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5:2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第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工学院 ** 15000*****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处于马克思哲学观念转变(由受费尔巴哈等人影响的旧唯物主义向新唯物主义转变)的关键时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正式扬弃并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形成自己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的标志,是马克思超越青年黑格尔派并走出费尔巴哈的影响发展自己的独立哲学体系的重要阶段。

据恩格斯的记载,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的十一条提纲。“匆匆写成”表明此提纲并不是马克思深思熟虑、严格推敲的成熟理论,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正因如此,对它的解读留给读者无限的可能。

【第一条】 关于“事物、现实、感性”的认识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句话赵家祥先生解释为“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创立的唯物主义,不仅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认识的对象,而且当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1对象和现实当然可以被认识也可以被改造,无可厚非;但感性如何被认识、如何被改造呢?

那么何为感性呢?据毛泽东《实践论》“这叫做认识的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感性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感性的人”的认知活动。看起来感性和“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的实践有本质区别,但深究会发现,感性最终来源于物质性的外界事物,不能独立存在,因此也具有客观物质性,属于实践的一部分。理解感性就要从产生感性的主体——人来理解,那么感性又是如何被改造的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改造感性的来源——外界事物,进而间接改造感性;另一方面,通过教育、艺术等科学文化实践以及革命、改革等社会政治实践,改变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直接改造感性。

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却让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那么何为“抽象地发展”?唯心主义承认人的主体能动性,但并没有正确认识它,而是夸大和歪曲人的能动性。唯心主义强调意识第一性,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此为夸大;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能动性是“抽象的意识(或称一般 1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第6期40页 意识)的能动性,即脱离了人的、无人身的抽象的意识的能动性”2,此为歪曲,所以马克思认为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特别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独立于人之外的绝对精神,这与现实的物质性相悖,是错误理解了“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费尔巴哈狭隘的实践观认为物质性活动就是大吃大喝、追求欲望,将实践活动看做是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而不包括物质生产、阶级斗争、科学艺术等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活动。因此,马克思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思维的真理性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客观的真理性,即绝对的真理性,指包含不以人和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是与事实相符的。而马克思认为这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岸性是说思维是可以被认知的,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并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性、现实存在性、可认知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3经院学者运用理性形式,通过繁杂的辩证法来证明宗教信仰的正确性,具有高度抽象、不切实际的特点,因此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争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的问题。即马克思认为对于唯物主义而言,这种讨论毫无意义。

【第三条】人与环境的关系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23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第6期40页 孙晨.中世纪的理性——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J].科技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5期 76-76页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旧唯物主义认为,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要改变人就要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把实践只理解为自然,甚至还不是人的自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实践的作用,忘记了人类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改造环境。另外他们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悖论,即“人及其一切意见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环境及其一切属性又是意见的产物 ”4,为了解决这样的悖论,旧唯物主义者又不得不创造出“天才”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概念,这种学说将社会分为普通的一部分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另一部分,这本身又是不自洽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是人类通过实践改变了环境,使环境达到了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状况,这是具有革命性质的实践活动。

【第四条】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与世界观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说宗教总是将世界分为宗教世界和事物世界,而费尔巴哈正是从这一事实出发,他把“宗教世界归于世俗基础”,这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正确之处,他破除了上帝创造论,而将宗教的本质归于人的活动。费尔巴哈看到了宗教的根源是现实的存在。但是由于缺少实践的理论平台,就使得他的现实存在模糊不清,甚至把它看作非人的自然必然性存在。对于世俗基础的理解应该从其实践本质入手,在实践中改造并推动其发展,使其具有革命性。

“神圣家族”这个比喻是马克思对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极大讽刺,他将鲍威尔比作天父的独生子,而把他的兄弟和其他几个伙伴比作他们的门徒,原因在于青年黑格尔派极力鼓吹理论批判,认为随着观念的王国革命化,现实会 4

55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第6期43页 陈伟.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22卷144页 站不住脚,企图单纯凭借理论批判的力量来改变现存世界。所以马克思说“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反语,是对费尔巴哈不理解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的批判。

【第五条】批判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如同费尔巴哈全面批判并扬弃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一样,他在弃其糟粕的同时也将其精华弃去,比如辩证法、实践观、认识论等。他批判黑格尔派唯心主义的抽象思辨,喜欢直观,但这也意味着肤浅、没有认识到本质,他鄙视实践,“对自然、现实社会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革命的实践的批判的方式去理解”6。

【第六、七条】 对费尔巴哈类本质的批判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即人的类本质“就是理性、意志、心”7,他将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费尔巴哈将人的本质理解狭隘,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而事实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类本质上的最大分歧。

费尔巴哈直观机械地将理性、意志和心作为人类本质的三要素,并“在人之上建造了一 个属神的绝对的,人所不能违抗的权力本质。他的理论支撑是:爱的力量可以征服人的 畏惧之心;理性可以支配人的认识与行为能力;而求知欲是不可违抗征服一切的威 力„„”8而这些理论无异于唯心主义,为了维护这种 6宋湛.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 12卷第 3 期,19页 7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商务印书馆,1984. 8刘亚男.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的超越[J].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12月第37卷第6期,78页 荒谬的理论他不得不将人类假定为孤立的个体,而类本质(理性、意志和心)则用来解释这些孤立个体,由于孤立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类属性,他便用类本质将许多个体联系在了一起而非通过社会关系。实际上我们很容易发现,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是形而上学的,这也是他直观唯物主义的表现。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所谓宗教感情,源于对宗教的信仰,如果考虑到宗教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宗教感情实际上就是社会的产物,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独立的个人,实际上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

【第八条】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这句话可以看做马克思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一部分,是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社会历史研究得出的结论。具体来说,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政治实践是处理、改造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如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等;科学文化实践是促进社会进步、提升社会品质的主要方法。“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可在人的实践中得到理解与解决。

【第九、十条】 新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市民社会指当时的资产阶级社会。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的意义,更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而不能实现最终目标——消灭资产阶级社会,实现人类的解放。这是对前面批判的补充。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旧唯物主义出发点是市民社会,用直观机械的眼光看待人的本质,忽略了人的社会关系,难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新唯物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充分认识并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肯定了实践活动的意义、理解并看中人的社会关系,因此它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推翻市民社会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武器。

【第十一条】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最后一条点名题意,是对哲学的深入思考。哲学家们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例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等等,它们提供了观察世界、解释世界的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而真正影响历史进程的是如何改变世界,这可以看做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补充。这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9。这是认识过程的一次能动地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改造世界实践的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总体来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1、2条马克思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3至9条批判了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并建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0、11条则提出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历史任务等。文中提出了马克思哲学很多重要的观点,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结合平时的学习科研,马克思实践观为我们提出了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术科研中,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我们理工科研中,涉及大量的实验,在处理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别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宁可修正理论也不能为了迎合理论而捏造、篡改数据。历史表明,很多突破性的理论发现都是在实验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在通过实验手段无法消除的情况下而去改进、革新理论进而产生的,例如稀有气体的发现就是在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的误差分析辅以实验监测验证而实现的。

(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有人批判诺贝尔奖的评定与颁发周期太长,例如一项新的理论成果或技术手段的发现,往往需要几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这经常造成很多科学家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去世,使得很多对科学发展有着卓越贡献的人得不到本该属于他的荣誉。但不可否认的是诺奖的评定机构与评定准则是科学有效的——只有经过大量实践验证的发现才能被授予诺奖,而对于实践没有验证的假说和理论只能持中立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对待科学也应该如此,比如对待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博士的文章,我们应该在其他人的大量可重复实验取得相符的实验结果之前保持审慎的态度,而非前段时间那样百般吹捧、大肆宣扬,这不仅关乎学术诚信,更关乎对待科学的态度。

(三)坚持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只有能被用来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科学技术才是对人类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比如某些专家教授耗费巨资研究不切实际的理论,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而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也应该保持理性,例如某著名高校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制毒,9《毛泽东选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这是对社会发展其消极作用的,这样的实践活动是被唾弃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标志,为当时及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并趋于完善的重要体现。同时,提纲所提到的问题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参考指导作用,唯有科学的实践观、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才能塑造精彩的人生,才能引领国家、社会健康地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家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8-47 [2]孙晨.中世纪的理性——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J].科技导刊(电子版),2013,25: 76-76 [3]陈伟.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144-145 [4]宋湛.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2(3):18-20 [5]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M ].商务印书馆,1984.

[6]杨亚男.浅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本质思想的超越[J].昭通学院学报,2015,37(6):78-85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9:320

第二篇:费尔巴哈提纲读书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马克思在1845年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共十一条,一千多字。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功能。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机械的、形而上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束缚。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提纲》的第一条中,指明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纯自然人、抽象人的认识基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中社会人、现实人的认识基础。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仅仅看成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观点中没有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没用看到主体和客体以及人与自然该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所以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中,认识脱离了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人和抽象人。而新唯物主义从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出发,承认人依赖于自然,并强调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在这样的自然社会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会受一定的关系制约。

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马克思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实践,实践乃是唯一的存在或者实在。实践即是存在,实践之外别无存在,实践决不是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上的夸夸其谈,并不是如青年黑格尔派在思辨哲学上的纠缠不清。因此,实践也就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必由之路,是理解马克思整体思想的一把唯一的钥匙。人们在革命实践活动中不仅改造了“环境”,而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也改造了人们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同时又根据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一致的过程,而统一的基础就是社会的实践。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被界定为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亦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人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决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思辨哲学上,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他不像费尔巴哈那样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决不是像黑格尔那样,把主体感性束缚在思想和观念

所决定的范围,而是把主体的人的活动理解为感性的物质活动,即对象性的活动。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在此,我们强调人的认识对象与人的存在的不可分离性,这并不会影响客体对象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恰恰相反,我们是把“客观实在性”从旧哲学所想象的纯粹自在的领域归还于人的现实实践之中。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最根本的而且唯一的“实在”。既为“实在”,就有一个需要、也能够对之加以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也就有一个认识是否符合对象、正确地呈现对象的问题。因而作为“求是”对象的规律,也同样表现为本质特性、客观联系等等,也同样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但这里的“本质”,是人的存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特性;这里的必然性、规律性,是人的活动内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必然关联。

《提纲》第七条讲到: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宗教观念的最初产生,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原始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进到阶级社会以后,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就在于人们受这种社会的盲目的异己力量的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重要精神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

在《提纲》第十条中提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旧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是旧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础。有的时候,会把市民社会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把市民等同于资产阶级。《提供》中的“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市民”是18世纪资产阶级学者使用的术语,用来表示当时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马克思借用了这一术语,说明“旧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提纲》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人是单个的人,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体。旧唯物主义不是理解人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而是简单的把社会看成由孤立的单个人相加组成。“市民”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里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同其他人没有关联,而只是自己活动的个体。《提纲》第十条中“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从阶级立场来看,新唯物主义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社会联系,反驳了认为人是脱离社会,并不相互依赖的错误观点。人为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懂得认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马克思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

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第三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从内容上看这本著作并不长,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只有1400多字。但是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的影响之深远。马克思、恩格斯都肯定过,在他们创立新哲学中,费尔巴哈起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1865年在《论蒲鲁东》一文中说:“和黑格尔比起来,费尔巴哈是极其贫乏的。但是,他在黑格尔以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恩格斯1888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经一度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在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继承了他的辩证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接受了他的唯物主义,创立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我认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马克思一开始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但他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一者,创立科学人学体系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探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费尔巴哈既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又超越了费尔巴哈。一马克思从来不是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者。在宗教批判中,马克思既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又超越了费尔巴哈,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在构建科学人学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但对黑洛尔辩证法的解释马克思却不赞成,而且,马克思的人学与费尔巴哈的人学也根本的不同,在人的本质观上,人与自然关系上,马克思远远地超出了费尔巴哈。在新世界观的萌芽和建构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采取批判的态度,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创立了他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这一批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四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作者:杨逸飞 序号:26 学号:3150104662 年级:大二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张彦

这是一篇仅仅由十一条论点所组成的文章,但寥寥千言,马克思便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的基本缺陷,马克思确立了实践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在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追溯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欧洲一些比较先进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的日渐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高涨,十年内便出现了数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都被席卷在内。这些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然而工人阶级内部仍流传的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严重阻碍了无产阶级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于是马克思在积极从事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也开展着理论研究的工作。于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并应用于社会领域,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的同时,强调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提纲》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条,是在总体上对费尔巴哈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明确缺点的提出。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并不认识实践这个概念,后者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的琐事,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与此同时,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原理,认为人们应该自觉地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第二部分的第三到九条中,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理解革命实践活动的意义,并揭露了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在马克思看来,费尔巴哈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是一个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其中,旧唯物主义者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能正确把握社会的本质,进而不能正确衡量社会经济关系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决定作用,因此在社会观上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最后的两条中,马克思综合之前的分析对整个《提纲》进行总结。马克思在这部分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提纲》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它间接的找出旧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相同点,即只能看到个别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而看不到阶级、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实践思想是《提纲》的灵魂,它像一根主线,贯穿于《提纲》的每一条之中。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性,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革命性原理,为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良好的改革愿望,并不一定能导致良好的实践结果。这就要求人们在改革开放中,不仅要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良好改革愿望,而且要有能够将良好的改革愿望付诸实施明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正确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一致,从而保持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改革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受损失。

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对《提纲》的照搬照抄是错误的。形势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在新世纪征程中将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因此,我们在运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时需要结合国情进行适当的创新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遵循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不懂得或不愿意遵循客观规律的人,例如那些留恋权力搞审批经济的领导干部和部门,都受到了市场经济相应客观规律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深入认识、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互结合的新途径。除此之外,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加快经济体制转轨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基本制度,其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市场经济体制则不具有阶级属性,只是一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能够比计划经济体制更好地解放生产力,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经济管理手段。但是市场经济毕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因素,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必然会对社会主义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体制转轨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才能使社会主义改革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讲的“革命的实践”,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中健康快速发展。

《提纲》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了革新,也逐渐成为后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坚持真理,并通过社会实践寻找人们思想产生的根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第五篇: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寒假之余,再次阅读了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文章只有短短的十一条,一千余字,但其中却蕴含着超强哲理和智慧。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我实在是难以理解的。阅读之后我才基本知晓为何恩格斯会对此文章有这样的评价:“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在《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这个《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表现在他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上。实践问题,就好似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它是《提纲》的中心思想和灵魂。在这里,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点。由于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地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内容而讲,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一、在本体论的基础上,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条)

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

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

二、在认识论上,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第二条)

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对实践作了科学规定——人类感性、能动、批判的活动。

2、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相联系,实践中主体和客体构成双向关系,表现为:

人化自然(客体主体化):主体把自身的目的、愿望赋予客体,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自然人化(主体客体化):主体吸收了客体的本质、属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把主客观相联系。

实践是主观指导下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实践把主客观相联系。

三、在历史观上,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第三~九条)

1、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概括

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是人和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社会生活的最终根源在于实践

3、思维、理论的世界根源于现实的世界

四、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第十~十一条)

1、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而不致力于“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人们实践活动中被接受的程度。

(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史上

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则是指旧唯物主义,其都主张物质决定精神,但都认为精神和意识是对物质直观的反映,否认精神的能动性,他们的决定论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他们“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而没有从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的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自然界制约、支配着人及其活动,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人又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旧唯物主义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而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因此,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像费尔巴哈所说的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以上是我对于马克思在《提纲》中对于揭示并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说一说对于《提纲》中马克思对于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实践观批判的认识和体会。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应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这是两个互相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路线出发,根本否认思维的内容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被认识的客观对象,因而也无所谓反映。因此,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也叫做先验论。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承认人的思

维之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承认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极其规律性,但是对认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反映外部世界的问题,对于如何检验人的认识具有真理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他说:“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那么究竟哪些人的直观才是真理呢?他又说:“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别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以上就是费尔巴哈对于真理标准的阐述,我们都知道,多数人一致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不到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实践都是与我们分不开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作为研究生,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但是这一份收获无不是我们通过实践而得来的。而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通过实践而得来的,也是经过实践的证明的。同样,我们知道知识是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但是这些新的知识同样也是由于新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认识对实践也有巨大的发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我们开展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就是经受了实践的证明的科学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是在实践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作为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我们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的一员,更应该扎实掌握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书报告

    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撰写的,最早发表于1888年。尽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以下简称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心得 学院名称:********学院 班 级:**级*班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2012 年 8 月 20 日 在暑假期间,拜读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5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今天阅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之前读过一些费尔巴哈的文章,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摘要 本文对费尔巴哈的提纲就马克思个人的理解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解读,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却又言简意赅,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的直观性和受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心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后感 写作背景: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马 克 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88年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读后感林振110900723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