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5篇]

时间:2019-05-15 12:1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

第一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今天阅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之前读过一些费尔巴哈的文章,他的旧唯物主义主要是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这与后来马克思改良后的唯物主义是有很大差别的。因而这篇文章主要目的就在于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反复强调了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新唯物主义的革命性进步。他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同时,马克思在此也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此可见,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马克思最终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从这些方面看来,我们要有敢于批评创新的勇气,要学会扬弃。只有敢于挑战定律的人,才有可能突破过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六连二排岳仪

第二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从内容上看这本著作并不长,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只有1400多字。但是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的影响之深远。马克思、恩格斯都肯定过,在他们创立新哲学中,费尔巴哈起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1865年在《论蒲鲁东》一文中说:“和黑格尔比起来,费尔巴哈是极其贫乏的。但是,他在黑格尔以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恩格斯1888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经一度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在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继承了他的辩证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接受了他的唯物主义,创立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但是,我认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马克思一开始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但他不是纯粹的费尔巴哈主义一者,创立科学人学体系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探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对于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有一定的帮助。

费尔巴哈既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又超越了费尔巴哈。一马克思从来不是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者。在宗教批判中,马克思既肯定了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又超越了费尔巴哈,提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在构建科学人学中,马克思肯定了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但对黑洛尔辩证法的解释马克思却不赞成,而且,马克思的人学与费尔巴哈的人学也根本的不同,在人的本质观上,人与自然关系上,马克思远远地超出了费尔巴哈。在新世界观的萌芽和建构中,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采取批判的态度,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创立了他的历史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这一批判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第三篇: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书笔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寒假之余,再次阅读了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文章只有短短的十一条,一千余字,但其中却蕴含着超强哲理和智慧。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对于一个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我实在是难以理解的。阅读之后我才基本知晓为何恩格斯会对此文章有这样的评价:“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在《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这个《提纲》中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就表现在他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上。实践问题,就好似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它是《提纲》的中心思想和灵魂。在这里,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点。由于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地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强调实践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所做革命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内容而讲,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一、在本体论的基础上,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条)

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

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

二、在认识论上,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第二条)

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对实践作了科学规定——人类感性、能动、批判的活动。

2、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相联系,实践中主体和客体构成双向关系,表现为:

人化自然(客体主体化):主体把自身的目的、愿望赋予客体,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自然人化(主体客体化):主体吸收了客体的本质、属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把主客观相联系。

实践是主观指导下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实践把主客观相联系。

三、在历史观上,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第三~九条)

1、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概括

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是人和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社会生活的最终根源在于实践

3、思维、理论的世界根源于现实的世界

四、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第十~十一条)

1、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而不致力于“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人们实践活动中被接受的程度。

(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史上

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则是指旧唯物主义,其都主张物质决定精神,但都认为精神和意识是对物质直观的反映,否认精神的能动性,他们的决定论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他们“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角度,而没有从人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的角度去理解,这正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自然界制约、支配着人及其活动,人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同时人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人又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旧唯物主义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而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因此,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其次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像费尔巴哈所说的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

以上是我对于马克思在《提纲》中对于揭示并批判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的认识和体会,下面我说一说对于《提纲》中马克思对于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实践观批判的认识和体会。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应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这是两个互相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却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唯心主义从意识决定物质的路线出发,根本否认思维的内容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被认识的客观对象,因而也无所谓反映。因此,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也叫做先验论。费尔巴哈是个唯物主义者,他承认人的思

维之外的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承认人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极其规律性,但是对认识通过什么途径来反映外部世界的问题,对于如何检验人的认识具有真理性的问题,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他说:“能决定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乃是直观”那么究竟哪些人的直观才是真理呢?他又说:“我一个人所见到的东西,我是怀疑的,别人也见到的东西,才是确实的。”以上就是费尔巴哈对于真理标准的阐述,我们都知道,多数人一致的认识,并不一定是真理,而有时候真理却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而要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人的主观范围内是得不到的,同样客观事物也不会回答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因为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因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实践都是与我们分不开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作为研究生,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但是这一份收获无不是我们通过实践而得来的。而我们学习的知识,也是通过实践而得来的,也是经过实践的证明的。同样,我们知道知识是不断更新和进步的,但是这些新的知识同样也是由于新的实践而产生的,所以说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认识对实践也有巨大的发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于我们开展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就是经受了实践的证明的科学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正是在实践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作为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我们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工程的一员,更应该扎实掌握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读书报告

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

——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撰写的,最早发表于1888年。尽管文章篇幅极短,也并不是为了公开发表所作,但它在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乃至整个哲学学界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些笔记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1

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石构建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课题、神圣与世俗、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关系的生成、展开以及扬弃过程,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渐成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虽然马克思在《提纲》中没有专门论述大学生教育学习的问题,但其中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关于人的本质等学说,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学习问题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有其是在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领会《提纲》中的实践思想的现实含义。

一、逻辑起点的重构——以实践为认识的基础

1.《提纲》对实践观和科学认识论的论述

马克思在提纲中对旧唯物主义中对“物质”的认识提出了反驳,指出“实践”是一切逻辑起点的根本。旧唯物主义实质上是物质主义的独断论,它试图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将外在对象与“我”视为两两对立的存在,客观地对待独立于人之外的外在客体。而人们在对物质的认识上是被动的,仅仅是对客观物质的一种反映。同时,旧哲学也没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如何产生的,认识的目的何在,认识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认识的真理性等问题。

而马克思之所以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就在于马克思从根本上改造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实践的本体性以及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提纲》中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地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马克思在《提纲》中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认识理论的范畴,指出人的认识源泉在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即人在意识中观念地反映、理解和再现客观对象的活动及其结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能力和功能,是主体思维对客体信息的能动反映。认识认识的主体,现实世界是认识的客体。主体和客体是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物质实践作为主观和客观认识与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对象统一的基础,将认识的实践性、社会性、辩证性内在地结合起来,科学地说明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过程,建构起以实践为根本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科学实践观与认识论对大学生教育的启示

既然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那么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还应发挥能动的主体作用,从自我实践中建立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例如,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是能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势和政策、理想和人生观、道德和爱国主义、法制和纪律等是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将借助自己的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值观、审美观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加工,并形成新的认识。因此,我们大学生在学习任何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在文字的表面对书本死记硬背,而是必须结合实践经验,从实践的本体角度出发对理论知识进行再吸收、再理解,从而形成对于客观世界的深刻的、有实践意义的认识。

同时,承认实践的本体性质,意味着我们要以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因此,作为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理论上的空想是不够的。我们要更多地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中,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自我的认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思想水平。

二、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反思——实践对环境的能动作用

1.《提纲》对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的论述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关于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的观点也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例如英国空想主义者欧文就认为,人们的不良性格是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训练的产物,只要改变不合理的环境和教育就可以改变人的个性。而马克思在《提纲》中反驳:“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2育的。”这一悖论在就教育思想中是无法解决的,原因就在于旧教育始终是在“理念人”“理性人”“自然人”等等抽象意义上讨论教育,教育成为沟通环境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与中介,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来说,都是与自己对立客体。这一,人与教育是分离的,所谓分离,教育仅仅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手段。

然而在马克思看来,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在《提纲》中,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人的自我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改变”三者是统一或一致的,缺一不可。在实践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造是统一的过程。马克思要解决人与教育的内在关系问题,首先是建立了理解人的教育的前提,“环境的3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只能是现实人所完成,不可能寄望于天国,或者是纯粹的理念。因此,现实人的实践活动是理解人的自由本性的着眼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实践对环境能动作用的启示

马克思对于人的主体与环境的客体之间的关系分析要求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理解人、环境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以及在改造社会环境中的作用。教育过程是不仅仅是一种认识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所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处理好教育环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当正确地认识教育环境的作用。教育环境是构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的发展的客观基础。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开发的、动态的环境,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正确处理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能局限于“象牙塔”中接受教育,而应该更积极更广泛地接触社会,在社会这个更大的教育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是同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都在自发地堆人产生正面的影响或负面的影响。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现象和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小心谨慎地分辨,一方面要借助他人的经验和帮助摒除不良的因素。从而使我们大学生在更良好更广阔的教育环境中提高能力、完善自我。

其次,我们不仅要重视环境对教育的作用,更要重视人作为能动的主体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作为能动的主体,人可以通过实践对环境进行符合规律的改造。可以说,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在这个互相创造的过程中,人与环境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环境能否变得有利于人的活动,关键在于人如何发展自己的能动方面。这就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育环境的限制,单纯的作为教育环境的接受者,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改造学习环境、创造教育环境。

三、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以人为本的教育

1.《提纲》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论述

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不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的人,而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的人。正如马克思所批评的,“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费尔巴哈把“类”的本质归结为呼吸、吃喝、两性关系等所需要的东西,也包括“理性、意志、情感”等等。而且他强调“理性、意志、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也就是人的“绝对本质”。

尽管费尔巴哈已经到人的本质是一种共同性的类,但是他还没有认识到人以实践为根本的社会关系是人的根本属性。马克思在回答和解决人的本质时,也完全肯定人是自然存在物的事实,但是他更进一步、更根本地指出了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他认为只有把人的社会性进一步具体为不同生产关系中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看到现实的,具体的人的本质。总之,人本身就是生产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者。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央编译局编译 人民出版社 2.人的本质理论对大学生学习教育的启示

既然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我认为,社会关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横向的角度来看。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因此,我们大学生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就必须首先使自己社会化,使自然赋予自己的潜能在社会实践中变为现实。

其次,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对人的本质的把握,也必须要从社会关系的历史变化中考察。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而不断改变和变化的。人不仅是“现实的人”,更是“历史的人”。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思考自身的地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解我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轨迹基础上,对当代的社会形势、国际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从而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期。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实事,根据时代的需求培养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开创时间唯物主义的一部不朽之作,它在马克思哲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同时,从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角度来看,这部著作对我们自身的学习、发展更是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它启示我们,要从实践的根本出发,在现实的社会中、在历史的社会中吸收经验、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根本价值的“人”。

第五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以下简称为《提纲》。《提纲》全文共 11 条,近1500 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从总体上指出了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第二部分为分论,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第三部分为结论,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

《提纲》的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其基本内容是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了解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新旧唯物主义是有原则区别的。新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领域中的伟大变革,这一伟大变革的实质就是要把改造世界作为哲学的根本宗旨。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基本观点,实践思想是《提纲》的灵魂,它像一根主线,贯穿于《提纲》的每一条之中。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直观性,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又运用实践的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要改造世界。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同以前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正是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第二,《提纲》中阐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原理,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要求我们必须能动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入思考和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第三,《提纲》中强调的实践观点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去发展、完善和检验真理。同时,社会主义也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第四,《提纲》中提出的哲学立足点的原理,要求哲学必须关注现实,深入研究问题和指导解决问题。哲学的根本任务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实践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关注的是“改造”,而不是“解释”,所以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实践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亲身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队伍中去。

下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书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思政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读书心得 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心得 学院名称:********学院 班 级:**级*班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2012 年 8 月 20 日 在暑假期间,拜读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作者:杨逸飞 序号:26 学号:3150104662 年级:大二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张彦 这是一篇仅仅由十一条论点所组成的文章,但寥寥千言,马克思......

    费尔巴哈提纲读书报告(本站推荐)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笔记 马克思在1845年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共十一条,一千多字。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功能。正......

    费尔巴哈提纲

    《费尔巴哈提纲》读后感 信息安全 周培垚 10385050 摘要:《提纲》对旧唯物主义根本缺陷进行揭露;以及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 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5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工学院 ** 15000*****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处于马克思哲学观念转变(由受费尔巴哈等人影响的旧唯物主义向新唯物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摘要 本文对费尔巴哈的提纲就马克思个人的理解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解读,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却又言简意赅,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的直观性和受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心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读后感 写作背景: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一 有关黑格尔的一些浅见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思想的全然否定,并不是建立在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而是彻底地弃之不用。然而,黑格尔的思想涵盖了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