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性的光辉”主题阅读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实验学校高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导学单(11-17)
人性光辉
【美文阅读】(40分钟)阅读指导:
我们的人生之路未必都如人意,这世事也还充满沧桑,但你如果用明亮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每一个人,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其实都充满了人性之美。人性是高贵的,又是平凡的;是繁华的,也是朴素的。它是如此平等,不会因身份、财富与地位的差异而有所差别。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灵魂,可以看到人性的美在旋转升腾,也可以看到社会的希望与未来…… 温馨提示: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格言
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格言 当一个孩子意识到大人们都不完美时,他就成为青少年;当他原谅他们时,他就变成了成年人;当他原谅自己时,他便成了智者。——奥尔登〃诺兰 阅读感悟:
1.不要以善之名行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迷恋跳伞的富翁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瘫痪,于是高薪聘请一位全职陪护,在诸多应聘者当中,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位毫无经验并且刚从监狱释放的混混。身边人都不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这样两个背景迥异的人,虽有主仆之分,却出人意料地相处融洽。午夜他病发,他推他出门,在街头同享一根烟。一起打赌,演戏骗警察为超速的他们带路。躲着所有人去山里跳伞,领略从高空俯视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帮他打破瘫痪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归。
这个真实的故事后来被搬上荧幕,成为当年法国票房冠军。在这部电影里,生与死都不再是拿来当噱头的泪点。在生命有限的时光里,宁愿心随我动地放肆,也不愿随时像一个垂死者一样向旁人乞求帮助,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敬意与尊重。与感动无关,虽然时刻令观看的人感受到温情。
在电影后半段,富翁不想再让他陪着一个病人度过余生,于是他换了另一名看护。那位始终小心翼翼、稍有问题就以‚他有病‛来与旁人解释的专业看护,令他的心一日日苍老,越发怀念那个陪他玩、陪他疯、拿瘫痪这件事开玩笑的朋友。
在这个故事里,人性的光辉闪耀,并不在于他们之间谁为谁做出了更大的牺牲,仅仅在于:你给我所想要的安静与尊严,我给你所愿的认可与提携。他们的学识、身份、地位迥异,却在这一点上有着空前契合的态度:不要用你以为的善意,去让对方感激。
每个成年人都有一个无法被陌生人轻易触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还是身患重症的人。他们只有在遇到同类的那一刻,才会释放出一种夹杂着欣喜的善意。这种善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善,而是相信并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诚地表达自己,以及不把自认为的善强加给对方。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不要以善之名行凶,这或许是太多人都未能领悟的事。你认为他需要安抚和劝慰,而他其实只想着能不能独自穿过黑夜。你以为他应该选择更好的那一个,于是百般劝阻,却不知道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选择或许是错的却是心中所向。
他们为什么能超越阶层成为心灵知己,并且即使后来有了各自的生活,仍然常来常往?因为,他们读懂了对方的善。更因为,他们首先把对方视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为筹码,就想左右控制对方人格自由的,最终的结局都必然是毁了那情意。
2.将悲悯化作责任
在走川藏路的时候,我们途经一个叫良多的小乡镇,并在那里停歇,住在大路旁一个藏民用碎石盖起的小旅店里。说是旅店,实际上就是民房,房子的后头便是马棚,有几匹壮实的马安静地立着,四下里弥散着一股清淡的马的味道。
旅店的大门口,便是静静的街市。大门的两旁有一些藏民用手臂挽着一些藏饰在卖,他们非常安静,像是害怕打破这宁静的氛围,连叫卖声都没有。这时,一个背着小孩手挽着首饰的男孩吸引了我的目光,确切地说,应该是他背着的小孩吸引了我的月光。那个孩子有一双极大极水灵的眼睛,头不停地扭转张望着,像是一只机警的鹤,又像是在帮忙寻找顾客。最后,小孩子那清澈的目光与我的目光交汇时,忽然盯住了我,我仿佛是受了某种亲切的召唤一般,微笑着走了过去。
接着,那个男孩注意到了我,微笑着和我打招呼,并用生硬的汉语问我是不是想买藏饰。我点点头回应着,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他背上小孩的脸蛋,孩子就缩起头细声笑了起来……
‚你的弟弟好可爱啊!‛我对男孩说。
男孩羞涩地低下头,脸上两抹高原红越发红了…… 接着,我开始问男孩:‚你弟弟几岁了?‛ ‚两岁半了。‛
我一边与他攀谈,一边看他手臂上的首饰。最后,我看上一个藏银的戒指,顺手戴上,觉得再适合不过了。于是,我付给他钱,准备离开。一抬头,猛然看见他背上的那双大大的眼睛居然还凝视着我。我终于又忍不住捏了捏小孩的红脸蛋——‚你弟弟真可爱啊!‛
这时,小孩忽然躲开了,然后伏在男孩的耳边甜甜地叫了一声:‚阿爸……‛
我顿时惊诧了,有点不相信我的耳朵,这时,小孩又冲男孩叫了一声:‚阿爸……‛ 我终于听到男孩回应了声:‚嗯!‛
我的目光在大男孩和小男孩身上来回打量,大男孩整个脸都红透了,令他那抹高原红都显得不那么明显。
我问男孩:‚这是你的儿子?‛ 男孩回答道:‚是的。‛ ‚那你多大了?‛ ‚19……‛
我更加惊讶起来:‚你……19岁……儿子就两岁半了?‛ 男孩笑了笑,说:‚他是我从山里捡回来的。‛
这时,我想我的眼中肯定泛起了更大的好奇,令男孩不自觉地讲了下去。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前年,我去山里打柴,傍晚回家的时候,经过山路旁一个人家,听到房子里不停地传出一阵阵嘶哑的婴儿哭声,显然孩子哭了很久了。于是,我就叫了几声,结果都没有回应,只有孩子一直哭着。我犹豫了下,就推门进去了。我看到个小男孩躺在炕上虚弱地哭着,好像饿了很久了。我给他喂了点水,心想,他家的大人怎么这么晚还不回家。而后,我就转身出去找他的家人。在门前的一条小路土,我看到了一排脚印,于是,我就循着脚印走下去。路上,我不停地喊着,但是始终没有回应……走着走着,我忽然看到地上满是暗红的鲜血,再往前几步,我看到了倒在地上的硬个木桶,再往前,看到远处,一群狼围在一起,分食着自己酏‘猎物’……我忽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不敢再待下去了,于是回到房子抱着孩子下山了……‛
‚后来呢?‛我有些追不及待起来。
‚后来,我就带他回家。向乡亲们一打听,才知道这孩子是一个老人带的孤儿,可是,孩子最后的一个亲人也被狼吃了……‛
‚然后,你就收养了他?‛
‚是的,由于我阿爸早就过世了,我认他做‘儿子’!‛
‚可是,你还这么小,才19岁,连婚都没有结,怎么就愿意收养一个陌生的孩子呢?‛ ‚为什么不愿意?他可是我第一个发现的啊!既然是我第一个发现了他,那我就应该把他养大啊!如果我都不管他,那谁管他呢?‛
我的心激动得战栗起来。原来,这个男孩,不,这个19岁的男人,只因为是自己第一个发现这个可怜的孩子,就马上勇敢地、坚决到不假思索地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
原来,在他澄净而坚毅的心里,他已然把自己眼前的悲悯化成了一种神圣的责任,并不惜为其操劳一生!
这是多么圣洁而博大的爱啊!你、我、他,这凡尘俗世问有多少人,见识过多少悲情之事,然而,又有几人能将眼前的悲悯化作自己神圣的责任呢?
3.最难的宽恕
清初计六奇所著《明季南略》,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清兵大举攻打扬州,眼看破城在即,全城百姓人人自危,却无处可逃。扬州城内有个叫程伯麟的商人,平日虔诚拜佛,乐善好施。这天晚上,程伯麟忽然梦见菩萨显灵:‚你家共17口人,其余16人均可保平安无事,惟独你劫数难逃,因为你前世杀了王麻子26刀,今世须偿还。‛程伯麟大惊,慌忙跪求破解之法。菩萨道:‚破城之时,你千万不能逃走,否则将连累全家遭殃。‛
五天后,守将史可法战死,扬州城破,城内兵荒马乱,尸横遍野。程伯麟安排家人全部躲进厢房,自己则独坐堂屋,坦然等死。当夜,果然有清兵来敲门,程伯麟镇定自若,大声问道:‚来者可是王麻子?我在这里已等候你多时,尽管进来杀我26刀吧。‛门外的清兵大惊:‚我就是王麻子,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程伯麟打开大门,将梦中所见如实相告。王麻子听后,百感交集,叹息道:‚你前世杀我26刀,所以才招致我今世找你报仇,如果我今世再杀你26刀,来世你岂不是又要找我偿还,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罢,王麻子抽出佩刀,用刀背在程伯麟身上敲了26下,随即骑上战马,疾驰而去。程伯麟由此躲过大劫,后来举家迁往南京定居。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明季南略》所记,大多为明末清初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然而,由于见识所限,古人写书,大多喜欢添加一些神怪志异,用以教化世人,计六奇也不能免俗。故事的真实性大可不必深究,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处世哲学,倒是挺耐人寻味——宽恕别人,其实也是宽恕了自己。
悬疑电影《恐怖游轮》,表达的是另一种宽恕。洁西是个脾气暴躁的母亲,动不动就对儿子发怒,非打即骂。一天,洁西带儿子去海上游玩,在前往码头的路上,她一边开车一边训斥儿子,结果与一辆大卡车迎面相撞,母子俩死于非命。洁西死后,灵魂不得安宁,总认为是自己亲手杀死了儿子,陷入了深深的悔恨之中。于是,她的灵魂穿越时空,回到了车祸发生之前。为了改变事件原来的进程,阻止车祸发生,她潜入自己家中,杀死了以前的‚自己‛,试图以此来挽救儿子。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无论洁西怎么努力,都不能阻止那场车祸。她不甘心,一次又一次穿越时空,回到从前,杀死了无数个‚自己‛,却无法改变结局。她无意中闯入了一个可怕的怪圈,不断地从终点回到起点,在两个时空循环穿梭,永无休止。于是,心酸的悲剧再三重演,故事的结尾又变成了开头,永远没有结局。
如何才能解开这个死循环?影片并无交待。其实很简单,只要她肯原谅自己,立马就能跳出轮回的怪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东西既成事实,就必须平静地接受。否则,就变成了那位可怜的母亲,困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炼狱中,无止境地循环往复。她迷失在过去,同时也失去了未来。
我一个朋友,报考公务员,笔试成绩名列前茅。前期优势明显,接下来的面试,只要正常发挥,就能轻松过关。前途一片光明,偏偏出了意外,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题,她居然从没听过,答不上来。前功尽弃,名落孙山,她再也不肯原谅自己,每天都在后悔自责,逢人就说:‚实在不应该啊,那么简单的题目……‛她也在不停地穿越,陷在那次失败中出不来了。
宽容是最好的救赎,人有时得学会超脱。就像前面那个清兵,将刀刃换成刀背,顷刻斩断了复仇的循环链,所有难题迎刃而解。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都认为对别人应该宽容,为什么不可以宽恕自己一回? 1.每个人对人性的理解肯定不同,读过三篇文章之后,请你把最深刻的体会写在下面,每篇不少于100字。(20分钟之内完成)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你认为有感觉的句子,写在摘抄本上,并做好修改,背诵出来。
▲ 3.请你对三篇文章的立意、精彩语段等作赏析。
___
【阅读衔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时间1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裤先生 老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荼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拿枕头!‛
‚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竞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 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荼房!‛
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荼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项。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1.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审清题干,第一段,意味着这样的开头对全文有重要作用,答题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答,看看这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何作用,最后再思考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即可。
【易错点拨】审题不清,题干问到小说开头第一段,一般就是总领下文,引起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等,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的话,答题可能就相对容易些,再就是一定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如答案①为从内容角度回答,②③从形式上回答,即表现技巧、写作特点角度回答。再就是答题时要尽可能用序号标明,如①②③等。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道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例如,‚我‛所看到的马裤先生所作所为所言,看看他的生活习惯,看看他的卫生状况,看看他对人的态度,就可知道。
【易错点拨】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不全面,有遗漏,再就是看不到分数与所答题的要点对应关系。一般6分,考虑三点,也可能是四点,只要你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再就是概括性格不能重复,重复意味着所答无效。当然对此类题尽可能地多答,以防失分,也是一种策略。再就是答题时尽量用序号标明,如①②③。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3.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学作品形象看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探究人物形象只要结合文本,立足原文,思考这些人物在行文中的重要作用,回答分析时,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答题时观点容易表明,同意不同意,都可得2分,谈理由较难,需要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易错点拨】谈理由时不够具体,不够深入,没有深度,分析阐述时不能结合文本,再就是阐释理由时,要条理清晰,尽量用①②③这些序号标明,也利于阅卷得分。【答案示例】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高三语文双休日阅读导学单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
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作文衔接训练】(45分钟)
读了本专题的四篇文章,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对你写作的立意和选材有什么启发?请选择下面个作文题中任何一个,审审题,围绕命题和写作要求拟写一个较为详细的提纲。
要求:(1)文章中心要明确表达,100字左右;(2)编排好段落构思,标出叙述的详略安排。写在下面。
1.一支科学考察队在原始森林迷路了,几乎陷入绝境。队里的老教授身患绝症,奄奄一息,他临去世前,拿出一个小木箱,郑重嘱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你们一定要走出去,把它交给科学院。”老教授去世了,考察队化悲痛为力量,终于走出原始森林。那盛满教授“一生心血”的小木箱被打开,原来里面是一些小石块。
对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以“人性的光辉“为题,写一篇作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奥运会标准配餐是每盒700克,但在“好运北京”配餐服务中发现许多男性用餐者吃一盒不饱,吃两盒又偏多,而女性则是一盒又吃不完。后来,有人想出了好办法――推出“性别饭盒”:两者使用不同的饭盒盛装。男士饭盒在标准定量基础上增加100克,女士饭盒则减100克,并相应增加小甜玉米、番薯、南瓜等蔬菜品种。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好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只要多一点人性化的考虑,就会做得更好。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二篇: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更多议论文例文
地震无情人有情,汶川大地震,又一次考验着中华民族,相信我们可以共度天灾!向所有受灾人民问好,送去熊的真挚祝愿!
灾难,是无情的。它可以震裂大地,可以摧毁文明,可以伤害生灵,但是,在有情的中国人面前,它算不上什么!
解放军的救援
在得知地震的消息后,他们用空降或强行军或是水路,快速到达灾区。空降的他们,是从5000米的高空跳下;急行军的,他们用22小时,行军90多公里;水路的,是在激流勇进他们,在路上肯定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到达灾区后,又来不及休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医疗人员的救治
随解放军行动的,还有一些医疗人员,在努力救助伤员,他们深知地震可能带来瘟疫等疾病,自己可能被传染上,但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去了,有的人,竟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太疲劳时,有些医疗人员竟自扇耳光提神,有些人虽身在灾区,却救不了自己的亲人!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
其他人
各界人士纷纷解囊相助,血库爆满,抗灾物资如浪潮般奔向灾区涌去。一方有难,由八方承担。绿丝带,黑丝带,黄丝带行动,爱心义卖,演唱会,烛光纸船,全国哀悼日,他们,表现了什么?
面对灾难,生命是脆弱的,但在大爱面前,生命是顽强的。废墟前闪耀的,是人性的光辉啊!
相关内容推荐
第三篇: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辛德勒名单》影评
人性的光辉
——《辛德勒名单》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1993年,美国著名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聊聊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难怪后来国际影评界交口赞誉《辛德勒的名单》是“一位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导演拍摄的一部洋溢人道主义气息的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成为全球最瞩目的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气质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描写犹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遭受集体屠杀的影片过去也拍过不少,但是以德国人良知觉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险反叛纳粹,营救犹太人的真实故事片,这还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开始时并不是位英雄,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现的只是他的行为。斯皮尔伯格动用了一个小小的具有象征含义的效果陪衬: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这一画面成为经典之笔它的摄影的深层内涵和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从影片开头到纳粹宣布投降,都是用黑白摄影,目的在于加强真实感,也象征了犹太人的黑暗时代。后来纳粹投降,当犹太人走出集中营时,银幕上突然大放光明,出现灿烂的彩色,使观众有从黑暗中走到阳光下的感受,可以体验到剧中人解除死亡威胁的开朗心情。
影片在种族灭绝政策下的犹太人被驱赶、屠戮这一悲怆的背景下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狼烟乍起之时,希特勒就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种族灭绝政策,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遭受迫害。奥斯卡·辛德勒,一个沉迷于纸醉金迷的德国商人,凭借在占领区的德国人的优越身份和敏锐的商人智慧,借助战争的机会向犹太人募集资金,开设工厂,大发战争横财。他的合作者犹太人斯泰恩则利用招募犹太工人的机会暗中救助犹太人。因为在多灾多难的占领区内,辛德勒工厂的工人可以尽量避免遭受白天纳粹党卫军的屠杀,还能获得一部分微薄的报酬来维持生计。但是辛德勒工厂之外的犹太人却没有那么幸运。到了1942年,纳粹德国大规模集体屠杀犹太人的暴行愈演愈烈,克拉科夫犹太人区也未能幸免,遭到血腥暴虐的屠杀,影片通过一个个随意屠杀犹太人的场景,将人类道德体系钝化成凶残的状态揭示出来,同时也向观众发出了人性扭曲病因的追问与反思。
迷恋浮华生活的辛德勒见到纳粹对犹太人的残暴“清理”后,心灵受到彻底的震撼,原有的价值观随之坍塌,开始全力拯救1100多名犹太工人,同时也开始了布满荆棘的心灵救赎之路。当战争的浓烟散去,斯泰恩送上所有被他拯救的犹太人签名的证明信和刻有“当你挽救了一个生命,你就等于挽救了世界”的金戒指时,辛德勒猛然明白受同情和良知所驱动的救助行为与这崇高的境界之间的差别,此时的他完全陷入了内疚之中,并跪倒在斯泰恩身边。辛德勒的拯救源于他心中残留的一丝同情与良知,而他的内疚与羞愧更突显了人性的可贵与伟大。影片真实再现了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恐怖行径,让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那段悲苦的历史,共同思考心灵救赎的人性光辉。
深知好莱坞商业规则的斯皮尔伯格在影片中没有采用好莱坞惯用的视觉技巧,没有采用绚丽多彩的色彩特效,而是采用黑白影调、手持摄影,真实还原大屠杀的悲凉、惊恐气氛,用少量色彩突显人性和善的力量,通过音乐触动人的灵魂。
在影片胶片的选择上,斯皮尔伯格坚持用黑白胶片拍摄。这样做首先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感。犹太人生活在血腥暴力的种族灭绝政策之下,在这种环境的重压下,他们眼中再绚丽多彩的世界也是灰暗的、无光无色的,而这也是命运多舛的犹太人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感触。其次,采用黑白胶片也在向观众表现一种阴暗恐怖的心灵。无辜的犹太人肆意的残杀,使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转瞬即逝,从而产生悲凉、颓靡之感,这正应和了影片阴森、灰暗的色调。黑白胶片营造了苍白、凄凉的历史时代气息,切合了故事带给人们的心灵震撼。同时影片有近半数的镜头是采用手持摄像机拍摄的,不仅在视觉上带给观众缭乱不安之感,也使观众跟随着移动的镜头进入导演精心建构的历史杀戮的之中。特别是在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大屠杀一段,手持摄像机将德国士兵屠杀行动的凶悍与残暴和犹太人的惊恐不安逼真的展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在向观众呈现这一历史罪行的同时,也引发了观众的深思。
影片中色彩虽然运用的不多,但却是影片中的点睛之笔。在整部影片中绝大部分都是黑白影像,只有影片中小女孩的红色和开始结尾的彩色。虽然影片以黑白作为主调,但并不妨碍暖色调的出现。纵观整部电影,谁也不会忘记辛德勒眼中那身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在人群中走动的影像。红色是生命,热情的象征,身穿红色大衣的小女孩在枪杀的人群中忽闪而过,随后淹没于浓重的黑暗之中。这里的色彩不仅象征着对辛德勒的心灵触动,也象征着代表生命的红色被黑暗吞噬,这种视觉冲击力带给人的心灵震撼是其他艺术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电影结尾的色彩也是很浓重的一笔,在经历几年的非人生活后,战争的梦魇已经消逝。恢复自由的犹太人连成一排,迎着温暖的曙光走向和平,这时影片的色彩转为柔和、明亮的温馨色彩。导演的色彩转化在心理层面上是为了减缓苍白的黑白影调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心理冲击,为观众因为凶残的屠戮而受创伤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在这里,色彩已经成为善的象征,与黑白的恶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电影配乐与电影宏大的主题十分契合,影片的主题音乐以哀怨的独奏圆号开场,伴随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涌入克拉科夫,把观众带入了黑暗阴冷的历史空间,似乎让观众同影片一起慢慢拉开那不堪回首的历史大幕。影片结尾处,沦为战犯的辛德勒在与犹太人告别时,音乐深沉、凄凉,营造出浓厚的惜别之情,将观众通过影片所产生的关于战争灾难、民族灭绝、人性道德的思考和追问融入音乐之中。当纳粹屠杀克拉科夫集中营的犹太人时,屠杀的混乱场面与一首犹太民谣衔接在一起,孩子们天真的童声唱出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和平的向往,这与血腥的屠杀场面形成了强烈的视听冲击,强化了观众对影片的情感立场。同时,这时候屠杀场景是借助辛德勒的视点展开的,从而唤醒了他内心的良知。在夜晚寻找屠杀隐藏犹太人的场景中,一位藏在钢琴中的犹太人不小心触动了琴键,德国士兵立即寻声而至,紧接着是脚步声、喊话声、冲锋枪的扫射声和一段德国军官的钢琴声。这段古典优雅的钢琴曲在此时的冲锋枪扫射声中失去了美的情感,带给人的是粗鄙和无法忍受。这种“美”、“丑”置换的强烈反差,不仅是对刽子手的反讽,同时也隐喻着人性的扭曲。
第四篇: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当一个学生选择杀人后自杀,我们想到的最及时的反应,就是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以及这个孩子的残忍行为。为什么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难道学白上了?还是说自尊心就那么重要?还是说他的心就那么脆弱,不堪一击?生命那么珍贵,为什么要去残害别人的,还要搭上自己的?……一系列的疑问在我们的脑海里,层出不穷。孩子,你是不是该慢点走,多看看这个世界。而最可怕的是,他还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做错事,也做好死的准备。孩子的内心该是受到如何大的创伤,才得以达到现在的结局。结果告诉我们,人死了,他犯罪了,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是的,难道把他杀了,问题就解决了。
我很喜欢柴静老师的采访,句句见血。能够一下子问的你咬口无言,每个问题都很冷静,虽然语气偏激,但是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去求证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只是要知道问题的结果,更需要了解的是问题的真相。
在采访一期学生杀人事件中,他不只是采访受害人的家里情况,还采访了凶手的家庭情况。她知道问题绝对不只是那么简单,其中必有隐情。直到最后,她对凶手也是充满同情的,在行刑时,她的心也是很颤动的,甚至不敢直视。又有谁,能够理直气壮地看见一个人被斩首示众,那是很残忍的画面,那可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啊,谁说他们是不值得同情的?但凡一个人,到死都是被值得同情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看见,不只是看见肉眼所看到的,更是能看见肉眼所看不到的人的内心。而一切问题都会回归到人性。
当人的底线被触碰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做出难以预料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从小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充满黑暗的,阴影面积能大到装几个自己。不被待见,不被重视,冷漠是常态,打击是家常,没有任何的朋友相互倾诉,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别人不理解他们的世界,他们也无暇顾及别人的世界。当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焦虑;当遇到非常事件时,内心是惶恐的焦灼。他们找不到人去诉说,只能把一切掩藏,然后销声匿迹。
羞于展现在众人面前,害怕被嘲笑,更害怕被家人咒骂,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世界里的“孤儿”,本来就缺少活下去的阳光和热。再加上唯一维持生命的空气都变得稀薄,呼吸只能变得更加急促。
试想在一个下雨天,一个孩子独自淋漓在雨中,抱着自己的破旧不堪的玩具熊,苦着喊着叫自己的爸爸妈妈,没有人来接他。泪水与雨水融为一体,也不见雨变小,孩子迈着被泥水浇灌的破烂的布鞋,在雨中卖力地移动自己的小腿和大腿,千斤重的石头砸在自己的脚踝,生疼。想起父亲总会说的一句话:“没拿伞的人要学会自己回家。”他知道,不会再有人来。头发已经被洗的发亮,整个人变成落汤鸡。门口的淤泥显得更加艰难,望不见可以叫喊的人。走进家门的那一瞬间,一个雷声大的声音传过来:“叫你不把伞拿上,淋死你活该。”无力辩驳的孩子,自己去换洗衣服。四下里,很安静,他的咳嗽声,夹杂在雨里,若隐若现……
第五篇:人性的光辉
人性的光辉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思绪穿过历史的星空,去见证那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悲壮,去触摸那一个真实而高贵的灵魂,为心灵寻找正确的方向,去感受人性的光辉。很多时候,我们都轻易地忽视了阳光的温暖,或许是习惯了岁月的冰冷,但我们必须坚信温暖依旧是青春的主流,人性的光辉永远在黑夜里散发出熠熠光亮,为我们照亮远方的路。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工作,人可以通过工作获取知识,得到自信。”这是一位默默奉献者的真实写照。一滴水可以诠释老井的甜美,一抹绿可以证明生命的存在。王静正是从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才构筑了一个爱岗敬业,工作踏实的好榜样。试想如果一个城市众生皆为利来,公共机构缺乏人文关怀,城市就不是人居的港湾,乃是流动着冷漠和吞噬弱者的围城黑洞。我们不习惯这种人世的冰冷,我们坚信温暖依旧是主流,奉献依旧是时代前进的主旋律。因为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王静涌现在我们身边。在这个节能减排迫在眉睫的时代,王静积极举起节能减耗的旗帜,从工作上践行了这一宗旨,节油4万余升,被誉为“节油王”,为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个以人文关怀为主色调的今天,王静以自己最优质的服务打动着每一位乘客的心。她总是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心中最神圣的位置,“安全至上”是她对每一位乘客的庄严承诺。 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着并快乐着。是她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感动着我们。我们也应该总结六点:微笑多一点,语气柔一点,度量大一点,仪表美一点,服务好一点。我们也该将王静的精神贯穿到我们工作的每一天,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提倡勤俭节约。对电灯,电脑,电话的使用以及空调、复印纸的使用都应该响应节约的号召。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业绩,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欣赏并学习。历史不会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昔日的繁华早已被历史的风霜雪雨磨洗得只剩下痕迹了。唯有这些最可爱的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竖起了不朽的丰碑。我顺着时间的长廊往前走,看见了雪灾中抗冰保电三英雄:周景华,罗海文,罗长明。在那个寒冷的季节,是他们用自己朴实的手筑成一条光明通道,在黑暗的夜里给人民送来光明。那城市的灯火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在任务面前,他们谁也没有斤斤计较;在危险面前,他们谁也没有退缩,没有哪一种力量能让人如此震撼。冰冷的铁架无情地倒下,他们的生命竟如此迅速地伤逝在这一片苍茫的雪色中。那三顶工作帽永远地留在了雪地里,他们的鲜血把雪地染成一片殷红,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三位抗灾英雄,为所有人树立一座丰碑。是他们,温暖了整个冬季;是他们,燃烧了生命,虽然缩短了生命的长度,但却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一国总理一鞠躬的方式表示了对英雄家属的慰问,而我们更应该铭记他们,记住他们人性的光辉。令我们感动的不只是这些。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震碎所有中国人的心。家园破碎,同胞罹难,没有合适的语言,没有恰当的表情,任何形式都不能哀伤,任何哀伤都不够沉重。在这次地震中,所彰显的组织意识和推己及人的普世情怀令人感念。于慌乱中的坚毅,于悲痛中的自持,于行动中的凛然向前。在这场灾难中,正因为有了这样行动积极的公民而无惧世事无常。大爱无言,是温暖是扶助是奉献,她也许无声却动情。他们人性的光辉如正在传递的奥运火炬,点亮了途经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心灵。历史不会遗忘他们,他们的一片丹心已谱写在汗青之上,我们为之动容。我们所铭记的还有霞蔚长空警魂不朽的任长霞,大山深处的支教者徐本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牛玉儒,马班邮路的坚首者王顺友,蹬三轮助学的白芳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人民,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他们用自己的人生谱写了最壮丽的生命之歌,他们人性的光辉将永远闪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一个国人,作为工作在随岳高速公路的同志,我们要见贤思齐,做好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共同奏响为人民服务的赞歌,更当砺精图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