就是文字表音的心理印迹效应,正是这种文字的可读性及其读音的心理印迹,文字才具有了记录语言的可能。”所以,“音”和“字”相对应,传统文字的能指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具有形式上的统一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形式传递信息,然而单就网络语言而言,其能指形式摆脱了传统语言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的单纯性,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其符号类型包括:图形、谐音、数字、缩略语等。此外,传统文字声音符号和文字符号统一性的特点也被打破,主要表现在文字符号和声音符号不在一一对应,如表示微笑高兴,不可读;“WOW”和“山口山”都表示“魔兽世界”(一款网络游戏),读英文字母WOW,有几种文字符号表示;“modem”可以读成英文modem,也可以读成“猫”,一种文字符号有几种读法。所以,网络语言能指呈现音形的离散性。
所指的即时性和模糊性
和传统语言符号相比,网络语言符号的所指具有即时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当然,传统语言符号也具有相对的历史性和模糊性,但是这通常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由于社会文化、地域、时代的不同还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演变还不断发展。因此,传统语言符号的能指相对是稳定的。
然而,网络语言的所指则大不相同,它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开放创新、追求个性的虚拟时空。网络语言符号所指的即时性、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形式创新的这一部分网络语言能指上。网络语言所指的即时性,指的是语言能指在某一具体网络空间、网络时间中语言符号当时所指向的特定意义。这一意义脱离了固有的语言符号意义系统,指向现场交际者意会的某个概念,而这一概念也可能永远不会纳入社会公共语言符号体系,在完成了当下的网络交际任务之后被网络交际者抛弃遗忘,或者其中一部分由于经济性、趣味性等原因得以在网络上流传,成为网络语言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部分。例如“MS”在不同的网络空间和时间中表达不同的意义,它可以表示“貌似”的缩写,也可以表示“microsoft”,甚至在网络游戏中可以用来表示“牧师”。这种随机性和即时性由于语境的作用不影响交际效果,还给交际方带来一定的语言个性色彩,网民们乐此不疲,即用即弃,丰富网络语言的同时也生成众多网络语言垃圾。
意指的群体性和任意性
与传统语言符号意指的社会性和协作性相比,网络语言符号意指表现出较强的群体性和任意性。符号意指是符号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符号形式与意义的结合过程。
网络交际中虚拟与自由的特点,不仅仅符号能指前所未有地扩展创新,符号所指尽其所能地挖掘扩散,对符号的编码解码(即将能指和所指结合起来的意指)也越发大胆敢为了。在网民这样一个特定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网络语言,是群体成员自我确认、相互认同的标志,是群体成员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从社会语言学上来说它属于社会方言的一种,它时常会脱离或故意违反现实的语言规则,只在网络群体甚至网络中更小群体里流通,形成对群体外的排斥。
这种群体性来自于符号意指的任意性。从语言符号应用的角度来说,能指和所指的联系则是社会的、协作的、相对稳定的。而网络语言在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连接之初,更多的带有任意性,首先在一个小圈子里面约定俗成,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语言类群。如在网络中他们可以用“监介”表示“尴尬”,“斑竹”表示“版主”,“隐身”表示“不让别人看见的状态”。我们似乎也可从中发现一点规律,如“监介”去掉了烦琐的形旁,顺便嘲弄一下某些白字先
生;“斑竹”与“版主”谐音;“不让别人看见的状态”就像是在网络上“隐身”了一样。但我们很清楚此规律已完全脱离语言发展的正常规律,而以追求幽默风趣、新奇巧妙、轻松简洁为主导,表现出颠覆传统规则的任意性。
网络语言的符号系统
就符号学而言,符号结构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系统。符号必须借助于编码规则组成系统才能产生意指作用。网络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但它要比语言这个符号系统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语言这一符号系统按照其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文字符号,表情符号和声音符号。最初的网络语言也主要是由文字符号组成,但是单一的文字符号不能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因为它缺少现实交流中的非语言手段,表情符号由此应运而生。通过表情符号,可以相应形象地传达网络交际双方的感受,而声音符号的出现更是为了实现交际的需要,它可以进行信息提示或者传达某种声音效果。所以网络语言中的表情符号和声音符号都是为了充当现实交际中的非语言手段。它们所起到的作用在网络交际中是不能被低估的。
网络语言中的符号系统可以说是对传统意义文字系统的一种变异。网络语言符号具有组合自由、聚合开放的特点。传统语言符号的组合受严格的排列和配置规则限制,语音上有严密的声、韵、调之间的拼合规律,词语句法上有系统的组织规则;传统语言符号的聚合也因为汉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环境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网络语言符号系统则在自由的网络空间打破了原有的种种组合规则,在跨时空跨文化的网络语境中开放了大大小小的聚合体。组合的自由性与聚合的开放性互相支持,共生共长,由于组合的自由度加强,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可以为更多更具突破意义的其他单位所替换,同时由于聚合体中容纳物的暴涨,组合过程中单位间的连接获得更大的选择自由。比方说,在网络交流中语码混用的现象十分突出。网语中经常会出现中英文夹杂使用、数字语言或由标点、字母等组成的表情符号等现象。
参考文献:
熊学亮,《语言学新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
4莫里斯,《指号、语言和行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余志鸿,《符号一传播的游戏规则》,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五篇:从法律角度看雾霾治理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从法律角度看雾霾治理
摘要:近来,各地频现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程度较严重,雾霾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和劳动生产,大气污染和雾霾治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法律必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武器。笔者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把众多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补充,本文主要由雾霾的现状、成因、法律对策等部分组成,并重点介绍法律对策这一部分。
关键词: 雾霾;防治;法律对策
一、雾霾背景介绍
(一)雾霾的定义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雾和霾的区别是:一般相对湿度小于 8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 80%-90%之间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
①和霾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主要成分是霾。雾霾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是人为因素是根本诱因,雾霾的治理也应该从人为因素着手。
(二)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强度大的特点。2012 年以来,我国众多城市变身为“雾都”,雾霾覆盖了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受影响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
4、受影响人口高达6亿人。特别是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多次大气重度污染事件,多个地区能见度不足 500 米。
② 穆治霖在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的论文中指出雾霾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一是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不仅给各地航班正常起降带来不利影响,还导致高速公路发生多起严重交通事故;二是危害人体健康。雾霾组成成分中的气溶胶粒子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雾霾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物质,形成非常大的雾核,极易被人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根据学术机构的统计研究,2011 年的雾霾天气和重度污染,仅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城市因此死亡之人数就超过 8500 人。
(四)我国雾霾治理的现状
雾霾治理面临的问题是防治雾霾与保证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过度的追求经济发展以及立法的滞后使得我国雾霾治理的现状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环境治理理念滞后。“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仍然唯 GDP 至上;第二,环境立法空白与滞后;第三,环境保护部门的执行力较弱。环保部门受级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会较大程度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第四,相关配套措施与制度不完善 相关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颁布没能同步,不能进一步细化保护环境的相关配套措施与制度;第五,环境保护责任承担的缺失,没有明确规定政府环境保护责任,企业作为现代市场交易中的一类重要主体也并没有被赋予环境保护责任;第六,雾霾治
③理缺乏国内多层次政府合作和缺乏国际合作。
防治雾霾的法律手段从大的方面看就主要是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三方面。
①② 吴悦: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J].广东气象,2004,(04).穆治霖: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1).③ 薛春威:雾霾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J].科技世界:70-102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二、雾霾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立法,确保防治雾霾污染有法可依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立法,完善总量控制制度。
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对控制指标量进行细化、标准化。其次,制定 《总量控制计划程序条例》,规范政府具体实施总量控制制度的行为。主要是完善政府计划的确定程序、执行程序、变更程序、救济措施等。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
2、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①
3、建立健全救济机制。在救济机制上,中国可借鉴美国的责任保险制度和损害救济基金制度。大规模环境污染侵权损害救济基金制度通过建立损害救济基金,通过责任保险、公共补偿等损害填补制度,由社会承担消化此不利后果,分散环境侵权给加害人和受害人带来的风险,受害人也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②同时,在完善立法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很多问题,王振在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中提到了依法治霾的价值目标、法律位阶以及法律协作这三个概念,他指出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标是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二元论思想。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下,依法治霾应当更加凸显和保障环境保护的价值地位,宁愿降低GDP的增速,也不能以公民的健康作为代价;在各区域为治理雾霾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过程中,应当考虑上位法与下位法的立法衔接问题,但根本上《大气污染防治法》应当根据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做出适当修改,加强治理空气污染的各项措施,并给地方政府治理雾霾问题留有合理的立法权限;在全国范围内,应当对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细化和修改,将国家治理全国空气污染问题的策略变得更加长期化、稳定化以及合法化。
(二)严格执法,确保防治雾霾污染有法必依
1、限期治理制度应该进一步完善。应当将限期治理制度的范围扩大至流域性、行业性、产业性的污染源,以排放标准为衡量依据,凡是超标的整个行业、产业皆在限期治理的范围内,这样就避免了行业面源污染源形成。
2、完善排污收费制度。一方面,提高排污收费的标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行业收费办法,扩大征收面。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立法中强化追究环保部门违法排污收费行政责任的硬性规定,对挤占挪用者、不按标收费者、腐败收费者、造成环保资金流失者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同时强化排污收费的程序性立法,制定明了的排污收费程序或图解并将其公之于众,使执法者依法行政,排污者依法缴费,程序公开,为民便民。
3、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法律和高端专业人才充实环境监管队伍,从而高效的对重污染企业进行监管治理。企业为了利益往往会忽视环境甚至通过一些手段做出达标的假象,这就需要我们的执法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来做出对策。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约成本。
(三)鼓励公众参与,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雾霾的良好氛围
1、普及环境法律宣传教育。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需要整个社会的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该倡导全民参与。比如,电视台制作一些有关防治雾霾的广告,广播也经常播放一些治理雾霾的措施,贴一些保护蓝天等等字样的大字报„„用这样的细节更能打发动我们,让公民印象深刻,更能达到宣传环保的效果。
③
2、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我们的民间环保组织也会成为治理雾霾的一股不可忽视
①② 谭斌:雾霾法律问题研究[J].法治在线:28 王振: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J].公共安全,2014.,(2)胡蔚:从环境保护法角度对我国“雾霾”形成原因的深层思考及防治对策建议[J].法制视点,2014,(06)
③
2013行政管理 胡琳 *** 的力量。在国外更有“罗马俱乐部”这样唤醒人类环保意识的的学术研究团体和社会团体。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参考文献
(1)吴悦.霾与雾的区别和灰霾天气预警建议.广东气象.2004(04).(2)穆治霖.应对雾霾污染的法律思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1)(3)薛春威.雾霾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科技世界.70.102(4)谭斌.雾霾法律问题研究.法治在线.28(5)王振.依法治霾的法律理论分析.公共安全.2014.(2)(6)胡蔚.从环境保护法角度对我国“雾霾”形成原因的深层思考及防治对策建议.法制视点.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